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临汝县李楼出土商代青铜器

合集下载

国内发现的商代遗址

国内发现的商代遗址
所出土的夹砂陶、泥质陶又分为红陶和灰陶两种。通过对出土的商各 个时期的包含物分析,国内历史、考古学专家一致认为张家屯遗址年代为 早商时期的文化遗址。
2008年,张家屯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台西遗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岗上镇台西村东北,居台西、 庄合、故城、内族四村之间,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以3个土台“疙瘩” 为中心,分布着商代中期居住遗存和墓葬。
感谢观看
皂市商代遗址新石器时化的文化遗存即皂市下层文化,前面有专节作 了介绍。
辛店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宫殿区以北约10公里处,是一处青铜 器铸造遗址。
一批大型商代晚期青铜礼器和铸造陶范、陶模,在河南安阳辛店遗址 被发现,证实辛店遗址是一处以铸造大型青铜礼器为主的商代晚期铸造遗 址。
河南安阳辛店遗址铸铜遗迹发现于2016年,曾获当年河南省五大考古 新发现。为配合基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年 以来对这一遗址进行了再次发掘。
辛店遗址铸铜遗迹发现于2016年,曾获当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为配合基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年以来对这 一遗址进行了再次发掘。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张家屯商代遗址位于平乡县旧城(钜鹿郡遗址)东北,新县城(丰州 镇)西南。属沙丘区域范围。遗址在村南100米处的一取土深坑,坑断崖 文化层厚约1.2—2.2米,土质松软,呈深灰色,层内包含有大量的炭灰和 红烧土块、陶片、碎骨、蚌片、从断崖多处灰坑出土有绳纹陶片、陶鬲、 陶纺轮、草拌泥块、骨头、蚌片。
台西遗址存有房址、器物和墓葬等;文化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角 器、蚌贝器、漆器、甲骨、纺织品(麻布为主),植物种子以及陶文符号 等;清理墓葬112座,墓室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主以仰身或侧身直肢葬 居多,随葬品有陶、铜、骨、玉、蚌等器具及丝织品等4000多件;出土植 物种仁(桃仁、郁李仁)30多枚;为商朝石家庄地区先民己掌握文字、冶 铁、酿酒等技术提供证明,对社会进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小子父己鼎、戍鼎、作册般甗、利簋、禽簋、公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小子父己鼎、戍鼎、作册般甗、利簋、禽簋、公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小子父己鼎、戍鼎、作册般甗、利簋、禽簋、公簋作者:***来源:《书画世界》2020年第04期小子父己鼎,传河南安阳出土,1958年由原文化部文物管理局调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

鼎通高22厘米,口长18.6厘米,口宽15.6厘米。

平口沿外折,长方形腹,腹为上大下小的覆斗状,下承四条柱形实足。

双拱形立耳,耳外侧有两道凹弦纹。

口沿下四壁中部饰饕餮纹,以凸起的短扉棱为鼻梁,圆形鼓目,环柱角,卷尾。

四转角各饰饕餮纹。

正中饕餮纹下为一单线阳文长方形栏框,框左右两侧及下部各装饰排列整齐的三行大乳钉纹。

足上端饰饕餮纹,下端饰三角纹。

此鼎形制、纹饰与1982年河南安阳小屯82M1出土的庚豕方鼎(82M1:44)相近,其时代属殷墟文化第四期(约帝乙、帝辛时期)。

腹内壁一侧铸有铭文“小子父己”四字,“小子”是商人宗族中分族之长,即小宗。

此鼎即是“小子”为祭祀“父己”而作器,但其所属族氏因未在铭文中注明而不详。

铭文用笔起收有锋芒,字体雄劲浑厚。

戍鼎,旧称俎子鼎、宜子鼎。

原为李山农旧藏,1959年由故宫博物院调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入藏。

鼎通高28.8厘米,口径23.7厘米,敛口方唇,平沿外折,上立厚实的拱形双耳。

圆形鼓腹,圆底,下有三条较粗的圆柱形实足。

口沿下以螺旋形云雷纹为地纹,饰圆涡纹与四瓣目纹组成的纹带一周。

该鼎形制、纹饰与1982年河南安阳小屯82M1出土的父壬圆鼎(82M1:11)相近,其时代属殷墟文化第四期(约帝乙、帝辛时期)。

腹内壁铸有铭文3行26字(合文一字),曾著录于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吴大澂《愙斋集古录》、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等书。

铭文句首的“亚卬(印)”为作器者的族氏名称。

“宜子”之“宜”为地名,亦见于1954年江苏丹徒烟墩山出土的西周康王時期的宜侯夨簋(《殷周金文集成》4320)铭文中。

“子”为商代族长之尊称,故“宜子”为商人贵族。

“会”指会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宾礼亲邦国。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商代前期(二里岗期)的青铜器,较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在品种、造型、纹饰、铸造技术均有明显的发展。

商朝青铜器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商朝青铜器的特点,希望对你有用!商朝青铜器的特征商代前期(二里岗期)的青铜器,较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在品种、造型、纹饰、铸造技术均有明显的发展。

今见出土器以爵、鼎、鬲(力)、斝(假)、盉(和)、觚(谷)较多,可见器还有甗(演)、罍(类)、瓿(不)、壶、盘、卣、尊等。

这一时期的礼器“重酒组合”,以爵、觚(姑)为核心,配以尊、盘或鼎。

工具、兵器有矛、戈、钺、刀、镞等,商代的一般器类均已出现。

这一时期的器物最明显的特征是器壁较薄,当时的铸范技术虽为原始,但铸器胎壁薄而平匀。

性质的特征更易判别,如鼎足明显的多锥形,爵、斝为平底,觚体粗矮。

这一时期制作的大型青铜器,如1974年、1982年在郑州的张寨杜岭、向阳食品厂两处遗址,各出土的两件大型方鼎。

最大一件高近一米,重82.4千克。

这类鼎腹为方斗形,腹沿口上两高立耳,鼎壁薄胎较均匀,鼎腹较深,圆柱形空芯足与整器比相对较短,上粗下细,由锥足向圆形足转变。

这一时期的器物装饰均较为简朴,纹饰多兽面纹、乳钉纹、云雷纹等。

线条粗疏,单层花,无底纹。

湖北盘龙商早期墓葬出土的青铜器造型、纹饰、制作较二里岗由了进步。

之后安徽、陕南等地商早期墓出土的青铜器,器形种类增多,已发现一批制作更加精美的器物如龙虎尊与饰有兽面纹的尊、爵、斝、觚、罍等。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多为酒器,以青铜爵为多。

此时的酒器组合,以爵、觚、斝为基本组合。

铸造工艺方面采用了分铸法,解决了复杂的器物造型和器商活络件等问题。

这一时期青铜器纹饰,以平雕细刻的表现手法,纹饰装饰线条粗狂有力,构图茂密,主题纹饰多以左右展开的抽象动物纹与凤鸟纹,其图案注重庄严威慑的特征,如兽面纹的双目突出的表现,上下多有圈带纹作边框。

流行纹饰还有云雷纹、圆涡纹等。

商后期的青铜器开创了中国青铜艺术的极为辉煌时期。

全国出土商代有铭铜器概述

全国出土商代有铭铜器概述

全国出土商代有铭铜器概述
苗利娟
【期刊名称】《殷都学刊》
【年(卷),期】2009(030)003
【摘要】据截至2008年12月底前已发表的商代铭文材料,全国共出土商代有铭铜器6000余件,其中有确切出土地的不过2000余件,以河南出土数量最多,有近1400件,其次分别为陕西、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湖北、辽宁、湖南、甘肃、四川、广西、浙江、天津、江苏、北京、内蒙古、江西、广东等省市.
【总页数】9页(P28-36)
【作者】苗利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6.41
【相关文献】
1.山西出土的商代有铭青铜器 [J], 苗利娟
2.山西吕梁地区出土的商代方国青铜器 [J], 胡春良
3.铜陵出土商代青铜器的再认识 [J], 方林
4.山西灵石旌介出土的商代方国青铜器 [J], 胡春良
5.山西灵石旌介出土的商代方国青铜器 [J], 胡春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朝历史】中国历史上10大著名的青铜器国宝!

【周朝历史】中国历史上10大著名的青铜器国宝!

【周朝历史】中国历史上10大著名的青铜器国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文物青铜在古代被称为金或吉祥金,是紫铜和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

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是指青铜工具和青铜礼器广泛使用的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到秦汉,时间跨度约2000年。

在这一时期,古人创造了极其辉煌的青铜文明。

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商代最重的青铜器193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商代古墓中出土的司母五鼎,是商代国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吴母而制作的祭器。

它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1959年,国家一级文物作为镇博物馆的瑰宝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它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2.商代泗阳方尊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广场是中国现存的商代青铜广场中最大的一座。

每边长58.5厘米,每边重58.4厘米。

它有一个长长的脖子,高高的环足和一个高耸的脖子。

四面装饰有香蕉叶图案、三角葵图案和动物脸图案。

雕像的中心是陶器的重心。

雕像的四个角是羊做的,肩膀的四个角是四个卷曲的羊角头。

羊头和羊颈伸出器皿,羊的身体和腿附在腹部和脚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3.商代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理画像、青铜竖眼画像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5000年,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这两件器物是三星堆青铜其中非常著名且有代表性的器物。

洛阳出土商、西周、春秋青铜簋综述

洛阳出土商、西周、春秋青铜簋综述

( ) 早 商 青 铜 簋 :深 腹 圈 足 式 , 口稍 宽 ,窄 1 沿外 折 ,深腹 平底 ,腹 部微鼓 ,矮 圈足 。
时代 ,它 和列 鼎制 度一 样 ,在祭 祀 和宴飨 、随 葬时 ( ) 晚 商青铜 簋 : 2 偶 数组 合 与奇 数 的列鼎 配合使 用 。据 记 载 ,天 子用 ① 折 沿 圈足式 ,上 体似 盆 ,口沿 宽而外 折 , 九鼎八簋 ,诸侯用七鼎六簋 ,大夫为五鼎四簋 ,士 腹深壁直 ,底部圜收 ,高圈足,为晚商前段器。 为 三鼎 二 簋 ,在墓 葬 中出土 的簋 也 以偶 数 为多 。 ② 侈 口束 颈鼓腹 式 ,侈 口束 颈 ,腹 部外 鼓 , 圈足稍高 、器壁较厚 ( 晚商器 ) 。 1 商代青铜簋 ③ 侈 口直 壁 深 腹 式 ,侈 口深 腹 ,器 壁 较 直 , 商 代青 铜 器是我 国青 铜 器 的兴盛 时期 ,而青 铜 簋 就 出现 在商 代 早 期 ,数 量 很 少 ,晚 期 逐 渐 增 加 。 底部 略 圜 ,圈足较 高 ( 晚商器 ) 。 ④ 侈 口 圈 足 折 腹 式 ,侈 口斜 缘 ,器 壁 斜 收 , 晚商器 ) 。 洛阳早在 2 0世纪 2 0年代 一 0 3 年代 ,就曾发现相 当 腹部突折 ,圈足高而外撇 ( 第 二类 为有耳青 铜 簋 ,耳 为兽 首 。 数量的传 世青铜器 ,其 中不少有铭 文 的成组 青铜 器 ,如 伐 父 癸 器 … 、天 父 丁 器 J 我 器 J 从 、 、 ( ) 早期 青铜 簋 : 1
复 古产 品 的 开发 与研 究 .
和邙 山上 。 因而 ,随葬 了大 量珍 贵 的青铜 器 。早 在
第 6期
黄烨儒 :洛 m ̄-商 、西周 、春秋青铜簋综述 I - _

32 凤 北 宋时 期 ,洛 阳地 区就有 青铜 器 出土 。其 中成 组 的 纹 。例 :洛 阳东 郊 M1 : 0腹 内部 有 铭 文 “ 且 ,颈 饰 两周 弦纹 。 口径 l. 75厘 米 ,高 l. 97 青 铜器 有 河 南 清 河 ( 洛 阳 孟 津 ) 出 土 的 单 光 丁” 即 器 。 0世 纪 ,又陆 续有成 批 的西周 青铜 器 出土 。 厘米 。 。。2 12 在邙 山庙 沟 ( 96年 马坡 ) 出 土 了兢 器 1 ¨ 6件 , ② 垂腹簋

青铜艺术的狞厉之美——河洛地区商周青铜礼器的纹饰赏析

青铜艺术的狞厉之美——河洛地区商周青铜礼器的纹饰赏析
三 鼎 ,生 前 如 此 ,死 后 亦 如此 。
的瑰 丽 ,有 的典雅 ,有的朴厚 ,其审美特 色是造型 、装饰等 多
在 尊崇 神权 的商周 王朝 , 青铜 礼 器被君 王贵族 用于 祭祀 , 种 因素 的综合表现 。而 青铜器上的纹饰 与造型的 紧密结合 ,是 被 当作 崇贿 神 灵的 神器 虔诚跪 拜 。贵 族们 希 望借助 天神 和祖 构成 青铜器艺术情感 内容的主要 因素 , 充分体现 出商周时期 青
青铜 ,是指在红铜 中加入铅 、锡等 原料 冶炼而成 的一 种合
金 。因其色相呈 青灰色 ,所 以称为青铜 。我 国在新石 器时代晚
期就 出现 了青铜器 ,而 商周时代是青铜 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即
史学上所称 的 “ 青铜时 代” 我 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 多 , 。 形制多 样 ,包括礼 器、生产 工具 、兵器 、车马器等 。其 中作 为礼 器的
神 的威严 ,依靠 斧钺 的 凶猛 ,开土 扩疆 维 系天下 , 得残 酷 、 铜艺术 的个性 特征和精神 气质— —狞 历之 美。 使
传统与创新 —— 4 9
在夏代 中晚期河洛地 区的二里头 文化 中, 青铜 器的铸造 已 经相 当发达 。二里头遗址 出土的 “ 夏代乳钉纹 爵”十分珍 贵 ,
的 器物 ,包括食 器、酒 器 、水 器和乐器等 。鼎是青铜 礼器 中非 从 商周 青铜 器的研 究来 说 ,器形 、纹饰 和铭 文构 成 了商周 青 常重要的一种 , 它的存亡象征 着国家社稷 的兴 衰 , 书中载有: 古
铜 器 的三个要 素 ,其 中 ,纹饰 的发 展变 化又具 有 较 强的时 代
地 区商周时期最为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 ( 图一 ) 饕餮 , 如 。 是传 说 中的一种贪吃 的恶兽 ,也比喻贪婪 凶恶的人 。古人采 用饕餮的 形象 装饰是为 了告诫 人们贪吃必将害 己 , 也暗含着 人们 惧怕猛

第5课 青铜器与甲

第5课   青铜器与甲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宜侯矢簋 西周早期,盛食器或礼器。1954年在江苏丹徒出 土。簋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重4.35公斤。簋 内有铭文120余字,实存116字,记述周康王册封矢为 宜侯,赏赐他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 该簋铭文是关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重要史料。现藏中 国国家博物馆。
农具和生活用具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兽面纹假腹盘 商代晚期,盥(huàn)洗器。 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西周青铜器 西周初年,为炊食器或礼
器。鼎高62厘米,口径47厘米, 重41.5公斤。内壁铭文26字, 大意是燕侯命堇去镐京向太保 奉献礼品和太保赏贝给堇。铭 文中的太保即是西周初年任太 保的召公奭,封于燕,因留朝 中辅佐周王,由他的儿子旨去 封地为燕侯。派堇奉献礼物的, (1975年北堇京鼎房山出土)当是燕侯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兵器
青铜矛(商代)
云雷纹矛
青铜镞(zú )(箭头)
(商代·苏埠屯出土) (商代·河南郑州出土)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兵器
透雕兽面纹青铜钺 (商代·山东益都出土)
铁刃铜钺
(商代·北京平谷出土)
青铜戈
(商代·河南郑州出土)
农具和生活用具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铜耜
铜犁
商代,农具。江西新干大洲出土。耜长11.5厘米,犁长9.7厘米。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十二生肖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占卜和甲骨文
占卜时视兆判断吉凶,将所卜之 事或结果刻在甲骨上,所以又称卜辞。 一条完整的卜辞由四部分组成:前辞, 记占卜的时间、地点和占卜者;命辞, 即卜问之事;占辞,视兆而定吉凶; 验辞,记占卜后应验结果。占卜的时 候,在修整好的甲骨上钻凿,先挖长 槽,再挖、钻圆穴。龟甲以反面的中 缝(又称千里路)为界,右边,钻在 凿之左侧;左边,钻在凿之右侧。左 牛胛骨反面钻在凿之右侧,右牛胛骨 反面钻在凿之左侧,占卜时施灼,灼 到背面呈横竖裂纹,即卜兆。竖直称 “兆干”,横向称“兆枝”。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一、史前- 秦汉美术史1、旧石器时代丁村人的三棱大尖状器和许家窑人的石球体现出一定的造型规律。

2、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工艺的成就最突出。

3、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最鲜明的装饰纹样。

4、花瓣纹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中最流行的装饰纹样。

5、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附图彩陶缸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一件代表作。

6、1982 年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出土一件泥塑女神头像。

7、良渚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玉器是琮。

8、山东龙山文化中黑陶工艺成就最为突出。

9、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

10、兽面纹(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样。

11、1986 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大批商代晚期的青铜雕塑。

12、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商代后期青铜器的典范作品。

13、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器的杰出代表。

14、青铜器铸造中的失蜡法出现于春秋中期。

15、湖南长沙楚墓曾出土两幅帛画,即《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

16、散氏盘铭、毛公鼎铭是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书法史价值。

17、秦始皇陵兵马俑群位于陕西临潼,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大、真、多。

18、西汉霍去病墓石雕运用了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19、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当属东汉晚期。

20、马王堆1 号汉墓T 形帛画的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21、河南永城汉梁王墓是西汉前期的一座壁画墓。

22、位于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是西汉后期一座代表性壁画墓。

23、东汉后期代表性壁画墓有河北望都 1 号汉墓、河南密县打虎亭2 号汉墓、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等。

24、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画像具有东汉早期精练、质朴的风格特点。

25、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主要采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刻而成。

26、汉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为丰富。

27、现存秦代小篆作品以《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最具代表性。

28、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是西汉前期青铜器的经典作品。

洛阳新获商代有铭青铜兵器

洛阳新获商代有铭青铜兵器

90洛阳新获商代有铭青铜兵器刁淑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 洛阳市 471000)洛阳文物收藏学会收藏有传世的商代有铭青铜兵器3件,未见著录。

本文谨就这些兵器以及相关问题作一介绍。

一、商代“舌”字铜戈这件铜戈的长援呈牛舌形,肩部平直,中脊隆起,锋部略向内弯曲。

形体厚重,造型古朴。

戈内内侧有椭圆形銎,可以穿柄。

通体布满绿色锈斑。

后内扁平,两面皆有“”形凹槽,凹槽内均铸有阴文“舌”字。

通体23.1、肩部5.9厘米,内长6.5、宽3.3厘米。

重344克(图一∶1、2)。

该戈与安阳小屯出土的銎内铜戈形制相似,具有商代晚期的特征[1]。

以往发现的“舌”铭青铜器,主要有三批。

1933年安阳薛家庄殷商墓出土的舌鼎、舌卣、舌爵、舌觚、舌父已簋诸器,早已流散中外各地[2]。

浙江省博物馆藏有一件传世的商代晚期舌父己簋[3],有可能就是安阳薛家庄出土的遗物。

1993年郑州西北郊黄河大观园和2006年荥阳市胡村两座商代晚期墓,出土的舌鼎、舌爵、舌觚、舌戈诸器[4],应是“舌”铭青铜器的最新收货。

洛阳收藏的这件“舌”字铜戈,也可能是安阳薛家庄出土的遗物。

二、商代“雨”“五”铜戈这件铜戈为长援、短胡、一穿式。

形体厚重,造型古朴,中脊隆起,锋部略残。

戈内尾部两边周边均铸有凹槽,下方呈牙状。

通体布满深绿色锈斑。

胡部有因砍击而留下的凹陷痕迹,说明这是图一1.“舌”字铜戈正面拓片 2 .“舌”字铜戈背面拓片图二1.“雨”“五”铜戈正面拓片2.“雨”“五”铜戈背面拓片12 12·洛阳新获商代有铭青铜兵器·一件实用兵器。

在戈内的中部,正面铸有“雨”字,背面铸有“五”字。

通长23.2、内长5.2、栏长12厘米。

重270克(图二∶1 、2)。

这种内部铸有牙状凹槽的铜戈,多见于商代晚期。

例如,《殷周金文集成》10735号“我”戈、10739号“田”戈、10838号“亚”戈等,都是商代晚期的兵器。

特别是这时的10843号“亚”“受”戈、10850号“”“天”戈,不但内部都有牙状凹槽,而且也都是在内的正、背两面各铸一个文字[5]。

河南公布考古新发现:辛店商代铸铜遗址与殷墟同族属

河南公布考古新发现:辛店商代铸铜遗址与殷墟同族属

河南公布考古新发现:辛店商代铸铜遗址与殷墟同族属(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method!河南公布考古新发现:辛店商代铸铜遗址与殷墟同族属--> 河南省文物局对外公布了该省2022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其中,安阳辛店商代铸铜遗址与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的殷墟有着相同的族属。

商周青铜器的鉴赏与收藏

商周青铜器的鉴赏与收藏

商周青铜器的鉴赏与收藏作者:荣慧来源:《理财·收藏版》2022年第08期商周时期生产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其大多主要是用来作为祭祀礼器,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从商周青铜人工铸造冶炼到汉银铜合金结铸成,在中国历史文明发展变迁过程中,不仅具有科学鉴赏价值及投资利用价值,还具有相对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投资、使用价值。

商周青铜器概述1.商周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晚期的青铜器技术更为成熟,种类更加丰富,对研究中国青铜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我国商周青铜历史时代波澜壮阔、光彩夺目的辉煌一页。

由于郑州是我国北方商代早期国家主要城市都邑的遗址所在,因此,商代早期的青铜器在河南郑州出土的数量最多,而商代晚期的青铜器主要分布在郑州商代文化遗迹的东南面,其中最著名的遗址有二里岗遗址、南关外商代铸铜遗址、紫荆山北商代铸铜遗址等。

同时,在河南的北部地区也出土过一些商代早期的大型青铜器,后来在湖北黄陂、湖北盘龙城南部、江西等地也出土过一些早期的青铜器。

商代晚期殷文化时期是指盘庚迁都于殷之后的一段历史时期,即在今河南省殷墟的文化期。

商代以后到中古晚期,中国的各类青铜器制品无论是材质、冶炼及铸造、加工的技艺水平上,还是整体雕塑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手段均已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早期青铜材料发挥自身特有的雕塑工艺特点,作品同时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某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化。

2.商周青铜器的作用商周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主要作为盛物容器和礼器来使用,同时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其大小、数量表现了古代官位的高低,最著名的一种礼器便是鼎,如“后母戊鼎”“克鼎”“九州鼎”等,都是我国商周青铜器时期辉煌的象征。

青铜器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夏代逐渐兴起的铸造工艺为之后的青铜器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商代后期达到了顶峰,铸造工艺更加成熟,礼器的种类更加丰富,质量较前期更好,花纹的样式更加粗犷有力,在各方面都显现出一种更强的生命力。

正阳闰楼墓地出土商代铜器的检测及相关问题研究

正阳闰楼墓地出土商代铜器的检测及相关问题研究

正阳闰楼墓地出土商代铜器的检测及相关问题研究刘群;肖梦娅;梅建军;陈坤龙;张华;陈建立【期刊名称】《有色金属(冶炼部分)》【年(卷),期】2016(000)005【摘要】河南驻马店正阳闰楼商代晚期墓地是商代南土的一处重要墓地,出土青铜器与殷墟铜器有着诸多相似特点.研究该批铜器的制作技术和矿料来源,对于探究商代晚期中原与周边地区青铜技术的关系、铜料的流通以及由此蕴含社会管理信息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利用金相组织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对闰楼墓地出土部分铜器进行了显微组织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闰楼出土铜器中容器的锡含量明显较高.另外,闰楼墓地铜器多为高放射性铅同位素,这一结果也与商代晚期多地的高放射性现象一致.【总页数】7页(P66-72)【作者】刘群;肖梦娅;梅建军;陈坤龙;张华;陈建立【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河南驻马店463000;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00083;河南省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河南驻马店463000;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71.3【相关文献】1.梁带村两周墓地出土青铜器初步检测分析 [J], 陈坤龙;梅建军;孙秉君2.河南正阳出土“禽”铭铜器初探 [J], 丘山代;刘文阁3.虢国墓地出土的商代玉器前朝美玉后世藏 [J], 李清丽;4.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9出土铁刃铜器的科学分析及其相关问题 [J], 王颖琛; 刘亚雄; 姜涛; 陈坤龙5.吐鲁番盆地洋海墓地出土的马具及相关问题研究 [J], 艾克拜尔·尼牙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临汝县李楼出土商代青铜器

河南临汝县李楼出土商代青铜器

作者: 张久益
作者机构: 临汝县文化馆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839-840页
主题词: 商代青铜器;平整土地;出土青铜器;出土器物;河南;墓葬;第二次;腰部;骨架;平底
摘要: <正> 李楼在河南临汝杨楼公社,东距县城约18公里。

村北500米处有一圆土丘,俗称柏树圪垯。

1978年冬李楼村社员平整土地时,曾两次出土青铜器。

据了解,第一次出土爵、觚、斝三件。

器物旁边有人骨架一具,该器物应属于墓葬殉品。

第二次出土爵、斝、鬲。

墓葬情况不明,现将六件青铜器分别报导如下。

第一次出土器物。

Ⅱ式爵 1件。

薄胎,流窄长,残,流、口相接处立二矮柱,尖尾,直腰,腹微鼓,平底,。

介绍《河南出土商周青铜器(一)》

介绍《河南出土商周青铜器(一)》

作者: 鲁木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863-864页
主题词: 商代青铜器;商周青铜器;出土;殷墟;二里头;河南省;大发展;中心地;建国后;农业基本建设
摘要: <正> 商周灿烂的青铜文化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光辉的一页。

河南省是商代建都之地,是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也是商代青铜器出土的最重要的地区,历来在这里曾有大量的青铜器出土。

建国后,随着考古事业和工农业基本建设的大发展,该省商代青铜器的出土更是史无前例。

最重要的发现有:偃师二里头早商青铜器的发现;郑州中商青铜器的出土;殷墟妇好墓晚商青铜器的大量出土。

河南出土的商代。

河南临汝煤山遗址发掘报告

河南临汝煤山遗址发掘报告

河南临汝煤山遗址发掘报告一、本文概述《河南临汝煤山遗址发掘报告》是对位于河南省临汝县煤山地区的古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详细记录与研究报告。

煤山遗址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历史价值,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

本报告的编写目的在于全面、系统地展示煤山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和参考。

报告首先简要介绍了煤山遗址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发掘过程。

随后,详细描述了遗址的地理环境、地层堆积、遗迹分布和遗物特征。

通过对遗址的细致观察和研究,揭示了煤山遗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面貌和社会变迁。

同时,报告还深入探讨了煤山遗址所反映出的古代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信息。

报告还着重分析了煤山遗址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揭示了其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通过对煤山遗址与其他同时期遗址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性的认识。

报告总结了煤山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与经验教训,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建议。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出版,能够推动对煤山遗址及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二、遗址概况河南临汝煤山遗址,位于中国河南省临汝县境内,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

该遗址地理位置优越,紧邻煤炭资源丰富的煤山,因此得名。

煤山遗址的发掘工作始于20世纪年代,经过数十年的持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煤山遗址占地面积广泛,包含多个文化层,年代跨度较大,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至商周时期。

遗址内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包括房址、墓葬、灰坑、陶器、石器、骨器等,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组织情况。

在遗址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遗迹。

例如,一些房址的结构清晰可辨,展示了古代人类的建筑技术和居住习惯。

墓葬中出土了精美的随葬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和葬俗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