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学弈课课练(练习)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课课练试卷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课课练试卷基础和积累1.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惟.一(wéi wēi) 鸿鹄.(hú gào) 弓缴.(zhuó jiǎo)沧.沧凉凉(cāng cān) 使弈.(yí yì)秋诲.(huì huǐ )二人弈盘盂.(yú yǔ) 为.(wèi wéi)是其智弗若与.(yú yǔ)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2)惟.弈秋之为听()(3)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4)非然.也()(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文学常识填空。
(1)《学弈》选自________,主要通过________的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孟子,名_______,战国时期邹国人,_______家,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________的著作,共________篇,一般认为是________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阅读和理解5.阅读《学弈》,完成下列各题。
(1)按原文内容填空。
弈秋,_______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______________,思______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3)在写两个人的学习态度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4)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迁移和拓展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1)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①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②代词,代指鸿鹄;③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助词,相当于“的”;⑤动词,表示“去、往”。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____________。
通国:____________。
句意:(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
句意:(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___________。
缴:______________。
句意:二、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 )三、课外阅读。
伯牙与锺子期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伯牙所念.(思念)B.伯牙善鼓.琴(弹奏)C.卒.逢暴雨(突然)D.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丢下)2.“峨峨兮若泰山”中的“若”,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一个字是________。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①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②代词,代指鸿鹄;③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助词,相当于“的”;⑤动词,表示“去、往”。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____________。
通国:____________。
句意:(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
句意:(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___________。
缴:______________。
句意:二、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 )三、课外阅读。
伯牙与锺子期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伯牙所念.(思念)B.伯牙善鼓.琴(弹奏)C.卒.逢暴雨(突然)D.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丢下)2.“峨峨兮若泰山”中的“若”,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一个字是________。
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 学弈 课课练(练习)

(3)代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代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3.C 4.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5.(1)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
(2)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二、(一)6.(1)治理,管理。 (2)案件。
7,公曰/杀人者/汝也!
8.宋朝人欧阳晔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5.解关键词。
(1)通国:__________________ (2)诲:____________________
(3)俱:____________________ (4)援:____________________
(5)弗若:__________________ (6)然: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
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
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 .
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 学弈 课课练(练习) 8 学弈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主题探究
《学弈》通过写_________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_____________, 决不可________ __________的道理。 二、疑难探究 1.《学弈》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
(二)9.B
10.(1)安抚,抚慰。 (2)通“返”,返回。 (3)生气,发怒。
11.(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来劝说卫侯(任用自己)。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①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②代词,代指鸿鹄;③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助词,相当于“的”;⑤动词,表示“去、往”。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____________。
通国:____________。
句意:(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
句意:(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___________。
缴:______________。
句意:二、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 )三、课外阅读。
伯牙与锺子期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伯牙所念.(思念)B.伯牙善鼓.琴(弹奏)C.卒.逢暴雨(突然)D.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丢下)2.“峨峨兮若泰山”中的“若”,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一个字是________。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①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②代词,代指鸿鹄;③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助词,相当于“的”;⑤动词,表示“去、往”。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____________。
通国:____________。
句意:(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
句意:(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___________。
缴:______________。
句意:二、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 )三、课外阅读。
伯牙与锺子期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伯牙所念.(思念)B.伯牙善鼓.琴(弹奏)C.卒.逢暴雨(突然)D.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丢下)2.“峨峨兮若泰山”中的“若”,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一个字是________。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①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②代词,代指鸿鹄;③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助词,相当于“的”;⑤动词,表示“去、往”。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____________。
通国:____________。
句意:(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
句意:(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___________。
缴:______________。
句意:二、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 )三、课外阅读。
伯牙与锺子期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伯牙所念.(思念)B.伯牙善鼓.琴(弹奏)C.卒.逢暴雨(突然)D.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丢下)2.“峨峨兮若泰山”中的“若”,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一个字是________。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①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②代词,代指鸿鹄;③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助词,相当于“的”;⑤动词,表示“去、往”。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____________。
通国:____________。
句意:(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
句意:(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___________。
缴:______________。
句意:二、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 )三、课外阅读。
伯牙与锺子期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伯牙所念.(思念)B.伯牙善鼓.琴(弹奏)C.卒.逢暴雨(突然)D.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丢下)2.“峨峨兮若泰山”中的“若”,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一个字是________。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 学弈 课课练(练习)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 学弈课课练(练习)8 学弈精讲巧练·启迪导学一、主题探究《学弈》通过写_________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_____________,决不可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二、疑难探究1.《学弈》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2.你从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实战演练·化难为易A 基础知识必达标一、基础达标1.文学常识。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一书是记录__________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_________家经典著作。
后世将孔子和孟子合称为“___________”。
2.读重点字。
学弈.()惟.一()鸿鹄.()弓缴.()弗.若()3.通假释义。
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思援弓缴.而射之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5.解关键词。
(1)通国:__________________ (2)诲:____________________(3)俱:____________________ (4)援:____________________(5)弗若:__________________ (6)然:____________________6.一词多义。
._______________之虽与之.7.特殊句式。
惟弈秋之为听()8.感知课文。
《学弈》一文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____________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的不同,并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上有多大差别。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两则》之《学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两则》之《学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9分)、(9分)《学弈》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一个,告诉我们o正确答案:专心致志心不在焉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9分)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
正确答案([)的(2)弈秋的教导;它(鸿鹄)(3)他,指前一个人、(10分)文学常识。
《学弈》选自,孟子名,字战国时期著名的家、家,是孔子以后的大师,被称为o后世将孔子和孟子合称为o《孟子》是记录。
正确答案:《孟子•告子上》轲子舆战国思想、教育家儒家亚圣〃孔孟〃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8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使血(yi yl)秋诲(hui hui )二人弈。
弗若之矣(yi yi )。
为(wei wei )是其智弟(fdfu )若与(yu yu ) ?鸿鹄(hu hao)思援弓缴(zhuo jiao)而射之。
正确答案:yi hui yT wei fu yu hu zhuo 二、翻译(共1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24分)、(24分)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正确答案(1)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2)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
(3)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便想拉弓搭箭去射它。
(4)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不是这样。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40分)、《学弈》阅读理解学弈孟子弈秋,通国之善奕弈者也。
使弈秋③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1)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①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②代词,代指鸿鹄;③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助词,相当于“的”;⑤动词,表示“去、往”。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____________。
通国:____________。
句意:(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
句意:(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___________。
缴:______________。
句意:二、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 )三、课外阅读。
伯牙与锺子期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伯牙所念.(思念)B.伯牙善鼓.琴(弹奏)C.卒.逢暴雨(突然)D.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丢下)2.“峨峨兮若泰山”中的“若”,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一个字是________。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①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②代词,代指鸿鹄;③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助词,相当于“的”;⑤动词,表示“去、往”。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____________。
通国:____________。
句意:(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
句意:(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___________。
缴:______________。
句意:二、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 )三、课外阅读。
伯牙与锺子期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伯牙所念.(思念)B.伯牙善鼓.琴(弹奏)C.卒.逢暴雨(突然)D.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丢下)2.“峨峨兮若泰山”中的“若”,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一个字是________。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①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②代词,代指鸿鹄;③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助词,相当于“的”;⑤动词,表示“去、往”。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____________。
通国:____________。
句意:(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
句意:(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___________。
缴:______________。
句意:二、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 )三、课外阅读。
伯牙与锺子期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伯牙所念.(思念)B.伯牙善鼓.琴(弹奏)C.卒.逢暴雨(突然)D.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丢下)2.“峨峨兮若泰山”中的“若”,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一个字是________。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①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②代词,代指鸿鹄;③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助词,相当于“的”;⑤动词,表示“去、往”。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____________。
通国:____________。
句意:(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
句意:(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___________。
缴:______________。
句意:二、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 )三、课外阅读。
伯牙与锺子期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伯牙所念.(思念)B.伯牙善鼓.琴(弹奏)C.卒.逢暴雨(突然)D.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丢下)2.“峨峨兮若泰山”中的“若”,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一个字是________。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课课练试卷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课课练试卷基础和积累1.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惟.一(wéi wēi) 鸿鹄.(hú gào) 弓缴.(zhuó jiǎo)沧.沧凉凉(cāng cān) 使弈.(yí yì)秋诲.(huì huǐ )二人弈盘盂.(yú yǔ) 为.(wèi wéi)是其智弗若与.(yú yǔ)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2)惟.弈秋之为听()(3)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4)非然.也()(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文学常识填空。
(1)《学弈》选自________,主要通过________的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孟子,名_______,战国时期邹国人,_______家,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________的著作,共________篇,一般认为是________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阅读和理解5.阅读《学弈》,完成下列各题。
(1)按原文内容填空。
弈秋,_______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______________,思______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3)在写两个人的学习态度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4)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迁移和拓展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①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②代词,代指鸿鹄;③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助词,相当于“的”;⑤动词,表示“去、往”。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____________。
通国:____________。
句意:(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
句意:(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___________。
缴:______________。
句意:二、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 )三、课外阅读。
伯牙与锺子期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伯牙所念.(思念)B.伯牙善鼓.琴(弹奏)C.卒.逢暴雨(突然)D.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丢下)2.“峨峨兮若泰山”中的“若”,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一个字是________。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①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②代词,代指鸿鹄;③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助词,相当于“的”;⑤动词,表示“去、往”。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____________。
通国:____________。
句意:(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
句意:(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___________。
缴:______________。
句意:二、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 )三、课外阅读。
伯牙与锺子期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伯牙所念.(思念)B.伯牙善鼓.琴(弹奏)C.卒.逢暴雨(突然)D.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丢下)2.“峨峨兮若泰山”中的“若”,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一个字是________。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课课练试卷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课课练试卷基础和积累1.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惟.一(wéi wēi) 鸿鹄.(hú gào) 弓缴.(zhuó jiǎo)沧.沧凉凉(cāng cān) 使弈.(yí yì)秋诲.(huì huǐ )二人弈盘盂.(yú yǔ) 为.(wèi wéi)是其智弗若与.(yú yǔ)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2)惟.弈秋之为听()(3)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4)非然.也()(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文学常识填空。
(1)《学弈》选自________,主要通过________的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孟子,名_______,战国时期邹国人,_______家,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________的著作,共________篇,一般认为是________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阅读和理解5.阅读《学弈》,完成下列各题。
(1)按原文内容填空。
弈秋,_______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______________,思______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3)在写两个人的学习态度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4)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迁移和拓展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课课练试卷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课课练试卷基础和积累1.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惟.一(wéi wēi) 鸿鹄.(hú gào) 弓缴.(zhuó jiǎo)沧.沧凉凉(cāng cān) 使弈.(yí yì)秋诲.(huì huǐ )二人弈盘盂.(yú yǔ) 为.(wèi wéi)是其智弗若与.(yú yǔ)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2)惟.弈秋之为听()(3)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4)非然.也()(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文学常识填空。
(1)《学弈》选自________,主要通过________的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孟子,名_______,战国时期邹国人,_______家,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________的著作,共________篇,一般认为是________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阅读和理解5.阅读《学弈》,完成下列各题。
(1)按原文内容填空。
弈秋,_______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______________,思______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3)在写两个人的学习态度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4)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迁移和拓展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奕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①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②代词,代指鸿鹄;③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助词,相当于“的”;⑤动词,表示“去、往”。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____________。
通国:____________。
句意:(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
句意:(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___________。
缴:______________。
句意:二、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 )三、课外阅读。
伯牙与锺子期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伯牙所念.(思念)B.伯牙善鼓.琴(弹奏)C.卒.逢暴雨(突然)D.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丢下)2.“峨峨兮若泰山”中的“若”,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一个字是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 学弈课课练(练习)8 学弈精讲巧练·启迪导学一、主题探究《学弈》通过写_________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_____________,决不可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二、疑难探究1.《学弈》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2.你从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实战演练·化难为易A 基础知识必达标一、基础达标1.文学常识。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一书是记录__________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_________家经典著作。
后世将孔子和孟子合称为“___________”。
2.读重点字。
学弈.()惟.一()鸿鹄.()弓缴.()弗.若()3.通假释义。
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思援弓缴.而射之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5.解关键词。
(1)通国:__________________ (2)诲:____________________(3)俱:____________________ (4)援:____________________(5)弗若:__________________ (6)然:____________________6.一词多义。
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之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________7.特殊句式。
惟弈秋之为听()8.感知课文。
《学弈》一文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____________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的不同,并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上有多大差别。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二、品读达标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使弈秋诲二人弈诲:________________ (2)非然也然:_________________(3)思援弓缴而射之援:_________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为:________________10.翻译下面的句子。
惟弈秋之为听。
11.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阐明一个什么道理?B 能力拓展巧提升(时间:50分钟分数:50分)一、基础提升(26分)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6分)(1)使弈秋诲.(huì huǐ)二人弈。
(2)为是其智弗.(fó fú)若与?(3)一心以为有鸿鹄.(hú háo)将至。
2.写出加点的“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5分)(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国之善/弈者也。
B.一/人虽/听之。
C.思/援弓缴/而射之。
D.虽/与之俱/学。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分)两人同时跟弈秋学下棋,为什么结果不同?其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5.翻译下列句子。
(8分)(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二、品读提升(24分)(一)(2018·甘肃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哗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6.解释加点词语。
(4分)(1)欧阳晔治鄂州治:________________(2)狱久不决狱:________________7.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画两处。
(4分)公曰杀人者汝也!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二)(2018·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
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
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
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
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②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遂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
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
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注]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
②官:酷刑的一种。
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
③让:责问,责备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羡/施氏之有。
B.孟氏/之一子之秦。
C.当今/诸侯力争。
D.遂/宫而放之。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抚:_____________ (2)反:_______________ (3)愠:______________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12.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C 直击中考提素养(2018·长春)综合实践。
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棋盘上的文化[横生妙语]小明和小亮两位同学共同进入学校围棋大赛决赛,主持人夸奖他们说:“你们两位争夺冠军,真是__________________啊!”1.根据语境,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棋传雅趣]棋是古代文人雅士的爱物,经常出现在文人笔下,传情达意,平添雅趣。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请你找出诗人巧借棋子描写等待友人情景的句子,准确、工整地抄写下来。
[缘棋悟理]围棋中蕴含着深邃的人生道理,如孟子以弈为喻指出①“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又如苏轼在谈下棋的感受时说:②“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3.请从以上画线处任选一句,写出这句话带给你的思考。
(不少于50字)精讲巧练·启迪导学一、弈秋专心致志三心二意二、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示例:学习要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A 一、1.孟子言行儒孔孟2. yì wéi hú zhuó fú3.与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4.系着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交纳、缴获。
5.(1)全国。
(2)教导。
(3)一起。
(4)取来。
(5)不如。
(6)这样。
6.指鸿鹄。
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7.倒装句8.学习态度不同智力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二9.(1)教导。
(2)这样。
(3)取来。
(4)因为。
10.(一个学生)只听弈秋的教诲。
11.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B 一、1.正确的:(1)huì(2)fú(3)hú2.(1)助词,的(2)代词,指弈秋讲课代词,指鸿鹄(3)代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代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3.C4.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5.(1)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
(2)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二、(一) 6.(1)治理,管理。
(2)案件。
7,公曰/杀人者/汝也!8.宋朝人欧阳晔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二)9.B10.(1)安抚,抚慰。
(2)通“返”,返回。
(3)生气,发怒。
11.(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来劝说卫侯(任用自己)。
(2)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12.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做事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C 1.龙争虎斗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示例:①学棋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否则就会无所得,人生亦是如此。
②下棋不在乎成败,而在于从中获得精神的享受,胜了当然高兴,败了也应感到高兴。
我们享受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二、选择题2.一本名著带来的诚实那时,他还是个在台湾上初中的孩子。
升初二时,国语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暑假作业:阅读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名著《卡拉马佐夫兄弟》,然后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这道作业让他犯了难,因为这本书的售价是70元,而他父亲的工资一天只有30元,全家七口人全靠这点工资生活。
他回忆说,当年最深刻的记忆是饥饿。
父亲供他上学就已经很困难了,他怎么好意思说“我想看小说”?想来想去,他决定自己挣钱买这本名著。
靠诚实劳动得来的书籍,自己会更珍惜,读起来也更有滋味吧?他来到矿上扛木头,扛一根木头能挣8毛钱。
矿主认识他,而且对他的印象不错,觉得他是一个既聪明又善良的孩子,见他这么辛苦地挣钱买书,在第三天就提前交给他70元工资,所提的条件是:看完书,你要给我讲讲里面的故事。
他感激之余,满口答应。
这么简单的条件,自己一定能够满足矿主先生的。
谁知道买书的过程也一波三折,险些让他的梦想成空。
因为暑假没有免费的火车票,他只能等村里有人去基隆,帮他捎一本《卡拉马佐夫兄弟》回来。
他第一次托的人是邻居,可是邻居到了书店,却忘了书名,那时又没有电话,只好空手而返。
这时候,暑假已经过去好多天,矿主每次经过他的家门,都要问一问:“你什么时候给我讲故事?”尽管他很着急,也只能等有机会再托人捎书。
第二次,他请一个女人帮他买书。
这个女人到城里是为儿子看病,一直慌慌张张的,连书店的门都没时间进,带回来的只有失望。
接下来,他又托了父亲的一个厨师朋友,心想这次应该没事。
可是,对方一从城里回来,就抓住他揍了一顿,理由竟然是他要的书是共产党的书,弄不好,会祸及他人!而这时,暑假即将结束,他读不到书,怎么去写读书报告?编造一篇肯定不行,更令他不安的是愧对矿主先生,自己当初的承诺无法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