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九、十单元 训诂、古书的标点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部分注释书

《古代汉语》部分注释书

《古代汉语》部分注释书《古代汉语》部分注释书1、《毛诗》西汉毛亨《毛诗诂训传》东汉郑玄《毛诗传》宋朱熹《诗集传》唐孔颖达《毛诗正义》清陈奂《诗毛诗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2、《论语》魏何晏《论语集解》宋邢昺《论语疏》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3、《孟子》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宋孙奭《孟子疏》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义》4、《庄子》晋郭象《庄子注》唐成玄英《庄子疏》清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5、《尔雅》晋郭璞《尔雅注》宋邢昺《尔雅疏》6、《史记》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7、《春秋···》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8、《孝经》唐李隆基《孝经注》宋邢昺《孝经疏》9、《楚辞》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宋朱熹《楚辞集注》10、《尚书》西汉孔安国《尚书传》唐孔颖达《尚书正义》11、《文选》唐李善《文选注》“五臣”《文选注》12、《周易》魏王弼、韩伯康《易注》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朱熹《周易本义》13、《周礼》东汉东汉郑玄《周礼注》唐贾公彦《周礼疏14、《礼记》东汉郑玄《礼记注》唐孔颖达《礼记正义》15、《仪礼》东汉郑玄《仪礼注》唐贾公彦《仪礼疏》16、其他晋郭璞《方言注》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北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清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俞樾《古书疑义举例》17、十三经:诗书易(《诗经》《尚书》《周易》);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氏传》);《孝经》《尔雅》《论语》《孟子》;18、训诂术语:诂、释、传、注、笺;章句、集注、疏、正义、集解、释文、补注19、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20、史记三家注: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

古书的注释、标点与翻译

古书的注释、标点与翻译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标点与翻译
第一节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与训诂、训诂学 古书注解与训诂、
对古代书籍进行诠释,以沟通古今的工作, 对古代书籍进行诠释,以沟通古今的工作,谓 之给古书作注,主要有今注和古注。 之给古书作注,主要有今注和古注。 古注,古代属于小学范畴之一 训诂, 古注,古代属于小学范畴之一——训诂,它同 训诂 音韵、 音韵、文字构成古代文献语言学
言部》 说教也,从言,川声。 《说文解字·言部》:“训,说教也,从言,川声。”段 说文解字 言部 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 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引申之凡顺皆 曰训。 曰训。” 《说文》:“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段注: 说文》 训故言也。从言,古声。 段注: 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者,说教也。 “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者,说教也。 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训故者, 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 。训故者, 顺释其故言也” 顺释其故言也”。
三国·魏 何晏 论语集解·雍也 何晏《 雍也》 三国 魏·何晏《论语集解 雍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王曰务所以化道民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包曰敬鬼神而不黩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孔曰先 问仁。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 劳苦而后得功此所以为仁子曰。知者乐水。包曰知者 仁者乐山。 乐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己仁者乐山。仁者乐如 知者动。 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知者动。包曰日进故动仁 者静。 知者乐。 者静。孔曰无欲故静知者乐。郑曰知者自役得其志故 仁者寿。 乐 仁者寿。包曰性静者多寿考
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 郑《六艺论》“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 六艺论》 注 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也。 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也。”

9古书的标点与翻译

9古书的标点与翻译

3 、以特定文例为参考。古人写作往往有自己 特定的行文规则和语言风格,比如整齐的句式, 丰富的修辞(特别是对偶、排比、反复、互文 等),掌握这些行文规则和语言风格,可以帮 助断句。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 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劝学》)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 ,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 ,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恶心,人多不说 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 信也。人皆曰:‘独此一,足矣’夔非一 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审而是, 固足矣。”
如何标点古文
句讀古書是閱讀文言的基本功,能點讀 古書需要具備各個方面的專門知識,首 先是古代漢語文字、辭彙、語法和音韻 等方面的語言知識,其次是人文知識。
一、掌握坚实的古汉语知识,熟悉古代汉语 的词法、句法、文法。 1、以特定语词为参考。 常见的句末虚词。如:也、矣、焉、哉、耳、 乎、兮、邪、耶等;常见的句首语词,如: 盖、夫、且夫、今夫、夫唯等,日者、昔者、 向者、俄而等,岂、然、故等,可以帮助断 句;独立的感叹词,如嗟乎、呜呼等,也可 以帮助断句。 如: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孟子 公孙 丑上》)
(四)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努力按 “雅”的要求去翻譯古文。
二、熟悉古代文化知识,了解古籍目录知 识、古书的体例。 熟悉古代文化知识。 《旧闻证误》:“寇公在长安走马,承 受奏其僭侈,真宗以问王魏公旦。” 走马承受,宋代官名,诸路各一员,隶 经略安抚总管司,无事岁一入奏,有边 警则不时驰驿上闻。
“彗星複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秦始皇本纪》),誤以古人都是用 數目字加日來記日期的,這個習慣是在 漢以後才形成的,古人多以干支記日, 除非是很特別的日子,才用數目字加時 間名詞來記,例如記孟嘗君田文的出生 月和日就以“五月五日”來記,這是因 為古人以為在这一天出生的小孩有妨害 父母的不祥之兆。故用某月某日來記出 生的日期。

古汉语常识(训诂篇)——文字学考研必备

古汉语常识(训诂篇)——文字学考研必备

古汉语常识(训诂篇)——文字学考研必备1、《尔雅》它是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中最古老的一部书。

《尔雅》是秦汉之际的人编成的。

它是我国第一部词典,是一种分类的词典,共分19篇,即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由此看来,前三篇是解释一般词语的,后16 篇是解释各种名物的。

2、《释名》旧题汉代的刘熙撰。

全书共有8卷27篇,篇名如下: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释州国、释形体、释姿容、释长幼、释亲属、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释衣服、释宫室、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释器用、释乐器、释兵、释车、释船、释疾病、释丧制。

分类比《尔雅》为细,也较合理3、《广雅》和《广雅疏证》广雅》是(魏)张揖所撰。

在隋代时改名为《博雅》。

其实,《广雅》是为了增广《尔雅》而作的,原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唐代以后析为十卷,王念孙的疏证本分为20卷。

《广雅疏证》23卷,(清)王念孙撰。

王念孙,字怀祖,江苏高邮人。

少年时期曾师从戴震,精通音韵、文字、训诂之学。

他从乾隆52年(1787 年)起,至乾隆60年(1795年)止,前后用了将近9年的时间,写成《广雅疏证》。

与此同时,他的儿子王引之,与他通力合作,并单独完成了第十卷的疏证工作4、《拾雅》和《比雅》《拾雅》,夏味唐撰。

之所以取名为《拾雅》,就是要采辑汉唐古训以弥补《尔雅》、《广雅》的缺漏。

《比雅》10卷,洪亮吉撰。

其目的也是为了增补《尔雅》之缺漏,又名《转注考》。

在体例上完全仿效《尔雅》,分为《释诂》、《释言》等19篇。

5、《语助》元代的卢以纬撰。

其中收录虚词100多个,是我国研究汉语虚词最早的一部专著。

6、《虚字说》(清)袁仁林撰。

该书取经史诸子百家文中虚字100多个,类聚条析,颇有精当之处。

7、《助字辨略》五卷,(清)刘淇撰。

该书把虚词分为30类,依照四声进行编排,共收录先秦古籍中的虚词外,还博采唐宋诗文中的虚词,总计400多个。

古书的标点,shangke

古书的标点,shangke

• 从标点古书的最基本要求看 • 首先应该做到标点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 • 其次应该做到标点后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 理 • 最后还应该做到标点后的语法和语音现象都和 古代汉语符合。 • 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一)字句必须能讲得通
• 标点后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应该讲得 通 • 如果有讲不通的地方,很有可能就是标 点不正确
• “时”和“来”今天读起来相差很远但在上 古它们都是“之”部字,它们是押韵的。 • 如果我们把标点改为“时乎时,不再来” 不但符合了古汉语音韵,而且能够使得蒯 通劝说韩信时候那种神情跃然纸上。
练习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 乡 问马。 党》) 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董仲舒之言也。 (《资治通鉴》标点本) 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董仲舒之言也。
• (误):(汉景帝四年)秋,赦徒作阳陵者 死罪;欲腐者,许之。(中华书局版,标点 本《汉书》)
• 这里所说的“徒作阳陵者”指的是被罚去修筑汉景 帝的陵墓阳陵的一些囚徒、罪犯。 • 照这样的断句,意思就成了赦免那些被罚去修筑阳 陵的罪犯的死刑,对于愿意受宫刑的就允许他。
• 这样就有两个问题: • 第一、筑阳陵的罪犯是否都被判了死罪? • 第二,既然是赦免了他们的死罪,为什么他们又 自愿地受宫刑呢? • 特别是第二个问题,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 • 所以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 “赦徒作阳陵者。死罪欲腐者许之。” • 意思是说那些被罚劳役的人就全部赦免;原来被 判死罪的人,如果他们愿意受腐刑的话,也可以 免死,也就是允许他们用腐刑来代替死刑。
十 十 年 年 春 春 、 、 齐 齐 师 师 伐 伐 我〇 我

古代汉语课程总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课程总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一、相关参考教材《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古代汉语》(上中下),郭锡良等编,天津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等编著,北京大学大学出版社二、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必备)《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中华书局《汉字源流字典》谷衍奎,华夏出版社2003/语文出版社2008 《古代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新华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典故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修辞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辞典》马文熙、张归璧等编,中华书局《词诠》杨树达,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助字辨略》清刘淇,中华书局《经传释词》清王引之,江苏古籍/上海古籍/岳麓书社《康熙字典》清张玉书等编,中华书局《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中华书局(注:以上五本在入门阅读阶段可选择有相应现代汉语注释的版本,有一定基础后直接读原本;既可以作为语言资料,也可以作为工具书。

)三、理论专著《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汉字学》刘志成主编,天地出版社《汉字学通论》孔祥卿、史健伟、孙易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词汇纲要》将绍愚,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大学出版社《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讲义》杨剑桥,复旦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诗词格律》王力,中华书局《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汉文文言修辞学》杨树达,中华书局《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训诂学》郭在贻中华书局《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汉语训诂学史》李建国,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书句读释例》杨树达,中华书局《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俞樾,中华书局《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张舜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中国语言学史》王力,中华书局/复旦大学出版社四、经典文献《诗经译注》程俊英译注,上海古籍/岳麓书社《论语译注》杨伯峻注译,中华书局《孟子译注》杨伯峻注译,中华书局《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左传译文》沈玉成译中华书局《战国策》(上下)缪文远、缪伟、罗永莲注译,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国语》陈桐生注译,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史记评注本》韩兆琦译注,岳麓书社(三册)或中华书局点校版(十册,入门可选读一个单行本的选译)《庄子》方勇注译,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墨子全译》奇瑞端、周才珠注释,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吕氏春秋译注》张双棣、张万彬、殷国光等译注,北京大学出版社(博雅文渊阁系列)《世说新语译注》(上下)张撝之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文观止全译》杨金鼎,安徽教育出版社注:1、古汉语经典书目很多初版出版年代早,历经多次重印,因此并未标明出版年。

古代汉语参考资料

古代汉语参考资料

古代汉语参考资料参考文献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精品课http://211.82.247.131:82/index.php?mods=kcwz&kcmc=GDHY&nr=ckwx※1.《古代汉语》(修订本),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1999.1(上、下)※2.《古代汉语》,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12(上、中、下)△3.古代汉语,王宁主编,北京出版社2002.5△4.《古代汉语教程》(修订版),张世禄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5.《古汉语纲要》,周秉均,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16.《古代汉语》,郭锡良、李玲璞主编,语文出版社1992.9 (上、下)7.《古代汉语读本》(修订本),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4文字方面:※8.《说文解字》,汉.许慎,中华书局1963.12 ※9.《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 ※10.《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北京出版社1981.10※11.《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出版社1988.8 △12.《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0△13.《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武汉市古籍书店影印,1983.6△14.《说文句读》,清.王筠,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 1983.7△15.《说文释例》,清.王筠,上海古籍书店影印,1983.9 (上、下)△16.《文字蒙求》,清.王筠,中华书局1962.10 △17.《说文解字义证》,清.桂馥,齐鲁书社1987.12 18《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2△19.《汉字学》,王凤阳,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12 △20.《说文解字释要》,王梦华,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721.《类篇》,宋.司马光等,中华书局1984.1222.《玉篇》(宋本玉篇),梁.顾野王,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3.923.《古今字》,洪成玉,语文出版社1995.1024.《甲古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5.725.《金文编》,容庚编著,张振林、马国友摹补,中华书局1985.726.《古文字类编》,高明编,中华书局1980.1127.《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徐中舒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828.《说文笺识四种》,黄侃笺识,黄焯编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429.《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唐兰,齐鲁书社1981.130.《基础汉子形义释源》,邹晓丽,北京出版社1990.6音韵方面:※31.《汉语音韵》,王力,中华书局1980.2※32.《音韵学初步》,王力,商务印书馆1980.12 ※33.《汉语音韵学导论》,罗常培,中华书局1956.5 ※34.《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5※35.《诗词格律》,王力,中华书局1977.12第二版※36.《反切释要》,殷焕先,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3 △37.《广韵》(宋本广韵),宋.陈彭年等编,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2.6△38.《中原音韵》,元.周德清,中华书局1978.6 △39.《上古音》,何九盈,商务印书馆1991.11△40.《中古音》,李新魁,商务印书馆1991.11△41.《汉语音韵学》,李新魁,北京出版社1986.7 △42.《反切概说》,林序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11△43.《汉语等韵学》,李新魁,中华书局1983.1144.《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1956.745.《韵镜校证》,李新魁,中华书局1982.446.《切韵考》,清.陈澧,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4.747.《集韵》,宋.丁度等编,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 1983.748.《音韵学概要》,谢纪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1149.《中国音韵学研究》,瑞典.高本汉,商务印书馆 1994.850.《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词汇、训诂方面:※51.《古汉语词汇讲话》,何九盈、蒋绍愚,北京出版社 1980.10※52.《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出版社1989.12△53.《古汉语词义分析》,洪成玉》,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5.11△54.《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1994.655.《吕氏春秋词汇研究》,张双棣,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056.《吕氏春秋词类研究》,殷国光,华夏出版社,1997.357.《古汉语词义简论》,苏宝荣、宋永培,河北教育出版社198758.《古汉语词汇学简论》,周光庆,华中师大出版社 1989※59.《训诂简论》,陆宗达,北京出版社1980.7 ※60.《训诂学初稿》,周大璞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7.7※61.《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8※62.《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2△63.《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7 △64.《训诂学概论》,齐佩瑢,中华书局1984.5 △65.《训诂学要略》,周大璞,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10(二版)△66.《训诂学》,杨端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5(上、下)△67.《古书疑义举例》,俞樾,中华书局1956.1△68.《尔雅》(见《尔雅校笺》),(周祖谟)江苏教育出版社1984.12△69.《方言》(见《方言校笺》),扬雄(钱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5△70.《释名》(见《释名疏证补》),刘熙(王先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71.《广雅疏证》,王念孙,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4△72.《训诂学纲要》(修订本),赵振铎,巴蜀书社,2003.1073.《训诂丛稿》,郭在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74.《训诂学导论》,许威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1275.《中国训诂学》,冯浩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9(上、下)76.《训诂原理》,孙雍长,语文出版社1997.1277.《训诂学通论》,路广正,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1078.《汉语语源学》,任继昉,重庆出版社199279.《汉语语源义初探》,殷寄明,学林出版社1998.180.《十三经注疏》,清.阮元等编,中华书局1980.1081.《尔雅义疏》,清.郝懿行,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 1982.9(1—3册)82.《尔雅今注》,徐朝华,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783.《尔雅音训》,黄侃笺识,黄焯编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584.《经典释文》,唐.陆德明,中华书局1983.985.《读书杂志》,清.王念孙,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786.《经义述闻》,清.王引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787.《释名研究》,李维棻,台湾大化书局1969.988.《音训与刘熙释名》,方俊吉,台湾学海出版社1978.189.《经籍籑诂》,清.阮元等编,成都古籍书店影印,1982.3(上、下)△90.《同源字典》,王力,商务印书馆1982.10语法方面:※91.《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 1983.9 ※92.《文言语法》(增订本),杨伯峻,北京出版社1956.11第二版※93.《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1992.3※94.《词诠》,杨树达,中华书局1954.11△95.《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何乐士等,北京出版社1985.5△96.《高等国文法》,杨树达,商务印书馆1984.3△97.《马氏文通读本》,吕叔湘、王海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6△98.《文言语法基本知识》,张之强,北京教育出版社1987.5△99.《汉语文言语法》,李新魁,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6△100.《经传释词》,清.王引之,中华书局1956.3△101.《助字辨略》,清.刘淇,中华书局1954.10102.《古汉语特殊语法》,廖振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7103.《国文法草创》,陈承泽,商务印书馆1982.9 104.《古书虚字集释》,裴学海,中华书局1954.10105.《古代汉语语法变化研究》,孙良明,语文出版社1994.2106.《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郑奠、麦梅翘,中华书局1964.3107.《虚词诂林》,谢纪锋编纂,俞敏监修,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1修辞学及其他:※108.《古汉语修辞简论》,赵克勤,商务印书馆1983.3△109.《汉文文言修辞学》,杨树达,中华书局1980.9110.《古汉语同义修辞》,李维琦、王玉堂、王大年、李运富,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2111.《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郑奠、谭全基编,商务印书馆1980.7※112.《古代文体常识》,许嘉璐,北京出版社1980.3△113.《中国古代文体概论》,褚斌杰,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6114.《十驾斋养新录》,清.钱大昕,上海书店1983.12115.《日知录》(见《日知录集释》),清.顾炎武(黄汝成),岳麓书社1994.5116.《古代汉语参考资料》,谢纪锋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12117.《文字声韵训诂笔记》,黄侃,黄焯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4118.《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4119.《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徐超,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6120.《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和等编,商务印书馆1921121.《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臧励和等编,商务印书馆1931.5汉语史、中国语言学史:※122.《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1980.6 (上、中、下)△123.《汉语史简论》,齐冲天,大象出版社1997.12 △124.《汉语发展史略》,舒化龙,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3.2125.《先秦汉语研究》,程湘清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9126.《两汉汉语研究》,程湘清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3127.《魏晋南北朝汉语研究》,程湘清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3128.《隋唐五代汉语研究》,程湘清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3129.《宋元明汉语研究》,程湘清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5。

古籍的参考文献标注

古籍的参考文献标注

古籍的参考文献标注一、古籍参考文献标注的重要性古籍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资料来源。

在学术研究中,引用古籍参考文献可以增加论文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古籍参考文献的引用不仅可以证明研究者对相关领域的熟悉程度,还可以向读者提供查找原始资料的途径,方便读者对论文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入研究。

二、古籍参考文献标注的方法在学术论文中,古籍参考文献的标注通常采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

标注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引用风格和学术规范而有所差异,常见的标注方法有以下几种:1. 书名脚注标注法:在论文正文中直接标注古籍的书名,然后在文末的脚注中详细列出书名、作者、版本、出版地和出版年份等信息。

例如:“《论语》中有云……”[1],脚注中标注:“[1] 《论语》,作者:孔子,版本:中华书局,北京,2010年。

”2. 作者-书名脚注标注法:在论文正文中标注古籍的作者和书名,然后在文末的脚注中详细列出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和出版年份等信息。

例如:“孔子在《论语》中说过……”[2],脚注中标注:“[2] 孔子,《论语》,版本:中华书局,北京,2010年。

”3. 书名-页码脚注标注法:在论文正文中标注古籍的书名和页码,然后在文末的脚注中详细列出书名、作者、版本、出版地和出版年份等信息。

例如:“在《论语》中的第二十章中提到……”[3],脚注中标注:“[3] 《论语》,作者:孔子,版本:中华书局,北京,2010年,第20页。

”4. 书名-页码尾注标注法:在论文正文中标注古籍的书名和页码,然后在文末的尾注中详细列出书名、作者、版本、出版地和出版年份等信息。

例如:“在《论语》中的第二十章中提到……”[4],尾注中标注:“[4] 《论语》,作者:孔子,版本:中华书局,北京,2010年,第20页。

”三、古籍参考文献标注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古籍参考文献标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准确引用:确保古籍的引用准确无误,避免误引他人观点或出现引用错误的情况。

(十九)古代汉语古书的标点问题3

(十九)古代汉语古书的标点问题3

(十九)古代汉语古书的标点问题3(十九)古书的标点问题一、古文不标点断句的原因●1、与书面语产生之初的特点有关●①简略②和口语一致●2、与早期古籍的成书与流传方式有关●①口头流传成书《易经》●②口耳相授流传《诗经》●3、与文言语言的特点有关●①对称性②多虚词③节奏鲜明④押韵●4、与古时的崇古之风有关●二、古人分析句读的方法1.鲁迅《花边文学·点句的难》:“(破句)就是看不懂的分明的标记。

”●古人分析句读常用明注和暗示两种方法。

●所谓明注,就是明确指出该断句之处。

用语有“句”、“绝句”、“某字属(从)上读”、“某字向下读”、“断某为句”等。

●《左传·昭公三年》:“即成昏晏子受礼叔向从之宴相与语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此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

”杜注:“不知其他,唯知齐将为陈氏。

”音义:“吾弗知,绝句。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杞梁之妻)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下郊吊。

”孔疏:“服虔以‘下’从上读,言‘敝庐在下’。

《礼记》无‘下’,知‘下’犹‘贱’,谦言贱妾也。

”●暗示法指通过讲解句意暗示句读起止的方法。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九》:“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

”胡三省注:“颜师古曰:‘方卖不售,官收取之;无而欲得者,官出与之。

”三、句读●我国古代称给文章断句为“句读”。

古人研读经书要自己断句,一句话读完,常在字的旁边加圆圈或打勾,这种地方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需要停顿一下,就在字的下面加以顿点儿,这种地方叫做“读”。

●句读符号●ヽ一般用于句子中间的停顿。

《说文》:“有所绝止而识之也。

”●し用于段末或句未的停顿。

《说文》:“钩识也。

”●〇用于句未的停顿。

四、怎样标点古文●龙者鳞虫之长。

王符言其形有九。

似头。

似驼角。

似鹿眼。

似兔耳。

似牛项。

似蛇腹。

似蜃鳞。

似鲤爪。

似鹰掌。

似虎是也。

(《本草纲目》,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龙者,鳞虫之长。

训诂学古书的注解PPT课件

训诂学古书的注解PPT课件

第2页/共40页
训诂学相关概念-2
3、古典文献学 : 4、目录学:研究图书
文献学是研究古典 文献的保存、流传、 目录、版本、校勘、 辩伪等知识的科学。
目录工作的科学。我国 传统目录学始于西汉刘 向、刘欣所撰的《别录》 和《七略》,后来多有 著述。现代目录学的任
也 包 括 传 统 小 学 考 务是研究目录工作的理
第25页/共40页
• 宛县者,谓宣王改封之后也,以前则不 知其地。
• 孔颖达解释了为何杜预注中把申国解释 为一个小国,而且指出具体地点。这就是孔 颖达正义的基本形式:解释杜预的注文,并 对注文进行一定的考证。“正义”属于“义 疏”,它在唐代出现的背景,一是到唐代不 少人对汉代的古注已看不懂,二是唐人比汉 人掌握了更多的材料,可以进行考证,这是 一种说明描写的工作。“武姜”,是用娘家 的姓(申国是姜姓第2)6页加/共4上0页丈夫的谥号(郑武
第11页/共40页
第三节 古书注释的体例
• 以《诗经.魏风.硕鼠》为例: • 首先是正文:一般大字竖排 • 其次是毛传:双行小字竖排 • 第三是郑笺:笺字以后是郑笺 • 第四是注音:圆圈之后是唐代陆德明《经
典释文》一书中所收汉唐以来各家对正文 和注文 的注音。 • 第五是孔颖达疏:[疏]字以下是孔颖达的
释方面的内容。
论、在研究传统目录工
作的基础上,更好的为
现代话服务。
第3页/共40页
训诂学相关概念-3
5、版本学 :研 究图书的特征和 差异,鉴别起真 伪和优劣的学问 叫版本学。
一部书经过多次 传写或印刷后形 成 的各种不同的 本子叫版本。
不同的版本在制作 过程中会形成不同 的特征,如书写印 刷的形式、年代、 版次、字体、行款、 纸墨、装订,内容 的增删修改,以及 相关记录:包括藏 书、印记、题识、 批校等。

古代汉语 古书的注解与标点 [兼容模式]

古代汉语 古书的注解与标点 [兼容模式]

• 明年春,遣大司徒宫、大司马丰、左将军建、右将军 甄邯、光禄歆奉乘舆法驾,迎皇后于安阳公第宫,丰、 歆授皇后玺绂。(汉书·外戚传) → 明年春,遣大司徒宫、大司马丰、左将军建、右将军 甄邯、光禄歆奉乘舆法驾,迎皇后于安阳公第。宫、丰、 歆授皇后玺绂。
• 书三四上,辞情危切;又欲诸都口陈嫡庶之义。 (《资治通鉴》卷七十四) → 书三四上,辞情危切;又欲诸都,口陈嫡庶之义。
之化弊風未革身無大罪不可廢之故也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相視也無禮儀者雖居尊位猶為闇昧之行箋云儀威儀也視鼠有 皮雖處高顯之處偷食苟得不知廉恥亦與人無威儀者同○行下
孟反之處昌慮反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箋云人以有威儀為貴 今反無之傷化敗俗不如其死無所害也[疏]相鼠至何為○正義
曰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猶有無禮者故刺之視鼠有皮猶人之 無儀何則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猶無儀故可恥也人無禮儀何異於
2.古注的兴起
两汉时期,出现了注释的专书。当时的注解工作主要 限于儒家著作,注重对字词句的解释。著名的注解家及其 代表作如:
毛 亨 《毛诗故训传》 孔安国 《古文尚书注》 马 融 《周易》、《尚书》、《毛诗》、《论语》、
《周礼》、《仪礼》、《礼记》等 郑 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 何 休《春秋公羊解诂》 高 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王 逸《楚辞章句》
• 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诗经·桃夭》孔 颖达疏)
阮元《校勘记》:“犹妇”上当脱“人”字。
二、古书的标点
(一)句读
古书是不加标点的。古人读书,一句话完了,常 常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 没完,但读时需要停顿,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 做“读”。合在一起叫做“句读”。句读,主要起断 句的作用。

古代汉语(下)古书的标点

古代汉语(下)古书的标点
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 美的,这就有了丑了。
古文标点翻译例
• 齐景公之晋从平公饮师旷侍坐景公问政于 师旷曰太师将奚以教寡人师旷曰君必惠民 而已(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标点 :
齐景公之晋,从平公饮,师旷侍坐。 景公问政于师旷曰:“太师将奚以教寡 人?”师旷曰:“君必惠民而已。”
(注:师旷,晋国著名的乐师。 太师,古 代对乐师的称呼。)
今译:
齐景公到晋国去,伴随晋平公喝酒, 师旷陪坐。齐景公向师旷请教如何执政 说:“太师将用什么来教寡人?”师旷 说:“君一定要施恩惠于民罢了。”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 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标点: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 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今译:
(魏军)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 争投水,死者十馀万,斩首亦如之。 (《资治通鉴》卷65)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 禾蔴菽麦。(诗经·豳风·七月)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 禾蔴菽麦。(诗经·豳风·七月)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季康子担忧盗贼多,向孔子询问(怎么 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不想要(太 多的财货),即使奖励他们,他们也不会 偷窃。”
译文:颖考叔是颖谷的封人,听说这事,有东 西进献给郑庄公。
对,指用含有古单音词作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 词对译该单音词。例如: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进学解》)
译文:学业的精通在于勤奋,荒疏在于游乐; 德行的成就在于思考,失败在于随俗。
换,指古代有的常用词,因时代变迁 现代少用或不用的,因此,以今复音词 换译同义的古单音词,以今常用词换译 同义的古代常用而今不常用之词。例如:

古代汉语_参考文献.pdf

古代汉语_参考文献.pdf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说文解字》(东汉)许慎中华书局1963《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商务印书馆2005《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训诂学》(修订本)郭在贻中华书局2005《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文言虚字》吕叔湘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1992《汉语音韵学导论》罗常培中华书局1980《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1980《广韵》(宋)陈彭年中国书店1982《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古代漢語進一步閱讀文獻文字閱讀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 孫奕.履齋示兒編[M].叢書集成本.[ 3]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M].武漢:武漢市古籍書店,1983.[ 5] 王筠.文字蒙求[M].北京:中華書局,1962.[ 6] 王筠.說文釋例[M].武漢:武漢市古籍書店,1983.[ 7] 劉復、李家瑞.宋元以來俗字譜[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 8] 陸宗達.說文解字通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9] 唐蘭.中國文字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0]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M].濟南:齊魯書社,1981.[11]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12] 蔣冀騁.近代漢語研究.俗字研究[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13] 張涌泉.漢語俗字研究[M].長沙:嶽麓書社,1995.[14] 周有光.世界文字發展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5] 周有光.比較文字學初探[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8.[16] 王元鹿.比較文字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17] 鄭賢章.《龍龕手鏡》研究[M].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18] 趙平安.隸變研究[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詞彙閱讀文獻: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202.197.127.140[ 1 ] 王力主編.古代漢語(常用詞,通論詞彙部份)[M].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2版.[ 2 ] 周秉鈞.古漢語綱要(詞彙篇)[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 3 ] 張永言.詞彙學簡論[M].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2.[ 4 ] 陸宗達、王寧.訓詁方法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5 ] 陸宗達、王寧.古漢語詞義答問[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6.[ 6 ] 趙克勤.古漢語詞彙概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7 ] 洪成玉.古漢語同義詞辨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8 ] 蔣紹愚.古漢語詞彙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9 ] 蔣冀騁.近代漢語詞彙研究[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10] 蔣冀騁.說文段注改篆評議[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11] 許威漢.漢語詞彙學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12] 殷寄明.語源學概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3] 李傳書.說文解字注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14] 李宗江.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9.[15] 宋永培.古漢語詞義系統研究[M].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0.[16] 汪維輝.東漢一隋常用詞演變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17] 黃金貴.古漢語同義詞辨釋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8] 張詒三.詞語搭配變化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5.[19] 陳建初.《釋名》考論[M].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訓詁閱讀文獻:[ 1 ] 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 ] 蔣禮鴻.義府續貂[M].北京:中華書局,1981.[ 3 ] 郭在貽.訓詁學[M].北京:中華書局,2005.[ 4 ] 郭在貽.訓詁叢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 ] 郭在貽、張湧泉、黃征.敦煌變文集校議[M].長沙:嶽麓書社,1990.[ 6 ] 蔣冀騁.敦煌文獻研究[M].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7 ] 陸宗達、王寧.訓詁方法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8 ] 王寧.訓詁學原理[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 9 ] 吳金華.三國志校詁[M].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10] 王雲路、方一新.中古漢語語詞例釋[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音韻閱讀文獻:[ 1 ] 王力.漢語語音史[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2 ]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商務印書館.2003[ 3 ] 董同龢.漢語音韻學[M].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 4 ] 李榮.切韻音系[M].科學出版社.1956[ 5 ] 唐作藩.音韻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6 ] 楊耐思.中原音韻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7 ] 甯繼福.中原音韻表稿[M].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 8 ] 李新魁.漢語等韻學[M].中華書局.2004[ 9 ] 潘悟雲.漢語歷史音韻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 鄭張尚芳.上古音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 蔣冀騁.近代漢語音韻研究[M].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12] 蔣冀騁.近代漢語綱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13] 王力.詩詞格律[M].中華書局.2001[14] 周秉鈞.古漢語綱要(第六章:古典文學的音韻知識)[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語法·詞法閱讀文獻:[ 1 ] 王引之.經傳釋詞[M].長沙:岳麓書社,1985.[ 2 ] 馬建忠著;呂叔湘,王海棻編.《馬氏文通》讀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 ] 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58.[ 4 ] 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呂叔湘文集》第一卷,2004.[ 5 ] 劉世儒.魏晉南北朝量詞研究. [M].北京:中華書局, 1965.[ 6 ] 太田辰夫著;蔣紹愚,徐昌華譯.中國語歷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7 ] 楊伯峻.古漢語虛詞[M].北京:中華書局,1981.[ 8 ] 周秉鈞.古漢語綱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202.197.127.140[ 9 ] 周法高.中國古代語法[M].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90.[10] 何樂士.左傳範圍副詞研究[M].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90.[11] 蔣冀騁,吳福祥.近代漢語綱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12] 石毓智,李訥.漢語語法化的歷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13] 唐賢清.《朱子語類》副詞研究[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14] 楊榮祥.近代漢語副詞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5] 郭錫良.漢語史論集(增補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6] 褚俊海. 汉语副词的主观化历程[M].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語法·句法閱讀文獻:[ 1 ] 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58.[ 2 ] 梅祖麟.從漢代的“動、殺”“動、死”來看動補結構的發展——兼論中古時期起詞的[ 3 ] 梅祖麟.唐宋處置式的來源[J].中國語文,1990,(3).[ 4 ] 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況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4.[ 5 ] 志村良治著.江藍生,白維國譯.中國中世語法史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1995.[ 6 ] 蔣冀騁、吳福祥.近代漢語綱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7 ] 太田辰夫著.蔣紹愚、徐昌華譯.中國語歷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 8 ] 吳福祥.語法化與漢語歷史語法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9 ] 馬建忠著;呂叔湘,王海棻編.《馬氏文通》讀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0] 肖婭曼.漢語係詞“是”的來源與成因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6.[11] 劉文正.《太平經》的動詞及相關基本句法研究,湖南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9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202.197.127.14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202.197.127.14湖版.005.003.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202.197.127.140起詞的施受關係的中立化[C].語言學論叢第十六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2003.005.,2009.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202.197.127.14。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以下是关于古汉语学习的几点浅见,仅供参考。

一、选择一本实用的训诂学教材。

选择一本关于“训诂学”教材、大纲一类的书,最好是正规大专院校使用的教材,尽管这类书的学术水准平平,但其针对性强,实在利于自学,且每节后还有思考题,更助于理解,比如北师大陈绂之《训诂学基础》。

此外,如能找到“训诂”专著亦可,如陆宗达之《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2002年有新版)、洪诚之《训诂学》(见《洪诚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版)、周大璞之《训诂要略》(湖北人民出版社)、齐佩容之《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

训诂学无论是教材还是专著,内容大致相同。

其作用主要是让自己对训诂的渊源、训诂方法、训诂内容,以及一些训诂理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把握,这对日后文言文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们的作用。

二、选择一本好的文言文选本。

关于文言文的选本,自古及今,数不胜数,我个人首推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尽管有不少人对此书颇多非议,但我还是比较看重。

且不说此书选文广泛,篇幅适中,单就其流行之广便足以说明一切。

如何阅读此书,我认为正文固然重要,而其中的小字部分尤见功力,是阅读的重中之重,有些地方则需要反复玩味。

其每篇之后都有一二句对本文的简短评析,这些评析依据传统,精准之至,是今天决计见不到的高论。

当然自学倘若仅靠这些小字,还远远不够,是否有其他辅助的方法,我一时想不起来,不知其他网友是否有高见。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今天市场上《古文观止》的版本很多,其中“今译”、“新注”一类占多半。

而这类书正是我最不看好的,并且也恰恰是这类书,把原书中的小字删去,自己再去作注解,可笑之至。

三、选择一本好的工具书。

市场上关于古代汉语辞典、字典一类的工具书很多,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所以干脆一步到位,将《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社、湖北出版社合编)购回家。

《汉语大字典》是迄今对汉字收集、注解最为完备的一部工具书,该字典有多种版本:有分册出版(如“上中下”本、1-8卷本),也有单册出版(如“缩印本”),可根据自己经济条件选择。

古代汉语--第九章 古书的注释_OK

古代汉语--第九章  古书的注释_OK
• 正义:唐人对前代的义疏加以整理订正,其奉诏官修的义疏称为“正 义”,如孔颖达等人的《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等。私人自己整理 订正的义疏则仍称“疏”,如贾公彦的《仪礼疏》,徐彦的《春秋公羊 传疏》等。
9
(四)集解类
• 集解类包括集注、集传、集释,是汇集众说,再加上自己的 注解的一种注释。
• 魏何晏《论语集解·序》说:“集诸家之说,记其姓名,有 不安者,颇为改易。”就是说,这种注释是将前人训释集为 一体,加以鉴别,择善而从,并间下己意。在前人没有作注 而需诠释的地方,集解者也往往径自作注。
• 反切法:大約興起於漢末,其原理:用兩個字拼出一個讀音, 稱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反切上字取聲母,反切下字取韻母 和調調,如:冬,都宗切。(《廣韻》)
27
注音方法:“如字”和“破讀”
• “如字”與“破讀”相對,即按本來的讀 音讀,表示原來的意義,如:
• 《禮記·大學》:“所謂誠其意者, 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 自謙。”《經典釋文》:“惡惡,上烏路 反,下如字。……好好,上呼報反,下如 字。”
• 《小雅·大田》:“興雨祈祈,雨我 公田。”《經典釋文》:“興雨,如字。”
17
• 关于各类注释书的体例,教材文选的第二 部分有具体实例,我们可以将其相互参照 对比,细心体会。特别是义疏类和集解类 的注释,要认真分辨其中包含几家说法, 这些说法是如何排列组织的,其中从何处 至何处为何人所注,编撰者的取舍如何等 等。对注释书体例的理解,决不能脱离注 释书的实际去推衍,只能从注释书的实际 阅读中去领会。
離朱索之。離朱即離婁也。能視於百步之外,見
秋毫之末,然必須規矩乃成方員。猶《論語》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故以題篇。”

《詩經·小雅·采薇》:第六章,鄭玄箋云:

古代汉语第九、十单元 训诂、古书的标点参考文献

古代汉语第九、十单元 训诂、古书的标点参考文献

古代汉语第九、十单元训诂、古书的标点参考文献
古代汉语第九、十单元
第九單元訓詁
參考文獻
陸宗達《訓詁簡論》北京出版社一九八〇年、二〇〇二年
陸宗達主編《訓詁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一年(藍字已刪,下同)胡朴安《中國訓詁學史》北京市中國書店一九八三年
陸宗達王寧《訓詁方法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齊佩瑢《訓詁學概論》中華書局一九八四年
趙振鐸《訓詁學綱要》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黃孝德羅邦柱《訓詁學初稿》武漢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洪誠《訓詁學》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陸宗達《訓詁與訓詁學》山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王寜《訓詁學原理》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年
孫雍長《訓詁原理》語文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王耀楠《注釋學綱要》語文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饒尚寬《訓詁學通論》新疆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一年
李建國《漢語訓詁學史》上海辭書出版社二〇〇二年
許威漢《訓詁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三年
王寜主編《訓詁學》高等教育出版社二〇〇四年
富金璧牟維珍《王力〈古代漢語〉注釋匯考》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二〇〇四年郭芹納《訓詁學》高等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五年
第十單元古書的標點
參考文獻
俞樾等《古書疑義舉例五種》中華書局一九五六年
楊樹逹《古書句讀釋例》中華書局一九五四年
吳孟復《古書讀校法》安徽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宋元人《四書五經》世界書局一九八五年
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季永興《古漢語句讀》商務印書館二〇〇一年
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古籍點校疑誤彚錄》中華書局二00二年武億《經讀考異》《皇清經解》鳳凰出版社二00五年
蘭賓漢《標點符號運用藝術》中華書局二〇〇六年。

古代汉语参考资料

古代汉语参考资料

古代汉语参考资料古代漢語參考書目一、教材: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出版社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二、古書注疏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詞彙古代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通论高守纲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张博宁夏人民出版社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词法论陈光磊学林出版社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语文出版社汉语词汇学引论许威汉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词汇史徐朝华商务印书馆先秦汉语实词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四、語法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所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古汉语虚词词典赵长才等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陕西人民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俊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学李佐丰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方有国巴蜀书社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汉语语法史王力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语法学研究孙良明商务印书馆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西周汉语语法研究张玉金商务印书馆五、文字古代字体论稿启功文物出版社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达世平上海书店古汉语文字学知识经本植四川教育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 __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汉字发展史纲要刘又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甲骨文文字学李圃学林出版社甲骨文字学纲要赵诚商务印书馆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偏旁部首简说王术加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文字学杨五铭湖南人民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六、語音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概要陈壬秋四川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纲要刘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古韵通晓陈复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汉语历史音韵学潘悟云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声韵学教程丁忧武汉大学出版社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陈振寰湖南人民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周祖谟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入门张世禄复旦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诗词格律教程朱承平暨南大学出版社七、漢語史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中华书局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纲要蒋冀骋湖南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俞光中学林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邓文彬巴蜀书社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学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八、訓詁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训诂学史略赵振铎中州古籍出版社训诂学新论宋金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__训诂学宋永培广东教育出版社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九、修辭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十、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1.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8 2.春秋左传注(四册)杨伯峻中华书局 19813.古代汉语(上下)荆贵生主编黄河出版社 19974.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 xx5.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6、古代汉语(上下)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7、古汉语实词释辨程湘清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8、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xx9、古代汉语讲授纲要郭锡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10、汉字文化解读何金松湖北人民出版社xx11、古汉语精要(上下)罗骥姚天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12、古代汉语(上下)戴伟周文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13、古代汉语常识王力商务印书馆xx14、古代汉语张世禄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15、古汉语速成读本刘庆俄中华书局xx16、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17、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 1981 18、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 198119、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320、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198821、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22、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23、汉字 __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924、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xx25、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26、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7、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 xx28、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29、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 198930、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 xx31、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 199732、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 198133、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34、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35、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336、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 xx37、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 xx38、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 198439、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40、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41、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 198142、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43、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44、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45、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46、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47、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48、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449、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50、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3 51、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 199152、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553、古汉语词汇纲要将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54、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55、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 198356、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 198157、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 199458、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 195659、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60、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研究室商务印书馆 199961、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 xx62、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 199963、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64、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 199665、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66、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67、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 195868、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6069、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 198170、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 199371、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5872、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60 73、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 xx74、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75、中国制度史吕思勉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76、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北京大学出版社xx77、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78、新编说文解字古敬恒刘利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79、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80、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81、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 198082、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83、古代汉语学习辅导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84、古代汉语朱振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85、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 199786、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8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197988、古代汉语习题集全国古汉语教学研讨会198589、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90、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 196391、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92、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93、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商务印书馆xx94、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 196295、诗词曲语辞汇释(上下)张相中华书局197996、诗词曲语辞例释王鍈中华书局198697、唐宋语辞汇释王鍈中华书局xx98、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99、广释词徐仁甫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00.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上下)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xx101.古代汉语练习与测评荆贵生内蒙古大学出版社xx102.郭锡良,李玲璞等《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2000年103.张世禄主编《古代汉语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104.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105.蒋绍愚《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2年106.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107.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语文出版社,1994年108.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中华书局,1997年109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第九、十单元训诂、古书的标点参考文献
古代汉语第九、十单元
第九單元訓詁
參考文獻
陸宗達《訓詁簡論》北京出版社一九八〇年、二〇〇二年
陸宗達主編《訓詁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一年(藍字已刪,下同)胡朴安《中國訓詁學史》北京市中國書店一九八三年
陸宗達王寧《訓詁方法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齊佩瑢《訓詁學概論》中華書局一九八四年
趙振鐸《訓詁學綱要》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黃孝德羅邦柱《訓詁學初稿》武漢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洪誠《訓詁學》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陸宗達《訓詁與訓詁學》山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王寜《訓詁學原理》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年
孫雍長《訓詁原理》語文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王耀楠《注釋學綱要》語文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饒尚寬《訓詁學通論》新疆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一年
李建國《漢語訓詁學史》上海辭書出版社二〇〇二年
許威漢《訓詁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三年
王寜主編《訓詁學》高等教育出版社二〇〇四年
富金璧牟維珍《王力〈古代漢語〉注釋匯考》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二〇〇四年郭芹納《訓詁學》高等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五年
第十單元古書的標點
參考文獻
俞樾等《古書疑義舉例五種》中華書局一九五六年
楊樹逹《古書句讀釋例》中華書局一九五四年
吳孟復《古書讀校法》安徽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宋元人《四書五經》世界書局一九八五年
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季永興《古漢語句讀》商務印書館二〇〇一年
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古籍點校疑誤彚錄》中華書局二00二年武億《經讀考異》《皇清經解》鳳凰出版社二00五年
蘭賓漢《標點符號運用藝術》中華書局二〇〇六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