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栽培技术 与心得体会(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花栽培技术与心得

体会

学院:化生学院

班级:12级生物技术二班

姓名:大美女

学号:20120222222

电话:12345678962

菊花(拉丁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栽培类型。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公元八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

菊花别名白菊花、黄白菊、真菊,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花序入药。具有清热、明目、解毒功能。主治外感风热、头晕头痛,目赤肿痛、红眼病、青光眼、咽喉肿痛、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症、冠心病、疔疮痈肿、耳鸣等症。菊花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中药材资源,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各国,被誉为药用和饮料佳品。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一、形态特征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株高50厘米〜150厘米,全株被白色绒毛。茎基部稍木质化,上部多分枝。花期9月至11月,果期10月至11月。

二、生物学特性

菊花喜温和凉爽气候和向阳、稍干燥的环境。能耐寒,怕水涝。在荫蔽的环境里生长不良。生长期要求土壤稍湿润,过于干旱,植株抽枝少,发育缓慢,产量低,尤其是近花期,不能缺水,否则使花蕾数大为减少。但水分过多,则易造成烂根死苗。菊花喜肥,在疏松肥沃、含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夹沙土中生长良好,花多产量高。土壤以中性至微酸性或微碱性为适宜。凡土壤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盐碱性大的地块不宜栽培。忌连作,连年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病虫害多,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菊花属短日照植物,对日照长短反应敏感,要求每天不超过10〜11小时的光照,才能现蕾开花。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菊花为浅根性植物。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和有水源灌溉方便的地方。于头年秋冬季深翻土地,使其风化疏松。在翌年春季进行扦插繁殖前,再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浅耕一遍。然后作成宽1.5米,长视地形而定的插床,四周开好大小排水沟,以利排水。栽植地,宜选择地势高燥、阳光充足、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以沙质壤土为理想。选地后,于前作收获后,翻耕土壤25厘米左右,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2500公斤,翻入土内

作基肥。然后整细耙平傲成宽1.5米的高畦,开畦沟宽40厘米,四周挖好大小排水沟,以利排水。

(二)繁殖方法

以分株繁殖为主,亦可扦插繁殖。

1、分株繁殖

(1)培育壮苗和选苗摘花前,选留株壮、花大的优良植株,做好标记。于11月收获菊花后,将地上茎枝齐地面割除,将其根蔸全部挖起,集中移栽到一块肥沃的地块上,用腐熟厩肥或土杂肥覆盖保暖越冬。翌年3〜4月,扒开土粪等覆盖物,浇施1次稀薄人畜粪水,促其萌发生长。4〜5月,当菊苗高15厘米左右时,挖出根蔸,选取种根粗壮、须根发达、无病虫害的作种苗,立即栽入大田。

(2)栽植栽前,将苗根用50%多菌灵600倍液浸渍12小时,可预防叶枯病等病。栽时,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株距40厘米×30厘米挖穴,每穴栽入种苗2〜3株。栽后用手压紧苗根并浇水湿润。一般每亩老菊花萌发后可分栽大田15亩左右。

2、扦插繁殖

于每年4〜5月或6〜8月,在菊花打顶时,选择发育充实、健壮无病虫害的茎枝作插条。去掉嫩茎,将其截成10厘米〜15厘米长的小段,下端近节处,削成马耳形斜面。先用水浸湿,快速在1.5〜3克/公斤吲哚乙酸溶液中浸蘸一下,取出晾干后立即进行扦插。插时,在整好的插床上,按行株距10厘米×8厘米划线打引孔,将插条斜插入孔内。插条入土深度为穗长的1/2〜2/3。插后用手压实并浇水

湿润。约20天左右即可发根。插条生根萌发后,若遇高湿天气,应给予搭棚遮阴,增加浇水次数;发现床面有杂草,要及时拔除。当苗高20厘米左右时,即可出圃栽植。栽植密度每亩以4000〜5000株为宜。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菊苗栽植成活后至现蕾前要中耕除草4〜5次;第1次在立夏后,宜浅松土,勿伤根系,除净杂草,避免草荒;第2次在芒种前后,此时杂草滋生,应及时除净,以免与药菊争夺养分;第3次在立秋前后;第4次在白露前;第5次在秋分前后进行。前2次宜浅不宜深,后3次宜深不宜浅。在后2次中耕除草后,应进行培土壅根,防止植株倒伏。

2、追肥

菊花为喜肥作物,前期氮肥不宜多,合理增施磷肥,可使菊花结蕾多、产量高。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长期还应追肥3次:第1次于移栽后半个月左右,当菊苗成活开始生长时,每亩追施稀薄人畜粪水1000公斤,或尿素8公斤〜10公斤对水浇施,以促进菊苗生长;第2次在植株开始分枝时,每亩施入稍浓的人畜粪水1500公斤,或腐熟饼肥50公斤对水浇施,以促多分枝;第3次在孕蕾前,每亩追施较浓的人畜粪水2000公斤,或尿素10公斤加过磷酸钙25公斤对水浇施,以促多孕蕾开花。贡菊主产区安徽歙县药农说:菊花是“七死八活九开花”的作物。意指药菊在7月份生长不旺盛,常因缺水而萎

蔫;8月药菊又开始旺盛生长了。因此,大量的速效肥料应在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施入,有利增产。此外,在孕蕾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能促进开花整齐,提高菊花产量和质量。

3、摘心打顶

摘心、打顶可促进菊花多分枝、多孕蕾开花和主干生长粗壮。应于小满前后、当苗株高2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1次摘心,即选晴天摘去顶心1厘米〜2厘米。以后每隔半月摘心1次,共3次。在大暑后必须停止,否则分枝过多,营养生长过旺,营养跟不上,则花头变得细小,反而影响菊花产量和质量。此外,对生长衰弱的植株,也应少摘心。

四、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1、菊花霜霉病

症状:菊花霜霉病为害叶片和嫩茎,春、秋两季均能发病。春季发病,使幼苗叶片褪绿,微向上卷曲,叶背和幼长满白色霉层,随着幼苗的生长,叶片自下而上变为褐色,最后干枯而死。秋季发病,使叶片、嫩茎、花蕾全部布满白色霉层,叶片呈现灰绿色,微显萎蔫,最后植株逐渐枯死。霜霉病是菊花的毁灭性病害。

防治方法:选育抗病品种。实行与禾谷类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期,或选择未曾发生过霜霉病的地块栽植。移栽前,幼苗用40%乙磷铝300倍液浸种苗5〜10分钟,或用50%多菌灵600倍液浸泡12小时,晾干药液后栽植。春季发病喷洒40%乙磷铝250〜300倍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