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经验研究
金融科技发展及监管的国际经验借鉴
图12013—2018全球金融科技融资情况(VC,PE,M&A)(二)全球金融科技市场发展的多元化2014年以来,知名数据统计机构毕马威(KPMG)联合H2Ventures基于筹资总额、筹资速度、地域多样性、行业多样性、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程度五个核心指标对全球金融科技公司进行排名,发布Fintech100榜单。
从2018年榜单可以看出,全球金融科技市场变得更加多元,规模也更大。
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依然占据第一。
在榜单前十的公司,中国就占领了四席。
其中蚂蚁金服占位第一,京东位居第二,百度占第四。
新加坡公司Grab第一次入选占位第三,美国金融科技公司Sofi有所提高,占位第五。
从这些公司经营的领域来看,支付与交易(34%)、借贷与信用(21%)、财富管理与经纪业务(14%)等是金融科技发展较快、发展相对成熟的领域。
2018年支付宝再创新高,推出刷脸支付产品———“蜻蜓”,降低了刷脸支付80%的成本;2014年,京东金融更是推出“京东白条”,首次推行“先消费,后付款”的网络消费,一度成为行业创新典范。
经过几年的发展,监管及大数据分析公司(5%)、综合金融平台(4%)也在全球金融科技公司榜单上占有一席之地(图2)。
科技混业经业务交叉性科技企业财投资、而当前的分管空白等问与现有以。
金融有的基础源等),仅需产生的道德科技企业提新活力。
三是针对涉及面非常领域缺乏。
信息技术存的基础。
毒木马攻击前沿信息技智能投顾基场情景采取。
当前,除个别互联网上虚假信信息安全受系。
网络支很强的垄断、财付通等分的市场并没有强大一旦出现任场。
相关风险也金融科技发动金融科技鼓励金融科科技原则,注重金融消费者保护完善顶层设计,制定监管指导原则。
2017年,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发布了《金融科技框架》白皮书,提出将发展金融科技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此,白皮书提出了六大政策目标和十项基本原则,明确要求监管部门要完善监管框架,平衡好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收益与风险。
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建设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建设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钱仁汉 王崧青 王红玲摘要:近年来,普惠金融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世界银行(WB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合组织(OECD)等主要国际组织为构建全球性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做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旨在测度和评估各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相比之下,我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建设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
本文梳理了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建设情况,剖析了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建设的主要经验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 指标体系 国际经验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9 - 1246(2017)05 - 0076 - 06一、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建设情况(一)指标体系框架设计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由G20国家、部分非G20国家以及相关国际机构组成,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发展普惠金融。
2012年,GPFI正式发布《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在督促各国政府主动作为、推进全球普惠金融数据库快速发展方面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2013年,指标体系新增涉及金融素养和金融服务质量的指标;2016年,新增用于衡量数字金融服务发展的指标。
目前,《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包括供、需两侧以及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可获得性和质量三个维度,共形成19大类、35项指标。
1.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
指标共计20项,细分为“成年人”和“企业”两类。
“成年人”指标15项,涉及账户、信贷、保险、支付、储蓄倾向等类别。
其中,账户指标主要衡量成年人在正规金融机构或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处拥有账户的情况;信贷指标衡量在正规金融机构发生信贷业务的情况;保险指标衡量成年人购买保险的情况;支付指标衡量非现金交易以及使用数字、移动电话、互联网、银行卡和账户支付的比例;储蓄倾向衡量过去一年在银行或其他正规金融机构存款的成年人比例。
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探究
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探究【摘要】普惠金融是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各国纷纷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本文从国际角度出发,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首先介绍了国际普惠金融的发展概况,然后探讨了不同国家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分析了各国的普惠金融政策,总结了国际普惠金融发展的经验。
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了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并对未来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普惠金融发展、国际经验、借鉴、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发展概况、发展模式、政策分析、经验总结、启示、借鉴意义、建议、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的金融体系已经日益发展完善,但在这一过程中,普惠金融发展却一直备受关注。
普惠金融是指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广大社会群体提供更加便捷、灵活和可负担得起的金融服务,从而实现全民金融包容。
在全球范围内,普惠金融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
1.2 研究意义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普惠金融可以帮助解决贫困问题,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通过提供贷款、储蓄、保险等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可以帮助贫困人口创业致富,改善其生活水平。
普惠金融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
通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普惠金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普惠金融还可以促进金融包容和金融稳定。
通过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普惠金融可以让更多人群享受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
研究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我国普惠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国际普惠金融发展概况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普惠金融在国际上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普惠金融是指向广大普罗大众提供金融服务的理念和实践,旨在解决贫困、不平等和金融排斥等问题,推动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
在墨西哥,普惠金融也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推动。政府通过实施“金融知识普 及计划”,提高公众的金融知识和金融素养,使得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使用金融 服务。此外,政府还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支付清算系统,使得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能 够方便快捷地进行金融交易。
在发达国家中,普惠金融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和实践。在美国,社区银行和信 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机构通常具 有地方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和风险。此外,美国政府还通 过实施消费者金融保护法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金融服务的透明度和公正 性。
首先,技术创新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如 移动支付、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为普惠金融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例 如,区块链技术能够提供更安全、透明和高效的支付清算系统;人工智能技术能 够帮助金融机构进行更准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移动支付技术则能够为消费者提 供更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因此,未来的普惠金融发展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 应用,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社会环境。
其次,政策制定也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 策和法规,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例如,政府可以实施消 费者金融保护法规、制定小额贷款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推动征信系统的建设等措 施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 学习和借鉴他们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3、成功案例: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成功案例也不胜枚举。例如,孟加拉国 的格莱珉银行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了微型金融的发展,为许多贫困人口提供了金融 服务。印度尼西亚的印尼人民银行则通过移动支付业务,成功地服务了大量传统 金融服务不到的群体。
三、中国贡献
1、发展情况:中国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据统计,到 2022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200万亿元人民币,覆盖了大 量传统金融服务不到的群体。其中,移动支付业务和P2P网贷等新兴业态表现尤 为突出。
金融改革须重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系统 和市 场支持 系 统三个 重要 支柱 。
1 . 法治环境 是金 融基 础设 施 的灵魂
易风险, 影 响投 资人 信 心 和交 易 意 愿 , 甚 至 引 发 或
放 大 系统 性 风 险。金 融 基 础 设 施 的全 部 功 能 , 就
唯 有 良好 的 法 治 环 境 , 才 能 有 效 地 调 整 各 利 益方关 系 , 保 障 市场 正 常 运 转 。一 个 良好 的法 治
和 市场 的边界 , 逐 步 解 决 金 融 监 管 部 门授 权 不 足 和 授 权 过 度 的 问题 ; 通 过 加 快 金 融 市 场 整 合 改
进 市 场 支持 系统 ; 通 过 政 策 扶 持 和 部 门协 调 完 善 信 息 披 露 系统 。
关 键词 : 金融 ; 基 础 设施 ; 市场边界 ; 信 息 披 露
避免 。
将 产业 划分 为 劳动密 集 型 、 资本密集型、 技 术 密 集
型、 知 识 密 集 型 的话 , 金 融 业 就 是 一种 “ 契 约 密 集 型 产 业 ”。 由 于 金 融 业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服 务 业 , 在 金 融 产 品 生 产 和 交 易 过 程 中 涉 及 远 比 其 他 行 业 更 为
看, 这 三 个 方 面 都 存 在 一 些 问题 。 需要 采 取 以 下 措 施 : 通 过 完善 立法理 念 、 在 现 有 的 法 律 框 架 下
加 强 执 法 强 度 和 明 确 司 法 与 行 政 监 管 的 边 界 等 方 法 解 决金 融 法 治 问题 ; 通 过 改 革 明 确 监 管 部 门
债 权 人 的利 益 得 不 到 有 效 保 护 , 问题 企 业 或 金 融
金融业综合统计框架下的金融数据标准化及国际借鉴
摘要:金融业综合统计需要及时有效识别重大风险隐患,但当前金融业综合统计难以全面覆盖所有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活动。
近年来美、欧金融监管部门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开放、标准化的微观金融数据体系,场外交易市场成为金融数据标准化改革的突破口。
我国应积极借鉴国际经验,重视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与国际数据标准对接,积极参与微观金融数据标准制定并持续加大对监管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力度。
关键词:金融业综合统计;场外交易市场;标准化;监管科技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9)12-0058-05DOI :10.19647/ki.37-1462/f.2019.12.007收稿日期:2019-11-04作者简介:刘晓鑫,女,河南焦作人,博士,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金融统计以及金融监管体制。
本文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观点和意见。
一、引言金融业综合统计是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对于有效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都将对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的修订作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启动了对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的全面修订,拓宽统计覆盖的机构和工具范围,由原来主要关注银行业机构扩展到整个金融体系活动,进一步丰富了金融部门和金融工具分类,并强调流量交易数据和存量数据的同等重要性。
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被赋予更多金融监管与统计职能,新型金融机构和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统计得到加强;同时,美联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达成银行信息共享协议,和联邦存款公司等多家监管部门签署了协调监管职责、共享监管信息的备忘录。
欧洲央行也制定了2009—2012年金融统计中期工作计划,将扩大统计监测范围、填补统计空白列为高优先级的重点工作。
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经验
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经验发达国家普遍较早面临化石能源消耗和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为了应对环境的挑战,在过去几十年,发达国家绿色金融的成功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更离不开绿色金融政策及体制建设的有力支撑。
一、完善的金融制度体系1.通过立法明确金融机构对所投污染项目的法律责任。
1980年,美国出台了《全面环境响应、补偿和负债法案》。
根据该法案,银行可能需对客户造成的环境污染负责并支付修复成本。
如果贷款人与借款人经营、生产或废弃物处置而造成污染,或者对污染的设施有所有权,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种责任被称为贷方责任,且是严格、连带和溯及既往的。
2.要求机构投资者在其决策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
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是一个联合国发起,由全球主要投资者组织的国际框架,目标是实现并向全球正式推出责任投资原则。
截至2013年4月,全球共有超过1200家机构投资者参与,管理资产超过35万亿美元。
该框架强调了投资者需要在投资过程中考虑环境、社会以及公司治理等元素。
3.在信用评级中引入环境因素。
银行和信用评级公司评定企业和主权信用风险时考虑环境因素是一个新的趋势。
巴克莱银行有专门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系统,涉及贷款部门、内部评级部门、环境及社会风险评估部门和声誉委员会。
一般的贷款只涉及贷款部门和内部评级部门,但如果借款企业被认为有潜在的环境风险,则环境及社会风险评估部门会介入并给出指导意见。
如果有重大风险可能影响银行的声誉,则声誉委员会将做出最高决策。
对每个项目的评估都需经过评估流程,如果贷款获批,则项目执行/建造过程中公司也必须遵循环境政策规定,这些要求将写入贷款合同。
4.要求上市公司和发行债券的企业符合绿色社会责任规范。
上市公司和发行债券的企业在国际上通常需披露环境责任信息,内容通常包括:企业正运行何种项目、投资对环境产生了或可能产生何种影响、企业为减少这些影响所做出的努力、企业在环保科技领域的投入等。
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探究
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探究1. 引言1.1 普惠金融的概念普惠金融是指为社会中广大普通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理念和实践。
其核心是让更多人能够获得包括储蓄、贷款、支付、保险等在内的金融服务,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个人财务、应对风险、开展经济活动。
普惠金融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那些传统金融机构往往无法覆盖的低收入群体、农民、小微企业主等。
通过普惠金融的推广,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问题。
普惠金融注重弱势群体的金融包容性和可及性,追求金融服务的普及和可持续性。
在全球范围内,普惠金融已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国际组织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和举措,致力于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通过普惠金融,不仅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还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1.2 国际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在全球范围内,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覆盖率仍然较低,大量人口无法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有约2亿人没有银行账户,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非洲和亚洲地区。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待提升。
部分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不稳定和风险较大的问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措施。
在一些发达国家,普惠金融已经比较发达,金融科技应用广泛,金融产品和服务多样化,但也面临着数字鸿沟、隐私保护等问题。
国际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和不平衡的特点,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促进金融创新,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2. 正文2.1 法律法规建设的重要性法律法规建设是普惠金融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国际上,各国纷纷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关规范来推动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
法律法规的制定可以为普惠金融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通过明确相关法律条文和规定,可以规范金融机构的运营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推动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
科技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和国内模式比较及启示
科技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和国内模式比较及启示发展科技金融对推动科技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北京、深圳、杭州、武汉四地在科技金融发展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
一、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一)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
一是出台扶持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
如,美国出台《Gramm-Leach-Bliley 法案》对投资银行参与风险投资规定较宽松的条件,尤其是银行在风险投资基金中持有股权的比例可以高达100%。
《JOBS 法案》通过进一步简化和降低成长型企业实施IPO和公开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和标准,调整私人企业融资规则限制,实施新的众筹模式方案,使中小高科技企业能更便利地在公开市场融资;韩国政府对处于创业期的风险企业、技术集约型的中小企业给以特别的税收优惠,对于符合规定的项目,对创业法人登记的资产给予75%的减免;在创业期的5年内,每年减免50%的所得税;在创业期的2年内得到的事业不动产按照 75%的比例减免所得税;在创业期的5年内减免50%的财产税和综合土地税。
二是发起设立创业基金。
如,德国政府于2005年启动了净值为2.72亿欧元的高科技创业基金(HTGF),重点资助信息通讯技术、生命科学、自动化与电子技术等七大重点领域。
基金以参股方式投入高科技创业企业,一般向受资助企业提供最高50万欧元的可转股次级贷款,并由此获企业15%的名义股份,或向受资助企业提供为期7年的150万欧元后续风险投资;德国设立总额2. 5 亿欧元的企业启动基金,该基金主要面向风险相对较高,刚完成种子期发展阶段的新建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拥有新产品和新技术,雇员人数少于50 人,年营业额不高于1000 万欧元,在市场上存续时间不到10 年;韩国于20世纪90年代设立了政策性基金,这些基金不直接贷款给科技创新型企业,而是以贷款形式投向相关银行,再指定银行以一定利率贷款给相关企业,政府不再承担信贷风险,但提供资金的利率较低,银行在承担风险的同时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对于金融危机的国际经验及现实思考
总 的 来 兑,马 克思 认 为金 融 危 机是 以 生 产 过剩 和金 融 过 剩 为 条 件 ,表现 为企 业 和 银 行 的 流动 性 危 机 、债 务 支 付 危 } 几,{ 日 是 其 本 质 }是 货 币 危 机 。 : 1. 2西方 的金融 危机 理论 早 期 比较 有影 响 的 金 融 危 机 理论 是 由 Fih r 1 3 ) 出的债务 一通 货紧缩 理论 。 s e ( 3 提 9 Fihe s r认为 , 经济 扩张过 程 中 , 资的增 在 投 加 _ 要 是通 过 银 行 信 贷 来 实现 。 这 会 引起 丰 货 币增加 , 从而 物价 } ; 物价 涨 又有 济 政 策 的不 协 调 又 与欧 盟 内部 各 成 员 国经 [ 而 涨 4 】陈 学彬 . 当代 金 融 危 机的 形成 、扩 散 与 利于 债 务人 , 因此 信 贷会进 一 步扩 人 , 到 济 发 展 的 差 异 紧 密 相 连 。 直 防 范 机制 研 究[ ] M .t海 财经 大学 出版 “ 度 负 债”状 态 ,即 流动 资 产 不足 以清 偿 过 ( ) 9 4年至 l 9 21 9 的墨西 哥金 融危 9 5年 社 , 0 1 2O . 到 期的 债 务, 果 引起连 锁的 债务 一通 货紧 机 。 结 【 5 ]王 德祥 . 论马 克 思的 金 融危 机理 论[ 】 J . 缩 过程 , 而这 个过程 往 往是 以广泛 的破 产 《 l9 4年 l 月 2 9 2 O日, 墨西哥突然 宣布比 经 济评论 , 0 O 3. 20 , 而结 束。在 F s e 的理 论基础 M i ky ih r ns 索对 美元 汇率 的波动 幅度将 被扩 大到 1 , [ 5% 6 ]刘 明兴 , 罗俊伟 . 融危 机理论 综述 [】 金 J. ( 63) 出 “ 融 不稳 定” 理论 , 1 提 9 金 Tobi 由于 经 济 中 的 长期 积 累矛 盾 , 举 触 发 市 n 此 经 济科学 , 0 O 4. 20 , ( 8 ) 出 “ 1 O提 9 银行 体 系关键 ”理论 , n 场 信 心危 机 , 果 人们纷 纷 抛售 比索 , 9 Ki d— 结 I 9 5 l egr17) 出 “ e r e (9 8提 b 过度 交易”理论 ,M . 年初 , 索贬 值 3 比 。随后 股 市也应 声 下 0%
基于国际经验的金融发展制度因素研究
Ab ta t sr c :T e e i b o d c n e s so h o i v a to n n ild v lp n n e o o c p r r n e i c - h r s r a o s n u n te p s ie i t mp c ff a ca e eo me to c n mi e o ma c n e o i f
ln it b t n p l y a s a n u n e o n c a d v lp n . a d d s u i oi o h s if e c n f a i e eo me t i r o c l l in l
Ke r s i s tt n ;f a ca e e o me t c n mi r w h y wo d : n t u i s i n i d v lp n ;e o o c go t i o n l
大量 研究 表 明金 融发 展对 经 济增 长具 有 极其
重要 的作 用 ( ei ,19 、19 、20 ,发 育 L v e 9 7 9 8 0 0) n 良好 的金 融市 场 以及 畅通 无 阻 的传导 机制 有 利 于 储 蓄的增 加 以及储 蓄 向投 资 的有效 转 化 ,进 而推 动 资本积 累 、技 术进步及 长期 经济增长 。那么是什 么 因素决 定 了一 国的 金 融发 展水 平 呢,以 往 的研 究强 调 的是 宏 观 因素 ( 通 货 膨 胀 、利 率 水 平 、 如
提升居民金融素养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
提升居民金融素养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自20世纪末开始,国外诸多国家就开始重视提升居民金融素养,部分国家的金融素养提升计划开展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经验丰富,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比之下,我国在2011年加入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组织后才开始重视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实施时间较晚,且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
因此,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并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居民金融素养的措施,有利于提升我国居民金融素养。
一、国外提升居民金融素养的做法和经验(一)英国主要做法20世纪90年代末,英国开始从金融素养教育、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分别在设计战略计划、建立相关机构、构建法律体系、实施金融教育、解决金融消费者纠纷等方面做出了一定工作。
金融教育方面:一是有规划有组织地实施金融素养教育。
一方面,为计划明确、目标清晰地开展金融素养教育,英国于1997年提出“金融素养培养战略”,并根据该战略详细研究制定提升居民金融素质总体规划,明确金融素养教育的目标及工作任务等重点内容。
此外,为更好地贯彻落实金融素养教育规划,英国采取分阶段的方式进行金融素养教育工作,将其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7年至2003年,重点面向金融消费者普及金融专业知识,以提高其金融知识水平,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
第二阶段是2003年至今,扩大金融素养教育受众,提升全体居民的金融素养,从根本上防范金融危机。
另一方面,英国组织或联合相关机构协同实施金融素养教育战略规划。
英国成立相关金融教育机构代表政府开展金融素养教育项目,如英国于1997年将原证券投资委员会(SIB)改组为金融服务管理局(FSA),将面向金融消费者实施投资理财等方面的金融教育列为其职责之一。
二是根据金融素养需求设计教育活动。
金融素养教育内容方面,英国根据人群特点按需设计金融教育活动,针对性地提高居民所缺乏的金融素养。
如在中小学开展金融知识科普活动;针对新入职的年轻工作者开展帮助年轻人树立理财观计划;针对新婚夫妇开展有关抚养小孩后如何投资理财的活动等。
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有哪些
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有哪些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模式应运而生,并在国际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绿色金融旨在引导资金流向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许多国家在绿色金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在绿色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以德国为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绿色信贷优惠、绿色债券补贴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项目的支持力度。
同时,德国还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守环保标准,否则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寻求绿色金融的支持,以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英国政府也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成立了绿色投资银行,专门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此外,英国还通过修改金融监管法规,要求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推动金融机构更加积极地参与绿色金融业务。
二、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统一、明确的绿色金融标准是绿色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国际上一些国家在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方面走在了前列。
例如,欧盟制定了详细的绿色金融分类标准,将绿色项目分为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适应、自然资源保护、循环经济、污染防治等多个领域,并明确了每个领域的具体标准和认定方法。
这一标准为金融机构在评估绿色项目和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了明确的依据,有助于提高绿色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美国也在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美国的绿色债券标准强调项目的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并要求发行人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三、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各国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绿色信贷是常见的绿色金融产品之一。
在瑞典,银行在发放信贷时会充分考虑企业的环境表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符合绿色标准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和更长的还款期限。
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国际经验 与启示
陈 伟 王 剑
摘要 : 本文通过观察发展 中国家的案例 , 从 融资渠道、 信息便利、 信用担保 、 金 融监管四个方 面介绍金融支持 中小企业的国际经验 , 并结合我国实际得出几点启示: 在银行体 系主导和 资本 市场不成熟的条件下, 金 融支持 中小企业主要依赖 间接融资渠道; 对于正规金融较少设点的农 村和 城 郊地 区, 商业银行 可采取 与 当地 微 金 融机构 合 作 的模 式 ; 加 快信用 信 息 的基础 设 施建 设 , 提供 便 利 中小企 业 融 资 的一 站 式信 息服 务 ; 发 挥政 府 在 信用 担 保体 系 中的 重要 作用 , 研 究 和推 广无担保 的新型融资模 式; 转变金融监管理念和调 整金 融监 管标准, 为 中小企业融资 营造有利 的政策 环境 。
的农 业 银行 就 采 用这 一 方 式 对 广大 农 村 地 区
发 放 信贷 , 2 0 0 3年 小 微 贷 款 已 占该 行 贷 款余
额的 3 9 %, 贷款拖欠率低于 2 %, 股 权 回报 率 高达 4 4 . 2 %, 成 为该 国盈利 能力 最 强 的银 行 。 二 是 在银 行 外 部设 置独 立 法 人 的专 业 化 金 融 机构 。为更 好 地 服 务 中小 企 业 特别 是 小 微 企 业 和低 收入 者 ,银 行 会新 设 非 银 行类 法 人 实体 ,即专 注 于微 金 融 业务 的专 业 化 金融
机构 ( S p e c i a l i s e d F i n a n c i a l I n s t i t u t i o n ,简记
、
融资 渠道
( 银行 直接 提供 信贷 支持 的模 式 。 商
金融业发展研究报告
金融业发展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崛起,金融业发展日益突出其重要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金融业发展的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金融业发展现状目前,中国金融业已经形成了以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
商业银行是金融业的核心,证券市场和保险业也在快速发展。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金融业在国际竞争力上还存在差距。
同时,金融体系内部风险管理、监管体系等方面也亟需改进。
三、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 金融监管问题: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监管是一个重要环节,但当前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协调不够紧密,导致监管漏洞和重叠。
2. 金融风险问题:随着金融业规模的扩大,金融风险也相应增加。
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
3. 金融科技问题: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如何应对金融科技的挑战,平衡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机遇1.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金融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加强金融合作,可以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与创新。
2. 金融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金融业的改革将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竞争力,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金融业发展的路径选择1. 改革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形成监管合力,防范金融风险。
2. 推动金融创新:积极引导金融科技创新,推动金融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3. 加强金融人才培养:金融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应加大对金融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才素质和对金融业的理解和认识。
六、未来金融业发展趋势展望1. 开放与创新:金融业将继续向开放和创新方向迈进,积极参与全球金融体系的建设和规则制定。
2. 绿色金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绿色金融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一、发达国家绿色金融发展经验(一)政府提供政策或资金扶持。
一是实行优惠信贷政策。
如,德国政府对环保节能绩效好的项目,给予持续10年、贷款利率低于1%的优惠信贷政策,利率差额由政府予以贴息补贴。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如,2009年,韩国政府开始推行“绿色金融”计划,在4年内投资约380亿美元,用以保障全国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低碳技术的开发、绿色生活工作环境的创建。
(二)强化资源环境立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继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对污染者或公共机构的行为提出严格要求。
如,美国在完善的环境法监督之下,制定了多部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重点规范并调节政府、企业和银行的行为及关系。
其中,《超级基金法》对银行环境责任提出了明确的行动准则,要求贷款银行要对其发放信贷资金的项目环境污染负责,只有在保证项目不对环境产生有害威胁的前提下,银行才可以发放信贷资金。
如果项目取得信贷资金后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则银行要承担连带责任。
(三)大力发展绿色银行。
一是政府出资设立绿色银行。
作为公共金融机构,绿色银行的初始资本金通常来自政府财政或其他政府项目拨款。
如,2012年,英国政府作为唯一股东出资38亿英镑设立英国绿色投资银行,这是全球第一家国家绿色发展银行。
又如,纽约绿色投资银行注入的首轮资金为2.1亿美元,其中1.65亿美元来自于未分配政府资金,其余450万美元来自于通过RGGI(Regional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区域温室气体行动计划)1交易机制所获得的政府收入。
二是绿色银行的经营模式重在保证项目的环保性和可盈利性。
如,英国绿色投资银行并不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填补项目资金缺口,而是通过独特的投资方式增加绿色项目吸引力,引导更多外部资金进入。
2013-2014年,英国绿色投资银行为18个绿色项目提供了61亿英镑资金支持,其中包括9个节能项目、6个垃圾和生物能源项目和3个海上风力发电项目。
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国际经验及启示
都发挥着重要作 用。首先 , 海外投资达到 委 托 商 业性 银 行 实 施 。 商业 性 银 行 从 日本
一
、
世 界 各 国 官方 对 外 投 资 金 融 服 务
定规 模 后 , 各 国都 按 国际 规 范 建 立 海 外 银行获得低 息资金贷给 出口企业 , 自身也
“ 走 出去 ’ , 概 貌
为此 , 需要 考察和分析 市场经济 国家金融 去 ’ ’ 融资之外 , 还有 中小企业金融公库 、 国 口。由 于有政府补贴 , 出口信 贷贷款 利率 服 务企 业“ 走 出去” 的经验 , 以为加强我 国 民金 融 公 库 、 工 商 组 合 中 央 金 库 等 官 方 机
金 融服 务企业 “ 走 出去” 提供借鉴 。
( 一) 为企业“ 走 出去 ” 提 供 出 口信 贷
I F A ) 和 海 外 经 济 合 作 和担保 支持 。各 国在支持企业 “ 走 出去 ” 承 包工程等 “ 走 出去” 业务规模快速增 长, 行 的 国际 融 资账 户 ( 账户( O E — C A ) 这两 个账户 都 提供“ 走 出 时 , 都 大 力 发 展 出 口信 贷 支持 本 国 产 品 出
关键 词 : 政 策性 金 融 ; 走出去; 投 融 资 中 图分 类 号 : F 8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收 录 日期 : 2 0 1 2年 1 1 月 4日
一
一
般低 于市 场 利 率 , 使 本 国 出 口商 或 外 国 国 出 口商 品 的竞 争 力 。例 如 , 日本 的 出 口
在机构组合 上表现 出多种模式。 各国面向
致可分为融资、 保险两类 。就 开展海外企
二、 各国金融服务企业“ 走出去” 的主 供 贷 款 援 助 。 在 发达 国家 , 食 ‘ 走 出去 ”
美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借鉴及其启示
美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借鉴及其启示本文介绍了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史和道路、竞争优势以及成功经验等,并通过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对于北京将要建立有国际影响力金融中心具有很好借鉴意义。
关键词: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经验借鉴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史(一)一战之前早期的纽约作为庞大的贸易体系中枢,贸易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当时与之密切关联的金融业的发展。
独立战争期间,华尔街成为美国为战争融资的重要场所。
1792 年,21位经纪商在华尔街签署了《梧桐树协议》(Buttonwood Agreement),开设了股票交易所,并创造了证券交易佣金制度。
(二)一战-20世纪50年代始于第一阶段的积累,使得纽约坐上了美国国内金融中心的第一把交椅,一战期间,美国由于作为中立国,其经济不仅未受战争的影响,而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和金本位制的恢复,美元成为国际贸易和清算的重要手段,这使得纽约迅速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
20世纪30年代金融危机后的金融改革,建立了严格监管的金融体系,即1933年制定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开始了美国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历史。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
当美国看到有机会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时,整个金融界甚至包括政府,从金融政策、金融设施、金融技术等各个方面都为此创造条件。
(三)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纽约建成为全球最具实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致命弱点:特里芬难题。
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3年的彻底崩溃,在国际范围内出现了浮动汇率和利率盛行、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局面,并随着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复兴,涌现了一批国际金融中心。
(四)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 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以及美国的金融管制削弱了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减缓了其发展速度。
在美国金融界的要求下,1981 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局批准设立纽约离岸金融市场。
金融科技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国际经验借鉴
I金融科技FINAN CIAL TECHNO LOGY金融科技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国际轻脸懵蓥■成维锋/文»摘要金融科技(F in T e c h )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不断发展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 程与产品,正在重塑金融行业新业态。
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管理层面做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的顶层设计,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和监管规则,并充分利用监管科技提升金融业风险防控能力,成为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科技;监管科技;监管、P^年来,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不断产生了移动支付、开放 银行、区块链交易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 务。
但互联网金融仅仅是技术和金融业 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随着 技术发展不断成熟,科技和金融业的融合度将逐步加深,新型业务模式从本质上改变经营模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助力金融业创造新型的业务态势。
金融科技发展趋势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深入应用,科技对于金融业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创新性、多样性的金融服务模式层出不穷,更迭速度也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加快,金融科技发展速度和水平进入了新的阶段。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新兴技术和金融业务将大规糢进行融合,实际应用过程变得越来越紧密,彼此的技术边界在融合过程中不断被削弱,未来的技术创新将更多集中在技术交叉和融合区域。
尤其是在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和创新服务模式方面,金融科技产品兼具金融属性和科技属性,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复杂性、规模化与新兴技术多层次、全方位进行融合,对金融科技规范和标准化发展提出了更为紧迫和严峻的监管要求。
金融科技监管面临的挑战(一)有效的监管框架尚未形成金融科技是“新金融、新技术”的有效融合,金融科技产品多层次、嵌入化发展,线上服务模式灵活多样,具有跨市场跨行业特性,促使金融服务市场62黑龙江金融主体也持续多元化发展。
监管部门对具 体金融科技类别的监管尚未形成差异化 的监管框架,监管机制滞后于金融科技 发展速度。
建设金融强国:国际经验、发展基础与相关建议
建设金融强国:国际经验、发展基础与相关建议
娄飞鹏
【期刊名称】《西南金融》
【年(卷),期】2024()3
【摘要】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
建设金融强国不仅要提升金融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还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以更好支撑强国建设。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巨大的经济体量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金融改革发展也取得明显成效,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但金融强国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
为此,需要深刻认识金融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发展好金融强国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构建好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营造好金融强国建设内外部环境,运用好数字信息科技创新,以更好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总页数】12页(P44-55)
【作者】娄飞鹏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
【相关文献】
1.贫困山区创建金融信用县的经验及建议——在贵州省凤冈县建设农村金融信用县基础上的思考
2.汲取经验创新发展为夯实建设体育强国基础做贡献--国家体育总局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管理专项赴德国学习3.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软基础设施建设——对美国丢盔弃甲\"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关于\"为高质量基础设施编制国际标准\"相关内容的解读与对策建议4.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监管的国际经验借鉴5.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现实基础、国际经验与路径选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经验研究作者:陈涛刘鑫李长银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18年第06期摘要:文章首先讨论了各国金融基础设施监管架构和市场架构发展趋势中表现出的共性与优点,其次讨论了未来发展可能存在的挑战,并进一步分析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的现状与挑战,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基础设施;监管架构;市场架构一、金融基础设施的定义广义金融基础设施是指为金融活动提供公共服务的硬件设施和相关制度安排。
狭义金融基础设施主要指金融市场交易后端(Post-trade)的基础设施,即金融市场参与机构(包括系统的运行机构)之间,用于支付、清算、结算或记录金融产品交易的多边系统和运作规则。
狭义金融基础设施包括但并不限于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中央托管系统、中央对手方和交易数据库,各国监管机构可根据本国金融基础设施发展现状界定其范围。
由于我国暂未明确相关概念,本文主要讨论狭义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及发展安排。
二、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架构2012年,国际清算银行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与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联合发布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以下简称《原则》)。
《原则》作为金融基础设施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对金融基础设施监管框架建设、风险防控机制、准入与连接安排等建设提出原则性要求。
同时,要求由中央银行、市场监管机构或其他监管机构对金融基础设施实施适当、有效的监管,加强国内和国际合作,及时共享信息。
从各国监管架构看,由于金融基础设施的业务范围往往涉及多个市场、多个领域,金融基础设施一般由多个监管机构共同实施监管,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同时接受不同国家的监管机构监管。
如欧元区金融基础设施除接受本国金融监管部门监管外,同时接受欧洲银行监管局(EBA)、欧洲保险监管局(EIOPA)和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ESMA)的共同监管。
目前,各国形成了法律、部门规章和自律管理相结合的法规框架,按所涉业务领域接受多部门监管。
在法律方面,部分国家拥有统筹性的监管法规,部分国家或地区在存管、清算、结算、支付领域分别出台法律法规,构成了各自的顶层框架,如欧盟《欧洲市场基础设施监管规则》(EMIR)、《中央托管规则》(CSDR)和《欧洲金融工具指令》(MiFID II)等;在部门规章方面,各国监管机构针对各自监管领域制定监管规定。
同时,各国监管部门一般会在重叠监管领域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明确各方的职责,如英国监管部门间的合作备忘录;在自律管理方面,各类行业规范保障了金融基础设施相关规则、协议的强制力和完备性。
三、金融基础设施的市场架构1. 发展特点。
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主要受市场发展、监管改革和技术发展的变化而影响。
一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
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标准一致的、一体化的金融基础设施服务。
如欧洲资金清算平台(TARGET2)和证券结算系统(T2S)的组建目的是推动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改善欧洲金融市场割裂导致的定价与资源配置问题。
二是顺应监管框架调整的需求。
监管框架和监管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市场活动的形式,金融基础设施需同时服务于市场需求和监管需求。
如2012年,俄罗斯监管框架的调整促成了俄罗斯中央托管机构的合并,并组建了俄罗斯托管清算公司(DCC)。
三是技术水平进步的时代要求。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飞跃,各国支付结算方式由纸质交易转为无纸化交易,交易流程与风险防控机制发生显著变化,推动金融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
从各国实践看,金融基础设施在贯彻《原则》的前提下,存在相似的发展特点:一是集中化发展。
金融基础设施统筹发展有助于利用规模化效应降低市场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如1999年,美国证券托管公司(DTC)和美国证券清算公司(NSCC)在整合区域性金融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合并组建了美国证券存托与清算公司(DTCC),实现金融基础设施业务的一站式服务,欧洲、英国、日本、韩国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也呈现相同特点。
二是标准化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资本跨市场或跨境流通需要依靠不同的金融基础设施提供的高效服务。
但是,各国金融基础设施连接造成了业务运营与风险管理的相互依赖,加大了管理难度。
三是强化市场监测与维护。
从各国实践看,金融基礎设施处于市场微观监测最前沿,通过信息系统存储市场数据,并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向监管机构、市场参与主体分享数据,有助于提升市场透明度、维护市场纪律、推进公共政策目标。
四是防范系统性风险。
金融基础设施的业务性质使其具有系统重要性,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亦需要监管机构、参与机构、合作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主要包括对风险的识别、监测、防护、恢复等措施。
国际组织也在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的国际标准。
五是现代化发展。
从实践看,各国金融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前沿科技在金融基础设施业务流程中的应用。
如近年来,DTCC、SWIFT、欧清银行均发布了区块链研究报告。
2. 发展模式。
从自身的发展模式看,主要表现为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
水平整合是某一交易环节的跨市场整合,如欧元区实行单一货币后,欧清银行推动组建的ESES平台整合了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市场的中央托管机构,以单一平台为上述市场提供证券交割及托管服务,且投资者仅需使用一个中央银行账户完成跨境结算。
垂直整合是金融产品交易后端服务的整合,如德国、意大利等国交易所通过收购本国中央托管机构实现整合。
水平整合或垂直整合的目的是为投资者和发行人提供市场单一接入点,提高资金、证券的结算效率、降低市场结算成本并维护市场的整体稳定。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水平整合与垂直整合之间融合的难度较大,而在国际通讯标准日趋完善的背景下,跨境沟通成本不断降低,推动支付结算领域的水平整合模式更具可行性,并逐渐成为欧洲市场的主流模式。
如欧洲首先整合欧元区各央行的大额支付系统,通过TARGET2系统作为单一平台实现跨境交易中结算货币的一体化问题;再创设T2S 平台与各国中央托管机构直连,实现跨境交易中由单一平台完成证券结算。
从机构间的发展模式上看,主要受制于设施之间的依赖关系。
一是系统型依赖关系。
例如欧洲金融市场割裂,不同的支付、结算系统之间不得不保持密切的清算、结算关系以便于实施相关政策。
二是机构型依赖关系。
在国际交易活动中,需要依赖各国清算结算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
三是环境型依赖关系。
例如许多国家依赖银行国际代码(SWIFT)实现资金的跨国划转,该系统的重要性加强了各国对该系统的依赖。
总的来看,金融基础设施发展与其该国的监管制度、经济结构、社会环境关系密切。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反映出本国金融发展水平,并随经济结构变化和风险变迁动态演进。
各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日本、韩国更是将托管结算机构的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次,以推动市场革新和获取金融主导权。
其中,日本首相负责支付清算机构的准入、清算与证券结算机构的人事任命、中央对手方机构的监管等,韩国总统负责中央对手方的人事任命等。
四、金融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挑战1. 监管协作的挑战。
金融基础设施跨境业务增加使其需要适应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监管协作主要面临三种挑战。
一是各国监管机构谋求本国监管规则的治外法权以推动建立相关国际标准。
如欧洲证券及市场监管局在EMIR中要求衍生品合约中的保证金服务需为同一货币计价,同时要求在欧洲市场展业的境外机构需服从相关规定。
二是各国监管差异或导致监管竞争。
如新加坡允许对衍生品交易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印度为吸引国际投资者,拟参照新加坡模式修订相关规则。
再如美国证监会于2017年10月针对MiFID II出台三条“不行动豁免函”(no-action relief),旨在为本国市场参与者更充足时间来适应新规的要求。
三是国际监管规则的不确定性或增加市场风险。
如EMIR、MiFID II和欧盟《证券融资交易法规》(STFR)均对数据报送标准提出要求,由于监管规则存在差异,增加被监管机构的合规风险。
2. 国际竞争的挑战。
由于金融基础设施的部分业务具有天然的专营性质(Miline,2007),且其规模越大成本效益越显著(Schmiedel et al.,2006),各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国内架构呈现水平整合或垂直整合的发展趋势,竞争主要体现在国际市场业务拓展上。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建设缺乏统筹规划,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一步深入,金融基础设施可能在完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框架。
金融基础设施的国际化发展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各国金融基础设施通过兼并收购或互联互通以开展跨境业务。
由于多数国家对金融基础设施准入有严格规定且态度保守,金融基础设施国际展业面临阻力。
二是监管机构推出金融基础设施区域性跨境业务规则框架。
如欧洲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欧盟于2007年出台MiFID指令允许交易场所和投资者在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前提下自主选择清算机构,通过强化国际竞争加速欧盟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水平整合。
在此过程中,实施垂直整合的国家却未积极配合该计划,仅允许本国机构办理清算业务。
三是通过国际组织或国际协会制定国际业务标准推动市场发展。
国际制度的创新取决于国际组织、监管机构和各国金融基础设施对新制度的潜在收益。
鉴于金融基础设施的职能,其有效管理与运营直接决定金融市场运行的安全与效率。
部分金融基础设施不仅在本国具有系统重要性,也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国际中央托管机构的运营效率将直接影响众多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原则》指出,持续有效的运营需要全面风险防控机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应急恢复计划和有序解散计划等。
然而,在金融基础设施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全面风险防控机制仍面临较大挑战。
如中央对手方的市场结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部分观点认为中央对手方集中化发展更有效率(Duffie & Zhu,2011;Magerle & Nellen,2011),部分观点认为分层的垂直中央对手方网络则更加稳健(冯小兵,2016;Renault,2010)。
五、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发展建议1. 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各类金融基础设施依托于“一行三会”监管格局,形成覆盖全国性、行业性、区域性市场的各类支付、清算、结算、托管等系统。
根据2012年CPMI-IOSCO对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的评估结果,我国金融基础设施总体稳健,某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制度安排已经达到国际通行标准,并在本行业信息收集和支持监管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结合金融基础设施的国际发展经验,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在监管架构和市场架构上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从监管架构看,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发展符合《原则》的法律基础要求,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立法供给有待加强。
我国尚未针对金融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市场准入、结算最终性、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等方面的规定有待进一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