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案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人教版必修1)(1)
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一、学情剖析学生在小学的《科学》和初中《生物》课中已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对光合作用也有所认识。
这些知识、经验和技术是学好本节内容的重要基础。
关于光合作用中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过程的学习学生会有些困难。
针对这类状况,在教课过程中教师能够多角度提出问题,指引学生环绕问题进行剖析、推理,进而得出结论。
二、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2、能力目标:经过对光合作用研究历程的学习,培育学生剖析、推理的思想能力;经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培育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3、感情目标: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感觉科学家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坚毅不拔的意志质量;养成谨慎的科学态度,建立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课要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四、教课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五、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课方法议论法、研究法、剖析法、讲解法等相联合。
七、教课策略1.对多个实验进行有效的整合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中有一系列的实验,学生学习这些研究实验的过程也就是学习光合作用原理的过程。
有些实验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就有所接触,关于这些研究实验的学习采纳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从多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虑、议论,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适合的点拨,指引学生概括出光合作用的反响式。
经过对反响式中元素的根源和去处的研究把学生引入鲁宾、卡门实验和卡尔文实验的学习,这两个实验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较为陌生,教师先讲解实验过程,再提出问题,接着指引学生剖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体验、感觉科学家实验的科学性、谨慎性。
2.对教材中的某些知识做了适合的调整在讲解研究氧气根源的实验时穿插介绍光合作用光反响的内容;在讲解研究碳元素的转移门路的实验时穿插介绍暗反响的内容,这样办理不单将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与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于学生掌握它们的联系;还突出了教课中的要点、打破了教课中的难点。
人教版必修一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教案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本节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师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引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蔬菜大棚采用红色或蓝色的塑料薄膜而不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观察思考,通过分析实验结果,由学生自己得出色素的种类和颜色,通过色素对光能吸收的小实验过渡到色素对光能的吸收和叶绿体结构的学习,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学习叶绿体的结构和色素的种类,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技巧,学习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是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的第二部分内容,由旧教材的“光合作用”变为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重点强调“原理”和“应用”,体现了STS的教育理念。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及在学习本节第一部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的基础上,分别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及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学习,其中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属于生命系统中的能量转化供应和利用的问题,把过去植物新陈代谢的问题提升到生命系统的水平来研究。
本节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其中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课程理念。
而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是以后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节是必修一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议安排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第五章第4节 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课时一)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课时一)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编案者:姚云英审案者:周群燕教学目的1、画出叶绿体的结构2、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区别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图。
3、能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一)导案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所以可以用来溶解提取色素。
它们在层析液中不同,在滤纸上的扩散也就不同,这样,在滤纸上可将各种色素分离开。
这种分离色素的方法叫法。
2.目的要求(1)。
(2)。
3.材料用具新鲜的绿色叶片(如菠菜叶片)。
干燥的定性滤纸,棉塞、试管架,小试管,小烧杯,研钵,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培养皿盖,药勺,量筒(10mL)。
无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钙。
4.实验步骤:(1)提取色素称取绿叶→剪碎→→,得到滤液。
研磨时要在研钵中放入少许和。
(2)制备滤纸条如何制备。
(3)画滤液细线画线的要求是。
(4)分离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轻轻插入层析夜中,随后用塞紧试管口。
注意,不能。
也可用小烧杯代替试管,用盖住小烧杯。
5.观察和记录:二.叶绿体的结构.1.结构叶绿体具有膜,内部有许多基粒,它们之间充满了,每个基粒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堆叠而成,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
进行光合作用的酶分布在和。
2、功能:。
(二)讲案1.加入SiO2、CaCO3的作用是什么?研磨时为什么要迅速而充分?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后,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试用图示法画出提取过程)2.滤纸条一端为什么要剪去两角?画滤液细线时应注意什么?3.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4.绿叶中色素含有几种?分为几类?分别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呢?5.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什么?6.恩格尔曼的实验方法有什么巧妙之处?(三)练案1.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的正确顺序是 ( )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上划线→将实验材料剪碎后研磨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上划线→将实验材料剪碎后研磨C.将实验材料剪碎后研磨→在滤纸上划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D.将实验材料剪碎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上划线→进行纸层析2.在圆形滤纸的中央,滴上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看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外圈的色素是 ( )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B.黄色的叶黄素C.蓝绿素的叶绿素a D.黄绿色的叶绿素b3.刚光通过三棱镜能显示出七种颜色的连续光谱。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
2.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实质2.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3. 光合作用的意义4. 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发现历程和意义。
2. 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
2.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什么是能量?生物体的能量从哪里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入光合作用的主题。
2. 讲解: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发现历程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光合作用的存在。
5.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速率的测定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实质:有机物的合成、能量的转化发现历程:PPT展示意义:PPT展示探究实验:PPT展示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实质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光合作用意义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探究。
3.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高一生物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一高一生物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一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之一,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
同时,光合作用对必修1前面学过的细胞、ATP、酶等知识,对后面必修3中的稳态、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让学生牢固掌握光合作用这一部分知识非常重要。
而且光合作用的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本节教学设计意图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高度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本节重点。
同时希望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1.1阐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1.2辨析光合作用相关的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知识;2.1.3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2 过程与方法2.2.1通过重现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经典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2.2.2通过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学习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2.3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2.3.1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探究学习,感悟科学家专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关注身边事物,善于从观察中发现问题。
利用光能是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倡导“绿色环保出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2.3.2通过对光合作用结构基础的分析,增强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观念的体会。
2.3.3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暗反应联系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形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情分析3.1学生已经在小学的《科学》和初中的《生物》中学习了关于光合作用的部分基础知识,特别是初中新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概念等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也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因此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实验设计有一定的认识,为这节课打下了知识基础。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开设课题】《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开课班级】高一(3)班【开课地点】生物探究室【授课者】陈京疆【教学内容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验证性和探究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对植物叶片颜色的影响,是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结合物理和化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学情分析】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离开了实验教学,生物教学就谈不上实质性、根本性改革,也谈不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初步学习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
2、能力目标: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生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设计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2)通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各种颜色的光来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关注。
【教学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
【教学难点】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课前准备】(1)熟悉课本,掌握课本知识的结构;(2)查阅课外资料,掌握相关的知识背景,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等;(3)实验课前准备好所需的药品和仪器,一些不能存放较久的药品实验课前半小时配制好;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新鲜的青菜叶。
试剂仪器,烧杯(100ml)、研磨过滤器、毛细吸管、剪刀、铅笔、尺、培养皿、角匙、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第一章:光的基本概念1.1 光的定义与特性1.2 光的传播与反射1.3 光的折射与色散1.4 光的强度与颜色第二章:光的组成与光谱2.1 可见光谱与紫外线光谱2.2 红外线与伦琴射线2.3 光谱分析与应用2.4 光的能量与频率第三章:光合作用的发现与发展3.1 光合作用的历史回顾3.2 光合作用的化学过程3.3 光合作用的生物机制3.4 光合作用的意义与价值第四章: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4.1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2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3 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4 气体成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五章:光合作用的应用与价值5.1 光合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5.2 光合作用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5.3 光合作用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5.4 光合作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第六章:光合作用的分子机制6.1 光合色素与光系统6.2 光化学反应与电子传递链6.3 ATP和NADPH的6.4 碳固定与Calvin循环第七章:光合作用的生态意义7.1 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7.2 光合作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3 光合作用在碳循环中的作用7.4 光合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第八章:光合作用的生物技术与应用8.1 光合作用的植物工程8.2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生物技术8.3 光合作用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8.4 光合作用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第九章:光合作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9.1 光合作用测定方法概述9.2 叶绿素荧光技术的应用9.3 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应用9.4 激光技术的应用第十章:光合作用的未来展望10.1 光合作用研究的挑战与机遇10.2 人工光合作用的探索与应用10.3 光合作用相关的创新技术10.4 光合作用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第十一章:光合作用与人类健康11.1 光合作用产物对人体的好处11.2 光合作用与食品安全11.3 光合作用与保健品开发11.4 光合作用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第十二章:光合作用与植物生理12.1 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12.2 光合作用与植物抗逆性12.3 光合作用与植物病虫害防治12.4 光合作用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光合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13.1 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提升13.2 光合作用与节能减排13.3 光合作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3.4 光合作用在现代农业技术中的应用第十四章:光合作用与环境保护14.1 光合作用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14.2 光合作用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14.3 光合作用在生物降解中的应用14.4 光合作用在生态修复与建设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光合作用的教育与普及15.1 光合作用的教学资源与教材15.2 光合作用科普教育的意义与方法15.3 光合作用教育的挑战与对策15.4 光合作用普及活动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光与光合作用展开,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人教课标生物必修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课标要求光合作用内容的学习始于绿叶中色素对光能的吸收,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做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离出的不同色素带,注意色素带的不同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在学习色素的作用时可结合物理学知识,突破学习难点。
通过叶绿体结构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具体内容标准: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教学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教学难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主要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及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学生实验,直观地了解绿叶中光合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分布顺序,再设计连贯的小问题结合物理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光合色素的作用;通过叶绿体模型的展示直观形象地了解叶绿体的结构特点,并且通过经典的实验材料分析,明确叶绿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专家点评本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设置问题,层层展开,层层递进,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以实验落实课程目标。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
”而生物学正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生物学知识都是在实践中得到的。
生物学实验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也是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的有效渠道。
本设计安排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及分离”实验,学生不仅了解了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含量,巩固强化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提高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3.科学探究的思想贯彻始终。
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来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学习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实验,改进实验,学会科学地评价自己。
关于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关于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性质和光合作用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
3.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性质:光的传播、光的类型、光的影响因素。
2.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3.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
4. 光合作用的机理:光合色素、光合酶、碳同化作用。
5. 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有机物的合成、氧气的产生、能量的转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的详细解释。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的性质、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
2. 实验法: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PPT、实验器材。
2. 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
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光合作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能量如何转化为生物能。
2. 新课导入:介绍光的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光对生物的作用。
3. 知识讲解: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
4. 知识拓展: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6. 实验操作:带领学生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现象。
7.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
8. 知识总结: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强调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9.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10.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光合作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人教版必修一《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 课时)授课设计——光与光合作用●沉着授课光合作用是生物界致使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也真实地显示出生命系统的自主性和高度有序性。
初中阶段,学生经过一系列研究性实验,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看法。
高中生物学课本将为学生供应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希望学生不仅好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入对看法的理解,而且能碰到科学家崇拜的精神境地的熏陶,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因此,授课中要组织学生仔细学习和议论这一部分史料。
光合作用内容的学习始于绿叶中色素吸取和转变光能,授课中要指导学生做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的研究性实验,并借助投影机、三棱镜和新鲜菠菜叶片滤液和新鲜胡萝卜滤液等资料做好绿叶中色素吸取光谱的演示实验,经过叶绿体结构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相一致。
光合作用的光反响和暗反响过程是本小节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重点掌握这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部位和条件,并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高度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经过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方式,试一试让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去检查和收集农业生产上有哪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并组织好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研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术(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试一试一试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过程与方法(1)自主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媒体检查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2)训练表达能力:试一试将你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
(3)活动与研究:经过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发展科学研究能力。
3.感神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碰到科学家们崇拜的精神境地的熏陶,并养成思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教案标题: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性质和光的来源;2. 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3. 掌握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光的性质和来源;2.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2. 实验材料:水果、酵母、糖、试管、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光和光合作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出问题:你知道光从哪里来吗?光对生物有什么作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光的来源:太阳是地球上光的主要来源,通过光的传播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事物;2. 介绍光的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传播和传递能量;3. 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的过程;4. 解释光合作用的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分发实验材料,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2. 实验步骤:a. 将一些水果剁碎并放入试管中;b. 加入适量的酵母和糖;c. 将试管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并用白纸盖住试管;d. 观察实验的变化,记录下来;e.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能才能进行。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并讨论光合作用的重要性;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 提出问题:你认为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短文;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性质和光合作用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性质:光的传播、光的类型。
2.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3.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4. 光合作用的意义:生物能量来源、碳氧平衡、生物圈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3.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植物叶片、酒精、碘液、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光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兴趣,进而导入光与光合作用的主题。
2. 光的性质:介绍光的传播、光的类型,引导学生理解光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3. 光合作用的概念: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如哈柏、恩格尔曼的实验。
4. 光合作用的过程:详细讲解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机制。
5. 光合作用的意义:阐述光合作用对生物能量来源、碳氧平衡和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6. 实验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如叶片酒精脱色、碘液染色、显微镜观察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合作用的过程。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与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六、教学拓展1.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介绍历史上对光合作用的探索和重要科学家,如普利斯特利、梅耶、萨克斯等。
2. 光合作用的应用:探讨光合作用在农业、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过程和意义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条件。
2.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认识到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过程、意义。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特别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光合作用反应过程的动画演示。
2. 教学素材:有关光合作用的图片、实例。
3. 学生实验材料:绿叶、酒精、碘液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
2. 探究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
3. 学习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播放多媒体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光合作用的意义:讲解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价值。
5. 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与食物链的关系等。
6. 学生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光合作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感受科学家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物燃料、能源领域的应用。
3. 结合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减轻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课时)》教案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一、选题依据(一)教材地位本节实验课选自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学习了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后,学生进行本实验,利于他们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也为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优点: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自学、观察能力;具备一定开展科学探究实验的能力。
缺点:动手能力差;实验操作不规范。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师生交流,能够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含量及作用,并会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绿叶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含量及作用);2.基本技能(通过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和探究能力);3.基本思想(通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培养学生的大胆探究实践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态度);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小组探究,体会合作、交流、分享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色素提取与分离的操作方法;难点:实验的规范操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法学法教法: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方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
三、课前准备教师方面:1.制作实验演示微课视频;2.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材料用具:菠菜叶,剪刀,天平,研钵,尼龙布,试管,试管塞,试管架,试管夹,培养皿,小镊子,一次性滴管,锥形瓶,锥形瓶塞,玻璃漏斗,干燥的定性滤纸,盖玻片,载玻片,细线,胶头滴管,毛细吸管,恒温水浴锅,无水碳酸钠,碳酸钙,二氧化硅,提取液(无水乙醇:乙酸乙酯=2:1),层析液(加少量无水碳酸钙的汽油)。
3.为了更好的进行本次探究实验,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对学生提交的预习案中改进方案进行筛选,进行预实验,尝试各种可行性操作,最终制定实验方案。
4.针对实验原理的探究,课前进行拓展实验。
学生方面:1.预习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作用等相关知识;2.预习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实验操作步骤,课下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实验演示微课视频,对实验操作进行大胆的改进,完成实验预习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教材分析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叶绿体内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
本节内容是对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分析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绿叶、滤纸条、纱布等材料用具,配制好层析液。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 (1)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太阳能是怎么转变成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的呢? (光合作用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又依靠什么进行光合作用呢? (叶绿体)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
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
多媒体展示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
重点讲解实验原理,
强调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的不同,其中纸层析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着重讲解,通过FASH 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明白原理后教师继续和学生分析说明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提出思考问题,布置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两人一组,分工合作。
并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1)研磨时放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过滤时,用尼龙布而不用滤纸的原因是什么?
(3)滤纸条为什么要剪去两个角?
(4)层析时烧杯要加盖,为什么?
(5)为什么要重复画滤液细线?如果只画一次会怎么样呢?
(6)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如果接触了又会怎么样呢?
(7)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其排列顺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课堂实录) ,
等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到滤纸条在小烧杯中进行层析时,组织学生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交流实验前提出的思考题,进行师生交流。
交流到第七个问题时,正好实验结果也就出现了,这时找学生展示自己滤纸条上的实验结果,并让学生交流观察自己滤纸条上的结果,教师展示结果比较好的色素带,总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颜色等知识。
色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含量1/4)叶黄素(黄色)
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含量3/4)叶绿素b(黄绿色)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深入领会实验原理,有利于掌握操作要领;通过提出探究思考题,注重了试验的探索性;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解决了课本中提出的“不
能”、“注意”等的原因,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大有提高。
这时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分离出了绿叶中的色素,那么这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吗?
探究二:绿叶中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吗?
让学生观察多媒体白光通过三棱镜和白光先通过色素滤液再通过三棱镜的光谱情况,对比思考色素对光的吸收情况,从连续光谱中可以看到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情况,并给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学生很容易得出色素的功能:吸收光能,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
(1)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许多植物到了秋天叶子就变黄了?红叶是怎么回事呢?
(3)温室的顶棚用红色玻璃还是绿色玻璃好?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
(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对比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通过看图,提高了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通过联系生产实践进行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探究三:捕捉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中什么部位呢?
简单介绍前面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然后多媒体展示叶绿体的结构。
这时提出问题:色素具体分布在叶绿体的什么部位呢? (类囊体)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细胞器来掌握。
探究四:叶绿体的作用仅仅是吸收光能吗?
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资料分析中恩吉尔曼的实验。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叶绿体的功能,并讨论恩吉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让学生明确实验设计的原则,提高生物学的科学素养,通过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那么,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
一起来学习光合作用探索的历史。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1.色素的种类
2.作用
(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是课本上重要的学生必做的实验,四种色素与后面要学的光合作用过程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实验室上这节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虽然准备实验很麻烦,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不用再另找时间做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并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并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领会了实验原理纸层析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提升了生物学的科学素养。
整堂课学生求知旺盛,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需要学生做的实验必须做,时间长了不做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下降,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分析拓展能力。
在小组的合作实验中,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好,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就差一些。
所以教师要着重强调实验的规范性,特别是实验仪器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