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史·主父宦不达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左思《咏史诗》浅析

左思《咏史诗》浅析

胸 臆 ,诗 人 似 乎 只 是 以 一 个 局 外
旁观 者的身份在 向人们 陈述介绍
评 点 这 段 历 史 ,是 在 发 思 古 之 幽
黄 乌为 悲鸣 , 哀哉伤肺肝。 j 3
咏 史诗 ( ) 七
左 思 ,左 思 的 咏 史 诗 打 破 了
三兄弟为穆公殉 葬的史事 。整 首 诗 可 分 为 三 层 , 开首 两 句 是 第 一
层 ,点 出 了作 者 的 意 旨— — 他 认 为 三 良殉葬是 一 种忠 义 的行为 。
中间八 句为第二层 ,完整的 录叙
了 三 良为 穆 公 殉 葬 的 场 景 :三 良
开 创 了 咏 史 以 咏 怀 的 新 路 ,对 后
学教 育
然 而 像 他 们 那 样 怀 才 有 “ ” 终 遇 ,
有 成 就 的 人 自古 又 能 有 几 人 呢 ?
的卑微 出身 ,而后 或 以 自己 的高 浩 人 格 ,或 以 自 己 的 卓 异 才 华 而 “ 明擅八区 ” 《 英 ( 咏史诗》其 四 ) 。
这些 寒士 要么 不慕 功 名 富贵 , 自 甘 退居高隐 , 么为人排难 解纷 , 要 却 不 求 回报 , 么 蔑 视 权 贵 , 越 要 超 世 俗 。他 们 的 人 生 道 路 选 择 实 际 上 也 蕴 涵 有 诗 人 自己 的 追 求 。 在 《 咏史 诗》 二中 , 其 诗人写 到“ 吾希 段 干木” “ 慕 鲁仲连 ” ,吾 。段 干 木
抒 发 个 人 胸 臆 的 兴 寄 之 物 ,从 而
长卿还成都, 壁立何寥廓 。
四 贤 岂不 伟 , 烈光 篇籍 。 遗 当其未遇时, 忧在填沟壑 。 英雄有屯遭, 由来 自古 昔 。 何世无奇才, 之在草泽。 遗 曹 植 的 《 良诗 》 材 于 《 i 取 诗 经 ・ 风 ・ 鸟》 咏 赞 的 是 子 车 氏 秦 黄 ,

咏史八首-左思-原文赏析

咏史八首-左思-原文赏析

咏史八首左思原文赏析《咏史八首》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一组咏史诗。

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

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

【其一】咏史·弱冠弄柔翰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其二】咏史·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1.[郁郁]茂密的样子2.[涧底]谷底 [松]喻英才3.[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4.[以彼~尺条]意思是:柔弱的山上苗遮蔽了高大的涧底松。

彼,指山上苗。

径寸茎,一寸粗的茎秆。

荫,遮蔽。

此,只涧底松。

5.[世胄(zhou)]世家子弟。

胄,后裔6.[蹑]登7.[下僚]低级官吏8.[地势~一朝]意思是:甲胄和英俊所处情况,正与松、苗相似,是地势是他们如此,非一朝一夕变成这样。

然,这样,如此。

9.[金张~汉貂]意思是:金、张俩家子孙凭借祖先的功业,世代都做大官。

金张,指西汉金日(mi)磾(di)和张汤两家的子孙。

金家从武帝到平帝七代担任内侍。

张家子宣帝、元帝以来,子孙相继有十多人为侍中、中常侍。

藉,凭借。

旧业,祖先的功业。

七叶,七代。

珥,插。

貂,貂尾。

汉代凡侍中、中常侍等大官都带貂尾以验明其身份。

10.[冯公]冯唐,汉文帝时人。

他才能出众,但直到老年仍屈居低微的郎署11.[伟]奇伟出众12.[不见招]不被重用的意思【其三】咏史·吾希段干木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咏史李啇隐注释

咏史李啇隐注释

咏史李啇隐注释咏史李商隐原文及翻译《咏史》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01首。

这首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李商隐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借题寄慨,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

在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以下是咏史李商隐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咏史》原文咏史作者:唐·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史》注释①本篇题为“咏史”,实系伤悼唐文宗逝世之作。

诗作于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

②《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③沈约《宋书》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

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干里,岂特十二乘哉”!得真:全诗校:“一作待珍。

”⑤青海马:一种产于青海湖的杂交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喻可任军国大事的贤才。

⑥《艺文类聚》引《蜀王本纪》,秦惠王嫁五位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壮士迎接。

回来时路过梓渔,见大蛇入山洞,五力士力拔蛇尾,山崩,力士与美女均被压死。

此以“蜀山蛇”喻盘踞在朝廷与地方的恶势力,如宦官、藩镇。

⑦《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疏:“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温兮。

”,文宗尝与诸学士联句,常作诗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柳公权属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馀凉。

”见《新唐书·柳公权传》。

⑧《礼记·檀弓》:“舜葬于苍梧之野。

”苍梧,山名,即九疑山。

翠华:以翠羽为饰的旗,为皇帝用的仪仗。

《咏史》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

唐代-高适《咏史》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高适《咏史》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高适《咏史》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咏史》是诗人高适创作于盛唐。

诗人在少年时,相当落魄,其诗歌大多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

这首诗正是写于未入仕途之时。

因他自以为是“天下士”,却只得到个“封丘尉”,于是通过写古人赠绨袍的故事来比喻现在,表达了对有才华的贫寒人士得不到同情、重视的悲愤情绪。

此篇虽题为“咏史”,实则是诗人借咏史来发泄自己的愤懑。

原文:
咏史
唐代-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翻译: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注释:
尚有:尚且还有。

绨袍:用粗丝绸做成的长袍。

怜:同情。

范叔:范雎,字叔。

战国时期的范雎。

由于须贾告状,他被毒打得几乎死去,后来逃到秦国当了宰相。

须贾来秦,他特意以贫穷的面貌去相见,须贾送绨袍给他御寒,他感到须贾还有故人之情,就宽恕须贾。

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天下士:天下豪杰之士。

犹作:还当作。

布衣:指普通老百姓。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5篇)《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1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翻译五大都市,自夸财富雄厚,三川一带,热衷于名利追逐。

有钱的富豪,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明经的士人,能够得到高官厚禄。

京城里,大路四通八达,高耸韵屋脊,像鱼鳞一样密布。

做官的,华美的帽缨随风飘动,闲游的,骑着快马在城中漫步。

凌晨时分,天上依旧繁星闪烁,官宦们的车驾,已如风云般涌入。

宾客与仆从,随之纷至沓来,黑乎乎的土地上映照着鞍马的光芒闪闪。

寒来暑往,似乎只是一瞬,百花纷纷争艳,只趁春光明媚之时。

唯独严君平,甘于寂寞不慕荣利,俗世不用他,他也不求入仕。

注释五都:西汉时以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五都。

矜:自夸。

三川:秦郡名,治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其地有河、洛、伊三水,所以称三川。

养声利:追求名利。

不市死:不死于市中。

衢:大道。

飞甍:高耸的屋脊。

鳞次:像鱼鳞一样密布。

彯:长带摆动的样子。

竦:执。

轻辔:是指善跑的马。

辔,辔头,御马索。

轩盖:带篷盖的车,达官贵人所乘。

云至:云涌而来,极言其多。

宾御:宾客和侍者。

飒沓:众多的样子。

一时:一时间,刹时。

君平:汉代蜀人严遵,字君平。

他在成都以占卜为生,每日得百钱则闭门下帘读《老子》,一生不求仕进。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太始二年(466年),宋孝武帝刘骏死后,世人矜财货、重名利,与坚守寂寞、与世相弃的君平形成强烈的对比,益发显示了世风的奢华、腐朽。

作者为了表达对于官僚贵族的强烈憎恶,以及自身对耿直高洁品格的坚守,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诗人起笔便尖锐地指出,五都的人以财产雄厚而自尊自大,三川的人好追逐名利。

诗人谴责的,不仅仅是五都和三川的人,他谴责的还有高门世族和达官贵人。

咏史诗其五原文及翻译

咏史诗其五原文及翻译
作为封建阶级文人的左思,又处在黑暗险恶的政治环境之中,他所写的《咏史》诗不可能不打上鲜明的阶级烙印,不能不留下他那个时代所给他的影响,如消极避世的思想,虚无无为的思想。我们不能因为左思的《咏史》诗有着丰富的精华而对其所含有的封建性的糟粕,尽管相比之下份量很轻,而有所忽视。
6.冯公:指冯唐,汉文帝时,老年仍居郎署小官。《文选》李善注引荀悦《汉纪》:“冯唐白首,屈于郎署。”伟:指才能突出。白首:白头,指年老。招:指被皇帝召见、重用的意思。
《咏史》其二 翻译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就是这样,左思的《咏史》诗以它所特有的深厚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奠定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坚实地位。另外,《咏史》诗在艺术上也有着它特出的地方。
第一,力矫太康颓靡文风,承继建安雄健骨力。
晋初太康文坛上,总的创作倾向是:刻意摹仿古人作品,很少结合现实实际;追求辞句华丽和对偶的工整,形成了绮靡浮泛的形式主义风尚。在这种颓风面前,左思则独树旗帜,以《咏史》诗为代表,继续发扬了建安文学“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优秀传统。虽然以咏史名篇,不是左思首创,但左思能从现实生活出发,精心选择史实,巧妙地融汇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咏史以抒情,借抒情以讥世。这不仅突破了前人咏史诗只限于一事,“堆垛寡变”的局限,而且与太康文学刻意摹仿古人、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倾向分庭抗礼。钟嵘说,左思的《咏史》诗“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是很符合左思诗的实际的。在艺术形式方面,《咏史》诗并非不注重,诗人从华丽之中求朴拙,于浮泛之外求深蕴,质朴自然,奔放沉郁,绝少雕镂的痕迹。综上两个方面,钟嵘称赞左思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左思风力”(《诗品》)。王夫之则说:“三国之降为西晋,文体大破,不绝于来兹者,非太冲其焉归?”(《古诗评选》卷四)这些评价是公允的。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咏史戎昱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译文】汉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

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能够依靠妇人。

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颜,去止息胡人的干戈。

地下埋着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臣呢。

【注释】1、咏史:一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云溪友议》2、汉家:汉朝。

青史:即史册。

古人在青竹简上纪事,后世就称史册为青史。

3、计拙:计谋拙劣。

和亲:指中国历史上古代皇帝用皇族女子与其他民族统治者结亲的办法来谋求两族和好亲善,避免遭受侵扰的政策。

4、社稷:本指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土神、谷神的庙宇,后来用做国家政权的象征。

5、安危:偏义复词,指安全稳定。

6、玉貌:美好的容貌,这里代指和亲的女子。

7、拟:意欲;打算。

静胡尘:指消除边境少数民族的侵扰。

胡:汉唐时期,汉族称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即为“胡人”。

尘:指烟尘,代战争。

8、千年骨:指汉朝臣子的枯骨。

西汉至作者所生活的唐德宗时代约千年,故称。

9、辅佐:辅助。

【创作背景】唐代从安史之乱后,朝政紊乱,国力消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都曾经采用“和亲”的政策),但结果却是侵扰愈多,使边境各族人民饱受痛苦。

所以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便创作了此诗讽刺朝廷。

【鉴赏】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和戎讽”条。

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

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译文、赏析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译文、赏析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译文、赏析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niě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ěr耳):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伟:奇。

招:招见。

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

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翻译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鉴赏这首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

左思《咏史》诗简论

左思《咏史》诗简论

左思《咏史》诗简论摘要: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类型,西晋时期左思的《咏史》(八首)成为咏史诗成熟的标志,给后世咏史诗极大的启发。

这组咏史诗借历史史实描述自我情感发展的历程,将史实和咏怀结合起来,借古喻今,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是咏史诗的一种创新,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左思咏史诗史实咏怀创新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类型,作者借歌咏历史事件或人物来抒发思想感情,表达议论见解。

一般认为先秦时代的咏史诗还处于萌芽阶段,因为此时史实还没有真正成为吟咏的重点,咏史诗也还没有自成一体。

根据现有资料来看,咏史诗体的确立应始自班固。

但班固的咏史诗以叙史为主,末尾兼发议论,尚显粗拙。

建安以后也有不少作家,如曹植、阮籍、嵇康等人也有咏史诗,但写法上大抵只是实咏史事,略述感慨。

而西晋时期左思的《咏史》(八首)才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

左思之前的咏史诗人很多,但是将古人与作者水乳交融地融成一体的,左思应是第一人。

左思的咏史诗从不同方面刻画作者的性格特点,借历史史实描述自我情感发展的历程,将史实和咏怀结合起来,借古喻今,抒写个人胸怀,“题云咏史,其实乃咏怀也”,是咏史诗的一种创新,为后世咏史诗的创作提供了范本,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左思,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

大约生于魏废帝时代,卒于西晋末年。

左思其貌不扬,却自幼发愤读书,不事交游。

《晋书·左思传》称其“才思过人”。

他曾呕心沥血十年,写出著名的《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

然而只因出身寒微,在门阀制度森严的西晋,其仕途注定是坎坷的,所以只能屈居下位,郁郁不得志。

左思留存后世的作品极少,现存诗仅十四首,但他的八首咏史诗,慷慨激昂,雄迈高旷,名为咏史,实为抒怀,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这组咏史诗抒写了自己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抗争,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也洋溢着追求自由解放的浪漫意识,被钟嵘称之为“左思风力”。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14篇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14篇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14篇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1咏史戎昱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译文】汉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

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能够依靠妇人。

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颜,去止息胡人的干戈。

地下埋着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臣呢。

【注释】1、咏史:一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云溪友议》2、汉家:汉朝。

青史:即史册。

古人在青竹简上纪事,后世就称史册为青史。

3、计拙:计谋拙劣。

和亲:指中国历史上古代皇帝用皇族女子与其他民族统治者结亲的办法来谋求两族和好亲善,避免遭受侵扰的政策。

4、社稷:本指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土神、谷神的庙宇,后来用做国家政权的象征。

5、安危:偏义复词,指安全稳定。

6、玉貌:美好的容貌,这里代指和亲的女子。

7、拟:意欲;打算。

静胡尘:指消除边境少数民族的侵扰。

胡:汉唐时期,汉族称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即为“胡人”。

尘:指烟尘,代战争。

8、千年骨:指汉朝臣子的枯骨。

西汉至作者所生活的唐德宗时代约千年,故称。

9、辅佐:辅助。

【创作背景】唐代从安史之乱后,朝政紊乱,国力消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都曾经采用“和亲”的政策),但结果却是侵扰愈多,使边境各族人民饱受痛苦。

所以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便创作了此诗讽刺朝廷。

【鉴赏】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和戎讽”条。

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

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

”还笑着说:“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和戎)之功,何其懦也!”大臣们领会圣意,就不再提和亲了。

这则轶闻美谈,足以说明这首诗的流传,主要由于它的议论尖锐,讽刺辛辣。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高适在仕途辉煌时,曾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诗名远播。

一些优秀的边塞诗赞扬了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高适的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咏史唐代:高适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译文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

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注释尚有:尚且还有。

绨(tì)袍:用粗丝绸做成的长袍。

怜:同情。

范叔:范雎,字叔。

战国时期的范雎。

由于须贾告状,他被毒打得几乎死去,后来逃到秦国当了宰相。

须贾来秦,他特意以贫穷的面貌去相见,须贾送绨袍给他御寒,他感到须贾还有故人之情,就宽恕须贾。

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天下士:天下豪杰之士。

犹作:还当作。

布衣:指普通老百姓。

评析高适在仕途辉煌时,曾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诗名远播。

一些优秀的边塞诗赞扬了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高适的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负。

但是他在少年时,相当落魄,其诗歌大多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

这首诗则写于未入仕途之时。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这两句歌咏历史上范睢的一段故事。

诗中的“尚有”,还有;“绨袍”,用一种比绸子厚实、粗糙的纺织品做成的袍子。

“范叔”,指范睢。

范睢字叔,故称。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战国时范睢事魏大夫须贾,因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赐他金十金和牛酒。

须贾怀疑范睢通齐,告诉魏相。

魏相派人凌辱范睢,几欲置之死地。

范睢装死得以逃到秦国,游说秦昭王获得成功,被拜为相,封于应(今河南省宝丰西南),称“应侯”。

“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咏史作者: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咏史译文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咏史注释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niè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磾jin mi di,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ěr耳: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伟:奇。

招:招见。

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

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

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

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观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相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依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阅历、艺术观点和艺术爱好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诗词作者:班固(东汉)原文: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未若清虚者,带索被玄裘。

浮游一世间,泛若不系舟。

方当毕尘累,栖志老山丘。

《咏史》为东汉史学家班固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咏叹缇萦救父的故事。

赏析:这首诗歌咏了西汉初期的一位奇女子——淳于缇萦。

正是由于她伏阙上书,不仅救了触刑的父亲,还感动文帝下达了废除肉刑的闻名诏令。

所以班固于开笔之际,先以悠邈之思,追述了任用肉刑的历史:“三王德弥(终也)薄,惟后用肉刑”。

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之文王、武王,据说他们均以“文德”治天下,“至于刑错(弃置不用)而兵寝(保藏)”,被誉为“帝王之极功”(《汉书·刑法志》)。

但到了三代之衰世,就不免王德日薄、刑罚滥施了。

史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施用“五刑”的条款竟多达三千余项。

这两句思接千载,于历史追述中表达对任用“肉刑”的`深厚感叹。

自“太仓令有罪”以下,诗人笔凌百世,直叙汉初淳于缇萦上书救父的事迹。

“太仓令”即汉初名医淳于意,他曾担当齐之太仓(官仓)的小吏。

文帝四年(前176),有人上书告发他触犯刑律,遂被逮捕押往长安。

五个女儿急得直哭,他大骂说:“生女真不如生男,缓急之时谁能帮我办事!”这就是诗中所说的“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孤独之状)”之意。

小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异样哀痛,痛感于“死者不行复生而刑者不行复赎”,毅然随父进京,上书汉文帝,“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

“上书诣阙下”四句,描述的就是缇萦到宫廷上书的情景。

“鸡鸣”、“晨风”,均为《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名篇。

左思咏史(共10篇)

左思咏史(共10篇)

左思咏史(共10篇)左思咏史(一): 左思的《咏史》的翻译《咏史》其二: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咏史》其三:我仰慕段干木这位贤士,虽然隐居安卧不作官,却能(藩:保卫)保护魏国君主免遭秦国的兵祸.我仰慕鲁仲连这位贤士,谈笑间能使秦军撤退.他活在世上看重的是自由自在不受束缚,而当国家遭受灾难时能站出来解除祸乱.大功告成后,又以接受封赏为耻,这种高尚的气节真是非常卓越不同一般.面对官印(组,系官印的带子)不肯系佩在身,面对爵位(珪,同圭,上圆下方的玉器,不同的爵位所赐予的珪也不同)他岂肯接受.若成串的大印使前庭大放光彩,(有的人觉得这样很荣耀,)而他把这比作好像浮云一般,根本无所谓.左思咏史(二): 左思的《咏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左思咏史】左思的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咏史诗,而是颇有深意的咏怀诗.所咏之怀包括两个元素:叹穷和言志.诗人从三个维度抒写困穷处境:对造成困穷处境原因的辩白、对摆脱困穷处境的期待、对身陷困穷处境的超脱;从三个层面表现人生志趣:立功扬名、著书立说、隐居高蹈.叹"穷"和言"志"共同构建了真实的心灵史,因而使诗歌不仅有对"穷"的不平之气,更有一种壮逸之气,而这种壮逸之气不仅包括立功扬名、著书立说的雄壮之气,也包括隐居高蹈的超逸之气.由于巧妙地运用赋、议论、对比等艺术手法,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境界.左思咏史(三): 赏析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提示:将鼠标移动到颜色不同的字词上可以看到注解.【赏析】虽有用世心,报国却无门,愤激之情发而为诗,勃郁之气冲孔袭门,指斥封建士族门阀制度扼杀人材.左思咏史(四): 左思咏史其二有哪些意象请列出《咏史》其二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其中的意象有涧底松、山上苗、径寸茎、百尺条.左思咏史(五): 《咏史》左思赏析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①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③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借旧业,七叶珥汉貂.④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⑤【注释】①离离:下垂貌.苗:初生的草木. ②荫:遮盖着.以上四句以山上的小苗比无才而有权势的人,以涧底的高松比有才而屈于下位的人. ③胄:后裔.“世胄”,世家子弟.下僚:小官. ④金张:“金”指金日磾家,自汉武帝时起,至汉平帝时止,金家七代为内侍.“张”指张汤家,七代为内侍、中常侍者凡十余人.旧业:先人的遗业.七叶:七世.珥汉貂:冠旁插貂鼠尾为饰.汉代凡侍中、常侍等官都戴貂(侍中插左,常侍插右).这两句是说金氏、张氏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⑤冯公:指冯唐,汉文帝时人,曾对文帝指出当时法律严苛,不能用将等弊.老年仍居郎官小职.伟:奇异.不见招:言不被进用.【品评】这是《咏史八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抨击了门阀制度对人材的压制,倾诉了贫寒之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诗歌围绕着“地势”悬殊这一主题展开,采用对比的手法来揭露门阀制度的不合理.诗歌的一开头,即展示了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苍松以百尺之材,处于“涧底”;而径寸小苗.却高踞于山上,荫影还要档住“涧底松”.诗人以这个反常的白然现象作比兴,将人世间“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这一畸形的现象非常鲜明地突出出来.一边是处于涧底的苍松,一边是踞于山上的寸苗;一边是“蹑高位”的世胄,一边是“沉下僚”的英俊;一边是显赫一时的金、张旧家,一边是年老官卑的冯唐——这一组组鲜明的对比,无可辩驳地证明着门阀制度的荒悖.因此,诗人痛切地感到:人的命运并不取决于他的才华,而是由他所处的“地势”高下来决定.全诗激荡着一股郁勃不平之气.尤其是结尾:“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采用反问句式,显得沉痛有力.左思所创造的“涧底松”这一艺术形象,扣动了后世不少文人的心弦,他们曾反复运用它来抒写怀才不迫的郁愤.【左思咏史】左思咏史(六): 左思咏史八首中哪一首最精彩最好说明理由本应不分伯仲自我感觉其一最精彩其一,正面畅抒自己的理想,可谓全组诗的总纲;其二,写遭受门阀制度的压抑而产生的悲愤之情;其三,表示要以段干木、鲁仲连为榜样,另僻蹊径,以期报国;其四,写自己甘于孤寂专心著述,成就自己;其五,再写此路不通,而想追奔许由;其六,赞誉荆轲,借以披露情怀;其七,从历史上许多英俊人物沈埋下僚,以慰心中的不平;其八,写社会的黑暗,决心避世,求洁身自好.左思把丰富多变的思想感情,分别写在各首之中,恰似一个巨手巧匠把颗颗散珠组成一个完整精美的花环其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高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该段思想情感似滔滔江水,奔泻翻腾;又似九曲黄河,曲折回环,一咏三叹,反复宛转.慷慨悲壮之中,有细腻旖旎;低音纤气之内,又挟滚滚沉雷.左思咏史(七): 左思的《咏史》共八首,求原文有赏析的更好!其一弱冠弄柔翰,卓荦(luò)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借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其三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圭宁肯分. 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 其四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其五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欻(xū迅速:“夫欻而生者,必欻而灭.”) 来游. 被褐出阊阖chāng hé,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阊阖〕a.传说中的天门;b.皇宫的正门;c.风名,如“阊阊风”(指西风,秋风.亦简称“阊风”). ) 其六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其七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屯颤,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其八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左思咏史(八): 咏史(其二)左思这首诗借咏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四句一层.请简要分析诗中三个层次的内在联系.咏史(其二)咏史(其二)选自《玉台新咏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今山东临淄北).西晋太康时期的重要诗人.曾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一时洛阳为之纸贵.他的诗至今仅存14首.左思所作咏史诗八首,为他早年的作品.左思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松树郁郁葱葱地生长在山涧之底.郁郁,形容草木繁盛的样子.,离离〔离离〕形容小草分散下垂的样子.山上苗.以彼径寸茎〔径寸茎〕直立一寸的茎,指小草短小的枝叶.,荫此百尺条〔百尺条〕指松树高大的树枝.世胄〔世胄〕世族子弟.胄,后裔.蹑〔蹑(niè)〕登,踩踏.高位,英俊沉下僚〔僚〕官职.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汉代的金日(dī)和张汤两家,凭借祖先的功业,从汉武帝时起,到王莽篡汉止,七个朝代,世代做汉朝的高官.七叶,七世.珥汉貂,插着貂尾的帽子.汉代侍中、中常侍等官帽上都插着貂尾.藉,借助、依靠.珥,插.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像汉代冯唐这样的英俊之士,到了老年时尚职位低微,不被重用.冯公,汉代的冯唐,文帝时年已七十左右,仍作中郎署长,一个很小的官.伟,人才出众.招,召见、重用.欣赏指要左思出身寒门,虽有振世济困的志向和令洛阳纸贵的才华,却因为生活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魏晋时期,终究得不到重用.左思的这首咏史诗是在借咏史而咏怀,表达自己对曹魏以来严酷的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批判.诗人从涧底松和山上苗起兴,以“涧底松”喻寒微出身者,以“山上苗”喻世族出身者.在诗人看来,造成“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是门阀制度的必然结果.诗人还从历史人物中找出了例证:“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在金张和冯公的对比中揭露和谴责腐朽制度所衍生出来的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魏晋诗坛上,用诗来抨击门阀制度,左思是第一人.他以古喻今,从切身之痛出发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在历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在咏史诗方面的贡献,犹如谢灵运之于山水诗,陶渊明之于田园诗,可以说有着开创性的意义.其慷慨激昂之气、质朴豪迈之风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朗读时需要多加体会.左思咏史(九): 咏史(左思)赏析 1、诗句“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从_字可以看出作者对荆轲的评价是肯定的.2、诗咏史(左思)赏析1、诗句“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从_字可以看出作者对荆轲的评价是肯定的.2、诗句“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两句表面上_,实际上借荆轲来表达诗人对_的蔑视3、诗的最后四句采用直接抒情方式,进一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虽”2.写荆轲的英雄气概;豪门世族3.进一步抒发了诗人自己愤激的感情(将“贵者”视若尘埃,将“贱者”看的重若千钧)左思咏史(十): 两道历史文学考试题目,求大神解答。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译文鉴赏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译文鉴赏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译文|鉴赏《咏史·郁郁涧底松》,西晋诗人左思的一首五言诗。

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

整首诗形象鲜明,表现含蓄,其内涵十分丰富。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译文及注释译文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注释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niè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磾(jin mi di),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ěr耳):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咏史二首_刘禹锡的诗原文赏析

咏史二首_刘禹锡的诗原文赏析

咏史_刘禹锡的诗原文赏析咏史二首唐代刘禹锡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评析刘禹锡在仕途上可谓一波三折,但在政治上、人格上,却是一位不妥协的斗士,是一个硬骨头。

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正是诗人春风得意的时候,王伾、王叔文、韦执谊等人在新即位的顺宗李诵支持下进行政治革新,实施一系列具有进步倾向的政治措施。

刘禹锡深受王叔文的器重,积极参与谋议,并担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协助杜佑、王叔文管理财政,成为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

改革触及了一大批权贵人物的利益,他们疯狂反扑,仅五个月后,“永贞革新”遭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

到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召回长安,诗人看到一批趋炎附势之徒,不可一世,提笔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讽刺诗,又触怒了权贵,再度遭贬,贬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

又过了十四年,到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才被召回,又挥笔写下了《再游玄都观》,宣称“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的硬骨头精神令人敬佩。

这首《咏史(其一)》就是诗人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这两句充分肯定任安的不趋奉权贵的`可贵精神。

诗中的“骠骑”,古代将军的名号。

指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

“非无势”,并非没有权势,意谓权势显赫;“少卿”,任安,字少卿,曾任大将军卫青的属官。

褚少孙在《史记·田叔列传》后面补叙任安事,载武帝语:“任安有当死之罪甚众,吾尝活之。

”后死于北军护军使者任内。

“终不去”,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卫将军)。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举的方法来叙事。

上句写霍去病,称其官职而不称名姓,说明霍去病的官位显赫,接着用双重否定的词句,进一步写出霍去病的权势很大。

在一般情况下,一般世俗之人,如蝇逐臭,改换门庭,纷纷投靠骠骑。

可任安却不是这样。

下句写任安,称其字而不呼其名,字里行间有一种亲切感,充满着敬重之意。

咏史原文及翻译

咏史原文及翻译

咏史原文及翻译朝代:魏晋作者:左思原文: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译文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注释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niè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磾(jin mi di),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ěr耳):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伟:奇。

招:招见。

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

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左思咏史八首兼翻译

左思咏史八首兼翻译

左思咏史诗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生卒年不详;与陆机、潘岳等同时;博学能文,征为秘书郎;后奇王司马冏命为记室督,辞疾不就;他出身寒门,貌丑口讷,不喜交游,埋头着作;左思有很大抱负,功业心强,但当时的仕进道路已被门阀世族所把持,故而他仕进不得意,因此对当时门阀世族霸持政权的现实感到非常不满,在一部分诗作中反映了这种不合理现象,同时也表现了他蔑视权贵的反抗情绪;左思是西晋太康时期的杰出的作家,他的诗赋成就很高,他的三都赋使“洛阳纸贵”;他的诗,谢灵运认为“古今难比”,钟嵘诗品也列为上品;咏史诗八首,是左思诗歌的代表作,所以刘勰说:“拔萃于咏史;”咏史共八首,大都通过对古人古事的歌咏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名为咏史,实是咏怀;其一弱冠弄柔翰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本篇为第一首,乃是言志之作,也可以看作这组诗的序诗,是写自己愿意为国立功和功成不受爵的抱负;本诗风格雄浑,语言遒劲,意气豪迈,情感昂扬,这一点与曹植诗的风格有相似之处;自己二十岁时就舞文弄墨,写作文章;才学出众,博览群书;写论文以过秦论为典范,作辞赋以子虚赋为楷模;边疆发生战争,告急的文书飞快传到京城;我虽然不是将士,但也读过司马穰苴兵法一类的兵书;放声长啸,啸声在风声中激荡,志气豪迈,哪里把东吴放在眼里;一把很钝的铅刀都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做梦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消灭江南的东吴,平定西北的羌胡;功成之后,不受封赏,从此告别官场归隐田园;其二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本篇主要表现士族和寒门、豪门和贫士的对立情绪,由于门第的限制,有才能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只能屈居下位,而世族子弟却依靠兄世业窃居高位;作者愤怒的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埋没人才的门阀制度;可称之为借古讽今的代表之作,左思此诗中所思所感并非他一人所思所感,而代表着一代寒士们长久沉郁心中而不得不吐露出来的心声;深涧底下郁郁葱葱的高大的松树,山顶上一棵青青的小树苗;那仅有一寸粗的小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出身寒微的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是出身地位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金、汤家族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冯唐难道没有伟大的才能吗可是年纪很老了还没有得到重用;冯公,指冯唐,生于汉文帝时,武帝时仍居郎官小职;其三吾希段木干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临组不肯緤,对圭宁肯分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本篇通过对段干木、鲁仲连的歌颂,寄托作者自己的理想;我仰慕段干木,使秦国偃旗息鼓不敢进犯魏国;我仰慕鲁仲连,谈笑之间使秦军撤退;可贵的是在世上不受富贵笼络,在人家遭难时替人家排难解忧;立了大功却不受赏赐,高尚的气节与众不同;交给他们官印不肯接受,难道还肯接受圭璋对于他们来说成串的官印光耀门庭的事,却好像浮云一样与自己无关;其四济济京城内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南郑击钟罄,北里吹笙竽;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本篇以王侯贵族的豪华生活与扬雄的贫居着书生活作对比描写,并对后者加以肯定;京城内玉侯的住宅富丽堂皇,显贵的冠服车盖充满道路,朱色的车轮在长长的街道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朝朝暮暮,不是在金、张家,就是在许、史家金,指金日磾家;张,指张汤家;许,指汉宣帝许皇后娘家;史,指汉宣帝祖母史良娣娘家;这些贵族高官之家不是这家“击钟罄”,就是那家“吹笙竽”;寂静的扬雄家,门前没有一辆卿相的车;扬雄在幽静空廓的屋子里写太玄经,阐述玄远虚无的道理;他模仿孔子论语写作哲学着作法言,摩拟司马相如的赋写作长杨、甘泉等着名赋篇;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上,扬雄的名字闻名于四面八方;其五皓天舒白日皓天舒白日,灵景照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被服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本篇写作者鄙视尘俗,希望隐居高蹈的意志;抒发了对特权阶层把持朝政的不满,决意绝弃仕进,隐居不出;晴朗的天空,耀眼的阳光照耀着神州大地;洛阳城皇宫里一排排高耸的建筑,飞檐如同浮云;在高门大院里,居住着许多王侯;自己本来就不是追随帝王以求仕进的人,为什么忽然到这里来游览呢穿着粗布衣服走出阊阖门去,迈开大步去追赶许由;因都城生活龌龊,所以坭衣高岗,濯足长流,以去尘杂污秽;其六荆轲饮燕市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本篇通过对荆轲的歌颂,表示对豪门贵族的蔑视;荆轲在燕国的都市里饮酒,酒性正浓,气概则更为不凡;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相和,甚至激动得流下眼泪,好像身边没有别人似的;虽然没有像壮士那样取得成功,但与世俗的人们比较明显不同;荆轲高视不凡,四海尚且觉得小,那些豪门势族难道还值得一提吗高贵的人虽然自以贵,我看他却像尘埃;卑贱的人虽然自以为贱,我看他重如千钧;其七主父宦不达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买臣因采樵,伉俪不安宅;陈平无产业,归来依负郭;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当其未还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本篇通过对主父偃四人早年不得意的描写,感叹历来贤士常遭团顿,以寄寓自己不得志的愤敞心情;主父偃游学未遇的时候,他的父母兄弟都很轻视他;朱买臣因为原先采樵为生,他的妻子改嫁而去;陈平没有产业,居住在背靠着城墙的穷巷;司马相如偕卓文君回到成都,家中空无所有,徒立四壁;这四个贤人难道不伟大吗他们的遗业垂名青史;但当他们没有发迹的时候,担心因穷困而死;英雄也有艰难的处境的时候,从古以来就是如此;哪个时代没有奇才有的人一生不遇埋没在草野之中;其八习习笼中鸟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本篇写苏秦、李斯等人以追求荣华而丧生,主张人生应当安贫知足;被关在笼中之鸟,虽然屡次要飞,但扇动翅膀就碰上了笼子的四边;与人疏远难舍的穷巷的士人,抱着自己的影子独守空空的草房;出门去没有畅通的道路,枳壳树和荆棘挡住了前进的路涂;虽然有好的计策也不被人采用,处境困难好像干涸的池塘之鱼;在外没有微有的俸禄,回顾家里没有一斗米的储藏;亲戚们都轻蔑他,朋友也一下子就疏远了;苏秦向北方游说燕、赵等六国合纵抗秦,李斯西入秦国上书;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荣华富贵,一忽儿又被杀死;偃鼠到河里饮水不过喝饱肚子,并不想有什么余存;鹪鹩在深林里栖息,只是借一枝树枝,它们实在可以为达士的楷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咏史·主父宦不达翻译赏析
《咏史·主父宦不达》作者为南北朝诗人左思。

其古诗全文如下: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采樵,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屯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注释】①主父:复姓,这里指主父偃,西汉时纵横家。

宦不达:仕途坎坷。

据《史记·主父偃传》记载,主父偃曾游学四十余年,也没有做官的机会,以至穷困于燕、赵。

骨肉:指父母兄弟。

薄:轻鄙。

骨肉相薄:据《史记·主父偃传》记载,主父偃没有能做官,他父母不把他当儿子看待,兄弟也鄙弃他。

这两句是说主父偃由于未做高官,而受父母兄弟的轻蔑。

②买臣:即朱买臣,汉武帝时人。

樵:柴。

伉俪(ànì抗立):配偶,夫妻。

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未做官时,家里很穷,以打柴维持生计,但好读书,一边担柴,一边诵书,他的妻子引以为耻,遂改嫁而去。

这两句是说朱买臣穷困之时,他的妻子也要离开他。

③陈平:汉高祖的功臣。

据《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他少年时家里很穷,喜好读书,住的地方是背着城郭的偏僻小巷,用席做门。

翳:蔽。

负:背。

郭:外城。

翳负郭:以背靠城郭的破房子蔽身。

④长卿:即司马相如,字长卿,成都人。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游临邓(今四川邓崃县),在富人卓王孙家喝酒,卓氏女文君见了,心悦而好之,夜间私奔相如。

相如和她同
归成都,家中空无所有。

壁立:即家里只有四壁。

寥廓:空洞。

⑤四贤:指以上列举的四人。

遗烈:遗业。

光篇籍:光照史册。

这两句是说他们四个人的业绩流传后世,光照史册,岂不伟大!⑥未遇时:穷困的时期。

沟壑:溪谷。

忧填沟壑:有身死沟壑的忧虑。

这两句是说当他们穷困的时期,却有饿死填沟壑的可能。

⑦屯邅:处境艰难;屯,通“迍”。

这句和下句是说英雄的处境艰难,不是今天才有,而是自古就如此。

⑧草泽:犹草野,指穷乡僻巷。

这句和上句是说哪个时代没有奇才?不过是被遗弃在草野中罢了。

【赏析】“主父宦不达”二句,是说主父偃仕途坎坷,他的父母兄弟都看不起他。

据《史记·主父偃传》记载,主父偃曾游学四十余年,没有做官的机会,过着穷困的生活。

因为主父偃没有做官,他父母不认他为儿子,兄弟不收留他,朋友也鄙弃他。

“买臣困采樵”二句,是说朱买臣以打柴为生时,连妻子都离开了他。

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未做官时,家里很穷,以打柴维持生计。

但好读书,一边挑柴,一边诵书,他的妻子引以为耻,就改嫁别人了。

“陈平无产业”二句,是说陈平家无产业,住的是背靠城墙的破房子。

据《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陈平少年时,家里很穷,喜好读书,住在偏僻小巷那背靠城墙的破房子里,用破席当门。

“长卿还成都”二句,是说司马相如(字长卿)返回成都,家徒四壁。

据《汉书·司马相如传》记载,司马相如游临邛(今四川邛崃),在富人卓王孙家饮酒,卓女文君见了,心里很喜爱他,就在夜里私奔相如处,与相如返回成都,相如家一无所有。

从以上八句看,左思确实是咏史,所咏事迹,核之史
籍,皆有根据。

以排比句出之,表现得鲜明突出。

应该指出,诗人所歌咏的只是主父偃等四人没有做官时的穷困生活。

似乎有意避开他们做官以后的经历。

其实,这四位古人,后来都官运亨通。

主父偃,后为中大夫。

朱买臣,后任会稽太守。

陈平,后为汉惠帝、吕后、汉文帝丞相,封曲逆侯。

司马相如,在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汉武帝时为郎,后为孝文园令。

他们都成了著名的历史人物。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这四位历史名人,功业光照史册,声名传于后世,不谓不伟大。

可是在他们未做官时,皆穷困而不得志。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左思并不想表现他们做官以后“春风得意”的生活,所以只是轻轻一笔带过,而着重表现他们“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的困阨,即他们未做官时,穷困潦倒,葬身沟壑的忧虑,借以抒发自己被遗弃的愤慨。

同时,从诗中还可以看出,左思隐以英雄自任,他举出主父偃等人先穷困后得志,似乎也隐寓着他总有一天会青云直上,如愿以偿的想法。

但是,现实给他的回答是失望,所以,他发出深沉的感慨:“英雄有屯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这是说,英雄的处境多艰,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但如主父偃等人苦尽甘来,都有得志之时,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一个时代没有奇才被遗弃在草野之中。

这里道出了自古以来的事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不平。

刘良说左思“自伤沉沦,于此见志”(六臣注《文选》卷二十一),确实如此。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