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企业对外贸易出口现状及对策
浙江企业对外贸易出口现状及对策浙江作为中国的经济强省,对外贸易出口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浙江企业对外贸易出口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浙江企业对外贸易出口现状浙江省拥有众多实力强大的企业,涵盖了多个行业,如纺织、机械、化工、电子等。
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然而,浙江企业在对外贸易出口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也在加大出口力度,对浙江企业构成了压力。
其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上升,一些国家采取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使得浙江企业的出口面临更多的障碍。
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保护要求提高等因素也对浙江企业的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对浙江企业对外贸易出口的策略1.深入研究国际市场:浙江企业应积极主动地了解目标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掌握国际市场的动态。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定位和创新,以符合市场需求并有竞争优势。
2.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质量是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的关键。
浙江企业应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同时,优化服务体系,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提供符合客户期望的解决方案。
3.加强科研创新:浙江企业应加强科研和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差异化,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竞争优势。
4.拓展多元化市场:浙江企业应积极寻找新的出口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在拓展新市场的过程中,要考虑国际市场的风险和机会,制定相应的市场开拓策略。
5.提升品牌影响力:品牌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的体现。
浙江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通过品牌的力量,可以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6.主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浙江企业应采取积极的对策。
一方面,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以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
中美贸易争端下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中美贸易争端下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美贸易争端是当前全球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备受关注。
浙江省作为中国跨境电商的重要发展地区,受到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尤为明显。
随着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浙江省的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发展考验。
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背景下,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着出口订单减少、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受损等困境。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货物运输成本增加,货币汇率波动等因素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为了应对中美贸易争端对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的影响,有必要深入研究目前的发展困境及未来的发展对策。
只有全面了解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帮助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实现稳定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当前中美贸易争端对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的影响,分析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并深入剖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通过研究,旨在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以应对当前困境,促进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推动我国跨境电商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关键意义在于深入分析当前中美贸易争端对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的影响及其面临的发展困境,探讨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通过对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的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理的支持与帮助,促进浙江省跨境电商产业的良性发展。
对于相关从业者和研究者来说,本研究将有助于增进对跨境电商行业的了解,为他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丰富并完善学术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能够为促进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当前中美贸易争端对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的影响当前中美贸易争端给浙江省跨境电商企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浙江省是中国外贸出口大省之一,作为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浙江省外贸出口一直处于较为良好的发展状态。
由于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外需求的波动,浙江省外贸出口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浙江省外贸出口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浙江省外贸出口在近几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浙江省的外贸出口额为2.0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7%。
尽管出口额达到了新的高度,但增速相较于几年前显著下降。
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动荡不安,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进行了限制和打压,使得浙江省外贸出口面临较大的困境。
二是国内外市场需求波动。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带动了对外贸出口的需求减少;国外市场需求变化不确定,不同国家和地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发生了较大变化。
三是企业自身因素。
浙江省外贸企业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相对滞后。
二、对策分析针对浙江省外贸出口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开拓新市场。
目前,浙江省外贸出口主要依赖欧美市场,市场份额已经相对饱和。
浙江省可以通过加强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如东南亚、非洲等地,寻找新的出口增长点。
2. 提高产品附加值。
浙江省外贸出口产品大多为中低端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
针对这一问题,浙江省可以加大需要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加强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重要资产,对产品销售和价格具有重要影响。
浙江省可以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4. 改善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吸引外资和提升外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浙江省可以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外贸企业参与到浙江省的外贸出口中。
浙江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思考
浙江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思考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之一,其出口贸易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咱就来唠唠浙江省出口贸易的现状,顺便琢磨琢磨应对的法子。
我前阵子去了趟浙江的一个港口城市,那景象真叫一个热闹。
巨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像巨人的手臂一样,不停地吊起放下装满货物的集装箱。
港口上的工人们忙忙碌碌,卡车来来往往,一片繁忙。
这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了浙江省出口贸易的活跃。
先来说说现状吧。
浙江省出口贸易的规模那可是相当可观,各种各样的商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
像纺织品、机电产品、塑料制品等等,在国际市场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不过呢,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
比如说,一些出口企业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
原材料价格涨了,工人工资也在涨,这就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还有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浙江的出口设置了不少障碍。
有些国家动不动就搞个贸易制裁,加征关税,让咱的产品在他们那卖得更贵,竞争力下降。
再就是技术创新方面,虽然浙江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
一些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别人手里,这也限制了浙江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那针对这些问题,咱们能想点啥对策呢?首先,政府得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比如说,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负担,帮助他们降低成本。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给他们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
企业自身也得争气,不能光等着政府帮忙。
要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比如说,一家生产小家电的企业,如果能研发出更智能、更节能的产品,不就能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了嘛。
还有就是要开拓新的市场。
不能光盯着欧美那些传统市场,像非洲、拉美这些新兴市场也有很大的潜力。
浙江的企业可以多去这些地方考察考察,了解当地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发产品。
另外,加强品牌建设也很重要。
不能老是给别人做代工,得有自己的品牌。
有了品牌,产品的附加值就能提高,利润也就上去了。
总之,浙江省出口贸易虽然有成绩,但也有挑战。
浙江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浙江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逐渐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对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税收、稳定社会和形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此,正确指导国有小企业改革,大力扶持各类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关键字: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现状分析解决措施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目的 (1)(三)研究内容 (1)二、本论 (1)(一)中小型企业概念划定 (1)1.农、林、牧、渔业 (2)2.工业 (2)3.建筑业 (2)4.批发业 (2)5.零售业 (2)6.交通运输业 (2)7.仓储业 (2)8.邮政业 (2)9.住宿业 (2)10.餐饮业 (2)11.信息传输业 (3)1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13.房地产开发经营 (3)14.物业管理 (3)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16.其他未列明行业 (3)(二)我国浙江地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 (3)1.对外贸易的一个具体概念的阐述 (3)2.浙江省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模式和特点 (3)3.发展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必要性 (4)(三)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所面临的困境 (4)(四)对这些困境的对策分析 (5)三、案例分析 (5)(一)东艺的比较优势 (6)1.劳动力优势 (6)2.产业链优势 (6)3.规模化优势 (6)4.生产专业化优势 (6)(二)主要的机会把握 (6)1.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国际市场营销机会 (6)2.积极开展国内营销 (7)四、结论 (7)参考文献 (7)致谢 (8)一、绪论(一)研究背景纵观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中小企业一直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主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是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定稿
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所在学院外经贸学院201 年12月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加深,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在全球范围内激烈争夺和自由配置。
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的局势越发严峻。
作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动力,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优势在逐步下降。
严峻的环境意味着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提升浙江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民营经济乃至浙江经济发展都尤为重要。
作为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国外的学者研究的不多,但是国内不少学者着力于此研究。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为浙江省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供理论指导。
这种研究不仅对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很有意义,而且对推进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提供借鉴。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浙江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文献。
包括阐述出口竞争力,贸易壁垒,企业融资等文献资料。
二、民营企业概述营企业的概念在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
另一种看法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
实行国有民营企业的产权归国家所有,租赁者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私有民营是指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
(一)民营企业的概念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丘惠音(2011)提出民营企业中的“民营”是从经营机制上来和其他概念进行区分的,特指的是非国有制企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分,企业主要有:有独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类型。
根据中国的现状,民营企业分为以下几种:(1)自然人股东所有的企业;(2)主体模糊的集体企业;(3)非国家独资所有的社团法人、财团法人及国有参股和控股的企业。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文献综述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中国对外贸易研究文献综述史 进中国属于外向型经济,所以,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起着极大的拉动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这种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一个国家的进口和出口贸易总额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所占的比重被称为该国的外贸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和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折射出其经济发展战略的许多构成要素,并对其国际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统计表明,从1980年到2001年,美国、日本、印度、德国的外贸依存度大体稳定在14%~20%的范围内。
同一时期,中国外贸总额却连创新高,外贸依存度从15%一路攀升,2003年更高达60.2%,远远高于上述发达大国和发展中大国的水平。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贸易及经济增长经受了又一次严峻的考验,在这次危机中,许多外贸依存度高的国家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几乎濒临破产。
一些国家则通过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贸易政策及经济政策来拯救其处于困境中的经济。
鉴于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及经济增长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我国诸多经济学者和人士,还有经济地理学者就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分析、经济与社会影响、经济环境及影响因素、结构与要素、制度和法律及政策、战略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为中国对外贸易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战略依据。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分析研究“贸易是增长的发动机”。
如何通过贸易实现一个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和理论界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对外贸易提供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平台,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趋势也是一致的。
因此,欲使我国经济今后能实现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勿先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以目前的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作为指导,结合我国国情实际,探讨出符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实际的理论模型。
刘亚晶、罗威的《中国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文,从贸易政策的供需角度阐明了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
文献综述范文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日益显示着作为经济增长重要源泉的作用。
同时,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也正走向高级化,通信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贸易己占到整个服务贸易的大部分。
而我国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和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
同时,中国的金融服务业也面临着如何逐步开放和如何有效保护的问题,这就衍生出对金融服务贸易决策理论研究的需要。
因此,借鉴国外学者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强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政策选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服务贸易相关文献综述(一)国外学者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研究现状国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正式对金融服务贸易进行研究,但所取得的参考文献甚少,迄今为止对哪种贸易理论适用于金融服务贸易也仍然存在很多不同观点。
其中主要有:1、外生比较优势模式世界银行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司Sapir.A,and Lutz.E(1981)在其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外生比较优势模式的实用性,他们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作为一种简单思想,完全适用于服务贸易,亚当·斯密、李嘉图、赫克歇尔一俄林等的比较优势理论即可解释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动因,不必把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分开。
在实证方面,Sapir和Lutz(1981)收集了保险业的有关数据,结果证明了他们的主张。
美国学者Walter.I(1988)在其论文《金融服务的全球竞争力:市场结构、市场保护和贸易自由化》中通过银行业和证券业数据的分析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这种观点的早期代表人物还有B.Hidnl和A.Smith (1984)。
2、内生比较优势模式这一观点认为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后天专业化学习获得或通过投资创新与经验累积人为创造出来,可由技术创新、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投资、合理的制度等决定。
金融发展_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的三元边际_杨连星
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的三元边际杨连星张杰金群摘要:本文利用中国海关贸易和工业企业的合并数据,通过构建企业运营资本投资敏感性指标作为企业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三元边际的影响效应。
计量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进入边际以及扩展边际呈现显著的制约效应,对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影响不大,企业融资约束与扩展边际存在典型的“U型”关系。
金融发展程度的提升能够极大改善企业的融资约束的制约效应;第二,从不同出口方式来看,融资约束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进入形成一定的抑制效应。
在扩展边际方面,融资约束对从事加工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的高端出口能力产生极大的制约效应,而对一般贸易的出口能力影响不显著。
此外,作为“看得见的手”的政府补贴并未对出口决策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也并未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对出口产生的抑制效应。
因此,稳步推进中国金融改革进程,提高金融市场化水平,适时调整中国政府对企业的补贴规模与方向,可能会有利于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融资约束;进入边际;集约边际;扩展边际;制约效应DOI:10.13510/ki.jit.2015.04.010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而言,融资约束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瓶颈之一。
尤其最近几年,从企业微观层面来研究融资约束对出口的影响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Greenaway et al.,2007;Manova,2010)。
诸多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中金融发展的滞后以及金融压抑体制的形成,使得遭受融资约束的企业无法满足其外部融资需求,这种低效率的金融体系对企业出口造成极大的障碍,企业无法实现出口与所需的沉淀成本以及固定成本投资,造成一国出口增长受到冲击,影响一国经济发展(Minetti and Zhu,2011)。
对于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影响的研究,新新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可能面对至关重要的固定成本以及启动成本,此外还要承担贸易产品的国外市场的环境风险,因此融资约束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出口决策;另一方面,企业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贸易地理特征与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低下之“谜”》(项目批准号:41371139)和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15XNH051)的阶段性成果。
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浙江省的外贸出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等领域。
随着全球贸易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的调整,浙江省的外贸出口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此,我们需要分析浙江省外贸出口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出口规模持续增长:浙江省的外贸出口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9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
2.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随着浙江省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出口产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
高附加值、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出口占比不断提升,而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逐渐下降。
3. 对美出口占比较高:美国是浙江省的重要出口市场之一,对美出口占比较高。
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对中国出口的限制措施给浙江省的外贸出口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浙江省外贸出口面临的挑战:1. 国际市场需求不稳定: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不稳定。
加上国际竞争激烈,浙江省的外贸出口面临着市场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等困境。
2. 贸易摩擦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给浙江省的外贸出口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一些出口到美国的浙江企业面临压力。
3. 企业自身竞争力不足:浙江省的外贸出口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较高,并且大部分企业以代工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
这使得浙江省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竞争压力。
1. 市场拓展多元化:积极发展新兴市场,多元化市场拓展,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通过加强对非洲、东南亚等地的贸易合作,寻求更多出口机会。
2. 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通过技术提升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3. 加强企业竞争力培育: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
影响浙江省贸易条件的诸因素分析
影响浙江省贸易条件的诸因素分析【摘要】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省份之一,其贸易条件影响着地区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
本文旨在分析影响浙江省贸易条件的各种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内部因素、政策因素、市场需求和竞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浙江省贸易的局势和趋势。
在外部环境因素方面,浙江作为沿海省份受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内部因素如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等也对贸易条件起到重要作用;政策因素、市场需求及竞争因素也是影响浙江省贸易的重要考量。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为未来浙江省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浙江省、贸易条件、外部环境、内部因素、政策、市场需求、竞争、综合因素、发展趋势、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展望。
1. 引言1.1 浙江省贸易条件的重要性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大省,贸易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浙江省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之一。
浙江省在对外贸易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优势,其贸易条件的好坏对于提升浙江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贸易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浙江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优良的贸易条件能够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
良好的贸易条件还有助于拓展市场和促进地方产品的国际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浙江省贸易条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提升贸易条件,才能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和活力。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分析影响浙江省贸易条件的各种因素,深入探讨外部环境、内部因素、政策、市场需求以及竞争对浙江省贸易的影响机制,总结影响浙江省贸易条件的综合因素,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此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浙江省贸易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为政府制定贸易政策、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参考。
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大省之一,外贸出口在浙江省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析浙江省外贸出口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1. 外贸出口总体情况浙江省外贸出口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浙江省外贸出口总额约为1585亿美元,同比增长6.8%。
虽然增速相对较低,但总体表现稳定。
2. 外贸出口产品结构浙江省外贸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纺织品、机械设备等领域。
纺织品和服装、机械设备是浙江省出口的两大支柱产业,占据了外贸出口的较大份额。
电子产品和家具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出口规模。
3. 主要出口市场浙江省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地。
美国、日本和欧盟是浙江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这些市场对于浙江省的外贸出口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影响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的因素1. 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影响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全球贸易格局。
浙江省外贸出口也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贸易摩擦增加等问题。
2. 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的重要动力。
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业面临着成本上升、技术含量低等问题,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发展高技术产业、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有助于提升浙江省的外贸出口竞争力。
3. 贸易便利化水平贸易便利化是推动外贸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
浙江省可以加强海关、口岸等方面的改革,推进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高通关速度和效率,降低企业出口成本,增强竞争力。
1. 拓展市场多元化浙江省可以进一步拓展出口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
在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利用自由贸易区等平台,提高浙江省的外贸出口规模。
2. 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是关键的竞争力。
浙江省可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增强出口竞争力。
结合中国或浙江省的实际谈谈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局限性
对外贸易对浙江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波动较大,但 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波动较大, 对外贸易对浙江 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波动较大 总体具有正的趋势。 总体具有正的趋势。 按照净出口分析法,1996年~2004年9年间除1996年的 贡献率和拉动率为负值外,其余年份均为正值,2004年 达到最高,贡献率为41.67%,拉动度为8.2%,说明 2004年浙江GDP增长的1848亿元中有41.67%是由净出 口贡献的,GDP增长19.67%,其中有8.2个百分点是由 净出口拉动的。按照出口总量法,各年份均为正值, 2000年达到最高,贡献率81.04%拉动度为10.14%。总 体上看,亚洲金融风暴以后的1998年,外贸对浙江 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有所下降,在加入WTO以 后的2002年、2003年、2004年外贸对浙江GDP增长的 贡献率和拉动度均有所上升。
谈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结合中国实际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采取扩大投资,增加消费 的措施来缓解危机 。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的措施确定4万亿 元投资计划;有的是直接措施有的是间接措施、国务院此次 决策给当前不明朗的经济形势打了一枚镇定剂。安定在金融 危机下的恐惧形势。 一、大型工程的建设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并促进建筑行业、 钢材水泥运输等整个建筑材料行业发展。这一举措将消化一 部分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整个建筑产业链就能持续 发展。
进口对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的原因
资本和劳动供给的增加,产业结构优化、规模经济、制度 创新等 这些都与进口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进口中往往包含大 量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他虽然不会直接对GDP总额产生 正向促进作用,但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的进口会促进科技 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集纳化增长程度的提高, 从而导致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终促进GDP增长。
金融危机对浙江外贸发展的影响
国内资源调 动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的必 作 为我 国的外 向型经济 大省 . 近年来 外 向型经济发 展非常迅速 . 金融 行金融深化改革 的迫切需求 . 危机对其施加 的压力和造成 的不利 因素有 目 共睹 而浙江对外贸易的 要性 。 Ci 和 R s(0 8 认为一 国与危 机发生 国的贸易联 系越 紧密 . /k c oe2 0 ) 发展应该从何处寻找 出路 . 浙江外贸企业应该如何在危机 中得 以更好 危机传染 的概率就越大 。 e ah S e 、od 、 as (0 8 对金融 G r e 和 m t B roM s n 2 0 ) l z o 地生存和发展 . 都是值得研究 的问题 危机 的国际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 . 他们认 为危机传导的贸易效应 中 , 1文 献 综 述 . 当一 国发生了危机 . 常会导致本 国货 币贬值 . 通 从而使 该国 出V竞争 I 1 . 内研究现状 1国 对其贸易伙伴 国的出口增加 、 V减少。 进 I 这样 就会导致 贸易伙 国内一些学者将关 注焦点集 中在金融危机对 贸易的影响上 . 通过 力增强 , 经济情况恶化 . 此时称为“ 贸易伙伴 型传 导” 另 。 分析金融危机对 贸易 的机制 的影响 . 进而研究 了金融 危机对非 危机爆 伴 国的贸易赤字增加 . 外 还有 一种是“ 竞争 型传 导” 即竞争 中的两 国. 口产品竞争 于同一 . 出 发 国出1 贸易产 生的影 响 2 1 其 从 钟 惠芸( 0 ) 2 8认为金融 危机对 中国 出 E的影响途径 主要表 现在: 个 市场 . 中一 国所遭 受的货币危机使 该 国货币 大幅度贬值 , 而降 0 l 竞争力 。 并导致其宏观经济恶化 。 但是 , 他们对于各 国 外部需求 、 汇率和贸易保 护主义 等方面 . 出扩大 内需 的建议 。 并提 陈亚 低了对 方的出 口 而在 现实 中. 往往 危机爆 雯(0) 2 8 0 从金融危机对 中国金融 、 资本市场和 出E产品需求 的角度 , l 阐 贸易政策的对称性 和反映灵敏性估 计不足 . 述 了金融 危机对 中国外贸出 口企业 的影响。 李俊 、 王立岁( 0 ) 2 8 0 认为金 发国会 因为顾及来 自他 国的相应 贸易报复措施 而有限度 的使 本币贬 融 危机从需求渠 道 3- 渠道 、 1 率 价格渠道 和贸易政策渠 道四个方 面影 值 他们 的研 究也仅 限于分 析金融危机如何 通过贸易渠道 进行蔓延 而对金融危机如何对贸易的影响却基本没有提及 。 响中国的 出口贸易 . 在对 中国 出口贸 易的趋势的判 断上 . 承认 了金 融 的. 这次金融 危机对我 国的影响 . 是直接 冲击我 国的实体 经济 . 尤其 危机对中 国出口贸易所带来 的负面影响 . 但主要是 由于美 国的进 口减 应对这次金融危机 . 当从拯 救实体 经济 , 应 改 少所导致 的 , 而广大 的发 展中 国家 的进 口依然表现强劲 . 最终提 出我 是对制造业影响 比较大。 进 提升产 品的技术含量 和 国出I企 业应该减 少对美 国出口的过度依赖 .要 实现 出口多元 化战 善企业投资环 境人手 . 行企业 的产业升 级 . S l 中小企业 的产品结构优化和发展模式转型非常重要 。另一 方 略, 即可规避金融危机产生 的负面影响 。李海峰 (0 8 论述 了在经济 附加值 , 20 ) 国内市场而言 , 政府应 当有针对性 的措施 , 积极 扩大 内需 , 刺激 消 转型 的关键时期 , 中国的外 贸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要如何 在困境中抓住 面, 让更 多的企业不再 一味地依赖 国外市场 . 把眼光投放 到其 实需 而 机遇 , 而出 口导 向型企 业应 当抓住机 会 . 在危机 中调整 自己的产品结 费. 从而改变 以往 外贸依存度 过高 、 出口品以劳动 构、 提升在全球产业链分工 中的地位 、 发展具有 国际竞争 力的品牌 、 提 求量很 大的国 内市场 , 高服务 贸易的 出口, 不应再把 国际市场 当作唯一 的 目标市场 。 也 而应 密集 型产 品为 中心 的发展模式 2国 际 金 融 危 机 的 背 景及 其对 浙 江 外 贸 影 响 的 传 导 路 径 . 把 目光投 向更 为广 阔的国内市场 杨馥郁( 0 ) 为金融危机对我 国 2 8 0 认 21 .金融危机 的背景 产生 的直接影 响并不大 . 但是间接影响却是不 可低估 的 此 次金融危 美 国本次从次贷 危机演变成 一场全球金融 危机并震荡 了全 球经 机 中. 贸企业 的应对 措施应该是理 性并且有计划 的 . 外 不能 由于危机 根本原 因还是 由于 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和金融体 系存在问题而引发 期 间带来 的短期 的利润 的减少而产生过度恐慌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 济 . 此次危 机产 生的主要 背景 为以下几点 。 应该冷静 , 采用多种货币结算手段 . 节约成本 . 为未来 不可预知 的突 的 , 并 211 地产泡沫是金融危机 的源头 ..房 发状况做好充分 的准备 。 随着危机 的加剧 . 信息化下 , 复杂 的国际市场 在 9 年代 中期 . 0 贷款政 策十分 宽松 。 收入人群 的购房热情开 始 低 环境对我 国外 贸企业 的风险控制能力提 出了新的要求 。 如何能在这个 使 随着地产价格的持续 走高 , 国人 美 大市场 中生存下 去. 企业经 营者应该具有更多 的创新 的意识和更加清 膨胀 , 美国的房产市场一片繁荣。 低利率和货币扩张为借贷提供了 良 的环境并 好 醒 的头脑 。 同时 , 更应该 了解不断变化 的国际市场 , 提高应对市场变化 民的消费信心很充分
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浙江对外贸易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和重要贸易大省,浙江的对外贸易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对于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析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的形势和特点新常态下,浙江对外贸易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和特点。
一是外贸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放缓。
二是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三是全球价值链格局调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缓。
四是经济结构调整,消费升级,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五是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兴起。
六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内需市场不断扩大。
七是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1. 推动贸易结构调整和升级。
结合国家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浙江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扩大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比重,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 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
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提高浙江商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拓展市场多元化、多层次化,加强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
3. 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积极培育外贸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外贸向高端、精品、智能化方向发展。
4. 拓展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
加强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的发展,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提高浙江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效益。
5. 推动外贸合作和交流。
加强与国际贸易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贸易谈判,为浙江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6. 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
加强政府引导和企业自主行动,加强对贸易救济措施的应对和适应,维护浙江对外贸易的合法权益。
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分析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外贸大省之一,其对外贸易现状在国内外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浙江省外贸总体情况、主要出口商品和出口市场、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对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浙江省外贸总体情况。
浙江省外贸规模庞大,2024年总进出口额超过2.3万亿人民币,占全国比重约为12%左右。
外贸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前十个月的外贸进出口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
同时,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占比逐渐上升,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增加。
其次,浙江省的主要出口商品和出口市场。
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非金属矿产品等。
其中,机电产品是浙江省出口的主力军,占比超过一半。
海洋经济也成为浙江省外贸的新增长点,海洋装备、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等领域出口增速较快。
关于出口市场,浙江省的出口市场多元化,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欧盟、东盟和日韩等,同时红海市场也成为浙江省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
然后,浙江省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给浙江省外贸带来一定的压力,需求疲软导致出口增速放缓。
其次,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等不确定因素给浙江省外贸带来不确定性,增加贸易摩擦的风险。
同时,企业竞争力不足也是一个挑战,这需要浙江省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的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
为应对上述挑战,浙江省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外贸政策支持,提供更多的资金、税收优惠和市场信息支持。
其次,加强与贸易伙伴的合作,深化自贸区建设,寻求更多的出口机会。
同时,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
此外,浙江省还可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中东、非洲等,寻找更多的出口机会。
综上所述,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总体稳定,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要继续保持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浙江省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合作与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浙江省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浙江省的出口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方式和贸易主体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到2022年,浙江省的出口对全国的增长贡献率已经达到18.5%,位居全国首位。
尽管如此,浙江省的出口贸易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出口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增强新技术产品开发力度、拓展新的国际市场、提升自我品牌实力等,以促进浙江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浙江省;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Export trad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of Zhejiang Province[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export trade of Zhejiang Province has shown a rapid growth trend,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commodities has been continuously optimized, and the trade mode and main structure of trade have also undergone obvious changes. By 2022, Zhejiang Province's exports have contributed 18.5% to the country's growth, ranking first in the country. Nevertheless, Zhejiang's export trade still faces some challenges, such as the relatively low added value and technical content of export products, and the weak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effective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products, expanding new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enhancing self-brand strength,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s export trade.[Keywords] Zhejiang Province; export trade;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一、引言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加,出口贸易也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常会出现贸易摩擦,关税的提高导致浙江省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失去价格优势等等。
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浙江省作为我国外贸大省之一,外贸出口一直是浙江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增长动力。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浙江省外贸出口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浙江省外贸出口的发展,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有必要深入分析浙江省外贸出口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目前,浙江省外贸出口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加,贸易摩擦频发,出口产品受到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的限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浙江省部分传统产业外贸出口规模较大,但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浙江省外贸出口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浙江省外贸出口的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外贸出口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浙江省外贸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深入了解当前浙江省外贸出口的整体情况,掌握外贸出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影响浙江省外贸出口的各种因素,包括政策、市场、技术等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提升外贸出口的竞争力和质量,促进出口额稳步增长;为浙江省外贸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浙江省外贸出口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推动外贸出口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并为浙江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浙江省外贸出口现状分析浙江省是中国外贸出口大省之一,其外贸出口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浙江省外贸出口额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在持续增加。
浙江省外贸出口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家具等传统产业领域,同时也涉及到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
浙江省的外贸出口形势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外部市场需求波动较大,导致出口量和价格波动。
浙江省服务贸易_浙江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思考
浙江省服务贸易_浙江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思考【关键词】浙江出口贸易现状与对策回顾2022年,浙江外贸出口克服了外需不足,贸易保护主义升级,成本上升,资金面紧张等多种不利因素,取得了出口的稳步增长。
2022年,浙江省实现外贸进出口值3094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22%,居全国第5位,其中出口2163.6亿美元,同比增长19.9%(本文数据根据浙江海关及外经贸网站整理)。
浙江外贸出口取得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
2022年浙江外贸出口呈现以下特点:(一)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市场仍处疲软浙江省贸易伙伴已近180个国家和地区,但是重点市场仍是欧盟和美国,日本,2022年,浙江省对美国和欧盟,日本分别出口557.7亿美元和349.2亿美元,133.5亿美元,三者占到浙江省全年出口额的48%,但对欧美地区出口增幅均落后全省出口平均增幅。
由于美国金融危机还未完全消除,而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因此,这两个地区的消费仍然疲软,日本经历了特大地震,对浙江省的机电配件进口需求造成一定影响。
(二)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缓慢,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依然较大2022年,浙江省出口机电产品924.3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其中船舶出口65.9亿美元,同比下降10.2%。
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55.2亿美元,同比仅增长5.4%,两者合计占浙江出口产品货值的近50%,但增速均落后于浙江省出口的平均增速。
一方面是因为这类产品的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和美国,该地区疲软的需求导致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另一方面,欧美日地区近年来实施的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也对浙江的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造成很大障碍,而国际海运业的持续低迷重创浙江造船业。
浙江最重要的船舶制造、出口基地台州100多家船厂在2022年大约有40%都没有接到新的订单,大部分造船企业仅靠现有订单勉力维持开工。
(三)低价、跑量的传统出口竞争模式遭到严重冲击,出口企业生存艰难2022年浙江省纺织服装,鞋类,家具等产品出口仍取得较快速度的增长,平均增速在25%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浙江省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分析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总趋势,对外贸易则是衔接的纽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实力不断上涨,与经济增长是分不开的。
其中对外贸易规模大幅增加,贸易结构显著提升,对外贸易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与此同时,金融发展水平也显著提高,金融发展指标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金融发展理论学者多是关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考虑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一般影响,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比较零散,特别是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
近年来,许多学者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证的探索,以获得更加有力的证据。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水平金融部门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部门。
金融体系具有降低风险、有效配置资源、动员储蓄、便利交易和加强监督管理功能(Levine,1997)。
发挥这些功能能够增加资本积累、推进技术创新,继而影响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
因此金融发展是影响对外贸易的途径。
1938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逊在其论文《国家贸易前景》中,首次提出了“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的观点以来,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
国外最有影响的关于贸易和增长之间影响机制研究的要数Frankel和 Romer(1999),他们的研究吸收了贸易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的成果,并利用地理因素拟合出一个贸易工具变量,然后从水平量角度出发将人均产出分解为三个要素最后利用拟合得到的贸易工具变量分析贸易通过那些途径影响人均产出。
Tse and Leung(2002)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他们认为从国际市场上借款的成本相对较高,由于进入固定成本的存在,一个国家只有收入水平打到一定程度后才具备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借贷的条件,所以只有GDP水平较高的国家才有足够的信用保证从国际金融市场借到资金。
如果以上假说成立的话,金融发展导致了经济增长,使这些国际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国际借贷市场,借入更多资金,出口商从而也能获得必要的贸易融资完成出口订单。
金融发展促进了整个出口部门的总量增加。
Svaleryd and Vlachos(2002)运用80个国家1960-1994年得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贸易开放与金融发展二者的因果关系。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我国学者也开始注重金融发展,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关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国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整理和深化。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增加导致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上升。
许多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的机构及增扎根是否与众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是出口导向型增长。
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
我国学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张二震(1994)认为国际贸易通过竞争效应、市场扩张效应、激励创新效应、加速资金积累、经济结构变动效应和人员的交流、文化传播和思想交换的效应六个机制而促进经济发展的。
谭儒勇(1999)运用1993-1998年的季度数据对中国金融中介发展、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很强的,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当有限,甚至是不利的。
韩廷春(2001)采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计量模型及我国有关数据,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而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最为关键因素。
史永东,武志(2002)的市政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常高的相关程度,并认为它们之间是一种双向因果关系。
陈柳钦、曾庆久(2003)认为金融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力度有限。
为避免伪回归问题,进行了宏观传导机制和微观传导机制的实证建模分析。
牛凯龙以我国分省数据对转轨时期的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传导机制做的实证分析表明:宏观传导机制,转轨时期各地经济增长变量与金融发展变量基本具有显著正相关:微观传导机制,企业的成长与金融发展没有任何显著性的统计关系。
齐俊妍(2005)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金融发展因素引入H- O 的理论框架中,说明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高资本禀赋和促进技术进步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
王景武(2005)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东部存在正向因果关系,而西部地区则存在相互抑制关系。
孙力军(2007 )认为,从宏观经济视角来看,经济增长决定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在一般均衡假设下,金融发展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实质性地提高了社会总供给能力,进而促进了长期的经济增长。
在凯恩斯非均衡的假设条件下,金融发展可以为家庭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和对外贸易提供融资支持,扩张了总需求,进而提高了短期经济增长。
2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规模的拉动Kletzer和Bardhan( 1987)认为各国信贷优势的差别会影响该国的比较优势,决定该国出口中间品或最终品。
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通常具有高声誉,更容易从国际金融筹集资金,从而出口制成品,进口中间品或初级品。
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则相反。
得出金融发展水平是一国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之一。
Rajan和Zingales (1998) 认为国家金融发展水平越高, 则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产业其发展速度越快。
他们推论, 对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国家, 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产业应该具有比较优势, 因此其所占的出口份额更高、净出口额也更大。
Svalery和Vlachos( 2001)证明了金融发展引起了贸易的比较优势而不是相反的逻辑关系。
Beck (2002 , 2003) 对Rajan 和Zingales (1998) 的推论作出进一步的阐释: 企业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企业管理者的监控等都是耗费成本的, 而金融发展降低了这种成本, 从而也就降低了企业外部融资成本。
认为在那些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国家里, 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产业具有克服流动性约束的能力,同时, 他利用65 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论证了具有更高金融发展水平的国家具有更高的制成品出口份额和贸易余额,金融系统较为发达的国家是规模收益递增产品的净出口者, 金融发展影响了贸易余额结构,进行专业化生产, 获得规模经济, 从而也就具有了比较优势。
Becker 和Greenberg (2004) 进一步发现, 出口企业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期投入成本, 而企业前期投入成本越高也就意味着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 从而金融发展对那些具有较高前期投入成本的出口企业其边际效应也就越高。
梁莉(2005)利用我国1993-2004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整体贸易开放程度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3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结构的拉动关于金融与对外贸易结构的研究,学术界存在三种基本观点。
3.1 第一种观点是从H-O模型的角度来分析的。
比较优势Kletzer和Bandhan(1987)的理论表述了比较优势是如何依赖金融要素的。
研究结果表明信贷优势的差别就会影响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着该国究竟出口哪种产品。
另外Keltzer等还分析了不完全信息下,金融发展水平相对高的国家,法律体系比较健全,破产成本较低,企业的融资需求比较容易得到满足,因而这些国家的企业将在制成品生产方面有比较优势,而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则相反。
说明了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可以和资源禀赋、技术以及规模经济一样,成为一国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之一。
Svaleryd和Vlachos( 1987)就Kletzer和Bandhan理论作了实证检验, 分析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内部金融部门与比较优势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 在决定这些国家的贸易分工的模式上, 金融发展水平比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有更大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也就是说, 在OECD国家金融发展是引起比较优势的主要来源。
3.2 第二种观点是从资源积累和技术进步的角度来分析的。
Carlin和Mayer( 2003 )发现了金融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从金融视角来看,技术创新本质上市一个资本筹措与运用介意增值的过程即金融过程,研究证实了金融发展影响企业的R& D , 进而影响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是资本利益,外在表现就是金融支持。
Levine(1993)从金融体系的功能分析指出,金融的每一种功能都可以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两个途径来影响经济增长。
Rajan and Zingales(2003)和Beck(2003)都认为不同行业对金融部门的依赖程度是不相同的,这些不同时由于技术原因引起的。
企业在生产中技术、设备更新和大规模研发等活动的需要,处于生产链上端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对金融部门的依赖更大,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对金融部门的依赖相对较小。
因此,金融发展改善了贸易结构。
3.3 第三种观点是从固体成本与流动性限制上来研究金融对贸易的影响。
进入出口市场的固定成本的存在很久以前就被国际贸易的文献所认可。
Roberts 和Tybout (1997)研究发现一个公司的当前出口状态很大程度决定于它以前的出口经验,沉没成本在一个公司的出口决策中很重要。
Becker and Greenberg用双边贸易数据证明更发达的金融系统与更高的出口相联系,特别是在固定成本很大时,金融发展对出口的边际效果更高。
贸易学者们将偶那个市场不完全引入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论述了金融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出口能力的机制和效应,并利用微观和宏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Chaney(2005)较早基于拓展的Melitz(2003)模型证明,出口固定成本引发的流动性约束提高了企业出口所需的生产率临界值,导致“迷失的贸易”产生,金融发展包括金融市场深度和宽度的改善,能够提高企业融资可获性而促进出口。
Manavo(2007)将信贷约束引入多行业的Melitz(2003)模型证明了,当企业在固定和可变贸易成本上面临融资约束时,金融发展能够从广度边际和深度边际促进一国的出口。
佟家栋(1995)指出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来源于良好的产品结构的选择和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孙兆斌(2004)认为,金融在资本积累和配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金融发展水平与贸易商品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白当伟、王练文(2004)以韩国为例分析了在金融约束战略下,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陈建国、杨涛(2005)由1992—1999 年间2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对于出口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做了初步的实证分析。
发现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 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与GDP 的比重不断提高, 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与GDP 的比重不断下降。
沈能(2006)以1980—2003 年数据为分析样本,采用Geweke分解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就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