稻虾共养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虾稻共生生态模式与技术

虾稻共生生态模式与技术

虾稻共生生态模式与技术虾稻共生是一种典型的农田生态系统,它将虾和稻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共生、互惠互利的生态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养殖的效益,还能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推广意义。

虾稻共生的特点虾稻共生是指在稻田中同时养殖虾类和水稻的一种农业生态系统。

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利用:虾稻共生不仅充分利用稻田的水域资源和土壤资源,还能够实现虾和稻互惠互利,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

2. 高效养殖:在稻田中养殖虾类,可以有效增加虾类的产量和养殖的效益,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3. 生态环保:虾稻共生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有效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资源。

4. 适应性强:虾稻共生适应性广,不仅适合于一些水稻种植的地区,还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水域条件。

虾稻共生的技术要点虾稻共生技术的实施与操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要点:1. 选择适宜品种:在实施虾稻共生技术时,需要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和虾类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域条件和土壤条件进行选择。

2. 合理养殖密度:需要根据具体的水域条件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虾类和水稻的养殖密度,保证二者在同一块田地上和谐共生。

3. 合理施肥:在虾稻共生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减少化肥的使用,避免对虾类和水稻产生不良影响。

5. 科学管理水质:在虾稻共生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管理水质,保证水域清澈透明,水质清洁,避免对虾类和水稻产生不良影响。

3. 提高农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虾稻共生技术能够提高农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农田的抗灾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促进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虾稻共生技术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丰富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产品的类型。

5. 探索农田生态系统模式:虾稻共生技术是对农田生态系统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对于农田的生态建设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的田块进行稻田养虾,面积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或上百亩都可。

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要开挖养虾沟,沟宽1.5米,深1米,田块面积较大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间沟,田间沟宽1米,深0.5米,养虾沟和田间沟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20%左右。

利用开挖养虾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防止下大暴风雨时使田埂倒塌。

田埂面宽3米以上,田埂高1米。

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防止小龙虾外逃和敌害进入。

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虾沟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灌得进,排得出。

在距田埂1米处,内要3米踢一处1.5米低的桩,用毛竹架设,在田埂边种瓜、豆、葫芦等,等待藤蔓开卖后,在寒冷的夏季起著遮阴消暑的促进作用。

在养育虾沟和田间里必须栽植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浮水性植物,水草覆盖面以30%为宜,且以零星、集中为不好,这样有助于虾沟内水流畅通无阻纳。

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石棉瓦或钙塑板建防逃亡墙,以免小龙虾逃离现场。

放养小龙虾虾苗或虾种时要试水,试水安全后,才可放虾。

小龙虾放养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稻谷收割后的9月上旬将种虾直接投放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亩放养个体在40克/只以上的小龙虾20公斤,雌雄性比3:1。

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放规格为2-4厘米的幼体虾-尾/亩或30公斤/亩。

小龙虾在放养时,要注意幼虾的质量,同一田块放养规格要尽可能整齐,放养时一次放足。

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放养,放养虾种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消毒,高温天气进种、苗要谨慎消毒,最好是进种苗时不用食盐水浴洗,进完种苗后用生石灰10公斤/亩对水体消毒。

每天晚、晚秉持巡田,观测沟内水色变化和虾活动、取食、生长情况。

田间管理主要分散在水稻晒太阳田、用药和登轮防害方面。

稻虾养殖技术要点

稻虾养殖技术要点

稻虾养殖技术要点现在很多地区都流行水稻和其他动物的共作模式,比如稻虾共作模式是近年来最流行的共作模式之一,今天就来介绍稻虾养殖技术要点。

一、稻虾共生养殖模式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较好,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的田块进行稻虾共生养殖,可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稻田饲养龙虾可为稻田除草、除害虫,少施化肥,少喷农药,养虾稻田一般可增加水稻产量5—10%,增产龙虾80公斤左右。

养殖面积越大越好,可节省管理和防逃设施费用。

1、田间工程建设包括田埂加固和进排水口防逃设施,田埂加固可在田间就地取土,然后将田面平整,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夯实,以防大雨时田埂坍塌,田埂高度应保持田面蓄水30—50厘米,田埂宽度1米为宜,外侧安装防逃设施,可用石棉瓦或塑料网片配合钙塑板。

进排水口要用网片或栅栏围住,防止龙虾外逃。

2、苗种放养。

(1)清塘消毒。

放虾前10—15天,每亩稻田用生石灰50千克,或选用其他药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2)施足基肥。

放虾前7—10天,田沟中注水50—80厘米,然后施肥培养饵料生物。

一般每亩施有机农家肥500—800千克,农家肥肥效慢,肥效长,施用后对龙虾的生长无影响,还可以减少日后施用化肥的次数和数量,因此,有农家肥的最好施农家肥,一次施足。

(3)过滤及防逃。

进排水口要安装网片等防逃、过滤设施,严防敌害生物进入。

(4)幼虾放养。

龙虾虾苗虾种在放养时要试水,试水安全后,才可投放幼虾。

龙虾在稻田中饲养时,放养方法有几种:一是头一年的7月份将龙虾的亲虾直接放养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亩放养20克以上的龙虾15千克,雌雄性比2︰1。

第二年采用免耕法种植水稻。

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放龙虾幼虾,规格为2—4公分,投放数量为每亩5000—8000尾。

在放养时,要注意幼虾的质量,同一田块放养规格要尽可能整齐,放养时一次放足。

稻虾共作绿色种养模式技术简述

稻虾共作绿色种养模式技术简述

稻虾共作绿色种养模式技术简述稻虾共作是一种农业生态系统的典型形式,是稻田和养殖虾苗集约发展的一种模式。

稻虾共作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将稻田与水产养殖相结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及环境的良好保护。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共用水源、肥料和劳动力,通过充分利用稻田的光合作用和地下资源,为虾苗提供丰富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虾苗的生长发育。

稻虾共作模式的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水稻品种选择:在稻虾共作模式中,选择适合虾苗生长的水稻品种非常重要。

一般选择水稻品种要求有较长的稻茬期,以提供足够的时间供虾苗养殖使用,同时要求水稻植株抗病虫害能力强,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2. 苗种选择:选择合适的水产虾苗进行养殖是实施稻虾共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优质的虾苗应该具备耐逆性强、生长速度快和免疫力强等特点。

3. 水利设施建设:为了适应稻虾共作模式的需求,需要对水稻田进行一定的改造和建设。

主要包括增设鱼塘,设置进水、出水等设施,以确保水质达标、水位适宜、水源稳定等。

4. 养殖管理:在稻虾共作模式中,应合理管理水位和水质,控制稻田内底质的修食,保持虾苗的生活空间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还需要加强对虾苗的饲养管理,合理投喂饲料,定时清理饵料残渣等。

5. 病害防治:在稻虾共作中,由于农作物与水产养殖共享同一环境,容易出现病害交叉传播的问题。

应加强病害防治,在虾苗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采取无害化的防治措施,保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稻虾共作模式具有多种优点,其中包括资源利用高效、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

稻虾共作模式可以使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提高稻田生产力,并为养殖虾苗提供了天然的饵料和栖息环境,减少养殖成本。

养虾可以增加稻田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提高稻田环境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稻虾共作也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收入来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创新的绿色种养模式,通过合理利用水稻田和虾苗养殖,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稻虾共作养殖技术

稻虾共作养殖技术
防鸟:开春后水鸟较多,加之稻 田水位较浅,虾苗易被捕食,可在稻 田中拉线驱鸟。
投喂:日投喂量为体重 3%~5%,均匀泼洒投喂,投饵种类 为小麦、玉米、小杂鱼等。
(八)捕捞
捕捞时间:4月~6月(水稻栽种 前),
捕捞方法:在环沟及田中间投 放虾笼进行捕捞,捕大投小,轮补轮 放,地笼设置位置2天~3天换一次。
(六)虾苗放养
3月中下旬每亩稻田投放规格80 尾/斤~100尾/斤的幼虾30kg~40kg, 苗种下塘前需3%~5%盐水消毒3分 钟~5分钟。苗种运输:就近购苗,带 水充氧或半带水运输,运输时间在2小 时以内。
(七)管理
防逃:田埂用网片加塑料薄膜 构建防逃墙,高60cm~70cm,底部 30cm~40cm埋入泥土中。
技术 交流
稻虾共作养殖技术
文/殷建平
一、概况
“稻虾共作”模式是将普通稻田 单一的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生态的种 养结合模式,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 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 田中同生共长。此生产模式可以充分 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有效 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实现一 地两用、一水两收,同时还可以进一 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尾水 污染。
稻虾共作在生产中多使用灯光诱 虫杀虫,禁用农药,加之龙虾在稻田 中生长,吃掉大量害虫和虫卵,其活 动还能为水稻根系松土,粪便被水稻 吸收,促进了水稻生长;水稻光合作 用产生的大量氧气,又有利于龙虾生 长。在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基本不用 或少量使用,生产出的稻谷达到有机 稻谷的标准,进一步提高稻谷品质, 对提升稻谷价格,提高 养殖户经济效 益等多方面都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九)第二年苗种来源
未捕完龙虾进入环沟后,通过人 工调控水位的办法,进行诱导繁殖。
(十)水稻种植

无公害水稻虾(青虾)共作技术

无公害水稻虾(青虾)共作技术

无公害水稻虾(青虾)共作技术无公害水稻虾(青虾)共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农作物种植方法,它将水稻和虾共同种植在同一片田地中,通过协同作用,实现了水稻和虾的高效生长和优质产量。

这种种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还可以实现水稻和虾双丰收,提高农民收入。

本文将介绍无公害水稻虾(青虾)共作技术的种植原理、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以及其在实际种植中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一、种植原理无公害水稻虾(青虾)共作技术是利用水稻和虾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通过合理配置田间水域,实现两者的共同生长。

水稻在生长期间可以提供适宜的水质环境和庇护场所,为虾提供了生活和生长的保障;而虾则可以清除水稻田间的杂草和害虫,促进水稻的生长生育,从而实现水稻和虾的共生共存。

在水稻虾共作技术中,虾被引入水稻田地中进行放养,虾的底栖性和游泳性可使其在水稻田间自由穿行,并在田间觅食。

虾可以通过吃掉水稻田间的一些害虫和杂草,提高了水稻的抗病虫能力,降低了对化肥农药的需求。

二、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1. 选址和准备首先要选择场地,要求水稻田地具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和排水条件良好,基础土地肥沃、土质黏糯,适宜水稻和虾的生长。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稻和虾的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和虾品种。

2. 水稻种植在水稻的种植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施肥和浇水,控制水稻的生长周期和生育期。

关键时段要加强水稻的田间管理,确保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3. 虾种放养在水稻苗期进行虾种放养,首先利用田间设施进行虾种培养,培育阶段控制水质和温度,提高虾苗的存活率。

然后在适当的时间将虾苗放入成活的水稻田地中,实现虾的自然生长和繁殖。

4. 田间管理水稻虾共作技术中的田间管理要注重虾虫病害防治和适时的施肥。

及时清理水稻田间的杂草和割除劣势虾种,保持水稻和虾的良好生长环境。

对于水稻施肥要科学施肥,避免化肥过量使用,减少虾的生长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5. 采收在水稻成熟收获后,要对水稻田地进行及时清理和收割工作,同时注意保护和收集虾种,为下一轮的种植做好准备。

无公害水稻虾(青虾)共作技术

无公害水稻虾(青虾)共作技术

无公害水稻虾(青虾)共作技术无公害水稻虾共作技术是指在水稻田中同时养殖虾的一种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增加农田的综合效益,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无公害水稻虾共作技术的实施方法和优势。

1.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合共作的早熟、耐阴、耐淹、耐高温的水稻品种。

选择生长快、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广的虾种。

2.水田整地:水稻虾共作必须先进行水田整地,确保田面平整有利于水稻和虾的生长发育。

3.水质管理:合理调整水田水位,维持适宜的水质条件。

虾需要较高的溶氧量,因此水稻虾共作要加强氧气供给。

定期通水、定期放水,保持水体流动,提高水质。

4.定期施肥:合理施肥是水稻虾共作的核心内容。

施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根据水稻和虾的生长需求,科学施用复合肥或单一肥料。

5.虾苗增殖:选择优质虾苗,根据虾的生长速度和整体生态环境,适时添加适量的虾苗。

保证虾的数量与水稻的密度相适应。

6.病虫害防治:定期监测水稻与虾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害和虫害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和虾的健康生长。

7.及时收获:根据水稻和虾的生长周期,及时收获水稻和采收虾。

注意分开收获,避免互相干扰。

1.提高效益:虾和水稻共同生长,使一个水田同时收获水稻和虾,大大提高了农田的综合效益。

2.节约资源:共作水稻虾充分利用了水田资源,不仅能够增加水稻产量,还能够养殖虾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田水资源的浪费。

3.生态环保:虾可食用水田中的底层生物,减少了杂草和害虫,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还能够促进稻田水体的循环,提高水田的生态环境。

4.农民收入增加:通过无公害水稻虾共作,农民不仅可以增加农田收益,还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无公害水稻虾共作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农田的高效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产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需科学施肥、合理管理水质,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水稻和虾的健康生长。

通过采用无公害水稻虾共作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还能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完整版)虾稻共作技术

(完整版)虾稻共作技术

一、虾稻共作技术“虾稻共作”,它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

具体的说,就是种一季中稻,养两季虾,即每年的8月至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9月至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8、9月收获亲虾或商品虾,如此循环轮替的过程。

(一)养虾稻田环境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电、路三通,保水性能好的稻田,面积一般以50亩为宜。

(二)稻田改造1、挖沟。

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 —4 m,沟深1m—1.5m。

稻田面积达到50亩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一”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m—2m,沟深0.8m,坡比1:1.5。

2、筑埂。

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

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

田埂应高于田面0.6m-0.8m,埂宽5—6m,顶部宽2m—3m。

3、防逃设施。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

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8孔/cm(相当于20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应用防逃塑料膜作材料,防逃网高40cm。

4、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高处,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

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三)移栽植物和投放有益生物虾沟消毒3—5天后,在沟内移栽水生植物,如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水花生等,栽植面积控制在10%左右。

在虾种投放前后,沟内再投放一些有益生物,如水蚯蚓(投0.3—0.5kg/m2)、田螺(投8—10个/m2),河蚌(放3—4个/m2)等。

既可净化水质,又能为小龙虾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四)养殖模式1、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每年的8月底,中稻收割前15天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亲虾,每667 m2投放20 kg—30kg。

浅谈稻虾共作技术要点

浅谈稻虾共作技术要点

浅谈稻虾共作技术要点作者:李玉军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14期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并种植一季水稻,实现小龙虾与水稻共同生长。

主要有两种养殖模式,一是投放幼虾模式,在每年9月底至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经幼虾培育和成虾养殖两个阶段养成商品虾;二是投放亲虾模式,在每年8月下旬至9月初,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经亲虾养殖、幼虾培育、成虾养殖三个阶段养成商品虾。

1. 稻田选择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土质为壤土,且保水性能好的稻田,要求水源充足(尤其冬季要保障稻田能上足水)、排灌方便、不涝不旱。

稻田面积大小均可,一般以30~50亩一个单元为宜。

2. 稻田改造(1)挖沟。

总的原则是围沟面积应控制在稻田面积的10%以内。

稻田面积达30亩以上时,按以下标准改造:沿稻田内侧开挖环形虾沟,沟宽3~4m,坡比1∶1.5,沟深1~1.5m。

稻田面积达50亩以上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一”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2m,沟深0.8m,坡比1∶1.2。

稻田30亩以下时,围沟宽度2~3m即可,中间可以不开沟。

(2)筑埂。

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

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

田埂应高于田面0.6~0.8m,埂底宽4~5m,顶部宽2~3m。

同时,稻田还要筑田间小埂,便于水稻种植管理。

(3)安装进排水设施。

按照高灌低排格局,进排水口设于稻田两端,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

排水口用密眼铁丝网封闭管口,防止小龙虾外逃,保证水灌得进、排得出。

(4)加装防逃设施。

稻田进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

进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8孔/cm (相当于20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可选用防逃塑料膜或水泥瓦作材料,防逃网高40cm。

3. 种苗投放就近收集野生苗种或到有资质的种苗场选购种虾和虾苗。

种苗要求体色鲜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活力强、大小规格整齐。

亲虾运输时间应不超过10小时,目前有两种养殖模式。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集成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集成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集成首先是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

对于稻虾共作,需要选用具有较强叶片生长能力的水稻品种,因为稻叶的生长能力决定了水体内的养分吸收和物质代谢的速度。

据此推荐的水稻品种有糯米、龙须稻、优质稻等。

其次是选择虾类。

在水稻田中养殖虾类,在虾类选种上,宜选择生长快、耐高温的品种,如苏福芦虾、南美白对虾等。

其三是控制水质。

水质的控制是稻虾共作种养技术的核心,对于这一点,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清除水稻田底部泥沙和残饵,同时还要增加光照时间,利用光合作用吸引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2、维持水位。

需保持适宜的水位范围,即在深度为15-25cm之间,切不可过浅或过深,过浅容易导致水质变差,过深则会导致虾类活动范围过宽而无法管理。

3、控制温度。

水温需要控制在20-30℃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虾类的生长。

4、调节PH值。

一般来说,水稻田的PH值应维持在6.5-7.5范围之内。

另外,还需要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通过拼配不同的肥料,适时进行施肥,实现优水、优肥、优气的良好条件,从而促进水田内生物活动,增加虾类的生长速度,同时也促进水稻的生长。

最后,在纯种稻区域如果要种植稻虾共作,则需要进行阶段化管理。

第一个阶段是在种植期间将虾苗直接放在稻田中作为害虫生物防治,这需要精心控制施化肥的时间点,避免给虾苗带来损害。

第二个阶段是收获期间,将虾类放入水田,进行养殖,这一阶段又需要注意控制虾类的捕食气温,避免其对水稻造成危害。

总之,稻虾共作种养技术集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协力。

只有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探索出更加完善的技术方案,才能更好地推动稻虾共作种养技术的发展。

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

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

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水田资源,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淡水虾的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农田的生产力、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并且可以实现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生态优势三个方面来介绍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

一、种植技术1. 种植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稻品种。

常用的品种有K优、重优、粳优等。

2. 土壤整理:在冬季或春季开始,进行水田的土壤整理,包括犁地、拔草、松耙、整平等工作。

土壤要求肥沃、酸碱度适中、富含有机质,便于水稻和虾的生长。

3. 播种管理:选择优质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然后进行露天或水浸播种。

播种前要配制好适宜的稻田肥料。

4. 水管理:水田的水位管理是关键,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种植初期到拔节期要保持水位在15~20厘米左右,抽穗至灌浆期要保持在3~5厘米左右。

5.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基肥和追肥。

一般在播种前施入适量的基肥,分几次施追肥。

二、养殖技术2. 养殖池塘准备:根据虾的生长需要,准备适宜的养殖池塘。

池塘必须选择在平坦地上,避免存在丘陵或洼地。

同时要保证池塘的水源和排水条件良好。

3. 养殖池塘管理:虾的饲养环境要求水温保持在20~30摄氏度,水质要清洁,含氧充足。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投喂、水体的循环替换和病虫防治等。

4. 饲料管理:根据虾的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饲料。

一般可以使用鱼粉、豆粕、玉米粉等作为主要饲料。

三、生态优势1. 土壤改良:虾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分解有机质,释放出大量的氨氮、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肥力。

2. 害虫防治:稻虾共作时,虾可以吃掉稻田中的病虫害,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有效降低了农田的农药残留。

3. 养殖经济效益:生态稻虾共作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提高了农田的生产力,增加了农田的产量。

“一稻两虾”模式技术要点

“一稻两虾”模式技术要点

养殖世界YANGZHISHIJIE编辑:邓婧(dengjing_************)“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特色水产产业”“一稻两虾”共作模式是指在常规稻田实现一年收获一季稻、两期虾(一期成虾和一期虾苗)。

每年4~5月在水稻栽插前投放虾苗于稻田环沟内,待水稻栽插活棵后提高水位,让虾苗从环沟进入稻田开展稻虾共作,从7月下旬开始陆续捕捞成虾。

水稻收割后,留取部分亲虾在休耕稻田越冬繁殖虾苗,次年4~5月陆续捕完亲虾上市。

该模式技术要点如下:一、田间工程设置稻田底质要求壤土或黏壤土,保水性能好、底泥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

环沟开挖表面宽度一般为4~6米,底部宽度一般为2~3米,深度为1.0~1.2米。

在稻田养殖区田埂四周构建围网,围网材料选用塑料薄膜、石棉瓦或20目网片,由竹木桩固定。

稻田进、排水口安装竹箔、铁丝网及网片,网目在40~60目,以防止敌害生物幼苗和卵粒随水流入侵,同时预防敌害生物从外部入侵稻田,以及小龙虾向外逃逸。

进、出水口外还要设置捕虾工具,及时检查是否有虾逃逸。

放虾苗前5~10天,在沟内种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或苦草)等沉水植物,同时在环沟中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浮水植物,或在环沟两侧正常水线20~30厘米处种植茭白、食用菖蒲等挺水植物,起到护坡、遮阳等作用,种植水草面积一般占虾沟的70%左右。

苗种投放前15~20天,排干沟水,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对环沟进行消毒。

二、水稻种植管理放虾前施足基肥,放虾后尽量少施追肥。

施肥时,先排浅田水,将小龙虾集中到虾沟再施肥,让肥料迅速混入泥土中。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水稻移栽采取宽行窄株浅水栽插的方法,确保小龙虾生活环境通风、透气性能好。

水稻病虫害防治优先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方法。

三、小龙虾养殖管理1.水质调控 小龙虾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应维持水体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为30~40厘米,一般每半月注换水“一稻两虾”模式技术要点2021.0934推进现代生态养殖,促进粪污高效利用。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要点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要点

的 ”, I l 一 放 , 卜 物陋水流进入一Ⅲ地 卜 的防逃 没 J 、 川 印 板作材料 , 逃 离4 ( ) Ⅱ 水 ( 4) 进排
水 设施 . 进 排水 『 1 分 刖他 J ‘ _ 丌 端 ,进水 柴道 理 在 f l I l一 l 1 0 I j 】 』 I - ,{ 1 } 水i 1 f f 处
2 . 田间工程建设 。养虾稻 … 祝 划 连”粜 巾
没 ,按 科 、适 』 1 J 、爻 观 的 指 导 心 恕 和 资 源 利 川 、效 益联 动 的 则 ,科学 划 、合 砰 仉 』 U j I l J 上 波也 … 加宽 、J J u 高 、『 J 【 j … ,进 排 水 ¨没 过

『 【 1 j 一 端 ) t 5  ̄ 9 l f 9 水潍 f f 逊 、排 1

排n 。 ^ 0 .

稻 田 工 程 建 设
1 . 养 虾 稻 田 的 选 择 。 拌 虾 幅 Ⅲ 足 生 念 环 境 良

离 , j 染源 、不 含沙 、保 水 I ' t t i f L 良好 的 Ⅲ块 ,
水 ,肌 宽2 ~3 米。 ( 3) 防 逃 稻 田排 水 L 1 羽1 [ u 埂
7 " i : 4 勿、食物 乖 l J 蜕 壳时的隐蔽物 ,…时可起到净化水
} - . j  ̄ 4 没防逃 、过滤设 。进排水L 】 的防逃
为2 ( 】 闩
质 川 , 能 为小 龙虾 提供 t 的人然 饲料 ( 科
{ f ' x q : J I X : 窆 …的 f : D i l l l l 『 j 、』 J I j 离 、J J l J 田埂

和小龙
田埂 』 J 【 1

虾稻共作种养技术要点

虾稻共作种养技术要点

虾稻共作种养技术要点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16期李家军一、养殖前的准备工作选择地势平坦、开阔连片、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面积10-100亩的田块。

沿稻田四周开挖深1.5m、宽3-4m的稻田环沟;面积超过50亩的稻田,还应在田块中间开挖深1m、宽2m的“十”字形或“井”字形田间沟,环沟、田间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

稻田改造完成后,用生石灰100kg/亩带水20cm对环沟、田间沟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7-10天后,在沟内移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水草成行种植,种植面积占环沟、田间沟的50%左右。

二、水稻种植6月1日左右开始整田,同时施足基肥。

基肥以农家肥为主,用量200~300kg/亩,辅施尿素10~15kg/亩。

选择抗病虫害、抗倒伏、耐肥性强、生育期120~135天左右的优良水稻品种。

秧苗移植采用“大垄双行、沟边密植”的方式,密度以30cm×15cm为宜。

稻田种植期间要合理施肥、科学晒田;病虫害防治以高效低毒的生物制剂为主,辅助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

10月上旬稻谷收割后留茬30cm左右。

三、小龙虾养殖1. 放养亲虾养殖模式亲虾就近引进,放养时间为7-9月份,放养量18~30kg/亩,雌雄亲虾要求螯足、附肢齐全,身体呈深红色,甲壳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规格30~40g/尾。

亲虾投放的雌雄比例为2~3∶1。

外购亲虾放养时,先用稻田水间歇浇淋3~5分钟,然后投放于靠近养殖沟的稻田浅水区;投放操作时轻拿轻放,避免亲虾堆积。

上年度进行过养殖的稻田,在原田商品虾中留足亲本时,还需进行亲本交换,交换数量5~10kg/亩。

2. 放养虾苗养殖模式虾苗放养时间为3-5月份。

规格3~5cm/尾的虾苗,放养量1.2~1.8万尾/亩。

虾苗最好就近购买,要求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活动能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健康无病,离水时间不超过6小时;上年度进行过养殖的稻田,视稻田中虾苗数量多少进行补投或捕苗。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在同一水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淡水虾的一种综合性养殖模式,它采用了稻虾共生的自然规律,能够充分利用水稻田间隙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养殖技术。

下面简述其主要技术点:1. 种植密度和品种选择。

水稻的种植选择杂交稻或一二季稻,密度一般控制在亩2400-3600株之间,根据养虾密度的大小可适当调整。

养虾的品种选择巨型沼虾,每亩养殖口上限为20千克。

2. 稻虾共生区域的划分。

将水稻田划分为生态养殖区、生态种植区、生态稻虾交错区。

其中,生态养殖区是虾池区域,生态种植区是稻田区域,生态稻虾交错区为两者合并区域。

3. 养虾培育及投养虾苗。

以4月初、7月初、9月初分三个时期投养虾苗,每次养虾苗10千克/亩左右。

投放前需对养殖区进行彻底清淤,并适量喂料增加虾苗营养,提高虾苗活率。

同时要定期清池,加强水质管理。

4. 稻田管理。

及时抽稻杆、除草收割、调整田间水位等对养殖虾有利的措施。

同时,为提高水稻和虾的产量,亩施厩肥40公斤,缓释肥150公斤,氮素、磷酸钾肥分别施用75公斤、22公斤、22公斤。

5. 养殖技术。

虾的养殖密度一般在80-180只/亩之间,对虾的饲料需求量每周为虾重的1%,饲养管理主要涉及水质监测、氧气供应、饵料投放和养殖工具清洗等方面。

6. 病害防治。

虾病症状表现多样,针对不同的病情需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一般采用隔离、消毒、清仓、增氧、加强管理等方法,如虾死亡初期,及时清除死虾,加强虾池清洗和大量换水等处置。

7. 收割及加工。

在双季稻区进行围网,在收成期迅速将虾池虾捞出或引导到水稻田区,依次进行收割。

去壳后的虾可通过深度加工产生多种佳肴和营养品,也可进行简单加工后销售。

通过上述技术,实现了稻虾相得益彰的有机结合,养虾虾池的有机物及虾粪成为稻田与水中“天然肥”和有机肥源,钾、磷等矿质物互相补充,水稻生长也因此更健壮,稻虾兼收的效益较突出,成为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稻虾共养要求方法

稻虾共养要求方法

稻虾共养要求方法
虽然不少农户对“稻虾共养”的反馈是“稻虾共养投入小、见效快”,但是对于有的种养农户来说却因为遇到了许多困难导致效益不好。

那么稻虾共养要注意什么呢?怎么才能真正做到投入小,见效快?
稻虾共养选地要求
1、选取海拔在300米以下区域、水源无污染、水量充足、排灌方便的田地。

进出水口应用规模20目的网袋或网片过滤;
2、田地四周挖宽2-4米深1.5米的虾沟,在周边设置高0.5米的防逃设施;
3、种养前要暴晒田地数日,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水全田泼洒,消毒后用人、畜粪作好田间基肥准备。

水稻种子选择要求
稻谷种子要选用耐热性、防倒伏强的品种。

增大用种量,苗基本用种量1.5公斤—2公斤左右。

幼虾要求
幼虾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3-5min,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再放在池水内浸泡1min,提起搁置2min-3min,再浸泡1min,如此反复2-3次,使幼虾体表和鳃腔吸足水分后再放养。

播种时间
稻种在3月20日-4月5日前完成播种,保证8月15日左右收获头季稻谷。

头季稻谷目标产量控制在600-650公斤/亩为宜。

虾的投喂
按照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虾苗的活动情况,确定投喂量的增减,特别是大批虾蜕壳时,注意投喂优质适口的饲料,防止相互残杀,还可促进龙虾生长,保质保量保增收。

虾的病害防治
坚持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对养虾水体、食场、渔点定期消毒。

注意防患敌害。

特别是注意禁止使用敌百虫和菊酯类药物,这些药物少量的也会杀死龙虾,减少成品虾产量。

总的来说,稻虾共养,水稻、田、虾三者的管理都不可忽视,虽说成本较小,但是也是要投入很大的精力的。

稻虾共养标准化

稻虾共养标准化

小龙虾为底栖爬行动物,决定其产量的不是水体的容积和面积,而是平台面积和坡面面积,水稻田为小龙虾生长提供了大面积的平台。

1选址.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的稻田。

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面积大小不限。

2.开挖环形沟:沿稻田田埂内侧0.5-1米处开挖环沟,沟宽3~4米,沟深1~1.5米。

稻田面积达到100亩要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2米,沟深0.8米。

田埂应高于田面0.8米以上,埂宽3~4米,顶部宽2~3米,有45度的坡度。

3.环沟消毒稻田改造完成后,第一年环沟内要进行消毒,用生石灰50~100公斤/亩或聚维酮碘带水20厘米进行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4.水草栽种围沟面积的50%应栽植水草,大田面积的30%应栽植水草。

水草以伊乐藻为主,种植时间以11月中下旬为宜,不宜过迟。

5.虾种投放选择颜色暗红或深红、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雌雄性个体重在35g 以上,要求附肢齐全、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亲虾。

亲虾按雌雄2:1投放,投放时将虾筐反复浸入水中2~3次,每次1~2分钟,使亲虾适宜水温,然后投放在环沟和毌间沟中。

初次养殖的稻田每亩投40-60斤,已养的稻田每亩补投10~20斤。

6幼虾投放4~5月每亩投放80~120尾/斤幼虾50~100斤左右,相当于3~4厘米的幼虾1万尾。

7.投饲管理坚持四定三看原则8.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换水,每半个月泼洒生石灰9.疾病预防预防为主,定期改底,饲料中投vc葡萄糖多维或中草药,定期泼Em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生物菌10.捕捞捕大留小,减少存塘密度。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集成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集成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集成稻虾共作种养技术集成是指在水田中同时种植稻谷和养殖淡水虾。

该技术可以带来诸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如提高稻田的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水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下面详细介绍该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选址与环境设计1. 选址:稻虾共作最好选择平坦、流通良好的水田。

与此同时,还需考虑到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地肥沃等因素。

最好避免选择有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的田块。

2. 环境设计:水稻和虾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环境设计。

如设置水位控制系统、虾穴、稻田部分的做法等。

二、选种与配置1. 水稻种植:推荐选择优质优产且抗病虫的水稻品种,如河南中华青、浙矮35、农丰4号等。

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保证种植密度适宜,通风良好。

2. 虾苗选种:选用肥壮、活泼、体表无伤的虾苗。

常见种类包括中华绒螯虾、南美白对虾等。

3. 配置比例:根据当地温度、水位、水质等条件,一般建议将水稻、虾的栽种面积比例控制在4:1左右。

三、虾田建设1. 水稻田部分的建设:水稻的田块建设要保证排水畅通,土质疏松、质地肥沃,耕地深度应达到15厘米左右。

2. 虾田建设:在水稻田中挖虾坑,建立虾田。

建议虾坑宽度不要超过5米,深度在20厘米左右。

虾坑与稻田之间留下足够的间距,便于后期养虾的操作。

四、养殖管理1. 水稻管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及时完成杂草的清除、施肥、修杆、疏穗等管理工作。

同时,还需注意调整灌溉、通风等环境参数。

2. 虾的养殖管理:在养殖虾过程中,需控制虾的密度、配合饲料、注意池塘水质检测等。

防止虾群的疾病爆发、死亡等情况。

五、主要收益1. 带动增收:达到达到两个产值的提高,虾种养殖产值和水稻的田块产值就能够实现最大化。

2. 改善生态:有效减少稻田占用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再加上虾养殖的室内和周围环境卫生环境、减少采用化学物质。

3. 增加土著岛民收入:大力推广这种生态种养模式,在农民中种植统一发放相关的奖励,爱岛屿自然、生态保护责任的认识。

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

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

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是一种以稻作为主,与虾共生栽培的生态农业技术。

这种技术一方面能够提高水稻产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虾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带来更丰厚的收入。

1.选择合适的田地和品种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需要选择适宜栽种稻虾共生的田地。

选地要求好,地形平坦,坡度不超过5%,土层厚度在30厘米以上。

同时,栽种要选择高产、生长快、抗逆性强的品种。

2.控制水体质量水质对于虾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因此要充分注意水质的控制。

在选用水源的同时,根据土壤、水质等要素,在适当的时候加入化肥、细菌剂等成分,调整水质酸碱度和营养成分的平衡。

此外,水中还需要保持一定的溶氧量,以保持虾类的正常呼吸和生理活动。

3.控制稻田病虫害在稻田里面,病虫害是不可避免的。

虾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捕食能力,控制水稻田中的害虫。

而稻田里面的病害,则需要适当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进行控制。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农药标准使用,以防止农药残留对虾和水稻的影响。

4.控制稻虾比例虽然虾类是兼食性的,但是为了保证稻田植物和虾类的生存,需要控制稻虾比例。

在养殖前,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虾苗的投放,一般为每亩200-250只虾苗。

在持续养殖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调整,控制稻虾比例,防止虾类过多对水稻生长造成影响。

5.充分利用稻草和虾粪稻草和虾粪是农业生产中优质的有机肥料。

在生态稻虾共作栽培中,可以通过虾粪和稻草的充分利用,改善水稻生长环境并提高水稻产量。

在收割水稻时,需要将所有的稻杆留在地上,这样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同时,也利用虾粪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促进水稻正常生长。

总之,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是一项有益的农业发展模式。

在适宜的地域和环境条件下,选择适当的品种和合理控制各种生态因素,可以提高水稻和虾类的收益和品质,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虾(小龙虾)稻生态种养技术
1、技术要点
选择地势低、保水性好的稻田,面积10~50亩;田埂加宽加高加固,开挖稻田环沟,移栽水草,栽植面积10%左右;9月下旬,亩放养规格30克/只左右的亲虾15~25公斤,雌雄比例2:1;4月下旬,每亩补放规格250~500只/公斤的幼虾1.0~1.5万只;适时调控水位,保持水中肥度;3月下旬至5月中旬加大投喂,如菜饼、豆渣、大豆、螺肉、蚌肉、莴苣叶、黑麦草等。

实行轮捕轮放,实现稻虾连作、稻虾共作与小龙虾生态繁育。

2、适宜区域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低洼稻田。

3、注意事项
在小龙虾生长季节要加强投喂,否则会严重影响小龙虾的产量和规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