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的力量》读后感20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念的力量》读后感2000字:
《观念的力量》是城市、特别是新兴城市文化建设的观照与透视。在人类历史中,城市存在和变迁有六千年之久。六干年白驹过隙,六干年沧海桑田。一些城市或沦为废墟,如南美洲的马丘比丘;或沉入水底,如亚特兰蒂斯古城。一些城市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如北京、伦敦、巴黎等。还有一些城市应势而生,快速崛起,如纽约、上海,以及全程镌刻在我们记忆中的深圳。
在城市的兴衰迁变中,人们一直在追问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根本问题。许多研究者给出了各自的答案,但往往难以形成共识。王京生同志《观念的力量》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这就是“文化”。
在人类政治生活中,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认知体系,类似于哲学或者社会政治理论,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一定理论为基础的信仰体系,因而有着强烈的主观意图——论证政治统治或者争取某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而在这个信仰体系中,有决定意义的是社会集团的现实政治利益。在意识形态中,人们是通过集团(或阶级)利益这个棱镜来反映世界和说明世界的,而特定社会集团(阶级、政党等)则是通过利益这个杠杆来使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所以,集团(阶级)的政治利益是意识形态——政治统治合法性信仰体系的灵魂,或者说是政治行为合法性的精神支柱。

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事实表明,人们的意识形态与某种政治权力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都是以一定的政治权力为基础的,大多数意识形态的存在和传播,都要得到某种能够起作用的政治权力的支持。
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发大财而回。这两个欧洲人观念不同,导致了结果的巨大差别,可见观念的力量是多么巨大。
观念(paradigm)这个字来自希腊文,最初是一个科学名词,目前多半用来指某种理论、典范或假说。不过就广义而言,是指我们看待外在世界的观点。我们的所见所闻并非直接来自感官,而是透过主观的了解、感受与诠释。简言之,我们可以把观念比作地图。地图并不代表一个实际的地点,只是告诉我们有关地点的一些讯息。观念也是如此,它不是实际的事物,而是对事物的诠释或理论。我们每个人脑海中都有许多地图,大

致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现实世界的,一是有关个人价值判断的。我们以这些心灵的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但从不怀疑地图是否正确,甚至于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个人的所见所闻就是感官传来的讯息,也就是外界的真实情况。我们的态度与行为又从这些假设中衍生而来,所以说,观念决定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一旦我们对本身的基本观念(地图)以及观念加诸我们的影响力,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就愈能够为自己的观念负责并加以检讨,同时也愿接纳别人的看法与观念,如此才是真正的可观。
当我们需要一把尺子来衡量当代中国的精神刻度时,多么希望牡丹江能成为最无疑义的选项之一。正如之前的深圳,我们期待并最终迎来了这座城市输出的改变这个国家的面貌、进而塑造这个国家当代形象的诸多观念。
对这些观念,我们不妨“举重若轻”。因为经过时间的洗礼,它们早已沉淀于公共事务的日常运行之中,也早已内化于国民个体的心理,显得再平常不过,以至于重新回溯它们当年的振聋发聩,很需要一些对历史情境的还原和体察。
对这些观念,我们亦可“举轻若重”。因为其价值内核对于当下中国社会,远未过时。此种内核从根本上说也即是持续改革的大方向,包括:良性、法治的市场经济;能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治理;公民个体能真正享有的自由、平等。上世纪80年代,我们很多城市的发展布局距今远矣,但你回头去看,不难发现所有这些的种子。
所谓“重”,是因为这些问题关涉国家前途与人民福祉。当改革显得停滞时,须有这种“重”的精神气质——所谓“杀出一条血路”,所谓“突围”,所谓“闯”。举轻若重,便是起这样的观念于日常甚至庸常,因为“改革已经到了猛击一掌的时候”。
观念的力量在于,你永远无法回避它:社会平稳运行时,它是润滑剂;而当社会需要变革时,它是催化剂和指路牌。
发展与创新观念所反映的,当然是城市的前行历程,而它同时也是国家的历程。我们略作梳理便会找到这样一条脉络:早期设立特区,鼓励先行先试,这是国家意志投影到城市,所形成的观念是“国家立场”的“城市表达”。而这些内容和价值,渐渐内化为城市自身的立场和气质,城市观念得以深化和成熟,后来随着全面改革而逐渐播撒至各地,这便是“城市观念”的“全国显影”。
所以,发展的城市是观念的容器,也是观念的放大器。
牡丹江要发展,就一定要彰显观念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座城市更应该成为观念的孵化器,成为东北市场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文明的一个思想引

擎。
如果把发达城市看做那把尺子,上面已经镌刻下密密麻麻的刻度,那是众多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观念。但尺子的空白处更多——那意味着创造新观念的邀请,意味着提供新思想的责任,也意味着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一样,有着丰沛的发展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