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2
02实验二 IP电话【必开】
实验二IP电话一、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网络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原理和方法;2.更好地理解IP电话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学会使用Skype建立IP电话。
二、实验工具与方法IP电话是在网络技术基础上,通过网络协议实现的新型电话通信业务。
她不但提供了多媒体功能和出色的呼叫管理能力,而且在实现语音通讯的同时还可以传送图象、图形、文件等等。
目前通过因特网打IP电话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1.PC to PC方式通话双方都是网上用户,通过网络电话软件实现网上通话。
常用的软件有Net meeting、Internet phone、Media Ring Talk 99 Release 5.0、VOXphone 等。
通话双方必须拥有多媒体电脑,先与其ISP建立连接,执行网络电话软件,键入对方的IP地址,进行呼叫,或登录到专用服务器上搜寻其他用户。
通常在声音不正常时,还可进行键盘会话、绘画交流等;如果配置摄像头,利用相应的软件还可同时传送对话双方的图像。
一般使用步骤如下:双方约定上网时间;约定连接到同一服务器上;约定谈话主题;一方呼叫,一方等待呼叫。
2.PC to phone方式打网络电话一方用电脑,接电话一方用普通电话。
常用的软件有Net2phone,Internet phone等。
使用这样的软件,任何一位因特网上的装备有声卡的多媒体电脑用户都可以拨叫国际长途电话,信号经过因特网到达网络电话服务公司设在世界各地的服务器,立即自动转接到被叫方的普通电话机上,对方电话会响铃,通话双方即可实时地、全双工地,近似于使用普通电话一样轻松地交谈。
使用PC to phone方式打国际电话时,所需费用比传统的国际长途费用最多可节省95%。
因为信号经因特网传至专用服务器,再由其他到所呼叫的电话上,而非传统的电信传输,从而达到了降低费用的目的。
这一类网络电话在网络速度比较高的情况下通话质量还是比较好的。
3.phone to phone 方式打网络电话和接电话的都是普通电话,经过Internet传送。
02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及电路故障判断
实验二
电位、电压、基尔霍夫定律及 故障诊断
一、实验目的
1.明确电位、电位差的概念。理解电位 与参考点有关,电压与参考点无关。 2.加深对直流电路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3.掌握任意两点间的电压与计算路径无 关的原理。 4.掌握分析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七、实验报告要求
1.完成课后预习思考题; 2.完成实验表格; 3.预习下一个实验:
元件的伏安特性及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思考:
如何检测发光数码管的好坏?
二、实验原理
故障判断 断路:电路中某一条支路的电流为零, 则该支路有可能断路; 短路:电路中某两点间电压为零,则 这两点间有可能短路;
三、实验电路
f
电流表 插座
I1
R1
510Ω
a
R2 I 2
I3
1kΩ
b
+ U1 6V 510Ω 510Ω
U2 +
12VR3330Ω Nhomakorabea-
e
R4
d
R5
c
三、实验设备
序号 1 2 3 名称 直流可调稳压电源 直流数字电压表 直流数字毫安表 型号与规格 0~30V 0~200V 0~200mA 数量 2 1 1 备注
六、注意事项
1.注意电压表、电流表量程的选择。 2.所有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 书为准。 U1, U2也需要测量,不应去电源 本身的显示值。(测量过程中应该用同一 个测量用表的同一个量程来进行测量。) 3.电压源不可短路,不可接反。 4.实验前,必须设定电路中所有电流、电压 的参考方向,其中电阻上的电压方向应与 电流方向一致。 5.完成实验1-5步时,故障按钮不能按下。
02、实验二_普通水准测量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实验编号: 2实验内容:普通水准测量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别: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长: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组员: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报告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日《土木工程测量》实验任务书实验二:普通水准测量(两次仪器高法)一、目的与要求1. 熟悉练习图根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方法;2. 掌握水准测量中“两次仪器高法”的施测方法;3. 各项操作轮流进行,每位组员至少作一个测站的观测操作工作。
二、计划与仪器准备1. 实验学时:2学时2. 主要设备:水准仪 1台三角架 1副水准尺(塔尺) 2把钢钎 5支记录板 1块遮阳伞 1把(如果有需要)三、方法与步骤1.场地布置:选一适当场地,在场中选1个坚实点作为已知高程点A(高程假定为HA =100.000m),选定B,C,D,E四个坚实点作为待测高程点,进行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具体要求见“四、水准路线要求”);2. 安置水准仪于A点和待测水准点(右例图为TP1)大致等距离处,进行粗略整平和目镜对光;3. 后视A点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a,记入手薄;前视TP1点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b,记入手薄。
并计算两点间高差hab;4. 依次连续设站,连续观测,最后测回至A点,形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5. 计算高差闭合差fh,并判定闭合差fh是否符合限差要求;限差公式为:(mm)或(mm)式中:n ——测站数L ——水准路线的长度,以km为单位6. 如果符合限差要求,则将闭合差fh分配改正,求出改正后各待测点的高程;7. 如果闭合差fh超限,则寻找原因,并重新测量。
02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及故障诊断
END
兰州交通大学 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插座
6V
12V
1.开关k1打到左边、k2打到右边、k3打到上边 2.三个故障按键必须全部弹起来,不能按下任何一个 3.D和D’点需用导线短接 4.引入电路的电压源必须用电压表进行校准为所需的电压值才可以进行引入, 读数以电压表的读数为准。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2.用直流毫安表测量流入节点A的电流,记录在表1中,计算 ∑I。
表1
测量值
I1
计算值
I3
I2
I
3.测量节点A和节点C分别取不同参考点时的电位值,记录在表 2中,并计算Uac。
表2
电位、电压 参考点
Va
Vc
计算U ac Va Vc
以b点为参考点
以d点为参考点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4.测量表3中各节点间的电压值,计算沿给定回路的∑U 。
表3
测量值 计算值 回路abcda 回路adefa
电路分析实验课程教学课件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及故障判断
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纲要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器材及仪器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五、分析与思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位、电位差的概念;理解电路中的电 位与参考点有关,电压与参考点无关的概念;
2.加深对直流电路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三、实验原理
基尔霍夫定律 1.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U=0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I=0
三、实验原理
电流表 插座
f
I1
R1
510Ω
a
R2 I 2
I3
1kΩ
b
+ U1 6V 510Ω 510Ω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实验报告实验02
设计模式(2)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结合实例,熟练绘制设计模式结构图。
2.结合实例,熟练使用 Java 语言实现设计模式。
3.通过本实验,理解每一种设计模式的模式动机,掌握模式结构,学习如何使用代码实现这些设计模式。
二、实验要求1.结合实例,绘制设计模式的结构图。
2.使用 Java 语言实现设计模式实例,代码运行正确。
三、实验内容1.迭代器模式设计一个逐页迭代器,每次可返回指定个数(一页)元素,并将该迭代器用于对数据进行分页处理。
绘制对应的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
2.适配器模式某 OA 系统需要提供一个加密模块,将用户机密信息(例如口令、邮箱等)加密之后再存储在数据库中,系统已经定义好了数据库操作类。
为了提高开发效率,现需要重用已有的加密算法,这些算法封装在一些由第三方提供的类中,有些甚至没有源代码。
试使用适配器模式设计该加密模块,实现在不修改现有类的基础上重用第三方加密方法。
要求绘制相应的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需要提供对象适配器和类适配器两套实现方案。
3.模板方式模式和适配器模式在某数据挖掘工具的数据分类模块中,数据处理流程包括 4 个步骤,分别是:①读取数据;②转换数据格式;③调用数据分类算法;④显示数据分类结果。
对于不同的分类算法而言,第①步、第②步和第④步是相同的,主要区别在于第③ 步。
第③步将调用算法库中已有的分类算法实现,例如朴素贝叶斯分类(Naive Bayes)算法、决策树(DecisionTree)算法、K 最近邻(K-NearestNeighbor , KNN)算法等。
现采用模板方法模式和适配器模式设计该数据分类模块,绘制对应的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
4.工厂方法模式在某网络管理软件中,需要为不同的网络协议提供不同的连接类,例如针对 POP3 协议的连接类 POP3Connection、针对 IMAP 协议的连接类 IMAPConnection 、针对 HTTP 协议的连接类 HTTPConnection 等。
02实验二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实验二食品(腊肠)中亚硝酸盐的测定一、实验原理与目的目的要求:熟悉亚硝酸盐的化学性质和分离方法。
掌握其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1知识目标:掌握腊肠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技能目标:能对腊肠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
2、(1)亚硝酸盐作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中的发色剂(也称护色剂),添加后,硝酸盐在亚硝基化菌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并在肌肉中乳酸的作用下生成亚硝酸。
亚硝酸不稳定,极易分解产生亚硝基,生成的亚硝基会很快与肌红蛋白反应生成鲜艳的、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亚硝基肌红蛋白遇热后,放出巯基(-SH),变成了具有鲜红色的亚硝基血色原,从而赋予食品鲜艳的红色。
另外,亚硝酸盐对抑制微生物增殖有一定作用,与食盐并用,可增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亚硝酸盐摄入量过多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
过多地摄入亚硝酸盐会引起正常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功能,导致组织缺氧,引起肠原性青紫症。
(2)测定原理亚硝酸盐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样品经处理、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以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在538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比较定量。
二、试剂与材料(亚硝酸盐的测定(依据GB/T 5009.33-2010)1、检测原料:红肠、腊肠、榨菜、咸菜2、试剂: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为GB/T 6682-2008规定的二级水或去离子水。
①亚铁氰化钾溶液(106 g/L):称取106.0 g亚铁氰化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
②乙酸锌溶液(220 g/L ):称取220.0 g乙酸锌,先加30 mL冰醋酸溶解,用水稀释至1000 mL。
③饱和硼砂溶液(50 g/L ):称取5.0 g硼酸钠,溶于100 mL热水中,冷却后备用。
④对氨基苯磺酸溶液(4 g/L):称取0.4 g对氨基苯磺酸,溶于100 mL20%(V/V )盐酸中,置棕色瓶中混匀,避光保存⑤盐酸萘乙二胺溶液(2 g/L):称取0.2 g盐酸萘乙二胺,溶于100 mL水中,混匀后,置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实验02 孚尔根核反应染色法
18
有丝分裂各时期
中期 ——极面
后期
末期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子细胞
19
有丝分裂各时期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20
六、注意事项
1. 水解时间和温度是实验的关键因素;
2. Schiff试剂中SO2的含量影响孚尔根反应的 颜色表现;
3. 压片技术是视野观察清晰与否的关键;
4. 材料的不同(DNA含量的不同),是影响 显色反应强度的根本因素;
13
五、实验步骤
材料
培养的植物根尖长到2cm左右时,切下;或取幼小 花药或叶表皮或愈伤组织,或动物组织,或果蝇唾 腺等材料。
固定
将取出的材料放入新配制的Carrnoy固定液(无水 乙醇:冰醋酸=3:1)处理2~24hr→95%乙醇洗2次, 每次10min→80%乙醇洗1次,10min→70%乙醇, 冰箱保存。
染色30min~4h; 漂洗液漂洗2~3次,每次2~5min,待用。
五、实验步骤
以下各人独立完成: 将根尖置载玻片上,切取适当部位; 加45%醋酸洋红1滴; 压片; 镜检; 作图(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各时期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17
有丝分裂各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侧面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二 孚尔根核反应染色法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1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和了解孚尔根(Feulgen)反应的原理; 2. 掌握对植物组织及细胞中鉴别DNA分布的 孚尔根反应染色方法; 3. 掌握压片方法; 4. 了解制作玻片标本的方法; 5. 观察细胞中DNA的分布。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Schiff试剂中的无色亚硫酸品红分子与活性醛 基反应而呈现为紫红色化合物。该产物能特异 地吸收峰值为550~570nm的光波。并在一定的 浓度范围内,在550~570nm光波的吸收值与 DNA含量成正比,即符合化学计量学关系。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二-移位运算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移位运算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移位控制的功能及工作原理二、实验环境EL-JY-II 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套,排线若干。
三、实验内容与实验过程及分析(写出详细的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步骤:开关控制操作方式实验本实验中所有控制开关拨动,相应指示灯亮代表高电平“1”,指示灯灭代表低电平“0”。
1、按图 2-4 接线:连线时应注意:对于横排座,应使排线插头上的箭头面向自己插在横排座上;对于竖排座,应使排线插头上的箭头面向左边插在竖排座上。
为了避免总线冲突,首先将控制开关电路的所有开关拨到输出高电平“1”状态,所对应的指示灯亮。
2、实验过程:(以左移为例)开始实验前要把所有控制开关电路上的开关置为高电平“1”状态。
拨动清零开关 CLR,使其指示灯灭。
再拨动 CLR,使其指示灯亮。
(1)置数:置C-G=1,299-G=0,通过数据输入电路输入要移位的数据,置 D15---D0= “0000000000000001”,然后置C-G=0,数据总线显示灯显示“0000000000000001”,置 S0=1,S1=1,M=1 参考功能表表 2-2 可见,此时为置数状态,按脉冲源及时序电路上的【单步】按钮,置 C-G=1,完成置数的过程,进位指示灯亮表示进位“Z”已置位。
(2)不带进位移位:置299-G=0,S0=1,S1=0,M=0,参考功能表 2-2,此时为循环左移状态,数据总线显示灯显示“0000000000000001”,按【单步】,数据总线显示灯显示“0000000000000010”,再按一次【单步】,数据总线显示的数据向左移动一位。
连续按【单步】,观察不带进位移位的过程。
如想进行右移,参考表 2-2,置 S0=0,S1=1,再按【单步】即可实现右移操作。
(3)带进位移位当数据总线显示“0000000000000001”时,置 299-G=0,S0=1,S1=0,M=1,参考功能表 2-2,此时为带进位循环左移状态。
02实验二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4)类推
4、量程范围
最大负载10或20g,十万分之一,0.01mg。
最大负载100或200g, 万分之一,0.1mg。
(二)使用规则
称重前,先检验, 然后开始调零点。 选择器皿要适当, 左物右码勿要偏。 轻拿慢起勿超载, 加码顺序是关键。 保护刀口最重要, 加减物码天平定要关。 天平不能称热物, 牢记关门读停点。 (水平、砝码、镊子)
实验二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学会正确的称量方法; 2、初步掌握减量法及直接称重法的称样方法; 3、了解在称量中如何运用有效数字。
二、仪器和试样
分析天平和砝码,台秤和砝码,小烧杯(250ml或500ml)3 只,称量瓶1只,试剂或试样(Na2CO3)(镍片)
三、实验步骤
③吊耳
(托叶)
(承重刀)
左物右码 空气阻力――加速平衡 不载――稳,称――倾不过度 保护刀口的要处 托起称重 小调零点
称盘(盘托) 阻尼器 ④盘托 开降枢纽 螺旋脚、脚垫 扳手 ⑤ 砝码、指数盘、投影屏
码:组合5、2、2、1;5、3、2、1 用镊子 1g以上
指: 机械加码
10mg以上1克以下
投影屏:光学放大(微分标尺)10mg以下
(四)各类型天平的区别和联系:
摆动天平
阻尼器
阻尼 1克以下机械加码去游码及其标尺光学读数装置
半自动电光分析天平 加码全部指数盘操作 全自动电光分析天平
不等臂,一边盘+全码,另一边重物+阻尼器
单盘电光天平
(五)分析天平的灵敏度
灵敏度:在天平的一个盘上增加1毫克重量所引起的指针偏转
的程度。 E(分度/毫克) 常用S=1/E(毫克/分度) 分度值也称或量 空载灵敏度:电光要求 一般为: E=1分度/毫克 2-3小格/毫克
confocal原理-本科生实验02
Confocal 应用
常规应用
利用Confocal进行空间定位:
1)免疫荧光标记(单标、双标或三标)的定位如: 细胞膜受体或抗原的分布,微丝、微管的分布、两种 或三种蛋白的共存与共定位、蛋白与细胞器的共定位; 2)细胞凋亡机制; 3)荧光原位杂交, 杂色体基因定位; 4)细胞骨架装配:分析正常及癌变细胞中细胞骨架 与核改变之间的关系; 5)细胞黏附行为……
Confocal 应用
常规应用
多维记录:
1)XYZT; 2)XYZ入; 3)XYZT入; 4)XYZT多点拍摄; 5)XYT入……
Confocal 应用
常规应用
定量测量:
1)活细胞或组织内游离Ca2+浓度的测量(Mg2+ 、Zn+ 、Na+ 、K+) ; 2)活细胞内H+浓度( pH值)的测量; 3)自由基的检测; 4)药物进入细胞的动态过程、定位分布及定量; 5)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针孔正好位于物镜焦平面上的点 所成像的位置; -针孔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滤”作用, 挡掉来自非焦平面上信号的干扰
Confocal 原理
Confocal光路
PMT
Confocal 原理
Confocal光路
PMT PMT
Confocal 原理
Confocal光路
PMT
Confocal 原理
PMT原理
Confocal 应用
常规应用
多个荧光通道的叠加:
Confocal 应用
常规应用
荧光通道和DIC通道的叠加:
Budding yeast cells Expressing a fusion of GFP (S65T, V163A) to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 protein SEC63p
实验探究02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同步实验课】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实
实验探究02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提出问题】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吗?【作出假设】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制定和实施计划】实验步骤 ① 学生几人一组,在课前用木板制作迷宫,迷宫的隔板高度应避免小鼠从上方越过。
②各小组发一只年龄、大小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且经过饥饿处理的小鼠,操作如下:A .从迷宫的人口放入小鼠,同时马上记时,并在出口处等待。
记录小鼠从人口到出口所需时间。
B .如果在2分钟内小鼠还不能到达出口,学生要适当引导,使小鼠到达出口处获得食物。
C .重复上述实验5-7次,根据小鼠实际情况耐心训练,并把相应的时间填写到下表中小鼠走出迷宫获得食物的时间记录表:次数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时间 10分 9分 8分 6分 4分 3分 3分【得出结论】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01实验梳理 02实验点拨 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 05真题感悟A .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多【详解】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A 错误;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小鼠学习能力越来越强,不能说明小鼠有较强的记忆力,B 错误;在A 、B 、C 三处放置食物,引导小鼠靠气味走迷宫用时会减少,C 正确;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依靠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建立也会消失,D 错误。
【典例02】某生物小组通过“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来研究动物的行为,其实验结果如下表:1. 实验用鼠应处于饥饿..状态,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 实验用隔板应较高..,以避免小鼠从隔板上越过。
3. 通道的宽度要便于小鼠的折返。
4. 用多只小鼠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的原因: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 不同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同,原因是:同种动物、不同个体,学习..能力不一样。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02
实验二、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s*(s+1)*(s+5)), (1)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将手工绘制结果与实验绘制结果比较;clf>> num=1;>> den=conv([1 1 0],[1 5]);>> rlocus(num,den)(2)从实验结果上观察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由图可知K值范围为0~29.9(3)用simulink环境观察系统临界稳定时的单位阶跃响应。
2.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s+3)/(s*(s+1)*(s+2));(1)仿照上题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clf>> num=[1 3];>> den=conv([1 1 0],[1 2]);>> rlocus(num,den)由图知,该系统始终保持稳定.(2)分别取K=5 和K=50,利用simulink环境观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并比实验结果。
K=5时,该系统呈现欠阻尼状态,阻尼系数接近于1。
K=50时,该系统呈现欠阻尼状态,阻尼系数接近于0.3.完成教材第四章习题4-7,4-8,4-10(1)习题4-7,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K/(s(s+4)(s^2+4s+20));试概略画出其闭环系统根轨迹图。
clf>> num=1;>> den=conv([1 4 0],[1 4 20]);>> rlocus(num,den)该系统K值范围为0~260时系统稳定。
(2)习题4-8,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K(s+2)/((s^2+4s+9)^2);试概略画出其闭环系统根轨迹图。
clf>> num=[1 2];>> den=conv([1 4 9],[1 4 9]);>> rlocus(num,den)该系统K值范围为0~95.6时稳定。
02-实验二 随机误差的统计分布规律.
3. 分析本实验的测量结果和误差来源。
数据表格略(见实验报告)观察思考1. 统计规律需要大量实验数据作为基础,而且必须是在近似无系统误差或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基本为一恒定值的条件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等精度测量才能的处正确的结论。
由本次实验,你对这一论述有何体会? 2. 你能用计算机编程计算“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和“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吗?不妨试一试?附录 8-1 操作功能进入统计计算模式清除内存输入数据计算器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操作方法CASIO fx-3600 型计算器按键操作 MODE 3 INV 数据x 1 AC DATA 数据x 2 SHARP EL 型计算器按键操作STAT DATA…数据x n DATA x1 , x 2 , x3 , … xn 显示算术平均值显示标准偏差显示测量次数如果 m 个数据相同,可输入 x i 后键入乘 m,再按 DATA。
x (即 INV 1 ) x (即) S (即 RM )) n(即))(即 INV 3 ) n (即 Kout 3 附录 8-2 6 个硬币的统计分布如果把玻璃杯中的 6 个硬币摇晃并倒在桌子上,进行一次或多次,我们并不能准确的预言任一次倾倒的硬币有多少个正面。
然而对于掷出的硬币从出现概率方面研究,我们可以正确的推断出那些可能出现的可能值并估计这些可能值出现有多大的可能。
6如果摇晃 6 个质量相同的硬币,则理论上 0、1、2、3、4、5 个正面的最可能出现的概率如下表 8-3 所示:表 8-3 出现正面的数目 0 1 2 3 4 5 6 在 64 次抛掷中预期的出现频率 1 6 15 20 15 6 1 在许多次抛掷中出现的相对频率 1 / 64 = .56% 6 / 64 = 9.38% 15 / 64 = 23.44% 20 / 64 = 31.25% 15 / 64 = 23.44% 6 / 64 = 9.38% 1 / 64 = 1.56% 表 8-3 中的那些“抛掷中预期的出现频率”是基于理论上出现的几率,是“先验的” ,因此不一定在每作 64 次抛掷都肯定达到。
【七年级生物实验】实验探究02 练习使用显微镜(解析版)
实验探究02 练习使用用显微镜【目的要求】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材料用具】光学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物或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三转动)(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2)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
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一放一降二转动)(1)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2)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
(3)观察物像: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05真题感悟3.观察。
(一放一降二转动)4.观察完毕后,正确收放显微镜,然后整理实验台。
(1)对光和亮度的调节视野亮度光圈反光镜亮大.凹面镜...暗小.平面镜...(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收镜。
(3)光线经过的路径: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物镜..→镜筒→目镜。
(4)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越大.,视野越暗.。
②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大.;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5)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成倒立、放大的像........。
(例:p→d)(6)显微镜视野中较偏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的方法: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玻片。
2-02实验二 粗食盐的精制
5、若物质的溶解度较大,应加热到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 止加热。若物质的溶解度较小或高温时溶解度虽大而室温 时溶解度较小,不必蒸至液面出现晶膜就可以停止加热。
减压过滤(抽滤)
抽滤装置如图所示。抽滤时, 真空泵抽走抽滤瓶内的空气使 其压力降低, 布氏漏斗中的溶液在外压作用下能较快地透过滤纸, 因而抽滤比普通常压过滤速度更快, 效果更好。 进行抽滤操作应注意: ①布氏漏斗下端斜口应正对抽滤瓶的 支管口。 ②各个接口间不能漏气。③滤纸应剪成圆形放入布氏 漏斗内, 其直径应略小于漏斗内径又能将全部小孔盖住为宜。使 用前用蒸馏水润湿滤纸,使其紧贴在漏斗底部。④溶液量不应 超过漏斗容量的2/3。⑤吸滤瓶中液 面接近支管口时,应取出滤液,再减 布氏漏斗 真空泵 压过滤。⑥洗涤沉淀时,应减缓抽滤 速度。⑦抽滤结束时,应先拔下抽滤 瓶, 再关真空泵。 抽滤瓶
OH- + H+ = H2O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量筒、抽滤瓶、 布氏漏斗、三角架、 石棉网、表面 皿、蒸发皿、水泵、铁架台、试管。 试剂:粗食盐 Na2CO3 (1mol∙L-1) 、NaOH (2mol∙L-1) 、HCl (2mol∙L-1) 、 BaCl2 (1mol∙L-1) 材料:滤纸、pH试纸
实验二 粗食盐的精制
实验二 粗食盐的精制
一、实验目的
• 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酒精灯和台秤的使用
• •
练习研磨、溶解、过滤、蒸发浓缩、结晶、
干燥等基本操作
了解精制固体物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海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及SO42-、Ca2+、
Mg2+和K+等可溶性杂质 。不溶性杂质可通过过滤而
Ok! Let’s Have a Break. See You Next Class Good luck !!!
实验02 使用网络模拟器packet Tracer
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报告(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名称使用网络模拟器Packet Tracer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地点:教师:一、实验名称使用网络模拟器Packet Tracer二、实验目的:1. 掌握安装和配置网络模拟器Packet Tracer的方法;2. 掌握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网络场景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网络环境,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交互过程等方面的理解。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1. 安装和配置网络模拟器;2. 熟悉Packet Tracer模拟器;3. 观察与IP网络接口的各种网络硬件;4. 使用ping命令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
四、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 Win102.下载CISCO公司提供的Packet Tracer版本6.2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安装网络模拟器2.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器3. 观察与IP网络接口的各种网络硬件;4. 使用ping命令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1.安装网络模拟器安装CISCO网络模拟器Packet Tracer版本5.2.1。
双击Packet Tracer安装程序图标,进入安装过程。
根据提示进行选择确认,可以顺利安装系统。
2.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器(1).启动系统。
点击“CISCO Packet Tracer”图标,将会出现下图所示的系统界面。
菜单栏中包含新建、打开、保存等基本文件操作,其下方是一些常用的快捷操作图标。
工作区则是绘制、配置和调试网络拓扑图的地方。
操作工具位于工作区右边,自上而下有7个按钮。
这些操作工具的作用分别是:选择(Selected);移动(Move Layout);放置标签(Place Note);删除(Delete);检查(Inspect);增加简单的PDU(Add Simple PDU);增加复杂的PDU(Add Complex PDU)等操作。
物理实验方法02放大法
放 大
技
法
轮轴放大实例
放 大
技
法
(5)齿轮放大
R
r = R
r
放大倍数:=/ =R/r
放 大
技
法
(5)齿轮放大
放 大
技
法
(5)齿轮放大
放 大
技
法
(5)齿轮放大
放 大
技
法
(5)齿轮放大
放 大
技
法
h
(6)斜面放大
d
d
放大倍数:=L/h
h
L
放 大
技
法
(6)斜面放大
D0.5mm
放 大
技
法
放大技法
中学物理常用实验方法
放大法
比较法 转换法
补偿法
模拟法
放 大
技
法
观
察
测 量
仪器
0 cm
1
2
3
4
受到精度限制
放 大
技
法
放 大
技
法
(1)累积放大
H = kh
放大倍数:=
H/h
放 大
技
法
放 大
技
法
累积放大实例 1
2l/t2 g=4
t=50
T
放 大
技
法
累积放大实例 2
放 大
技
法
累积放大实例3
2 g=2H/t
放 大
技
法
累积放大实例4
放 大
技
法
(2)等体放大
V=S
h
V=
S h
S
放大倍数:= /S
实验02 金属逸出功的测量
实验02 金属逸出功的测量金属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 但电子在金属内部所具有的能量低于在外部所具有的能量, 因而电子逸出金属时需要给电子提供一定的能量, 这份能量称为电子逸出功。
研究电子逸出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很多电子器件都与电子发射有关, 如电视机的电子枪, 它的发射效果会影响电视机的质量, 因此研究这种材料的物理性质, 对提高材料的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一实验目的1 用里查逊(Richardson)直线法测定钨的逸出功2 学习图表法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电子从金属中逸出, 需要能量。
增加电子能量有多种方法, 如用光照、利用光电效应使电子逸出, 或用加热的方法使金属中的电子热运动加剧, 也能使电子逸出。
本实验用加热金属, 使热电子发射的方法来测量金属的逸出功。
图1所示的真空二极管阴极(用被测金属钨丝做成)通电流加热, 并在阳极上加以正电压, 在连接这二个电极的外电路中将有电流通过. 这种电子从加热金属线发射出来的现象, 称为热电子发射。
研究热电子发射的目的之一, 是选择合适的阴极材料。
诚然, 可以在相同加热温度下测量不同阳极材料的二极管的饱和电流, 然后相互比较, 加以选择。
通过对阴极材料物理性质的研究来掌握其热电子发射的性能, 是带有根本性的工作, 因而更为重要。
在常温下金属表面与外界(真空)之间存在一个势垒, 所以电子要从金属中逸出必须至少具有能量, 在绝对零度时电子逸出金属至少需要从外界得到的能量为WW=eW f-Φ=a称为金属电子的逸出功, 其常用单位为电子伏特(eV), 它表征要使处于绝对零度下的金属中具有最大能量的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要给予的能量. Φ称为逸出电位, 其数值等于以电子伏特表示的电子逸出功.热电子发射就是用提高阴极温度的办法以改变电子的能量分布, 使其中一部分电子的能量大于, 使电子能够从金属中发射出来.因此, 逸出功的大小对热电子发射的强弱具有决定性作用.热电子发射公式根据费米-狄拉克能量分布公式, 可以导出热电子发射的里查逊—杜什曼(Richar-dson-Dushman)公式:kT e eAST I Φ-=2 (1)式中 I 为热电子发射的电流强度, 单位为A ;A 为和阴极表面化学纯度有关的系数, 单位为 ;S 为阴极的有效发射面积, 单位为 ;k 为玻尔兹曼常数(k =1.38× J/K). 原则上只要测定I, A, S 和T, 就可以根据式(1)计算出阴极材料的逸出功, 但困难在于A 和S 这两个量是难以直接测定的, 所以在实际测量中常用下述的里查逊直线法, 以设法避开A 和S 的测量.三 测量原理与方法1 查逊直线法应用里查逊直线法, 将式(1)两边除以 , 再取对数得到TAS KT e AS T I 11004.5log 30.2log log32Φ⨯-=Φ-= (2)从式(2)可以看出, 与1/T 成线性关系. 如果以 作纵坐标, 以1/T 为横坐标作图, 从所得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电子的逸出电位Φ, 从而求出电子的逸出功e Φ. 这个方法叫做里查逊直线法, 它的好处是可以不必求出A 和S 的具体数值, 直接从I 和T 就可以得出Φ的值, A 和S 的影响只是使 ——1/T 直线平行移动. 这种实验方法在实验、科研和生产上都有广泛应用.2 从加速场外延求零场电流为了维持阴极发射的热电子能连续不断地飞向阳极, 必须在阴极和阳极间外加一个加速电场Ea. 然而由于Ea 的存在使阴极表面的势垒Eb 降低, 因而逸出功减小, 发射电流增大. 这一现象称为肖脱基(Scholtky)效应. 可以证明, 在加速电场Ea 的作用下, 阴极发射电流Ia 与Ea 有如下的关系:T Eaa e II 439.0⨯= (3)式中, Ia 和I 分别是加速电场为Ea 和零时的发射电流. 对式(3)取对数得a a E TI I 30.2439.0log log += (4)如果把阴极和阳极做成共轴圆柱形, 并忽略接触电位差和其它影响, 则加速电场可表示为 121r r Inr U E aa =(5)式中, r1和r2分别为阴极和阳极的半径, Ua 为加速电压. 将式(5)代入式(4)得a a U r r Inr TI I 122130.2439.0log log += (6)由式(6)可见, 在一定的温度T 和管子结构下, 和 成线性关系. 如果以 为纵坐标, 以 为横坐标作图, 此直线的延长线与纵坐标的交点为 . 由此即可求出在一定温度下, 加速电场为零时的发射电流I(如图2所示).综上所述, 要测定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首先应该把被测材料做成二级管的阴极.当测定了阴极温度T, 阳极电压Ua 和发射电流Ia 后, 通过数据处理, 得到零场电流I, 然后即可求出逸出功e Φ(或逸出电位Φ)来了.四 实验内容与操作本实验仪器比较简单、直观, 依据图1 1 将仪器面板上的三个电位器逆时针旋到底。
实验02-凝固界面
实验目的1. 观察Al-Cu 二元合金凝固界面演化过程,认识平界面、胞状界面和枝晶状界面凝固方式,掌握工艺参数对界面形态的影响规律;2. 实验测定Al-Cu 二元合金凝固界面前沿的溶质分布,加深对成分过冷判据的认识。
实验内容1. 了解Bridgman 定向凝固装置的基本结构、功能与简单操作;2. 进行Al-Cu 二元单相合金平界面、胞状界面和枝晶状界面的三次凝固实验;3. 对Al-Cu 二元单相合金的凝固界面形态及平界面凝固界面前沿的Cu 分布进行观察与测定。
实验原理在固溶体合金凝固时,在正的温度梯度下,由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成分有所差别,导致固-液界面前沿的熔体的温度低于实际液相线温度,从而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这种过冷完全是由于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成分差别所引起的。
温度梯度增大,成分过冷减小。
成分过冷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固-液界面前沿溶质的富集而引起成分再分配;第二是固-液界面前方液相的实际温度分布,或温度分布梯度必须达到一定的值。
对合金而言,其凝固过程同时伴随着溶质再分配,液体的成分始终处于变化当中,液体中的溶质成分的重新分配改变了相应的固液平衡温度,这种关系有合金的平衡相图所规定。
利用“成分过冷”判断合金微观的生长过程。
在固相无扩散,液相有限扩散条件下的定向凝固过程中,保持平界面凝固的成分过冷判据为:G L /R≥-m L (1-k)C 0/kD L .其中G L 为凝固界面前沿温度梯度,R 为凝固速率,m L 为液相线斜率,k 为溶质平衡分配系数,C 0为溶质浓度,D L 为溶质扩散系数。
小成分过冷为胞状凝固,大成分过冷为枝晶凝固。
实验设备和材料Bridgman 定向凝固装置实验步骤1.选定一种成分的Al-Cu二元单相合金,根据有关热力学参数设计分别进行平界面、胞状界面和枝晶状界面凝固的实验参数,按设计的实验参数进行三次定向凝固实验。
2.将所做三次实验的凝固试样剖开,制成金相试样,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凝固界面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02 设计由列表类控件实现的功能窗体
【实验目的】
熟悉C#中列表型控件的使用,锻炼代码编写。
【实验要求】
按要求设计一个窗体,并实现其功能。
【示范模仿】
实验2.1 用列表框设计一个表决窗口,从候选城市中选出若干城市,并可以对选出的城市进行排序。
(1) 进入C#开发环境 单击Windows 的【开始】菜单【所有程序】→【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2) 创建项目
单击“文件”菜单下的“新建”菜单项中的“项目”子菜单项,在“新建项目”对话框中选择“Windows 应用程序”项,设置合适的名称和位置(文件所在的路径、文件夹),单击“确定”按钮。
这时C#创建了一个项目和一个窗体单元文件,我们直接对窗体设置大小和字体等属性。
(3) 添加控件
首先往窗体中添加2个listBox 控件listBox1~listBox2、7个button 控件button1~button7。
(4) 设置控件属性
控件属性设置如表2-1所示。
表2-1 控件属性设置
设置完控件属性后,窗体中控件及其布局如图2-1所示。
图2-1 实验2.1的界面
(5) 添加并编写控件事件代码 为按钮button1添加Click 事件,响应函数为button1_Click ;函数的作用是将所有候选项
都提交到已选项列表中,其代码如下: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 (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int i;
for(i=listBox1.Items.Count-1;i>=0;i--)
{listBox2.Items.Add(listBox1.Items[i]);
listBox1.Items.RemoveAt(i);
}
ShowBtnEn();
}
为按钮button2添加Click事件,响应过程为button2_Click,函数用来将当前选中的候选项提交到已选项列表中,其代码如下:
private void button2_Click (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int i;
for(i=listBox1.Items.Count-1;i>=0;i--)
if (listBox1.GetSelected(i) )
{listBox2.Items.Add(listBox1.Items[i]);
listBox1.Items.RemoveAt(i);
}
ShowBtnEn();
}
可以发现,几个按钮的事件中都调用了ShowBtnEn函数,它是用来设置按钮灰显的,使得按钮的使用符合环境状况,其部分代码如下:
void ShowBtnEn()
{
if (listBox1.Items.Count > 0)
button1.Enabled = true;
else
button1.Enabled = false;
if (listBox1.SelectedItems.Count>0)
button2.Enabled = true;
else
button2.Enabled = false;
//设置其他按钮Enabled属性
}
(6) 保存程序
将窗体文件保存为“Form02_ex1.cs”,将主文件保存为“Program02_ex1.cs”。
(7) 运行程序
单击工具栏中【>】按钮或按F5键运行程序。
运行后,分别在候选项中选中选项,单击【>】按钮,即可提交至已选列表中,或直接单击【>>】按钮,将所有候选选项提交至已选列表中。
【学以致用】
实验2.2 在实验2.1中,我们仅仅完成了【>】和【>>】事件,只能从候选列表中提交至已选列表中,而无法将错选的选项返回候选列表,请读者完成【<】和【<<】功能。
【探索求新】
实验2.3 上题中,当选中已选列表的选项时,可通过单击【↑】或【↓】调整次序,请完成该二个按钮事件。
实验2.4 完善ShowBtnEn函数。
【自学成材】
实验2.5 上题中,还可以通过直接用鼠标拖拽候选项至已选列表,或拖拽已选项至候选列表,请完成相应事件。
【学以致用】
实验2.6 设计一个窗体,界面如图2-2所示。
①包括控件:
pictureBox1、label、combobox、textBox、button、panel
②要求:
在combobox中选择某一用户,输入相应密码,按【确定】按钮,若密码是“123”,在panel中显示“欢迎你进入…”,否则显示“敲错门了吧?”
图2-2 实验2.6的运行效果图2-3 实验2.7的运行效果
【挑战新高】
实验2.7 设计一个窗体,界面如图2-3所示。
根据三个hScrollBar的值设置panel的颜色,“色板”二字始终与panel反色。
按【OK】按钮,将“永”字颜色按Panel的颜色设置,按【Cancel】按钮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