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放鸭》阅读与答案

合集下载

莫言及放鸭阅读

莫言及放鸭阅读

(2)小说第一段对青草湖及湖边人家生活 的介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①对青草湖的环境进行介绍,让读者 了解故事的背景。 ②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开展做铺垫。
(3)养鸭专业户李老壮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①勤劳能干。“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②爱面子。放鸭姑娘戳到他的伤疤,他就对人家反感,冷落人家。 ③善良无私,乐于助人。遇到别人丢失的鸭子,毫不犹豫替别人收着, 又毫不犹豫还给别人。
放鸭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 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家里的油盐 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 —当场被巡夜的民兵抓住了。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他尽量避免和她 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 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样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上应付着, 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老壮好 不容易才拢住鸭群。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知 道这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好鸭!”老壮不由地赞 了一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 十分招人喜爱。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 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 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 一点数,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没睡好觉呢!”

高考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学生版)放鸭莫言青草湖边的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

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儿大,双黄的多,半个省都有名。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

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

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大伯,您是哪个村的——”“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呢,姑娘?”“湖西王庄。

”“老王呢?”“老了,退休了。

”姑娘抬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个弯儿。

“再见,大伯!”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在湖上碰了面。

几句闲话之后,姑娘郑重其事地问:“大伯,你们村有个叫李老壮的吗?”老壮愣了一下神,反问道:“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姑娘的脸红了,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

”“不会是随便问问吧?”老壮耷拉着眼皮说。

“这户人家怎么样?”姑娘问。

“难说。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游过。

”老壮掉转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

“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共了产”,老壮甭提有多心疼了。

老实人爱生哑巴气,一生气就办了荒唐事。

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被巡夜的民兵当场抓住了。

主任没打他,也没骂他,只是把两只鸭子拴在一起,挂在他的脖子上,在湖东八个村里游乡。

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

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

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

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

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一转眼春去夏,湖上又换了一番景色。

荷田里荷花开了,湖里整日荡漾着清幽的香气。

中考莫言小说《放鸭》阅读及答案

中考莫言小说《放鸭》阅读及答案

放鸭莫言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

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

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儿大‎,双黄的多,半个省都有‎名。

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

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

放鸭人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

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儿盛开‎,杏花儿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

成双逐对的‎青蛙呱呱叫‎着。

真是满湖春‎色,一片蛙鸣。

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可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

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大伯,您是那个村‎的?”“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姑娘?”“湖西王庄。

”“老王呢?”“老了,退休了。

”姑娘抬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弯‎儿。

“再见,大伯!”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在湖上碰‎了面。

几句闲话之‎后,姑娘郑重其‎事地问:“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老壮愣了一‎下神,反问道:“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

”“不会是随便‎问问吧?”老壮耷拉着‎眼皮说。

“这户人家怎‎么样?”姑娘问。

“难说。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游过。

”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

“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老壮甭提有‎多心疼了。

2021届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1届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1届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鸭名家汪曾祺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打招呼,就在江边的沙滩上。

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

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一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

他们看什么?——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

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水吃水的人,卖鱼的,贩卖菱藕、芡实、芦柴、茭草的,都有这样一条裙子。

沙滩上安静极了,江流浩浩。

东北风。

交过小雪了,真的入了冬了。

可是江南地暖,不很肃杀,天气微阴,空气里潮润润的。

新麦、旧柳,抽了卷须的豌豆苗,散过了絮的蒲公英,全都欣然接受这点水气。

鸭子似乎也很满意这样的天气,显得比平常安静得多。

看什么呢?哦,鸭嘴上有点东西,有一道一道印子,是刻出来的。

这是记号!这一群鸭子不是一家养的。

主人相熟,搭伙运过江来了,混在一起,搅乱了,现在再分开,以便各自出卖。

“那两个老人是谁?”“一个是余老五。

”“另一个呢?”“陆长庚。

”余老五是余大房炕房的师傅。

他虽也姓余,炕房可不是他开的。

余老五成天没有什么事情,老看他在街上逛来逛去,到哪里都提了他那把奇大无比、细润发光的紫砂茶壶,坐下来就聊,一聊一半天,而且声音奇大。

这条街上茶馆酒肆里随时听得见他的喊叫一样的说话声音。

他一年闲到头,吃、喝、穿、用全不缺。

余大房养他。

只有每年春夏之间,看不到他的影子了。

清明前后,正是炕鸡的时候。

所谓“炕”,是一口一口缸,里头糊着泥和草,下面点着稻草和谷糠,不断用火烘着。

火是微火,要保持一定的温度。

什么时候加一点草、糠,什么时候撤掉一点,这是余老五的职份。

他整天不离一步。

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

他的神情很奇怪,总像在谛听着什么似的,怕自己轻轻咳嗽也会惊散这点声音似的。

他聚精会神,身体各部全在一种沉湎,一种兴奋,一种极度的敏感之中。

放鸭莫言——精选推荐

放鸭莫言——精选推荐

放鸭莫⾔放鸭莫⾔ 引导语:莫⾔,⾸位获得诺贝尔⽂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放鸭》是莫⾔的⼀篇简短叙事⼩说,我们来阅读⼀下这篇⼩说。

放鸭 莫⾔ 青草湖⾥鱼虾着多,⽔草繁茂。

青草湖边⼈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

这⾥出产的鸭蛋个⼤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

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绝了迹。

这⼏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簇簇⽩云。

李⽼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沿湖⼗⼋村。

村村都有⼈在湖上放鸭。

放鸭⼈有⽼汉,有姑娘,⼤家经常在湖上碰⾯,相互都混得很熟。

春天⾥,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桃花⼉怒放,杏花⼉怒放,湖⾥长出了新鲜的⽔草,放鸭⼈开始赶鸭⼦下湖了。

湖⽔绿得像翡翠,⽔⾯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

成双逐对的青蛙嘎嘎叫着。

真是满湖春景,⼀⽚蛙鸣。

⽼壮⼀下湖就想和对⾯王庄的放鸭⼈⽼王头见见⾯,可⼀连好⼏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

姑娘鸭蛋脸⼉,⿊葡萄眼⼉,渔歌⼉唱得脆响,你看。

像在满湖⾥撒珍珠。

两群鸭⼦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送话过来: “⼤伯,您是那个村的——” “湖东李村,”⽼壮瓮⽓瓮⽓地答复,“你呐?姑娘。

” “湖西王庄。

” “⽼王呢?” “⽼了,退休了。

”姑娘抬起⽵篙,⽤⼒⼀撑,⼩船转向,看着。

鸭群拐了弯⼉。

“再见,⼤伯!” 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天,⽼壮⼜和姑娘在湖上碰了⾯。

⼏句闲话之后,姑娘郑重其事地问: “⼤伯,你们村有个李⽼壮吗?” ⽼壮愣了⼀下神,反问道: “有这么个⼈,你问他⼲什么?” 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

说: “没事,随便问问。

” “不会是随便问问吧?”⽼壮耷拉着眼⽪说。

“这户⼈家怎么样?”姑娘问。

“难说。

” “听说李⽼壮⼿脚不太⼲净,前⼏年偷队⾥的鸭⼦被抓住,在湖东⼋个村⾥游过乡?” “游过。

”⽼壮掉过船头,把鸭⼦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壮的伤⼼疤上。

“四⼈帮”横⾏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养鸭,李⽼牡家那⼗⼏只鸭⼦被坐褥队⾥“共了产”,⽼壮甭提有多疼爱了。

放鸭莫言的阅读答案 [放鸭]

放鸭莫言的阅读答案 [放鸭]

放鸭莫言的阅读答案[放鸭]家乡有句俗语:三年放鸭难做官。

大概是放鸭的小子整天跟鸭们打交道,近墨者黑,渐渐变得和鸭崽一样自由散漫,无拘无束,再难收心向学,正正经经做人。

古曰学而优则仕,不学何来优?况且,自古认为官是人中精英,人尚且做不好,又岂能做官?于是就只能做个鸡倌鸭倌罢了。

其实,这句话带有笑穷人的意味。

不是穷人家的孩子,怎么会去放鸭,而不读书?不幸我亦生在穷困人家,因此少年时也放过鸭。

但都不是专职,是读书中间的代理,是假期中的插曲。

冬季,鸭子都大了,放得比较少。

如果枯水的河塘没有结冰,可以去放一放,让这些游泳能手去掏掏螺蛳,蛤蚌,捉捉小鱼。

结冰以后,一般就不再放了,不然会冻伤鸭爪。

于是就关在栏里,但每天放两次风,喂两遍,或稻,或浮麦。

在人的生活困难的时候,鸭们的生活水平也就下降了,只能喂黄菜叶,糠球儿。

我见过父亲做糠球,方法很简便,就是把稻糠和上一定量的水,用竹匾子筛跌一阵,一个个小糠球就滚出来了。

这样的小糠球跟孩子玩的玻璃球差不多大小,便于鸭子吞食。

春天,雪化冰开,鸭知水暖,盼望出栏,天麻亮就呱呱不休。

把门一开,个个争先而出。

一群活泼泼的生命昂首鼓翅扑向河塘的情景是很动人的。

这时,河塘里并无多少活食可掏,鸭子喜爱的大约是春天的气息,和春水的温柔滑润吧。

秋天放鸭最省力,鸭子到处可以觅到鲜美的点心。

还可以把它们赶到一块刚割过稻子的大田里,让它们拾穗儿。

人只管坐在田埂上,看白云飘荡于蓝天,鱼儿漫游于碧水;许久,再用小小的鸭锹挖起一块泥巴,抛向脱群太远的调皮鬼,就没事可干了。

放鸭的辛苦集中在盛夏。

其时,当年的小鸭大毛将生未生,全身细毛子,每只才重半公斤左右,象七八岁的小男孩,生命力极其旺盛,最活泼好动。

它虽略知一点世事,却不大懂规矩,充满好奇,目空一切,横冲直撞,在水中游得很快,人在岸上几乎得小跑步才能赶上。

顶怕的是夏天的天象孩儿脸,说变就变。

刚刚烈日如火,眼看看就会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这群活精灵有个撵雨点子的特性,一见下雨,如同小孩子过年一般兴奋。

[职业资格类试卷]莫言阅读练习试卷6.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莫言阅读练习试卷6.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莫言阅读练习试卷60 放鸭莫言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

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

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

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

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

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大伯,您是那个村的——”“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姑娘。

”“湖西王庄。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游过。

”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

“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当场被巡夜的民兵抓住了。

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

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

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

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

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样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

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

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

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

他知道这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

“好鸭!”老壮不由地赞了一声。

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

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手法篇之巧合法(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手法篇之巧合法(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手法篇之巧合法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文本一放鸭莫言青草湖里鱼虾着多,水草繁茂。

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

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

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

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

放鸭人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

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儿盛开,杏花儿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

成双逐对的青蛙嘎嘎叫着。

真是满湖春色,一片蛙鸣。

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可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

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大伯,您是哪个村的——”“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呢,姑娘?”“湖西王庄。

”“老王呢?”“老了,退休了。

”姑娘抬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个弯儿。

“再见,大伯!”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在湖上碰了面。

几句闲话之后,姑娘郑重其事地问:“大伯,你们村有个叫李老壮的吗?”老壮愣了一下神,反问道:“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姑娘的脸红了,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

”“不会是随便问问吧?”老壮耷拉着眼皮说。

“这户人家怎么样?”姑娘问。

“难说。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游过。

”老壮掉转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

“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共了产”。

那时,村子里主事的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任,“共产”来的鸭子,被他和他的造反派战友们当夜宵吃得没剩几只了,老壮甭提有多心疼了。

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金城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金城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金城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莫言小说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莫言小说

小说专题训练----莫言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放鸭莫言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

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

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

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

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

放鸭人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

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儿盛开,杏花儿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

成双逐对的青蛙嘎嘎叫着。

真是满湖春色,一片蛙鸣。

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可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

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大伯,您是哪个村的?”“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呢,姑娘?”“湖西王庄。

”“老王呢?”“老了,退休了。

”姑娘抬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个弯儿。

“再见,大伯!”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在湖上碰了面。

几句闲话之后,姑娘郑重其事地问:“大伯,你们村有个叫李老壮的吗?”老壮愣了一下神,反问道:“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姑娘的脸红了,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

”“不会是随便问问吧?”老壮耷拉着眼皮说。

“这户人家怎么样?”姑娘问。

“难说。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游过。

”老壮掉转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

“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共了产”。

那时,村子里主事的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任,“共产”来的鸭子,被他和他的造反派战友们当夜宵吃得没剩几只了,老壮甭提有多心疼了。

高考语文复习-- 乡土小说阅读+精准分析文本意蕴

高考语文复习-- 乡土小说阅读+精准分析文本意蕴

乡土小说阅读+精准分析文本意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贵州道上蹇先艾多年不回贵州,这次还乡,才知道川黔道上形势的险恶,真够得上崎岖鸟道,悬崖绝壁。

尤其是踏入贵州境界,触目都是奇异的高峰:往往三个山峰相并,仿佛笔架;三峰之间的两条深沟,只能听见水在沟内活活地流,却望不到半点水的影子。

中间是一条两三尺宽的小路,恰好容得一乘轿子通过。

这天,我们和护送几位官眷的大帮结伴从梧镇起程,一离客栈,天便下起蒙蒙的阴雨来,真使人不快。

下午的雨,从蒙蒙一变而为淅沥的大点了。

我们戴起斗笠,扎着裤脚,一滑一溜地走着,没有一个不是口里喃喃地抱怨着贵州为什么不修马路。

九点钟的光景,我们才在山坡下的一个小村落歇脚,吃早饭。

据说,再向前便没有什么好路走了。

启程之前,夫头和颜悦色地走过来,请求富商们让一段路的轿子。

那几个满面烟容的商人很不耐烦地跳下轿来,穿起线耳草鞋,打着洋伞慢慢地爬坡。

我坐在一家小茅店的前面,和轿夫们一起谈天、喝茶,他们有的已经湿透了衣裳,脱下后,便露出红肿的双肩;有的弯着压驼了的背在喘气。

蓄着短髭的夫头操着两手,皱起眉头,望着天空,向一个一走一喘气的白胖商人说:“方老板,天气糟得很,你怕走不起了,我们喊加班来抬你吧。

”方胖子满意地笑着。

夫头的话还没有说完,胡小山已经带着两个加班匠来了,一边走过来,口里一边叽咕着。

一个身材很高大,样子有二十几岁,穿得还干净;那一个和他恰恰相反,是个矮小而瘦削的三十多岁的黑汉子,穿件两半截连成的破汗衣,腿上一条又小又短的裤子箍着,屁股的一部分就露在外面。

“是不是这乘?”黑矮子颤动他脸上的肉问。

“对罗!”胡小山回答他。

黑矮汉子喊了一声“来,弟兄!”高汉一大步跨过来,两个把轿子提了一提。

矮黑汉笑嘻嘻地说:“不轻,不轻,有好几百斤!”气歇够了,夫头便催着大家赶路。

那两位加班匠仿佛争功似的,抬起胖子的轿子先就走了,也不等后面的大众。

原来抬商人的胡小山和另一个轿夫老李都有点老迈龙钟了,自然精神差得多,喘着气紧跟他们跑。

放鸭莫言——精选推荐

放鸭莫言——精选推荐

放鸭莫⾔ 引导语:莫⾔,⾸位获得诺贝尔⽂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放鸭》是莫⾔的⼀篇简短叙事⼩说,我们来阅读⼀下这篇⼩说。

放鸭 莫⾔ 青草湖⾥鱼虾着多,⽔草繁茂。

青草湖边⼈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

这⾥出产的鸭蛋个⼤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

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绝了迹。

这⼏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簇簇⽩云。

李⽼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沿湖⼗⼋村。

村村都有⼈在湖上放鸭。

放鸭⼈有⽼汉,有姑娘,⼤家经常在湖上碰⾯,相互都混得很熟。

春天⾥,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桃花⼉怒放,杏花⼉怒放,湖⾥长出了新鲜的⽔草,放鸭⼈开始赶鸭⼦下湖了。

湖⽔绿得像翡翠,⽔⾯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

成双逐对的青蛙嘎嘎叫着。

真是满湖春景,⼀⽚蛙鸣。

⽼壮⼀下湖就想和对⾯王庄的放鸭⼈⽼王头见见⾯,可⼀连好⼏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

姑娘鸭蛋脸⼉,⿊葡萄眼⼉,渔歌⼉唱得脆响,你看。

像在满湖⾥撒珍珠。

两群鸭⼦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送话过来: “⼤伯,您是那个村的——” “湖东李村,”⽼壮瓮⽓瓮⽓地答复,“你呐?姑娘。

” “湖西王庄。

” “⽼王呢?” “⽼了,退休了。

”姑娘抬起⽵篙,⽤⼒⼀撑,⼩船转向,看着。

鸭群拐了弯⼉。

“再见,⼤伯!” 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天,⽼壮⼜和姑娘在湖上碰了⾯。

⼏句闲话之后,姑娘郑重其事地问: “⼤伯,你们村有个李⽼壮吗?” ⽼壮愣了⼀下神,反问道: “有这么个⼈,你问他⼲什么?” 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

说: “没事,随便问问。

” “不会是随便问问吧?”⽼壮耷拉着眼⽪说。

“这户⼈家怎么样?”姑娘问。

“难说。

” “听说李⽼壮⼿脚不太⼲净,前⼏年偷队⾥的鸭⼦被抓住,在湖东⼋个村⾥游过乡?” “游过。

”⽼壮掉过船头,把鸭⼦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壮的伤⼼疤上。

“四⼈帮”横⾏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养鸭,李⽼牡家那⼗⼏只鸭⼦被坐褥队⾥“共了产”,⽼壮甭提有多疼爱了。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莫言小说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莫言小说

小说专题训练----莫言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放鸭莫言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

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

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

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

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

放鸭人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

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儿盛开,杏花儿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

成双逐对的青蛙嘎嘎叫着。

真是满湖春色,一片蛙鸣。

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可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

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大伯,您是哪个村的?”“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呢,姑娘?”“湖西王庄。

”“老王呢?”“老了,退休了。

”姑娘抬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个弯儿。

“再见,大伯!”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在湖上碰了面。

几句闲话之后,姑娘郑重其事地问:“大伯,你们村有个叫李老壮的吗?”老壮愣了一下神,反问道:“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姑娘的脸红了,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

”“不会是随便问问吧?”老壮耷拉着眼皮说。

“这户人家怎么样?”姑娘问。

“难说。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游过。

”老壮掉转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

“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共了产”。

那时,村子里主事的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任,“共产”来的鸭子,被他和他的造反派战友们当夜宵吃得没剩几只了,老壮甭提有多心疼了。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专练(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专练(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莫言小说专练莫言作品:《蛙》《红高粱家族》《奇死》《诗人金希普》《儿子的敌人》《放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蛙(节选)莫言我们那地方,曾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

譬如陈鼻、赵眼、吴大肠、孙肩……这风气如今已不流行,年轻的父母们,都不愿意以那样古怪的名字来称谓自己的孩子。

我们是1960年秋季进入大羊栏小学的。

那是饥饿的年代,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事件,大都与吃有关。

那是一吨龙口煤矿生产的优质煤块,亮晶晶的,断面处能照清人影。

我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么亮的煤。

村里的车把式王脚,赶着马车,把那吨煤从县城运回。

王脚方头、粗颈、口吃,讲话时,目放精光,脸憋得通红。

他儿子王肝,女儿王胆,都是我的同学。

王肝与王胆是异卵双胎。

王脚脖子上有汗,解下腰间那块蓝布擦拭。

擦汗时看到儿子王肝和女儿王胆,便大声喝斥:回家割草去!王肝身体高大,但王胆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袖珍姑娘——说得难听点吧,是个侏儒。

王胆转头就跑——她跑起来身体摇摇摆摆,重心不稳,像个初学走路的婴孩,很是可爱——王肝往后缩缩,但不走。

王肝为父亲的职业感到荣耀。

现在的小学生,即便父亲是开飞机的,也体会不到王肝那时的荣耀。

村子里有很多人羡慕这职业,但都望骡却步。

这骡子已经咬伤过两个儿童:第一个是袁脸的儿子袁腮,第二个是王胆。

马车停在她家门前时,她到骡前去玩,被骡子咬着脑袋叼起来。

我们都很敬畏王脚。

他身高一米九,双肩宽阔,力大如牛,二百斤重的石碌磕,双手抓起,胳膊一挺,便举过头顶。

尤其让我们敬佩的,是他的神鞭。

疯骡咬破袁腮头颅那次,他拉上车闸,双腿叉开,站在车辕两边,挥舞鞭子,抽打疯骡屁股。

那真是一鞭一道血痕,一鞭一声脆响。

疯骡起初还尥蹶子,但一会儿工夫便浑身颤抖,前腿跪在地上,脑袋低垂,嘴巴啃着泥土,撅着屁股承揍。

后来还是袁腮的爹袁脸说,老王,饶了它吧!王脚才悻悻地罢休。

袁脸是党支部书记,村里最大的官。

最新初一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1)

最新初一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1)

最新初一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养鸭丰子恺①经常住在家里的只有三个半人:我们老夫妇二人,一个男工和一个五岁的男孩。

但畜生倒有八口:一狗,两猫,两鸽和两鸭。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两只鸭。

②这一对鸭不是原配,是一个寡妇和一个第二后夫。

来由是这样的:一吟买了一对小鸭回来。

小得很,两只可以并排站在手掌上。

白天在水田游泳,晚上睡在一只小篮里,挂在粱上;为的是怕黄鼠狼拖去。

、一天半夜,我听见室内有响动,是鸭子叫。

、连忙起身,拿电筒一照,只见地上一只小雄鸭仰卧在血泊中。

仔细一看,头颈已被咬断,连忙探望小篮子,小雌鸭幸而还在。

全家人都起来,看看残生的小雌鸭,叹了好几口气。

③后来一吟又买了一只小雄鸭。

这次我们戒备很严,一对续弦的小鸭,安全地长大起来,直到我们迁居新屋,小鸭长成一对中鸭了。

新屋旁有篱笆围着,我们在篱笆内掘一个小塘。

一对鸭子尽日在此仰观俯察,逡巡游泳,在我的岑寂的闲居生活上增添了一种生趣。

不知不觉,它们已长成大鸭,全身雪白,两脚大黄。

它们晚上睡在屋檐下一只箩子底下。

箩子上压一块石板,也是为防黄鼠狼。

谁知有一天破晓,我睡醒来,听见连新(男工)在叫喊。

起来探问,才知道雄鸭又被拖去了。

一道血迹从箩子边洒到篱笆的一个洞口,洞外也有点滴,迤逦向荒山而去。

原来昨夜连新忘记在箩子上压石板,黄鼠狼就来启箩偷鸭了。

以后的情景着实可怜。

那雌鸭放出箩来,东寻西找,仰天长呜,“嘎嘎”之声,竟日不绝。

其声慌张、焦躁,而似乎含有痛楚,使闻者大为不安。

以前小雄鸭被害了,她照旧吃食游水,我曾经笑她“毕竟是禽兽”。

但如今看来,毕竟是人的同类,也是含识的、有情的众生。

④雌鸭一连三四日“嘎嘎”地哀鸣,东张西望地寻觅。

后来也就沉静了,但样子很异常,时时俯在地上叩头,同时“咯咯”地叫。

邻人周婆婆来,看见了,说它是需要雄鸭。

我们托周婆婆做媒,过几天,周婆婆果然提了一只雄鸭来,身材同它一样大小。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选考)真题演练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选考)真题演练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 小说(选考) ——把握人事,洞察百态(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峡谷阿城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

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

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

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

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

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

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

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

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选考)真题演练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选考)真题演练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 小说(选考) ——把握人事,洞察百态(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峡谷阿城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

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

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

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

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

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

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

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

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小说主题增分专练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小说主题增分专练

2022届高考小说主题增分专练考点:1. 梁晓声《双琴祭》2. 石兵《捞月亮的母亲(节选)》3. 安布罗斯·毕尔斯《空中骑士》4.莫言《放鸭》5. 许辉《洗碑》【考点研究】一、探究小说主题的方法(一)表现主题的常见形式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二)挖掘主题的角度1.从作者背景看;2.从人物特征看;3.从情节发展看;4.从语言情感色彩看;5.从整体倾向看。

(三)概括主题常用语1.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二、常见设问模式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3.把小说的题目××改成××,好不好,为什么?4.小说××为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考虑,请选择某一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

5.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三、解题突破点1.整体阅读,宏观感受,把握作品思想内容,就等于抓住了探究的精髓。

2.注意标题和体裁。

标题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有时就是小说线索,必须关注。

3.抓关键性语句。

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的评述、诠释的一些关键语句。

抓住“文眼”就把握了探究的方向,所以小说中一些内涵丰富的语句,如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以及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

4.注意小说这一文体的特征,解读时紧扣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剖析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鸭莫言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

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

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

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

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

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大伯,您是那个村的——”“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姑娘。

”“湖西王庄。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游过。

”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

“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当场被巡夜的民兵抓住了。

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

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

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

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

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样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

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

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

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
“好鸭!”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

他知道这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

老壮不由地赞了一声。

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

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

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没睡好觉呢!”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

我把鸭赶过来吧?”“我来。

”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

放鸭姑娘“呷呷”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

“姓李,名老壮!”“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

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老壮高声喊着。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

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姑娘,真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放鸭姑娘向李老壮打听他早年偷队里鸭子的往事,是因为李苇林向她讲过自己家的故事,姑娘想验证一下李苇林话语的真伪。

B.李老壮对姑娘提到自己的伤疤非常恼火,从此很反感她。

但当他知道这个有礼貌的姑娘认识自己的儿子后,又对姑娘产生了好感。

C.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很喜欢自己儿子单位刚刚引进的良种鸭,于是就把它们赶进自己的鸭群。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简单的对话和肖像描写,含蓄地讲述了一个和鸭子有关的爱情故事,巧妙地表现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写改革开放后
农村生活的变化,选材典型,文笔犀利,语言诙谐幽默,带有莫言小说的典型特征。

(2)小说第一段对青草湖及湖边人家生活的介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3)养鸭专业户李老壮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4)小说的题目是“放鸭”,主要情节都发生在青草湖上,如果以“青草湖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1)B D (A “李苇林向她讲过自己家的故事,姑娘想验证一下李苇林话语的真伪”无依据;C“他很喜欢自己儿子单位刚刚引进的良种鸭”错; E “文笔犀利,语言诙谐幽默”不当。

) (2)①对青草湖的环境进行介绍,让读者了解故事的背景。

②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开展做铺垫。

(3)①勤劳能干。

“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②爱面子。

放鸭姑娘戳到他的伤疤,他就对人家反感,冷落人家。

③善良无私,乐于助人。

遇到别人丢失的鸭子,毫不犹豫替别人收着,又毫不犹豫还给别人。

(4)观点一:以“青草湖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放鸭是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主要人物通过放鸭连结到一起展开活动。

青草湖只是背景。

②小说主要通过李老壮、姑娘两代人的放鸭生活,揭示了不同时期生活的变化,讴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观点二:以“青草湖的故事”为题合适。

①青草湖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是情节展开的场所。

放鸭只是故事情节。

②放鸭只是两个人的活动,“青草湖的故事”则更明确地揭示出所有人的生活变化,直接表现了改革开放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