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87甘薯新品种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甘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甘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甘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作者:王月利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5年第04期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甘薯新品种的推广,甘薯在我县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是,甘薯的常见病虫害仍然制约着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重点介绍了甘薯常见病虫草害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甘薯病虫草害防治河南省甘薯主要病害有茎线虫病、黑斑病、根腐病、病毒病;主要虫害有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甘薯麦蛾、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甘薯田常见的杂草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旱稗、苘麻、苍耳、藜、马齿苋等。

1、甘薯茎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又叫甘薯糠心病、甘薯空心病。

主要为害薯块,其次是茎蔓基部。

薯块因感染来源不同,可分为糠心型、裂皮型及混合型3种;茎蔓发病,主蔓基部拐子上表皮出现黄褐色裂纹,后渐成褐色,髓部呈白色干腐,严重的基蔓短,叶变黄或主蔓枯死。

防治方法:严禁病种薯、病苗调运;选用抗病品种:豫薯12号、苏薯8号。

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薯种或高剪苗;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菌源;提倡与烟草、水稻、棉花、高梁等作物轮作;种薯可用51-54℃温汤浸种。

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浸薯苗10分钟。

2、甘薯黑斑病甘薯黑斑病在甘薯在幼苗期、生长期和贮藏期均能发病,主要为害块根及幼苗茎基部,不侵染地上的茎蔓。

育苗期染病,种薯变黑腐烂,造成烂床,严重时,幼苗呈黑脚状,枯死或未出土即烂于土中。

病苗移栽大田后,生长弱,叶色淡,茎基部长出黑褐色椭圆形或菱形病斑、稍凹陷、初期病斑上有灰色霉层,后逐渐产生黑色刺毛状物和粉状物,茎基部叶片变黄脱落,地下部分变黑腐烂,严重时幼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垄。

块根以收获前后发病为多,病斑为褐色至黑色,中央稍凹陷,上生有黑色霉状物或刺毛状物,病薯变苦,不能食用。

防治甘薯黑斑病主要以农业措施为主,实行轮作倒茬,坚持与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等作物轮作,力避连作或与番茄,辣椒、马铃薯等作物连作。

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和综合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甘薯黑斑病、软腐病、根腐病及蛴螬、金针虫、甘薯麦蛾、烦夜蛾、斜纹夜蛾、甘薯天蛾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413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防治原则从农业生产全局和甘薯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改善薯田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协调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将甘薯主要病虫害的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4综合防治技术4.1检疫防治严禁调运病薯病苗。

检疫发现种薯或种苗携带茎线虫病、根腐病、黑斑病及蚁象等检疫对象,应立即就地销毁。

外地引进种薯检疫符合GB7413相关要求。

4.2农业防治4.2.1因地制宜种植高产、优质、抗(耐)病虫品种(组合)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条件和市场供需状况,因地制宜选种高产、优质、抗(耐)病虫甘薯品种。

4.2.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因地制宜适时开穴栽插。

最佳栽插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最迟不晚于7月下旬。

根据土壤肥力合理密植。

栽种密度一般为3500-5500株/亩。

肥地宜稀,旱薄地宜密,早栽宜稀,晚栽宜密,长蔓品种宜稀,短蔓品种宜密。

4.2.3科学施肥控水采用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基肥,巧施追肥”为原则。

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防止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原菌萌发侵染的环境条件。

4.2.4合理轮作换茬合理轮作换茬,有效消灭土壤中的黑斑病、软腐病、根腐病、线虫病等越冬病原菌。

前茬作物可为水稻、玉米、葱、蒜或瓜类等,避免与茄科、块根或块茎作物连作。

甘薯病虫害防治

甘薯病虫害防治

甘薯病虫害防治甘薯(学名:Ipomoea batatas)是一种常见的主食作物,具有营养丰富、生长快、适应性广的特点,被广泛种植和食用。

然而,甘薯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降低产量和品质。

因此,科学有效地进行甘薯病虫害防治,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甘薯病害防治1.甘薯炭疽病的防治甘薯炭疽病是由炭疽病菌引起的,主要危害甘薯块茎表皮和外部组织。

为了有效防治甘薯炭疽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耐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甘薯品种种植,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2)清除病害来源:及时清除受病害感染的甘薯植株,避免病害扩散。

(3)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甘薯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4)药剂防治: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提高防治效果。

2.甘薯菌核病的防治甘薯菌核病是由菌核线虫引起的,主要危害甘薯块茎。

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1)土壤消毒:在甘薯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可以减少菌核线虫的数量,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合理轮作:避免长期连作,通过合理轮作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3)翻耕处理:在收获后及时进行土壤翻耕处理,可以破坏菌核的生存环境,减少病害的传播。

3.甘薯黑斑病的防治甘薯黑斑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主要危害甘薯地下部分(块茎和根)。

有效的防治方法包括:(1)清理病残体和田间秸秆: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和田间秸秆,减少病原菌的生存环境。

(2)合理施肥:甘薯种植过程中合理施肥,增强甘薯的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及时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可以有效控制甘薯黑斑病的发生。

二、甘薯虫害防治1.甘薯天牛的防治甘薯天牛是甘薯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对甘薯叶片进行啃食,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落和整株死亡。

甘薯天牛的防治措施包括:(1)人工捕捉:可以设置甘薯天牛的诱捕器,人工捕捉虫害,减少其种群数量。

(2)灯光诱杀:利用灯光诱杀甘薯天牛成虫,减少其繁殖。

(3)药剂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控制甘薯天牛的发生。

甘薯八月植保技术

甘薯八月植保技术

甘薯八月植保技术8月:生长中期,从封垄到茎叶生长量达到高峰,以茎叶生长为主。

管理要点:调控茎叶平稳生长,促使块根膨大。

主要病虫草害:1.斜纹夜蛾2.甘薯麦蛾3.甘薯天蛾4.卷叶虫5.造桥虫6.黏虫7.甘薯叶甲8.甘薯长足象9.蛴螬10.甘薯潜叶蛾11.甘薯田禾本科杂草防治策略:1. 斜纹夜蛾、斜纹夜蛾、甘薯麦蛾、甘薯天蛾、卷叶虫、造桥虫、黏虫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可在幼虫初龄期进行,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5%功夫乳油1500~2000倍液,以及灭多威、辛硫磷、苏云金杆菌等药剂,每亩喷药液75公斤。

2.防治甘薯大象甲和甘薯长足象甲:3%呋喃丹和敌百虫粉剂750克-1000克或50%氯丹乳剂200毫升,均与细土15千克-20千克拌均匀,撤施地表面,或与肥料混施,打垄时翻入地下,可有效的杀死幼虫。

在成虫大发生时,在薯苗或薯株上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20%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雾,杀死成虫。

每5天左右喷洒一次,连续2-3次,效果更好。

3. 甘薯潜叶蛾的防治: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落叶和杂草,低洼地应注意及时排除积水,降低湿度,以减轻虫害的发生;二是幼虫发生多时,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000-1200倍液喷雾,或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喷雾。

4.甘薯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方法:每亩用喹禾灵乳油或烯草酮乳油60-80毫升,对水50千克,于杂草三叶期田间喷雾。

用药时田间空气湿度要大,防除多年生杂草适当加大剂量,用药后2-3小时下雨不影响防效;每亩用12.5%拿捕净乳油60-90毫升,对水40千克,于禾草2-3叶期喷雾。

注意喷雾均匀,空气湿度大可提高防效。

以早晚施药较好,中午或高温时不宜施药。

甘薯主要害虫的识别与防治-PPT课件

甘薯主要害虫的识别与防治-PPT课件

三、斜纹夜蛾
(二)形态识别 幼虫:体长30毫米左右,头部黑褐色,胸部多变,从土 黄色到黑绿色都有,体表散生小白点。
三、斜纹夜蛾
(三)发生特点
发 生 特 点
在山东和浙江一年4-5代,以蛹在土下3-5 厘米处越冬 。
成虫白天潜伏在叶背或土缝等阴暗处,夜间 出来活动。每只雌蛾能产卵3-5块,每块约 有卵位100-200个,卵多产在叶背的叶脉分 叉处,经5-6天就能孵出幼虫,
二、甘薯麦蛾
(三)发生特点
在浙江年发生3-4代,在广东一年发生6代,
田间世代叠置,以蛹在残叶中越冬。成虫有

趋光性。

4月中春薯开始出现大量幼虫卷叶为害,直
至11月下旬均可见此虫为害,以春薯(5~6月)

及秋薯(9~10月)期间为害最严重。

成虫羽化后当晚交配,次晚产卵。卵散产于
嫩叶背中脉或叶脉间,也产于新芽、嫩茎上
以老熟幼虫在土中5-10cm深处作室化蛹越冬。 在北京成虫于5月或10月上旬出现,有趋光性, 卵散产于叶背。幼虫取食叶片和嫩茎。食量大 群集迁移与群集危害。
发生因素:①气候因素,夏季雨量,秋末霜 冻,②栽培因素,秋末冬初耕翻土地,③天 敌。赤眼蜂和黑卵蜂是甘薯天蛾卵的寄生性 天敌。
一、甘薯天蛾
(四)防治措施
二、甘薯麦蛾
(二)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6~7mm,翅展18mm左右,翅宽2.5mm。 体黑褐色。前翅黑褐色,在中室中部和端部各有一个淡 黄色环状斑纹,外缘有5个横列的小黑点,后翅暗灰白色 。
二、甘薯麦蛾
(二)形态识别 幼虫:体长15mm,头稍扁平,虫体前半部黑褐色,后 半部淡绿色,体背有2条黑纵线。
30%甲维·毒死蜱1500 倍液,20%虫酰· 毒死蜱800-1000 倍液,5%氟啶脲1000 倍液。

甘薯栽培技术

甘薯栽培技术

甘薯栽培技术甘薯(Ipomoea batata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高产、耐贫瘠、适应性强等特点,被广泛种植于许多国家和地区。

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甘薯产量,合理的栽培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甘薯栽培技术,帮助农民获得丰收的成果。

1. 地块选择与准备甘薯对土壤要求较高,通常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地进行种植。

在选择地块时,应避免高地或易积水的低洼地。

在栽培前,应进行土壤杂草除草,保持地面整洁,并进行适当的施肥和翻耕,以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 种薯选择与处理在选择种薯时,应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种薯。

各地根据当地气候和生态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可以进行种薯消毒处理,以预防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3. 栽植方式与密度甘薯的种植有两种常用的方式:一是穴盘播种法,将种薯切割成小块后放入穴盘中,然后将穴盘移植到田地中;二是直接整株移植法,直接将整株种薯移植到田地中。

栽植密度一般为行距75-90厘米,株距25-30厘米。

4. 施肥与水分管理甘薯生长期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在施肥方面,可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进行适当的施肥,例如可以在种植前施入基肥,并在生长期间适时进行追肥。

水分管理方面,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特别是在种植后的早期生长阶段更需关注,及时浇水。

5. 病虫害防治甘薯容易受到多种病毒、病菌和害虫的侵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合理轮作、间作,及时清除杂草,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

此外,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减轻病害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6. 铲土与收获甘薯生长期一般在90-120天左右,根据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收获前2-3周,可进行铲土,促进甘薯的膨大和增产。

收获时,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对甘薯造成损伤。

7. 储存与销售收获后的甘薯需要进行适当的储存和销售。

宜选择通风性好、干燥、阴凉的仓库进行储存,避免长时间暴晒和高温环境。

甘薯病虫害

甘薯病虫害

甘薯病虫害一、甘薯病害1、甘薯黑斑病甘薯黑斑病又称黑疤病,俗称黑膏药、黑疮。

是甘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各甘薯产区均有发生。

此病不仅在大田为害严重,还导致烂苗床,烂窖,减产严重,而且病薯含有毒素,人食用后引起头晕,牲畜食后会引起中毒,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症状甘薯黑斑病在育苗期、大田期和贮藏期均能发生,主要为害薯苗和薯块。

用带病种薯育苗,或带有病土、病肥的苗床上育苗,都能引起种薯及幼苗发病。

薯苗受害多在苗的基部和其白色部分开始发病,初形成黑色圆形小斑点,稍凹陷,病斑逐渐扩展,以致包围整个薯苗基部形成黑根,湿度大时,根腐烂表面生有黑色刺毛状物。

地上部病苗衰弱,叶片发黄,发病严重时薯苗枯死。

病苗栽到大田后,病重的不能扎根,基部变黑腐烂,枯死,造成田间缺苗断垄。

病轻的在与表土层交接处长出少数侧根继续生长,但植株衰弱,结薯少而小。

薯块受害,多在伤口(虫口或自然伤口等)处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间凹陷,病健交界处轮廓清楚。

病部组织坚硬,薯肉呈墨绿色,味苦,变色组织可深入薯皮下2~5mm,有时深达20~30mm。

贮藏期间,病斑大,扩展快,常成大片包围整个薯块,使薯块腐烂,甚至造成烂窖。

潮湿时,病斑表面常产生灰色霉层和黑色刺毛状物,湿度大时,在刺毛状物顶端附有黄色腊状小点。

薯拐受害,常变褐色或黑褐色,中空或表皮龟裂,但薯拐上绿色秧蔓一般不发病。

发生特点甘薯黑斑病菌是真菌,为子囊菌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et Halsted)侵染所致。

甘薯黑斑病菌主要以厚壁孢子、子囊孢子、菌丝体等在贮藏病薯和大田及苗床土壤、粪肥中越冬,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

病薯、病苗是病害近距离及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带菌土壤、肥料、流水、农具及鼠类、昆虫等都可传病。

病原菌主要从伤口侵入,此外,病原菌也可从芽眼、皮孔等自然孔口及幼苗根基部的自然裂伤等处侵入。

育苗时,病薯或苗床中的病菌直接从幼苗基部侵染,形成发病中心,病苗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浇水而向四周扩展,使秧苗发病越来越重,甚至因种薯种苗腐烂造成烂苗床,严重影响育苗数量和质量。

甘薯无公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甘薯无公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甘薯无公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概述甘薯(学名:Ipomoea batata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广泛种植于各个地区。

如何实现甘薯的无公害高产高效生产是农业领域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甘薯无公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帮助农民提高甘薯的产量和质量。

选择适宜品种甘薯的品种选择是实现高产高效生产的关键。

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甘薯品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适合种植于北方地区,而晚熟品种适合种植于南方地区。

此外,还需考虑甘薯品种的耐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

土壤管理良好的土壤管理是实现甘薯高产高效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土壤管理技术:1.土壤改良:通过施用有机物质(如堆肥、腐熟的有机肥料)和土壤调理剂(如石灰、磷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2.深耕:甘薯的根系生长较深,因此需要进行深耕,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3.水分管理:合理灌溉是保证甘薯生长的关键。

应在甘薯生长期间及时进行灌溉,并适时掌握土壤湿度,避免积水和缺水。

4.充分翻地:在肥料应用前进行充分的翻地,促进土壤通气和水分渗透,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施肥技术适当的施肥技术可以改善甘薯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施肥技术:1.基肥施用:在田地准备阶段,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2.追肥技术:根据甘薯的生长需要,适时施用追肥。

追肥宜早施多次,以避免过度施肥造成的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3.叶面喷施:甘薯叶片的表面可以通过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来补充营养素,提高甘薯的抗病能力。

4.有机肥与化学肥的结合:有机肥和化学肥的结合使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两者的优点,提高施肥效果。

病虫害防治甘薯常见的病虫害有甘薯铁线虫病、甘薯黑斑病、白粉病等。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1.合理轮作:将甘薯与其他作物进行合理轮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病虫害监控:定期巡查甘薯田,观察和记录病虫害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兴义市植保植检站农作物在生长发育及其产品在贮运过程中,常遭受生物的侵染和非生物不良因素连续不断的影响,而在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发生一系列反常变化,造成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整株死亡,这种违背人们栽培目的现象,就称为农作物病虫害。

为了及时,准确和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必须掌握以下几点:一、认真诊断,对症下药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很多,各种不同病虫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都不相同,为了研究和防治作物病虫害,首先就要认真的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诊断。

所谓诊,就是对病虫害进行观查、调查、镜检、化验:所谓断,就是在观查调查研究后,进行分析,作出结论,提出防治意见。

所以诊断工作是一项细致、慎重而艰巨的工作。

为了便于作物病虫害的诊断,我们把农作物表现的反常变化分为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1、农作物病害作物感病后,经过一定的病理程序,最后在形态上表现出不正常的现象称为症状。

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

病状是有病作物本身表现的反常状态(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病征是病原物暴露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特征(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菌核、脓胶状物)引起作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但从本质上看,可分为非侵染性病原和浸染性病原两大类:1.1非浸染性病原及其所致的病害:由非侵染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叫非侵染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1)营养失调:如果土壤中一种或多种元素不足,都会引起作物产生失绿、变色、畸形和组织坏死等缺素症:(2)水分失调:干旱会引起作物叶片变黄、干枯、早期落花、落叶、落果、甚至全株萎蔫,水分过多会引起根系缺氧、变色、腐烂、全株雕萎;(3)温度不适宜:温度过低会造成冻害,植物体内结冰:温度过高、干旱会造成植物失水干枯;(4)植物中毒:空气或土壤中存在对植物有害的物质,如废气、废水或施药不当等。

非侵性病害只表现病状而不表现病征。

1.2侵染性病原及其所致的病害:这类病原是有生命的,统称病原物,由病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称侵染性病害,又称寄生性病害,病原中主要是真菌、细菌、病毒、再次是类菌原体、类菌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甘薯栽培技术要点

甘薯栽培技术要点

甘薯栽培技术要点甘薯(又称红薯、番薯)是一种经济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了获得高产高质的甘薯,合理的栽培技术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甘薯栽培的要点。

一、选种1.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并且抗逆性较强的优质品种。

常见的品种有红薯01、川蜜二号等。

2.病虫害抗性:尽量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如抗病毒病、抗蚜虫的品种,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二、育苗1.基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病虫害较少的基地。

避免选择连作甘薯的地块。

2.地块消毒:可使用适量的化学消毒剂消毒地块,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3.良种选择:选取外观完整、无病害的种薯作为母株,进行良种繁育,以保证良好的生产效益。

4.育苗方法:可采用扦插苗法、穗条苗法等不同育苗方法。

在育苗期间注意保持空气湿度和温度,及时补充养分。

三、田间管理1.整地准备:进行翻耕、耙耙平、开沟沤腐等工作,为甘薯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2.适时播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一般在土壤温度达到15℃以上时进行播种。

3.行距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适宜的行距和株距。

通常行距在75厘米左右,株距在30-35厘米之间。

4.施肥水肥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特别是在萌芽期、生长期和扩叶期增加氮肥的施用量。

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排水,防止积水。

5.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病毒检测等,以防止病害扩散。

6.除草管理:定期进行除草,以减少杂草对甘薯的竞争,保证甘薯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四、收获和储存1.收获时机:根据品种的生长周期和地上部分的枯黄程度,决定最佳的收获时机。

通常在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甘薯的挖掘。

2.甘薯挖掘:使用合适的工具,将甘薯小心地挖出,避免损伤甘薯。

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长时间暴露在外,防止甘薯晒伤。

3.储存条件:将甘薯放置在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潮湿和温度过高。

红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红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红薯红藕(英文:sweet potato)(学名:Ipomoea batatas (L. ) Lam.),又名山芋、红玉、甘荽、番薯、番芋、山药()、地瓜(北方)、红苕、线苕、白蕪、金慕、甜募、朱事、枕薯、番、白芋、茴芋地瓜、红皮番慕、萌番慕等。

红蒋属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叶片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漏斗状,长3-4厘米,葫果卵形或扁圆形,有假隔膜,分为4室,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

红慕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

含糖量达到15%-20%o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

明代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并说海中之人食之长寿。

中医视红裁为良药。

一、形态特征1根一年生草本,地下部分为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块根的形状、皮色和肉色因品种或土壤不同而异。

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多分枝,圆柱形或矩棱,绿或紫色,被疏柔毛或无毛,茎节易生不定根。

(1)纤维根,又称细根,呈纤维状,细而长,上有很多分枝和根毛,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纤维根在生长前期生长迅速,分布较浅;后期生长缓慢,并向纵深发展。

纤维根主要分布在30厘米深的土层,少数深达1米以上。

(2)柴根,又叫粗根、梗根、牛勞根,根长0. 3-1米,粗0. 2-2米。

柴根是由于受到不良气候条件(如低温多雨)和土壤条件(如氮肥施得过多,而磷、钾肥施得过少)等的影响, 使根组织发生变化。

中途停止加粗而形成的。

柴根徒耗养分,无利用价值,应防止其发生。

(3)块根,也叫贮藏根,是根的一种变态。

它就是供人们食用、加工的裁块。

红當块根既是贮藏养分的器官,又是重要的繁殖器官。

块根是蔓节上比较粗大的不定根,在土壤同期好,肥、水、温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长成的。

甘薯病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甘薯病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甘薯病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来源。

然而,由于甘薯的生长期长、生产期分散、耕种方式落后,以及管理技术水平低等因素,甘薯常常遭受各种病害,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进行甘薯病害的防治,成为当前甘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酸病菌病:一般在甘薯生育季节干湿交替的天气条件下易发生。

病害初期往往表现为叶片边缘干枯呈焦黄色,并逐渐向内侵蚀。

随着病害的加重,叶片逐渐变黑并枯死。

酸病菌病霉菌一般通过田间生物、土壤和蚜虫等介质传播,对甘薯的危害较大。

2. 黄龙病:黄龙病是甘薯病害中比较凶猛的一种,它往往在甘薯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发生。

病害的初期为叶片上出现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整片叶子逐渐变黄。

在病菌侵染下,甘薯根系会发生腐烂,导致植株枯死、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3. 炭疽病: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多由风雨、昆虫等纷繁传播而来。

甘薯叶片上出现小黑点,变成黑色圆形、不规则形,逐渐扩大,病害加重后叶片干枯萎缩,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1. 合理施肥:利用有机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等,增加甘薯植株的养分供给,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其抗病能力,降低病害发生率。

2. 清除病菌传播源: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秸秆、腐烂植株等病菌传播的媒体,减少病源的传播,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3. 种植优良品种:选择病害抗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4. 喷洒农药:在病害高发期喷洒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菌剂,控制病菌的繁殖,减轻病害的危害。

5. 加强管理:对田间甘薯进行适时浇水、施肥、松土、防治病虫害等管理工作,促进甘薯植株的生长壮大,增强其自身免疫力,降低病害发生率。

综上所述,甘薯病害虽然对甘薯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可以控制和减轻病害的危害,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农民的丰收。

因此,加强甘薯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是当前甘薯生产中的必要措施。

甘薯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甘薯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甘薯产业发展较快,种薯种苗调运频繁,甘薯病虫草害日趋严重,给甘薯产业带来很大威胁。

其中,较为严重的有甘薯黑斑病和茎线虫病。

防治甘薯病害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防治。

甘薯黑斑病甘薯黑斑病,又称黑疤病、黑膏药病,属于毁灭性的真菌性病害,国内植物重点检疫对象。

该病能造成产量的巨大损失,一般发病田减产20%~30%,重病田达70%~80%,个别严重田块甚至绝收。

病薯中还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会引起中毒。

(一)主要症状黑斑病在整个生育期均能遭受病菌危害,主要危害块根及幼苗茎基部。

1.苗期:病苗生长不旺,叶色淡。

病苗基部叶片变黄脱落,苗基部呈水渍状,以后逐渐变成黄褐色乃至黑褐色,地下部分变黑、脱皮腐烂,苗易枯死,造成缺苗断垄。

继续蔓延发展到茎基部皮层和髓部,变黑腐烂脱皮,只残留丝状维管束组织,茎变中空。

2.大田生长期:病苗栽后不发根。

健苗栽后,蔓长30厘米左右时,病菌从伤口侵入,叶片暗淡无光;茎基部入土部分,伤处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水渍状,最后全部腐烂,有臭味,茎内有时有乳白色的浆液。

多数须根岀现水渍状,用手拉易掉皮,仅留下线状纤维。

有时接近土表处仍可生根,但病株生长不良,干旱时易枯死。

病株产量低,并且结出的薯块上往往带有病斑。

薯块初期不表现症状,外表不易识别是否发病。

如剖视薯块纵切面,可以看到维管束变淡黄色或褐色到黑色;横切面可见维管束组织成一淡黄色或褐色的小斑点,发岀刺鼻臭辣味。

后期整个薯块软腐或一端腐烂,有脓液状白色或淡黄色菌液,带有刺鼻臭味。

收获时可以甘薯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发病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黑褐色病斑,病部中央稍凹陷,病健交界分明,轮廓明显,上生灰色霉层或刺毛状物。

在湿度适宜时,发病部位长岀黑色的刺毛状物。

病菌能侵入薯肉下层,使薯肉变为墨绿色,病薯味变苦,失去食用价值。

(二)发病规律甘薯黑斑病主要侵染来源是带病的种薯、种苗以及带菌的土壤和农家有机肥等。

甘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甘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甘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甘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非常广泛。

在甘薯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病害的侵袭,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导致甘薯严重减产,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甘薯常见的病害的防治技巧,供大家参考。

1.甘薯黑斑病甘薯黑斑是甘薯的一种检疫性病害,俗称黑疤、皮疔、膏药病等,病菌通过土壤、薯窖、不充分腐熟的积肥、种薯、薯苗等传播,在甘薯的伤口处侵入。

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3个月,病薯被人、畜食后有苦味、毒害。

(l)特征特性甘薯幼苗感染黑斑病,开始在基都产生梭形褐色斑点,逐渐发展成为椭圆形黑斑并凹陷,进而使幼颈部全部变黑,带病苗栽后难以成活。

发病较重的幼苗,栽后1~2周叶片从基部变黄脱落,直到全株枯死。

块根发生黑斑病,主要是呈现圆形稍稍下凹黑斑,逐渐扩大并向薯内深处发展,在内部沿维管束传播扩展,失去可食性。

(2)防治方法①严格薯田轮作周期,保证4年以上。

②选用抗病品种、无病秧苗。

③贮藏窖熏蒸、种薯处理。

贮藏窖先加温 35~38℃三昼夜,然后快速降温到10~14℃,或在窖内利用锯末掺硫磺点燃熏蒸。

种薯上炕后l~2天,温度增高至30~32℃促成伤口组织愈合,3~5天,温度增至 35~37℃,以产生甘薯丙酮,抑制黑斑病孢子萌发,并利于芽眼开张。

药剂处理种薯,可用80%402抗菌剂兑水1500倍浸种10分钟。

④秧苗处理。

采后或购入的秧苗,栽前先将基部着生有不定根的白色部分剪除,留有绿色茎以上部分,然后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500倍液浸泡3分钟,浸苗高度6~7cm,浸后即可扦插。

2.甘薯茎线虫病甘薯线虫病是我国甘薯重点检疫对象,俗称糠心病、空心病、糠梆子等,是我国薯区的主要病害。

(1)特征特性。

甘薯植株感线虫后生长缓慢变小,茎蔓变暗;薯块感病后外观表现出暗灰色,有时纵裂或龟裂。

解剖内部,薯肉变成黑白相间的糠心或黑色海绵状,薯肉全部被破坏,失去可食性。

甘薯线虫其实是一种很微小的害虫,只有在高倍放大镜下才可见。

红薯田间怎么管理 红薯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红薯田间怎么管理 红薯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红薯田间怎么管理红薯田间管理技术要点要想红薯产量高,田间管理少不了,管理的核心是促进茎叶稳长和薯块膨大。

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红薯田间管理技术,告诉你红薯田间怎么管理,希望对你种植好红薯有所帮助。

一、查苗补苗在栽秧后4-5天进行查苗,发现缺苗死苗的及时补栽,补栽壮苗,保证全苗,这是保证红薯丰产的最基本要求。

二、中耕除草如果栽时没用除草剂,中后期杂草过多,可用灭生性除草剂(百草枯)等定向喷雾除草:先将沟内的两行薯秧分到另一行,隔一行分一行,然后定向喷雾,喷完后再将剩下的沟内分秧喷雾。

不要喷到薯秧上。

如果田间杂草多数是单子叶草,可用“盖草能”、“闲锄”等药物,(喷到薯叶上,不影响生长),七天后将剩下的阔叶杂草用人工拔除。

三、防旱排涝当叶片中午凋萎,日落不能恢复,如连续5~7天,有条件的可浇水,促进红薯快速回复生长,浇水量起垄栽培的以半沟水为宜。

遇到多雨季节,使垅沟、腰沟、排水沟“三沟”相通,保证田间无积水。

特别应注意低凹易涝地雨期积水的及时排除,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壤湿度过大对红薯造成的影响。

四、打顶提秧,促控结合在封垄期打顶的基础上,当分枝长度达到1尺左右时,再打顶1~2次。

雨后将淤土中的薯秧提起,放回原处,不打乱叶片的合理布局,不损伤茎叶,拉断蔓上的细根,抠断红薯笼头靠表层土壤中的纤维根,减少植株对水分的吸收。

仍有旺长趋势时,每亩用15%多效唑75克兑水50公斤,叶面喷打,10天后仍有旺长趋势,可再喷一次。

如因氮肥过多引起的旺长,可喷施1~2次3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但如果茎叶生长不足,叶面积系数不足3.5时,可喷施1%的尿素与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1~2次,适当促进。

五、防治病虫草害红薯生长中期会遇到造桥虫,甘薯天峨、甘薯麦蛾、红蜘蛛等害虫的危害。

一旦发生可用50%辛硫磷1500液叶面喷打。

如果发现有紫纹羽病(植株下部土层出现紫色菌丝,环包薯块,后期造成薯块腐烂)危害,应将病株及病土一并挖出,带至田外深埋,在原处撒上生石灰粉,或喷打多菌灵杀菌剂,控制蔓延。

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策略

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策略

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策略第一章农业病虫害防治基础 (4)1.1 病虫害种类及其危害 (4)1.1.1 病害种类 (4)1.1.2 虫害种类 (4)1.1.3 病虫害危害 (5)1.2 防治策略与原则 (5)1.2.1 防治原则 (5)1.2.2 防治策略 (5)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与病虫害防治 (6)2.1 农业生态系统概述 (6)2.2 生态系统平衡与病虫害防治 (6)2.3 农业防治策略的应用 (6)第三章生物防治方法与应用 (7)3.1 天敌生物防治 (7)3.1.1 天敌生物的种类与选择 (7)3.1.2 天敌生物的繁殖与释放 (7)3.1.3 天敌生物防治效果的评价 (7)3.2 寄生性微生物防治 (7)3.2.1 常见寄生性微生物种类及其特性 (7)3.2.2 寄生性微生物的筛选与优化 (7)3.2.3 寄生性微生物制剂的制备与应用 (7)3.3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应用 (7)3.3.1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与特点 (7)3.3.2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引入与适应 (7)3.3.3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释放与效果评估 (7)3.1 天敌生物防治 (7)3.1.1 天敌生物的种类与选择 (7)3.1.2 天敌生物的繁殖与释放 (7)3.1.3 天敌生物防治效果的评价 (8)3.2 寄生性微生物防治 (8)3.2.1 常见寄生性微生物种类及其特性 (8)3.2.2 寄生性微生物的筛选与优化 (8)3.2.3 寄生性微生物制剂的制备与应用 (8)3.3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应用 (8)3.3.1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与特点 (8)3.3.2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引入与适应 (8)3.3.3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释放与效果评估 (8)第四章化学防治策略与规范 (8)4.1 农药种类及其作用机理 (8)4.1.1 杀虫剂 (8)4.1.2 杀菌剂 (8)4.2 农药使用规范与安全 (9)4.2.1 农药选择 (9)4.2.2 使用剂量 (9)4.2.3 使用时机 (9)4.2.4 安全使用 (9)4.3 农药抗性的防控策略 (9)4.3.1 轮换使用农药 (9)4.3.2 混合使用农药 (9)4.3.3 降低用药频率 (9)4.3.4 增强生物防治 (9)4.3.5 监测与预警 (9)第五章物理防治技术与应用 (9)5.1 物理防治方法概述 (9)5.2 灯光诱杀技术 (10)5.2.1 灯光诱杀原理 (10)5.2.2 灯光诱杀设备选择 (10)5.2.3 灯光诱杀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0)5.3 防虫网与屏障技术 (10)5.3.1 防虫网技术 (10)5.3.1.1 防虫网种类及功能 (10)5.3.1.2 防虫网的选用原则 (10)5.3.1.3 防虫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0)5.3.2 屏障技术 (10)5.3.2.1 屏障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10)5.3.2.2 屏障技术的应用实例 (10)5.3.2.3 屏障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10)第六章农业防治措施优化 (10)6.1 农业防治措施概述 (10)6.2 轮作与间作制度 (11)6.2.1 轮作制度 (11)6.2.2 间作制度 (11)6.3 抗病虫害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11)6.3.1 抗病虫害品种的选育 (11)6.3.2 抗病虫害品种的推广 (11)第七章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11)7.1 监测技术与方法 (11)7.1.1 病虫害监测技术 (11)7.1.1.1 野外调查监测 (11)7.1.1.2 遥感技术监测 (11)7.1.1.3 生物传感器监测 (11)7.1.1.4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1)7.1.2 监测方法 (11)7.1.2.1 定期监测 (11)7.1.2.3 长期监测 (12)7.1.2.4 系统监测 (12)7.2 预警系统构建与优化 (12)7.2.1 预警系统构建 (12)7.2.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12)7.2.1.2 预警模型构建 (12)7.2.1.3 预警等级划分 (12)7.2.1.4 预警信息发布 (12)7.2.2 预警系统优化 (12)7.2.2.1 模型参数调整 (12)7.2.2.2 预警准确性评估 (12)7.2.2.3 预警时效性提升 (12)7.2.2.4 预警系统协同 (12)7.3 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化 (12)7.3.1 数据采集与传输 (12)7.3.1.1 自动化采集技术 (12)7.3.1.2 数据传输网络 (12)7.3.1.3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2)7.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2)7.3.2.1 数据预处理 (12)7.3.2.2 数据挖掘与分析 (12)7.3.2.3 智能决策支持 (12)7.3.3 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 (12)7.3.3.1 多渠道发布 (12)7.3.3.2 信息精准推送 (12)7.3.3.3 社会化媒体传播 (12)7.3.4 信息技术在病虫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12)7.3.4.1 云计算与大数据 (12)7.3.4.2 物联网技术 (13)7.3.4.3 人工智能技术 (13)7.3.4.4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据安全与信任机制 (13)第八章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13)8.1 综合治理原则与方法 (13)8.1.1 原则 (13)8.1.2 方法 (13)8.2 农业防治与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 (13)8.2.1 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结合 (13)8.2.2 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结合 (13)8.2.3 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 (13)8.3 案例分析与实践 (13)8.3.1 案例一: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 (14)8.3.2 案例二:小麦病虫害综合治理 (14)8.3.3 案例三: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 (14)第九章农业技术推广与病虫害防治 (14)9.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4)9.1.1 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与作用 (14)9.1.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14)9.1.3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 (14)9.2 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与普及 (14)9.2.1 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15)9.2.2 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内容与方法 (15)9.2.3 病虫害防治技术普及的途径与措施 (15)9.3 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 (15)9.3.1 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概述 (15)9.3.2 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现状与问题 (15)9.3.3 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策略 (15)9.3.4 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案例分析 (15)第十章病虫害防治策略发展趋势 (15)10.1 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动态 (15)10.2 绿色防治技术的发展 (15)10.3 未来病虫害防治策略展望 (16)第一章农业病虫害防治基础1.1 病虫害种类及其危害农业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番薯怎样种植才高产

番薯怎样种植才高产

番薯怎样种植才高产番薯,又称甘薯,是一种常见的食用作物,也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的作物。

番薯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番薯的种植技术,从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如何种植高产的番薯。

一、土壤准备番薯适生土壤为砂质壤土或壤土,土壤PH值应控制在5.5-7.5之间,适宜的PH 值有利于提高番薯的生长发育。

首先要进行土壤翻松,去除杂草和残留根系,然后进行施肥和腐熟有机肥。

二、品种选择番薯的品种选择对于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选择品种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取适合的品种,比如在高寒地区应该选择抗寒性强的早熟品种,在干旱地区应该选择抗旱性好的品种等。

三、施肥管理番薯全生育期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特别是在生长初期和块根膨大期需要较多的养分。

在施肥时应该根据土壤肥力和番薯的生长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避免出现养分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

一般来说,番薯的施肥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结合的方法,通过施用大量的腐熟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在生长初期可以施用速效肥,促进番薯的早期生长,然后在块根膨大期施用磷钾肥料,有利于块根的发育。

此外,还可以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通过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来补充番薯生长期间所需的微量元素。

四、灌溉管理番薯对水分要求较高,特别是在生长初期和块根膨大期需要较多的水分供应。

在生长初期,可以采用地面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在块根膨大期,应该适时增加水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出现积水和缺水的情况。

在干旱地区可以采用滴灌或者喷灌的方式进行灌溉,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来增加产量,提高番薯的品质。

五、病虫害防治番薯的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如果不及时防治将会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在番薯生长期间应该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比如番薯蛀蛆、番薯蚜、番薯疫病等是番薯常见的病虫害,可以通过喷洒农药、合理轮作和间作、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进行防治。

高产耐贮藏甘薯品种“广薯87’

高产耐贮藏甘薯品种“广薯87’

高产耐贮藏甘薯品种“广薯87’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科技》 2017年第6期
“广薯87”甘薯品种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为:国鉴甘薯2006004。

株型半直立,短蔓,分枝数中等,顶叶绿色,叶形深复,叶脉浅紫色,茎为绿色。

萌芽性好,
苗期生势旺。

结薯早,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多,一般5—9条,大中薯叱率76%,薯形下膨,
薯皮红色,薯肉橙黄色,薯身光滑、美观,薯块均匀,耐贮性好。

干物率28.5%,食味评分82分,淀粉率19.75%,维生素C含量24.36毫克/100克,胡萝卜素含量3.3毫克/100克。

抗薯
瘟病和蔓割病。

结薯特别早、高产,薯块商品性好,商品薯率高,鲜薯熟食味较好,耐贮藏,
适应性广,夏秋植、晚秋植都可获得高产。

鲜薯亩产一般在2000—3000千克。

510640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甘薯研究室电话:020-********。

甘薯病虫害

甘薯病虫害

甘薯病虫害甘薯斑点病分布与为害]我国南北甘薯种植地区都有发生,是甘薯叶部常见的一种病害。

由甘薯叶点霉菌[Phylosficta batatas (Thum)Cooke]侵染所引起。

发生严重时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

[症状]叶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初期红褐色,后变黄褐色或灰色,边缘稍隆起,斑中散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北方地区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散出分生孢子传播侵染。

南方周年种植甘薯,病叶上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重复侵染。

雨水多,田间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一是清除病残体;二是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1次,共喷2-3次。

甘薯蔓割病[分布与为害]甘薯蔓割病又叫甘薯枯萎病、甘薯萎蔫病等。

分布广泛,全国各甘薯生产区均有发生。

由甘薯镰孢菌(FusariumbulbigeumCke.etMass.Var.batatasWollenw.)引起,除为害甘薯外,还为害烟草、马铃薯、番茄、棉花、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

[症状]侵染茎蔓、薯块。

苗期发病,主茎基部叶片先发黄变质。

茎蔓受害,茎基部膨大,纵向破裂,暴露髓部,剖视维管束,呈黑褐色,裂开部位呈纤维状。

病薯蒂部常发生腐烂。

横切病薯上部,维管束呈褐色斑点。

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发黄脱落,最后全蔓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病薯内或附着在遗留于土中的病株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病源。

病菌从伤口侵入,沿导管蔓延,病薯和病苗是远距离传播的途径,流水和耕作是近距离传播的途径。

土温27-30摄氏度,雨量大,次数多,有利于病害流行,连作地、沙土、沙壤土发病较重。

甘薯蔓割病病茎剖面及病原菌分生孢子[防治方法]一是选种抗病品种,禁止从病区调入薯种、薯苗;二是温汤浸种,培育无病壮苗;三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浸薯种甘薯干腐病分布与为害]甘薯干腐病,是甘薯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87甘薯新品种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作者:张立新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17期
鲁山县农业局张立新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一)甘薯茎线虫病
1、病症:甘薯茎线虫病又叫甘薯糠心病、甘薯空心病。

主要为害薯块,其次是茎蔓基部。

薯块因感染来源不同,可分为糠心型、裂皮型及混合型3种。

茎蔓发病,主蔓基部拐子上表皮
出现黄褐色裂纹,后变成褐色,髓部呈白色干腐,严重的基蔓短,叶变黄或主蔓枯死。

2、防治方法:严禁病种薯、病苗调运;选用抗病品种,如豫薯12号、苏薯8号;建立无
病留种田,选用无病薯种或高剪苗;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
少菌源;提倡与烟草、水稻、棉花、高粱等作物轮作;种薯可用51~54℃温汤浸种。

药剂防治
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浸薯苗10min。

(二)甘薯黑斑病
1、病症:甘薯黑斑病在甘薯幼苗期、生长期和贮藏期均能发病,主要为害块根及幼苗茎基部,不侵染地上的茎蔓。

育苗期染病,种薯变黑腐烂,造成烂床,严重时,幼苗呈黑脚状,枯
死或未出土即烂于土中。

病苗移栽大田后,生长弱,叶色淡,茎基部长出黑褐色椭圆形或菱形
病斑,稍凹陷,初期病斑上有灰色霉层,后逐渐产生黑色刺毛状物和粉状物,茎基部叶片变黄
脱落,地下部分变黑腐烂,严重时幼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垄。

块根以收获前后发病为多,病斑
为褐色至黑色,中央稍凹陷,上生有黑色霉状物或刺毛状物,病薯变苦,不能食用。

2、防治方法:防治甘薯黑斑病主要以农业措施为主,实行轮作倒茬,坚持与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等作物轮作,力避连作或与番茄、辣椒、马铃薯等作物连作。

建立无病留种田,采
用高剪苗进行大田种植。

药剂防治可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薯3~5min,每千克
药液浸种薯10 000kg,晾干后入窖;或用50%多菌灵250~300倍液,浸蘸苗基部深6~10cm,维
持2~3min。

(三)甘薯根腐病
1、病症。

甘薯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大田期。

为害幼苗,先从须根尖端或中部开始,局部变黑坏死,以后扩展至全根变黑腐烂,并蔓延至地下茎,形成褐色凹陷纵裂的病斑,皮下组织疏松。

地上秧蔓节间缩短、矮化,叶片发黄。

发病轻的,入秋后秧蔓上大量现蕾开花;发病重的,地
下根茎全部变黑腐烂,主茎由下而上干枯,以致全株枯死。

病薯块表面粗糙,布满大小不等的
黑褐色病斑,中后期龟裂,皮下组织变黑。

2、防治方法。

甘薯根腐病为土壤传染,田间扩展靠流水和耕作活动。

一般砂土地比黏土
地发病重,连作地比轮作地发病重。

主要采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徐薯18、苏
薯7号、商薯19等。

(四)甘薯病毒病
1、病症。

甘薯病毒病症状与毒原种类、甘薯品种、生育阶段及环境条件有关。

田间症状可分6种类型:叶片退绿斑点型、花叶型、卷叶型、叶片皱缩型、叶片黄化型、薯块龟裂型。

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毒病品种及其脱毒苗;大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补栽健苗。

二、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甘薯茎叶类害虫
甘薯茎叶类害虫主要有甘薯麦蛾、斜纹夜蛾、甘薯天蛾等。

主要采用两方面的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冬、春季节耕耙薯田,破坏其越冬环境,杀死蛹,减少虫源;早期结合田间管理,捕杀幼虫;利用成虫吸食花蜜的习性,在成虫盛发期用糖浆毒饵诱杀,或到蜜源多的地
方捕杀,以降低田间卵量。

2、药剂防治:甘薯害虫要注意及早防治,要在害虫的卵孵化盛期和幼虫初孵化期进行用药,不要等其虫龄已大、造成危害时再去进行防治。

害虫的初发期用天达灭幼脲1 000~
1 500倍液+天达有机硅3 000倍液细致喷施植株,不但能杀灭幼虫,而且可以杀灭绝大多
数的虫卵,把害虫消灭在危害之前。

也可以用 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或2%天达阿维菌素3 000~40 00倍液防治,效果亦甚佳。

(二)地下害虫
1、农业措施:精耕细作,消除杂草,灌水,轮作。

物理及人工防治: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糖醋液诱杀。

2、生物防治:培养大黑金龟乳状芽孢杆菌,接种在土壤内使蛴螬窒息而死。

3、化学防治:可结合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进行药剂浸苗,拌施毒土,毒饵诱杀,药剂喷洒。

特别推荐采取农业措施防治地下害虫,化学防治必须要符合国家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要求。

三、化学除草
(一)禾草的化学防除
常用的防除方法如下:每667m2用48%的氟乐灵乳油75~120mL,对水40kg,于整地后栽插
甘薯前喷雾。

注意在气温30℃以下,下午或傍晚用药,用药后立即栽薯秧。

(二)禾草+莎草的化学防除
对以禾草与莎草混生而无阔叶草的薯田,可以用乙草胺防除。

每667m2用50%乙草胺乳油
50~100mL,对水40kg,栽薯秧前或栽薯秧后田间喷雾。

要求地面湿润,无风。

乙草胺对出苗杂
草无效,应尽早施药,提高防效。

栽薯秧后喷药宜用0.1~1mm孔径的喷头。

(三)禾草+阔叶草的化学防除
在以禾草与阔叶草混生而无莎草的甘薯田,可用草长灭药剂防除。

每667m2用 70%草长灭可湿性粉剂200~250mL,对水40kg,栽前或栽后立即喷雾。

要求土壤墒情好,无风或微风,注意不能与液态化肥混用。

(四)禾草+莎草+阔叶草的化学防除
在3类混生的甘薯田,可用果乐和旱草灵防除。

每667m2用24%果乐乳油40~60mL,对水40kg喷雾。

要求墒情好,最好有30~60mm的降雨。

用药时精细整地,不可有大土块。

下午4点后施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