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的变迁PPT名师课件1

合集下载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1(42张PPT)(人教版必修1)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1(42张PPT)(人教版必修1)
大众传媒的变迁
gkxx精品课件
想一想
1.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 式获得信息?
2.看引言第二段回答:现在世界上 主要有哪几种媒介体系?
gkxx精品课件
报刊业走向繁荣
•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 “报纸的故乡在中国。”唐代中国 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 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近代以来,作为大众传媒的现 代意义的报纸是适应社会发展需 要而诞生。
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表现: •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社会影响:成为宣传改良、革命 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创造舆 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gkxx精品课件
gkxx精品课件
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表现: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
中华报》《新华日报》《解 放日报》 社会影响:为夺取革命的胜利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截 至 1996 年 10 月 31 日 , 上 网 电 脑 29.9万台,www网站1 500个,上网 人数62万人,到了1999年底,上网 电脑即已达到350万台, www网站 有15153个,上网人数890万个。到 2000 年 底 , 我 国 互 联 网 用 户 达 到 1580万,次于美国、日本、德国、 英国而位居世界第五。
中国电视事业的大发展也是在 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的表现主 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电视逐渐普及; 二、是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10. 为 什 么 改 革 开 放 后 电 视 会 得 到普及?
gkxx精品课件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 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 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 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 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

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高一历史经典教辅PPT

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高一历史经典教辅PPT
内容不断丰富;
《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
放日报》
针与锋人相对民的斗的争 生活关系日益密
切等。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党的舆论工具
恢复生机,欣欣向荣;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
影响:报刊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 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主要作用。
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执着信念; 不畏权势、力主言论自由的精神;
著名记者
邹韬奋 (1895—1944)
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余 江县人,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
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 1932年,成立生活书店,任总经理。 1935年,创办《大众生活》周刊。 1936年,创办《生活周刊》。 1937年,创办《抗战》三日刊。 1944年7月,患耳癌逝世。 2009年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 贡献的英雄模范。
外国人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
中反国映近代时历时代最长的,主影响题最大;的中文报刊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繁荣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建国初期 改革开放后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宣种传类改良不、革断命和增新多文化;的武器,制造舆论、
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北京牌电视机
二、影视业不断发展
(二)电视业
北京电视台(后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958年,北京仅有50台电视机收看 “北京电视台”节目。

第16课历史大众传媒的变迁ppt

第16课历史大众传媒的变迁ppt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新华 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日报》《解放日报》等 。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
“文革”时期不少报纸停办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 针的主意舆论工具。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
繁 荣
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 2000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 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
表现
社会影响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外文有《中 国丛报》和《万国公报》,中文有《东西洋考

每月统记传》《申报》,1873年艾小梅的《昭 文新报》为国人最早在境内创办的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发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 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 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0年代——40年代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多部影片获国际国内大奖
任景丰谭鑫培
1905年11月,北京 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 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 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 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 《定军山》。这部电影的 主演是京剧界须生泰斗谭 鑫培。
谭鑫培在电影《定军山》
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利 用和普及,”网络媒介”诞生. 互联网风靡全球。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三、互联网的兴起
思考:互联网有何好处?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具有 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第四媒介” 2.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3.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21张PPT)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21张PPT)

2.新中国 (1)电影 ①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 为电影主题。 ②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远超 以前,许多优秀影片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电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制作精良,画 面清晰,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的教 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价值审视,其特殊的效果是 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 (2)电视 ①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②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看电视已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互联网
1.发展概况 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此后,互联网在中国获得迅速发 展。 2.影响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 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日益密切。
【问题】 报刊、影视、互联网是主要的大众媒介,试分析近代 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提示:报刊、影视、互联网,这几种大众传播媒介的依次出现,给 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 了解这些变化,对于深入理解教材, 从总体上把握大众传媒的演变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及知识、舆论宣传、服务社会、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随着社会的 发展,其功能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二、影视业
1.旧中国 (1)1905 年,《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 30~40 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5 阅读下列材料: 《时务报》 于 1896 年 8 月 9 日创刊于上海,总经理汪康年,主笔 梁启超,先后任撰述的有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章太炎等。以宣传 变法维新、 救亡图强为办报宗旨,载有上谕、 奏折、 论说、 中外杂志、 域外报译等。许多文章议论新颖,文笔活泼,深受知识界欢迎。数月 间销行增到万余份,风靡海内,“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百日维新” 期间,被清政府改为官办,派康有为督办。于 1898 年 8 月 8 日终刊。 《时务报》在变法维新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请完成: (1)《时务报》是哪一派别所办的报纸?请再列举这一派别所办报纸 一例。 (2)这一派别所办的报纸有什么特点? (3)简述这一派别的办报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

第16课 大众传媒变迁-PPT精品文档

第16课 大众传媒变迁-PPT精品文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
(1)形成与发展:
1895.2,法国的卢米埃尔 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 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 利
1、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1)基本线索: ①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 业开始起步; ②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 并走向成熟; ③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一批蜚声中外的 进步电影; ④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 成为电影主题; ⑤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 煌,涌现出一批著名导演和演员,许多影片荣 获国际国内大奖。
1)代表: 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 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②《中国丛报》(1832年): 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外文刊物 ③《万国公报》(1868年): 当时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报刊 ④《申报》(1872年):中国近代历 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1872年4月,一份中文报纸 《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 国商人美查。《申报》创刊之初, 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 日报,星期日休刊。1907年,上海 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 申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报》的 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 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并对申 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业 务大有进展,成为上海发行量和影 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 局1931年的报告,当年《申报》发 售量为十五万份。1945年抗战胜利 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放 前夕,该报终刊。
材料二:《万国公报》(同治七年七月十九日) 创刊于上海…19世纪前身是《教会新报》, 1868年9月5日后期,该刊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是任何一种中文期刊不可比拟的。它主张“中 国必须变法,但变法须不存畛域之见,由洋人 为导师,走西方的道路”。它的作者除了来华 的外国传教士外,还有500多名中国人。1894年 销4000份,1898年最多达38400份,为当时各期 刊之首,成为当时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报刊。

大众传媒的变迁(PPT37页)

大众传媒的变迁(PPT37页)
从王二同学周六生活情况上看生活互联网有明显缺陷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脱离现实、荒废学业。 ◆利用网络进行(jìnxíng)犯罪 ◆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
第三十一页,共36页。
“网毒”案例(àn lì)
17岁少年熬夜上网猝死 家属痛哭流涕 2011年2月12日晚,刚初中毕业不久的韩岩准 备在13日外出打工,临行前和同学约好到网 吧打游戏,13日凌晨2时许,韩岩突然倒地, 嘴里不停地吐着白沫,浑身抽搐。同学赶紧 打120求救,急救车赶到后,经过医生的检查, 韩岩已经(yǐ jing)没有了生命迹象。
建国以后,中共 创办的党报 (dǎngbào)党刊
第十一页,共36页。
一.报刊业走向(zǒuxiàng)繁荣
1.中国(zhōnɡ ɡuó)报刊 业的兴起
2.中国报刊(bàokān)业的发 展
3.中国报刊业的繁荣
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发展迅速
第十二页,共36页。
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 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 2007家,刊物(kānwù)由 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 2000年的8725种。
◆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 1996年10月,上网(shànɡ wǎnɡ)人数62万 ◆ 1999年底,上网(shànɡ wǎnɡ)人数890万 ◆ 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1580万,居世界第五位 ◆ 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6800万,居世界第二位 ◆ 2006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到1.23亿 ◆ 截至2009年1月,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2.98亿
第二页,共36页。
一.报刊业走向(zǒuxiàng)繁荣
1.中国(zhōnɡ ɡuó)报 刊业的兴起
⑴19世纪(shìjì)中期外国人在华办 报

第16课_大众传媒的变迁.pptx

第16课_大众传媒的变迁.pptx
《邸报》 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
阅的报纸。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阶段 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兴起
19C中期《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
西人开始 在华办报
1873 《昭文新报》创国办人的最报早刊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阶段 时期 代表刊物 影响
戊戌变法 《时务报》宣传进步思
辛亥革命
《民报》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2)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
的突出特点。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 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时务报》:维新思想; 《民报》:民主革命思想; 《新青年》:民主与科学思想 。
材料三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 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在中国近代 史上的作用。 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 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 治革命。
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 逐次替代的过程
合作探究:报纸、电视、广播、网络 作为四大传媒各有什么特点?
报纸:优势——权威性高,保存性强,传阅率 高,适合深度背景分析,受众相对集中; 广播:接收介质简单,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 方便,可以随时接收信息;而因其只涉及声音 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送时效快。 电视:受众面广,权威高,时效性强,不受时 空限制,视听合一,动态感强; 网络:优势——时效性强,参与性强,不受时 空限制,可声、像、文、图多媒体传播。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四大媒介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学习目标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
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 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 的巨大变化。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 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 在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代表性报刊:《申报》(历时最长、影响最大) 2、发展阶段 (1)维新变法时期:出现国人办报高潮 原因
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维新运动的推动,进步人物的倡导 ③思想:维新思潮的兴起
(2)辛亥革命时期(指戊戌变法后至辛亥革命前) 《民报》: 与维新派论战,宣传革命思想
(3)新文化运动时期:
(2)概况: ①观众不断增多
②电视技术不断发展
③节目日益丰富(名牌栏目、 现场直播、优秀电视剧)

三、广播(见P74,历史纵横) 四、互联网的兴起 (一)背景 1、国际: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国内: 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
转变;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概况 1、1994年正式接入 2、用户急剧增加,跳跃式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 工农生活、革命战争为主题 (2)20C80D中期以来: 走向辉煌
(二)电视(现代)
1、诞生 (新中国初 期):
标志: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
概况:电视台少数大城市只才有。 电视少;节目单调。
2、普及(改革开放后):
(1)原因 <参见P74页 学思之窗>
①物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政策:政府的政策鼓励支持 ③科技:技术的发展 ④社会需求: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⑤电视自身的优势

4.怎样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科学 合理地 安排好 教学程 序,先 讲什么 ,后讲 什么, 详讲什 么,略 讲什么 ,重点 怎样突 出,难 点怎样 突破, 关键如 何抓住 ,也要 做到心 中有数 。

5.怎样根据反馈原理选择和安排好层 次练习 ,使听 、说、 读、写 、算等 技能训 练落实 到实处 。
2、改革开放后:欣欣向荣 (1)党报:继续主导宣传 (2)其他类型报刊迅速发展(专业性、娱乐性) 二、影视 (一)电影 1、近代 (1)19C末20C初,电影由西方传入中国 (2)1905年,《定军山》首映,标志起步 (3)20C20D至40D,发展迅速: 《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风云儿女》
2、现代
女主角 胡蝶
1931年3月, 《歌女红牡 丹》公开上 映,中国第 一部有声电 影由此问世。
1926年,美国华纳兄 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 试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 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 红牡丹》。
张艺谋
陈凯歌
冯小刚
1958年,北京电 视台开始试播,标 志着中国电视事业 的诞生。随后各省 地方电视台纷纷宣 告成立。民众的文 化生活更丰富多彩。
《新青年》: 宣传民主、科学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共创办政论性的报纸: 《共产党人》(国民革命)《红色中华》(十年对峙) 《新华日报》(抗战)《解放日报》(解放战争)
(二)现代 1、新中国至改革开放前 (1)党报党刊(宣传、舆论工具) ①《人民日报》 ②《红旗》(杂志)
(2)其他 ①《光明日报》 ②《文汇报》
(三)优势 1、传播信息迅速
2、表现力和感染力强。 3、高度互动。 (四)影响 1、改变了
2、改变着
1872年4月,一份中文报纸 《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 国商人美查。《申报》创刊之初, 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 日报,星期日休刊。1907年,上海 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 申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报》的 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 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并对申 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业 务大有进展,成为上海发行量和影 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 局1931年的报告,当年《申报》发 售量为十五万份。1945年抗战胜利 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放 前夕,该报终刊。

1、监督用餐地点的食品卫生状况,保 障客人 的健康 。监督 进驻的 宾馆、 购物场 所、娱 乐场所 的消防 安全状 况,了 解知悉 其消防 疏散通 道。

2、做好旅游过程中的安全提示、警示 工作, 对高风 险旅游 项目要 做好特 别风险 提示, 严禁擅 自变更 旅游行 程安排 。

3.怎样根据知识的迁移规律,组织好 旧知识 的复习 ,创设 好学生 接受知 识的最 近发展 区。课 题如何 引入, 新旧知 识怎样 衔接, 新知识 怎样展 开,都 要做到 心中有 数。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 (一)近代 1、兴起阶段 (1)19C中期前后,外人开始在华办报。 ①《中国丛报》:19C30D;广州;英文月刊; ②《万国公报》:19C60D;上海;时事宗教; ③《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首份中文报纸 (2)19C70D前后,国人陆续办报 ①内容:时事、商情、评论。

6.怎样根据学生实际采用什么样的教 学方法 和教学 手段充 分地调 动学生 学习的 主动性 和积极 性,使 学生积 极参与 教学活 动,使 学生的 智能得 到充分 发展, 思想品 德教育 得到渗 透。

7.事故发生后,学校要及时调查事故 原因, 客观地 、实事 求是地 记录事 故真相 。必要 时,应 当保护 事故现 场及相 关证据 ,并请 求公安 卫生等 部门进 行调查 和处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