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象的鉴赏(二、3)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意境、物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意境、物象)

总括
分析
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 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 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 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 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 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 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 思想感情。 总结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 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 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 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 花。(描图景)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点氛围), 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 月情怀的乡愁。(析情感)
小松
杜荀鹤
小结 • 诗歌物象鉴赏思维切入点: 1、诗歌中的物象是什么? (抓题目) 2、物象的有什么基本特征? (抓描述其形态特征的语句,关注表现手法) 3、物象寄托了什么情感? • (联系背景,揣摩诗人情志。或抒发某种 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 隐含生活的道理)
训练2
房兵曹胡马 杜 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第3部分 专题2 任务3 第2讲 知人方论世,知史方解诗——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第3部分 专题2 任务3 第2讲 知人方论世,知史方解诗——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第2讲知人方论世,知史方解诗——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从考查内容上看,该考点主要包括概括形象的特点,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概括诗歌中的画面,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等。

从考查题型上看,在高考卷中,对该考点的考查往往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高考对形象的考查侧重于对形象的识别、对形象特征的把握,对形象的象征意义、作用和价值的理解、赏析。

2021年的新高考全国Ⅰ卷、Ⅱ卷都没有考形象。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考查了“峨眉山、岘首山”两个意象的作用;2020年全国Ⅲ卷考查了“苦笋”与魏征的相似之处;2019全国Ⅰ卷考查了“对这幅画的评价”,天津、浙江则直接进行考查;2018年全国Ⅱ卷考查意象“酒”的作用;2017年全国Ⅱ卷考查了诗中体现出的诗人的性格;2016年全国Ⅱ卷考查了“马”的形象以及描写“马”的技巧,全国Ⅰ卷考查了景物形象的概括和用意分析。

这显示了全国卷命题的一个重要变化——加强了对形象的考查。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

后者如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就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夫形象。

古代诗歌中几种常见的人物形象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体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刻画了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高三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事物形象分析

高三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事物形象分析
在半空中,风慢慢吹来,我觉得身体渐渐平稳了,只觉 得要飘到月宫去了。此时正是雨后,夕阳西下之时,又有多 少人身在平地,羡慕我登上了碧霄之中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 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 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 江 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3、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
性等)。
4、答题示例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马 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金络脑,金子做的马笼头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 个怎样的形象?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 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 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 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 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 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 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学习内容: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2、2、诗歌形象的分类3、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4、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5、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什么是形象?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

形象的特点:①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

视觉感受有:明暗阔狭虚实动静强弱急缓等.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明暗相衬,动静结合。

听觉感受有:闹静美妙动听不堪入耳等。

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闹。

嗅觉感受有:香臭等。

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味觉感受有:酸甜苦辣咸等。

如“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触觉感受有:寒冷温暖凉爽燥热疼痛舒适等。

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②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

形象中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往、思念等等。

③感染性: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陶冶作用。

柔媚和谐、明丽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如《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婉约感伤的美带给人淡淡的哀伤,《雨霖铃》;粗犷激昂、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使人受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歌中的形象分类(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篇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歌的形象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3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 忧国忧民 的形象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 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为 “天下寒士”着想,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 钟情田园 的形象 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 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中描写了 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 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答题模式 诗歌描写了一个××(特征)的××(身份)形象。诗句用了 ××手法写出了××(或翻译重点诗句)。作者通过××形象表 达××感情。
“步骤一”就是先“盖帽”,即说出人物形象的总体特 征。“步骤二”就是以形象的特征为“中心论点” ,运用上面 所讲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从诗歌的具体词语方面对这个论 点进行分析论证。 在同一道题中,塑造形象的方法可能不止 一种,艺术形象的意义可能也不止一个,所以, “步骤二”和 “步骤三”可能会重复出现。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要联系作者的个人境遇,分析人物形象 1.抓住作者生平经历、思想主张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 这些诗人或词人绝大多数在 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 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 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2.抓住注解,把握诗歌内容,了解背景 了解写作背景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 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 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栏目 导引

诗歌形象鉴赏(2)

诗歌形象鉴赏(2)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举隅诗歌鉴赏是由感知文学形象开始的,然后才能进行审美判断。

鉴赏诗歌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这里的艺术形象,是指诗人从审美理想的角度出发,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画。

具体而言,偏重写景的诗歌指物象或意象,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一、鉴赏诗歌中的物象在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这个事物便是物象。

最典型的当数咏物抒情诗。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如唐代杜荀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解析】:这首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鉴赏时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一个“刺”字,不仅准确地勾勒出其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寒微,无人相助,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讽喻了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在诗歌中,诗人们还常常用一些特定的物象来表达思想情感,这些特定物象往往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

知晓了这些内涵,对我们鉴赏诗歌是很有帮助的。

如松、竹、梅、菊象征高洁的品质,杜鹃鸟、梧桐象征凄凉哀伤,折柳表示惜别,鸿雁寄予游子思乡怀远之情和羁旅之愁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意象“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情感一旦激活,其触目所见之物之景,均会染上强烈的主观色彩。

这种客观之物景(景物、山川草木等)与诗人主观情感结合的象便是意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例 证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 无晴却有晴”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 沧海”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晏殊《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 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王维《过香积寺》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教你分析] (1)意象→汉江 (2)抓词语→“万里”“九龙盘”“横溃”“飞迅湍” (3)描画面→汉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 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广大中原地区,波涛汹 涌,迅疾奔流。 (4)品意境→气势浩大,宏伟壮阔。 点作用→三四句用江水泛滥来写前朝国运不兴,为歌颂当 下盛世蓄势。
【答题步骤】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宋 耿 中① 湋②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 唯余近山色,相对似依依。
【注】①宋中: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此与 叛军进行过殊死搏斗,杀敌万人,但最后二人战败被杀。
这首诗歌首联的意境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证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李白《忆秦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杜甫《旅夜书怀》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2023古代诗歌鉴赏二轮微训练-二、鉴赏语言(四)分析语言风格(讲师版)(5)

2023古代诗歌鉴赏二轮微训练-二、鉴赏语言(四)分析语言风格(讲师版)(5)

2023古代诗歌鉴赏二轮微训练目录一、鉴赏形象(一)鉴赏人物形象一、鉴赏形象(二)鉴赏景物形象一、鉴赏形象(三)鉴赏事物形象二、鉴赏语言(一)“炼字”艺术二、鉴赏语言(二)“炼句”艺术二、鉴赏语言(三)分析诗眼二、鉴赏语言(四)分析语言风格三、鉴赏手法(一)修辞手法三、鉴赏手法(二)表现手法三、鉴赏手法(三)表达方式三、鉴赏手法(四)结构技巧四、分析诗歌内容要点五、鉴赏情感、观点(一)情感态度五、鉴赏情感、观点(二)思想观点六、诗歌比较阅读(一)常规比较类六、诗歌比较阅读(二)教考结合类七、综合性选择题二、鉴赏语言(四)分析语言风格知识精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在此有必要提醒考生,我们往往给某位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位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种风格。

在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时,还是应当就诗论诗。

语言风格术语积累:1.雄浑壮阔雄浑壮阔指诗歌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

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雄浑壮阔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欣欣向荣的气象。

2.豪放旷达豪放即豪迈奔放,狂放不羁;旷达即通脱豁达,潇洒飘逸。

这类诗(词)的共同特点是想象奇特,气象恢宏,语词宏博。

如李白的诗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想象奇特,用语夸张。

3.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就是指情感浑厚,语带浓郁,语带忧愤,蕴藉深厚,读起来有一种厚重感和沉重感。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形象的鉴赏(二)——物象、景象 Word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形象的鉴赏(二)——物象、景象 Word版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鉴赏景物形象也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事物形象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寄托,二是景物作为意象营造的氛围或意境以及作者情感的寄托。

常见的是咏物诗、写景诗和杂诗。

(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意象的特定内涵。

“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

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

[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鉴赏事物形象的诗,即咏物诗,如咏梅(竹、菊、桃、柳)写法往往是托物言志。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诗歌鉴赏(二)

诗歌鉴赏(二)
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 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过香积寺(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 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析】第三联中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 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 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 喑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极 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 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 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 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 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 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绘写出 了山中寂寥的景象,衬写出了作者本身孤寂的心 境。
三、分析意境,探知诗人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 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 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 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 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 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 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 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
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这三首最为典型的唐代著名的咏蝉诗,都是托物 (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由于虞世南、骆宾 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 情貌殊异。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 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 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 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 足。 我们在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时: A、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从作品中意象的声响、色 彩、情调方面体味出作品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设问方式: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信息;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拨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出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应答步骤:1、性格+身份2、分条列举出性格而后点明身份。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景物形象(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3、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物象?作者借它表现什么?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先准确把握诗歌所写的物象,再进一步体味这些物象给人的主观感受,还要弄清物象所体现的时令、方位特征。

至于写景的目的,则要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应答步骤:1、物象+感受(清新、凄冷、悲凉。

)2、时令+物象+感受+什么地方的画面(图景)+抒发感情。

3、感受+物象+表现感情。

鉴赏诗歌的形象(三)景物形象(二)设问方式:1、试分析所写景物中蕴含的感情.2、简要分析诗歌的意境.3、试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作简要分析.方法点拨:答这类题要把握以下三个要领:第一,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要点有二: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概括形象意境特点。

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或高阔辽远,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

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讲清景情关系。

景情关系在诗歌表达中,无外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以景衬情等。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 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 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 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 分析。(6分)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 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
并著莲舟不畏风。
闲适自得;“倦卧”“闲吟” 证。融入表达技巧.
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 度;“竹”“雪”“梅”等 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 志趣。(4分:答全得4分, 2条3分,1条2分。)
③明作用:形象的典
型性或代表意义,对表 现主题和作者感情的作 用。(作者的理想、情 感、追求、品性等)
方法总结(一):
人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1 分)、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1分) 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 或“友爱”,1分)、勇敢(1分)的采莲姑娘。
(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2)①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2分,“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写“景物 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②白诗后两句采用神 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2分)。 ③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2分,如写“动作描写” 给1分)。
的描写(忽见一位陌生的男子,由于衣饰不整
,只穿着袜子就害羞跑了,金钗也掉了。急忙
跑走走以后,靠着进形门象折的断特一征枝青梅作掩饰,
边假装从容地在嗅,边偷偷地回头看这个陌生
的男子是谁)写出了少女害羞又好奇的微妙复

诗歌形象鉴赏(含答案)

诗歌形象鉴赏(含答案)

知识点一 诗歌形象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作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3.人物形象4、常见的形象塑造方法① 细节刻画 ②烘托渲染 ③对比衬托 ④比兴手法。

知识点二 意象1.意象的定义“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主要人物形象举例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侠士 李白 !心怀天下、 忧国忧民的圣贤 杜甫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的隐士 陶渊明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书生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友人送别、 怀念亲友的旅人 李白的《赠汪伦》 矢志报国、 慷慨愤世的英雄 辛弃疾: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的战士 王翰的《凉州词》 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铃》;2.古典诗词常见的七类物象题型分析一、鉴赏人物形象1.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2.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方法(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4.答题模式:(1)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3)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形象意义。

)二、鉴赏物象题1.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2.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为: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三、意象、意境类(1.意象、意境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其作用是什么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③该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氛围)④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2.如何正确把握“象”之“意”⑴“象”之色彩⑵“象”之动静⑶“象”之远近⑷“象”之修饰词~⑸“象”之组合方式3.画面描述题的答题模式一般为:描绘了一幅(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画面+意境特点+蕴涵的思想感情4.营造意境的方式:触景生情和融情于景。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特征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特征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特征导读:人物形象一般针对叙事诗中的主人公形象或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或者诗人的形象设题。

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刻画的人物的形象特征,如乐府民歌《陌上桑》中罗敷美丽、智慧、不慕权贵的形象。

抒情主人公形象,有时诗歌描绘出来的形象不是诗人本人,而是某一类人的特征,如《诗经·蒹葭》中执着寻觅爱人的形象。

诗人形象,即诗歌中体现出的诗人的性格特征,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诗人的闲适、恬淡的形象。

景物形象一般针对事物的形象或意象来设题。

物象,多为托物言志诗中描述的事物的形象,如王安石的《孤桐》中孤高、正直的桐树形象。

意象,诗歌中蕴含诗人情感的景色、事物等,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中“雁”“落日”“羌管”“霜”“白发”等都表现了孤苦、韶光易逝的悲凉。

一、理解诗歌中的形象特征理解诗歌中的形象特征,应在充分分析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与目的,来确定诗歌中刻画的形象特征。

1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通常是叙事诗中刻画的人物。

试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情感的词语,留意环境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长干曲四首(其一)[唐]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长干曲》刻画了一个家在横塘的天真、纯朴的姑娘形象。

一、二两句写姑娘的语言,从姑娘的语言可以看出姑娘听到乡音或看到对方后,就询问对方家在哪里,为了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先说出籍贯。

这是用语言描写表现姑娘的个性特征。

三、四两句补充交代,说明姑娘说这些话的原因。

诗歌用人物行为表现人物性格,声态并作,刻画出姑娘天真、纯朴的形象特征。

(2)抒情主人公形象。

在抒情诗中,诗人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景物、场面等表现人物形象,但这个人物不一定就是诗人自己,而是某一类人的.代表。

理解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可以从分析诗歌描写的环境特点入手,然后根据诗人选取的景物特征来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汉赏析的答案】 (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
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 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 2 )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 “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暮 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比喻“暮 年”。 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因为“不必取长途”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 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
P94(184)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 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 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
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 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 图。 (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 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 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 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 白鹭,表现作者怡然自得,其乐陶陶的情致。)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简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表达出诗人 什么样的感情。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步骤①) (凄清 秋夜 羁旅 1、2点1分, 3点2分)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 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 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 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步骤②)。全面1分 分 析正确1分 情景交融的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愁(步 骤③)。(情景交融 1分 孤独 凄凉羁旅愁1分

江汉(杜甫)赏析 本题鉴赏诗歌的意境,其实所谓的“意境” 就是由 几个相关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表达的情景交融的情景。
首联写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但“一腐儒”上冠以 “乾坤”二字,又于“自鄙”中透露“自负”,含 有“乾坤”之内心忧社稷的腐儒能有几人的怨愤不 平之气。颔联紧扣首联,表面写片云孤月,实际上 以云、月的皎洁喻自己的忠心,情景交融,对仗工 整。颈联咏怀,“落日”“秋风”写景,表现诗人 积极用世的精神。尾联用典,自比“老马”,呼唤 用老马的“智”,抒发老当益壮的情怀。 (2) 题是开放型,表面上是两种相异的情感,实际本 身并无矛盾,强调的角度重点不同,本身是统一的。 整诗表达的是作者虽然怀才见弃,但报国思用的慷 慨之情。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 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方法点拨】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 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 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3、 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 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 分)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 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 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 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 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 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 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 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 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
④。 郊外,一条溪流缓缓地流人山涧,发出潺潺 的响声; 秋风萧瑟,轻轻地摇动树木,落叶纷纷。 那儿有个人抱瓮汲水,我因而知道村庄离溪 水很近; 那佛寺建在深山,隔着山坞,隐约飘来了阵 阵钟声。
意境的概念
意境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 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 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 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 物)的有机统一。
象——境——情
常见意境举隅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此词以常见的写景起手。“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疏雨飘洒,微风轻拂,一派清爽宁静。“见”“知” 二字颇见功力,作者不仅以抒情主人公的视角观物,而 且让大自然中的池塘观物,池塘感到了疏雨的轻柔缠 绵,于是池塘也有了生命力。“何处飞来白鹭,立移 时。”似乎在说,什么地方飞来的白鹭哟,怎么刚呆 了一会儿就走了。这 “何”字,这“移时”,似乎透 露着主人公的一种心境,他似乎在埋怨什么,在追寻 什么,在挽留什么……。字里行间飘溢出的是一种孤 寂和 无奈。 下片进入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扶头酒”,即易醉之 酒。喝酒易醉;下棋,对手难逢,这字里行间蕴含着 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于是便有结句“日长 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夏日长长, 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睡起之后,只管在芭蕉叶 上自题诗,自取其乐。这之中透露着的是一种自我嘲 解,自我调侃。感受到作者的孤寂和壮志未酬的愤懑

叁、实战训练
3、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
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 有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宁夏海南卷 P92(P181)
肇②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
作业:
( P91——92(P179)吴松道中二首
P293(P186)苏武庙

故都 题元十八溪居
P91——92(P179)
(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意境分析要点
一、绘景: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 言描绘出诗中展现的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 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描绘静景、串缀静景、挖掘虚景)语言力求 优美。 二、析境:准确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三、悟情:分析、体悟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二、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 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 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四、答题步骤:
①总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鉴赏

这首诗好在不单单写出了静态的画,而是发挥 想像,探索画家心理,给画赋予动态、声响,揭示 画外的景与趣。诗人是这样构思的:画面有水,诗 人便使水发出潺潺的声响;画上林木纷披、黄叶飘 落,诗人便由此想到秋风,添入风声;画中有人抱 瓮汲水,诗人马上想到这应该是附近村庄的村民; 画中远远的佛寺,又使诗人想到了富有韵味的钟声。 这样,诗通过想像,加深形象,给画以勃勃生气, 使诗与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富有感染力。
P91——92(P179)
(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诗歌形象的鉴赏
——高三复习讲座之二(2)
壹、诗歌形象包括哪几类?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贰、高考诗歌形象鉴赏题,题干有哪些表述方式? 一、单纯形象题; 如:“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怎 样的情景”,“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 容?” 二、形象特点题; 如:“所见景色有什么特点”, 三、形象鉴赏题; 如:“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薄暮中所见景物, 请作简要赏析”
(3分)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 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 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 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 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 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 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 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 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 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 不迭地散了开去。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 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枫桥在苏州城闻门外十里 枫桥镇,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今夜,这艘 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 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诗人一见到枫桥, 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 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思路分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
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 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 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 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