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

合集下载

中美德日英主要行业GDP占比的变化和启示

中美德日英主要行业GDP占比的变化和启示

中美德日英主要行业GDP占比的变化和启示2018-06-13贸易结构是产业结构的体现。

中美在贸易摩擦中关注的进出口领域的不同反映了双方产业竞争力的差异。

美德日英的情况能为我国主要行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各国由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国际分工地位不同,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变迁。

贸易状况对外汇储备、汇率、经济增长都有很大的影响,持续的贸易逆差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严重的问题,各国政府都高度关注贸易状况,贸易摩擦也始终不断。

2017年,全球前五大经济体的货物贸易情况,中、德、日为世界排名前三的顺差国,美、英则是世界最大的两个逆差国。

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曾在1816年至1930年的一百多年里(仅9年为逆差)、美国则在1874-1970年的近百年间基本保持货物贸易顺差(仅2年为逆差)(熊芳,2013),但伴随着制造业占比下降,成为逆差国。

据贸发会议(UNCTAD)数据,从货物贸易看,德国从1951年、中国从1994年到2017年历年均为顺差,日本从1981年到2017年,除2011-2015年之外,历年均为顺差,而美国从1971年后除1975年外历年均为逆差,英国从1948年到2017年历年均为逆差;服务贸易则相反,1992年以来,中、德、日均为逆差,美、英均为顺差。

美国发起和多国的贸易摩擦事件,虽有多重目的,减缓贸易失衡还是主要原因之一。

贸易结构是产业结构和比较优势的体现。

比较五国主要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以下简称占比)及历史变化,能观察到共性的规律和不同的特点,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路径也可以提供启示。

中国主要行业占比的变化1952-2017年,我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化国家。

第一产业(农业,含农林牧渔业一个门类)占比从50.9%降至7.9%,第二产业(工业,含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业四个门类)占比从17.6%上升到40.5%,其中制造业占比自2004年开始稳定在30%左右,目前为占比最高的门类,2017年为29.3%。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力量对比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力量对比

国力悬殊战力何在?抗战前中日军备对比二战前夕,斯大林曾说过:中国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能够蹂躏她。

这种充满沙文主义色彩的评判,听起来相当刺耳,却是中国人不得不承认的残酷现实。

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中国军备的全面落伍,在中日直接较量中惊人地体现了出来。

全部中国海上力量不如一艘日舰?一国的军事实力强弱,归根到底由综合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水平来决定。

且看抗战爆发前中日双方的一系列数据对比:日本年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4万吨;日本年产煤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日本年产石油169万吨,中国1.31万吨;日本年产铜8.7万吨,中国700吨;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战舰52422吨,而这些现代化武器装备,中国均无自产水平。

也就是说,当日本已紧跟世界潮流大踏步迈入机械化军事时代之际,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拿得出手的主战兵器。

无论国家的经济形态、技术形态还是军事形态,日益西化的日本都遥遥领先中国整整一代。

先以双方海军军力对比为例:“七七事变”前夕,中国海军兵员共约两万五千人,共有66艘舰艇,分为巡洋舰、轻巡洋舰、运输舰、练习舰、鱼雷艇五类,总吨位57608吨。

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军兵员十二万七千人,共有舰艇285艘,总吨位超过115万吨。

其中作战军舰约77万吨。

包括航母4艘(近7万吨,总吨位,下同),水上机母舰2艘(约3万吨),战列舰9艘(约27万吨),重型巡洋舰12艘(近10万吨),轻型巡洋舰21艘(近11万吨),驱逐舰102艘(超过12万吨),潜艇59艘(超过7万吨)。

还有练习舰、潜水母舰、布雷舰(艇)、海防舰、炮舰、水雷舰、扫雷舰数十艘,总吨位约13万吨,以及修理舰、运输舰、练习特务舰、测量舰、布雷艇、猎潜艇等配套舰艇。

此外,又有战列舰2艘、航母2艘、轻型巡洋舰4艘、驱逐舰12艘、水上机母舰3艘、水雷舰4艘正在建造。

日本人眼中的中日制造业差距

日本人眼中的中日制造业差距

日本人眼中的中日制造业差距作者:〔日〕唐津一徐朝龙/译在日本“理所当然”的,在中国还难以办到在日本很幸运的是,不管是零部件和原材料,还是生产设备,都可以获得一级品。

可是这并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人们从战后废墟上开始制造业,并持续不断努力积累到今天才有可能的。

在海外从事过制造业的人就知道,采购的零部件不能按期交货;即便交了货,也是次品很多,不经挑选就不能用,这样的情况一年到头都在发生。

其原因有很多,出现遗漏;信息传达有误;因为误会;习惯上的差异等等。

然而,有一点很明显的是,在国外无法确保日本这样严整的从事制造业的环境。

在日本,不管你需要任何零部件,打一个电话,厂家的人就会立刻跑上门来。

这是一个很不得了的事情。

能够这样对应的,在世界上也只有日本。

最典型的例子是东京都大田区的中小企业群,我把它们称为“随叫随到工厂”。

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订货,它们都可以立刻制造出需要的产品来。

客户的订货很快就会发生变化。

如果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让客户总是等待,那么就不能实现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并及时付诸行动的经营。

正因为有大田区的随叫随到工厂那样的姿态,日本的制造业才能紧跟时代变化并迅速取得进步。

日本人因为处在同质的文化中,在作为文化背景的习惯和常识方面,也没有很大的差别。

这在制造业上也是同样的,即便是汽车、家电以及半导体等行业,虽然制造的产品不同,但是,在日本从事制造业的人们之间,彼此都可以在同一水平上进行对话。

由于在质量检验活动中,对自己没有接触过的部门的情况也有所掌握,对自己的工作能够放在制造业这个大环境中去考虑,所以,对于制造产品所必需的要素,大家都是作为一般性常识来理解的。

然而,这样的情况从世界范围来看,却不能不说是一种特异现象。

国外的工人们只知道自己每天从事的工作,或许甚至他们有可能连隔壁的车间是干什么的都不清楚。

这是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有必要去了解与自己职务无关的事情。

对于这样的工人,如果你按照对日本员工一样的感觉去下指示,那就会引起大问题。

中日经济全面对比

中日经济全面对比

中日经济全面对比:泪流满面我们与日本太近了,凡事儿就首先会拿来与日本相比较。

现在大量的新闻说,日本经济已经停滞不前了,要面临失去的十年了,日本离开中国就活不了了,中国正在朝着强国富国前进了。

真实的日本是这样的吗?日本人民生活水平到底怎么样呢?看看去过日本,并生活过的人是怎么说的吧。

咱先从大的方面说,就是行业的世界排名吧,然后再看日本老百姓生活与中国人民生活的差距。

先看在传统行业领域,世界现状大致如下:钢铁:第一名是卢森堡的公司,第二荷兰公司,第三名是新日本制铁;第四名是JFE制铁(日本);中国的宝钢排在第六位(与日本合资)。

——这块咱们输了。

化学:三菱化学排在第五位。

前四名是美国和德国瓜分;旭化成第九位。

——咱们又没赶上。

汽车:GM暂时排在第一,估计会被第二位的丰田超过;日产第8;本田第九——这个就不说了家用电器:前十五名被日本包揽:松下,日立,东芝,夏普,三菱电机是前五名;半导体:日立和三菱合资的半导体公司排第四位,英特尔高居榜首。

所以抵制日货的国人们很难受啊,哪都是日本的产品,偏偏小日本的东西质量还不错。

通信领域:NTT(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独占鳌头。

日本在某些领域面对的强大对手依然是美国。

偶尔有某些欧洲老牌公司在销售额方面领先。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不可能成为日本的对手,因为中国无论在传统领域还是在新技术方面,都不值得一提。

上述所有行业,以前15名为基准,只能看到一个中国公司的名字:宝钢,还是采用日本的技术的合资企业。

不得不承认,日本在经济领域领先我们很多步啊。

接下来,咱好好唠唠日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咱们好在哪差在哪。

普通日本人的吃学住医。

我在日本生活十多年,博士毕业收入比日本人略高。

和普通日本人的生活基本一样。

可以客观的介绍普通日本人的吃学住医等,也就是他们现在的生活,教育,住房,医疗事情。

首先要说明的有两点,一是在日本打工几年省吃简用回国的人过的不是普通日本人的生活,他们的观感有一定的片面性,二是请大家心平气和的看这篇介绍,做到知己知彼,思考怎样学习改变。

令人深思的中日美三国制造业数据对比分析

令人深思的中日美三国制造业数据对比分析

令人深思的中日美三国制造业数据对比分析作者:昆仑策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0年第12期昆仑策过去的几年,金融业在中国GDP中的占比稳压日本、德国,甚至个别年份还超过美国。

所以中央急啊!急急忙忙地去杠杆,严打影子银行,清理地方债……说来好笑,给了中国一记棒喝的是特朗普——芯片事件。

它罕见地促成中国全社会反思:让中国在世界立足的究竟是什么?专家一顿研究,结果是——制造业!进一步的焦虑是,在中国增长日渐放缓、劳动生产成本飞速上升、人口红利加速收缩的当下,中国凭什么来和世界诸强竞争,支撑起整个国家的未来?一番斟酌之后,答案是——制造升级!制造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比较优势”,但可惜,“增长奇迹”让不少人头眼浑浑,误以为制造业已是中国的绝对优势。

当日本制造曝出丑闻时,看日本笑话当然没问题,但因此发自内心地相信中国制造已然有资格嘲笑日本,日本制造已经不灵了,那就纯属自欺欺人,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日本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

在制造业的一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甚至强过美国。

那么,日本制造到底哪些方面比美国强?在中国准备发力的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和日本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我们就来比较一番!1. 在制造业总产值上,“世界工厂”绝非浪得虚名,中国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

这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了。

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排行榜上,中国领先美日德不是一点半点。

即便去掉其中1/4 的外资,也还是能压美国一筹。

但一到人均,就差得比较远了。

中国(大陆)约等于日美德的1/3到1/4,反而是台湾省的表现能刷新不少人的成见。

不过,这并非一个芯片事件就引发中国制造满满危机感的原因。

如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2017 年年初在“首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说的,发展了几十年,中国制造业的效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9.8%、日本的21.3%、德国的24.8%。

想一想也是的,你单位能耗比人家高好几甚至十几倍,产品附加值只相当于人家几分之一,现在偏偏人工成本还飞速上升,中国制造的优势眼看着就要没了。

对比中日制造业

对比中日制造业

对比中日制造业:一个日本经济学教授眼中的"马桶盖现象"一个杭州生产的日本马桶盖,之前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中日制造业的大讨论。

有制造业人士说,中日制造业水平其实差距不大,只是生产标准不同;有的则认为,在技术工艺研发设计上,中国与日本确有差距。

近日,日本著名制造业研究专家、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研究科教授藤本隆宏受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邀请,来杭州参加了第七届全球供应链管理会议。

在会议间隙,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探讨他眼中的“马桶盖现象”及其背后的中日制造业之别。

谈“马桶盖现象”:富裕的中国消费者,将对产品越来越挑剔对于“马桶盖现象”,藤本隆宏觉得,在急于下判断前,要先弄清楚它的设计与生产地。

“设计与生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藤本隆宏说,马桶盖在日本的需求量很大,而且日本的顾客非常挑剔。

虽然生产地是杭州,但设计则在日本完成,而且部分零部件和原材料出自日本。

其实,类似现象很多。

比如,不少日本汽车高端产品仍在日本生产,中低端的则放到日本之外。

不过,藤本隆宏认为,我们不能据此判断说产品设计的所在地就更厉害。

因为,这还和产品自身特性及国家的生产特性有关。

他觉得,日本更擅长设计制造整合型产品,如汽车,需要多部门的协调、“多能型”的工人(日语叫多能工)。

而在智能手机等分工型的产品上,中国则更有优势。

“每个国家都有强势和劣势的产业,不可能包揽所有的奥运金牌。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马桶盖现象”,正在富裕的中国是一个强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企业肯定会从之前专注于出口转向内部,满足本国的市场需求。

藤本隆宏说,富裕的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变得越来越挑剔。

因此,企业在追求品质与安全的前提下,再求速度,才是大势所趋。

谈中日制造业:互联网产业更适合中国制造业为什么日本制造业能在基层形成整合协调的优势?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日本工业的DNA是“集团主义”。

藤本隆宏分析,二战后的日本国内环境是一大原因。

当时,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基层工人严重不足。

从中日大飞机窥视两国科技综合实力对比

从中日大飞机窥视两国科技综合实力对比

中国运20于2006年启动,2007年正式上马,2012年完成首架地面试验机,2013年首飞成功。

由项目进展来看,中国只用5年完成首飞,日本用了9年时间。

从地面试验到首飞,日本用了4年时间,中国只用了一个月时间。

中国的研制速度远远超过日本,保密程度也高于日本。

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工业能力与组织能力超过日本。

中国1比0领先。

飞机本身对比中国领先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衡量一个飞机最重要的是气动外形、发动机、材料、座舱以及航电几个指标。

对于大飞机来说,短距起降和野外机场适应能力也很重要。

一、气动外形对比气动外形是考验飞机设计能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在飞机设计能力上一直比较领先,早已形成阶梯有序的人才队伍,又有毛泽时代打下的风洞基础。

因此,通过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合理吸收世界主流大运输机的先进特点,形成中国自己的后发优势是中国的一贯做法,手法娴熟。

运20采用了采用常规布局、悬臂式上单翼、T型尾翼、前缘后掠、无翼梢小翼,这是目前世界上大型运输机的主流布局方式。

上单翼可以提供低速机动性,缩短起降距离,同时发动机舱离地面较远,野战机场起降不容易吸入地面的异物。

上单翼的中央翼盒穿过飞机上部,对运货空间没有影响。

T型尾翼可以提高水平尾翼的气动效率,同时让整机布局更为合理干净。

同时也能避免野战机场起降时,被气流吹起的杂物打到尾翼。

运20尾翼方向舵采取铰链接两段式,在两段方向舵上进一步分为上下两部分,形成四个方向舵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气动效率。

美国的环球霸王C17尾翼也是这种构造。

C2的机翼为超临界机翼,中国运20首飞后没有公布机翼型号,但从首飞画面来看,也采取了超临界机翼。

在今年两会期间,运20总师接受记者采访时确认了运20的机翼为超临界机翼。

这种机翼有较高的气动效率,提高巡航速度,减小阻力。

同时因为机翼相对较厚,可以容纳更大的油箱,增加航程。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国的运20的气动外形和设计水平已经超过日本的C2,目前中日大飞机对比得分中国2比0领先。

中日经济实力对比心得体会

中日经济实力对比心得体会

中日经济实力对比心得体会中国与日本在经济方面的惊人对比看完之后不得不沉默中国的经济和日本的经济有高度的依存度。

虽说最近两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但是现在两国经济都遇到了不同的问题。

日本方面主要是由于国内长期的通货紧缩,日元一直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对于外向型经济的日本来说极大的不利于产品的出口,现在日本的老龄化加剧,人口每年都在减少,国内的市场越来越小,加之主要出口地欧洲和美国经济不景气,与中国的领土矛盾,导致最近些年出口一直在下降,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现在经济处于一个停滞的状况,现在日本政府负债累累。

中国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长期一直处于国际市场的最底端,几乎所有的核心部件都需要进口,绝大部分的利润都是外国企业创造,近些年来人口不断的老龄化,劳动力开始缺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世界各国的工厂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南美洲和东南亚转移。

中国近些年来一直承担着世界各国的加工工厂的角色,产品主要外销各国,由于主要贸易对象经济不景气(和上边的日本一样),出口遇到困难,只能转向国内市场,但是国内贫富差距巨大,上层消费有限,下层不敢消费,房地产吃掉了大量的未来消费力,未来几年可能会迎来一个经济放缓的时期。

对中日两国间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非常复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将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例如,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城市建设、市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已经接近日本,我国在航天技术等领域以及外汇储备方面甚至超过了日本,但我国在更多领域仍落后于日本。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日本现代经济制度、金融制度、法律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等已经相当完善成熟,而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尽管目前由于财政困难导致日本的养老金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其基础并未动摇。

而我国的现代经济制度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医疗与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要达到覆盖全社会的程度尚需时日。

从发展阶段看,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目前城市化率高达70%以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几乎不存在差距,国内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中日产业经济结构对比

中日产业经济结构对比

第 三 产 业 却 发育 不 良 ,直 到今 天 还 有 这 很 大 的后遗症现象存在 。从只发展重工业而 忽 视 其 他 发展 到 产 业 结 构开 始 进 行 重 大 转 型 之 间 是 个缓 慢 的 发展 过 程 ,先是 由于 改 革 开 放 ,提 出 r产业 转 型 升 级 的理 念 和 政 策 ,第 三 产 业 才 得 以 发展 ,在 此之 前 ,第 三 产 业 的 发 展 根 本 尢 法 与 第 一 二 产 业 相 比 ,上 世 纪 九 十 年 代 ,第■ 产 业才 真 正 的 开 始 稳 定 发甓 ,从 同 内生 产 总 值 的 构 成 来 看 ,第 一 、二 、三 产 业 国 内生 产 总 值 的 比 重 从 19 的 2 4 3 变 化 到 2 0 年 9 0年 7: 2: 1 04 的 1 : 9:0 产 业 结 构 才 得 以有 改 观 , l4 4。 但 是 面 临 的很 大 问题 是 ,中 国 的一 二 三 产 业 结 构 虽 然得 到 了优 化 升 级 ,但 是 产 业 结 构 的科 技 化和 质 量 化 优 势 仍 然 有 限 ,首 先 是 地 区 发展 的不 平 衡 ,第 二 是 产 业 现 代 化 程 度 很 低 , 也 就 是 产 业 中 的 科 技 含 量 不 高 ,这 仍 然是 制 约 着 中 国经 济 实 现 彻底 转 型 的一 个很大桎梏 。
生 以来 并 没 有很 大 的 分界 发展 的情 况 ,而 是 在 缓 慢 过 渡 中实 现 了产 业 的 优 化 升 级 , 首 先是 新 中 国成 立 以 重 工业 为主 的大 兴 制 造 阶段 , 忽 视 了 第 三 产 业 和 轻 工 业 的 发 展 ,这与中国历来发展 工业就是一个短板 有 很大 的关系,所 以为了平衡产业 ,才提 出 _大 力加 强重 工 业 建 设 的 口语 ,这 个 阶 r 段 ,重 工 业 发 展 比重 快 速上 升 ,形成 了达 到 国 民生 产 总 值 中 占有 一 半 的 绝 对 优 势 , 在 这 样 的 情 况 下 ,农 业 的 发展 持 续 平 衡 ,

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之差距

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之差距

【转】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之差距按语:真正的爱国者应该勇于成认与对手的差距,尊重对手,毫不犹豫地学习对手的一切长处。

如果要让我向勇敢的企业改革者和管理者奉献更精辟的提案,那便是:学习日本,彻底改革!不知不觉,就在日本学习、工作、生活了10多年,成了地道的“日本通〞、“知日派〞。

最近,受祖国的召唤及朋友的邀请,我毅然回国开展。

回国几个月来,明显感觉到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日本企业差距很大,工作效率也远比日本低。

我们的企业究竟比日本少了什么?在我看来,国内优秀企业与国际社会的最大差距不在于人的素质,而在于管理的体制和方法。

作为世界上最兴旺的工业化国家之一,日本的很多管理方法和经验是世界上公认最好的。

由于同样是东方国家,同样是黄色人种,又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我认为日本经验的价值可能高于其他任何工业化国家。

我们应当更多地学习和借鉴日本的经验,对于其中特别符合中国国情的局部,甚至可以采取“拿来主义〞。

盖楼先打好根底。

同样,要学习日本企业管理,最好从其根本的地方入手。

在日本企业工作的8年,我以此为出发点,一步一步地探索着日本企业的精神和管理的精髓。

1.树立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培养员工顽强的斗志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凡事只要采取认真的态度,就不怕不成功。

这句话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一位一同留学的朋友,曾经在勤工俭学期间大骂日本老板。

他的工作是清扫洗澡堂。

因为日本老板特别讲究干净,要求不锈钢水龙头上不能有指纹,这令他难以接受。

“日本人真是吃饱了没事干,吹毛求疵〞。

一年以后,当他回国探亲时,却不断抱怨家乡的洗澡堂不干净:“还是干净的澡堂洗着舒服,还是认认真真地工作好啊。

〞他为此感慨不已。

我认识一个餐馆的老板,做事一丝不苟。

餐馆里有两道菜他特别注意,一道是烤龙虾,另一道是煎神户牛排(一种相当高级的菜)。

当客人没有将这两道菜吃完时,他便要切下剩菜的一小块尝尝,以确认到底是菜做得不好,还是因为客人吃饱了而剩下的。

中国、日本经济对比

中国、日本经济对比

中国、日本经济区别中国、日本均是由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过渡,那么我们下面就对两国经济进行研究对比。

中国和日本同属非西方的后发工业化国家,同样都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冲击下,开始在政府的主导下,推行自上而下的工业化并由此开始从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过渡过程的。

但是,中日两国的工业化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完全不同的景象,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日本在20世纪10年代以前就初步培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而中国则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清末新政,不仅没有初步培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清政府反而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了。

中日两国在由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过渡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一、任何一个封建社会都存在着封建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与此相应的封建商品流通机构。

但是,像日本这样封建的商品流通机构如此发达和完备的现象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这里所谓封建的商品流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封建统治阶级的赋税和地租为基础的商品交换,二是以农民的必要生活产品为基础的交换。

日本是一个幕藩制的封建国家,各藩国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也是与幕府相独立的,各藩均具有能够自给自足的产业和经济结构,以及相对独立的市场体系。

藩领域内不能自给的原料和产品,原则上一律通过城下町、通过城下町内为作为领主的大名所特许的批发商统一从领外输入,领内土特产品的输出也由城下町的批发商统一进行。

农民作为调剂余缺的使用价值交换(也即以必要生活价值的交换)也必须在城下町或作为城下町的派出城市的在町中为领主所控制的市场内进行。

这样,大名就在藩领域内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市场体系。

这种以藩为单位的相对独立的市场体系叫做“藩领域市场”。

大约在宽文元禄时代也即17世纪初前后,各藩都确立了藩领域市场。

但是,藩领域市场并不是一个自足的市场体系,它还严重依赖于中央市场。

这是因为:一、大名虽然相当于西欧领主封建制当中的领主,他们所得到的贡租虽然也是实物地租,但不象西欧那样各种生活用品按比率征收,而是以米为主,所以他们必须把米投入流通领域,以换取货币和其他生活用品,而商品米的最大消费地不是藩内市场,而是京都、大阪及作为幕府的城下町的江户等几个中央城市。

2017年日本工业现状和中国冲击

2017年日本工业现状和中国冲击

2017年日本工业现状和中国冲击2017年日本工业现状和中国冲击功能介绍在深圳搬砖的中产阶级,有价值的产业,经济,政经和生活内容信息提供者。

2016年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五百强,我曾经把五百强里面的日本企业单独筛选出来看了下,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去掉金融,保险,能源类的公司,只把工业企业筛选出来,世界五百强里面的日本工业企业,一半的利润来自汽车行业。

觉得汽车怎么已经成了日本工业的唯一顶梁柱了,当时本来想写篇文章说下这个分析结果,不过想到世界五百强这个样本还是比较小,只能包括大企业,却看不到中小企业的情况,比如说日本的六大电子零部件公司,从营业收入来说都进不了世界五百强,但是不妨碍他们在苹果,三星,华为的手机里面占据大量份额。

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 财富中文网2017年5月,福布斯杂志发布了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觉得这个样本相比世界五百强大了许多,我们继续窥一斑识全豹,看下日本工业的现状Forbes Welcome请注意,福布斯统计的数字和日本企业自己公布的财报总是有出入,其原因应该是福布斯统计的是1-12月的数字,而日本企业的财报往往是从四月一日开始。

我们盘点下日本工业的实力,总共90家日本工业企业,他们是日本工业的精华,从松下,索尼,东芝,夏普,NEC,富士通,佳能,神户制钢,新日铁,发那科,大金工业,三菱化学,三井化学,信越化学,丰田,本田,住友化学,武田制药,瑞萨电子,旭硝子,日本电装,爱信精机,三菱重工,雅马哈,奥林巴斯,捷太格特,富士集团,小松工业,日本电产,欧姆龙,立邦,富士集团等等都在榜单里面。

基本上日本各个工业行业的领头羊第一集团都在这个榜单里面。

以后打起仗来,这90家公司全部消灭了,日本也就差不多了。

我们来分析下日本工业的现状。

1:日本工业的利润继续向汽车集中,汽车产业是日本的最大支柱。

如果说以前日本工业是有多根支柱的话,那么现在随着日本在电子,半导体,造船,钢铁等行业的衰落,日本工业已经渐渐出现了向汽车工业聚集的趋势。

浅析我国与日本钢铁产业发展差异

浅析我国与日本钢铁产业发展差异

多属 劳 动 密 集 型 产业 。 因此 对 钢 材 的需 求 也 远 不 如 日本 等 国 的高 端 。
这 对我 国钢铁产业 向下 游产业 整合带来 的难度 。 随着低端钢材 市场
的饱



能过



润缩减


内竞

日趋
激烈


铁产业


从下
游产业 获得 高价 。 另 一
方面 投资高端钢材也非一 .

日本

19 60 1970 、
年代创办大
坂 世 博 会 和 东 京 奥 运 会 的 路 径 。 直 到 这 些 巨 大 项 目彻 底 完 工 . 中 国对
钢铁 的庞 大需求是不 会停 止 的。
第三 ,
日本钢铁企 业 还 精确 预计 了 日本 的产能过 剩 问题 和 产业
布局 问题 。
他们 预 计 10 ,
自身 拥 有 的 技 术 优 势 亦 然 信 心 十 足 认 为 这 不 是 一 ,
朝一
夕能被赶超
的 。 尽 管如 此 , 日本钢 铁企 业 依然 没 有 放 松 警惕 , 他们 担 心 过 多 的高
端产品生产扩容使得价格走势不利于钢铁产业 而倾向于 汽车产业 .
所 以大型钢铁企业 经 常默契地 达成产业 发展 决策 。






图在
高端
钢材
始终
占有 世 界 竞 争 优 势 。 为 了 保 住 高 端 钢 材 的 地 位 。 日 本 钢 铁 企 业 努 力 向
下游汽车产业 整合 ,
如将高端汽车钢材工 厂设立 在汽车工 业 区 附近

日本的产业实力远在中国之上

日本的产业实力远在中国之上

笔者要强调的是,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即便在“失去的二十年”中,如果考虑到由于日元升值的影响而改用用美元来计价的话,日本的房价和股价并没有下跌。而且,日元的升值反过来促进了其产业升级,迫使其低端产业链外移,集中精力发展“高精尖”产业。不仅如此,日元升值也为它在海外收购企业降低了成本,帮助了其在海外投资、并购资源性矿产。由于日本企业占据着制造业的上游,日元升值带来的益处远远超过其带来的损失。
除发明专利以外,在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领域,日本也占据国外在华申请数量前列。与日本企业在华申请的有效专利相比,他们的工厂、产品所体现的有形资产不过是九牛一毛。通过在华的专利布局,日本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量成果输送回国。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经济迟迟不能走出低谷,但其经济增加值和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却始终处于世界前列。通过这种方式,日本不但保持了很高的投资收益,同时在保证持续创新的情况下维持了这一“国家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

而且,日本国内经济的现时“不景气”也不能说明一切。日本作为资本输出国,其产业链布局早已遍布全球,像毛细血管一样汲取着各国经济发展的“营养”。日本素有“制造业的天堂”的美誉,“日本制造”一直也代表了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品质,其产品在很多国家都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被世界消费者所推崇。可以说,日本企业是在国际市场上赚钱的,日本的经济实力也并不完全体现在其国内。要知道,日本的GDP只占GNP的4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与上年同期比,9月份国产日系品牌乘用车销量下降 40.8%。我们也要看到,9月汽车产销累计增速在连续8个月提高后首次出现回落。中汽协认为,日系车销量大幅下降,是市场整体低迷的最主要原因。可见,抵制日系车的同时也拖累了中国的汽车产业整体发展。
除了在经济的直接竞争上领先我们之外,日本还善于理解和运用他国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并合理利用规则来钳制对手,这也体现了其强大的综合竞争力。例如,日本在华企业通过申请专利来布控两国的商业竞争,日企专利已牢牢吸附于中国经济,尤其是在关乎未来发展的高科技领域,各项握于日本企业之手的技术专利正在形成一道道中国企业发展的门槛。对中国企业而言,想真正抵制日本经济渗入确实很难。

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差距

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差距

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差距----56fe399c-7155-11ec-b18c-7cb59b590d7d摘要:通过在日本的访问、考察、接触和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日本发展的看法和评价不能简单地被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表象所掩盖。

总体上,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发达文明的程度。

与此相对照,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与日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发展的定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高度重视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深刻教训,使我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全面提高了民族素质。

最近,我们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到日本进行了21天的调查研究。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我们与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参观交流,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参观了东京、大阪、福冈等地。

人们普遍认为,尽管日本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低迷,被称为“失落的20年”,但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文明阶段,中日两国在现代化道路上仍存在巨大差距。

我们必须时刻反省、警觉、鼓舞自己,学习日本的长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正视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巨大差距日本三菱综合研究院和野村综合研究院是两个著名的私人智库。

在我们的访问和交流中,学者们对日本经济发展有着强烈的危机感。

横井正井是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中国区域部长。

他一半时间在中国,一半时间在日本。

他说,他觉得双方之间的差距很大。

中国的发展是蓬勃的,而日本则是死气沉沉的。

冯中元是三菱综合研究院副院长。

他比喻说,日本是"日出之国",而现在是夕阳西下的国家,而中国则是阳光灿烂的国家。

我们深切感受到,日本许多有识之士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们正在研究日本面临的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找振兴日本实力的未来。

访日之前,我们研究了中日经济发展的对比,可以说中日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彼消此长的过程。

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此后进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迷时期,被称为“失去的20年”,深陷经济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中国制造业首超日本位居第二

中国制造业首超日本位居第二

我国制造业首超日本成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导读]这是一个严峻挑战前所未有的五年。

国内外环境风云突变,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

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使得原本高歌猛进的工业经济突然遭遇拐点,纺织、轻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许多行业工业生产紧急刹车,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数以千计的企业在危机袭来时宣告垮掉。

在中国大地上,雨雪冰冻、地震、泥石流、严重洪涝等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雪上加霜,严重冲击着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脚步。

这是一个经济发展曲折前行的五年。

从果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到在世界经济中率先复苏;从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到增强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特别是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画出了完美的“V”字形运行轨迹,为“保增长”立下汗马功劳。

“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年产值突破10万亿元关口,工业增加值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比重超过14%。

中国制造业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

走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11.1%,接近于“十一五”开局之年的水平。

专家预计,五年间的平均增速超过10%。

“而中国经济增长是由工业主导和带动的。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认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远未结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9年,中国手机产量达6.19亿部,占全球产量的50%;微型计算机18215万台,占全球产量的60.9%。

2009年,当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汽车产量下跌12.5%,北美汽车产量萎缩32.3%,日本下降31.5%时,中国汽车以突破1300万辆的产销量和40%的增长速度,毫无争议地登上了全球第一产销大国的宝座。

对于“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增速的曲折变化,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如数家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原本高速行驶的中国列车突然刹车,2008年6月份,工业增速从16%急速下降,到2009年初降到3.8%的最低点,此后,逐月回升,从6月份开始增速保持在两位数,11月份达到19.2%,2009年全年达到11%左右。

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doc

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doc

2017年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2017年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2016年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五百强,我曾经把五百强里面的日本企业单独筛选出来看了下,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去掉金融,保险,能源类的公司,只把工业企业筛选出来,世界五百强里面的日本工业企业,一半的利润来自汽车行业。

当时想写篇文章说下这个分析结果,不过想到世界五百强这个样本还是比较小,只能包括大企业,却看不到中小企业的情况,比如说日本的六大电子零部件公司,从营业收入来说都进不了世界五百强,但是不妨碍他们在苹果,三星,华为的手机里面占据大量份额。

2017年5月,福布斯杂志发布了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觉得这个样本相比世界五百强大了许多,我们继续窥一斑识全豹,看下日本工业的现状。

请注意,福布斯统计的数字和日本企业自己公布的财报总是有出入,其原因应该是福布斯统计的是1-12月的数字,而日本企业的财报往往是从四月一日开始。

我们盘点下日本工业的实力,总共90家日本工业企业,他们是日本工业的精华。

从松下,索尼,东芝,夏普,NEC,富士通,佳能,神户制钢,新日铁,发那科,大金工业,三菱化学,三井化学,信越化学,丰田,本田,住友化学,武田制药,瑞萨电子,旭硝子,日本电装,爱信精机,三菱重工,雅马哈,奥林巴斯,捷太格特,富士集团,小松工业,日本电产,欧姆龙,立邦,富士集团等等都在榜单里面。

基本上日本各个工业行业的领头羊第一集团都在这个榜单里面。

以后打起仗来,这90家公司全部消灭了,日本也就差不多了。

我们来分析下日本工业的现状:1、日本工业的利润继续向汽车集中,汽车产业是日本的最大支柱。

如果说以前日本工业是有多根支柱的话,那么现在随着日本在电子,半导体,造船,钢铁等行业的衰落,日本工业已经渐渐出现了向汽车工业聚集的趋势。

日本工业在渐渐由多根支柱变成单根支柱。

如果我们看日本工业企业营收前十位:第一名丰田汽车2499亿美元,第二名本田汽车1279亿美元,第三名尼桑汽车1059亿美元;第四名日立858亿美元,第五名索尼692亿美元,第六名松下666亿美元,第七名东芝472亿美元,第八名富士通417亿美元,第九名新日铁住金416亿美元,第十名日本电装411亿美元;可以看出前三名都是汽车汽车,日本营收过900亿美元的工业公司,全部是汽车公司。

中日制造业的实力差距

中日制造业的实力差距

中日制造业的实力差距中国仍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第一次从统计数字上看到中国的工业崛起是在2003年,当年,中国工业增长对GDP的贡献率高达63%,而重工业增长已大大超过轻工业。

那时,中国正在修建三峡大坝,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超级工程也在加紧推进。

举国上下为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欢欣鼓舞。

按照日本的划分标准,“重化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崛起的起点,表明这个国家已经有能力从自然界大规模获取资源,强势推进工业化了。

法国在100多年前建造了埃菲尔铁塔,在以石头建筑为主要特色的巴黎,搞这么大一个钢铁建筑物,就是在炫耀当时法国冶金业的成就。

日本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重化工业”的高度加工阶段,日本钢铁和电器产品能大举攻占美国市场,除了成本优势,其技术实力也不容小觑。

现今中国钢厂拥有全球60%以上的产能,但中国钢铁产品并没有攻入美国市场。

中国现在仍处于“重化工业”阶段,GDP主要是“钢材水泥堆起来的”,占到60%,消费只占30%。

我们邻近的韩国已经超越“重化工业”阶段,正向产业链下游移动。

韩国主要在做什么事情呢?钢材水泥很消耗自然资源,韩国本土没什么资源,但韩国能把钢材造成精密器件一一高加工度化,同样资源获得的经济价值可以高很多。

韩国汽车、船舶和电子产品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甚至给“日本制造”构成很大竞争压力。

制造业在韩国GDP中的比重超过50%,高于“世界工厂”中国。

日本已达到“极端制造”阶段日本现今的工业水平己不仅是“高加工度化”,更上升到“极端制造”的层次。

中国也有高技术水准的“极端制造”,包括航空航天、高铁、超级计算机以及“人造太阳”计划等都是极端的大。

而日本的“极端制造”和德国、瑞士一样,追求极端的精细。

比如精密机床,同样重量的机床,瑞士货的价值最高,是中国货的10倍;日本货的价值可比肩德国,是中国货的3.5倍。

从日本这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中看出,它显然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很低。

同时,日本的资源回收技术也很强。

中日实力对比

中日实力对比

中日实力对比也许日本在某些细分领域还占据着一席之地,但是在整体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上,日本与中国已经不是同一个量级的对手。

日本已经不是当年的日本,中国也不再是当年的中国,接下来我将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两国的实力对比。

(本文主要引用2015年及2016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一、总体对比(一)GDP对比不管日本有多发达,中国都能在5年内再造一个日本。

2015年中国GDP是10.5万亿美元,日本GDP是不到4.2万亿美元。

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保持6.6%的平均增速,经济总量会比2016年增长37%左右,增量为大约4.2万亿美元,相当于在地球上新创造出一个日本这样的国家。

(日本民族从明治维新以来100多年一代代人奋斗,不惜通过战争死亡上千万日本人,不惜二战后过劳死一代人达到的成就,现在的中国5年就可以达到,这也表明现在中国的实力达到了多么强大的程度。

这也是中国领土、人口和资源对日本压倒性规模优势的体现。

)(二)工业产值对比,我们工业产值对日本的优势比GDP对日本的优势更大。

中国工业4年的增量=1个日本工业的总规模,4年再造一个日本工业。

(三)工业利润对比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为63554亿元,折合美元为9778亿美元,中国工业的利润超过全日本工业的总产值。

(四)研发投入对比中国的研发经费在2013年超过日本,然后到2015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国的研发支出已经是日本的两倍了。

(五)科技产出对比我们只统计各学科排名第一位的科学刊物。

2014年中国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为5505篇,排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超过日本。

我们再看年度世界物理学十大突破,2015年,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中有两个来自中国,同样超过了日本。

其中“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成果名列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第一名,中科院物理所方忠团队独立发现外尔费米子,成果入选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年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2017 年中国和日本工业实力比较,结果出乎你的意料!2016 年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五百强,我曾经把五百强里面的日本企业单独筛选出来看了下,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去掉金融,保险,能源类的公司,只把工业企业筛选出来,世界五百强里面的日本工业企业,一半的利润来自汽车行业。

当时想写篇文章说下这个分析结果,不过想到世界五百强这个样本还是比较小,只能包括大企业,却看不到中小企业的情况,比如说日本的六大电子零部件公司,从营业收入来说都进不了世界五百强,但是不妨碍他们在苹果,三星,华为的手机里面占据大量份额。

2017 年5 月,福布斯杂志发布了全球上市公司2000 强,觉得这个样本相比世界五百强大了许多,我们继续窥一斑识全豹,看下日本工业的现状。

请注意,福布斯统计的数字和日本企业自己公布的财报总是有出入,其原因应该是福布斯统计的是1-12 月的数字,而日本企业的财报往往是从四月一日开始。

我们盘点下日本工业的实力,总共90 家日本工业企业,他们是日本工业的精华。

从松下,索尼,东芝,夏普,NEC ,富士通,佳能,神户制钢,新日铁,发那科,大金工业,三菱化学,三井化学,信越化学,丰田,本田,住友化学,武田制药,瑞萨电子,旭硝子,日本电装,爱信精机,三菱重工,雅马哈,奥林巴斯,捷太格特,富士集团,小松工业,日本电产,欧姆龙,立邦,富士集团等等都在榜单里面。

基本上日本各个工业行业的领头羊第一集团都在这个榜单里面。

以后打起仗来,这90 家公司全部消灭了,日本也就差不多了。

我们来分析下日本工业的现状:1、日本工业的利润继续向汽车集中,汽车产业是日本的最大支柱。

如果说以前日本工业是有多根支柱的话,那么现在随着日本在电子,半导体,造船,钢铁等行业的衰落,日本工业已经渐渐出现了向汽车工业聚集的趋势。

日本工业在渐渐由多根支柱变成单根支柱。

如果我们看日本工业企业营收前十位:第一名丰田汽车2499 亿美元,第二名本田汽车1279 亿美元,第三名尼桑汽车1059 亿美元;第四名日立858 亿美元,第五名索尼692 亿美元,第六名松下666 亿美元,第七名东芝472 亿美元,第八名富士通417 亿美元,第九名新日铁住金416 亿美元,第十名日本电装411 亿美元;可以看出前三名都是汽车汽车,日本营收过900 亿美元的工业公司,全部是汽车公司。

第10 名的日本电装也是汽车零部件企业,营收前十名汽车行业总共4 家。

实际上,除了这四家以外,松下也做汽车零部件,新日铁住金也提供汽车用钢。

田是巨无霸,一家的营收2499 亿美元几乎等于第4-7 名的日立+索尼+松下+东芝之和2688 亿美元。

进入2000 强的90 家日本工业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为19582亿美元。

田,本田,斯巴鲁,铃木,马自达,尼桑,五十铃,三菱八大汽车整车厂的营业收入之和为5887 亿美元,占比为30% ,如果我们把8 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日本电装,爱信精机,捷太格特,住友轮胎,小糸制作所,丰田纺织,普利司通,三菱电机)的1818 亿美元的总营收算进来,占比为39.3% 。

如果把钢铁,汽车玻璃,汽车电子,轴承什么的上游企业的营收也算进来,例如这个榜单里面的旭硝子汽车玻璃,神户制钢,新日铁住金,村田制作所,TDK ,京瓷,松下集团的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电子业务,NSK 的轴承业务等等,如果这些业务都算进来。

可以说汽车业的营收占了90 强企业的接近一半。

我们再看利润,日本汽车业的利润占比比营业收入占比还要高。

净利润第一名是丰田汽车171 亿美元,第二名尼桑45 亿美元,第三名本田39 亿美元,第四名普利司通24 亿美元,第五名日本电装22 亿美元,第六名松下19 亿美元,第七名菱电机19 亿美元,第八名安斯泰来制药19 亿美元,第九名日立18 亿美元,第十名斯巴鲁18 亿美元。

利润前五名竟然全部是汽车行业相关。

利润前十名汽车公司有四家,汽车零部件公司有三家。

利润前十名70% 是汽车业公司。

也可以这样说,日本除了汽车公司以外,没有一家工业企业净利润能超过20 亿美元。

当然福布斯的财报数字经常和日本企业自己公布的财报有出入,不过区别不会很大,除了汽车行业,20 多亿美元的净利润就是日本工业科技企业的最大值。

这和中国工业企业的差距就开始拉大了,中国的中央制造集团,净利润超过20 亿美元的就有好几家,例如中核集团,中航工业等等,民营企业像格力,美的,海尔净利润都超过20 亿美元,OPPO ,VIVO 没有公布净利润,但是应该也超过20 亿美元,华为更是超过50 亿美元。

90 家日本工业企业的净利润总和为789.77 亿美元,突然觉得相比美国人,日本人赚的是辛苦钱,美国有不少净利润百亿美元的科技公司,日本只有一家丰田净利润过百亿美元。

其中304.94 亿美元来自丰田,本田,斯巴鲁,铃木,马自达,尼桑,五十铃七家汽车公司,占比高达38.6% ,如果我们把巨亏20 亿美元的三菱汽车也算进来,汽车业利润占比为36%然而这只是汽车整车的利润,把日本电装,爱信精机,捷太格特,住友轮胎,小糸制作所,田纺织,普利司通,三菱电机8 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算进来,利润总额为88.8 亿美元,占了2000 强日本工业企业净利润的11.2%也就是8 家汽车整车企业+7 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占了90 家日本核心工业企业净利润的49.9% 。

如果把亏损的三菱去掉,那么汽车业占了利润总额的47.5% 。

实际上,制造汽车还需要钢铁,还需要各种塑料,需要各种汽车电子产品,需要玻璃产品等等,例如旭硝子就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之一,新日铁,JFE ,神户制钢也提供汽车用钢材,京瓷,TDK ,村田制作所,东京电子,松下集团等等也有大量汽车电子业务,NSK 公司的轴承业务等等。

这些公司都在这个榜单里面。

如果把这些公司汽车业务的净利润也算进来,日本汽车业的净利润超过整个日本工业90 强的一半以上。

所以即使把统计范围从世界五百强扩大到世界2000 强,日本汽车业营收和净利润依然是半壁江山。

2、中国已经崛起的产业,日本企业都赚不到钱。

或者这样说,中国已经基本会自己做的领域,日本很难赚钱了。

个是造纸。

进入世界2000 强榜单的有两家日本造纸企业,两家规模都不小,百亿美元级别,但是却基本不赚钱。

家是日本最大的造纸公司王子集团,净利润只有 9300 万家是日本制纸,亏损 1.66 亿美元个是钢铁。

新日铁住金营收 416 亿美元, 净利润只有 4.77 亿美元,净利润率只有 1.1% ,神户制钢营收 155 亿美元, 巨亏 4.07 亿美元, JFE 钢铁营收 294 亿美元,净利润只有2.73 亿美元,净利润率 0.93% ,三家加起来营收 800 多亿美 元,净利润合计只有3.43 亿美元。

没错,相比天朝欣欣向荣的互联网,物流,智能手机,汽车 等产业,钢铁产业确实是惨兮兮, 天天去产能, 裁员什么的。

115.2 亿人民币,差不多十六七亿美元的净利润,在全球产每吨钢的利润更是全球第一。

个是电子品牌工业。

在电子品牌领域, 东芝, 夏普,松下, 索尼, NEC ,佳能,富士,奥林巴斯等品牌,尽管营业收入 不低,但是净利润总额在这个 90 强名单里面,能排进前 位的只有松下和佳能两家。

其中松下净利润 19 亿美元,在这些电子品牌中净利润最高, 然而松下利润的第一大来源是其汽车与工业部分,松下的车 载业务因为给特斯拉提供电动汽车电池大幅增长。

对比下中国的钢铁公司,印象国钢铁产业似乎是惨兮兮,然而中国钢铁公司的龙头宝钢股份2016 年的净利润有钢 2000 万吨以上的大企业当中 ,利润总额全球第二,平均20不管是家用电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等,都不再是如今日本电子巨头的主要利润来源。

像索尼,主要利润来自游戏业务,以及CMOS 芯片业务。

当然我们要看到,虽然中国把家用和个人用的电子设备品牌做起来了,但是中国的办公设备没有做起来,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等,所以佳能成了日本最赚钱的电子品牌之一。

3、日本没有新的强大工业公司出现日本90 家进入世界2000 强的工业企业,都是存在了几十年的老企业,没有一家是新公司。

对比下中国最近十几年出现了哪些新的强大工业企业?OPPO 2004 年成立,VIVO2009 年成立,小米科技2011 年成立;中国目前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2011 年成立;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的晶澳2005 年成立;中国最大的两家声学企业歌尔声学2001 年成立,深圳瑞声科技2004 年在成立;欧菲光2001 年成立,中国最大的手机玻璃生产商之一的蓝思科技2003 年成立;深圳华星光电显示公司2009 年成立。

除了这些新企业外,还有企业集团进入新的业务:比亚迪2005 年开始做汽车;京东方2005 年开始生产液晶面板;华为旗下中国最大的半导体设计企业海思半导体2004 年成、亠立;等等。

4、日本企业赚钱的都是中国还没真正崛起的产业,我们看下日本哪些企业还比较赚钱,就知道中国哪些产业还没有起来这里说比较赚钱,是相对的,因为一半的利润都来自汽车业。

我们看看另外一半里面,哪些产业赚钱还算多。

我们就只看净利润在5 亿美元以上的日本制造业企业,换成人民币净利润30 多亿,总共有52 家,我们除开最强大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除开这个主要有四类:1)电子零部件(包括集成电路)日本企业虽然在品牌领域败退了,但是电子零部件产业还有很大优势。

田制作所,日本电产,京瓷,TDK ,东京电子,瑞萨电子等,净利润之和54.13 亿美元。

像京瓷,村田,日本电产这些企业,营业收入都在100 亿美元以上。

不算显示面板,中国电子零部件产业还没有诞生100 亿美元级别的电子零部件公司。

如果算上显示面板,那么有一家,京东方2016 年营收688 亿,刚好100 亿美元。

中国电子零部件产业进步很快,中国游的品牌起来了,必然会带动上游国产零部件的发展,已经有一批国产电子零部件企业跨越了100 亿人民币的门槛,并且在高速发展。

国产电子零部件在快速崛起,和电子品牌样实现强势市场地位只是时间问题。

集成电路芯片,日本瑞萨,索尼(摄像头CMOS 芯片),东芝(内存)三家在全球20 强,我国海思,紫光等也在迅速成长。

像龙头企业海思,其营业收入已经很接近瑞萨电子和索尼的芯片业务,2016 年索尼芯片业务62.6 亿美元,增长3% ,瑞萨57 亿美元,增长1% ,而海思2016 年已经达到了44亿美元左右,紫光集团2016 年已经达到40 亿美元,增速107.46% 。

半导体20 强2016 营收状况及各产品线贡献:当然日本还在一个领域很强,集成电路最上游的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这两个领域的规模总共大约800 亿美元,占了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23% 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