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珠澳合作,对横琴新区开发建议的研究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7a698a6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7.png)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公布日期】2023.12.15•【文号】发改体改〔2023〕1730号•【施行日期】2023.12.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发改体改〔2023〕1730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有关中央企业: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制定出台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构建更好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市场准入体系和市场环境,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制度型开放,通过首创性改革举措促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维护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经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优化现代金融领域市场准入(一)允许开展便利澳门居民民生类金融服务。
建立健全跨境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完善合作区澳门居民民生金融产品和服务。
允许澳门政务服务智能终端在合作区特定区域布设,支持使用澳门元缴费支付。
鼓励支持澳门国际银行、大西洋银行、大丰银行等澳门银行的内地分支机构在“澳门新街坊”及其它特定区域布设电子智能柜台和设立服务窗口等金融便民服务设施,针对澳门居民开展一站式金融便民服务。
允许粤澳跨境车险等效先认制度适用于经横琴口岸入出合作区的澳门机动车。
(二)全面服务澳门创新资源融资需求。
鼓励吸引汇聚全球优质资本和国际创新资源,支持合作区牵头建立与境内外主流证券交易机构合作交流机制,畅通创新企业投融资渠道,聚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葡语系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促进深海深空、无人体系、生物医药、新型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打造服务支持澳门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横琴开发的历史定位和战略意义
![横琴开发的历史定位和战略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ad2180feff9aef8941e06ea.png)
仅 能有力地推 动珠 海成为珠 江口西岸核 心城 市 ,带动粤 西经 济,使珠 三角的 发展进 入一个新 阶段 ,
而且 能 为我 国在 经 济体 制 、政 治 体 制 、 文化 体 制 、教 育 体 制 、社 会 管理 体 制 等 方 面进 行 更广 泛 、 更
深刻 的新一轮 改革提供 重要 经验 ,使广 东在制度 与体 制创新方 面再 次走在 全 国前列 ,真正成 为改革
开放 的 先行 区、示 范 区和 试 验 区。 关键 词 :横 琴 开 发 ; 示 范 ; 战略
中 图 分类 号 :D62 0
文献标识码:A
近 日, 国务 院 批 准 了 《 琴 总 体 发 展 规 本质,早 日实现 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进行 了艰苦 横 划》,为地处珠江 口西岸,珠海市南部,与澳 门一 卓绝的探索,从宏观 、中观和微观层面推行 了一系 水之隔的横琴 岛开发,描绘 了一张总体发展蓝图, 列战略、战术政策。 体现了中央要求横琴开发谋而后动的战略部署,为 作 为 中央 布局 体 系 当 中重 要 的一 环 ,珠 江 粤港澳紧密合作明确 了目标,指 明了方向。
及到整个世界 的所有 角落,全球 范围 内的金 融体 定使 命 ,并对珠 三角予 以重新规划 ,制定颁布 了 系、实体 经济运 转、市场 的信心和居 民的心理 波 《 江 三角 洲地 区改革发 展 规 划纲 要 ( 0 8 珠 20 —
动,都 已 出现 了不 同层面的崩塌。面对如此严峻 2 2 )》 ( 经 0 0 以下 简称 《 纲要》)。广东省为 了贯 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国如何规避和应对金 融 彻 落实纲要 的重要精 神,制定 了 《 关于实施 ( 珠 危机的负面影响,顺利走 出阴影,在实体经济受到 江三角洲地 区改革发展规划 纲要)的决定》 ( 以 冲击并遭受 巨大震荡的历史时刻化解危机,都 需要 下 简称 《 实施纲要决定》 )。汪洋 同志提 出,在 从战略和宏观 的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考量 中国 《 实施 ( 纲要)决定》 的过程 中,先干不评论 , 的经济布局。中共 中央和国务院在认真分析 国内外 先试 不 议论 , 时 间作 结论 。要 求在 把握 科 学发 局势的前提下,为 了尽早地使得经济复苏,社会信 展 、先 行 先试 原 则 的前提 下 ,牢 固树 立创 新理
横琴加快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实践与思考
![横琴加快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4335af184868762caaed5c1.png)
策划PLAN横琴加快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实践与思考韦祖松珠海横琴新区于2009年挂牌成立时,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经济多元发展创造条件”,要求横琴“勇于探索合作模式,着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为深化粤澳合作,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横琴新区挂牌近十年来,充分利用其粤澳合作“桥头堡”独特的政策空间、地缘商缘优势以及合作基础,与港澳携手共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粤澳合作政策创新,丰富粤澳合作内涵,建设粤澳特别合作区,在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推动粤澳合作迈向更宽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探索实践: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探索粤港澳开放融合发展新路径(一)因势利导,汇聚粤港澳要素资源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横琴作为粤港澳经济合作实践探索的重要一极,基于政策契机、地缘商缘优势、粤港澳“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专题②12April 2019 / 广东经济三地相对比较优势,将港澳资源与市场空间统一纳入规划范畴,谋划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产业与生产要素空间布局,对接国内市场需求升级、经济增长“软着陆”、产业转移重心上移,突破三地要素流动、市场整合的障碍,大力发展高端制造、技术创新、高端服务等高附加值产业。
1.依托科创平台,培育尖端技术和“种子产业”。
截至目前,横琴科技企业超6500家,高技术企业103家。
有效发明专利数量45项,PCT(国际专利申请)申请量9件。
国家食品安全(横琴)创新工程、国家中医药产业联盟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探索关联产业协作模式,提升主导产业科技支撑和转化能力,打造集科创、配套服务功能、产业链延伸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群。
将食品安全和中医药产业作为港澳知识技术和资本要素转移的承载体和落脚点,与国际标准对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落户横琴的省级战略工程——“星光中国芯物联网工程——SVAC国家标准安防监控物联网芯片系统研发应用产业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90f7f6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9.png)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目录,⅝Z,一,一刖 5第一章奋力开启合作区建设新征程第一节发展环境第二节总体要求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二章塑造琴澳一体化总体发展新格局第一节优化总体发展格局第二节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第三节强化城市开发管控第三章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新产业第一节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第二节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第三节发展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第四节发展现代金融产业第四章共建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新家园第一节营造就业创业良好环境第二节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第三节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第四节完善国际化高水平医疗服务第五节加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第六节深化社会民生服务融合第五章建设琴澳智慧低碳共生新城市第一节建设区域交通枢纽节点第二节建设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第三节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典范第四节建设生态文明样本城市第六章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体系第一节推动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动第二节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第三节携手澳门打造内外双循环链接平台第七章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新高地第一节营造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第二节塑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第三节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和保护第四节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地第八章完善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第一节健全合作区开发管理机构运行机制第二节提升合作区开发执行机构运行效能第三节做好合作区属地管理工作第四节构建合作区收益共享和常态化评估机制第九章共谱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第一节强化与珠海协同发展第二节增强澳珠极点引领作用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坚搦口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节强化法治保障第三节完善规划体系第四节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第五节做好组织实施■九,一⅛刖百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关注横琴的开发开放,多次亲临横琴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
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是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举措,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部署,是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的重要动力,有利于推动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澳门大学在珠海横琴校区或成司法特区,横琴岛开发亦添利好因素
![澳门大学在珠海横琴校区或成司法特区,横琴岛开发亦添利好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ebffd80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6.png)
澳门⼤学在珠海横琴校区或成司法特区,横琴岛开发亦添利好因素2019-09-14本报记者马欢特约记者李兮⾔发⾃澳门、⼴州在澳门⼤学(以下简称“澳⼤” )读了两年书的学⽣陈林(化名),和他的很多同学⼀样,在珠海拱北⼝岸附近租了房⼦。
每天上课,不得不“翻⼭越岭、跋⼭涉⽔,过边境、经赌场”。
他开玩笑说,澳⼤能不能建成⼀流的⼤学不好说,但这所⼤学已经拥有为求知不畏艰难险阻的“⼀流学⽣”。
位于澳门氹仔的澳⼤校区,校园⾯积5.4公顷,曾被学⽣喻为“⼀根烟转三圈”,可见地⽅之狭⼩紧迫。
由于学校宿舍紧缺,很多澳⼤学⽣不得不在校外租房。
陈林上学的前两年,澳⼤附近的房⼦租⾦从6000澳元涨到了9000澳元。
为经济压⼒所迫,很多学⽣只能选择到租⾦相对便宜的拱北租房。
不过,这个情况将很快得到改变。
历经约三年时间,澳⼤横琴校区于7⽉20⽇零时正式启⽤。
在未来数年,整个澳门⼤学将逐步分批转移⾄珠海横琴这块约1.09平⽅公⾥的校区内。
值得注⽬的是,这个处于内地的校园,将适⽤澳门司法体系,校内的⽹络通信服务也均由澳门服务商提供。
⽽对这个校园所在的珠海横琴岛⽽⾔,新的机遇也在浮现。
粤澳合作建校区根据公开资料,最早提出澳门⼤学“可以考虑到对⾯横琴岛寻求空间”的是前澳门特别⾏政区⾏政长官何厚铧。
作为澳门唯⼀的公⽴⼤学,校区⾯积⼀直是澳⼤发展为“世界⼀流⼤学”的障碍。
但在总⾯积约20平⽅公⾥的澳门,很难再找⼀块合适的地⽪给澳门⼤学。
“澳⼤需要考虑学术⾃由、资讯⾃由等问题,还有就是过境的考虑,你让学⽣每天过境上学不⼤现实。
”澳门⼤学政府与⾏政学系副教授仇国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2009年1⽉10⽇,时任国家副主席访问澳门,在会见澳门各界⼈⼠时指出,“中央政府已决定开发与澳门毗邻的珠海横琴岛,相信横琴岛的开发会对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约6个⽉后,全国⼈⼤正式批准国务院关于澳⼤在横琴建新校区的议案,授权特别⾏政区依照特区法律对澳门⼤学横琴新校区实施管辖,确保澳门⼤学的办学⾃主权完全维持现状。
促进粤澳更紧密合作发展探索
![促进粤澳更紧密合作发展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19db7cd15022aaea998f0f7d.png)
促进粤澳更紧密合作发展探索作者:龚蔚霞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1期摘要:粤澳合作关系源远流长,改革开放尤其是CEPA签署以来,双方合作取得很大进展,经历了从从民间自发合作到政府搭台服务、从垂直分工到融合发展的渐进过程,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日趋紧密。
随着世纪经济进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的时期,粤澳合作将进一步探索“一国两制”下的粤澳合作新模式,共同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
本文在分析粤澳合作发展历程和合作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粤澳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分别就粤澳共同开发横琴与南沙、澳珠协同发展共建珠澳国际都会区、澳门与珠中江协调发展、澳门与粤东西北地区建立新型“前店后厂”关系等四个层面提出粤澳合作重点和合作方向,以期进一步推动粤澳更紧密合作,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远发展,加快广东转型升级。
关键词:粤澳合作世界级城镇群横琴澳珠协同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粤港澳合作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区域合作,其内部既有以深港、珠澳合作等为主的城市双边合作(前海、横琴),也有以穗港澳合作为主的城市三边合作(南沙);既有省内各城市与港澳的城市合作事宜,也有省层面与港澳的区域协调事务,更有中央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还涉及政府与企业部门、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各种合作事项,构成一种既典型又独特的区域合作关系。
相较于粤港合作,粤澳合作起步虽晚,但随着合作开发横琴、港珠澳大桥在西岸顺利推进等,合作成效显著,双方合作需求高、互补性强,凭借无可比拟的政策、文化、地缘、交通、生活和体制等优势,有条件后来居上。
1 粤澳合作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澳门自开埠以来,与内地尤其是广东的联系一直较为密切。
国际金融危机不但没有削弱粤澳合作,反而使双方的合作更加紧密、更加深入、更加富有成效。
1.1澳门开埠,基于人缘和地缘关系的民间往来在澳门与内地的交往合作中,粤澳关系源远流长。
珠澳合作发展的思考
![珠澳合作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c51574f69eae009581bec63.png)
主要研 究方 向:珠港澳 区域合作 。
5 2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 珠海市行政学院 才 艮
2 1年第5 01 期
也逐渐扩 大 。合作机 制从 民间、 自发合作为 主 向 校 区 可 望 三年 内建 成 。 二是 港 珠 澳大 桥 已正 式
政府协 作与市 场导 向相结合 的更紧密合作关 系方 开工建设 ,建 成后珠 海将成 为 内地 唯一一个 与港 向发展 。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 珠海市行政学院徭 赧
21 01 年第5 期
珠澳合 作发展 的思考
张 蓉
( 珠海市港澳事务局,广东 珠海 5 9 0 ) 10 0
摘 要 :珠 澳合作 源远流 长,特别是 改革 开放 以来 ,两地合作成 果丰硕 。随着 区域 经济一体 化
的推 进 , 港 澳 与珠 三 角 的融 合 进 一 步深 化 ,珠 江 口西 岸 的核 心— — 珠 海 将 成 为 与 港 澳 合 作 新 重 点 的 “ 头 堡 ” 。 《 琴 总体 发展 规 划 》 的批 复 ,使 横 琴 新 区成 为 第三 个 上 升 到 国 家层 面 的新 开 发 区, 桥 横
对推 进珠 澳 经济一体 化进 程 ,培 育珠 澳 国际都会 区将起 到极 大 的带动作 用。珠 澳合 作 发展要 坚持
“
一
国两制 ”、澳人 治澳 、高度 自治的方针 ,在保持珠 海和 澳门两地行政 管理体 制和 管辖 范 围不 变
的前提 下 ,在 《 粤澳合 作框架 协议 》下 ,共 同推 动两地经 济社会 全方位 、多层 次合 作 ,共建优质 生
第 二 阶段 : 澳 门 回归后 至 今 。 澳 门 回归 以 业为主 向制造业 与服务 业相 结合推进 ,投 资地 域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10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10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https://img.taocdn.com/s3/m/a991cb1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f.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10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9.09•【字号】粤府函〔2020〕188号•【施行日期】2020.09.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10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邝美云代表: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开放港珠澳大桥的使用限制,促进港珠澳三地人员交流的建议(第4810号)收悉,经会同交通运输部、国务院港澳办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把大湾区建设作为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纲”,举全省之力予以推进。
港珠澳大桥自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桥总体实现安全、通畅、有序、便民运行,通行政策不断放宽,通关环境更加高效便捷,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逐步成为现实,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实施“交通强国”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您提出的有关建议契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部署要求,对我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功能,增加大桥交通量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我省将认真研究吸纳。
一、关于降低使用门槛问题为进一步增加大桥车流量,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大桥通车以来,粤港澳三地积极推动有关部门抓紧落实已定通行政策,根据大桥运营情况,统筹协调创新通行政策,不断完善通关便利化措施,尽最大努力使更多车辆能通行使用港珠澳大桥。
(一)落实港珠澳大桥跨界车辆通行政策。
为使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充分发挥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大桥建设期间,粤港澳三地相关部门就提前谋划,共同研究、制定港珠澳大桥跨界通行政策。
港珠澳大桥开通前,粤港澳三地政府有关部门已协商落实大桥跨界车辆通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目前,三地商定的跨界车辆通行政策措施已全部落地实施。
粤澳横琴深度合作区面临的风险点和解决对策
![粤澳横琴深度合作区面临的风险点和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2bbe1d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1.png)
粤澳横琴深度合作区面临的风险点和解决对策琴澳和鸣奏佳音,携手并进开新局!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一锤定音地明确了横琴开发开放的前进方向、四梁八柱和实践要求,勾勒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未来发展的壮美蓝图。
横琴金融岛。
中新社发袁天晓摄1.为什么是横琴为什么是横琴?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将目光投向澳门。
自回归以来,澳门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受制于空间狭小等问题,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发展矛盾。
“土地空间不足是制约澳门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澳门急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澳门只有30多平方公里,却拥有65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尽管多年来填海造陆,澳门依然无法满足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
《方案》显示,合作区实施范围为横琴岛“一线”和“二线”之间的海关监管区域,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是澳门陆地面积的3倍多。
仅一河之隔的横琴,未来有望缓解澳门城市发展带来的空间焦虑。
在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看来,横琴作为粤澳深度合作区,与珠海西区一衣带水,东与澳门一桥相通,区位优势明显。
同时,横琴除部分山地外,地形较为平坦,便于开发。
“相比深圳前海,横琴在地理上直接连接澳门与珠海。
同时,横琴又是一个岛,在具体操作上容易按照‘小自由贸易港’的标准和要求推进对外开放。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在彭澎看来,当下横琴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基础有了,再上台阶就必须有新突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横琴实有澳资企业超4500家,注册资本超1300亿元,排名前五的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成为内地澳资企业聚集最集中区域。
2.“点题”四大类新产业“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
珠海经济特区质量创新发展条例
![珠海经济特区质量创新发展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2a9da47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a.png)
珠海经济特区质量创新发展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珠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10.31•【字号】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届〕第四十二号•【施行日期】2025.01.01•【效力等级】经济特区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届〕第四十二号《珠海经济特区质量创新发展条例》已由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24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10月31日珠海经济特区质量创新发展条例(2024年10月31日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促进质量创新发展,发挥新质生产力的质优关键作用,提高珠海质量总体水平,加快质量强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珠海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产业质量、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创新发展活动。
第三条本市质量创新发展工作应当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市场导向、变革创新、绿色发展的原则,弘扬城市质量精神。
第四条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创新发展工作格局。
第五条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市、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区政府)质量创新发展领导工作机制,由市场监管、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创新、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商务、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卫生健康及其他相关部门组成,负责协调解决质量创新发展重大问题。
第六条市、区政府应当积极推进质量创新发展,履行以下职责:(一)将质量创新发展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和完善珠海质量指数并纳入地方统计;(二)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质量考核体系和质量激励机制;(三)制定产业、财政、金融、科技、贸易、环境、人才等方面政策时,应当与质量创新发展工作相协同;(四)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加大财政、金融等资源投入,为质量创新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五)健全质量人才培养、引进和管理机制,引导社会建立质量教育体系;(六)依法开展其他质量创新发展工作。
横琴开发背景下深化粤澳合作的战略思考
![横琴开发背景下深化粤澳合作的战略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4840789e53a580216fcfea7.png)
澳 门特别 行政 区政府 以租赁方式取得 横琴岛澳 门大学 新校 区的土地使用权 ,开启 了一 种全新 的区域合作模
式 ,拓展 了我 国区域经 济合作 的发展 空间。这种全新 的地域开发模式 ,为C P 框架下 内地与香港之间尤其 E A 是深圳 和香港之 间的经济合作 、以及 两岸之间特别是 福建 沿海 与金 门马祖 之间的经济合作 提供 了 良好示范
部 分将成为实施 “ 国两制 ”的创新 区域 ,从而迈 一
1 2 1 东 济 5l 00 广 经 /1
( )有利于 为我 国其他 区域创 新经济合作模式 三 提供示范 在开 发过 程 中 ,横 琴纳 入珠 海 经济 特 区范 围 ,
面 ,珠海是 内地 最早 的经济特 区之一 ,享受特 区的有 关 政策 ;澳 门是 我 国独立关税 区和国际 自由港 ,实行
进 一 步 深 化 粤 港 澳 区域 经 济 合 作 的 产 物 ,对 粤 澳 乃 至
新 区之后 的第 三个国家级新 区 ,其作为 “ 一国两制 ” 交会 点和 “ 内外 辐射 ”接合部 的区位和政 策优势迅速
凸显 。根据规划 ,横 琴的发展 目标是 “ 国两制”框 一
架 下 探 索 粤 港 澳 合 作 新 模 式 的示 范 区 、深 化 改 革 开 放
自由的贸易政 策 、特殊 的货 币政 策和外汇政策 以及众 多的产业发展政 策。横琴新 区作 为珠海经济特 区、澳 门特别 行 政 区的交 汇点 ,其产 生 的优 惠政 策叠 加效 应 ,有助于 吸引境 内外优质资源 的汇集 ,大大提高粤
澳 经济合作与发展 的潜力 。在体制方 面 ,经过多年 的 改 革开放 ,广东建立 了与经济发展 相适 应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的基本框架 ,经济运行 机制逐步 向国际 惯 例接轨 ;澳 门 回归后 , “ 社会 、经济制度不变 、生
调研报告:珠海横琴新区(自贸区)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调研报告:珠海横琴新区(自贸区)发展的经验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c19c91ede80d4d8d15a4f60.png)
调研报告:珠海横琴新区(自贸区)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为深入学习广东珠海横琴新区(自贸区)在管理体制、开发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市委考察组深入各单位、企业、社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开展调研、走访、座谈,共走访新区全部12个直属部门、5个垂直管理单位、11家直属企业、3个社区;逐一拜访了珠海市委常委、新区党委书记,新区主任、副主任等全部10位班子成员;到综合地下管廊、中央商务区等10多个重点项目现场进行调研;参加召开各类座谈会、交流会10多次。
对横琴新区方方面面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了解。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横琴新区(自贸区)发展基本情况横琴新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横琴岛,总面积106平方公里。
2009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2009年12月,横琴新区管委会正式挂牌运作;2014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横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区成立七年来,横琴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指数级增长。
其中GDP翻了32倍,年均增长78.4%;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翻了105倍,年均增长117.3%;固定资产投资翻了15倍,年均增长57.4%;实际利用外资翻了617倍,年均增长191.2%,已经成为珠江三角洲西岸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目前已有超过3万家市场主体注册在横琴,注册资本超1.2万亿元,引进和在谈世界500强企业63家,引进总部企业900家、港澳企业1077家。
除了主要经济指标,横琴新区还在自贸区改革创新、对港澳合作、城市开发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等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很多做法和经验非常值得舟山群岛新区学习借鉴。
二、横琴新区(自贸区)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一)体制机制方面1、大部制构架运转高效。
横琴新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后,明确作为广东省政府副厅级的派出机构,日常工作由省政府委托珠海市代管,并下放部分省级管理权限。
管委会实行扁平化大部制结构,下设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发展改革局等11个正处级部门。
加强珠澳公务员培训交流促进珠澳同城化
![加强珠澳公务员培训交流促进珠澳同城化](https://img.taocdn.com/s3/m/7d21f1a8284ac850ad0242f5.png)
,
是 实现 《 江 珠
角洲地 区 改 革 发展 规 划纲 要 ( 2 0 0 8
2 02 0
年 ) 》 ( 以 下 简称 《 要 》 ) 与 《 琴 总 体 发 展 规 划 》 横 纲
。
( 以 下 简称 《 划 》 ) 战 略 任 务 的 重 要 规
举措
两 地 政 府 及 其 公 务 员认 清 当 前 推 进 珠 澳 同 城 化 的 新 形
,
势 ; 明 确 推进珠 澳 同城化 的重 要 性
思 想 前提 和 基 础
。
;
提 高促 进 两 地 更 紧 密 的 合 作 认 同 度
,
是 实现 珠 澳 同城化 的 重要
,
通 过 加 强 两 地 公 务 员培 训 和 交 流
一
把 握 当 前推 进 珠 澳 同 城 化 的 关 键 因素 与 契 机
、
对 珠 海 经 济特 区 进
,
。 。
、
可见
,
《 要 》 和 《 划 》 对 珠海 经 济 特 区 进 规 纲
,
一
的 开 放 型 经 济体 系 是 实 现 《纲 要 》 整 体 战 略 目 标 的 个 重 要 内容 2 0 0 9 年 6 月 2 4 日 国 务 院 总 理
一
。
先行 先试 ; 对 澳 门 实 现 持 久 的繁 荣和 稳 定都 具 有 重 要 的现 实
步深 化 改 革
。
、
扩 大开 放
,
科 学发展
先行先试
;
对 澳 门 实 现 持 久 的 繁 荣和 稳 定
具 有 重要 的现 实 意 义
关键词 : 珠 澳公 务 员; 培 训 ; 交流
;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促进“一核一带一区”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促进“一核一带一区”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dbb881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d.png)
收稿日期:2020-10-13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2018B 070713001), 基于六要素协同创新理论的珠三角自创区建设研究 (2019A 101002121), 韶关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能力建设 (2017A 020108005), 肇庆高新区全力打造肇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2017A 020107004)作者简介:周振江(1987-),通信作者,男,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创新㊁产业经济㊁科技政策;曾铁城(1984-),男,广东罗定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㊁科技情报㊂广深港澳 科技创新走廊促进 一核一带一区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周振江,曾铁城(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33)摘要:广东-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是珠三角核心区建设的重大创新平台,在促进广东省 一核一带一区 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目前正在逐步成为推动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的策源地㊁引领极㊁示范区和先行地㊂将 广深港澳 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作为推动广东省 一核一带一区 协同发展的引领性工程,一方面要坚持强核,以走廊建设为抓手,提升珠三角核心区的创新引擎作用;另一方面要推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深化区域创新合作,促进沿海经济带㊁北部生态发展区加快创新发展㊂关键词:广东-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同创新中图分类号:F 061.5;F 127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 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5095(2021)01-0023-07General Thinking and Countermeasures on Promoting the Co-development ofOne Core-One Belt-One District by Guangzhou-Shenzhen-Hong Kong-Maca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rridorZHOU Zhen -jiang,ZENG Tie -cheng(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Guangzhou 510033,China)Absrtact :The Guangzhou-Shenzhen-Hong Kong-Macau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rridor is a major innovationplat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earl River Delta core area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leading and driving role in promoting the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One Core-One Belt-One District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source ,pole ,demonstration zone and pioneering place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novation.Taking this corridorconstruction as a leading project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One Core-One Belt-One District ,Guangdong on theone hand should adhere to strong core and take corridor construction as the grasping hand to enhance the role of innovation engine inthe core area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on the other hand should promote radiation-driven action ,deepen regional innovationcooperation ,accelerat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coastal economic belt and the norther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inGuangdong.Key words :Guangzhou-Shenzhen-Hong Kong-Maca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rridor ;One Core-One Belt-OneDistrict ;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2021年2月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Feb 2021第5卷第1期Strategy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 .5No .10㊀引言一核一带一区 是广东区域发展的布局图㊁作战图,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广东为全国率先探索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㊂2020年8月,广东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高质量加快构建 一核一带一区 区域发展格局,并作出进一步具体部署㊂广东-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以下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或 走廊 )是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 大湾区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平台和引领性工程[1]㊂2017年12月,广东省委㊁省政府印发‘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提出了全省科技创新走廊的创新空间格局和系统推进任务;2019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和广东省级有关文件均提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并相继推进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举措㊂因此,系统梳理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对广东 一核一带一区 建设的促进作用和相关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㊁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广东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决策参考意义㊂1㊀走廊建设成效分析走廊建设经历了不断演化的过程,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到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区域范围从穗莞深三市到覆盖珠三角九市及港澳地区,发展演变使其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重大的意义㊂一直以来,广东将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断强化 一核 引领,加快辐射带动 一带一区 ,聚焦重点产业㊁重点平台㊁重点领域,走廊的创新引擎和辐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为全省构建 一核一带一区 发展格局作出了显著贡献㊂1.1㊀聚焦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形成以 两点两廊 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创新发展的格局㊀㊀重点区域具有集聚和辐射的双重特征[2]㊂广东以深圳河套地区㊁珠海横琴新区为两点,着力推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㊁粤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一批创新政策,促进人员㊁资金㊁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在国内跨境高效便捷流动,以创新基础好的区域打造了一批核心战略平台, 串珠成链 ,在珠三角东西两岸分别建设 广深港 广珠澳 科技创新走廊[3]㊂以走廊沿线的科技(学)城㊁高新区㊁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为抓手,打造创新要素流动畅通㊁科技设施联通㊁创新链条融通的跨境合作平台[4]㊂例如,在珠江东岸地区,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㊁广州科学城㊁深圳光明科学城㊁深圳高新区㊁东莞松山湖高新区㊁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等创新平台,推动形成了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不断辐射带动粤东㊁粤北地区创新发展;在珠江西岸地区,依托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㊁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㊁珠海西部生态新区㊁佛山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㊁中山翠亨新区㊁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㊁肇庆新区等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了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引领带动粤西地区创新发展(见图1)㊂1.2㊀加快补齐基础研究短板,成为全省原始创新策源地㊀㊀针对广东一直以来基础研究薄弱的短板,集中优势资源,不断提升基础研究能力㊂围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在广州㊁深圳㊁东莞等地加快推进一系列大科学装置落地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实现体系化布局并取得突破性建设进展,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㊁国家基因库㊁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等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后落户走廊区域㊂第5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1期图1㊀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促进广东 一核一带一区 发展格局光明科学城㊁松山湖科学城㊁南沙科学城加快推进建设,一批原始创新资源集聚区正在形成㊂省实验室加快布局和建设,目前走廊区域省实验室数量累计达9家㊂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建设,截至2019年,广东全省累计建设的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均位于走廊区域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广东省内优势特色产业的重大科学问题,支持走廊创新主体积极承担了一批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杰出青年项目㊂1.3㊀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区域创新发展引领极㊀㊀加快各类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推动人才㊁企业㊁科技成果等创新资源汇集,走廊逐步成为各类高端创新资源的集聚高地和技术创新的引领区㊂广州㊁深圳两大创新核的作用更加凸显,2019年穗深两市R&D投入强度分别为2.80%和4.21%㊂走廊区域拥有本地院士超过80名,双聘院士超过170名;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多年领跑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超5.8万件;持续布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超200家,占全省总量的80%;成建制㊁成体系㊁机构化引进国家级大院大所落地建设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目前已建有共计14家㊂根据202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香港-广州位列全球领先的第二大科技集群[5]㊂1.4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筑造创新型经济发展示范区㊀㊀创新型企业是区域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单元[6]㊂走廊区域集聚了大量科技型企业,截至2019年年末,存量高新技术企业超4.8万家,占全省总量的95%,拥有一批创新能力强㊁辐射带动能力突出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如华为㊁腾讯和金发科技等;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成长链条,形成了全国领先的孵化育成生态环境,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近900家,拥有众创空间近880家,国家级孵化器139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10家;国家高新区不断向高质量发展,深圳㊁广州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新区的步伐不断加快㊂走廊区域产业发展正在加快向高端化㊁智能化㊁绿色化迈进,形成了新一代互联网㊁生物医药等多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㊂2021年2月周振江,等: 广深港澳 科技创新走廊促进 一核一带一区 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Feb20211.5㊀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建成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先行地㊀㊀广东率先构建了更加灵活高效的粤港澳科技合作机制,在推进 钱过境㊁人往来㊁税平衡 等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具有改革性㊁开放性和普惠性的政策措施㊂目前,广东省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㊁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和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专题逐步向港澳高校㊁科研机构开放申报,首次实现广东省财政科技资金从政府部门直接过境㊂推动并持续实施了粤澳联合资助计划,率先启动建设了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㊂建立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㊁珠海分中心,分别开通与香港科技园和澳门间的网络专线[7]㊂东莞散裂中子源已实现向港澳开放㊂积极推动港澳青年来走廊创新创业,建设了面向港澳的创业孵化载体超过130个㊂与港澳高校㊁科研院所开展创新合作,香港中文大学等6所香港高校在走廊区域设立了70多家科研机构[7]㊂2㊀走廊建设的问题与障碍结合目前新的发展形势,同时与国内外先进创新区域相比,高质量推进走廊建设,更加有效促进广东 一核一带一区 发展格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㊂2.1㊀原始创新能力仍然有待加快提升近年来,广东积极补齐基础创新短板,加快落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世界其他知名科技创新走廊区域相比,高水平大学㊁科研院所和实验室的总体数量仍然偏少,世界级基础性㊁前沿性研究平台缺乏㊂如美国101公路㊁128公路科技创新走廊和日本东京-横滨-筑波创新带等分别建有斯坦福大学㊁哈佛大学㊁东京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而广东在走廊区域的世界知名高校还较为欠缺,同时与港澳高校的创新合作也还不足㊂2.2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缺少高端芯片㊁工业软件及关键器件等关键核心产品㊁技术受制于人,如5G核心芯片㊁高端电子元器件㊁工业基础软件严重依赖进口,操作系统基本被发达国家垄断;光刻机㊁化学气相沉积(CVD)设备㊁刻蚀机㊁物理气相沉积(PVD)设备等制造设备基本被AM(美国)㊁LAM(美国)㊁ASML(荷兰)㊁东京电子(日本)等企业垄断;大硅片㊁靶材㊁化学研摩抛光(CMP)抛光垫㊁高端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对外依存度高达90%以上[8]㊂尤其是随着美国针对我国高科技产业采取系列打压措施,走廊区域电子信息㊁先进制造㊁新材料等产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发展形势㊂关键核心技术缺乏导致走廊区域产业高端集聚发展态势尚未真正形成,真正拥有全球主导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㊁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偏少㊂2.3㊀部分重大平台支撑能力不足走廊布局建设的重点创新平台的基础条件㊁建设进度等有所不同,如广州科学城㊁深圳高新区㊁松山湖高新区等起步较早,在产业发展㊁创新能力㊁服务配套等方面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和优势;中新广州知识城㊁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㊁中山翠亨新区等平台正在加快建设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但还未成为区域创新的高地;同时,还有部分平台如南沙科学城㊁光明科学城㊁深圳空港新城等仍在前期筹建或始建阶段,对企业㊁技术㊁人才㊁平台等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㊂各个重点创新平台发展还不均衡,部分平台形成区域创新支撑力还需较长时间㊂2.4㊀ 一核一带一区 协同创新模式不多目前走廊区域对广东省内沿海经济带㊁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创新带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第5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1期区域协同创新的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㊂例如产业转移与共建模式下,转移到粤东西北的以传统产业为主,技术含量高㊁高附加值的产业较少;珠三角地区的创新溢出效能不明显,珠三角高校㊁科研机构到粤东西北地区共建研发平台或独立建立分支机构的严重缺乏,全省布局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仅1/5位于粤东西北地区,全省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都位于珠三角;创新人才流动不足,粤东西北地区拥有的院士㊁领军人才㊁博士等高端人才较为缺乏,利用走廊区域丰富的高校资源开展人才联合培养㊁ 不求所有㊁但求所用 的人才引育等模式还需加快探索㊂2.5㊀跨境创新资源流动还面临较多制约按照走廊重点平台的建设布局,广东积极推动深圳河套㊁珠海横琴㊁广州南沙等区域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对港对澳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㊁新机制,为珠三角其他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与港澳开展合作提供示范和经验借鉴,但由于 一国两制 三个关税区 的体制差异,在科技创新所需的人才㊁资金㊁信息等要素流动上还存在不少障碍,如科研资金跨境管理使用有待加快规范,科研人员因公临时赴港澳开展科研活动还有较多限制,粤港澳三地职业资格互认还需深化,研发用生物样本通关㊁科研仪器跨境购买使用等仍有待进一步衔接㊂3㊀走廊建设发展思路与建议把 一核一带一区 建设作为新时期广东推动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把走廊建设作为推动 一核一带一区 协同发展的引领性工程㊂通过走廊建设,进一步厚植广州和深圳创新发展优势,以创新基础好的区域打造核心战略平台, 串珠成链 打造大湾区创新 脊梁 ,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集聚成势㊁高效配置,加快创新要素自由流动㊁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引领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协同一体化发展,不断优化 一核一带一区 发展格局㊂建议总体坚持两个思路:一是强核㊂聚焦聚力推进走廊建设,着力打造创新高地;以走廊建设为引领,持续强化走廊对珠三角核心区的创新促进作用,进而提升珠三角核心区对广东全省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和龙头引领作用㊂二是辐射带动㊂复制推广走廊内创新资源共建共享的经验,持续探索更多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区域产业共建㊁创新合作㊁人才流动等模式,促进珠三角核心区与广东省内沿海经济带㊁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创新资源流动与共享,推动创新效能溢出,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创新发展㊂3.1㊀强化 两点两廊 战略支撑,总体构建 引领圈-核心圈-辐射圈 三大圈层的区域创新格局㊀㊀走廊建设注重创新要素在空间上的布局,要更加聚焦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切实依托 两点两廊 建设,推动走廊区域各地市集中优势资源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新高地,打造全省创新发展引领圈;明确各个平台的战略定位㊁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等,推动珠三角各地市依托核心平台加强创新资源流动与共享,形成协同互补发展格局,加快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发展,不断强化建设全省创新发展核心圈;加快走廊重点平台以及珠三角其他区域高校㊁科研机构㊁优势企业等参与省内沿海经济带㊁北部生态发展区创新平台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探索更多的协同创新和产业共建模式,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和创新资源向粤东西北地区溢出,构建全省创新发展辐射圈(见图2)㊂3.2㊀提升创新引领能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省创新发展极核与高地㊀㊀走廊区域是广东创新资源最集聚的区域,建议进一步厚植创新发展优势,以提升科学研究能力㊁2021年2月周振江,等: 广深港澳 科技创新走廊促进 一核一带一区 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Feb2021图2㊀广东三大圈层区域创新格局前沿技术开发能力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能力为重点,打造引领和支撑大湾区和全省发展的创新极核㊂一是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㊂补齐广东基础研究短板,解决从 0 到 1 的问题㊂重点围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光明科学城㊁南沙科学城㊁中子科学城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快省实验室建设,推动人才团队尽快开展项目研究;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联合港澳知名高校布局一批新兴学科㊁交叉学科;借鉴华为基础创新的实践,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采取 支持大学研究㊁自建实验室㊁多路径技术投资 等多种方式,把工业界的问题㊁学术界的思想㊁风险资本的信念整合起来㊂二是集中力量突破 卡脖子 技术㊂针对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升级所带来的高端芯片㊁工业软件及关键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遭受断供和技术封锁的困境,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启动一批 卡脖子 技术攻关项目,以走廊区域企业㊁高校㊁科研机构为主体,联合港澳㊁北京㊁上海等地相关领域优势科研力量,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掌握核心关键技术㊁产品主动权;推动企业围绕自身技术需求,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与高校建立更加紧密深入的技术合作生态,如与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㊁向大学开展应用场景等,同时,积极探索 平台+生态 模式,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各有分工㊁互相协同㊁能力各异㊁环环相扣的技术创新命运共同体㊂三是积极培育发展新产业㊁新业态㊂新冠疫情导致全球范围内部分产业链断裂,产业国别替代及西方国家制造业回流趋势明显,对广东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㊂建议做好前瞻研究,提前筹划,加快产业统筹规划和布局㊂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㊁国家级新区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作用,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善㊁辐射带动力强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视以5G㊁大数据㊁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探索 云㊁大㊁物㊁移㊁智㊁链 等新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示范;把握新的跨界产业发展规律,推动跨界的新产业㊁新业态有序发展㊂3.3㊀溢出走廊区域创新效能,构建 一核一带一区 协同一体化创新发展体系㊀㊀以多元创新主体合作为基础,跨区域协同创新已经逐步成为创新型国家或地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㊁培育创新竞争力的一种新型组织模式[9]㊂走廊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不断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同时,需要通过推动走廊高校㊁科研机构㊁优势企业等参与省内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创新平台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共建,打破地区封锁和地理空间限制,加快溢出创新效能,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互联互通和自由流动,达到创新空间外部性最大化[10]㊂一是创新产业合作共建模式㊂共建高水平园区,发展高水平产业,更加明确共建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形成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同等水平㊁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㊂建立珠三角高新区与粤东西北高新区对口帮扶机制,以 一对一 结对帮扶形式加快粤东西北发展高新技术产第5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1期业;探索推广广州与清远共建 广清园 的 充分授权㊁封闭运作 管理模式和 设立独立金库,一级财政审批 的财政体系,以及深汕合作区的 深圳总部+深汕基地 的 研发+生产 模式等;推动走廊区域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或生产环节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或与当地企业开展研发和生产合作等㊂通过创新产业共建体制机制,在广东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新型产业集群㊂二是共建共享各类创新平台㊂创新平台具备着整合㊁集聚和优化人才㊁技术㊁资金㊁信息等创新资源的功能,是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11]㊂充分利用走廊区域高校㊁科研院所㊁孵化器等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广东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共建共享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制定奖励性政策扶持措施,支持走廊区域科研院校㊁新型研发机构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等到省内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设立研发平台或分支机构,推动科研成果在当地转移转化;支持走廊区域孵化器㊁众创空间㊁创新创业基地等创业载体品牌输出㊁管理输出,到省内其他地区建立或管理运营专业化的众创空间㊁孵化器㊁加速器;支持走廊区域研发设计㊁技术交易㊁检验检测㊁投融资㊁知识产权㊁教育培训等创新服务机构到省内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开展服务,推动当地完善科技服务体系㊂三是推动创新人才服务转移㊂优化提升 珠江人才计划 广东特支计划 扬帆计划 等广东重大人才工程,对省内沿海经济带㊁北部生态发展区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给予倾斜性支持;坚持 不为所有㊁但为所用 的原则,推动走廊区域创新人才以项目合作㊁科技特派员㊁兼职兼薪㊁轮流在岗㊁考察讲学等多种形式为省内其他地区提供智力服务;推动走廊区域高水平大学㊁研发机构㊁领先企业到沿海经济带㊁北部生态发展区建立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人才联合培养,解决产业技能型人才缺乏问题;推动走廊区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到沿海经济带㊁北部生态发展区设立服务点,或与当地机构共建服务平台,着力提升当地人力资源服务水平㊂参考文献:[1]周振江,石义寿.世界知名创新走廊的发展经验与启示[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20,4(2):29-35.[2]马文刚.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四重 载体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5. [3]羊城派.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如何建设?广东围绕两点两廊加快创新[EB/OL].(2019-10-14)[2020-10-09].https:///article_5787187353_158f1789902000r8cm.html?from=news&subch=onews. [4]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Z].北京:国务院,2019.[5]科学网.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发布[EB/OL].(2020-09-02)[2020-10-09]./sbhtmlnews/ 2020/9/357476.shtm?id=357476.[6]喻登科,刘江莹.创新型企业知识资本㊁组织性格与未来取向[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2):115-124. [7]赵超.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机制构建探讨[J].岭南学刊,2020(2):99-104.[8]时瑞涛.半导体材料规模超500亿㊀大基金二期或开启黄金期.(2020-06-01)[2020-10-09].https://.cn/stock/hyyj/2020-06-01/doc-iirczymk4612601.shtml. [9]王泽强.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0,42(1):123-128. [10]赵增耀,章小波,沈能.区域协同创新效率的多维溢出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15(1):32-44.[1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Z].北京:国务院,2006.2021年2月周振江,等: 广深港澳 科技创新走廊促进 一核一带一区 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Feb202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423号(政治法律类196号)提案答复的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423号(政治法律类196号)提案答复的函](https://img.taocdn.com/s3/m/8bf675a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1f.png)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423号(政治法律类196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07.15•【分类】其他正文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423号(政治法律类196号)提案答复的函您提出的《关于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探索法治创新强化法治保障的提案》收悉,经商司法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完善多元化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高度,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等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最高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加强诉讼与仲裁等非诉讼解纷方式衔接,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诉非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
关于整合分散调解资源、建立统一服务平台的建议。
2019年以来,人民法院致力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目前,一站式平台与全国总工会、中国侨联、全国工商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等单位建立起“总对总”诉调对接,已汇聚调解组织6.1万余家,调解员25.5万余名。
为推动港澳台侨在线调解工作,我院已与中央台办联合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秘书局关于建立“总对总”涉台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的通知》,80多名台湾同胞调解员入驻调解平台。
目前,我们正在与国务院港澳办、香港中联办等加强沟通,探索邀请港澳地区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多元解纷工作。
关于提升港澳调解员参调率、发挥澳门街坊总会等调解组织作用的建议。
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平台建设,司法部指导广东省司法厅与香港律政司、澳门行政法务司共同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工作委员会,已发布《调解员资格资历评审标准》《调解员专业操守最佳准则》等,并就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争议统一的调解规则进行深入研究,支持粤港澳商事调解协同发展,为纠纷多元化解提供更多选择。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及其政策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及其政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b12fe4c4b73f242336c5fd1.png)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及其政策建议龙建辉从最初探索珠三角区域合作新模式,到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再到珠江-西江经济带,在中央和地方的持续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合作和区域共建的新时代顺势而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反映出粤港澳区域合作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演进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7年11月10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演讲时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李希书记2017年11月27日在广东十二届二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亦指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相比于旧金山、纽约和东京等国际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处在“一国两制”框架之下,存在文化、法律、空间、产业等方面的“基因”差异,湾区内部尚未实现要素自由流动。
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广东、中国乃至全球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增长极,在强化广深港龙头城市地位基础上,在交通和网络基础设施、产业功能定位、公共政策引导等加大融合力度,提高湾区内创新要素的畅通度,达到整合优质创新资源的效果。
(一)创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技术扩散效应不明显总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资源比较丰富,创新能力在全国乃至全球均处于前列,但是湾区内创新能力不均衡。
湾区内三大龙头城市,其中深圳、广州作为全国创新型城市,要素集聚且具有集聚的创新要素、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引领性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最重要的自主创新高地和技术辐射源头;香港拥有4所世界一流大学,使其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但制造业衰竭导致其创新绩效并不显著。
其他城市特别是处于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和江门的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落后,创新资源相对匮乏。
与深圳和广州比较,还存在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研发经费投入偏少、专利申请授权量偏低、技术合同成交额偏小等问题。
横琴新区创建粤港澳金融共同市场试验区的构想与建议
![横琴新区创建粤港澳金融共同市场试验区的构想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24835de3186bceb19e8bb93.png)
重 要 意 义
的 本 位 货 币缺 失 、土 地 资 源 稀 缺 、营 商 成 本 高 昂等 因 素 ,都 制 约 着 港 澳 两 地 金 融 业 的 发 展 。 在 横 琴 新 区构
建 粤港 澳 金 融 共 同 市 场 试 验 区 ,支 持 港 澳 金 融 机 构 以
( )横 琴 新 区创 建 粤 港 澳 金 融 共 同 市 场 试验 区 。 一 是 进 一 步 深化 粤 港 澳 金 融 合 作 的 客 观 要 求 。 构 建 粤 港 澳 金 融 共 同市 场 ,形 成 连 通 中 国与 世 界
场 试 验 区 。 之 所 以提 出 这 个 构 想 ,一 是 2 0 0 9年 8月 ,
国两 制 ” 下 探 索 粤 港 澳 合 作 新 模 式 的示 范 区 、深 化 改
革 开 放 和科 技 创 新 的先 行 区 、促 进 珠 江 口西 岸地 区 产 业 升 级 的新 平 台 。 要 实 现 上 述 目标 定 位 ,就 要 通 过 创 建 粤 港 澳 金 融共 同 市 场 试 验 区来 推 动 金 融 改 革 创 新 试
马
经
策 优 势 ,为 粤 港 澳 三 地 探 索 建 立 方 式 更 灵 活 、渠 道 更
顺 畅 的 区 域 金 融 合 作 新 模 式 、新 机 制 提 供 运 作 载 体 ;
有 利 于 形 成 珠 江 西 岸 地 区 金 融 产 业 发 展 新 的增 长 极 ,
增 强 粤 港 澳 金 融 体 系 在 泛 珠 三 角地 区 乃 至 亚 太 地 区 的
导 金 融 资 源 合 理 配 置 和 有 效 整 合 ,从 而 形 成 金 融 服 务
有 独 特 的 区位 优 势 ,有 条 件 打 造 成 为 粤 港 澳 金 融 创 新 合 作 的 示 范 区 , 可 以 在 推 动 内地 金 融 改 革 创 新 和对 外
珠澳同城化教育合作创新研究
![珠澳同城化教育合作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7b6540bde80d4d8d15a4ff5.png)
研 究 、珠澳两地基 础教 育交流合作创新 要从 近期 、远期 角度 多层面讨论 跨境 学生 不 同的 一
需求发展 ,提 供 多元就 学机会 给 因种种原 因居住
于珠 海 的适龄 学生 ,提 供一 个稳定 的学习环境 , 本课题 的基础教 育研 究主要 关注于两地 中、 极力提 高学生在两地流 动衔接 方面 的适应性。 小学校 交流合 作过程 中存 在 的问题 及相应 的政 策 ( )两地 政 府 投 资创 建 澳 门子弟 班 。近 期 1 性建议 。 两地 政府应 着手规划 实施 的方案是建 立澳 门子弟 ( )提高澳 门中小 学生跨境 学 习的适应性 班 。 由于珠海政 府小 、初 中采取就 近入 学政 策, 一
收稿 E期 :2 0 —72 l 0 90 —9
执 笔人 :王越 、陈 茵、段 科锋 、王锦 、 李文辉
45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 珠海市行政学院徭 赧
2 0年第 期 09 5
பைடு நூலகம்
使 澳门子弟分散在不 同的学校 ,每个 学校澳 门生
1 .珠澳基础教育交流合作状况。珠澳 的基础 数量不 多,随机插班就读 。势单力薄 ,往往产 生 教 育合 作主要涉及 以下 一些方面和形 式:一是 为 孤单抵触情绪 ,所 以,建议分 别在生源相对较 集 澳 门师资进行普通话及 心理 知识培训 ,二是双 方 中的几所 学校如 :拱北和 吉大 的小学、 中学设 立 教 学观摩 、互访 ,三是举 办竞赛、联谊活动 。但 澳 门班 。分设不 同年级 ,在 课程设置上与澳 门学 上述都 是校 际 间或 民间形式的活动 ,从两地教育 校 挂钩 ,如 :增加 澳 门史、 强化 中英 文双 语教 行政 官方角度还没有 正式展 开交流合作 。总体 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珠澳合作,对横琴新区开发建议的研究张芳1摘要:横琴新区位于珠海市横琴岛所在区域,地处广东省珠海市南部,毗邻港澳。
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
横琴新区以完全不同的新面貌开始了新发展。
横琴新区与以往的特区有很多不同之处,因为横琴新区毗邻澳门,如何利用横琴新区对珠海和澳门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横琴新区的概况和分析它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在珠澳合作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开发横琴新区。
以此分析横琴新区对珠海特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珠澳合作的作用。
并对珠海横琴新区的发展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横琴新区;发展现状;珠澳合作;发展建议1、张芳,广东省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专业为区域经济学,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一、珠海横琴新区概况(一)横琴新区简介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横琴成为探索粤港澳紧密合作新模式的新载体。
2009年12月16日,横琴新区正式成立,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政策,横琴开发全面启动。
目前岛内设一镇、三个社区居委会,下辖11条自然村,新区成立之初,岛内居住人口7000多人,其中常住人口4203人。
横琴新区以合作、创新和服务为主题,充分发挥横琴地处粤港澳结合部的优势,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
(二)横琴新区优势最独特的区位:中国内地惟一与香港、澳门陆桥相连的地方。
最开放的口岸:实行“分线管理”。
横琴与澳门之间设定为一线管理,横琴与内地之间设定为二线管理,“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
“分线管理”通关制度使横琴与澳门、香港在珠江口外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区域。
最宽松的体制:实行“一岛两制”。
最优惠的政策:特殊的通关及财税政策,特殊的土地政策,开放的产业和信息化政策,创新的金融政策。
最宜居的环境:横琴新区景色秀丽。
这里山海相间,陆岛相望。
海洋、湿地、森林三大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人文生态系统和谐并存。
(三)横琴新区定位发展目标1、“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创新通关模式,以横琴为载体大力推进粤港澳融合发展,聚合珠三角的资源、产业、科技优势与港澳的人才、资金、管理优势,加强三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合作,率先探索建立合作方式灵活、合作主体多元、合作渠道畅顺的新机制,为推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
2、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在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发挥香港、澳门的自由港优势,大力推进通关制度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为港澳人士在横琴就业、居住和自由往来提供便利,大力提升国际化水平,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在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珠三角“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创造经验。
3、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平台加强珠澳合作,大力吸纳国外和港澳的优质发展资源,打造区域产业高地,通过高技术的转移、扩散和外溢效应,促进珠三角和内地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
拓展澳门的产业发展和教育科研空间,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旅游休闲、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中医保健、高科教研发和高技术。
(四)横琴新区功能布局1、商务服务功能区包括中央商务区、口岸服务区、国际居住区。
利用滨马骝洲水道和十字门水道、邻小横琴山的地理特征,提供现代化和标志性的商务区、交通枢纽和口岸建筑,发展中高端居住社区,打造横琴新区的门户。
强化商务办公、服务、会展为核心功能的同时,沿马骝洲水道引入滨水休闲生活带及绿色开敞空间系统,建设融商业、休闲、游憩、游艇停泊、水上运动于一体的场所,提升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
2、科教研发功能区即天沐河两岸地区,包括教学区、综合服务区、文化创意区、科技研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
以天沐河为核心,结合两侧行政、教育、商业、文化、体育、科研、医疗、工业、仓储、居住等用地功能,创造一条串联一系列亲水空间、可连续通行和体验的天沐河生态景观廊道。
充分利用横琴“两山夹一谷,一水贯东西”的独特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引入“楔形生态廊道”,加强大小横琴山的空间秩序,建构完善的自然生态景观格局,形成“两山一水、群组相生、山水交融”的布局结构。
天沐河汇集两山溪流,形成若干景观湖面。
从西至东,湿地、河道、湖泊、水网,构成多样的水体景观,两岸滨水建筑交相辉映,增加滨水空间活力。
3、休闲旅游功能区包括生态景观区和休闲度假区,主要由大横琴山、长隆国际旅游度假区、红旗旅游文化村组成,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结合大横琴山的地形特征,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休闲胜地为目标,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商业会议度假、主题游乐等功能,打造“依青山华翠,凭银滩椰风,观碧海沧澜”的休闲度假区。
二、珠海横琴新区发展现状分析(一)横琴新区发展现状横琴岛经济原以传统型的农渔业为主。
经济规模逐渐壮大,形成以外资和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格局,近些年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
2008年横琴区农业总产值1287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74万元,一般预算收入493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0033万元,外贸进出口额9852万美元,接待游客181万人次。
珠海横琴新区在地理位置上比较优越,距离澳门很近。
而且澳门的经济发展腹地有限,为了澳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珠海与澳门合作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从2009年,横琴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以来,横琴新区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面对基本一片空白的产业发展基础,避免产业一哄而上、“跑马圈地”的传统招商模式,项目引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构建“三不”产业遴选体系,新区成立3年,在建重点项目56个,投资总额2263亿元。
三年来引进世界500强企业5家,初步形成了以高端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三不”产业遴选体系。
从“土地是否集约、规划是否优美、环保是否达标”三个维度,对项目用地条件、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等指标进行定量预测分析,增加税收约定、自持物业比例等硬性约束性条款,把每一寸土地都用到刀刃上,从根本上提升横琴新区的总体开发水平。
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成型。
七大产业均有了龙头项目带动。
休闲旅游有长隆,商务服务有横琴总部大厦,科教研发有澳大新校区,文化创意有丽新,金融服务有工银国际,高新技术有多联供,中医保健有中医药产业园。
引进各类金融类企业118家,粤港澳在横琴金融合作实现了零的突破,香港工银国际在横琴成立17个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募集资金超过100亿元。
环澳产业带初现雏形。
在空间布局上,从东向西统筹推进,已初步形成北起十字门商务区、中有口岸服务区5项目和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南到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的环澳产业带,集中展示横琴产业发展成果。
绿色生态产业初具规模。
工程项目实现环保申报率100%,应批复“环评”项目100%实行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企业必须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及取得环境质量ISO14000质量认证。
全岛集中供冷供热,中电投多联供燃气能源站建成后预计将节约单体建筑用空调制冷设备总投资约20亿元;减少约18万吨标煤能耗。
(二)珠海横琴新区的经济区位分析横琴这个珠三角核心地区最后一块“处女地”随着横琴岛的开发将告别荒芜,作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第三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新区。
1、自然因素分析:地理环境横琴新区位于珠海市横琴岛所在区域,地处广东省珠海市南部,毗邻澳门。
本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区。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全岛面积106.46平方公里,是澳门面积的3倍多。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位于广东省横琴岛东部,比现时的校园约大20倍,可容纳约1万名学生。
从总体上看,珠海横琴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是它的最大优势。
横琴岛距离澳门很近,是澳门发展多元化经济的最好腹地。
横琴岛的自然环境很好,没有经过工业化的影响,所以发展旅游业很好。
2、社会经济因素(1)横琴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横琴岛将充分发挥区位、环境和政策优势,发展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深化落实CEPA,吸引港澳和国际高端人才和服务资源,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技研发、高新技术等四大主导产业,积极构建“三基地一平台”。
一是建设粤港澳地区的区域性商务服务基地。
二是建设与港澳配套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基地。
三是建设珠江口西岸的区域性科教研发平台。
四是建设融合港澳优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横琴新区经济区位分析从区位因素考虑,横琴新区和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香港和深圳位于珠江口北岸,四个地区在空间距离上相距不远,但是由于是水路,所以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分离的。
香港的经济支柱是对外贸易。
香港的经济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服务中心、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货币制度、法治、机场、港口等的优势上。
香港主要依靠大陆(人多市场大),珠三角依靠香港,相辅相成。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贸易体系、第六大外汇市场及第十二大银行中心。
香港股票市场规模之大,在亚洲排名第二。
香港也是全球输出成衣、钟表、玩具、游戏、电子和某些轻工业产品的主要地区。
深圳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香港功不可没。
珠江口北岸的经济主要是香港和深圳带动起来的。
与深圳和香港的区位相比,珠海横琴新区和澳门之间也有类似的情况。
珠海横琴新区是澳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腹地。
澳门的博彩业已经成为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旅游业是拉动澳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但是受自身资源条件和发展空间限制,澳门地区的旅游产业链拓展受限,相关产业体系建设方面也面临较大压力,特别是澳门的旅游博彩业结构单一,迫切需要多元化的发展。
所以横琴新区的开发就是为了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最好契机。
这对珠澳合作也会开创了新纪元。
三、珠海横琴新区对珠海特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促进珠海经济发展横琴新区的开发是珠海乃至珠三角产业升级的新平台,与澳门合作的窗口。
通过横琴与澳门的对接,在横琴岛设计金融中心、保税区,更紧密的与澳门合作。
珠海在两方面有潜力,一个是先进制造业。
中山、江门都在搞光电产业,珠海如果能够利用经济特区政策优势、通过横琴岛开发后的研发优势,帮助中山江门升级产业层次,将产业承接过来。
其次是现代服务业,珠海可以成为珠三角企业走向国际的重要窗口。
珠海展览业可能不是非常好,但是澳门有博彩业,酒店做得不错,旅游休闲会展因此也是优势。
珠海可以借助澳门优势,用会展将珠三角地区企业和产品推出去。
(二)利用澳门经济发展促进珠海经济发展横琴新区是珠海的最大一块岛屿。
横琴新区未来作为拓展澳门经济多元化的地区,未来的发展肯定会对珠海的经济有所影响。
因为横琴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有很多优惠政策,外国货物可以在岛内自由流动,这样就创造了除了香港对外贸易的高度自由度之外的又一个对外贸易的自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