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的变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 播时代的标志。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 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
报刊业起步阶段有两份报刊:其一是《东西 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 7月在广州创办的,这应该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 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其二是1872年一位名叫美查的英国商人在上 海创办《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 大的中文报刊。重视对国内外大事和市井社会民 众的新闻报道,第一次形成了一份现代意义的中 国报纸。
历史纵横
《新华日报》是由 周恩来等创办,中国共 产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开 发行的报纸。1938年1 月,《新华日报》正式 在武汉创刊,后迁重庆, 1947年2月,被国民党 勒令停刊。被人民群众 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 座灯塔”。
《新华日报》在国民党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占领了舆论制高点,成为我党推进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有力工具和我党沟通外部世界的一 个重要窗口。解放后,《新华日报》作为中共 南京市委机关报出版,后来又成为中共江苏省 委机关报。2001年9月,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 版署批准,省委、省政府同意,新华日报报业 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19世纪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报 刊
形成
1873年,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 创办报纸。
业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走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向 繁
发展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
荣
“文革”时期
繁荣 改革开放以后
历史纵横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 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 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近代作为,大众传媒 的现代意义上的报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 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 主要舆论工具,《光明日报》《文汇报》等也 大受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历史纵横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 机关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 综合性日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 世界十大主要报刊之一。1948年6月,《人民 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诞生,1949年3月,迁 至北平(今北京),作为一份权威、严肃的 综合性日报,对新闻事件作出迅速、及时、 有效的反应,及时、准确而有深度地报道国 内外重大事件已成为人民日报的特色之一, 赢得大量国内外读者的信赖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大众媒体的 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尤其是精神生活方 面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难点
知识结构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大 众
《中国从报》《万国公报》
传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媒
的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变 迁
《定军山》《渔光曲》
三、互联网的兴起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报刊业的兴起
史量才
1912年史量才接任总经理, 大刀阔斧致力于改革,《申 报》蒸蒸日上,提到《申报》 无人不晓,以致把“申报” 和“报纸”当作同义语,把 一切报纸都叫作“申报纸”, 成为新闻界和报业的巨擘, 对社会和文化都有一定的积 极作用。
C
史量才与《申报》
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如《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国从报》、 《万国公报》、《申报》等
Leabharlann Baidu民日报
《人民日报》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 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 的重任,其中《人民日报》的言论(尤其是社 论和评论员文章等),已成为《人民日报》的 一面旗帜,被认为直接传达着党中央的声音, 倍受海内外读者、外国政府和机构的重视。因 此,《人民日报》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 共产党中央精神的最主要的媒体,也是世界了 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目前中国有2000多家报纸、9000多种期刊、 306家广播电台和369家电视台。到2002年末, 全国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70座,有 线电视用户9857万户;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和 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3%和94.6%,基本 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并存 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 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该报于清同治十二年闰六月 (公元1873年8月)创办于汉口,创 办人艾小梅自任主编。内容多为轶 闻趣事,间有诗词小品,与当时以 刊载官方文书为主的《京报》、 《宫门钞》旨趣颇异。初为日报, 后改为五日刊,不久停办。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 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 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 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 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
现代传播媒介
报影 广 互
刊视
播
联 网
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 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 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 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 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 介”。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报刊业发展历程,理解各个时期具 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2.掌握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分析 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认识互 联网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表 史料解读 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 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 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
一种观点: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 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 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 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另一种观点:尽管一部分 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 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 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 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 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 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 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1.报刊业的发展
——
康
《 时 务 报 》
有 为 与 梁 启 超
在近代,报刊成为维新派、革命派和新知 识分子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时务报》、《民报》、《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报刊业起步阶段有两份报刊:其一是《东西 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 7月在广州创办的,这应该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 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其二是1872年一位名叫美查的英国商人在上 海创办《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 大的中文报刊。重视对国内外大事和市井社会民 众的新闻报道,第一次形成了一份现代意义的中 国报纸。
历史纵横
《新华日报》是由 周恩来等创办,中国共 产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开 发行的报纸。1938年1 月,《新华日报》正式 在武汉创刊,后迁重庆, 1947年2月,被国民党 勒令停刊。被人民群众 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 座灯塔”。
《新华日报》在国民党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占领了舆论制高点,成为我党推进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有力工具和我党沟通外部世界的一 个重要窗口。解放后,《新华日报》作为中共 南京市委机关报出版,后来又成为中共江苏省 委机关报。2001年9月,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 版署批准,省委、省政府同意,新华日报报业 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19世纪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报 刊
形成
1873年,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 创办报纸。
业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走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向 繁
发展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
荣
“文革”时期
繁荣 改革开放以后
历史纵横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 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 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近代作为,大众传媒 的现代意义上的报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 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 主要舆论工具,《光明日报》《文汇报》等也 大受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历史纵横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 机关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 综合性日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 世界十大主要报刊之一。1948年6月,《人民 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诞生,1949年3月,迁 至北平(今北京),作为一份权威、严肃的 综合性日报,对新闻事件作出迅速、及时、 有效的反应,及时、准确而有深度地报道国 内外重大事件已成为人民日报的特色之一, 赢得大量国内外读者的信赖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大众媒体的 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尤其是精神生活方 面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难点
知识结构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大 众
《中国从报》《万国公报》
传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媒
的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变 迁
《定军山》《渔光曲》
三、互联网的兴起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报刊业的兴起
史量才
1912年史量才接任总经理, 大刀阔斧致力于改革,《申 报》蒸蒸日上,提到《申报》 无人不晓,以致把“申报” 和“报纸”当作同义语,把 一切报纸都叫作“申报纸”, 成为新闻界和报业的巨擘, 对社会和文化都有一定的积 极作用。
C
史量才与《申报》
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如《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国从报》、 《万国公报》、《申报》等
Leabharlann Baidu民日报
《人民日报》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 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 的重任,其中《人民日报》的言论(尤其是社 论和评论员文章等),已成为《人民日报》的 一面旗帜,被认为直接传达着党中央的声音, 倍受海内外读者、外国政府和机构的重视。因 此,《人民日报》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 共产党中央精神的最主要的媒体,也是世界了 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目前中国有2000多家报纸、9000多种期刊、 306家广播电台和369家电视台。到2002年末, 全国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70座,有 线电视用户9857万户;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和 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3%和94.6%,基本 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并存 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 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该报于清同治十二年闰六月 (公元1873年8月)创办于汉口,创 办人艾小梅自任主编。内容多为轶 闻趣事,间有诗词小品,与当时以 刊载官方文书为主的《京报》、 《宫门钞》旨趣颇异。初为日报, 后改为五日刊,不久停办。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 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 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 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 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
现代传播媒介
报影 广 互
刊视
播
联 网
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 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 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 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 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 介”。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报刊业发展历程,理解各个时期具 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2.掌握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分析 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认识互 联网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表 史料解读 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 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 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
一种观点: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 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 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 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另一种观点:尽管一部分 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 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 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 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 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 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 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1.报刊业的发展
——
康
《 时 务 报 》
有 为 与 梁 启 超
在近代,报刊成为维新派、革命派和新知 识分子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时务报》、《民报》、《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