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新)
电力行业智能电站运维方案
电力行业智能电站运维方案第1章智能电站运维概述 (3)1.1 电站运维背景 (3)1.2 智能电站运维发展现状 (4)1.3 智能电站运维关键技术 (4)第2章智能电站运维体系建设 (4)2.1 运维体系架构 (4)2.1.1 数据采集与传输 (5)2.1.2 实时监控 (5)2.1.3 故障诊断与分析 (5)2.1.4 运维决策与执行 (5)2.2 运维管理体系 (5)2.2.1 组织架构 (5)2.2.2 管理制度 (5)2.2.3 人员培训 (5)2.2.4 应急预案 (5)2.3 技术支持体系 (6)2.3.1 信息安全 (6)2.3.2 数据分析 (6)2.3.3 智能化运维工具 (6)2.3.4 技术研发与创新 (6)第3章数据采集与传输 (6)3.1 数据采集技术 (6)3.1.1 传感器部署 (6)3.1.2 数据采集系统 (6)3.1.3 数据预处理 (6)3.2 数据传输技术 (6)3.2.1有线传输技术 (6)3.2.2 无线传输技术 (7)3.2.3 融合传输网络 (7)3.3 数据存储与管理 (7)3.3.1 数据存储技术 (7)3.3.2 数据管理平台 (7)3.3.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7)第4章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7)4.1 设备状态监测技术 (7)4.1.1 传感器技术 (7)4.1.2 数据采集与传输 (7)4.1.3 数据预处理 (7)4.2 故障诊断方法 (8)4.2.1 人工智能算法 (8)4.2.2 数据驱动方法 (8)4.3 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 (8)4.3.1 系统架构 (8)4.3.2 预警策略与阈值设定 (8)4.3.3 系统集成与实施 (8)4.3.4 系统功能评估 (8)第5章智能巡检与维护 (8)5.1 智能巡检技术 (8)5.1.1 巡检 (8)5.1.2 无线传感技术 (9)5.1.3 视频监控与分析 (9)5.1.4 无人机巡检 (9)5.2 设备维护策略 (9)5.2.1 预防性维护 (9)5.2.2 预测性维护 (9)5.2.3 应急维护 (9)5.2.4 维护计划与优化 (9)5.3 智能巡检与维护系统 (9)5.3.1 系统架构 (9)5.3.2 系统功能 (9)5.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9)5.3.4 系统集成与扩展 (10)第6章运维安全管理 (10)6.1 安全管理体系 (10)6.1.1 组织架构 (10)6.1.2 责任制度 (10)6.1.3 安全规章制度 (10)6.1.4 安全培训与教育 (10)6.2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10)6.2.1 风险识别 (10)6.2.2 风险评估 (10)6.3 安全应急预案 (11)6.3.1 应急预案制定 (11)6.3.2 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11)6.3.3 应急物资与设备 (11)6.3.4 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11)第7章能效管理与优化 (11)7.1 能效监测技术 (11)7.1.1 数据采集与传输 (11)7.1.2 在线监测系统 (11)7.2 能效评估方法 (11)7.2.1 指标体系构建 (11)7.2.2 评估模型与方法 (11)7.3 能效优化策略 (12)7.3.2 系统级优化 (12)7.3.3 管理级优化 (12)第8章人工智能在电站运维中的应用 (12)8.1 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12)8.1.1 基本概念 (12)8.1.2 发展历程 (12)8.1.3 相关技术 (12)8.2 人工智能在电站运维中的应用场景 (13)8.2.1 设备故障预测 (13)8.2.2 运行优化 (13)8.2.3 安全监控 (13)8.2.4 智能巡检 (13)8.3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3)8.3.1 系统架构 (13)8.3.2 核心功能 (13)第9章电站运维大数据分析 (14)9.1 大数据分析技术 (14)9.1.1 数据采集与整合 (14)9.1.2 数据存储与管理 (14)9.1.3 数据挖掘算法 (14)9.2 运维数据挖掘与分析 (14)9.2.1 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 (14)9.2.2 运维成本优化 (14)9.2.3 安全生产管理 (14)9.3 数据可视化与报表 (14)9.3.1 可视化技术 (14)9.3.2 报表与推送 (15)9.3.3 个性化定制 (15)第10章智能电站运维保障措施 (15)10.1 人才队伍建设 (15)10.2 技术培训与交流 (15)10.3 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 (15)10.4 持续改进与优化建议 (15)第1章智能电站运维概述1.1 电站运维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逐年增长,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
大数据导论-思维、技术与应用 第3章 大数据预处理
大数据预处理整体架构
数据 资产
统一的数据视图
数据
传统清洗工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布式并处理模式
清洗 (DataWrangler、InfoSphere QualityStage) (内存计算Spark、批处理MapReduce、流计算Storm)
数据 储存
结构化数据 电子表格和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甲骨文 (Oracle RDBMS)、阿里(RDS)、人大金仓等
Bin的划分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等高方法,即每个Bin中的元素的个
数相等;另一种是等宽方法,即每个Bin的取值间距(左右边界之差)
相同。
b in 中个 数
b in中个 数
等高bin
属性 值
等宽bin
属性 值
噪声数据处理
例如:
排序后价格:4,8,15,21,21,24,25,28,34
划分为等高度bin: —Bin1:4,8,15 —Bin2:21,21,24 —Bin3:25,28,34
Sqoop和 DataX
数据迁移
非结构化数据 凌潮(云谷)、华为(FusionInsight)、
IBM(BigInsights)、EMC(Pivotal)等
在线(API)
离线
数据
来源
数据采集
数据交换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
大数据预处理整体架构
结构化数据可以存储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中 非结构化数据可以存储在新型的分布式存储中 半结构化数据可以存储在新型的分布式NoSQL数据库中
大数据预处理整体架构
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之间的数据可以按照数据处理的需求进行迁 移。 比如:为了进行快速并行处理,需要将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中的结构化数 据导入到分布式存储中,可以利用Sqoop等工具,先将关系型数据库的 表结构导入分布式数据库(Hive),然后再向分布式数据库的表中导入 结构化数据。
第三章 SPSS数据的预处理
单值排序:排序变量只有一个 多重排序:第一个指定的排序变量称为主排序变量,其他 依次指定的变量分别称为第二排序变量、第三排序变量等。 SPSS数据排序的基本操作步骤: (1)选择菜单:数据 -> 排序个案
(2)指定主排序变量,并选择是按升序还是降序排列
(3)如果是多重排序,还要依次指定第二、第三排序变 量及相应的排序规则。否则,本步可略。
第三章
SPSS数据的预处理
在数据文件建立好后,通常还要对待分析的数据进行必要 的预加工处理,这是数据分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 节。而且,随着数据分析的不断深入,对数据的加工处理还 会多次反复,实现数据加工和数据分析的螺旋上升。数据的 预加工处理是服务于数据分析和建模的。 1、缺失值和异常数据的处理 2、数据的转换处理 3、数据抽样 4、选取变量
三、SPSS条件表达式 SPSS条件表达式是一个对条件进行判断的式子。其结果有两 种取值:如果判断条件成立,则结果为真;如果判断条件不成 立,则结果为假。 1、简单条件表达式 由关系运算符、常量、变量以及算术表达式等组成的式 子。其中关系运算符包括>、<、=、~=(不等于)、>= 、<=。 2、复合条件表达式 又称逻辑表达式,是由逻辑运算符号、圆括号和简单条 件表达式等组成的式子。其中,逻辑运算符号包括&或AND (并且)、|或OR(或者)、~或NOT(非)。NOT的运算 优先级最高,其次是AND,最低是OR。可以通过圆括号改变 运算的优先级。
★按照哪个变量进行分类 ★对哪个变量进行汇总,并指定对汇总变量计算哪些统 计量。
二、分类汇总的应用举例
利用住房状况调查.sav,分析本市户口家庭和外地户口家庭 目前人均住房面积的平均值是否有较大差距,未来打算购买 住房的平均面积是否有较大差距。 SPSS分类汇总的基本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菜单:数据-> 分类汇总 (2)指定变量到分组变量框,汇总变量到汇总变量框。 (3)按函数按钮指定对汇总变量计算哪些统计量。SPSS默 认计算均值。 (4)指定将分类汇总结果保存到何处。 (5)按变量名与标签按钮重新指定结果文件中的变量名或 加变量名标签。默认变量名为原变量名后加_mean (6)如果希望在结果文件中保存各分类组的个案数,则 选择个案数选项,生成一个默认名为N_BREAK的变量。
第三章: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第3章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多通道结构又可分为通路结构(各模拟信 号有各自的A/D)和共用A/D结构(用多路
开关对各模拟信号分别采样)。前者速度
快,通道间串扰小,但所用A/D芯片多,因
而成本高。后者因多路开关切换需要时间,
而A/D公用,故速度慢且开关间存在串扰,
但它们价格低、电路简单,故用得较广。
图 3-2给出了这种结构的一个方案。
第3章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对于长时间大数据流的采集,可通过设置
两块双端口RAM,连续轮流地将数据转移到内
存去。
双端口RAM有两种实现方案,一种是将缓
冲区建立在外部设备中,例如高速A/D可以直
接带缓冲区;另一种是将缓冲区作为单独的扩
充RAM,以作为系统的一个I/O端口。如图3-
5所示为A/D自带RAM。
第3章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③DMA控制器入运行期间,依事先设置的 初始地址和所需传送的字节依次改变地址, 并发出相应的读写信号以达到RAM与I/O 设备(这里即A/D)直接交换信息。④ DMA所传送的字节数以及内存地址,是由 CPU向DMA控制器用软件设置的。DMA 传送数据结束后,便自动撤消向CPU的申 请信号(电位信号),CPU继续运行。 上面仅针对快速数据采集系统分析了 采用DMA控制的必要性。一般地,在高速 数据传送时采用 DMA的场合还有:RAM 与磁带或磁盘之间,RAM到 CRT之间, RAM与 RAM之间,I/O与l/O之间等。
第3章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DMA传送方式的工作原理为:① DMA控制 器向CPU发出DMA请求,CPU在执行完正在 运行的机器周期后即可响应,并向DMA控制 器发出响应回答信号。 ②CPU响应直接数据 存取请求后,便失去与外界(包括RAM、 ROM和I/O设备)交换信息的全部功能,将 读写控制线、地址线以及数据总线全部交出, 即处于高阻输出状态。此时上述总线处于 DMA控制器管理下,如图 3-4的斜线部分 所示。
农业生产农业大数据发展与应用方案
农业生产农业大数据发展与应用方案第1章引言 (3)1.1 农业大数据的概念与意义 (3)1.2 农业大数据发展现状与趋势 (4)第2章农业大数据获取与处理技术 (4)2.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4)2.1.1 数据采集方法 (4)2.1.2 数据预处理 (5)2.2 数据存储与管理 (5)2.2.1 数据存储 (5)2.2.2 数据管理 (5)2.3 数据分析与挖掘 (5)2.3.1 数据分析方法 (5)2.3.2 数据挖掘技术 (5)第3章农业生产数据采集与监测 (6)3.1 土壤信息采集 (6)3.1.1 土壤物理性质采集 (6)3.1.2 土壤化学性质采集 (6)3.1.3 土壤生物性质采集 (6)3.2 气象信息采集 (6)3.2.1 气温 (6)3.2.2 降水 (6)3.2.3 湿度 (6)3.2.4 风速和风向 (7)3.2.5 辐射 (7)3.3 农田作物生长监测 (7)3.3.1 作物长势监测 (7)3.3.2 作物病虫害监测 (7)3.3.3 作物产量预测 (7)3.3.4 农田水分监测 (7)第4章农业大数据分析模型与方法 (7)4.1 数据预处理方法 (7)4.1.1 数据清洗 (7)4.1.2 数据集成 (7)4.1.3 数据转换 (8)4.1.4 数据归一化 (8)4.2 农业数据关联分析 (8)4.2.1 相关性分析 (8)4.2.2 主成分分析 (8)4.2.3 聚类分析 (8)4.3 预测与优化模型 (8)4.3.1 线性回归模型 (8)4.3.3 支持向量机模型 (9)4.3.4 神经网络模型 (9)4.3.5 遗传算法优化模型 (9)4.3.6 深度学习模型 (9)第5章农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9)5.1 系统架构与设计 (9)5.1.1 系统架构 (9)5.1.2 系统设计 (10)5.2 农业生产决策支持 (10)5.2.1 作物生长模拟与优化 (10)5.2.2 灾害预警与防治 (10)5.2.3 农田水肥管理 (10)5.3 农业市场分析预测 (10)5.3.1 市场供需分析 (10)5.3.2 价格预测 (10)5.3.3 农业产业链分析 (11)第6章农业信息化与大数据平台建设 (11)6.1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11)6.1.1 发展现状 (11)6.1.2 发展趋势 (11)6.2 农业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 (11)6.2.1 设计原则 (11)6.2.2 平台架构 (11)6.3 农业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 (12)6.3.1 数据资源共享 (12)6.3.2 数据交换 (12)第7章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2)7.1 精准农业 (12)7.1.1 基于大数据的农业生产决策 (12)7.1.2 精准施肥与灌溉 (12)7.2 智能农业设备 (12)7.2.1 智能监测设备 (13)7.2.2 智能农机 (13)7.3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 (13)7.3.1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 (13)7.3.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3)7.3.3 农田土壤质量改善 (13)第8章农业大数据在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 (13)8.1 农产品市场分析 (13)8.1.1 市场供需分析 (13)8.1.2 消费者行为分析 (13)8.1.3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 (14)8.2 农产品价格预测 (14)8.2.2 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14)8.3 农产品品牌推广与营销策略 (14)8.3.1 品牌定位与策划 (14)8.3.2 营销渠道优化 (14)8.3.3 网络营销策略 (14)8.3.4 精准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 (14)第9章农业大数据在政策制定与农业管理中的应用 (14)9.1 农业政策制定支持 (14)9.1.1 数据支持农业政策目标设定 (15)9.1.2 数据辅助农业政策方案设计 (15)9.1.3 数据监测农业政策实施效果 (15)9.2 农业资源合理配置 (15)9.2.1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15)9.2.2 水资源合理调配 (15)9.2.3 农业投入品高效利用 (15)9.3 农业灾害预警与风险管理 (15)9.3.1 农业灾害预警 (15)9.3.2 农业风险管理 (16)9.3.3 农业保险创新 (16)第10章农业大数据发展前景与展望 (16)10.1 农业大数据技术发展趋势 (16)10.2 农业大数据产业发展 (16)10.3 农业大数据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与贡献 (17)第1章引言1.1 农业大数据的概念与意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
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3)1.1 舆情监测背景 (3)1.2 市场需求分析 (3)1.3 技术可行性分析 (3)第2章系统设计目标与架构 (4)2.1 设计目标 (4)2.2 系统架构设计 (4)2.2.1 整体架构 (4)2.2.2 功能模块划分 (5)2.3 技术选型 (5)第3章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5)3.1 数据来源分析 (5)3.2 数据采集策略 (6)3.3 数据预处理方法 (6)第四章舆情信息提取与处理 (7)4.1 舆情信息提取 (7)4.1.1 舆情信息提取方法 (7)4.1.2 舆情信息提取流程 (7)4.2 文本去噪与分词 (8)4.2.1 文本去噪 (8)4.2.2 分词 (8)4.3 实体识别与关系抽取 (8)4.3.1 实体识别 (8)4.3.2 关系抽取 (9)第5章情感分析算法与应用 (9)5.1 情感分析概述 (9)5.2 情感极性判定 (9)5.3 情感强度分析 (10)第6章舆情热度评估与趋势预测 (10)6.1 舆情热度评估指标 (10)6.1.1 传播速度指标 (10)6.1.2 话题关注指标 (10)6.1.3 情感倾向指标 (10)6.1.4 话题活跃度指标 (10)6.2 舆情趋势预测方法 (11)6.2.1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11)6.2.2 灰色预测方法 (11)6.2.3 神经网络方法 (11)6.2.4 支持向量机方法 (11)6.3 基于时间序列的舆情分析 (11)6.3.1 数据预处理 (11)6.3.2 构建时间序列模型 (11)6.3.3 参数优化 (11)6.3.4 舆情趋势预测 (11)第7章用户画像与群体分析 (11)7.1 用户画像构建 (12)7.1.1 用户数据收集 (12)7.1.2 数据预处理 (12)7.1.3 特征提取 (12)7.1.4 用户画像建模 (12)7.1.5 用户画像更新 (12)7.2 群体行为分析 (12)7.2.1 群体特征分析 (12)7.2.2 群体兴趣偏好分析 (12)7.2.3 群体行为趋势预测 (12)7.2.4 群体影响力评估 (12)7.3 网络传播路径分析 (12)7.3.1 信息传播模型构建 (12)7.3.2 传播路径挖掘 (13)7.3.3 传播速度与范围分析 (13)7.3.4 传播策略优化 (13)第8章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 (13)8.1 系统安全策略 (13)8.1.1 物理安全 (13)8.1.2 网络安全 (13)8.1.3 系统安全 (13)8.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3)8.2.1 数据加密 (13)8.2.2 访问控制 (14)8.2.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4)8.2.4 用户隐私保护 (14)8.3 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 (14)8.3.1 法律法规 (14)8.3.2 伦理规范 (14)第9章系统实现与测试 (14)9.1 系统开发环境 (14)9.1.1 硬件环境 (14)9.1.2 软件环境 (15)9.2 系统实现与部署 (15)9.2.1 系统架构设计 (15)9.2.2 系统实现 (15)9.2.3 系统部署 (15)9.3 系统测试与优化 (15)9.3.1 系统测试 (15)9.3.2 系统优化 (16)第10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6)10.1 项目总结 (16)10.2 技术展望 (16)10.3 应用前景分析 (17)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 舆情监测背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
基于云计算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与运营方案
基于云计算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与运营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2)1.1 项目背景 (3)1.2 市场需求 (3)1.2.1 农业生产管理需求 (3)1.2.2 农业科研需求 (3)1.2.3 农业产业升级需求 (3)1.2.4 农业政策制定需求 (3)1.3 技术发展趋势 (3)1.3.1 云计算技术 (3)1.3.2 大数据技术 (4)1.3.3 物联网技术 (4)1.3.4 人工智能技术 (4)第二章:平台架构设计 (4)2.1 总体架构 (4)2.2 核心技术选型 (4)2.3 系统模块划分 (5)第三章:数据采集与整合 (5)3.1 数据来源 (5)3.2 数据采集方法 (6)3.3 数据整合策略 (6)第四章:数据存储与管理 (6)4.1 数据存储方案 (6)4.2 数据管理策略 (7)4.3 数据安全与备份 (7)第五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8)5.1 数据预处理 (8)5.2 数据挖掘方法 (8)5.3 农业模型建立 (9)第六章:平台功能设计 (9)6.1 用户管理 (9)6.1.1 用户注册与登录 (9)6.1.2 用户权限设置 (9)6.1.3 用户信息管理 (9)6.2 数据展示与查询 (10)6.2.1 数据展示 (10)6.2.2 数据查询 (10)6.2.3 数据筛选与排序 (10)6.3 决策支持系统 (10)6.3.1 数据分析模块 (10)6.3.2 模型库 (10)6.3.3 决策建议 (10)6.3.4 智能预警 (10)6.3.5 决策反馈 (10)第七章:平台开发与实施 (10)7.1 技术路线 (11)7.2 开发周期 (11)7.3 项目实施步骤 (11)第八章:平台运营与管理 (12)8.1 运营策略 (12)8.1.1 运营目标定位 (12)8.1.2 运营模式选择 (12)8.1.3 运营策略实施 (12)8.2 市场推广 (13)8.2.1 市场定位 (13)8.2.2 推广渠道 (13)8.2.3 推广策略 (13)8.3 用户服务与支持 (13)8.3.1 用户服务内容 (13)8.3.2 用户服务渠道 (13)8.3.3 用户支持策略 (13)第九章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4)9.1 技术风险 (14)9.2 市场风险 (14)9.3 应对措施 (15)第十章:项目效益与前景分析 (15)10.1 经济效益 (15)10.1.1 直接经济效益 (15)10.1.2 间接经济效益 (15)10.2 社会效益 (16)10.2.1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16)10.2.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6)10.2.3 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16)10.2.4 促进农民增收 (16)10.3 发展前景 (16)10.3.1 技术发展趋势 (16)10.3.2 政策支持 (16)10.3.3 市场需求 (16)10.3.4 产业链延伸 (16)第一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作业指导书
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数据分析概述 (3)1.1 数据分析的意义与价值 (3)1.2 数据分析的主要流程与方法 (4)第2章数据预处理 (4)2.1 数据清洗 (4)2.1.1 缺失值处理 (4)2.1.2 异常值处理 (5)2.1.3 重复数据删除 (5)2.2 数据集成 (5)2.2.1 数据合并 (5)2.2.2 数据整合 (5)2.3 数据变换 (5)2.3.1 数据规范化 (5)2.3.2 数据离散化 (5)2.3.3 数据聚合 (5)2.4 数据归一化与标准化 (5)2.4.1 最小最大归一化 (5)2.4.2 Z分数标准化 (6)2.4.3 对数变换 (6)第3章数据可视化 (6)3.1 数据可视化原则与技巧 (6)3.1.1 原则 (6)3.1.2 技巧 (6)3.2 常用数据可视化工具 (7)3.2.1 Tableau (7)3.2.2 Power BI (7)3.2.3 ECharts (7)3.2.4 Highcharts (7)3.3 可视化案例分析与实践 (7)3.3.1 案例背景 (7)3.3.2 数据处理 (7)3.3.3 可视化实践 (7)第4章描述性统计分析 (8)4.1 频数与频率分析 (8)4.1.1 频数分析 (8)4.1.2 频率分析 (8)4.2 集中趋势分析 (8)4.2.1 均值 (8)4.2.2 中位数 (8)4.2.3 众数 (8)4.3 离散程度分析 (9)4.3.1 极差 (9)4.3.2 四分位差 (9)4.3.3 方差与标准差 (9)4.4 分布形态分析 (9)4.4.1 偏度 (9)4.4.2 峰度 (9)4.4.3 置信区间 (9)第5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 (9)5.1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9)5.1.1 随机变量 (9)5.1.2 概率分布 (10)5.2 假设检验 (10)5.2.1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10)5.2.2 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 (10)5.3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10)5.3.1 方差分析 (10)5.3.2 回归分析 (10)第6章数据降维与特征选择 (11)6.1 数据降维的意义与方法 (11)6.2 特征选择与特征提取 (11)6.3 主成分分析(PCA) (11)6.4 线性判别分析(LDA) (12)第7章分类与预测 (12)7.1 分类与预测方法概述 (12)7.2 决策树与随机森林 (12)7.2.1 决策树 (12)7.2.2 随机森林 (13)7.3 逻辑回归与支持向量机 (13)7.3.1 逻辑回归 (13)7.3.2 支持向量机 (13)7.4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13)7.4.1 神经网络 (13)7.4.2 深度学习 (14)第8章聚类分析 (14)8.1 聚类分析方法概述 (14)8.2 K均值聚类 (14)8.2.1 算法步骤 (14)8.2.2 优缺点 (14)8.3 层次聚类 (14)8.3.1 算法步骤 (15)8.3.2 优缺点 (15)8.4 密度聚类 (15)8.4.1 算法步骤 (15)8.4.2 优缺点 (15)第9章时间序列分析 (15)9.1 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 (15)9.1.1 时间序列的组成 (15)9.1.2 时间序列的特点 (16)9.1.3 时间序列的分类 (16)9.2 时间序列预处理 (16)9.2.1 数据清洗 (16)9.2.2 数据转换 (16)9.2.3 特征提取 (17)9.3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17)9.3.1 传统统计方法 (17)9.3.2 机器学习方法 (17)9.4 时间序列案例分析 (17)9.4.1 金融领域 (17)9.4.2 气象领域 (17)9.4.3 经济领域 (17)第10章综合案例实战 (17)10.1 数据分析与处理案例背景 (18)10.2 数据预处理与可视化 (18)10.2.1 数据清洗 (18)10.2.2 数据整合 (18)10.2.3 数据可视化 (18)10.3 模型构建与优化 (18)10.3.1 特征工程 (18)10.3.2 模型选择与训练 (18)10.3.3 模型优化 (18)10.4 结果评估与总结 (18)10.4.1 结果评估 (18)10.4.2 总结 (18)第1章数据分析概述1.1 数据分析的意义与价值数据分析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核心技术,其意义与价值日益凸显。
科学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技术
科学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技术第一章:引言科学研究必须有可靠的数据支持,而科学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技术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数据是指以实验、观测、调查等方式获取的数字化数据,它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科学家来说,如何采集、处理和分析数据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科学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技术。
第二章:科学数据的收集技术收集科学数据的方法有很多,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在此,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科学数据收集技术。
1.实验数据收集技术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取数据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实验可以控制变量和条件,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
实验可以通过实验室的设备进行实施,也可以在野外进行。
2.观测数据收集技术观测是指对某种事物的现象或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和测量的过程。
观测可以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获取大量的数据。
观测可以使用现场观测、遥感观测、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
3.问卷调查数据收集技术问卷调查是收集大量数据的常用方式之一。
根据研究的问题,可以编制出一份问卷,通过调查获得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
4.案例研究数据收集技术案例研究是指对某些已发生的事情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案例研究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但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第三章:科学数据的处理技术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才会产生实际意义。
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
1.数据预处理技术数据的质量决定了后续处理的可靠性。
因此,数据预处理是数据处理的前提。
预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采样、数据可视化等。
数据清洗是指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数据采样是指对数据进行抽样,从而减少数据处理的负担,数据可视化是指将数据转换为图表,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
2.特征提取技术特征提取是指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更具体、更易于处理的特征。
特征提取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并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
大数据应用与管理实战指南
大数据应用与管理实战指南第1章大数据概述 (3)1.1 大数据的发展历程 (3)1.2 大数据的核心概念 (4)1.3 大数据的应用领域 (4)第2章大数据技术架构 (5)2.1 分布式存储技术 (5)2.1.1 分布式文件系统 (5)2.1.2 分布式数据库 (5)2.1.3 分布式缓存 (5)2.2 分布式计算技术 (5)2.2.1 MapReduce (5)2.2.2 Spark (5)2.2.3 Flink (6)2.3 大数据传输与调度技术 (6)2.3.1 数据传输 (6)2.3.2 数据调度 (6)2.3.3 数据流处理 (6)第3章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6)3.1 数据源分析 (6)3.2 数据采集方法 (7)3.3 数据预处理技术 (7)第4章数据存储与管理 (8)4.1 关系型数据库 (8)4.1.1 关系型数据库概述 (8)4.1.2 常见关系型数据库 (8)4.1.3 关系型数据库在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8)4.2 非关系型数据库 (8)4.2.1 非关系型数据库概述 (8)4.2.2 常见非关系型数据库 (8)4.2.3 非关系型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的融合 (8)4.3 大数据存储方案选型 (8)4.3.1 大数据存储需求分析 (8)4.3.2 存储方案选型原则 (8)4.3.3 常见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9)4.3.4 存储方案选型实例 (9)第5章数据分析与挖掘 (9)5.1 数据挖掘算法 (9)5.1.1 分类算法 (9)5.1.2 聚类算法 (9)5.1.3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9)5.1.4 时间序列分析算法 (9)5.2.1 Hadoop (9)5.2.2 Spark (10)5.2.3 Flink (10)5.2.4 TensorFlow (10)5.3 数据可视化技术 (10)5.3.1 商业智能(BI)工具 (10)5.3.2 JavaScript可视化库 (10)5.3.3 地理信息系统(GIS) (10)5.3.4 3D可视化技术 (10)第6章大数据应用场景实战 (10)6.1 金融领域应用 (10)6.1.1 客户画像构建 (10)6.1.2 信贷风险评估 (11)6.1.3 智能投顾 (11)6.2 电商领域应用 (11)6.2.1 用户行为分析 (11)6.2.2 库存管理优化 (11)6.2.3 营销活动策划 (11)6.3 医疗领域应用 (11)6.3.1 疾病预测与预防 (11)6.3.2 精准医疗 (11)6.3.3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11)第7章大数据项目管理 (11)7.1 项目规划与评估 (12)7.1.1 项目目标确立 (12)7.1.2 资源配置 (12)7.1.3 项目计划制定 (12)7.1.4 项目评估 (12)7.2 项目实施与监控 (12)7.2.1 项目启动 (12)7.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12)7.2.3 数据分析与挖掘 (12)7.2.4 项目进度监控 (12)7.2.5 项目质量保障 (12)7.2.6 项目风险管理 (13)7.3 项目成果评估与优化 (13)7.3.1 项目成果评估 (13)7.3.2 项目成果展示 (13)7.3.3 项目经验总结 (13)7.3.4 项目优化建议 (13)7.3.5 项目闭环 (13)第8章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3)8.1 大数据安全威胁与挑战 (13)8.1.2 大数据安全挑战 (14)8.2 数据加密与脱敏技术 (14)8.2.1 数据加密技术 (14)8.2.2 数据脱敏技术 (14)8.3 数据安全法规与政策 (14)8.3.1 数据安全法律法规 (14)8.3.2 数据安全政策 (15)第9章大数据运维与优化 (15)9.1 大数据平台运维管理 (15)9.1.1 运维管理策略 (15)9.1.2 运维管理工具 (15)9.1.3 运维管理最佳实践 (15)9.2 数据仓库功能优化 (16)9.2.1 功能优化策略 (16)9.2.2 技术手段 (16)9.2.3 实践案例 (16)9.3 大数据应用功能监控 (16)9.3.1 监控策略 (16)9.3.2 监控工具 (17)9.3.3 实践案例 (17)第10章大数据未来发展趋势 (17)10.1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17)10.2 边缘计算与大数据 (17)10.3 大数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 (18)第1章大数据概述1.1 大数据的发展历程大数据的发展可追溯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表现为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技术的逐步积累与演进。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课程标准1. 概述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融合系列化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围绕企业级应用进行项目任务设计。
1.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遵循应用型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选取课程内容,完成了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平台搭建、网络爬虫实践、日志数据采集实践和数据预处理实践等完整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案例,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大数据分析”应用项目所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综合职业能力;坚持开放性设计原则,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构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教学原则,通过模拟企业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业务进行组织,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3课程开发思路通过岗位技能的项目化以及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任务的序列化,对内容体系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与重构,以适应教学课程安排。
以项目案例及其任务实现为驱动,凭借翔实的操作步骤和准确的说明,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且充分考虑学习操作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突出岗位技能训练。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以大数据分析岗位需求为依托,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理清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中常用工具的作用及应用,培养学生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实际操作技能。
2.1知识目标本课程本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围绕企业级应用进行项目任务设计,完成了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平台搭建、网络爬虫实践、日志数据采集实践和数据预处理实践等完整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案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scrapy、Flume、pig、kettle、Pandas、openrefine和urllib、selenium基本库和BeautifulSoup解析库等的相关技术知识,熟悉企业典型应用案例,熟悉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常用与典型操作。
大数据导论(通识课版)-第3章-大数据技术(2020年春季学期)
3.2.3 数据采集的数据源
3. 日志文件 数据的概念
日志文件数据一般由数据源系统产生,用于记录数据源的执行的各种操作活动,比如网络监控 的流量管理、金融应用的股票记账和Web服务器记录的用户访问行为。通过对这些日志信息 进行采集,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就可以从公司业务平台日志数据中,挖掘得到具有潜在价值的 信息,为公司决策和公司后台服务器平台性能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保证。系统日志采集系统 做的事情就是,收集日志数据,提供离线和在线的实时分析使用。
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distributedfilesystem是一种通过网络实现文件在多台主机上进行分布式存储的文件系统主节点客户端客户端机架1机架n数据节点数据节点访问请求访问请求复制文件块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大数据导论通识课版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林子雨ziyulinxmueducn332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2newsql和nosql数据库1newsql数据库?newsql是对各种新的可扩展高性能数据库的简称这类数据库不仅具有对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能力还保持了传统数据库支持acid和sql等特性?目前具有代表性的newsql数据库主要包括spannerclustrixgeniedbscalarcschoonervoltdbrethinkdbscaledbakibancodefuturesscalebasetranslatticenimbusdbdrizzletokutekjustonedb等大数据导论通识课版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林子雨ziyulinxmueducn332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2newsql和nosql数据库2nosql数据库?nosql是一种不同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方式是对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统称它所采用的数据模型并非传统关系数据库的关系模型而是类似键值列族文档等非关系模型?nosql数据库没有固定的表结构通常也不存在连接操作也没有严格遵守acid约束因此与关系数据库相比nosql具有灵活的水平可扩展性可以支持海量数据存储大数据导论通识课版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林子雨ziyulinxmueducn332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2newsql和nosql数据库2nosql数据库灵活的可扩展性灵活的数据模型与云计算紧密融合nosql优点大数据导论通识课版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林子雨ziyulinxmueducn332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2newsql和nosql数据库3大数据引发数据库架构变革oldsql分析事务互联网一种架构支持多类应用onesizefitsallnewsql分析oldsql事务nosql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架构多元化多架构支持多类应用大数据引发数据处理架构变革大数据导论通识课版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林子雨ziyulinxmueducn34数据处理与分析341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342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大数据导论通识课版厦门大学计算机科
数据采集与分析实践案例分享
数据采集与分析实践案例分享第1章数据采集概述 (3)1.1 数据采集的意义与挑战 (3)1.2 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4)1.3 数据采集的基本流程 (4)第2章数据源选择与处理 (5)2.1 数据源的筛选标准 (5)2.1.1 相关性:数据源需与研究主题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以保证所采集的数据能够为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5)2.1.2 准确性:数据源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分析结果失真。
(5)2.1.3 完整性:数据源应涵盖研究主题所需的各种信息,以保证数据分析的全面性。
52.1.4 时效性:数据源需具备一定的时效性,保证所采集的数据能够反映当前的研究现状。
(5)2.1.5 可获取性:数据源应易于获取,以保证数据采集的顺利进行。
(5)2.1.6 合法性:数据源需符合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保证数据采集的合法性。
(5)2.2 数据源的处理与清洗 (5)2.2.1 数据整合: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集。
(5)2.2.2 数据清洗:去除数据中的错误、重复和无关信息,提高数据质量。
(6)2.2.3 数据转换: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用于分析的数据格式,如数值化、分类编码等。
(6)2.2.4 数据规范:统一数据单位、格式和标准,以便于后续分析。
(6)2.2.5 数据脱敏: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保证数据安全。
(6)2.3 数据质量评估与优化 (6)2.3.1 数据质量检查:检查数据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等方面,发觉并纠正数据问题。
(6)2.3.2 数据质量指标:构建数据质量指标体系,对数据质量进行量化评估。
(6)2.3.3 数据质量改进:针对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数据质量,如数据清洗、数据补全等。
(6)2.3.4 数据质量监控: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持续关注数据质量变化,保证数据分析的可靠性。
(6)第3章数据存储与管理 (6)3.1 数据存储技术概述 (6)3.1.1 磁盘存储 (6)3.1.2 云存储 (6)3.1.3 分布式存储 (7)3.2 数据库的选择与使用 (7)3.2.1 关系型数据库 (7)3.2.2 非关系型数据库 (7)3.2.3 新兴数据库技术 (7)3.3 数据仓库与数据湖 (7)3.3.1 数据仓库 (7)3.3.2 数据湖 (7)第4章数据预处理 (8)4.1 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 (8)4.2 数据清洗与数据转换 (8)4.2.1 数据清洗 (8)4.2.2 数据转换 (8)4.3 数据集成与数据规约 (8)4.3.1 数据集成 (8)4.3.2 数据规约 (9)第5章数据分析方法与模型 (9)5.1 数据分析方法概述 (9)5.2 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 (9)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9)5.2.2 假设检验与推断统计分析 (9)5.2.3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10)5.3 机器学习算法与模型 (10)5.3.1 监督学习算法 (10)5.3.2 无监督学习算法 (10)5.3.3 深度学习算法 (10)5.3.4 强化学习算法 (10)第6章数据可视化与报告 (10)6.1 数据可视化原则与技巧 (10)6.1.1 数据可视化原则 (10)6.1.2 数据可视化技巧 (11)6.2 常见数据可视化工具介绍 (11)6.2.1 Tableau (11)6.2.2 Power BI (11)6.2.3 Python数据可视化库 (11)6.2.4 Excel (11)6.3 数据报告撰写与呈现 (12)6.3.1 数据报告结构 (12)6.3.2 数据报告撰写技巧 (12)第7章实践案例一:电商平台用户行为分析 (12)7.1 案例背景与目标 (12)7.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2)7.2.1 数据采集 (12)7.2.2 数据预处理 (13)7.3 数据分析及可视化 (13)7.3.1 描述性分析 (13)7.3.2 关联分析 (13)7.3.3 聚类分析 (13)7.3.4 可视化展示 (13)7.4 结果解读与建议 (13)7.4.1 结果解读 (13)7.4.2 建议 (13)第8章实践案例二:金融风险控制与信用评估 (14)8.1 案例背景与目标 (14)8.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4)8.3 数据建模与分析 (14)8.4 结果应用与优化 (14)第9章实践案例三:医疗健康数据分析 (15)9.1 案例背景与目标 (15)9.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5)9.2.1 数据来源 (15)9.2.2 数据采集 (15)9.2.3 数据预处理 (15)9.3 数据挖掘与分析 (15)9.3.1 数据挖掘方法 (15)9.3.2 数据分析过程 (15)9.4 结果展示与应用 (16)9.4.1 结果展示 (16)9.4.2 应用 (16)第10章数据采集与分析实践总结与展望 (16)10.1 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16)10.1.1 经验总结 (16)10.1.2 教训反思 (16)10.2 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发展趋势 (17)10.2.1 采集手段多样化 (17)10.2.2 数据分析智能化 (17)10.2.3 大数据处理技术不断发展 (17)10.2.4 数据可视化技术日益成熟 (17)10.3 未来数据应用的挑战与机遇 (17)10.3.1 挑战 (17)10.3.2 机遇 (17)第1章数据采集概述1.1 数据采集的意义与挑战数据采集作为数据分析与挖掘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课件第3章
当我们从多个通道连续采集数据时,默认情况下,数据 采集函数返回的数据是波形。图3-8所示的是由3个通道采集的 数据,这个波形数组包含3个成员,每个成员对应一个通道的 数据,其中,有采样开始时间t0、采样间隔dt和采样数据数组。
由于数据采集函数的参数多态,我们也可以使它们返回一 个二维标量数组。这个数组每列包含一个通道的数据,每行包 含一次扫描的数据,如图3-9所示。数据实际采集的顺序为 s0c0、s0c1、s0c2、s1c0、s1c1、s1c2、s2c0、s2c1、s2c2……
虚拟通道控件和虚拟通道常数的快捷菜单中都有一个I/O Name Filtering选项,选择该选项会弹出一个小对话框,用来 设置显示在通道下拉列表中的通道名类别。默认情况下显示模 拟输入通道。
使用虚拟通道时,数据采集函数的通道参数可以接受的数 据格式与图3-1相似。使用虚拟通道定址时不必再为数据采集 函数连接device输入参数,LabVIEW自动忽略这个参数。如果 不需要更改通道设置,那么也不必连接input limits或input config等参数。
物理通道地址不需要在管理与控制资源管理器(MAX)中进 行通道设置,而只要在程序中的数据采集函数的通道参数 Channel或Channels中写入通道号就能访问指定通道采集的数 据。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按通道参数列出的顺序扫描通道,在数 据输出过程中按通道参数列出的顺序刷新。而数据采集卡的设 置直接对数据采集函数生效。
第 3 章 模拟信号的采集
在图3-3中,通道数组用3个成员指定了8个通道,极限数 组的3个成员与之对应。通道0、1、2和3的极限为-0.5~0.5; 通道4的极限为 -1~1;通道5、6、7的极限为-5~5。
如果在MAX中设置了通道,极限设置所用的单位就是通 道设置中用于某个特定通道名的物理单位。例如,我们在数据 采集向导中设置了一个通道的物理单位为Deg C,极限设置值 就被看做摄氏度。如果没有在MAX中设置通道,用于极限设 置的缺省单位值通常是伏特。
第三章-SPSS数据的预处理[002]
26
3.3.2 数据选取的基本操作
(1)选择菜单Data—Select cases (2)根据分析需要选择数据选取方法 (3)Unselected cases are指定对未选中
21
3.3.1 数据选取的基本方式
(1)选取全部数据(All cases) (2)按指定条件选取( If condition is
satisfied ) SPSS要求用户以条件表达式给出数据选
取的条件,SPSS将自动对数据编辑窗口中的 所有个案进行条件判断。那些满足条件的个案, 即条件判断为真的个案将被自动选取出来,而 那些条件判断为假的个案则不被选中。
第三章 SPSS数据的预处理
1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预处理
▪ 在数据文件建立之后,通常还需要对分析 的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加工处理,这是数据 分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步骤。
▪ 数据的预加工处理服务于数据分析和建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2
预处理的内容
➢ 数据的排序 ➢ 变量计算 ➢ 数据选取 ➢ 计数 ➢ 分类汇总 ➢ 数据分组 ➢ 数据预处理的其他功能:转置、加权、
13
(1)简单条件表达式 由关系运算符、常量、变量以及算术表达式
等组成的式子。其中关系运算符包括>、<、 =、~=(不等于)、>=、<=。(nl<35)
(2)复合条件表达式 又称逻辑表达式,是由逻辑运算符号、圆括
号和简单条件表达式等组成的式子。其中,逻 辑运算符号包括&或AND(并且)、|或OR (或者)、~或NOT(非)。NOT的运算优先 级最高,其次是AND,最低是OR。可以通过 圆括号改变运算的优先级。(nl<=35)and not (zc<3)
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01 统一管理公司各部门数据
跨部门数据集成
02 不同部门间数据共享
跨系统数据集成
03 整合不同系统的数据
总结
数据集成是大数据处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 过合理的集成和处理,可以使数据更好地为业 务决策服务。但在实践中会面临诸多挑战,需 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来应对
●04
第4章 数据转换
传感器数据采集 获取实时环境数据
API接口调用 通过API获取数据
大数据预处理步骤
数据清洗
处理缺失值 去除重复数据 处理异常值
数据集成
整合不同数据源 处理数据冗余
数据转换 数据格式转换 数据标准化
数据规约 数据压缩 数据聚集
大数据预处理工具
Apache Nifi
01 数据流管道工具
Talend
02 集成开发环境工具
数据一致性检查
数据格式统一
统一数据格式以保证数 据一致性
数据验证
验证数据准确性和完 整性
数据去重
去除重复数据以消除冗 余
数据清洗工具
在数据清洗过程中,使用适当的工具能够提高 效率和精度。常用的数据清洗工具包括 OpenRefine、Trifacta和DataWrangler。这 些工具可以帮助清洗大规模数据集,提升数据 质量。
大数据采集 与预处理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01
第1章 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简 介
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是指规模大、类型多样、处理速度快的 数据集合。在各行业广泛应用,如金融、医疗、 电商等。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是大数据分析的 第一步,至关重要。
大数据采集方法
网络爬虫 抓取网页数据
数据库抽取 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
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行业前沿探索
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行业前沿摸索第1章数据采集技术概述 (4)1.1 数据采集的重要性 (4)1.2 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 (4)1.3 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趋势 (5)第2章传感器与监测技术 (5)2.1 传感器技术原理 (5)2.1.1 传感器的基本结构 (5)2.1.2 传感器的分类 (6)2.1.3 传感器的工作机制 (6)2.2 无线监测技术 (6)2.2.1 无线监测技术原理 (6)2.2.2 无线监测技术的分类 (6)2.2.3 无线监测技术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6)2.3 物联网技术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7)2.3.1 物联网技术原理 (7)2.3.2 物联网技术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7)第3章大数据与云计算 (7)3.1 大数据概念与架构 (7)3.1.1 大数据定义与特征 (7)3.1.2 大数据架构 (7)3.2 云计算平台与数据采集 (7)3.2.1 云计算概述 (7)3.2.2 云计算平台 (8)3.2.3 数据采集 (8)3.3 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技术 (8)3.3.1 分布式存储技术 (8)3.3.2 分布式计算技术 (8)3.3.3 分布式数据处理挑战 (8)第4章数据预处理技术 (8)4.1 数据清洗与去噪 (8)4.1.1 数据缺失处理 (9)4.1.2 异常值检测与处理 (9)4.1.3 冗余数据消除 (9)4.1.4 噪声处理 (9)4.2 数据集成与融合 (9)4.2.1 数据集成方法 (9)4.2.2 数据融合技术 (9)4.2.3 数据一致性保证 (9)4.3 数据规范化与变换 (9)4.3.1 数据规范化 (9)4.3.2 数据变换 (9)4.3.3 特征工程 (10)第5章数据挖掘与知识发觉 (10)5.1 数据挖掘的基本任务 (10)5.1.1 关联分析 (10)5.1.2 聚类分析 (10)5.1.3 分类与预测 (10)5.1.4 异常检测 (10)5.1.5 时序模式分析 (10)5.2 常见数据挖掘算法 (10)5.2.1 决策树算法 (10)5.2.2 支持向量机算法 (11)5.2.3 K近邻算法 (11)5.2.4 聚类算法 (11)5.2.5 朴素贝叶斯算法 (11)5.3 知识发觉与大数据分析 (11)5.3.1 知识发觉的定义与过程 (11)5.3.2 大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 (11)5.3.3 知识发觉与大数据分析的应用 (11)5.3.4 挑战与展望 (11)第6章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11)6.1 机器学习基本概念 (11)6.1.1 监督学习 (12)6.1.2 无监督学习 (12)6.1.3 半监督学习 (12)6.1.4 强化学习 (12)6.2 深度学习技术与应用 (12)6.2.1 深度学习基本原理 (12)6.2.2 常用深度学习网络结构 (12)6.2.2.1 卷积神经网络(CNN) (12)6.2.2.2 循环神经网络(RNN) (12)6.2.2.3 对抗网络(GAN) (12)6.2.3 深度学习在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应用 (12)6.3 神经网络与自然语言处理 (12)6.3.1 词向量及其训练方法 (12)6.3.2 文本分类与情感分析 (12)6.3.3 机器翻译 (12)6.3.4 语音识别与合成 (12)第7章数据可视化与交互技术 (12)7.1 数据可视化原理与方法 (12)7.1.1 可视化的基本概念 (13)7.1.2 数据预处理 (13)7.1.3 可视化方法 (13)7.1.4 可视化工具与框架 (13)7.2 信息可视化与交互设计 (13)7.2.1 信息可视化的关键要素 (13)7.2.2 交互设计方法 (13)7.2.3 信息可视化应用案例 (13)7.2.4 可视化评估与优化 (13)7.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14)7.3.1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概述 (14)7.3.2 虚拟现实技术 (14)7.3.3 增强现实技术 (14)7.3.4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 (14)第8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4)8.1 数据安全风险与挑战 (14)8.1.1 数据泄露与篡改风险 (14)8.1.2 内外部攻击与威胁 (14)8.1.3 数据安全合规要求与法规挑战 (14)8.1.4 大数据环境下安全问题的特殊性 (14)8.2 数据加密与安全传输 (14)8.2.1 数据加密技术概述 (14)8.2.1.1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14)8.2.1.2 哈希算法与数字签名 (14)8.2.2 安全传输协议与技术 (14)8.2.2.1 SSL/TLS协议 (14)8.2.2.2 SSH协议 (14)8.2.2.3 IPsec协议 (15)8.2.3 数据加密与安全传输在行业中的应用案例 (15)8.3 隐私保护与匿名化处理 (15)8.3.1 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5)8.3.2 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与标准 (15)8.3.2.1 我国隐私保护相关法规 (15)8.3.2.2 国际隐私保护标准与法规 (15)8.3.3 匿名化处理技术 (15)8.3.3.1 数据脱敏 (15)8.3.3.2 k匿名算法 (15)8.3.3.3 差分隐私 (15)8.3.4 隐私保护与匿名化处理在行业中的应用实践 (15)8.3.4.1 金融行业 (15)8.3.4.2 医疗行业 (15)8.3.4.3 互联网行业 (15)8.3.4.4 部门及其他行业 (15)第9章行业应用与案例分析 (15)9.1 金融行业数据采集与处理 (15)9.1.1 背景概述 (15)9.1.2 数据采集技术 (15)9.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6)9.2 医疗健康领域数据应用 (16)9.2.1 背景概述 (16)9.2.2 数据采集技术 (16)9.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6)9.3 智能交通与城市大数据 (16)9.3.1 背景概述 (17)9.3.2 数据采集技术 (17)9.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7)第10章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17)10.1 新一代数据采集技术 (17)10.1.1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 (17)10.1.2 无线通信技术的创新 (17)10.1.3 物联网平台的整合 (18)10.2 边缘计算与数据预处理 (18)10.2.1 边缘计算架构的优化 (18)10.2.2 数据预处理算法的创新 (18)10.2.3 边缘设备的智能化 (18)10.3 数据驱动与创新应用展望 (18)10.3.1 智能决策支持 (18)10.3.2 智能制造 (18)10.3.3 智慧城市 (18)10.3.4 健康医疗 (19)10.3.5 生态环境保护 (19)第1章数据采集技术概述1.1 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数据采集作为信息时代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各行各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新《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3章)
最新《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3章)《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课后练习答案第3章SPSS数据的预处理1、利用第2章第7题数据,采用SPSS数据筛选功能将数据分成两份文件。
其中,第一份数据文件存储常住地是“沿海或中心繁华城市”且本次存款金额在1000至5000之间的调查数据;第二份数据文件是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所选取的70%的样本数据。
第一份文件:选取数据数据——选择个案——如果条件满足——存款>=1000&存款<5000&常住地=沿海或中心繁华城市。
第二份文件:选取数据数据——选择个案——随机个案样本——输入70。
2、利用第2章第7题数据,将其按常住地(升序)、收入水平(升序)、存款金额(降序)进行多重排序。
排序数据——排序个案——把常住地、收入水平、存款金额作为排序依据分别设置排列顺序。
3、利用第2章第9题的完整数据,对每个学生计算得优课程数和得良课程数,并按得优课程数的降序排序。
计算转换——对个案内的值计数输入目标变量及目标标签,把所有课程选取到数字变量,定义值——设分数的区间,之后再排序。
4、利用第2章第9题的完整数据,计算每个学生课程的平均分以及标准差。
同时,计算男生和女生各科成绩的平均分。
方法一:利用描述性统计,数据——转置学号放在名称变量,全部课程放在变量框中,确定后,完成转置。
分析——描述统计——描述,将所有学生变量全选到变量框中,点击选项——勾选均值、标准差。
先拆分数据——拆分文件按性别拆分,分析——描述统计——描述,全部课程放在变量框中,选项——均值。
方法二:利用变量计算,转换——计算变量分别输入目标变量名称及标签——均值用函数mean完成平均分的计算,标准差用函数SD 完成标准差的计算。
数据——分类汇总——性别作为分组变量、全部课程作为变量摘要、(创建只包含汇总变量的新数据集并命名)——确定5、利用第2章第7题数据,大致浏览存款金额的数据分布状况,并选择恰当的组限和组距进行组距分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的数据清洗路径
缺失值清洗
删除缺失值 均值填补法 热卡填补法 最近距离决定填补法 回归填补法 多重填补方法 k-最近邻法 有序最近邻法 基于贝叶斯的方法
异常值清洗
异常值的定义与识别
简单的统计分析 3σ原则 箱型图分析 基于模型检测 基于距离 基于密度 基于聚类
第3章 数据的采集和预 处理
Unrestricted
任课教师: 学院: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概述 第二部分:数据预处理的目的和任务 第三部分:数据清洗 第四部分:数据集成 第五部分:数据变换
大数据采集的特点
数据采集是大数据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环节 相对于传统数据 而言,大数据的数据具有海量、多样、异构等特
度/动态流检测)技术 特定系统接口数据采集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和任务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涉及很多因素,包括准确性、完
整性、一致性、时效性、可信性和可解释 性。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清洗、 数据集成与数据变换
数据清洗
在实际操作中,数据清洗通 常会占据分析过程的 50% ~80%的时间。
数据变换
几种数据变换的策略
光滑 属性构造(特征构造) 聚集 规范化 离散化 概念分层
常用的数据变换方法
规范化
最小最大规范化 z-score规范化 小数定标规范化
分箱离散化 直方图分析 聚类、决策树和相关分析离散化 标称数据的概念分层
模式级显式说明属性的序或者部分序 通过显式数据分组说明分层结构 说明属性集,但不说明它们的偏序 只说明部分属性集
去重 举例2:
你用的系统里很有可能两条路都叫八里庄 路,敢直接去重不?(附送去重小tips:两 个八里庄路的门牌号范围不一样)
逻辑错误清洗
去除不合理值
逻辑不合理值的处理非常依赖于大数据的具体问题上 下文,要依赖于数据分析专家或者数据分析师的丰富 经验和细心负责态度。
一句话就能说清楚:有人填表时候瞎填,年龄200岁, 年收入100000万(估计是没看见”万“字),这种的 就要么删掉,要么按缺失值处理。这种值如何发现? 提示:可用但不限于箱形图(Box-plot).
非需求数据清洗
这一步说起来非常简单:把不要的字段删了。但实 际操作起来,有很多问题。例如: 1、把看上去不需要但实际上对业务很重要的字段删 了; 2、某个字段觉得有用,但又没想好怎么用,不知道 是否该删; 3、一时看走眼,删错字段了。
前两种情况我给的建议是:如果数据量没有大到不 删字段就没办法处理的程度,那么能不删的字段尽量 不删。第三种情况,请勤备份数据……
去重 举例1:
电话销售相关的数据分析发现,销售们为 了抢单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举例,一家公 司叫做“ABC管家有限公司“,在销售A手 里,然后销售B为了抢这个客户,在系统里录 入一个”ABC官家有限公司“。你看,不仔 细看你都看不出两者的区别,而且就算看出 来了,你能保证没有”ABC官家有限公司“ 这种东西的存在么……这种时候,要么去抱 RD大腿要求人家给你写模糊匹配算法,要么 肉眼看吧。
CAP 理论的核心是:一个分布式系统不可能同时 很好地满足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这 3 个 需求,最多只能同时较好地满足两个。
大数据采集的方法
分布式系统的日志采集 网络数据采集(网络爬虫) 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包检
测)技术 DFI(Deep/Dynamic Flow Inspection,深
总结:逻辑错误除了以上列举的情况,还有很多未列举 的情况,在实际操作中要酌情处理。另外,这一步骤在之后 的数据分析建模过程中有可能重复,因为即使问题很简单, 也并非所有问题都能够一次找出,我们能做的是使用工具和 方法,尽量减少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使分析过程更为高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非需求数据清洗
一般原则是:只要大数据系统能够承受, 尽量不丢弃数据;万不得已一旦决定要清 洗非需求数据,一定要做好数据的备份和 恢复工作。
数据规范化(公式写法1)
1、最大—最小规范化 : X *=(x-min)/(max-min) 映射到 [0,1] 之间,若数据集中且某个数值太大,则规范
化后各值都接近0,且相差不大 2、零—均值规范化:
X*=(x-mean)/ sigma 目前用的最多的数据标准化方法 3、小数定标规范化: X*=x /(10^k) 通过移动属性值的小数位数,映射到 [-1,1] 之间,移动 的小数位数取决于属性值绝对值的最大值
关联性验证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已经脱离数据清洗的 范畴,而且关联数据变动在数据库模型中 就应该涉及。对于大数据数据分析师来说 ,多个来源的数据整合是非常复杂的工作 ,在数据清洗阶段就一定要注意数据之间 的关联性,尽量不要拖到分析过程中结果 不对才发现数据之间互相矛盾。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指的是合并来自多个数据存储 的数据,存放在一个一致的数据存储中, 如存放在数据仓库中。
此情况是在属性 A 的最大和最小值未知,或局外者左右了 最大-最小规范化时使用
数据规范化(公式写法2)
3、normalization by decimal scaling: 小数定标规范化通过移动属性 A 的小数点位置进行规范
化。小数点的移动位数依赖于 A 的最大 绝对值。A 的值 v 被规范化为 v’,由下式计算:
分箱离散化
分箱的重要性及其优势: 1、离散特征的增加和减少都很容易,易于模型的快速迭代; 2、稀疏向量内积乘法运算速度快,计算结果方便存储,容易扩展; 3、离散化后的特征对异常数据有很强的鲁棒性:比如一个特征是年 龄>30是1,否则0。如果特征没有离散化,一个异常数据“年龄300 岁”会给模型造成很大的干扰; 4、特征离散化后,模型会更稳定,比如如果对用户年龄离散化, 20-30作为一个区间,不会因为一个用户年龄长了一岁就变成一个完 全不同的人。当然处于区间相邻处的样本会刚好相反,所以怎么划分 区间是门学问; 5、特征离散化以后,起到了简化了逻辑回归模型的作用,降低了模 型过拟合的风险。 6、可以将缺失作为独立的一类带入模型。
异常值的处理
删除 不处理 用平均值代替 视为缺失值
格式内容清洗
时间、日期、数值、全半角等显示格式不 一致
内容中有不该存在的字符 内容与该字段应有内容不符 数据的编码格式和语义分析
逻辑错误清洗
去重
大数据中去重要特别小心,很多时候大数据的算法并 不希望去重,甚至还会自动生成很多重合数据。一是 人为判断的重复不见得是真正的重复,被认为重复而 实际上不重复的数据往往表达了真实世界中的有用信 息;二是某些场景下数据的重复反而是大数据学习的 需要,比如深度学习中的对抗设计,反而需要去生成 非真实采集的重复数据。
通过直方图分析离散化*
左图 使用单值桶的price直方图—每个桶代表一个price值/ 频率对 右图 price的等宽直方图,值被聚集使得每个桶都有一致的 宽度即10美元
通过聚类、决策树和相关分析离散化
聚类分析是一种流行的离散化方法。通过将属性A的值划分成簇 或组,聚类算法可以用来离散化数值属性A。聚类考虑A的分布以及 数据点的邻近性,因此可以产生高质量的离散化结果。
其中,j 是使得 Max(|v’|) < 1 的最小整数
分箱离散化
数据分箱是下列情形下常用的方法:
1.某些数值自变量在测量时存在随机误差,需要对数值进行 平滑以消除噪音。
2.有些数值自变量有大量不重复的取值,对于使用<、>、= 等基本操作符的算法(如决策树)而言,如果能减少这些不 重复取值的个数,就能提高算法的速度。
逻辑错误清洗
修正矛盾内容
有些字段是可以互相验证的,举例:身份证号是 1101031980XXXXXXXX,然后年龄填18岁,我们虽 然理解人家永远18岁的想法,但得知真实年龄可以给 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啊。在这种时候,需要根据字段 的数据来源,来判定哪个字段提供的信息更为可靠, 去除或重构不可靠的字段。
数据规范化(公式写法2)
1、min-max normalization:
v is input value new_max and new_min 是线性变换后的区间长度, 最小 -最大规范化就是对原始数据区间进行线性变换。
数据规范化(公式写法2)
2、z-score normalization:
A 的 值 v 被规范化为 v’
标称数据的概念分层产生
念分层可以用来把数据变换到多个粒度值。
下面我们研究四种标称数据概念分层的产生方法。
(1)由用户或专家在模式级显式地说明属性的部分序:通常,分 类属性或维的概念分层涉及一组属性。用户或专家在模式级通过说明 属性的部分序或全序,可以很容易地定义概念分层。例如,关系数据 库或数据仓库的维location可能包含如下一组属性:street,city, province_or_state和country。可以在模式级说明一个全序,如 street<city <province_or_state <country,来定义分层结构。
ETL是构建数据仓库的重要一环,用户从数据源 抽取出所需的数据,经过数据清洗,最终按照预先 定义好的数据仓库模型,将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 中去。通常在泛指意义上,这就是数据集成。
传统数据仓库的挑战
具体的挑战: 计算性能成瓶颈 硬件成本投入大、利用率低 扩展性面临挑战
实用的大数据集成系统必须具有以下要素: 云化ETL 大规模数据的图形化开发处理能力
冗余:一个属性如果能由另一个或另一组 属性“导出”,则这个属性可能是冗余的 。有些冗余可以被相关分析检测,对于标 称数据,我们使用卡方检验,对于数值属 性,一般使用相关系数或协方差;
工业界对数据集成的定义
在工业界,这个把数据从来源端经过抽取( extract)、转换(transform)、加载(load)至 目的端的过程称之为ETL,是英文 ExtractTransform-Load的缩写。ETL一词较常用在数据 仓库,但其对象并不限于数据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