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常见的几何模型
《全等三角形》 知识清单
《全等三角形》知识清单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例如,在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A'B'C' 中,如果经过平移、旋转、翻转等变换后,它们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点 A 与点 A' 是对应顶点,边 AB 与边 A'B' 是对应边,角 A 与角A' 是对应角。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如果三角形 ABC 全等于三角形 A'B'C',那么 AB = A'B',BC =B'C',AC = A'C'。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同样地,如果三角形 ABC 全等于三角形 A'B'C',那么角 A =角 A',角 B =角 B',角 C =角 C'。
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因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所以它们的周长也相等。
而由于对应边和对应高都相等,所以面积也相等。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 SSS(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如,如果在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A'B'C' 中,AB = A'B',BC =B'C',AC = A'C',那么就可以判定三角形 ABC 全等于三角形 A'B'C'。
2、 SA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假设在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A'B'C' 中,AB = A'B',角 B =角 B',BC = B'C',则三角形 ABC 全等于三角形 A'B'C'。
全等三角形常见模型
全等三角形常见模型1 什么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有色形状,三条边的长度相等,且所有的夹角相等的三角形。
它是一种三角形的特殊情况,是由三条等长线段组成的。
这三条边的长度为a,三个内角的度数为60°。
由于它具有三条边相等的特点,所以又称为等边三角形,它在几何学中广泛应用,可用于解决很多问题,例如概率和测量计算等。
2 等边三角形的特征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类型,它有三个边,长度都是相等的,并且三个内角的度数均为60°。
此外,它的最大角落一般是朝向上和向右的,如果将其旋转,那么角的位置就可能有所不同。
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在于,它是不可细分的,哪怕它看起来只有三个内角,但是它的特性决定可以构成整体的特性。
3 全等三角形模型全等三角形模型是对等边三角形的一个进一步分类,它具有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但是每个角落均一样,而且每个角落夹角均为60°,可比较常见的模型有:30-60-90三角形、45-45-90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
30-60-90三角形指的是三条边的角为30°,60°,90°的三角形,它的三个边长为对等数值的关系,例如a:b:c=1:√3:2。
45-45-90三角形指的是三个角为45°,45°,90°的三角形,它的三条边关系为a:b:c=1:1:√2。
平行四边形指的是两个平行边既垂直也等长的四边形,它的内角为90°,边长比例为1:2。
4 等边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边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其特殊的几何形状可以应用于许多场景。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几何结构,它可以被用于建造公共工程和住宅式建筑,例如屋顶、床垫等;此外,等边三角形也可以被用于制作精美的装饰品,例如吊坠、耳环、脚链等。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看到一些以等边三角形为特色的食品,例如三角包、三角饼等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常见模型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常见模型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常见模型总结全等三角形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着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对应部分完全相等。
在八年级数学教材中,全等三角形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中常见的全等三角形模型进行总结。
一、三个已知条件1. SAS(边角边)判定法SAS判定法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模型通常用于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已知△ABC和△DEF,已知AB=DE,BC=EF,∠B=∠E,要求证明△ABC≌△DEF。
2. ASA(角边角)判定法ASA判定法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模型常用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如,已知△ABC和△DEF,已知∠A=∠D,∠B=∠E,AB=DE,要求证明△ABC≌△DEF。
3. SSS(边边边)判定法SSS判定法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模型常用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如,已知△ABC和△PQR,已知AB=PQ,BC=QR,AC=PR,要求证明△ABC≌△PQR。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 对应部分相等对应的顶点、边和夹角都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各个角、边的性质都相等,比如角平分线和中线相等、高和中线相等等。
三、应用实例1. 建筑几何模型全等三角形在建筑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根据所给定的尺寸,可以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来确定某些未知尺寸,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2. 测量和导航全等三角形在测量和导航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测量高楼大厦时,可以通过测量一些已知长度和角度,利用全等三角形模型来计算难以测量的高度。
在导航中,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确定船只或飞机的位置和方向。
3. 几何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模型在几何证明中也是常见的。
许多几何定理的证明需要利用全等三角形构造相等的边或角来推导。
全等模型-手拉手模型--常见几何模型归纳(学生版)
全等模型-手拉手模型全等三角形在中考数学几何模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块内容,本专题就全等三角形中的重要模型(手拉手(旋转)模型)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型1.手拉手模型(三角形)【模型解读】将两个三角形绕着公共顶点(即头)旋转某一角度后能完全重合,则这两个三角形构成手拉手全等,也叫旋转型全等,常用“边角边”判定定理证明全等。
公共顶点A记为“头”,每个三角形另两个顶点逆时针顺序数的第一个顶点记为“左手”,第二个顶点记为“右手”。
对应操作:左手拉左手(即连结BD),右手拉右手(即连结CE),得△ABD≅△ACE。
【常见模型及证法】(等边)(等腰直角)(等腰)1(2022·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P为△ABC内一点,连接AP,BP,CP,将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P ,连接PP ,BP .(1)用等式表示BP 与CP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当∠BPC=120°时, ①直接写出∠P BP的度数为;②若M为BC的中点,连接PM,请用等式表示PM与AP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2022·黑龙江·中考真题)△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1)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连接BD,CE并延长相交于点P(点P与点A重合),有PA+ PB=PC(或PA+PC=PB)成立;请证明.(2)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连接BD,CE相交于点P,连接PA,猜想线段PA、PB、P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将△ADE绕点A 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连接BD,CE相交于点P,连接PA,猜想线段PA、PB、P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3(2023·黑龙江哈尔滨·九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ABC中,∠C=90°,AC=BC,将△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到△AB′C′的位置,连接C′B,则∠C′BA的度数为()A.15°B.20°C.30°D.45°4(2022·青海·中考真题)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顶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全等的三角形,把具有这个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1)问题发现:如图1,若△ABC和△ADE是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底边.求证:BD= CE;(2)解决问题:如图2,若△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请判断∠AEB的度数及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图1 图25(2022秋·江苏·八年级期中)点D为△ABC外一点,∠ACB=90°,AC=BC.(1)如图1,∠DCE=90°,CD=CE,求证:∠ADC=∠BEC;(2)如图2,若∠CDB=45°,AE∥BD,CE⊥CD,求证:AE=BD;模型2.手拉手模型(正多边形型)【模型解读】将两个多边形绕着公共顶点(即头)旋转某一角度后能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多边形构成手拉手全等,也叫旋转型全等,常用“边角边”判定定理证明全等。
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常见模型
专题四 全等三角形常见模型
建议用时:30分钟
类型一 “平移”模型
利用平行找“等角”,利用公共线段找“等边”.
1. 如图,已知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 CD ∥ BE ,且 CD = BE ,求证:∠ D =∠ E .
1
2
3
4
5
6
7
2. 如图,在△ ABC 和△ DEF 中,∠ A =∠ D ,点 B , E , C , F 在同一条直线上,
有如下三个关系式:① AB ∥ DE ;② BE = CF ;③ AC = DF .
(1)请用其中两个关系式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所有命题 (用序号写出命题形式:“如果……,那么……”);
解:(1)如果①②,那么③;如果①③,那么②.
1
2
3
4
5
6
7
(2)选择(1)中你写出的一个命题,说明它正确的理由.
4. 如图,要测量河两岸上 A , B 两点的距离,在点 B 所在河岸一侧平地上取一点 C ,使 A , B , C 在一条直线上,另取点 D ,使 CD = BC ,测得∠ DCB =100°, ∠ ADC =65°,在 CD 的延长线上取点 E ,使∠ E =15°.这时测得 DE 的长就是 A , B 两点的距离,为什么?
解:(3) AB =8.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类型四 “一线三等角”模型
利用“三等角”找“对应角相等”,再结合对应边相等选择适当的判定方 法.
1
2
3
4
5
6
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五种基本模型(原卷版)-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几何模型篇
模型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模型种类多,其中有关中点的模型与垂直模型在前面的专题已经很详细的讲解,这里就不在重复.模型一、截长补短模型①截长: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另外两条较短的线段。
如图所示,在BF上截取BM=DF,易证△BMC≌△DFC(SAS),则MC=FC=FG,∠BCM=∠DCF,可得△MC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可证∠CFE=45°,∠CFG=90°,∠CFG=∠MCF,FG∥CM,可得四边形CGFM为平行四边形,则CG=MF,于是BF=BM+MF=DF+CG.②补短:选取两条较短线段中的一条进行延长,使得较短的两条线段共线并寻求解题突破。
如图所示,延长GC至N,使CN=DF,易证△CDF≌△BCN(SAS),可得CF=FG=BN,∠DFC=∠BNC=135°,又知∠FGC=45°,可证BN∥FG,于是四边形BFGN为平行四边形,得BF=NG,所以BF=NG=NC+CG=DF+CG.模型二、平移全等模型模型三、对称全等模型模型四、旋转全等模型模型五、手拉手全等模型例题精讲模型一、截长补短模型【例1】.如图,AD⊥BC,AB+BD=DC,∠B=54°,则∠C=.变式训练【变式1-1】.如图,点P是△ABC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连接AP、BP、CP,∠ACB =60°,且CA+AP=BC,则∠CAB的度数为()A.60°B.70°C.80°D.90°【变式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求证:∠A+∠C=180°.【变式1-3】.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点D在线段AB 上,连接CD,∠ADC=60°,AD=2,过C作CE⊥CD,且CE=CD,连接DE,交BC 于F.(1)求△CDE的面积;(2)证明:DF+CF=EF.模型二、平移全等模型【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AD∥EC,∠AED=∠B.(1)求证:△AED≌△EBC.(2)当AB=6时,求CD的长.变式训练【变式2-1】.如图1,A,B,C,D在同一直线上,AB=CD,DE∥AF,且DE=AF,求证:△AFC≌△DEB.如果将BD沿着AD边的方向平行移动,如图2,3时,其余条件不变,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予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变式2-2】.如图,AD,BF相交于点O,AB∥DF,AB=DF,点E与点C在BF上,且BE=CF.(1)求证:△ABC≌△DFE;(2)求证:点O为BF的中点.【变式2-3】.如图,△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D在AB上.(1)求证:△AOC≌△BOD;(2)若AD=1,∠ADC=60°,求CD的长.模型三、对称全等模型【例3】.如图,AD∥BC,∠D=90°,∠CPB=30°,∠DAB的角平分线与∠CBA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D,P,C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PAD的度数;(2)求证:P是线段CD的中点.变式训练【变式3-1】.如图,AB=A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M⊥CD于M,AN⊥BE干N.求证:AM=AN.【变式3-2】.如图,已知点E、F分别是正方形ABCD中边AB、BC上的点,且AB=12,AE=6,将正方形分别沿DE、DF向内折叠,此时DA与DC重合为DG,求CF的长度.【变式3-3】.如图,∠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板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C、D,问PC与P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模型四、旋转全等模型【例4】.如图,已知:AD=AB,AE=AC,AD⊥AB,AE⊥AC.猜想线段CD与BE之间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变式训练【变式4-1】.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腰三角形,且∠BAC=∠DAE,AB=AC,AD=AE.(1)如图1,点E在BC上,求证:BC=BD+BE;(2)如图2,点E在CB的延长线上,求证:BC=BD﹣BE.【变式4-2】.如图所示,已知P是正方形ABCD外一点,且PA=3,PB=4,则PC的最大值是3+4.模型五、手拉手全等模型【例5】.如图,△ABC与△ADE是以点A为公共顶点的两个三角形,且AD=AE,AB=AC,∠DAE=∠CAB=90°,且线段BD、CE交于F.(1)求证:△AEC≌△ADB.(2)猜想CE与DB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训练【变式5-1】.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AP=BQ;③DE=DP;④∠AOB=60°.恒成立的结论有几个()A.1个B.2个C.3个D.4个【变式5-2】.如图,∠BAD=∠CAE=90°,AB=AD,AE=AC,AF⊥CB,垂足为F.(1)求证:△ABC≌△ADE;(2)求∠FAE的度数;(3)求证:CD=2BF+DE.【变式5-3】.(1)如图1,等腰△ABC 与等腰△DEC 有公共点C ,且∠BCA =∠ECD ,连接BE 、AD ,若BC =AC ,EC =DC ,求证:BE =AD .(2)若将△DEC 绕点C 旋转至图2、图3、图4情形时,其余条件不变,BE 与AD 还相等吗?为什么?实战演练1.如图,已知AB AD =,BC DE =,且10CAD ∠=︒,25B D ∠=∠=︒,120EAB ∠=︒,则EGF ∠的度数为()A .120︒B .135︒C .115︒D .125︒2.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OC,∠AOB=∠COD=36°.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MB=36°,②AC=BD,③OM平分∠AOD,④MO平分∠AMD.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个.A.4B.3C.2D.13.如图,在△ABC中,∠BAC=30°,且AB=AC,P是△ABC内一点,若AP+BP+CP的最小值为4,则BC2=.4.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CE=2DE,将△ADE沿AE折叠至△AFE,=6;延长EF交BC于点G,连接AG,CF.下列结论:①△ABG≌△AFG;②S△FGC③EG=DE+BG;④BG=GC.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对角线AC折叠,点D落在D′处.(1)求证:AF=CF(2)求AF的长度.6.如图,在△ABC中,∠ACB=90°,AC=BC,延长AB至点D,使DB=AB,连接CD,以CD为直角边作等腰三角形CDE,其中∠DCE=90°,连接BE.(1)求证:△ACD≌△BCE;(2)若AB=3cm,则BE=cm.(3)BE与AD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7.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点D是AB的中点,连接CD,过B作BE⊥CD交CD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E,过A作AF⊥AE交CD于点F.(1)求证:AE=AF;(2)求证:CD=2BE+DE.8.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AB=AC,点D是斜边BC上的中点,点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E⊥DF.(1)若设BE=a,CF=b,满足+|b﹣5|=+,求BE及CF的长.(2)求证:BE2+CF2=EF2.(3)在(1)的条件下,求△DEF的面积.9.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分别以AC、BC为一腰在AB 的同侧作等腰△ACD和△BCE,CA=CD,CB=CE,∠ACD=∠BCE=30°,连接AE 交CD于点M,连接BD交CE于点N,AE与BD交于点P,连接CP.(1)线段AE与DB的数量关系为;请直接写出∠APD=;(2)将△BCE绕点C旋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探究线段AE与DB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求出此时∠APD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求证:∠APC=∠BPC.10.阅读与理解:折纸,常常能为证明一个命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例如,在△ABC中,AB>AC(如图),怎样证明∠C>∠B呢?分析:把AC沿∠A的角平分线AD翻折,因为AB>AC,所以点C落在AB上的点C'处,即AC=AC',据以上操作,易证明△ACD≌△AC'D,所以∠AC'D=∠C,又因为∠AC'D >∠B,所以∠C>∠B.感悟与应用:(1)如图(a),在△ABC中,∠ACB=90°,∠B=30°,CD平分∠ACB,试判断AC 和AD、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b),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AC=16,AD=8,DC=BC=12,①求证:∠B+∠D=180°;②求AB的长.11.如图甲,在等边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且PA=2,PB=,PC=1,求∠BPC的度数和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1)李明同学作了如图乙的辅助线,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如图乙所示,连接PP',可说明△APP'是直角三角形从而问题得到解决.请你说明其中理由并完成问题解答.(2)如图丙,在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且AP=,BP=,PC=1:类比第一小题的方法求∠BPC的度数,并直接写出正方形ABCD的面积.12.在△ABC中,AB=AC,∠BAC=120°,以CA为边在∠ACB的另一侧作∠ACM=∠ACB,点D为射线BC上任意一点,在射线CM上截取CE=BD,连接AD、DE、AE.(1)如图1,当点D落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ADE的度数为.(2)如图2,当点D落在线段BC(不含边界)上时,AC与DE交于点F,请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若AB=12,求CF的最大值.。
专题02 全等三角形中的六种模型梳理
专题02 全等三角形中的六种模型梳理一、概述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且常见的概念,对于几何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中,有六种基本模型,它们是解决全等三角形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全等三角形中的六种模型进行深入探讨和梳理,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模型一:SSS全等模型在全等三角形中,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则可以确定它们是全等三角形,这就是SSS全等模型。
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
模型二:SAS全等模型SAS全等模型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夹角以及另一边的长度分别相等,则可以确定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两边分别相等,那么可以确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模型三:ASA全等模型在全等三角形中,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两个角边相等,则可以确定它们是全等三角形,这就是ASA全等模型。
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两个角边分别相等,那么可以确认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模型四:HL全等模型HL全等模型是指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直角边的长度分别相等,则可以确定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如果已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直角边的长度分别相等,那么可以确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模型五:LL全等模型LL全等模型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个边分别相等,则可以确定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个边分别相等,那么可以确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模型六:对顶全等模型对顶全等模型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顶角和一个边分别相等,则可以确定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顶角和一个边分别相等,那么可以确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上述对全等三角形中六种模型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几何学中的相似和全等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形状的相似或全等,推断出一些未知的信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最新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常见几何模型总结归类大全
最新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常见几何模型总结归类大全一、角平分线模型应用1.角平分性质模型: 辅助线:过点G 作GE ⊥射线AC(1).例题应用:①如图1,在中ABC ∆,,cm 4,6,900==∠=∠BD cm BC CAB AD C 平分,那么点D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 cm.②如图2,已知,21∠=∠,43∠=∠.BAC AP ∠平分求证:.图1 图2①2 (提示:作DE ⊥AB 交AB 于点E )②21∠=∠ ,PN PM =∴,43∠=∠ ,PQ PN =∴,BAC PA PQ PM ∠∴=∴平分,.(2).模型巩固:练习一: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BC>AB ,AD=CD ,BD 平分BAC ∠..求证:︒=∠+∠180C A图3练习二:已知如图4,四边形ABCD 中,..,1800BAD AC CD BC D B ∠==∠+∠平分求证:图4练习三:如图5,,,900CAB AF D AB CD ACB ABC Rt ∠⊥=∠∆平分,垂足为,中,交CD 于点E ,交CB 于点F. (1)求证:CE=CF.(2)将图5中的△ADE 沿AB 向右平移到'''E D A ∆的位置,使点'E 落在BC 边上,其他条件不变,如图6所示,是猜想:'BE 于CF 又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图5 图6练习四:如图7,90A AD BC=︒,∠∥,P是AB的中点,PD平分∠ADC.求证:CP平分∠DCB.图7练习五:如图8,AB>AC,∠A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D,自D作DE⊥AB,DF ⊥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BE=CF.图8练习六:如图9所示,在△ABC中,BC边的垂直平分线DF交△BAC的外角平分线AD于点D,F为垂足,DE⊥AB于E,并且AB>AC。
求证:BE-AC=AE。
练习七:如图10,D、E、F分别是△ABC的三边上的点,CE=BF,且△DCE的面积与△DBF 的面积相等,求证:AD平分∠BAC。
2023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全等模型-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含答案解析
专题01 全等模型--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全等三角形在中考数学几何模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块内容,本专题就全等三角形中的重要模型(倍长中线模型、截长补短模型)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型1.倍长中线模型【模型解读】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注:一般都是原题已经有中线时用,不太会有自己画中线的时候)。
【常见模型及证法】1、基本型:如图1,在三角形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证明思路:延长AD 至点E ,使得AD =DE . 若连结BE ,则BDE CDA ∆≅∆;若连结EC ,则ABD ECD ∆≅∆;2、中点型:如图2,C 为AB 的中点.证明思路:若延长EC 至点F ,使得CF EC =,连结AF ,则BCE ACF ∆≅∆;若延长DC 至点G ,使得CG DC =,连结BG ,则ACD BCG ∆≅∆.3、中点+平行线型:如图3, //AB CD ,点E 为线段AD 的中点.证明思路:延长CE 交AB 于点F (或交BA 延长线于点F ),则EDC EAF ∆≅∆.1.(2022·山东烟台·一模)(1)方法呈现:如图①:在ABC 中,若6AB =,4AC =,点D 为BC 边的中点,求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 到点E 使DE AD =,再连接BE ,可证ACD EBD △≌△,从而把AB 、AC ,2AD 集中在ABE △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为倍长中线法;(2)探究应用:如图②,在ABC 中,点D 是BC 的中点,DE DF ⊥于点D ,DE 交AB 于点E ,DF 交AC 于点F ,连接EF ,判断BE CF +与EF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F 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点E 是BC 的中点,若AE 是BAF ∠的角平分线.试探究线段AB ,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2022·河南南阳·中考模拟)【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9页的部分内容:如图,在ABC 中,D 是边BC 的中点,过点C 画直线CE ,使//CE AB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AD ED=证明∵//CE AB (已知)∴ABD ECD ∠=∠,BAD CE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ABD △与ECD 中,∵ABD ECD ∠=∠,BAD CED ∠=∠(已证),BD CD =(已知),∴()A.A.S ABD ECD △△≌,∴AD E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方法应用】如图①,在ABC 中,6AB =,4AC =,则BC 边上的中线AD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猜想证明】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点E 是BC 的中点,若AE 是BAD ∠的平分线,试猜想线段AB 、AD 、D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拓展延伸】如图③,已知//AB CF ,点E 是BC 的中点,点D 在线段AE 上,EDF BAE ∠=∠,若5AB =,2CF =,求出线段DF 的长.3.(2022·河北·中考模拟)倍长中线的思想在丁倍长某条线段(被延长的线段a 要满足两个条件:①线段a 一个端点是图中一条线段b 的中点;②线段a 与这条线段b 不共线),然后进行连接,构造三角形全等,再进一步将某些线段进行等量代换,再证明全等或其他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应用举例】如图(1),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求证:2AB AC AD +>.简证:如图(2),延长AD 到E ,使得DE AD =,连接CE ,易证ABD ECD ∆≅∆,得AB = ,在ACE ∆中,AC CE +> ,2AB AC AD +>.【问题解决】(1)如图(3),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 EF =.(2)如图(4),在ABC ∆中,90,A D ∠=︒是BC 边的中点,E F 、分别在边AB AC 、上,DE DF ⊥,若3,4BE CF ==,求EF 的长.(3)如图(5),AD 是ABC ∆的中线,,AB AE AC AF ==,且90BAE FAC ∠=∠=︒,请直接写出AD 与EF 的数量关系_ 及位置关系_ .模型2.截长补短模型【模型解读】截长补短的方法适用于求证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
全等三角形八大基本模型
全等三角形八大基本模型摘要: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八大基本模型概述1.手拉手模型2.一线三垂直模型3.一线三等角模型4.等腰三角形中边边角模型5.背对背模型6.半角旋转模型7.角分线模型8.正方形手拉手模型四、八大基本模型的应用举例五、总结与展望正文: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主要包括SSS、SAS、ASA、AAS 和HL 五种,其中SSS 和HL 是全等三角形的常见判定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全等三角形八大基本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
这八大基本模型分别是:1.手拉手模型:这种模型是通过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互牵手而形成的。
比如,若ABC 和DEF 是两个全等三角形,那么我们可以通过AB 与DE、BC 与EF、AC 与DF 的相互牵手形成一个新的全等三角形ABC。
2.一线三垂直模型:这种模型是通过一条直线与三个垂直的线段组成的。
比如,若AB 是直线,BC、CD 和DE 是垂直于AB 的线段,那么三角形ABC 和三角形DEB 是全等的。
3.一线三等角模型:这种模型是通过一条直线与三个相等的角组成的。
比如,若AB 是直线,∠ABC、∠BCD 和∠CDA 是相等的角,那么三角形ABC 和三角形CDA 是全等的。
4.等腰三角形中边边角模型:这种模型是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一腰和一底边以及一个顶角进行操作而形成的。
比如,若AB=AC 是等腰三角形的腰,BC 是底边,∠ABC 是顶角,那么三角形ABC 和三角形ACB 是全等的。
5.背对背模型:这种模型是通过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背靠背而形成的。
比如,若ABC 和DEF 是两个全等三角形,那么我们可以通过AB 与DF、BC 与DE、AC 与EF 的相互背靠背形成一个新的全等三角形ABC。
6.半角旋转模型:这种模型是通过将一个全等三角形绕其一边的一半旋转而形成的。
全等三角形常见模型整理
全等三角形常见模型整理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相等三边或者三角形之间所有对应边、对应角均相等的三角形。
当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或者三个对应角分别相等时,我们可以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完全相同的,只是位置、方向可能不同。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三边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2)两边一角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对对应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3)两角一边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对对应角和其中一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4)全等三角形的特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对应角相等的对应边也是相等的,反之亦然。
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SS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2)SA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对对应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3)AA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对对应角和其中一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4)ASA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对对应角和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5)HL判定法: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一对直角和斜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4. 全等三角形的常见模型在几何学中,全等三角形的常见模型有很多,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些常见的模型及其解题方法。
(1)对顶角相等模型对顶角相等是指两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另一个对应角相等。
解题方法:根据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可以很容易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一边一角一边相等模型一边一角一边相等是指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与之相邻的一条边分别相等。
解题方法:根据一边一角一边相等的性质,可以通过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关系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3)SAS模型SAS(边角边)是指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夹角分别相等。
解题方法:通过给定的边和角的信息,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专题)全等三角形常用模型(含答案解析)
(专题)全等三角形常用模型(含答案解析)全等三角形常用模型(含答案解析)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高中几何学的基础。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条件,对于解题和证明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模型,并给出答案解析。
一、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三角形。
它们的内角相等,对应的边长也相等。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于后面的模型理解和应用非常重要。
1. 边边边(SAS)判定法当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相等,并且夹角也相等时,可以判定它们全等。
2. 边角边(SAS)判定法当两个三角形的一对边分别相等,并且夹角也相等时,可以判定它们全等。
3. 角边角(ASA)判定法当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相等,并且夹边也相等时,可以判定它们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模型及答案解析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全等三角形模型,它们在实际解题中经常出现,了解并掌握它们对于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1.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当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相等,并且底边夹角也相等时,可以判定它们全等。
答案解析:设两个等腰三角形为ΔABC和ΔDEF,已知AB = DE,∠BAC = ∠EDF,同时∠ABC = ∠DEF。
根据角边角(ASA)判定法,可以判定ΔABC ≌ ΔDEF。
2.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指一个角为直角(90°)的三角形。
当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相等,并且斜边也相等时,可以判定它们全等。
答案解析:设两个直角三角形为ΔABC和ΔDEF,已知∠BAC =∠EDF = 90°,并且AB = DE,AC = DF。
根据边边边(SAS)判定法,可以判定ΔABC ≌ ΔDEF。
3. 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当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一条边相等时,可以判定它们全等。
答案解析:设两个等边三角形为ΔABC和ΔDEF,已知AB = DE。
全等三角形模型:二次全等、截长补短、倍长中线、一线三等角、半角模型
全等三角形模型+例题【考纲要求】1.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考点梳理】【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1.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全等图形,同样的,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为全等三角形,主要看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完全相同,与它们所处的位置无关.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关系: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在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ABC和△DEF全等,记作△ABC≌△DEF,读作△ABC全等于△DEF.4.确定全等三角形对应关系的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最主要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其它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线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但是,周长或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三、全等变换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的前提下,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叫做全等变换.常见的全等变换有平移变换、翻折变换、旋转变换,如下图所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在△ABC与△A’B’C’中,已知角边角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角边角”或“ASA ”.在△ABC与△A’B’C’中,已知角角边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为“角角边”或“AAS ”. 在△ABC 与△A’B’C’中,已知边边边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为“边边边”或“SSS ”.在△ABC 与△A’B’C’中,已知.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为“斜边、直角边”或“HL ”在Rt △ABC 与Rt △A’B’C’中,,已知.1. 只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角”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2. 在书写过程中,要按照边角边对应顺序书写,即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探究SSA全等篇异侧半角模型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 =45º,则BE +DF=EF .简证:如图,将△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º得到△ABG ,使得AD 与AB 重合, 通过证明△AEF ≌△AEG 即可得到BE +DF =EF .2.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 =45º,则AE 平分∠BEF ,AF 平分∠DFE .简证:如图,将△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º得到△ABG ,使得AD 与AB 重合;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º得到△ADH ,使得AB 与AD 重合.3.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 =45º,则.简证:通过上述的全等直接可以得到,不再证明.4.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 =45º,过点A 作AH ⊥EF 交EF 于点H ,则AH =AB .简证:由上述结论可知AE 平分∠BEF ,又∵AB ⊥BC ,∴AH =AB . 5.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 =45º,则.简证:由结论1可得EF =BE +DF ,则=CE +CF +EF =CE +CF +BE +DF =2AB .6.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 =45º,AE 、AF 分别与BD 相交于点M 、N ,则.简证:如图,将△AND 绕点A 顺时针旋90º得到△AGB ,连接GM .通过证明△AMG ≌△AMN 得MN =MG ,DN =BG ,∠GBE =90º,即可证.补充:等腰直角三角形与“半角模型”DCPBACDPB ADPCAB如图所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若∠DCE=45º,则.证明:如图,将△ACD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º得到△,连接.1.1二次全等证明1.已知: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D是BC的中点,DF⊥AB于F,DE⊥AC于E.2.求证:△BDF≌△CDE.3.4.5.已知:如图,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AE=CF,过点E,F分别作DE⊥AC,BF⊥AC,连接AB,CD,BD,BD交AC于点G,AB=CD.6.求证:△DEG≌△BFG.7.3.已知:如图,在Rt△ACD中,∠ADC=90°,BE⊥AC于E,交CD于点F,AE=AD.求证:△CEF≌△BDF.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AD,BD平分∠ABC,E为BD上任意一点,连接AE,CE.求证:△ADE≌△CDE.5.已知:如图,在△ABC中,∠ACB=∠ABC=60°,∠EDF=60°,BD=CD,∠DBC=∠DCB=30°,∠BDC=120°,延长AC到点G,使CG=BE.6.求证:△EFD≌△GFD.7.6、已知:如图,点A,C在直线EF上,BC=AD,AB=CD,AE=CF.求证:∠E=∠F.7、已知,如图,AE=BF,AD=BC,CE=DF.求证:AO=BO.8、已知:如图,∠D=∠E,AM=ME=CN=DN.试猜想AB和B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9、10、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C=∠BCD=90°,AB=BC=CD=AD.E为BC边上一点,且AE=DE,AE与对角线BD交于点F,∠ABF=∠CBF,连接CF交DE于点G.求证:DE⊥CF.10.已知:如图,在等边△ABC中,△C=△ABD=60°,AB=BC=AC,点D,E分别为BC,AC边上一点且AE=CD,连接AD,BE 相交于点F.11.求证:△1=△2.12.1.2截长补短 倍长中线例题1、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延长BE 交AC 于F ,AF EF =,求证:AC BE =.例题2、在Rt ABC ∆中,90BAC ∠=︒,点D 为BC 的中点,点E 、F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ED FD ⊥.以线段BE 、EF 、FC 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例题3、八年级一班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探究试验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活动吧.【探究与发现】(1)如图1,AD 是△ABC 的中线,延长AD 至点E ,使ED=AD ,连接BE ,写出图中全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理解与应用】(2)填空:如图2,EP 是△DEF 的中线,若EF=5,DE=3,设EP=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3)已知:如图3,AD 是△ABC 的中线,∠BAC=∠ACB ,点Q 在BC 的延长线上,QC=BC ,求证:AQ=2AD .F E D CB AF EDC B A例题4、如图,在△ABC中,已知∠ABC=45°,过点C作CD⊥AB于点D,过点B作BM⊥AC于点M,CD与BM相交于点E,且点E是CD的中点,连接MD,过点D作DN⊥MD,交BM于点N.(1)求证:△DBN≌△DCM;(2)请探究线段NE、ME、CM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例题5、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求证:AB=CD.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对原题进行证明.例题8、(1)如图,四边形ABPC中,AB AC∠=︒,求证:PB PC PABPC+=.=,60BAC∠=︒,120(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 BCAPC∠=︒,求证:ABC∠=︒,P为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120=,60++≥.PA PC PD BDC 1A B C ED D E(C )B A C 1C 1A B C E D 1A B C E D1.3一线三等角例1:已知AB ⊥BD ,ED ⊥BD ,AB =CD ,BC =DE ,⑴求证:AC ⊥CE ;⑵若将△CDE 沿CB 方向平移得到①②③④等不同情形,1AB C D ,其余条件不变,试判断AC ⊥C 1E 这一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① ② ③ ④例2:等腰直角△ABC ,其中AB=AC ,∠BAC=90°,过B 、C 作经过A 点直线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1)你能找到一对三角形的全等吗?并说明.(2)BM ,CN ,MN 之间有何关系?若将直线l 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那么上题的结论是否依旧成立?例3.(1)如图,已知:在△ABC 中,∠BAC =90°,AB =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CE ⊥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 、E .证明:DE =BD +CE .(2)如图,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 =a,其中a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 拓展与应用:如图,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DEF的形状.1.4半角模型1.在等腰Rt△ABC中,CA=CB,∠ACB=90º,O为AB的中点,∠EOF=45º,交CA于F,交BC的延长线于E.(1)求证:EF=CE+AF;(2)如图2,当E在BC上,F在CA的反向延长线上时,探究线段AF、CE、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º,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BAD,求证:EF=BE+FD.3. 如图,△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BDC=120º,以D为顶点作一个60º的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M,交AC于N,连接MN,则△AMN的周长是多少?4.如图,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点E、F分别在线段AB、BC上,连接EO、FO,满足∠EOF=60º,连接EF.(1)①求证:OB=OC;②求∠BOC的度数;(2)求证:CF=BE+EF.5. 在四边形ABDC中,AC=AB,DC=DB,∠CAB=60º,∠CDB=120º,E是AC上一点,F是AB延长线上一点,且CE=BF.(1)试说明:DE=DF;(2)在图1中,若G在AB上且∠EDG=60º,试猜想CE、EG、B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若题中条件“∠CAB=60º,∠CDB=120º”改为“∠CAB=,∠CDB=,G在AB上,那么∠EDG 满足什么条件时,(2)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直接写结果,不需证明).。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常用几何模型及构造方法大全
初二数学三角形全等常用几何模型及构造方法大全掌握它轻松搞定全等题!全等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般会在压轴题中进行考察,而掌握几何模型能够为考试节省不少时间,这次整理了常用的各大模型,一定要认真掌握~全等变换类型:(一)平移全等: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二)对称全等模型: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1:角平分线模型;2:对称半角模型;(三)旋转全等模型: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1.旋转半角模型2.自旋转模型3.共旋转模型4.中点旋转如图,在△ABC的边上取两点D、E,且BD=CE,求证:AB+AC>AD+AE分析:将△ACE平移使EC与BD重合。
B\D,上方交点,左右两个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1:角平分线模型:说明: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
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
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2:对称半角模型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 45+ 22.5°、对称(翻折)15°+30°直角三角形对称(翻折) 30+60+90直角三角形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1.半角: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2.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3.共旋转: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共顶点)4.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专题七)1、旋转半角模型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2、自旋转模型构造方法:遇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遇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遇等腰旋顶点,造旋转全等遇中点旋180度,造中心对称3、共旋转模型说明:旋转中所成的全等三角形,第三边所成的角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
通过“8”字模型可以证明。
(接上------共旋转模型)模型变形说明:模型变形主要是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夹角的变化,另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混用。
全等三角形(4种模型2种添加辅助线方法)(学生版)
全等三角形(4种模型2种添加辅助线方法)1.题型一:一线三等角模型2.题型二:手拉手模型3.题型三:半角模型4.题型四:旋转模型5.题型五:倍长中线法6.题型六:截长补短法题型一一线三等角模型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或者正方形直角顶点的一条直线。
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作该直线的垂线段,会有两个三角形全等(AAS)常见的两种图形:题型二手拉手模型【基本模型】一、等边三角形手拉手-出全等二、等腰直角三角形手拉手-出全等两个共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绕点C旋转过程中(B、C、D不共线)始终有①△BCD≌△ACE;②BD⊥AE(位置关系)且BD=AE(数量关系);③FC平分∠BFE;12题型三半角模型过等腰三角形顶点两条射线,使两条射线的夹角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一半这样的模型称为半角模型。
常见的图形为正方形,正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解题思路一般是将半角两边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到一边合并成新的三角形,从而进行等量代换,然后证明与半角形成的三角形全等,再通过全等的性质得到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题技巧:在图1中,△AEB 由△AND 旋转所得,可得△AEM ≌△AMN ,∴BM +DN =MN∠AMB =∠AMNAB =AH△CMN 的周长等于正方形周长的一半在图2中将△ABC 旋转至△BEF ,易得△BED ≌△BCD 同理得到边角之间的关系;总之:半角模型(题中出现角度之间的半角关系)利用旋转--证全等--得到相关结论.题型四旋转模型31一、奔驰模型旋转是中考必考题型,奔驰模型是非常经典的一类题型,且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
我们不仅要掌握这类题型,提升利用旋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一点:旋转的本质是把分散的条件集中化,从而解决问题2二、费马点模型费马点就是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最值问题是中考常考题型,费马点属于几何中的经典题型,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中考题都是从经典题改编而来,所以掌握费马点等此类最值经典题是必不可少的.题型五倍长中线法三角形一边的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或中点,通常考虑倍长中线或类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该中线延长一倍,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思路: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4在△ABC 中AD 是BC边中线延长AD 到E ,使DE =AD ,连接BE作CF ⊥AD 于F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E 连接BE延长MD 到N ,使DN =MD ,连接CD截长补短法截长补短法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用来证线段的和差问题,而且这种方法一直贯穿着整个几何教学的始终.那么什么是截长补短法呢?所谓截长补短其实包含两层意思,即截长和补短.截长就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要证的两段较短的线段中的一段,证剩下的那一段等于另外一段较短的线段.当条件或结论中出现a +b =c 时,用截长补短.1.补短法: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一条线段使其为求证中的两条线段之和,在证所构造的线段和求证中那一条线段相等;2.截长法:通过添加辅助线先在求证中长线段上截取与线段中的某一段相等的线段,在证明截剩部分与线段中的另一段相等。
八上:全等三角形的常见模型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点,是研究图形性质的基础,在几何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几何证明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全等三角形的经典的模型.这一讲我们会把常见的全等模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让大家对全等的理解更进一步!一、手拉手模型1、等边三角形手拉手已知:如图,ABC△均为等边三角形.△和ADE结论:ABD∠.∠=︒;AP平分BPE△≌ACE△;60BPC2、等腰直角三角形手拉手已知:如图,ABC△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和ADE结论:ABD∠.∠=︒;AP平分BPEBPC△;90△≌ACE3、等腰三角形手拉手已知:如图,ABC∠=∠.△均为等腰三角形,且BAC DAE△和ADE结论:ABD∠.∠=∠;AP平分BPE△;BPC BAC△≌ACE二、三垂直模型1、已知:如图,正方形EFGH的各顶点在正方形ABCD的边上.结论:EAF△.△≌HDE△≌GCH△≌FBG2、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AG BH⊥,CE DF⊥.⊥,BH CE结论:ABG△.△≌DAF△≌BCH△≌CDE3、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F为CD上一点,连接BF,作AE BF⊥交BC于点E.结论:ABE△.△≌BCF三、角含半角模型1、正方形角含半角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 F分别为边BC,CD上的点,且45∠=︒.EAF结论:EF DF BE =+;AEF ABE ADF S S S =+△△△.2、等腰直角三角形角含半角已知: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点D ,E 为斜边BC 上的点,且45DAE ∠=︒.结论:222DE BD CE =+.3、 对角互补模型1) 已知:如图,90AOB DCE ∠=∠=︒,OC 平分AOB ∠.结论:CD CE =;OD OE +; 212ODCE S OC =四边形. 2) 已知:如图,2120AOB DCE ∠=∠=︒,OC 平分AOB ∠.结论:CD CE =;OD OE OC +=;2ODCE S =四边形.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点,是研究图形性质的基础,这一讲我们对于全等三角形中常见的模型进行了总结,但是这些内容更偏重理论,希望能够在此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学习方法上的思考,并能在平时学习中对全等三角形的模型多加理解和运用.。
手拉手模型——全等三角形常见模型介绍一[实用]
手拉手模型——全等三角形常见模型介绍(一)[实用]手拉手模型,也被称为全等三角形模型,是一种在几何证明中常见的模型。
这个模型的关键在于,两个或多个全等三角形通过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对应关系,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几何形状。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个模型的构造和运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完全相同形状和大小的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通常是通过边角边(SAS)、角边角(ASA)或角角边(AAS)等公理来完成的。
在手拉手模型中,我们需要构造两个或多个全等三角形,并通过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对应关系来证明其他几何结论。
手拉手模型的构造通常是通过旋转、平移或翻转三角形来完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确定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以及平移或翻转的距离和方向。
例如,在下面的证明题中,我们需要在两个全等三角形ABC和A'B'C'中,证明AB平行于A'B'。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旋转三角形ABC来得到三角形A'B'C'。
假设旋转中心为点A,旋转角度为∠BAC。
由于三角形ABC和A'B'C'是全等三角形,因此对应边AB 和A'B'相等,且对应角∠B和∠B'相等。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AB平行于A'B'的结论。
手拉手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证明各种几何结论,例如平行线、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几何定理和性质,例如平行线的传递性、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等等来证明更复杂的结论。
此外,手拉手模型还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时,我们可以将一个点向另一个点平移,然后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距离相等。
或者在解谜题中,我们可以使用手拉手模型来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证明两个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绕点型(手拉手模型)
(1)自旋转:⎪⎪⎩⎪⎪⎨
⎧,造中心对称遇中点旋
全等遇等腰旋顶角,造旋转
,造等腰直角
旋遇,造等边三角形旋遇自旋转构造方法00
00018090906060
(2)共旋转(典型的手拉手模型)
例1、在直线ABC 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BCE ,连接AE 与CD ,证明: (1) △ABE ≌△DBC
(2) AE=DC
(3) AE 与DC 的夹角为60。
(4) △AGB ≌△DFB (5) △EGB ≌△CFB (6) BH 平分∠AHC
(7) GF ∥AC
变式练习1、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BCE ,连接AE 与CD ,证明: (1) △ABE ≌△DBC (2) AE=DC
(3) AE 与DC 的夹角为60。
(4) AE 与DC 的交点设为H,BH 平分∠AHC
变式练习2、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BCE ,连接AE 与CD ,证明: (1)△ABE ≌△DBC (2)AE=DC
(3)AE 与DC 的夹角为60。
(4)AE 与DC 的交点设为H,BH 平分∠AHC
H
F
G E D
E
B
D
C
H
B D
3、(1)如图1,点C是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AB的同侧作等边△ACM和△CBN,连接AN,BM.分别取BM,AN的中点E,F,连接CE,CF,EF.观察并猜想△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将(1)中的“以AC,BC为边作等边△ACM和△CBN”改为“以AC,BC为腰在AB的同侧作等腰△ACM
和△CBN,”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那么(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例4、例题讲解:
1. 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直线BC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作菱形ADEF(按A,D,E,F 逆时针排列),使∠DAF=60°,连接CF.
(1) 如图1,当点D在边BC上时,求证:① BD=CF ‚②AC=CF+CD.
(2)如图2,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结论AC=CF+CD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AC、CF、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AC、CF、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2、半角模型
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例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B,AD上各存在一点P、Q,若△APQ的周长为2,
Q 的度数。
求PCQ
B
例2、在正方形ABCD 中,若M 、N 分别在边BC 、CD 上移动,且满足MN=BM +DN ,求证:①∠MAN=45°;② △CMN 的周长=2AB ;③AM 、AN 分别平分∠BMN 和∠DNM 。
例3、在正方形ABCD 中,已知∠MAN=45°,若M 、N 分别在边CB 、DC 的延长线上移动:①试探究线段MN 、BM 、DN 之间的数量关系;②求证:AB=AH.
例4、在四边形ABCD 中,∠B+∠D=180°,AB=AD ,若E 、F 分别在边BC 、CD 且上,满足EF=BE+DF.求证:BAD EAF ∠=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