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传之秘之几十种中药不同量用法
民间万能中药秘验方,225种实用验方偏方(含各种大病)屡见神奇,让你大饱眼福
民间万能中药秘验方,225种实用验方偏方(含各种大病)屡见神奇,让你大饱眼福1.治吃不进食物,行动困难方:①台乌10克吴萸6克小茴香10克广木香10克黄连8克青皮10克桔核10克荜澄茄10克佛手片10克甘草6克②苍术10克厚朴花10克建神曲10克陈皮10克山楂10克槟榔10克草果8克草蔻8克砂仁10克麦芽10克甘草6克治胃痛,兼见胸部有硬块方:台乌10克小茴香10克广木香10克荜澄茄10克郁金15克陈皮15克青皮15克佛手10克玄胡10克丹参10克2.治吃饭发噎,足抽筋方:苏梗10克槟榔10克木香6克厚朴15克甘草3克佛手15克木瓜15克苡仁20克治胆囊炎、胰腺炎、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炎等病方:黄芩20克郁金15克枳壳10克柴胡10克木香6克茵陈20克山楂15克赤芍15克陈皮10克甘草6克生大黄6克3.治食少发吐,软弱无力,周身不适,心跳时快时慢方:羌活15克生地20克秦艽20克防风15克茯苓20克山药20克黄芩15克苍术15克白术20克4.治长期吃不下食物,热重方:茯苓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山药15克扁豆10克陈皮6克连翘15克治食后,食物上逆方:头方:苡仁30克大枣50克桔梗30克甘草16克尾方:京夏10克黄连6克苡仁30克杏仁10克白蔻10克黄芩10克甘草14克5.治头眩晕,脘痛,无食欲,口淡无味,四肢乏力,四五天不解大便方:枳壳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陈皮10克木通10克黄连3克大黄6克黄芩10克芒硝9克连翘10克藿香9克净菊花10克太子参10克柏子仁9克甘草3克治冷气痛方:白附子10克干姜10克泡参10克肉桂10克丁香5克甘草3克野吴萸根25克花椒根25克香通根25克茴香根25克台乌根25克山当归25克青木香25克6.治长期腹泻,腹内常鸣,头痛方:茯苓15克柴胡10克薄菏10克白术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青皮10克佛手15克治夏季腹痛泄泻方:香薷35克厚朴10克(姜汁炒)扁豆10克黄连5克(研末服) 7.治红白痢:山楂肉35克(炒黑研成细末)红痢,则调蜂蜜,米汤服。
单味中药47种大剂量的奇特功效学会了治病事半功倍
单味中药47种大剂量的奇特功效学会了治病事半功倍生黄芪:30g以上补气不助火,降压效果好,30g以下升阳助火。
生杜仲:30g以上治腰痛奇效,不效则加至60-90g。
萆薢、土茯苓:30g以上消除蛋白尿。
沙参:30g以上补气,小剂量则可滑肠。
薏米:30g以上治关节痛。
茜草:30g以上治口疮。
莱菔子、槐花:30g以上降压。
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曾听到过一位资深望重的老中医告知:“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同一种中药,用量不同,作用不同,甚至可以完全相反的作用,个体不同,剂量也会不同。
?例如:?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
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
?白术——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
不一一例举。
?中医治病的根本不是病,而是人,而每个个体的差异不同,用药剂量也会不同?中药不传之秘之几十种中药不同剂量用法乌头,附子用至15克必须先煎4小时左右,用至30克必须先煎8小时左右,经过蒸制的就不必煎这么久了,用时逐渐加大到30克为宜,得效后宜逐渐减量,超过30克的超大剂量没有经验的最好不要去用,一不小心可以导致死亡的乌头止痛,8两(240克)口麻欲吐,效毒两刃;石膏清气,一日可至600克,关键要识证;生地凉营,极量800克;枣仁安眠,最大180克;人参(家种)强心,救急30克;大黄排泄尿毒,可用30克;麻黄顿止暴喘,30克分服;茯苓渗顽水500克,猪苓消浮肿120克;土茯苓解毒240克,赤芍疗急黄120克起;芦根降温120克无虑,葛根降糖3两无毒;桔梗治咽1两安全。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用量多少关乎成败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用量多少关乎成败有一种流传很久, 也流传很广的中医行话, 叫做: 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
就是中药用量多少。
现在传世的中医经典书籍多如牛毛, 就算是经典的医书《伤寒论》、《医宗金鉴》等书,大家看到的药方剂量基本是固定的, 用药有一定的范围, 其实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用药的剂量更是千变万化, 阴阳互变, 综错复杂的, 甚至, 已经成为了中医世家的传之秘。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同一种药物, 有时用量不同, 功能主治就不一样, 临床效果就会差别很大, 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所以深入挖掘药物的剂量和效用之间的关系, 是充分发挥中药功效, 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的环节。
盖其一, 从单味药言, 量变超出一定限度, 必然会引起质变, 故剂量不同, 功效有别。
如附子小量可温补脾肾, 中量能祛寒止痛, 大量则回阳救逆;红花小量可生血, 中量能活血, 大量则破血;大黄小量可健胃, 中量清湿热, 大量则泻下;黄芪小量无利尿效应, 中量能显著利尿, 大量则反使尿量减少;川芎小量能升高血压、大量反使血压下降等等。
处方遣药, 切莫一概认为量大则功胜, 而盲目追求大剂应用, 要因病、因人、因药制宜, 力求做到既对症, 又适中, 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其二, 从组方配伍言, 一方中药有主次, 各药间又相互影响, 彼此制约, 故临证施治除, 依法准确选择方药外, 还要恰当处理好药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须知, 适应不同病证的不同方剂, 其主药间或主次药间各具一定的相对有效的剂量比例, 倘此比例失调, 势必导致全方功效重心的改变。
如桂枝汤中桂枝和芍药等量, 才能调和营卫, 解肌发表;若倍用桂枝, 则变为温阳降逆的桂枝加桂汤;若倍用白芍, 就成了解表和里的桂枝加芍药汤。
再如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用量应是三比二;枳术丸中的白术与枳实的用量应是二比一;白虎汤中的石膏用量宜三倍于知母;当归补血汤中的黄芪用量宜五倍于当归;麦门汤中的半夏用量应为麦冬的六分之一左右;一贯煎中的川楝子用量应为生地的五分之一左右。
中国传出中药秘方重大疾病特方收藏
中国传出中药秘方重大疾病特方收藏『原创』[ 2011-03-10 12:10:42 ]标签:无阅读对象:所有人神州传出中药秘方重大疾病特方收躲2010-12-11 21:48神州传出中药秘方重大疾病特方收躲2010-09-05 21:29神州传出中药秘方!一、洗目仙法山西太原府姓清人70岁,双目失明,看不见19年了,偶遇一异人,教授此方,用青皮五钱,皮硝五钱,煎水两碗,洗之无不该验,每月逐日洗三次,辰午酉时,各洗一次,岁首初三日,仲春初一日,三月初三日,四月初九日,五月初五日,六月初六日,七月初三日,八月二十五日,玄月十二日,十月十三日,十一月十四日,十仲春初九日,无论男女老幼,花目翳障,风火虚眼,一切眼痛,洗之即愈,此方洗好万余人,江西南昌府张廷之双目不明,虔心斋戒,依期洗之,一年复明。
南昌广福庵僧人,双目不明八年,依期洗之,一年病好了。
此方千金不卖,但送有缘,传知与人,不可受财,不可贪心,虔诚抄送,福寿双全。
二、治癌症秘方1、主治各类癌症,根据服方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等,其中乳癌较差外,其他癌症服之都大好,特别是肠癌,只服四五小时,即孕育发生特殊效果。
2、服法:到中药店购,半枝莲一两,白花蛇草二两,共为一剂,用水十五碗煎至六小时,昼夜当茶饮,日常平凡每一月之中,煲一次服食。
因该药方,对躲腑之热毒及生痔疮屙血热咳等症服后都很效验。
本港曾有数的所在位置人士服愈。
半枝莲清凉无毒,是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开水,因恐水冲淡药汁之效能。
假如癌症生化,即是外貌看见烂处,可将刚生长的鲜草药椿烂,取汁敷于癌症处。
并同时取鲜草药汁用水热热当茶饮,这药方不分男女老幼,愈后还得用三至四个月方能彻底病好了,服后大小便常有脓血派出,这是正常反应,断根后即好。
三、半枝莲,上海、广州等都有得卖。
4、以上药方,假如患病人好转,要寄一信到天津市车子人民法院与李为录犯人灭罪,由于此方是犯人在执行死刑前的三天供出来的,他怕死后没有流传下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治愈二百多人。
20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20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鹿角味咸,性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的功效。
主治肾虚腰脊冷痛,阳痿遗精,崩漏,白带,尿频尿多,阴疽疮疡,乳痛肿痛,跌打瘀肿,筋骨疼痛。
内服:煎汤,5-10g;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熟用偏于补肾益精,生用偏于散血消肿。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者禁服。
2、《本草经疏》: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阳盛阴虚者忌之,胃火齿痛者不宜服。
3、《得配本草》:命门火炽,疮毒宜凉者,并忌之。
2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
主治肝血亏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
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
大剂量可用15-30g。
平肝阳宜生用;养肝柔肝宜炒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芒硝、石斛,畏鳖甲、小蓟,反藜芦。
2、中西药配伍禁忌:(1)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
(2)不宜与强心苷药物合用,药效累加,增加毒性。
(3)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
(4)茶碱可以减弱白芍对肠收缩的抑制作用,不宜同用。
注意事项:1、白芍属寒凉之品,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妇人月经不调属虚寒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气虚自汗,阳虚汗出者忌用。
2、白芍酸寒收敛,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疹子忌用。
3、白芍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昏迷患者忌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4、孕妇产后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3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
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
内服:煎服,10-20g,大剂量30-60g。
固表止汗、托疮排脓、生肌敛疮、利水退肿宜生用,补脾益气升阳宜炙用。
中药用量标准大全
中药用量标准大全
中药用量标准是根据中药的性质、功效、使用方法和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来确定的。
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用量标准,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药用量标准:
1. 质地较轻的花类药物,如菊花、金银花等,用量通常在10-30克之间。
2. 木质类药物,如桂枝、桑枝等,用量通常在10-20克之间。
3. 毒性较强的药物,如附子、乌头等,用量通常在3-10克之间,需要经过炮制和煎煮,以降低毒性。
4. 滋补类药物,如人参、鹿茸等,用量通常在5-15克之间。
5. 清热解毒类药物,如黄连、黄芩等,用量通常在10-20克之间。
6. 利水渗湿类药物,如茯苓、泽泻等,用量通常在15-30克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用量标准并不是绝对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实际使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来确定用量,并在煎煮时进行适当的加减。
此外,中药的用量标准也会受到地域、季节、药材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总之,中药用量标准是中药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根据中药的性质、功效、使用方法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以确保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完整版)中药用量
第1章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煎服,2~9g。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桂枝煎服,3~9g紫苏一-煎服,5~9g,不宜久煎生姜煎服,3~9g,或煎汁服附:生姜皮一煎服,3~10g生姜汁用量3~10滴,冲服香薷---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大,且不宜久煎(5—10min);用于利水消肿,量宜大,且须浓煎荆芥一煎服,4.5~9g,不宜久煎。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荆芥穗更长于祛风防风煎服,4.5~9g羌活煎服,3~9g白芷煎服,3~9g,外用适量细辛-—煎服,l~3g;散剂每次服0.5~lg藁本煎服,3~9g苍耳子---煎服,3~9g.。
或入丸散剂附:苍耳草一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
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
外用适量辛夷一-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喉咙,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葱白---不写在处方上,要写在病历上,一般2~3段,鲜品需量多,外用适量2.发散风热药薄荷-—煎服,3~6g;宜后下。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牛蒡子---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蝉蜕---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
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桑叶---煎服,5~9g;或如丸散。
外用煎水洗眼。
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煎服,5~9g.。
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宜用白菊花蔓荆子-—煎服,5~9g<中药用量总表〉柴胡---煎服,3~9g。
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10~30g;疏肝解郁宜醋炙,5~6g,可用到10g,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升麻煎服,3~9g。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葛根一煎服,9~15g。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附:葛花一常用量3~15g淡豆豉-—煎服,6~12g 浮萍一-煎服,3~9g。
外用适量,煎汤浸洗第2章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生石膏煎服,一般为20~30g,宜打碎先煎;清气分热用,可用到60~120g。
单味中药的奇特功效陈景河先生大剂量用药之特点
单味中药的奇特功效陈景河先生大剂量用药之特点1、川芎,35---40克,治疗头痛。
2、萹蓄,50克。
治疗尿道炎。
3、生椿根皮,60克。
治疗崩漏。
4、猫爪草100克,治疗结核。
5、柴胡50克,黄芩50克,板蓝根30克。
治疗外感高热。
6、百合40,石斛30克,鱼腥草5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治疗肺热咳嗽。
7、知母40克,生地30克,熟地30克,山药30克。
治疗肺虚咳嗽。
8、天冬30克,淫羊藿30克,补骨脂30克,黄精50克。
治疗寒饮咳嗽。
9、沙参50克,玉竹30克。
治疗肺燥咳嗽。
10、黄芪80克,白芍50克,龟板30克,丹参30克。
治疗虚劳咳嗽。
11、侧柏叶50克,化痰止咳。
12、天花粉50克,治疗咽喉干燥。
13、生石膏30克,治疗口腔溃疡。
14、黄芪40克,党参40克,连翘50克,防风30克。
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
15、菟丝子30克,用于心动过速。
16、磁石30---50克,用于心悸。
17、鸡血藤50克,何首乌50克,玉竹50克,千年健35克,菟丝子30克,威灵仙30克。
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18、珍珠母40克,用于冠心病。
19、小茴香100克,外敷治疗腹痛。
20、葛根40克,泽泻30克,牛膝303克,代赭石30克,川芎40克。
治疗高血压。
21、益母草80克,何首乌70克,葛根50克。
治疗中风。
22、柿蒂75克,治疗顽固性呃逆。
23、茯苓50克,白术40克。
治疗胃脘痛。
25、桑葚50克,生地30克。
治疗便秘。
26、白头翁50克,黄芪50克,蚤休30克,石斛30克,白芍30克,黄柏30克,白及30克,山药30克。
治疗脓血便。
27、板蓝根50克,茵陈50克,败酱草35克,山豆根35克。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降低谷丙转氨酶。
28、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板蓝根50克,败酱草30克,连翘30克、石斛30克,蚕砂20克,柴胡40克。
治疗慢性肝炎。
29、鳖甲50克,沙参50克,丹参30克,黄芪30克,败酱草50克,连翘40克。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原方出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王复让验方原方:葛根20K羌活,桂枝,当归,千年健,土鳖,川椒,各15K片姜黄,威灵仙各30K,儿茶,制乳香各10K制没药,大黄血竭各15K.我在使用时喜欢加川草乌各15K(用法:上药为粗末.入棉布袋,冷水浸泡10分钟,再入药钵煎15分钟.取出,待温度适宜时将药袋放在颈部,再放一热水袋在上面热敷(起保温作用)每次1-2小时,每天2次.2天换一次药料.(功用:疏风祛湿,活血散淤,通络止通.(主治:颈椎病.颈项强痛,头晕脑胀,肩背酸痛,手麻.(主要用于惧怕针灸的病人.屡用见效.(针灸加热敷就效果更好.出处:网友老农组成;全蝎5克蜈蚣5克天麻15克制法;研极细,分成14包.用法;每次1包,每天2次.主治:小儿频繁眨眼效果:我还没用过,据网友老农说效果绝佳组成:蜈蚣3克鳖甲9克制法:研细,每次0.9克,黄酒送下.主治:骨髓炎溃后久不收口,内有死骨者更佳.出处:仙拈集原书载:四五服后死骨自出个人经验:此方应用须配合辨证汤剂,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备注:本人所有验方不设分数限制,欢迎大家转载,不必著明我名.先谢谢大家了.我将把我的大量临床常用有效的方剂尽快贴上来,望大家留心出处:中医药信息报1992年8月29日第二版作者:福建厦门卫生学校罗志平组成;银花90克、人参10克(均以党参30克)、黄芪30克、当归30克、牛膝30克、石斛30克组成.用法;1日1剂,以水2500毫升入大砂罐浸半小时,煎取汁800毫升,分四次温服.主治:血拴闭塞性脉管炎效果:笔者85年来重用银花为主药治疗6例脉管炎,皆获全愈.婴儿湿疹用朱黄膏:朱砂3g,黄连、黄柏各5g,共研细末,加入凡士林适量调合为膏,每口2—3次,涂敷患处.出处:胥京生江苏中医药,1980;(1):47组成:大黄,黄芩,黄柏各20克,根据症状不同,可适当加减,伴皮疹,疱疹的加野菊花,生地,连翘各10-20克;痒明显者加苦参,龙胆紫,苏叶,蝉衣各10-20克;糜烂,溃疡渗液明显的加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0-20克;加水1300ml文火煎20-30分钟,煎得1000ml药液左右湿敷,浸浴更好!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痛,敛疮等主治:男性外阴溃疡出处: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3年第10卷第1期注:本人一直在用,效果不错按压攒竹穴治疗呃逆病人取仰卧位,术者用拇指中度用力压住双攒竹穴15秒,可取效.顽固性呃逆可予针灸强刺激.攒竹穴在眉头凹陷处,左右各一,记住不是眉梢.此为网络得来的经验方,个人临床体会效果显著.来源刘柏龄医案组成:天麻,勾藤,葛根,血竭,当归,炙乳没各100克,儿茶,煅自然铜各25克,川芎,白芷,制半夏,茯苓,桂枝,砂仁,陈皮各50克,姜黄5克.制粉末装胶囊,每粒0,3克.主治:颈僵痛,肩臂痛,手足麻木,以及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孕妇及妇女月经期禁用.用法:每次6-8粒,日3次.本方我试用5年,疗效可靠,无任何不良反应.15天一疗程.短时间无效.为求速效,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可稍加xiaoyanteng这个我用过-乾坤【来源】《俞燕政医师骨伤科临床经验方》【原料】黄连黄柏血竭田七鸡蛋清【制法】前四味各等份、干燥、研粉、过筛100目,备用.【用法】外用!每次用20-30克,用鸡蛋清调糊状,外敷患处,一日一帖,连用3-5天.【功效】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主治】急性踝关节扭伤肿胀明显;其他部位急性软组织损伤肿胀明显者.吴茱萸1两加白矾10克捣烂外敷脚底一夜,治小儿口腔溃疡,我临床用过,效果也是很好的.效果确实.乾坤组成:全蝎21个,蜈蚣3条,冰片6克,凡士林375克. 制法:凡士林溶化,入全蝎,蜈蚣煎熬,至冒白烟为度,过滤去渣,待温入研细之冰片,搅匀,冷却成膏.用法:外涂创口,消毒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功效:去腐生肌,活血止痛.主治:脉管炎肢体坏疽溃烂剧痛者出处:黑龙江中医学院协定方.体会:本方尚可用于治疗烧伤,褥疮及各种溃疡,神经性皮炎,及一切癣症,也可以治疗毛囊炎等皮肤感染性疾病.外敷方适应症:风湿性或外伤性关节肿胀疼痛.软组织外伤肿痛,以及不明原因的关节、肌肉肿痛.寒热不显的.消肿止痛即刻生效.组方:乳香3份没药3份生大黄3份桂枝2份川牛膝6份茯苓6份泽泻6份泽兰6份芙蓉叶6份桃仁4份红花4份川芎4份地龙2份用法:共为细末.酒调或用凡士林调成软膏.摊于数层纱布上.直接外敷患处,即可.发个我用了多年的验方,出自朱仁康临证经验普癣水:生地榆50克苦楝子50克川谨皮95克斑蝥1.5克打成粗末,1000毫升白酒侵泡,2周可用.治疗体癣,神经性皮炎,花斑癣.外涂患处.日2次.荷片霜治疗风火眼{急性结膜性}药物:薄荷10克、樟脑10克、细心10克、冰片10克.制法:将上药按顺序堆放于粗瓷碗内,上盖细瓷碗,用香油灯在下点燃蒸发越半小时,取上盖细瓷碗中的白霜为药.用法:将眼部用温水洗净,然后用棉棒跳少许药点两眼角,每日两次,点眼后局部有清凉感,后逐渐症状消失,一般在四天左右痊愈.这个小方大家可能用过,我也忘记出处了,大概是老师教的.效果不错泌尿系结石:金钱草30海金沙30鸡内金20茯苓皮30石苇20滑石20车钱草20木通15.用法:水煎服日二次.胆结石茵陈15柴胡3木香10枳实10玄明粉10黄芩10百芍10紫花地丁10龙胆草6用法:水煎服日二次组成:锻石膏60克白芨30克密陀僧21克轻粉15克枯矾9克制法:研细,加凡士林125克,调成泥膏.外用.功效:清热收湿,解毒止痒.主治:阴囊湿疹.出处:中医皮肤病学简编体会:多年前用过几例,皆痊愈,组成:黄连,青黛,冰片各等份.制法:研细,贮藏备用.功能:清热解毒,收湿生肌,开窍定痛.主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用法:取少许吹耳,每日2次,5天一疗程.出处:陕西中医1994;(2):61体会:一疗程基本告愈,效果出乎意料!组成:五味子10克蜂蜜,醋各150毫升制法:五味子炒黄研细,蜜,醋分别煎沸.用法:口服,每次取五味子10克细末,以煎沸后的蜜,醋冲服,每日2次,10天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出处:熊厚敏经验方体会:蜂蜜缓急止痛,益气润肠通便,醋能软坚散结.五味子与醋同用,能散淤血,治黄疸.3药相须为用,攻中有补,通中有敛,故对上症疗效独特,不可以寻常之药忽视之!出处,中国乡村医药19966基本处方,青黛50g地榆50g五倍子50g升麻20g黄柏20g龙胆草20g甘草10g牛黄5g冰片5g制作,分别研细,混合均匀使用,将药粉涂于疮面,每日4-6次本人使用多年效果很好,一般2天见效3天痊愈治疗瘰疬经验方:主治颈前项侧痰核、瘰疬、鼠痈{未溃}处方:甘遂100克,甘草50克用法:将甘遂研末、米醋调敷患处,用纱布包扎,一日换药两次,将甘草水煎一大碗,一日分三次服.疗效:当日见效,三日即消枯.组成:琥珀12克硼砂30克朱砂6克制法:研细混匀功能:清热化痰止惊主治:癫痫用法:口服,1-5岁,每次0.5克;6-9岁每次1克;10-15岁每次1.5克;成人每次2克.每日2次,一个月一个疗程,停药一周,不愈可再用1-2个疗程.体会:本方特点是不用虫类药,但朱砂含贡,不宜长期服用!效果很好,我还用来治疗咳喘,配合辨证方,甚为应手!少林13味總方――通治傷,外科一切疾病.元胡3克木香3克青皮3克烏藥3克桃仁3克莪術3克蘇木3克歸尾3克骨碎補4.5克赤芍藥4.5克三棱15克大黃12克砂仁9克. 若大便不通者加生大黃6克,小便不通者加車前子9克,胃口不好,不思飲食者加川厚樸,砂仁各6克.按:“少林13味總方”是少林傷科,外科方面用之有效的經驗方,無論是練武損傷,還是練時被對方擊傷,跌打損傷,閃腰岔氣,或血積內淤作痛,以破未潰者,均可用此方.在結合病情隨症加減,內服或輔以外治,無不奏效.附子,肉桂,干姜,仓术,个六克研成细末后分为8份.用时用米汤调为糊状,贴于小儿脐部,十二小时换一剂,专治小儿腹泻.我用过多次效果很好,大家可以试试.乳腺增生中药外治法:取金黄散适量,研细,用凡士林少许调匀,外敷于乳腺增生处.2日换药1次,连续2~4周.可活血通络,消肿散结.本方适合病程半年以内的患者.时间太长效果不佳.甘草搽剂:生甘草(饮片或粗粉)250g甘油500ml70%乙醇适量共制1000ml [制法]取甘草,加70%乙醇按浸渍法制备浸液500m1,加入甘油,再加入70%乙醇至全量为1000m1,混匀,即得.[用途]治皮肤皲裂,对手和脚部的皲裂有效.[用法]外用适量.涂擦患处.在针灸科,对小儿疳积最多的是挑积,小孩哭闹,大人心痛,幼科条辩鸡内金60黑白丑各15神曲30(磨积散)共为极细末,每天2次,每次3K我在原方倍量加入疳积草30K嘿嘿,我就治疗了一位小天使--我的女儿.其余皆挑四缝,不是我不厚道,是药难吃,唉.不管什么方法,总是不能十全十美.组成:仙灵脾,菟丝子各15克制法:研细主治:阳痿用法:每次5克,每日3次,黄酒送服注意:服药期间忌房事出处:云南中医杂志,1989.(6):13体会:此方尚可治疗小儿遗尿,肾虚腰痛及前列腺肥大等.上学时听一个教授传的方,个人也用过效果不错:苦参10克,香油50克,油炸苦参,药枯后去渣,以香油滴耳,日三次,用用就知道了,呵呵,湿疹散:青岱5克、苦矾10克、黄柏25克、扑尔敏30克、强的松30克、冰片15克、脚气加乌洛托品{醋泡洗、华佗膏抹}黄水疮加黄连15克、上方治疗湿疹、脚气、黄水疮特效.打针发炎:乳香150克、没药150克、三七30克、明雄黄15克研末用百分之75的酒精调和外敷,{两天换一次},发炎有硬结的去乳香、没药加木香200克,{5天换一次},此方经多次使用,效果好.原方出自《思考中医》跟骨骨刺:用白术50g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二三次,每次20分钟.跟骨骨刺是指跟骨发生增生而引起的病症,肾主骨生髓,肾为水藏,对骨约束功能是由土系统来完成的,就是土克水.现在土系统出了问题,土虚了,当然就会发生水溢,当然就会发生骨刺.这个道理明白了,用白术来补土制水,控制骨刺,就是十分简单的事了.我用过几例,大部分较好.中药外敷治疗腰肌劳损;伸筋草、当归、皂角刺、刘寄奴、川芎、延胡索、苏木、乳香、没药各30克,红花15克.上药醋水各半煎开约1500毫升,乘温热以能耐受为度,熏洗热敷腰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3日用药1剂.一般用三剂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吴茱萸外敷足心(涌泉穴),治疗小儿流口水,效果独特.我治疗一一岁患儿,外敷两次后起效.遗精方:五倍子粉3g,蜂蜜适量.五倍子磨细粉,蜂蜜调匀成饼,敷于神阙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早晚各一次,治疗口腔溃疡特效方组成:吴茱萸5,肉桂5,黄连3用法:研末外贴涌泉疗效:一天见效,三-五天可愈南通市中医院吴震西教授经验方.处方:寄生10g牛膝10g茺蔚子10g桑叶10g菊花10g勾藤30g明矾30g桑枝20g用法:水煎泡脚45~60分钟后,用拇指按摩涌泉穴10分钟,一周一疗程.可连续用3~4疗程.此方疗效显著,一般用1~2天即可头目清爽,夜寐安定,血压逐降,血压稳定后可以改为2~3天泡一次,巩固疗效.经数百例,疗效满意.野慈姑碾面,95%酒精泡一周.取酊.涂患处,治疗脉管炎,糖尿病坏疽初期.典型病例:南昌西湖区委离休干部张**阿姨.年龄75,患糖尿病24年左下肢糖尿病坏疽,西医建议截肢.用慈姑酊十天见效.40天痊愈.治疗中积极控制血糖.我经常用的一个踝关节扭伤中药外敷方.生山栀(研末)、三七粉按2:1比例配比,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外用麝香膏、橡皮膏或绷带包扎固定,通常2天换药一次.2到3次可治愈.绿茶2克白术10克甘草3克制作:白术、甘草加水600ml,煮沸10分钟,加绿茶.用法:每日一剂,分三次温饮.2-3剂现效.功效:健脾燥湿,利水、止汗.用于食少倦怠,便溏泄泻.水肿自汗等.可试用治胃癌.我用此方医治多人,确实有效.方剂组成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专利大全))组方:皂矾北芪当归白术陈皮红枣功效:益气养血.经大量的研究表明,该方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可靠.我试用十例,全部治愈.很好的一个方子.白芍、狗脊、牛膝、各20克,仙灵脾、威灵仙各18克,熟地、杜仲、桑寄生各15克,党参、茯苓、当归各12克.鹿角胶(烊化),川芎、防风、独活、甘草各6克,细辛3克.本人用此方治疗腰椎骨质增生53例,治愈37例,好转15例,1例无效. 10天一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疗程中休息间隔2-3天后接下一个疗程.禁忌:鱼、羊肉、鸭肉、公鸡、烟酒等发物.专治寻常型银屑病:苦参,菊花60G,金银花蛇床子各30G,白芷,地肤子,黄柏各15G,石菖蒲10G.加水1000—1500ML,文火煎煮20分钟,将药汁到入脸盆中,并将新鲜猪胆汁1个到入药汁中搅匀,用棉花蘸药外擦皮损部位,每日2——3次(用过的药渣,可重复煎2次).皮损完全消失30例,有效皮损消退70%以上,无新皮损出现27例无效果.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1例,共计58例,总有效率98.2%.酸枣仁桃仁芒硝焦栀子杏仁各等分为末,鸡蛋清调敷于脐上12小时.敷后脐周围发青,可停一日再贴,莫发青的连续贴以见青为度.主治:小儿消化不良,或食多而肥胖,睡眠不安,经常哭闹等.加减:感冒加葱白二根;腹泻去芒硝加肉桂;口疮加黄连.本方为一老中医方,本人用了多年,效好.头痛塞鼻锭治疗头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组成:川穹50白芷50远志50冰片7(梅片优佳)用法:研细末,纱布包塞健侧鼻,5-10分钟止痛试验证明:镇痛活血;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对血小板凝聚有抑制作用.1982年中医杂志报道,之后重复报道的达10余篇吴震西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外治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吴震西主任医师是在江苏南通市中医院工作,而非南京,现已退休,我曾跟随吴老学习过一段时间,蒙吴老不弃,倾囊相授,现将吴师常用的一个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枕方子提供给各位爱友荆防各60克,薄荷60克,苍耳子60克,辛夷花60克,桂枝30克,细辛30克,白芷60克,蝉衣30克,徐长卿60克,鹅不食草60克,白檀香20克,冰片10克上药共研粗末,入棉布药袋,当枕头用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各30克,用50%酒精300毫升浸泡7天,以药棉蘸药液搽患处,1日2~3次,对痹证疼痛及各种神经痛均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腰突方:海马5份,穿山甲、地龙、鳖甲、人参、三七、细辛、龙骨各3份;血竭,樟脑、没药、朱砂、牛膝、熟地、莪术、全蝎、、蜈蚣、马钱子、麦冬各2份.将上药粉碎,过100目筛子,搅匀.治疗方法:每次取60G为1剂药,用蜂蜜调成糊状,帖于腰突病变处.每剂药贴三天,8剂药一个疗程.不需配合服用其他药物.总有效率94%.CT复查19例还纳(彭出型及其他类型).药物局部刺激经络俞穴(主要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所谓俞穴),可激发全身经气.婴儿脐部湿疹古称“脐疮”,与洗澡、尿布等刺激有关.患儿脐部常有渗液湿润.脐周潮红或糜烂或有小丘疹,瘙痒.合并感染则有脓液溢出.下面介绍简易方,颇有效验.即用枯矾、煅龙骨各6克.黄柏12克,共研细末,取适量撤脐中,日2—3次.蛇床子30G防风15G白薇9G黄柏9G五倍子6G水煎先熏后洗,轻着一次即愈,重着三次即愈.如合并霉菌感染着洗后在子宫内上制霉菌素2片,疗效及佳由于我开了个按摩推拿门诊,有些碰着了摔着了的,红肿红肿的就来了,这时我就会告诉他们一个方子,就是用凤仙花茎叶(一定要用开白花的)捣烂用白酒调敷患处,效果很好.如果是在冬春两季,我就用自己阴干的(一定要阴干)白酒调敷,效果稍差.小儿夜啼:五倍子1.5克,朱砂0.5克,研末,陈茶拌匀成饼敷脐,每晚换药一次,效果不错,我用过安胎丸(祖传)预防流产续断60(酒浸一夜,焙干)社仲60(要用川社仲,姜炒断丝)兔丝子20大枣半斤.前三味药研末,大枣煮烂去核与前三味药捣在一起.团成丸.每丸三十克.我们这里有胎后一般都过来拿此药.如果过去流产过一般服后都能顺利生产.。
中药不传之秘之几十种中药不同剂量用法
中药不传之秘之几十种中药不同剂量用法文自虚领顶劲的空间发现新的中药剂量应用经验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我会更新到本帖,大家一起共勉,希望有新发现的爱友不要私藏,跟帖一起分享嘛,副作用比较大的中药大剂量使用时请适当加入反佐药或者反制药!乌头,附子用至15克必须先煎4小时左右,用至30克必须先煎8小时左右,经过蒸制的就不必煎这么久了,用时逐渐加大到30克为宜,得效后宜逐渐减量,超过30克的超大剂量没有经验的最好不要去用,一不小心可以导致死亡的乌头止痛,8两(240克)口麻欲吐,效毒两刃;石膏清气,一日可至600克,关键要识证;生地凉营,极量800克;枣仁安眠,最大180克;人参(家种)强心,救急30克;大黄排泄尿毒,可用30克;麻黄顿止暴喘,30克分服;茯苓渗顽水500克,猪苓消浮肿120克;土茯苓解毒240克。
赤芍疗急黄120克起;芦根降温120克无虑。
葛根降糖3两无毒;桔梗治咽1两安全。
鱼腥草拌凉菜,薤白可当小菜。
圆机活法组方,巧在识证准确,用足剂量,何慢之有?(注:本段所提“两”为旧制,折合今为30克)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
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
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
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不该只有10克和15克中药不传之密在于量献上几十种中药用量之法
不该只有10克和15克中药不传之密在于量献上几十种中药用量之法附子1枚-轻量-阳虚2~3枚-重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12克。
)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弊。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
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
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生黄芪:30g以上补气不助火,降压效果好,30g以下升阳助火。
代赭石9~18 g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呕逆、呃气、胃脘满实等。
24~30 g 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证。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
《药典》中规定黄芩的每日剂量为3~9克,川芎为3~9克,而《千金翼方》中以单味黄芩治疗淋、下血诸症,黄芩的剂量为每日四两,折合公制为57.68克,显然已大大超出黄芩权威规定剂量的上限,剂量一般为每日30~45克。
赤芍胆红质代谢障碍一般用30-60g,也可用90g以上,有凉血活血,通腑利胆利尿,降门脉压,白芍6~30 g。
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
30~45 g有利尿作用,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损,小便不利等症。
白芍长于养血敛阴,虽有利尿作用而不伤阴。
用量若在30克以上,对大量吐血的确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岳美中医话集》,大量治疗腹痛也很好. 芍药甘草汤的芍药用量要大。
芍药、甘草--大剂量--呃逆--上海--姜春华丹参“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常量凉血活血,大剂量可以治疗失眠。
中药用量是不传之秘
张炳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正确使用药物药量的依据 ❖从几张经方中君药的药量使用论述
我的经验 ❖临床相关用药剂量的典型有效病案
一、正确使用药物药量的依据
1、因气候、地理、性别、体质制宜 2、熟悉历代度量衡及药量度量衡的演变 3、根据药物的质量(产地、野生栽培、代
用品) 4、根据药物的毒性 附子
从几张经方中君药的用量使用 论述我的经验
炙甘草汤及炙甘草用量在临床的使用经验
甘草
[功效]炙用补脾润肺,生用清热解毒,均能调和药性 [主治]
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均宜炙用; 外伤肿痛,和缓药的峻烈,多宜生用。
从几张经方中君药的用量使用论 述我的经验
炙甘草汤及炙甘草用量在临床的使用经验
❖ 功效:益气滋阴,补血复脉。 ❖ 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治心悸,脉结代; ❖ 人参、大枣:补气益胃,以资脉之本源; ❖ 桂枝、生姜:行阳气调营卫; ❖ 地黄、麦冬、阿胶,麻仁:滋阴补血以药心阴; ❖ 诸药合用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之结代
从几张经方中君药的用量使用 论述我的经验
桂枝汤及桂枝的剂量在临床的使用经验 桂枝
[功用]解肌表风,温通经络,壮阳化饮,建立中气,行水活血。 [主治] ➢ 太阳引经药,与芍药配合,可治太阳中风:恶风、发热、有
汗、头痛等症。 ➢ 达四肢,可治中风的肢节酸痛。 ➢ 壮心阳,可治心下水饮。 ➢ 配芍药加饴糖,可用于中虚胃痛。 ➢ 配茯苓,治膀胱蓄水;桂枝配桃仁,治胞室蓄血。
从几张经方中君药的用量使用 论述我的经验
1、桂枝汤/桂枝的剂量在临床的使用经验 2、小青龙汤/麻杏甘石汤/麻黄剂量在临床的使用经验 3、麻黄附子细辛汤/细辛剂量在临床的使用经验 4、白虎汤/生石膏剂量在临床的使用经验 5、炙甘草汤/炙甘草用量在临床的使用经验 6、黄芪建中汤/黄芪剂量在临床的使用经验 7、四逆汤/附子用量在临床的使用经验 8、酸枣仁汤/炒枣仁在临床的使用经验 9、金匮肾气丸/地黄圃/地黄的剂量在临床的使用经验
中医不传之秘!处方中的比例和用量如何控制
中医不传之秘!处方中的比例和用量如何控制比例:组方中药量大小的变化可改变其功效,这是人所共知的,因此临证遣药组方时对药量应严格要求,不得违其规律而施。
常见的规律归纳如下:—1—药量大者为君,把持主体功效在一首方剂中药物用量大者为君早有古训,君药是针对主要病因及主症而设,突出其药量以确保主治方向。
如麻黄汤中麻桂药量之比为3:2,是保证峻汗的最佳比例,不可轻易变动。
麻杏石甘汤中石八麻四,越婢汤中石八麻六,都有深奥含义。
同为温法,方中君药不同,则功效有异。
温散之剂重在散,如四逆汤中用附子量大为君,借干姜之辛热,有回阳破阴救逆之效,故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吴茱萸汤主厥阴寒邪逆上,吴茱萸暖肝胃,逐寒降逆,借生姜温降之助,而收散寒平逆之功;真武汤主寒水逆上,重用附子散寒温阳以制水为君。
而温补之剂重在补,如理中汤主中焦虚寒,寒因虚而生,故以人参补气健脾为君,干姜散寒扶阳为臣,共成温补中阳之效。
温散法、温补法中使用温热药量有别,君臣地位各异,不得混淆。
—2—用药剂量大小,依据理法制定药量大者为君是以药性、功能、针对的病因而言,属于正治法则。
但有时方中药量大者是因医理或治法的需要而设。
如当归补血汤主血亏气弱、血虚发热之证,方中黄芪与当归的药量比例为5:1,重用黄芪为君,虽名为当归补血汤,实际借助黄芪补气培元达到生血的目的。
气血源于水谷,药力只能提高人体化水谷、生气血的能力,因而增强饮食的营养则是必备的条件,否则生血无望,此符合“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的道理。
又如肾气丸重用地黄先滋精血,少佐桂附而从“少火生气”之理,因而产生“阴中求阳”的配伍规律。
亦有因于医理的需求,药量大者并非为君药。
如炙甘草汤中生地黄一斤,虽为君药甘草药量的四倍,但仅是臣辅之用,是根据心之生理特点而定,在现代的临床报道中得到广泛的证实。
再如导赤散主心火上炎,清火导赤不用苦寒泻热,而重用生地黄壮水制火为君,亦属因心之生理、病理而制定。
又如痛泻要方主肝乘脾之痛泻,因属脾虚肝实,故方中重用白术,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上工治未病的法则。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docx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原方出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王复让验方原方:葛根20K 羌活,桂枝,当归,千年健,土鳖,川椒,各15K 片姜黄,威灵仙各30K,儿茶,制乳香各10K制没药,大黄血竭各15K.我在使用时喜欢加川草乌各15K(用法:上药为粗末.入棉布袋,冷水浸泡10 分钟,再入药钵煎15 分钟. 取出,待温度适宜时将药袋放在颈部,再放一热水袋在上面热敷(起保温作用)每次1-2 小时,每天 2 次.2天换一次药料.(功用:疏风祛湿,活血散淤,通络止通.(主治:颈椎病.颈项强痛,头晕脑胀,肩背酸痛,手麻. (主要用于惧怕针灸的病人.屡用见效.(针灸加热敷就效果更好.出处:网友老农组成;全蝎5 克蜈蚣 5 克天麻15 克制法;研极细,分成14 包.用法;每次1 包,每天 2 次.主治:小儿频繁眨眼效果:我还没用过,据网友老农说效果绝佳组成:蜈蚣 3 克鳖甲9克制法:研细,每次0.9 克,黄酒送下.主治:骨髓炎溃后久不收口,内有死骨者更佳.出处:仙拈集原书载:四五服后死骨自出个人经验:此方应用须配合辨证汤剂,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备注:本人所有验方不设分数限制,欢迎大家转载,不必著明我名.先谢谢大家了.我将把我的大量临床常用有效的方剂尽快贴上来,望大家留心出处:中医药信息报1 9 9 2年8月2 9日第二版作者:福建厦门卫生学校罗志平组成;银花9 0克、人参10克(均以党参3 0克)、黄芪3 0克、当归3 0克、牛膝3 0克、石斛3 0克组成用法;1日1剂,以水2 5 0 0毫升入大砂罐浸半小时,煎取汁8 0 0毫升,分四次温服.主治: 血拴闭塞性脉管炎效果:笔者8 5年来重用银花为主药治疗6例脉管炎,皆获全愈.婴儿湿疹用朱黄膏:朱砂3g,黄连、黄柏各5g,共研细末,加入凡士林适量调合为膏,每口2—3 次,涂敷患处.出处:胥京生江苏中医药,1980;(1):47组成:大黄,黄芩,黄柏各20 克,根据症状不同,可适当加减,伴皮疹,疱疹的加野菊花,生地,连翘各10-20 克;痒明显者加苦参,龙胆紫,苏叶, 蝉衣各10-20 克;糜烂,溃疡渗液明显的加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0-20 克;加水1300ml 文火煎20-30 分钟,煎得1000ml 药液左右湿敷,浸浴更好!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痛,敛疮等主治:男性外阴溃疡出处: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3 年第10 卷第1 期注:本人一直在用,效果不错按压攒竹穴治疗呃逆病人取仰卧位,术者用拇指中度用力压住双攒竹穴15 秒,可取效.顽固性呃逆可予针灸强刺激.攒竹穴在眉头凹陷处,左右各一,记住不是眉梢.此为网络得来的经验方,个人临床体会效果显著.来源刘柏龄医案组成:天麻,勾藤,葛根,血竭,当归,炙乳没各100 克,儿茶,煅自然铜各25克,川芎,白芷,制半夏,茯苓,桂枝,砂仁,陈皮各50 克,姜黄5 克.制粉末装胶囊,每粒0,3 克.主治:颈僵痛,肩臂痛,手足麻木,以及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孕妇及妇女月经期禁用.用法:每次6-8 粒,日3 次.本方我试用5年,疗效可靠,无任何不良反应.15 天一疗程.短时间无效为求速效,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可稍加xiaoyanteng这个我用过-乾坤【来源】《俞燕政医师骨伤科临床经验方》【原料】黄连黄柏血竭田七鸡蛋清【制法】前四味各等份、干燥、研粉、过筛100 目,备用.【用法】外用!每次用20-30 克,用鸡蛋清调糊状,外敷患处, 一日一帖,连用3-5 天.【功效】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主治】急性踝关节扭伤肿胀明显;其他部位急性软组织损伤肿胀明显者.吴茱萸1两加白矶10克捣烂外敷脚底一夜,治小儿口腔溃疡,我临床用过,效果也是很好的.效果确实.乾坤组成:全蝎21 个,蜈蚣 3 条,冰片6克,凡士林375 克. 制法:凡士林溶化,入全蝎,蜈蚣煎熬,至冒白烟为度,过滤去渣,待温入研细之冰片,搅匀,冷却成膏.用法:外涂创口,消毒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功效:去腐生肌,活血止痛.主治:脉管炎肢体坏疽溃烂剧痛者出处:黑龙江中医学院协定方.体会:本方尚可用于治疗烧伤,褥疮及各种溃疡,神经性皮炎,及一切癣症,也可以治疗毛囊炎等皮肤感染性疾病.外敷方适应症:风湿性或外伤性关节肿胀疼痛.软组织外伤肿痛,以及不明原因的关节、肌肉肿痛.寒热不显的.消肿止痛即刻生效.组方:乳香3 份没药3份生大黄3 份桂枝2 份川牛膝6 份茯苓6份泽泻 6 份泽兰6 份芙蓉叶6 份桃仁4 份红花4 份川芎4 份地龙2 份用法:共为细末.酒调或用凡士林调成软膏.摊于数层纱布上.直接外敷患处,即可.发个我用了多年的验方,出自朱仁康临证经验普癣水: 生地榆50克苦楝子50克川谨皮95 克斑蝥1.5 克打成粗末,1000 毫升白酒侵泡,2 周可用.治疗体癣,神经性皮炎,花斑癣. 外涂患处.日 2 次.荷片霜治疗风火眼{ 急性结膜性} 药物:薄荷10克、樟脑10克、细心10 克、冰片10克.制法:将上药按顺序堆放于粗瓷碗内,上盖细瓷碗,用香油灯在下点燃蒸发越半小时,取上盖细瓷碗中的白霜为药.用法:将眼部用温水洗净,然后用棉棒跳少许药点两眼角,每日两次, 点眼后局部有清凉感,后逐渐症状消失,一般在四天左右痊愈. 这个小方大家可能用过,我也忘记出处了, 大概是老师教的.效果不错泌尿系结石:金钱草30 海金沙30 鸡内金20 茯苓皮30 石苇20 滑石20 车钱草20 木通15.用法:水煎服日二次.胆结石茵陈15 柴胡3 木香10 枳实10 玄明粉10 黄芩10 百芍10 紫花地丁10 龙胆草6用法:水煎服日二次组成:锻石膏60 克白芨30 克密陀僧21克轻粉15 克枯矾9 克制法:研细,加凡士林125 克,调成泥膏.外用.功效:清热收湿,解毒止痒.主治:阴囊湿疹.出处:中医皮肤病学简编体会:多年前用过几例,皆痊愈,组成:黄连,青黛,冰片各等份.制法:研细,贮藏备用.功能:清热解毒,收湿生肌,开窍定痛.主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用法:取少许吹耳,每日2 次,5 天一疗程.出处:陕西中医1994;(2):61体会:一疗程基本告愈,效果出乎意料!组成:五味子10 克蜂蜜,醋各150 毫升制法:五味子炒黄研细,蜜,醋分别煎沸.用法:口服,每次取五味子10 克细末,以煎沸后的蜜,醋冲服,每日2 次,10 天一疗程.一般2-3 个疗程即可.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出处:熊厚敏经验方体会:蜂蜜缓急止痛,益气润肠通便,醋能软坚散结.五味子与醋同用能散淤血,治黄疸.3 药相须为用,攻中有补,通中有敛,故对上症疗效独特,不可以寻常之药忽视之!出处,中国乡村医药19966基本处方,青黛50g 地榆50g 五倍子50g 升麻20g 黄柏20g 龙胆草20g 甘草10g 牛黄5g 冰片5g制作,分别研细,混合均匀使用,将药粉涂于疮面,每日4-6 次本人使用多年效果很好,一般 2 天见效3 天痊愈治疗瘰疬经验方:主治颈前项侧痰核、瘰疬、鼠痈{未溃}处方:甘遂100 克,甘草50 克用法:将甘遂研末、米醋调敷患处,用纱布包扎,一日换药两次,将甘草水煎一大碗,一日分三次服.疗效:当日见效,三日即消枯.组成:琥珀12 克硼砂30克朱砂6克制法:研细混匀功能:清热化痰止惊主治:癫痫用法:口服,1-5 岁,每次0.5 克;6-9 岁每次1 克;10-15 岁每次1.5 克;成人每次 2 克.每日 2 次,一个月一个疗程,停药一周,不愈可再用1-2 个疗程.体会:本方特点是不用虫类药,但朱砂含贡,不宜长期服用!效果很好, 我还用来治疗咳喘,配合辨证方,甚为应手!少林13 味總方――通治傷,外科一切疾病.元胡 3 克木香 3 克青皮3 克烏藥3 克桃仁3克莪術3 克蘇木3 克歸尾3 克骨碎補4.5 克赤芍藥4.5 克三棱15 克大黃12 克砂仁9 克. 若大便不通者加生大黃 6 克,小便不通者加車前子9 克,胃口不好,不思飲食者加川厚樸,砂仁各 6 克.按:“少林13 味總方”是少林傷科,外科方面用之有效的經驗方,無論是練武損傷,還是練時被對方擊傷,跌打損傷,閃腰岔氣,或血積內淤作痛,以破未潰者,均可用此方.在結合病情隨症加減,內服或輔以外治,無不奏效.附子,肉桂,干姜,仓术,个六克研成细末后分为8 份.用时用米汤调为糊状,贴于小儿脐部,十二小时换一剂,专治小儿腹泻.我用过多次效果很好,大家可以试试.乳腺增生中药外治法:取金黄散适量,研细,用凡士林少许调匀,外敷于乳腺增生处.2日换药1次,连续2〜4周.可活血通络,消肿散结.本方适合病程半年以内的患者.时间太长效果不佳.甘草搽剂:生甘草(饮片或粗粉)250g甘油500ml70%乙醇适量共制100Oml[制法]取甘草,加70%乙醇按浸渍法制备浸液500m1,加入甘油,再加入70%乙醇至全量为1000m1,混匀,即得.[用途]治皮肤皲裂,对手和脚部的皲裂有效.[用法]外用适量.涂擦患处.在针灸科,对小儿疳积最多的是挑积,小孩哭闹,大人心痛, 幼科条辩鸡内金60 黑白丑各15 神曲30(磨积散)共为极细末,每天2 次,每次3K我在原方倍量加入疳积草30K嘿嘿,我就治疗了一位小天使--我的女儿. 其余皆挑四缝,不是我不厚道,是药难吃, 唉.不管什么方法,总是不能十全十美.组成:仙灵脾,菟丝子各15 克制法:研细主治:阳痿用法:每次5 克,每日 3 次,黄酒送服注意:服药期间忌房事出处:云南中医杂志,1989.(6):13体会:此方尚可治疗小儿遗尿,肾虚腰痛及前列腺肥大等.上学时听一个教授传的方,个人也用过效果不错:苦参10克,香油50 克,油炸苦参, 药枯后去渣,以香油滴耳,日三次,用用就知道了,呵呵, 湿疹散:青岱 5 克、苦矾10 克、黄柏25 克、扑尔敏30 克、强的松30 克、冰片15 克、脚气加乌洛托品{ 醋泡洗、华佗膏抹}黄水疮加黄连15 克、上方治疗湿疹、脚气、黄水疮特效.打针发炎:乳香150克、没药150 克、三七30 克、明雄黄15 克研末用百分之75 的酒精调和外敷,{ 两天换一次},发炎有硬结的去乳香、没药加木香200克,{5 天换一次}, 此方经多次使用,效果好.原方出自《思考中医》跟骨骨刺:用白术50g 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二三次,每次20 分钟.跟骨骨刺是指跟骨发生增生而引起的病症,肾主骨生髓,肾为水藏,对骨约束功能是由土系统来完成的,就是土克水.现在土系统出了问题,土虚了,当然就会发生水溢,当然就会发生骨刺.这个道理明白了, 用白术来补土制水,控制骨刺,就是十分简单的事了.我用过几例,大部分较好.中药外敷治疗腰肌劳损;伸筋草、当归、皂角刺、刘寄奴、川芎、延胡索、苏木、乳香、没药各30 克,红花15 克.上药醋水各半煎开约1500 毫升,乘温热以能耐受为度,熏洗热敷腰部,每次30 分钟,每日两次.3 日用药 1 剂.一般用三剂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吴茱萸外敷足心(涌泉穴),治疗小儿流口水,效果独特.我治疗一一岁患儿,外敷两次后起效.五倍子粉3 g,蜂蜜适量.五倍子磨细粉,蜂蜜调匀成饼,敷于神阙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早晚各一次,治疗口腔溃疡特效方组成:吴茱萸5,肉桂5,黄连3用法:研末外贴涌泉疗效:一天见效,三-五天可愈南通市中医院吴震西教授经验方.处方:寄生10g 牛膝10g 茺蔚子10g 桑叶10g 菊花10g 勾藤30g 明矾30g 桑枝20g用法:水煎泡脚45〜60分钟后,用拇指按摩涌泉穴10分钟,一周一疗程.可连续用3〜4疗程. 此方疗效显著,一般用1〜2天即可头目清爽,夜寐安定,血压逐降,血压稳定后可以改为2〜3天泡一次,巩固疗效.经数百例,疗效满意.野慈姑碾面,95%酒精泡一周.取酊.涂患处,治疗脉管炎,糖尿病坏疽初期.典型病例:南昌西湖区委离休干部张** 阿姨.年龄75,患糖尿病24 年左下肢糖尿病坏疽,西医建议截肢.用慈姑酊十天见效.40 天痊愈. 治疗中积极控制血糖.我经常用的一个踝关节扭伤中药外敷方.生山栀(研末)、三七粉按2:1比例配比,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外用麝香膏、橡皮膏或绷带包扎固定,通常 2 天换药一次.2 到 3 次可治愈.绿茶 2 克白术10 克甘草 3 克制作:白术、甘草加水600ml,煮沸10分钟,加绿茶.用法:每日一剂,分三次温饮.2-3 剂现效.功效:健脾燥湿,利水、止汗.用于食少倦怠,便溏泄泻.水肿自汗等.可试用治胃癌.我用此方医治多人,确实有效.方剂组成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专利大全))组方:皂矾北芪当归白术陈皮红枣功效:益气养血.经大量的研究表明,该方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可靠.我试用十例,全部治愈.很好的一个方子. 白芍、狗脊、牛膝、各20 克,仙灵脾、威灵仙各18 克,熟地、杜仲、桑寄生各15 克,党参、茯苓、当归各12克.鹿角胶(烊化),川芎、防风、独活、甘草各6克,细辛3 克.本人用此方治疗腰椎骨质增生53例,治愈37例,好转15例,1例无效. 10天一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疗程中休息间隔2-3 天后接下一个疗程.禁忌:鱼、羊肉、鸭肉、公鸡、烟酒等发物.专治寻常型银屑病:苦参, 菊花60G,金银花蛇床子各30G,白芷地肤子潢柏各15G石菖蒲10G. 加水1000—1500ML, 文火煎煮20分钟,将药汁到入脸盆中,并将新鲜猪胆汁1 个到入药汁中搅匀,用棉花蘸药外擦皮损部位,每日2—— 3 次(用过的药渣,可重复煎2 次) .皮损完全消失30 例,有效皮损消退70%以上,无新皮损出现27 例无效果.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1 例,共计58 例,总有效率98.2%. 酸枣仁桃仁芒硝焦栀子杏仁各等分为末,鸡蛋清调敷于脐上12 小时.敷后脐周围发青,可停一日再贴,莫发青的连续贴以见青为度.主治:小儿消化不良,或食多而肥胖,睡眠不安,经常哭闹等.加减:感冒加葱白二根;腹泻去芒硝加肉桂;口疮加黄连.本方为一老中医方,本人用了多年,效好.头痛塞鼻锭治疗头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组成:川穹50 白芷50 远志50 冰片7(梅片优佳)用法:研细末,纱布包塞健侧鼻,5-10 分钟止痛试验证明:镇痛活血;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对血小板凝聚有抑制作用.1982年中医杂志报道,之后重复报道的达10 余篇吴震西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外治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吴震西主任医师是在江苏南通市中医院工作,而非南京,现已退休,我曾跟随吴老学习过一段时间,蒙吴老不弃,倾囊相授,现将吴师常用的一个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枕方子提供给各位爱友荆防各60 克,薄荷60 克,苍耳子60 克,辛夷花60 克,桂枝30克,细辛30 克,白芷60 克, 蝉衣30 克,徐长卿60 克,鹅不食草60 克,白檀香20 克,冰片10 克上药共研粗末,入棉布药袋,当枕头用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各30克,用50%酒精300 毫升浸泡7天,以药棉蘸药液搽患处,1日2〜3次,对痹证疼痛及各种神经痛均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腰突方:海马 5 份,穿山甲、地龙、鳖甲、人参、三七、细辛、龙骨各 3 份;血竭,樟脑、没药、朱砂、牛膝、熟地、莪术、全蝎、、蜈蚣、马钱子、麦冬各2 份.将上药粉碎,过100 目筛子,搅匀.治疗方法:每次取60G 为 1 剂药,用蜂蜜调成糊状, 帖于腰突病变处. 每剂药贴三天,8 剂药一个疗程.不需配合服用其他药物.总有效率94%.CT 复查19 例还纳(彭出型及其他类型).药物局部刺激经络俞穴(主要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所谓俞穴),可激发全身经气. 婴儿脐部湿疹古称“脐疮” ,与洗澡、尿布等刺激有关.患儿脐部常有渗液湿润.脐周潮红或糜烂或有小丘疹,瘙痒.合并感染则有脓液溢出.下面介绍简易方,颇有效验.即用枯矾、煅龙骨各6 克.黄柏12 克,共研细末,取适量撤脐中,日2—3 次.蛇床子30G 防风15G 白薇9G 黄柏9G 五倍子6G 水煎先熏后洗,轻着一次即愈,重着三次即愈.如合并霉菌感染着洗后在子宫内上制霉菌素 2 片,疗效及佳由于我开了个按摩推拿门诊,有些碰着了摔着了的,红肿红肿的就来了,这时我就会告诉他们一个方子,就是用凤仙花茎叶(一定要用开白花的)捣烂用白酒调敷患处,效果很好.如果是在冬春两季,我就用自己阴干的(一定要阴干)白酒调敷,效果稍差.小儿夜啼:五倍子1.5 克,朱砂0.5 克,研末,陈茶拌匀成饼敷脐,每晚换药一次,效果不错,我用过安胎丸(祖传)预防流产续断60(酒浸一夜,焙干)社仲60(要用川社仲, 姜炒断丝)兔丝子20 大枣半斤.前三味药研末,大枣煮烂去核与前三味药捣在一起.团成丸.每丸三十克.我们这里有胎后一般都过来拿此药.如果过去流产过一般服后都能顺利生产.。
中药用量标准大全
中药用量标准大全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疗效。
中药的用量标准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中药的用量标准,以便更好地使用中药治疗各种疾病。
1. 当归(Angelica sinensis)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根据中医药理论,当归能够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一般情况下,当归的用量为6-15克,可以煮水泡服或煮汤饮用。
2. 人参(Panax ginseng)人参是一种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增强免疫力的中药。
对于体虚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状,人参是一个有效的药物选择。
一般情况下,人参的用量为3-9克,可以煎煮成汤或用来炖煮。
3. 陈皮(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陈皮是一种具有健胃、理气作用的中药,常用于消化不良和胃脘胀满的治疗。
一般情况下,陈皮的用量为3-10克,可以入药方中煮汤或泡茶饮用。
4.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黄芩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抗炎作用的中药,常用于感冒、咽喉炎等疾病的治疗。
一般情况下,黄芩的用量为6-15克,可以煎煮成汤或入药方中服用。
5.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丹参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中药,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一般情况下,丹参的用量为6-15克,可以煮汤或入药方中服用。
6. 白芍(Paeonia lactiflora)白芍是一种具有补血、调经、止痛作用的中药,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一般情况下,白芍的用量为6-15克,可以煎煮成汤或入药方中服用。
7.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何首乌是一种具有补肾益精、黑发的中药,常用于肾虚、脱发等问题的治疗。
一般情况下,何首乌的用量为10-30克,可以煎煮成汤或入药方中服用。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中药的用量标准,不同的中药对应的用量会有所不同,具体的用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方来确定。
从药味数看超大处方之弊端 经方治重症 药量须适宜 从剂量比看经方应用 从“盛者夺之”谈大剂量用药 中医不
从药味数看超大处方之弊端+经方治重症药量须适宜+从剂量比看经方应用+从“盛者夺之”谈大剂量用药+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剂量有别主治各异+大剂量用药需慎重中药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
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某些植物、动物或矿物对人体的病痛具有治疗作用,因而发现了数以万计的中(草)药。
在漫长的防病治病过程中又逐渐认识到将某些药物放到一起使用,其药用价值更高,治疗作用更好,便形成了方剂。
从药到方,从单味到复方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现在中医药界经常可见到为数不少的超大处方,从药味到剂量大得惊人,而且大有越来越大之势。
何谓超大处方?看一张处方的大小,有药味数和用药量的两个方面。
本来,医师对一个病人的处方,用多少药味和用多少剂量可自行决定,历来没有硬性规定,也不值得非议。
但是,中药毕竟是药,总还是有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可循的。
尤其是对部分有毒或贵重药品的用量是有明确规定的。
故本文所指超大处方主要讨论药味的过多过杂,与常规用药相去甚远者。
这样的超大处方动辄三四十味一剂药,不分君臣佐使。
有鉴于此,笔者最近单以药味多少作了两次粗略统计。
一是对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的方剂的统计,平均每个方以3~7味中药者居多,每方10味药以上者为数不多,20味以上者仅一方。
二是对最新版中医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统计,每方药味以4~8味者居多,15味以上者较少,20味以上者仅2方,且每方超过二十味者均为丸剂。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临床医师所用药物每方以少于10味者最多,每方10~20味者也有一些,每方20味以上者极及少见。
利益驱使和不懂辨证导致超大处方既然医方之祖张仲景和现代教科书上的方剂大多数都在几味或十几味药,为什么现在有不少人热衷于开二十几味、三十几味甚至四十几味的超大处方呢?一是经济利益的驱使。
现今的医院管理模式,大多数医院是以医生所创造的经济业绩与工资奖金挂钩,医生为医院创造的经济业绩越大其个人收入就越高。
中药用量标准大全
中药用量标准大全中药用量标准是指中药使用的推荐剂量范围。
中药用量的确定与中药的性能特点、理论依据、临床实践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中药的用量标准。
1.芍药:每次9-15克,一日2-3次。
可作煎剂或用于外敷。
2.陈皮:每次3-10克,一日2-3次。
可作煎剂。
3.当归:每次10-15克,一日1-2次。
可作煎剂或用于外敷。
4.甘草:每次3-10克,一日2-3次。
可作煎剂或用于外敷。
5.白术:每次6-15克,一日2-3次。
可作煎剂。
6.枸杞子:每次6-15克,一日2-3次。
可作煎剂。
7.黄芪:每次6-30克,一日1-3次。
可作煎剂。
8.党参:每次6-30克,一日1-3次。
可作煎剂。
9.人参:每次3-15克,一日1-3次。
可作炮制或作煎剂。
10.三七:每次3-9克,一日1-2次。
可作炮制或作煎剂。
11.黄连:每次3-9克,一日1-2次。
可作煎剂。
12.茯苓:每次6-15克,一日2-3次。
可作煎剂。
13.防风:每次3-10克,一日2-3次。
可作煎剂或用于外敷。
14.白芍:每次9-15克,一日2-3次。
可作煎剂。
15.当归尾:每次10-15克,一日1-2次。
可作煎剂。
以上为一些常见中药的用量标准,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特别是在儿童、孕妇、老年人、肝肾功能受损者等特殊人群使用时要慎重。
另外,中药的剂量还需要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调整,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剂量不可任意增加,超出合理用量可能导致中毒或副作用。
同时,中药的用量还需要根据煎煮方法的不同进行调整,如煮多久、加热强度、煎煮次数等都会影响到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总之,中药的用量标准是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循医嘱,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切勿盲目增减用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不传之秘:广东汕头名医李开山的中医六世实用秘方
不传之秘:广东汕头名医李开山的中医六世实用秘方本文是李氏六代人在广东及南洋等热带雨林地方用中医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药方多以南方人体质为基础,多寒热并用。
可供在岭南及东盟国家等热带雨林地方使用中医药时参考。
一、咳嗽1.治气管炎咳嗽秘方,百部草15克蜜麻黄l0克川贝母10克炙甘草10克广桔红10克上药水煎服,每日l剂;连服2剂立愈。
2。
治外感咳嗽秘方羚羊丝2克北沙参12克麦门冬12克广陈皮10克浙贝母8克北杏仁10克生石膏15克粉甘草10克麻黄5克知母10克制南星8克甜桔梗8克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剂立愈。
3.治痰湿犯肺咳嗽秘方高丽参5克西洋参3克白茯苓10克制南星5克天门冬10克姜半夏8克甜桔梗8克炙麻黄6克童阿胶10克广陈皮8克煅龙骨12克炙甘草10克海浮石12克百部草12克蛤蚧5克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可愈。
4.治风热咳嗽秘方白人参5克广陈皮5克蜜麻黄5克川茯苓10克北杏仁8克炙甘草10克甜桔梗8克童阿胶10克蜜紫菀10克麦门冬10克胡桃仁8克川贝母6克百部草10克煅龙骨12克淮山药12克蛤蚧10克5.治燥热咳嗽秘方白人参10克麦门冬10克天门冬10克甜桔梗10克北沙参10克白茅根15克杭菊花10克北杏仁10克黑栀子8克广陈皮8克粉甘草10克大生地10克苏百合10克蜜麻黄5克童阿胶8克白茯苓10克生桑叶10克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可愈。
6。
治痰咳秘方咳嗽痰盛,咳声重浊,痰出则嗽止,胸闷,食欲不佳,苔白腻,脉浮滑。
潞党参10克川茯苓10克炒白术6克炙甘草10克广陈皮10克姜半夏6克甜桔梗6克天南星10克板蓝根6克川贝母6克苏百合10克麦门冬10克北杏仁6克瓜蒌皮6克粉甘草6克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至愈。
7。
治燥痰秘方.痰难咳出,口干鼻燥,痰质稠粘,且带血丝,咽痛,脉细数。
大玄参10克川茯苓10克甜桔梗6克麦门冬10克枇杷叶10克生石膏15克广桔红10克广陈皮6克北杏仁6克粉甘草6克白芨片10克生栀子6克白茅根10克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可愈。
中药药典的用法用量
中药药典的用法用量第一篇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药药典的用法用量这个有趣的话题。
你知道吗?中药可不像咱们平时吃的糖果,随便抓一把就往嘴里塞。
这用法用量那是相当有讲究的!比如说,像人参这种大补的药材,要是用多了,那身体可能还受不了呢。
每种中药都有它特定的用法。
有的是要煮水喝,有的是要磨成粉吃,还有的是要做成药丸。
就拿常见的金银花来说吧,一般咱们都是用它来煮水喝,清热解毒效果杠杠的。
但煮的时候可别煮太久,不然那药效可能就打折扣啦。
再说说用量,这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用少了吧,可能没啥效果;用多了呢,说不定会有副作用。
比如说大黄,这是通便的好东西,可要是用量太大,那肚子可能就要闹翻天啦。
所以呀,咱们在使用中药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药典上的用法用量来,可不能自己瞎捣鼓。
就像开车得遵守交通规则一样,用药也得守规矩,这样才能让中药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帮咱们赶走病痛,让身体棒棒哒!第二篇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扯扯中药药典的用法用量这回事儿。
中药这东西,神秘又奇妙,可要是用不好,那可就麻烦啦。
比如说枸杞,大家都知道它补身子,可你要是一下子吃太多,也会上火哟。
药典上的用法那是多种多样。
有的中药要先泡一泡再煮,有的呢直接打成粉末冲服。
就像当归,一般煮汤的时候放一些,能补血。
但你要是用它来泡茶,那味道可能就有点怪啦。
用量方面更是要小心谨慎。
比如说麻黄,这是发汗的好药,可要是用多了,小心心跳加速,血压升高。
所以啊,一定得看准了药典上的规定。
还有啊,不同的人,用量可能也不太一样。
小孩和老人,身体弱一些,用量就得少点。
年轻人身体壮,可能用量就稍微多一点,但也不能超量哦。
呢,中药药典的用法用量就像是给咱们的用药指南,按照它来,咱们就能安全有效地用中药调理身体,让自己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不传之秘之几十种中药不同量用法附子 1 枚-轻量-阳虚 2~3 枚-重量-祛风湿、 止痛--《伤寒论》(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 12 克。
)制附子 120-300 克水燥热之弊。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 20 克以内明显, 30 克以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 15 克以内可升高血压, 克以上反而降压。
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 则用生黄芪。
40 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 .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 潢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 斤秤四两一钱是 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生黄芪: 30g 以补气不助火, 降压效果好, 30g 以下升阳助火。
代赭石 9〜 18 g 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 呕逆、呃气、胃脘满实等。
24〜 30 g 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 目眩等证。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3〜9克,而《千金翼方》中以单味黄苓治疗淋、下血诸症,黄苓的剂量为每日四两,折合公制为 57.68 克,显然已大大 超出黄苓权威规定剂量的上限, 剂量一般为每日 30 〜 45 克。
煎 3-5 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焦元阳之气,无辛35 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 ,我的经验是用3-6 克)。
《药典》中规定黄芩的每日剂量为3〜9克,川芎为赤芍胆红质代谢障碍一般用30-60g ,也可用90g 以上,有凉血活血,通腑利胆利尿,降门脉压,白芍 6 〜30 g。
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
30〜45 g 有利尿作用,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损,小便不利等症。
白芍长于养血敛阴,虽有利尿作用而不伤阴。
用量若在30 克以上,对大量吐血的确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岳美中医话集》大量治疗腹痛也很好. 芍药甘草汤的芍药用量要大。
芍药、甘草--大剂量--呃逆-- 上海--姜春华丹参“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常量凉血活血,大剂量可以治疗失眠。
郁金3〜10 g,有疏肝解郁止痛的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所致的肝区痛、泌尿系疾患引起的肾区痛、妇科血瘀痛经等。
10 〜15 g有行气利胆的作用,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能升高血清蛋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增进病人食欲。
30〜60 g 有较好的排石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结石。
本品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入调和药性的作用,5〜lOg 温肾养心,30g 以上有类似激素样作用;人参的常用剂量是3 〜9克,当用于脱证时,其用量血分以凉血破瘀,善治肝胆,善行下焦。
炙甘草1〜2g 有高达30 克以上。
枳实常用量为5〜10g 行气开胸化痰,用治脏器下垂时可用至60〜100g 以升阳举陷;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枳壳3〜12 g ,有行气宽中、除胀之功效。
用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气滞诸证。
15〜30 g 可用于子宫脱垂,或久泻脱肛等脏器下垂证。
药理研究证实,枳壳对胃肠、 子宫有兴奋作用, 能使肠蠕动增强, 子宫收缩。
槟榔 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 6〜15g,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 。
厚朴 多用则破气, 少用则通阳 --叶天士 (我不知道少用与多用的程度到底是如 何)黄连最苦 ,然治糖尿病这一甜病特效 ,通常剂量为每日 30克(30 克是基本 ,配干姜以防伤胃 ),而治疗糖尿病酮症 ,每日剂量多达 120 克,降糖迅速。
黄连、龙胆草 用 1〜2g 能健胃, 增进食欲 ,3 〜 6g 可燥湿泻火解毒 ,大量则会刺激胃壁引起恶心、呕吐 ;龙胆草 小剂使用有开胃建胃之功 ,大剂则清肝胆湿热效著半夏 止呕、除湿 10~15g 开胃 15~30g 安神 大于30〜60g (宜用姜半夏30g ,生姜30g 开始使用,逐渐加量至60g )可镇静止痛。
大黄 1〜5 g 有致泻作用。
其致泻成分为葡萄糖甙元,番泻叶甙 A 、 C ,主要为蒽醌衍生物 可止泻, 9〜 15g 可泻下; , 两许 --疔毒之毒热甚盛者 二两 --癫狂其脉实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 ,治疗肝炎,随用药量增加而各项指标复常时间缩短,认为 30g 可作为常规剂量。
大黄 粉 0.3 g 以下有止泻作用。
其机理为大黄鞣酸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甚少的致泻成分的作用。
鞣质的D-儿茶精抑制大肠泻下通便, 祛除肠中积滞, 多用则峻下逐水, 攻逐腹中积水。
升麻 少用( 6g 以下)有清热解毒之功;多用( 10g 以上)30g ;小剂量 6g 降逆和胃, 中剂量 15g 化痰开结,大剂量。
3〜 6g内细菌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而止泻。
牵牛子 少用可有升阳举陷之效,3〜10 g,有发表透疹、升阳举陷之功。
用于风热头痛、中气下陷、斑疹不出等。
30 g 时,有报道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
当代名医方药中教授深得《金匮要略》用升麻之真谛,临床重用升麻治疗病毒性肝炎,也是等,尤其对肺结核之遗精有较好疗效。
4.5〜12 g 用于调理脾胃、消食祛积,尤其适用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纳不佳、积滞胀闷,反胃呕吐等。
15〜18 g 有化坚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石症。
苦参5〜8g 有利尿消肿作用,取其解毒之偏性。
鸡内金粉 3 g ,用于治疗体虚遗精、遗尿用治肾炎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等,并有平喘止咳作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 10〜15g 治疗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及各种皮肤病;30〜60g,可用于外治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症。
益母草调经用10-15 克,据朱良春观察,益母草的利尿作用,每日用到30〜45 克尚不见效,须加至60〜75克,始奏明显之效。
90〜120 克时其效更佳,常用以治疗急性肾炎之尿少、浮肿之候,常一剂知,二剂已。
泽泻治眩晕非30 克不为功。
6〜10g 治疗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暴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多汗;15〜20g,可治疗乳汁不通、急慢性湿疹; 25 〜30g, 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低血糖所致的眩晕等。
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各组药物疗效最佳的用量比例。
桂枝在桂枝汤中用9g ,取其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之功,以祛除在表之风邪;而在五苓散中用量不到5g,贝y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
用量不到5 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 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山楂6g祛瘀力强;9〜12g温通力强,用于治疗慢性肝炎;15 30g 治疗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
生地大剂量--类风湿--海-- 姜春华熟地凡下焦虚损,大便滑泻,服他药不效者,单服熟地就可止泻,然须日用四,五两,煎浓汤服之亦不做闷,(熟地少用则作闷,多用转不闷),少用则不效。
--医学衷中参西录,90-120 克对糖尿病晚期尿液浑浊有特效。
山茱萸常用量为5〜10g,急救固脱时用至25〜30g ;固脱3两(90 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玄参9〜12 g ,有滋阴降火、清热润肺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以及肺热咳嗽等。
18〜30 g 有祛虚热,除烦躁之功、用于热病伤阴、阴虚火盛出现的烦躁不安者。
30〜90 g 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用于治疗瘰疠、脉管炎等。
玄参苦甘而咸寒,用于热证有清热滋阴、消炎解毒作用。
虚热实热均可应用,但以滋阴见长。
五味子大剂量,约100~150 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有奇效。
四川---刘祯吉,1.5〜3 g 时,有敛肺镇咳之功。
用于治疗肺虚咳嗽,如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
6〜9 g 有滋补益肾之功,用于肾虚型咳嗽、遗精、滑精及久泻久痢等。
12g 以上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转氨酶过高。
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 可开胃,8g 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如两药相等,剂量是:10g : 10g,临床常见能发大汗;,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剂量是:18g :6g ;苍术四倍于麻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能自化,剂量是:12g:3g 。
药物之间的比例, 关键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并非药量越大,疗效越好。
茯苓研究结果发现,在25g 以下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30g 才有利尿作用,认为100g 时利尿作用最强。
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 克,则能益气通便。
薏苡仁系药食两用中药,其常用剂量的上限为30 克,而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用该药治疗风湿、腰腿痛等病证时,该药的用量达到45〜90克。
夏枯草的常用剂量的上限是15克,而临床以该药治疗病程较长的甲状腺瘤时,用量一般都超过30 克。
肉苁蓉6〜12 g ,有补肾助阳、益精血之功。
适用于阳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等证。
15〜18 g 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肠燥津枯之大便秘结之证。
本品助阳而不燥,滑而不寒,是一味既补阳又益阴的药物。
威灵仙:新病10~15g ,久病30~100g 。
穿山龙,味苦,性平,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所以近年来成为治疗风湿类疾病的妙药。
根据《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为6〜9 克,《中草药手册》多为 15 克,少数达 30 克,东北地区常用量也为 15〜30 克。
但根据朱良春经验, 若要取得较好的疗效, 其用量须 40〜 50克, 30 克以下收效不明显。
三棱为破血行气之药, 的上限为 9 克,但临床上以该药配合其他中药主治各类晚期 恶性肿瘤病时,其每日用量达到 45〜75 克,相当于权威规 定剂量上限的5〜8.33倍元胡少用止痛,多用安神川芎 ——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川芎外感头痛, 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 4 克,高血压肝阳头痛, 用 量宜重:习用 9~12 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 克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
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
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 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 15〜30g 。
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 达 30g 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
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 10〜15g 。
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 只要是血中有滞, 放胆使用川芎, 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 引经少阳胜于柴胡, 用量不宜多, 一般在 4.5~6g ,治疗顽固 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 30g 以上,最多可用至 45g , 配伍得当立竿见影!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 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