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及其基本价值取向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从起草到正式出版,按照程序,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多次向教师学者征求意见,前后修改六七十稿,从原来的八九万字压缩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从2001年9月始,《语文课程标准》和按这个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已经进入三十多个实验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验步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个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三个部分,课程的内容结合在“目标”中作了阐述。“前言”即是这个标准的基本理念部分。而基本理念又渗透于“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之中。这个标准突破了学科中心,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注于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切实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因此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标,首要的是要明晰那些支撑整个课程标准的新的理念。
202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二)
202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语文课程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5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6、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8、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9、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0、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11、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12、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1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价值取向3370txt
二是由讲授式教学转变为研究性教学。在讲授式教学中,教师被视为知识的源流,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基本是“授”与“受”的关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被扼杀。提倡人文性,就是要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体,把教师看作课程的组织者,变授受式教学为商讨、合作、研究式教学,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再次,在语文教育中注重人文性有助于转变知识观。传统语文课程过于强调工具性,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及以知识为载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在语文课程中倡导人文性,无疑将有助于纠正片面强调工具性的偏差,使知识的获取与学生的个人体验与感悟相联系,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此外,倡导人文性,还有助于打破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实用主义”观,强调非实用知识(如古代诗文)的教学,注重发挥其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养成。
(四)在教学评价方面
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在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首先应坚持正确的主人价值取向,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应将语文教学的长远效果和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置于重要评价地位。在注重考察学生达到具体学习目标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具体而论,应掌握如下评价规范。
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应包括学生本人、同学和家长。评价不仅仅是师生评价,还应有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从而使评价更加全面、公正。
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价值取向
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这一定性阐释中和了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 , 是对语文课程价值的一种艰难抉择。
与以往教学大纲显著不同的是 , 新颁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 , 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 性。
这种由单一性向双重性的转变 , 昭示了语文课程价值完整性的复归。
一、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语义逻辑&nbs本文摘自教育文‰摘我们先做一个语素分析 : “人文”分开来说 , 就是人与文化 , 人当然是文化中的人 , 人当然属于人类 , 但人也是个体的 文化当然是人的文化 , 人的文化也可依此而分为个人的文化与类属的文化。
因此 , 人文性包括人的文化性和文化的人性。
因此 ,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 , 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
关于人文精神 , 历来有不同论述。
于满老师认为 : 人文精神的内涵应包括知、 情、意等方面 , 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
开发课程资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开发课程资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作者:郭秀云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05期《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较为详尽地说明,对教师的要求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语文教师至关重要。
笔者所在的学校自2015年成为河南省群文阅读实验学校以来,大胆整合教材,减少教教材的时间,把更多的力量用在引领学生读书、打造精品社团,促使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大力推进读书会我校课题组借力新教育活动、专家讲座、课例呈现等形式大力推介读书会,连续组织多场校内读书交流活动,还分门别类进行了多种类型的读书会探索。
比如:不同容量(一本书、多本书、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读书会;不同体裁(小说、诗歌、散文)的读书会;不同范围(一个班、班级之间、年级、学校)的读书会;不同教学重点(读书推荐、读书指导、读书交流)的读书会等等。
同时,还极力倡导校内的语文教研活动也以读书会为主,让更多教师能够认识到读书会的意义,共同探讨开展的策略,并鼓励教师大胆尝试。
我们课题组立足“课外阅读课程化”的理念,以读书会为抓手,推进课外阅读,具体表现为:1.课内化我们所说的课外阅读特指“课文外”阅读,与一般所理解的“课堂外”阅读的概念不同。
课外阅读既然具有与教材同等的地位,就不能弃之于课外,而应登堂人室,引入课堂。
课外阅读的起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外先行,而应该从课堂开始,由课堂向课外延伸。
在学习的硬性保障——课时安排上,我们将每周一节阅读课列入课表,有时甚至每周设置两节读书课,以期在校内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2.活动化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最初采取组织学生写读书摘抄、读书批注、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方式促进阅读。
论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2 .关注学 生未来的工作质 态—— 增加专 业性文本
阅读
这里 的专业 类写作是 指未来 就业 中因工作需 要 而 产生 的关 于职业 的写作 。 目前语文教育面临 的问题是 : 方面社会 有不断扩 一
既然 语文是一 门“ 工具 性与人 文性统一 ” 的重要课
有效 发 展
语 文教材作为现代语 文素质教育 的有 机构成 , 其承 载性 特点告 诉我们 学习内容只是案例 , 可能承载作为 不 语文学 习内容 的所有材料 , 所以允许我们对教材 进行二 次加工 。 变通性特点允许古今 、 其 中外 、 文理等不 同领域 的案 例在现代语 文教 学理念 指导下变 通 、 替换 , 这将极 大地激活教师 的再造 、 创造 热情 、 激发他们 的学 习兴趣 。 因此 。 面对语文教材 , 教师大有可为 。 1 .关注学 生即时的 学习心理—— 重视 文学性 文本
维 果 茨 基 认 为 , 生 通 过 外 在 的 学 习 活 动 , 引 发 学 可
内化过程 , 而建 构知识 。 从 文学作 品, 具有丰 富的情感价 值 与审美 价值 , 易受到青少年学生 的欢迎 。学生通过 容 阅读 、 揣摩 、 背诵 , 入角色 , 进 走进作 者 的思 想与感 情世
己的教学内容。 1以类 属 化 阅读 激 发 学生 “ 读 ” 阅 读 内需 . 想 的
单篇 课文在 广度 、 度上 的反复分析 与挖掘 , 养 深 培
的是 学 生 的分 析 技 巧 。 限篇 目的 雷 同 分 析 只 会 让 学 生 有 产 生 审 美 疲 劳 , 语 文 产 生厌 倦 情 绪 。要 想 有 效 地 获 得 对
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已把本 单元 的课 文读 过 好几 遍 了 , 我一 讲 到 “ 探险” 话题 时 , 同学 价值 。旅游 、 参观 、 访问、 阋查 都是 学 习语 文 的形 式 。我 曾多 次 引 们并 没有 被那些 “ 探 险家 ” 的精 神所感 动 , 反而 对探 险 的刺 激 津津 导并 带领学 生走 向街 头 、 书摊 、 市场、 后 山, 学生 能把 生 活 中 的 现 乐道 ( 如 蹦极 、 公 园水渠 冲浪 等等 ) , 我 先是 就 势利 导 , 给 了一 节课 实 用语言文 字表述 出来 即是 诱文 学 习。 让他们 探讨 这个 问题 , 最终 因亲 身体 验 和材 料积 累太少 而 渐趋 低
语 数外 学 习
No. 01 . 2 O1 3
Y u S h u Wa i X t i e X i
2 0 1 3年第 1 期
语 文课 堂如 何 有效 利用 课 程 资 源
汀 家 良
( 宜昌市点 军区第一初绍 中学 , 湖北 宜昌 4 4 3 0 0 3 )
来统 领吗 ?便 找来 电影 《 英雄 》 重 放 。看 完 片子 , 我便以“ 谁是 真 生生 的街 头语言 , 把 它 们 再现 于舞 台, 并 能批 评 指 正人 们 不 规 范
特等人 是 英 雄 吗? 鲁 滨 逊 呢? 夸 父 和孔 子 呢? 结 合 《 真 正 的英 致用 , 写 出了很 好的广 告用 语及标 牌 、 对联等 。
身边 的英雄 事 迹 … …这样 虽然改 变 了编写者 的意 图 , 却 也创 造性 啾 离 } 地完成 了本 单元 的学 习 。 二、 有 效 利用校 本课 程资源 。 加强 学科渗 透 , 拓宽 学 习空间
四、 课 堂学 习延伸 到 家庭生 活 。 互 动交往 , 渗透 亲情体 悟
语文课程迷失了价值取向
事实表明, 职高生也能培养自 学能力, 谁不想做自己的主
人 呢?
三、 读说写互动, 学以致用 学生学了知识后要运用, 学与习, 从来不能分家, 学能获 得知识, 习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练习手 段, 写作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职高生普 遍怕写作文, 写不好作文。 有些学生能说会道, 妙语连珠, 可下 笔就面 目全非。 教师要注重学生作文之前的写作辅导。 总体上 我要求学生作文内容要材料集中, 主题突出, 语句要求流畅, 要列好作文提纲。 教师通过多种途径, 采用多种 式激发和引
段落、 篇章的把握 , 通过什么方式 , 用什么方法 , 只要是学生 自 己喜欢的, 自己需要的都行, 教师只根据学生需要提供具体服 务。 也可组织学习小组, 让学生在友好、 自主、 宽松的气氛中多 层面交流, 资源共享 , 互相帮助、 互相切磋, 产生思维的撞击。 这样, 学生能开拓思路 , 扩大眼界, 在选择学习方法 、 交流学习 情况 、 展示学习思路的过程中去独立思考、 独立发现。
培养学 习兴趣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活 知 又 化 技能 如 《 告 》 可 广 的 了 识,能内 为 。 上了 广 词 后 解了 告
疑则大进” 不论疑问是深是浅, 是大是小, 教师都要珍视, 那是
学生思维的火花。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有自己的生活积累, 学习 需求, 自我发展的方向, 自学最能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 自 学课上, 可让学生独 自 学习, 小到字、 句如何理解, 词、 大到
在现代语文学科的百年历史中,除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中 期短暂的分科教学试验 ,文学教育一直包含在语文教育中。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 奏定中学堂章程》 规定 ,中国文学” “ 需 要讲“ 中国古今文章流别 、 文风盛衰之要略”更要注重“ , 文 义”“ 、文法” ,语文教育的形态纳人了文学教育与文法训练的 内容。 五四” “ 之后的中学教科书中, 采取社会问题做中心来设 置课程单元。如果我们说语文教育包括了所有用文字表述的 东西, 最后归结成人的综合素质 , , 那么 考察“ 五四” 时期的语 文课程标准设计及教科书编写, 同样也有着综合的倾向, 只不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和途径
语文论坛Chinese forum2018年第16期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和途径刘丽君(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富强学校,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摘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促进学生真善美的转变,给学生带来快乐,完成语文课程任务,加强语文知识积累,满足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需要。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和途径,主要有: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要重视语文课程特色,遵循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科学合理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途径【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大量、丰富、具有开放性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将有益于学生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与爱好、知识与能力等构成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好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具有的开放性特点,也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客关系,而成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合作或协作式的关系。
语文课程资源还能促进教师的发展,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索。
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教学的资源,以拓宽学生语文学习渠道,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丰富语文学习的活动,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价值(一)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具体事物入手的,是需要小学生直接参 与、直接感知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按照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要求,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小学生积极创设接触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情境,而这种情境的创设需要开发利用或补充大量的语文课程资源。
(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语文课程资源能够帮助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语文课程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与语文教育的目的是相一致的。
语文课程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接近学生的生活,能适应并激发学生兴趣。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刘守林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4年第02期【内容摘要】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求,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倡导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方式,创设多彩的有利于母语学习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蕴藏;人文;载体;资源;母语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以往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一、关于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要扩大教材容量,提高教材要求,大搞形式主义的花样。
其实,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除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而且未能形成有机整体。
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大一统”的教学行为,虽然发挥了传递人类文化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有可能接受文化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在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上下功夫。
高职语文课程目标基本价值取向探析
( )广泛的适应性。教材 中语文学习活动 的设计要引导 效地促进学 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技术 从过去过分强调量化 3 学生充分利用本地 的社会生活和 自然环境,为开发各地区语 转 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更加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文课程 资源提供可能:语文教材还要适应各个学校现有条件 ( )从评价主体上看,由过去教师的单一评价转为多元 4 的不平衡性 ,为语 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留有余地 ;另外,语 文 评价 ,即注重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 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以 教材 要适合各种层 次和水平的教师 ,在保证完成基本 目标 的 及家 长评价相 结合,增进教 师 、家长 与学生之 间的互动 交 前提下,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留有空间,并提供条件和 流 ,促进学生素质 的全面发展
机会 。
( )有特色的多样化 。我 国提倡学文学院 )
2 6.1 00 2
维普资讯
身发展的需要,突 出学科 的特殊功能 ,课程 目标定位过高,
个人 的学习能力 ,冈此 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 不同层次的语文
这既与语文教 学内容的性质不相适宜,也不符合 目前课程改 多的要靠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来体现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现在
革提 出的淡化 知识和学科本位 的要求 语文教育应 该体现全 时,更 多的是将来时,语文教育要 为学生的终身学 习能力、 面发展的理念 ,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性 和综合性 。因此 ,语 自我发展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的形成奠定 良好 的基础,给学 文教材不应该仅仅成为知识的载体 ,而应 该体现学会学习 的 生全面 、丰 富 的发展 留有充足 的时间和 空间 ,促进 学生 自
论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及其转型
能够促进他们德 、 、 、 、 智 体 美 劳等方 面全面的发展。 其 次, 课程资源必须是能够确保课程各方面工作 的顺利
开展 , 比如课程 目标的制定 , 课程内容的选择 , 以及课 程评价 的实施等。 根据上述 的梳理 , 不难 发现 , 程资源开发 的价 课 值取 向就是指在某种价值观的支配和影响下 , 课程资 源开发 的主体 , 根据实际利益的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
: 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 、 到, 兴趣 爱好、 感受等都是有 I 利于学生发展的知识。 i 三、 课程资源的价值实现 ! 传统课程资源开发存在以下问题 : 从课程资源开
同步练习 、 强化训练等辅 导材料上 , 教科书作 为主要 I 的主体看 , 发 主要是依靠 少数 的学科专 家 , 没有将 并
上, 不利于素质教 育的深入 和扩展 。 长期以来 , 作为在 i 够接 触到对于他们 来说真正有 意义的知识 ,要认识
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教师, 由于缺乏开发课 程资源的意识 , 甚至有些教师对于课程资源是什么还 不是很了解,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学科专家的事 情。 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局限于书本教材及其配套的
教育资源的一个方面; 课程 资源是制定和实现课程 目
标 的基础 。诚然 , 要给课程 资源下一个准确 的定义是 比较 困难 的, 但是 , 笔者认为 , 以从以下角度来把握 可 课 程资源的 内涵 ,即课程资源是具有 积极 教育意义
的、 确保课程各方面工作顺利开展的各种条件 。
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课程资源是 因为 :首先 , 课
会、 政治息息相关 , 对社会本 位的强调始终高于对个
人本位 的强调 , 课程太过注重迎合社会的需要而与学 生个性发展 的需要相悖 。我们 的教育 目的体现 着时
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中学语文经典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评价研究
“ 经 典 同行 . 生 命 奠 基 ” 与 为 的课 题 研 究 . 旨在 通 过 开 发 适合 中 学 生 阅 读 的 经 典 课 程 资 源 .努 力 建 设 开放 “ 而 有 活 力 的 语 文课 程 ” 即 通 过从 经 典 中 精 选 和 建 构 语 文课 程 内 容 的 过程 . 语 文 课 程 内 容 更 具 开 放 性 、 代 使 时
作 为 基 础 教 育 主要 课 程 之 一 的语 文 学科 .以 它 特
有 的人 文 色 彩 、民族 特 性 和 审 美倾 向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影 响 甚 至 决 定 着受 教 育 者 的理 想 信 念 、 格 操 守 、 美 情 人 审 趣 、 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创
语 文课 程 不 仅 应 激 发 和 培 育 学 生 热 爱 祖 国语 文 的
方 面 的 文字 表述 .但 作 为 语 文 课程 究 竟 应 承 担 起 哪 些
具 体 的 “ 义 ” 任 , 个 阶 段 又 该 如 何 落 实 ? 各 种 版 道 责 每 在
本 的语 文 教 材 中 其 实 并 没 有 得 到 明 确 具 体 的 界 定 . 从
而 导 致 了 实 际 语 文教 学 中 “ 文 教 育 目标 ” 滞 后 和 混 人 的
提 升。
习惯 , 他们 具 备 适应 实 际需 要 的识 字 写 字 能 力 、 使 阅读 能力 、 作能力 、 写 口语 交 际 能 力 , 确 地 理 解 和 运 用 祖 正 国语 文 。 时 , 文课 程 还应 通 过 优 秀 文化 的 熏 陶 感染 . 同 语 提 高学 生 的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和 审 美 情 趣 ,使 他 们 逐 步 形 成 良好 的个 性 和 健 全 的 人 格 , 进 德 、 、 、 诸 方 面 促 智 体 美
准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审视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有以下两种倾向:一是不少语文教师对新教材的人文思想底蕴,对新教材为我们提供的对学生渗透和熏陶的人文品格、人文精神等丰富因素,没有深层次探索;二是一些教师虽然对教材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但是过分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忽视了“价值引领”。
面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一些教师置文本的价值取向于不顾,以致引导失控,导致学生认识的偏差。
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施者。
课程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实践性等特点。
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过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在新的课程观的指引下,教师必须对文本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准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活化文本,精心进行生成性预设,并以先进的理念正确引领课堂的互动生成,不断优化互动生成,引领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挑战文本,超越文本,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准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读懂文本是生成之本。
读不懂文本,哪有生成?即使有,也是无源之水不活,无本之木不长。
因此,教师首先必须读懂文本。
一方面,教师对文本价值要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准确把握教材积极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教育价值,感悟教材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反复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情、理、意、趣之味。
能打动人心的、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也正是这种美,它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是一个人精神内涵的最本质部分,是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制高点”,是以积极的价值取向,引领互动,促进课堂生成的充满智慧灵光的催化剂。
另一方面,对于有理念缺陷的课文要重新思考其价值取向,以便正确引领学生的互动生成。
我们的教材虽然是新的,但其中的理念不一定都是新的。
让有效提问润化语文课堂
教 石 再乏 页
文实 践 活动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 中 学知识 , 在知识 中体验 生活。 教 学中 要带领学生更多地参与生活,从枯 燥的课 堂学习中 解放 出 来. 拓宽学生 的学习空间。 教 师要 组织学生开展 丰富多彩 、 富有情趣 、 积极健康的综 合} 生 学习活动 ,学生既然是 “ 实践 者” , 他们就必定要参与整个学习过 程, 一切 听、 说、 读、 写活动 的主 角都 是学生. “ 自 主、 合作、 探 究” 的学习方 式才有可能真正在语文课堂上得到
成果和收获 。
廿宥馈犍
地区蕴藏着的 自 然、 社会、 人文等 多
种语 文课程 资源, 努力开发 出来 , 积 极利用。如风景名胜、 博物馆 、 纪念 馆 ,引导学生在社会的 大课堂中观 察获取信 息, 把教 学的触角 由 课内 延伸到课 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 活中去 , 让学生在 实践 中发现 , 在实
的 阅读空间 , 提 供更 为广 阔、 无地域
适 时恰 当的提 问能激 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调 动学 生参 与课 堂 教学的热情 , 启迪学生的思维 , 使 他们 在课 堂 的每一分 钟里 ,都 充 满着强烈的求知欲并能进发出智 慧 的火花 ,从而 取得 良好 的教 学 效果 。现在是新课改的全面实施 阶段 , 课 堂提 问就 显得 更重要 了。 那 么 在课 堂 上 如 何精 巧 设 问 , 设 计灵活巧妙、深浅难易适宜的问 题 进行 提 问呢?通过 多 年 的教 学 实 践积 累 ,笔 者认 为在教 学 中应 注 意 以下几个 要点 : 课 堂提 问 : 师生 自我 表达 和相互 交流 的一 种常态 方式 1 . 何 谓课 堂提 问 课 堂 提 问 是 师 生 相互 作 用 , 共 同设 疑 、 释 疑的过 程 , 是检查 学 习、 促进思维、 巩 固知 识 、 运用 知 识 ,实现教 学 目的 的一 种 主要方 式, 是体 现教 师发挥 主导 作用 , 引 导学 生积极 有效 地参 与教学 的重 要技 能 。
语文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价值取向
、
学生是语 文学习的主人, 是 学* - 2 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的 个性差异 , 让课程资源吸引、 匹配学生, 让学生亲近、 喜 欢课程资
教材 , 因生制宜优化教 学内容, 其终极表现就是开创适合班情、 学 情 的有特 色的教 学, 使教师 的教成为创造性 的教 。 学生的学成为 语文教 学的效率 , 提 高学生学习母语 的兴趣和质量 。 有着极其重 个 比化的学。
要 的 意义 。
需要 注意 的是 , 对教材 进 行 开发 要 避免 走 向极 端。一种 是提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 向就是 指在一定的价值理念 引 导下。 语 文课程 资源 开发 的主 体 , 根 据 实 际利 益 的 需要 对语 文课 程资源进行 的有意识的选择 、 取舍和 开发 , 以充分彰显学生的主 体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在语文教学中。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只 有坚持正确的价值 导向引领 , 体现课程资源开发 的迫切性, 才能 达 到有 效开 发 , 最大化 地 实现课 程 目标 。 提升 自身素养 , 提高开发效度 在新课程实施与资源开发 中, 教师是 最重要和关键 的资源。 教师的素质、 观念、 性格等直接影响其对课程资源的开发、 利用和 积 累, 同时教师 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课程 资 源开发 和 利用是 本 次课 改 中提 出的新 的课程 理 念 , 广 大教 师 对课 程资源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也是在动态的探 索过程中不断发展 , 不断完善 的, 不能急 于求成。 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 从理论上认识课程资源的概念、 性 质、 种类和存在状 态. 以及课程资 源开发 的程序 、 步骤与利用方 式 。 同时还要 加 强 实践 的研 究 。 重视 学 习和 吸收 国 内外 教 师在课
2022版语文新课标教材编写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022版语文新课标教材编写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
1.思想政治指导
2.文化+正确的三观
3.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形成健全人格
4.学段特点和学段衔接
5.学习任务群、教材整体安排
6.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内容丰富且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7.正本书阅读+评价
8.体现过程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9.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
10.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相融合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坚持目标导向,精选优质课程资源
政治导向,核心素养,立足学生实际
2.调动多元主体,丰富课程资源类型
①纸质资源、数字资源、日常生活资源、地域特色文化资源、
②显性资源(生成性问题、学业成果)、隐性资源(兴趣、爱好和特长等)
③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拓展资源领域、丰富资源类型
3.建立合作开发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4.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育人功能,优化教与学活动
①育人价值与课程内容形成有机联系,促进课程目标全面达成。
②优化教与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益。
③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区域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落实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增强语文
④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价值取向【摘要】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就是指在一定的价值理念引导下,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根据实际利益的需要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的有意识的开发,以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提高开发效度;要科学运用教材;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资源;要加强信息技术,开发语文网络资源;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要体现生命价值,追求最美结果。
【关键词】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价值取向【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37-02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加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其内涵极为丰富。
课程资源大致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型。
素材性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因素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其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可谓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丰富,语文资源就有多广。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并能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
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学习相比较,学习母语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
如何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母语学习的课程资源,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和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就是指在一定的价值理念引导下,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根据实际利益的需要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的有意识的选择、取舍和开发,以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体现课程资源开发的迫切性,才能达到有效开发,最大化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提升自身素养,提高开发效度在新课程实施与资源开发中,教师是最重要和关键的资源。
教师的素质、观念、性格等直接影响其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积累,同时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本次课改中提出的新的课程理念,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在动态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不能急于求成。
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从理论上认识课程资源的概念、性质、种类和存在状态,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步骤与利用方式。
同时还要加强实践的研究,重视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总结出的实践经验。
语文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
要不断学习、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实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优化。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来提高自己,利用评价机制了解自己的进步,评判自己的成绩,监控自己的发展,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的素质,为课程改革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
教师要转换角色,变革教学行为方式,不能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要积极主动地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不能只盯着课堂,看着书本,还要面向课外,直面学生的生活。
教师要创造性地去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发挥好课程资源作为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中介作用。
二、用好教材素材,避免走向极端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材不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众多任务。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已经筛选了的优质课程资源,现行教材所选课文大都堪称经典。
同时,新课程改革带来了一标多本的时代,各种版本教材各有千秋,充分整合使用好这些文本资源,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但能够根据自身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所提供的创造空间。
教师要在充分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实施策略,研究教材以外的相关资源状况并确定选用目标,然后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要注意根据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度取舍和创生,不拘泥于既有的教材,实现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的转化。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绝对权威的神话,因生制宜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生制宜优化教学内容,其终极表现就是开创适合班情、学情的有特色的教学,使教师的教成为创造性的教,学生的学成为个性化的学。
需要注意的是,对教材进行开发要避免走向极端。
一种是提倡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摒弃作为语文教学主要依据的教科书。
有些教师在公开课中完全抛开教材,自己查找资料重编教材,完全“创新”,费时费力,效果大都不甚理想。
另外一种是把教材奉为圣典,把不同版本教材上的相关内容简单叠加后灌输给学生,缺少研究、挖掘与创造,同样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突出学生主体,开发学生资源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课程资源吸引、匹配学生,让学生亲近、喜欢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深层次呼唤。
广大语文教师要明确学生之主体地位,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与文本的对话者。
学生作为具有自主意志的行为主体,他们在吸收、接受、体验课程的同时,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经验及对课程的价值认同,赋予课程不同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在创造着课程。
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对课程的批判和建构能力,发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学生自身的差异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个性特长甚至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的合作交流中可以优势互补,达到资源共享。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取决于主体对资源的兴趣,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资源意识,才能体现出学生在新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调动学生在课前搜集不同渠道的素材资源,学生搜集素材资源的范围可能要比教师广得多、多得多,好得多,有时会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可品尝到劳动的乐趣、收获的愉悦、取舍的智慧。
授课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发表意见的冲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课程中来,而不再是一个思想上的旁观者。
要创导生动活泼自主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讲授文本为主的教学方式。
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最终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体验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四、加强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资源伴随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不断交互整合,网络世界逐渐成为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网络有着世界上最重要且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一本巨大的“天书”,是信息时代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与现实世界传统意义上的语文不断“链接”和“交互”,共同构成了语文学习的大环境,共同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各种“超文本”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了教材的极限,弥补了教材的缺陷,把语文教育带入到一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促使语文学习不但在时间上、在空间上,甚至连课堂的主体都被拓展得无限的宽泛。
教师可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重组,学生可通过网络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师除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外,还要积极参与到网络资源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学生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应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不同区域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各不相同,各具特点,教师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开发课程资源。
虽然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选文,但对于各地方的学生来说,并不一定都很适宜,有些学生比较生疏,有些比较熟悉。
从认知特点看,学生对熟悉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适当改变教材内容,使得教材更接近学生的乡土生活层面,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有效教学。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才是大课堂。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要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
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要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给学生创造展示才艺的环境,不断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精神;利用图书馆、报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教材改革中,学科组要在分析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出构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根据学校特点开设的校本课程往往形式活泼,新颖有趣,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