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5-1
环境保护概论试卷及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试卷及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生态环境 (6)第三章水环境保护 (11)第四章大气污染及控制 (15)第五章固体废物及处置 (19)第六章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22)第七章土壤污染及防治 (24)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 (25)第九章环境管理 (28)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0)《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 (33)《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答案 (37)《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 (48)《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答案 (52)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下列哪些因素可以改变环境质量?A. 污染 B、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否 C、人群的文化状态2、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A.人口激增B.城市化进程C.工业发展D.资源消耗3、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哪几类?A.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B. 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4、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A.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B.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C. 大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D.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5、第一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A. 1972年6月5日B. 1974年6月5日C.1975年6月5日D.1973年6月5日6、第一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A. 1985年5月31日B.1987年5月31日C.1985年5月30日D.1987年5月30日7、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A. 烟尘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8、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1942年B.1943年C.1944年D.1945年9、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在当时的哪个国家?A. 前苏联白俄罗斯B.前苏联乌克兰C.前苏联俄罗斯D.前苏联乌兹克斯坦10、印度“博帕尔农药泄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 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11、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哪一年的什么地方召开?A.1972年,斯德哥尔摩B.1973年,巴黎C.1972年,巴黎D.1973年,斯德哥尔摩12、三同步战略是指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__________,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环境保护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来分,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烟尘和二氧化碳。
3.中国的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
4.下列属于环境功能的是调节功能。
二、填空题1.当前全球性大气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超量排放。
2.酸雨通常指PH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
3.环境问题可分为自然环境问题与社会环境问题。
4.环境按环境要素性分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5.环境污染特征包括时间效应、范围效应、浓度效应、治理难度效应。
6.多学科交叉、微观、宏观是环境科学的三个特点。
三、判断题1.地球上所有生物总和就是生物圈。
(X)2.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3.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圈的稳态。
(X)4.臭氧层是在逸散层。
(X)5.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以容纳产生的污染物。
(X)第二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生命系统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产者是蘑菇、草。
3.消费者是指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4.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来分析,正确的含义是生产者-消费者-顶层消费者。
7.再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捕捉了全部的猛禽,雷鸟的数量会先升后降。
8.在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
二、填空题1.生物多样性包含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多样性、遗传变异多样性、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2.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交换。
3.生态平衡失调主要有生物多样性缺失、环境变化两个方面的标志。
4.根据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回答问题:此图中含有5条食物链。
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老鼠此图中的各种动物可以统称为消费者1 / 2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草-鼠-蛇-鹰三、判断题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非生物成分由阳光、大气、水、土壤、营养成分等组成。
环境科学概论思考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环境就是围绕于中心事物的东西(客观事物的整体),就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工程环境。
环境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整体性、区域性、变动性。
(1)整体性――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环境的区域性――在于各个不同层次或不同空间的地域,其结构方式、组成程序、能量物质流动规模和途径、稳定程度等都具有相对的特殊性,从而显示出区域的特征。
(3)环境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4)开放性——指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5)有限性——环境为人类发展提供的资源都不是用之不竭的;环境对污染的容纳量野不是无限的。
(6)综合性——自然环境已不是纯粹的天然环境,而是综合了一定的社会因素。
(7)可调节性——自然环境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当人类作用引起的环境结构与状态改变部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系统的调节功能可以使这些改变逐渐消失,使其结构和功能恢复原貌。
2、什么是环境问题?其按性质如何分类?答: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至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按性质一般可分为生态破坏类环境问题和污染类环境问题两大类。
(1)生态破坏类环境问题――指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2)污染类环境问题――指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噪声、放射性和农药污染等环境问题。
3、环境保护的概念和内容是什么?答: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生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环境保护的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差异,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不完全一样。
不过、概括起来,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环境保护概论(名词解释)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环境围绕人们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有原生自然环境和次生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的社会劳动中所形成的,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设施和社会结构。
3.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4.环境污染:污染物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迁移、扩散和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5.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由无机环境与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
6.林德曼能量传输1/10定律: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从绿色植物开始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后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约为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其余90%的能量因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而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小部分未被利用。
7.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持的一种平衡状态。
8.生态阈值: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总是有限的,外部冲击或者内部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可能遭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值.9.生物监测: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10.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11.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12.土地资源: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土地。
13.生物多样性: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4.矿产资源:主要指埋藏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有用矿物或元素,其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产,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环境保护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环境保护的概念与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行动。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问题与影响1.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2. 大气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3. 水资源短缺: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影响人类饮水和农业用水。
4. 土地退化:过度开发、土地污染和土地沙化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5. 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三、环境保护的原则与策略1. 预防为主: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
2. 全面合作:国际合作与区域合作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3. 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参与,形成共同的环境保护意识。
4. 科学决策:依据科学研究和数据,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5. 治理创新:推动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四、环境保护的行动与措施1. 节能减排: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生态恢复: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保护。
4. 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并采取措施。
5. 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素养。
五、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展望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2. 国际合作与责任分担: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合作,共同承担责任。
3.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和创新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
4. 公众参与与环境保护:加强公众参与,形成共同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环境保护概论适用专业:化工类1、前言1.1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化工类专业兼学课程,它以《应用化学》为基础,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为化工类在生产过程中,避免污染环境、破坏环境。
1.2设计思路(1)该课程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而设置。
课程以《环境保护概论》为载体来进行,学生在学完了《应用化学》后,开始依次渐进地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从环境的概念、环境科学、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生态学、生态平衡、资源与环境、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到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置与利用、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及规律,我们适当增加新时期经济建设的新观念—低碳经济、低碳转型。
让学生在学习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领会环境保护相关的概念、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的防治方法。
课程内容突出环境保护相关的概念和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课程在上完“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内容后,安排学生到南宁市附近的水泥厂参观见习,了解、认识粉尘对大气的污染情况及粉尘的防与治;课程在上完“水污染及其防治”的内容后,安排学生到本市的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的处理工艺流程,了解、认识污水的危害及其处理的效果;在上完“固体废物的处置与利用”的内容后,安排学生到垃圾处理场参观垃圾处理的工艺流程,了解、认识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1.课程目标通过依次渐进地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学生领会环境保护相关的概念,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的防治方法以及法律法规,又安排学生到水泥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参观,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处理、污水处理和污泥、垃圾处置方法,又体念到政府对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视和投入。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及环境要素第二节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第三节环境学及环境科学第一节环境及环境要素环——周围境——事物及其状态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发生关系的周围一切因素的总和。
中心事物是环境的主体周围相关事物是环境的客体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生态学研究的环境,是生物周围与生物发生关系的相关事物的集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有一定范围,其大小取决于主体的影响力,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辐射半径”。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
包括空间、物质(大气、土壤、水体)、能量(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现象人工环境——通过人类活动形成的物质(汽车)、能量(电)、精神产品(影视)1)物质多样性生命物质、非生命物质(2)形态多样性陆地:高山、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水域:江、河、湖、海……(3)过程多样性过程性质: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生态过程过程时间:短期过程、中期过程、长期过程(4)功能多样性生态功能、资源功能、废物消纳功能……人类需求与创造的多样性1)人类的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服务需求……(2)人类的创造创造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具有多样性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1)界面多样性城市、乡村、陆海空……(2)方式多样性资源开发、工农业生产、废物排放、城市建设……(3)过程多样性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生态过程(4)效应多样性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效应: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产生的效应:生理、社会、经济、技术……指构成人类环境系统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保护概论完整版
3、北京市垃圾处理现状
(二)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1、城市垃圾的分类
2、物资回收
3、热能回收
编辑版pppt
30
城市垃圾
能源
焚烧 热分解
物资
分选技术 堆肥法
电力、沼气 燃烧油、气 纸、金属、玻璃
肥料
城市垃圾的资源化模式
(三)城市垃圾的其他无害化处理 1、填埋 2、堆肥 3、焚烧 (四)北京市垃圾处理对策 1、减量化 2、无害化 3、资源化 4、产业化 (五)两种典型城市垃圾的处理与利用 1、白色污染 2、废旧电池
1、改进热能利用技术,提高发电站效率
2、开发和利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能源
3、废热的利用
4、城市及区域绿化
编辑版pppt
38
第七章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一、土壤污染 二、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 三、土壤污染的治理
编辑版pppt
39
一、土壤污染 (一)土壤及其组成 (二)土壤污染物及土壤自然净化过程
1、土壤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致病微生物 2、土壤自然净化过程 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物理化学过程、 生物过程
编辑版pppt
15
二、水体污染及水体自净作用
(一)水体污染(定义、分类) (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 1.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
质污染现象。
2.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造成感官污染;引起水质恶化;减少鱼类活动的空间;
藻类分解的有害物质伤害水生生物;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严重影响鱼类生存
编辑版pppt
32
第
环境噪声的特征与噪声源分类
六
噪声污染及防治
环境噪声的危害 噪声污染控制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含答案)整合
一、选择题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 D P76A.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B.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 C P66 A.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D.烟尘和氮氧化物3.1986 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主要是 C A.化学物质 B.细菌 C.放射性物质 D. 热4.我国城市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
D A.降雨减少 B.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地面的增加C.森林植被被破坏D.过量的开采地下水5.我国流经城市主要河段中,对其污染贡献最大的污染物为____。
AA. 有机污染物B.重金属C.三氮D.酸性污染物6.以下不属于污水处理技术物理法的是 D P140 A. 重力分离B. 过滤法C. 离心分离法 D. 混凝7.1987 年通过的《蒙特利议定书》是保护--------- 的历史文件CA. 动物B.植物C.大气臭氧层D.水8.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 微米以下的称为___。
C P77 A. TSP B. 飘尘 C.降尘 D. 烟尘9.造成全球气候的温室气体,主要为_______。
DA. 一氧化碳B.甲烷C.氮氧化物D.二氧化碳10.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 A A. 6 月5 日 B. 4 月22 日 C. 9 月16 日 D.11 月15 日11.我国环境保护法公布的时间是 A A.1989 年12 月26 日 B.1986 年12 月26 日C.1989 年9 月1 日D.1986 年9 月1 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我国规定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为 B P185 A. 昼间55 分贝夜间45 分贝 B. 昼间60 分贝夜间50 分贝C. 昼间60 分贝夜间的分贝D. 昼间70 分贝夜间55 分贝1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 A A.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问题B.人口、经济、能源、资源、环境问题C.人口、经济、发展、粮食、资源问题D.粮食、能源、人口、环境、发展问题14.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 A A.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 B.一氧化碳、铅化合物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15.联合国于-----年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 A P37 A.1972 B.1973 C.1974 D.197516.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设置在-----度最好CA.17-20 度B.18-20 度C.20-25 度D.26-28 度生态平衡失调表现在功能上的标志,包括-----和物质循环中断。
环境保护概论考点总结
1)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的公平。代与代之间人的公平—代际公平。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4、生物监测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生物评价是指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预测。
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特点:综合性和真实性,长期性,灵敏性,简单易行。
5、对污染环境的生物净化:一)、大气污染物的生物净化利用植物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滞尘、消减噪声和杀菌等。(二)、水体污染的生物净化利用生态学原理,协调水生生物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水生生物的净化作用,使水体得到净化。
酸雨: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酸雨是由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气体,在大气中形成硫酸和硝酸后,又以雨、雪、雾等形式返回地面,形成酸雨。
水资源危机:一方面清洁水源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另一方面,淡水的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
1、 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2、 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
3、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
4、 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
第二章
1.生态平衡:这里所指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及相对稳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中。生态平衡包括三方面,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以及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平衡,是动态平衡。
环保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作业参考答案1-3章1.什么是环境问题?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两次环境问题高潮的区别。
答:(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1)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的变暖;2)臭氧层的破坏;3)酸雨区的扩展;4)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5)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6)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3)1)影响范围不同。
第一次高潮是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二次高潮是大范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2)危害后果不同。
第一次高潮环境污染主要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二次高潮不但危害人体健康的影响,而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污染源复杂程度不同。
第一次高潮污染源相对简单,第二次高潮污染源比较复杂。
2、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结合实际,论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战略措施。
答:要点:(1)战略任务:1)工业污染防治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集中控制、综合利用;c.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转变为集约;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3)能源利用率提高;4)生态环境保护a.生态农业 b.造林 c.生物多样性保护。
要点:(2)战略措施:1)加强科技开发; 2)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3)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4)加强环境法制、环境管理。
4、什么是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答:(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5、生态系统有什么功能?答: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功能即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
6、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破坏原因是什么?答:(1)如果生态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目录《环境保护概论》部分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生态学基础 (9)第三章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17)第四章环境与人体健康 (22)第五章大气污染及防治 (26)第六章水体污染及防治 (35)第七章土壤污染及防治 (42)第八章固体废物污染及防治 (49)第九章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54)第十章环境管理 (59)《环境监测》部分第一章绪论 (66)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69)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75)第四章固废和土壤监测 (80)第十章噪声监测 (82)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自然环境: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3、聚落环境:人类进行聚居生活的场所。
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环境。
4、人工环境: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5、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6、环境容量:是指一个特定的环境或一个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7、环境自净:正常情况下,受污染的环境,经一些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都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称此能力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8、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9、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10、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1、A2、B3、B4、D5、A6、B7、B8、C9、A 10、C11、A 12、A 13、D 14、C 15、B16、B 17、A 18、D 19、D 20、A三、简答题1、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及答疑 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性质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考试内容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环境及其组成;近代环境科学及环境学。
第二章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经。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在环境保护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任务与方向;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人口的增长与控制人类人口的增长;未来一百年的世界人口;环境保护与人口控制;我国人口的控制问题。
第七章粮食问题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粮食的供应情况;农药污染的防治与发展方向;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
能源与环境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耗情况;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的能源供应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太阳能的利用;未来的核能;地热能。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我国能源的现状;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第十一章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关于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海洋污染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海洋污染的现状;海洋污染的特点;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的控制。
第十三章大气的污染大气的组成;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污染源;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各论;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
第十四章大气污染气象学地球大气圈的结构;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空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第十五章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与其防治对策全球变暖与防治对策;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酸沉降与防治对策。
环境保护概论的重点
环境保护概论的重点1.环境概念与范围:学习环境保护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环境的概念和范围。
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壤等),还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排放、生活污水等。
2.环境问题与影响:学习环境保护的核心是了解环境问题的性质和影响。
环境问题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有助于我们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3.环境政策与法律:环境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来指导和约束。
学习环境政策与法律的内容,了解相关法规的制定、实施和执行,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
4.环境评价与监测:环境评价和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工具。
学习如何进行环境评价和监测,包括评估环境影响、监测环境质量和监测环境变化等内容,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污染控制与治理:为了保护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学习如何预防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以及如何处理和治理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如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管理等。
6.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了解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减少环境负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7.公众参与与环境教育:环境保护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支持。
学习如何加强公众参与,培养公众意识和环境素养,以及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行动。
总之,环境保护概论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了解环境保护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加强对环境政策、法律和其他相关内容的了解。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有几版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有几版一、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它涉及到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发展。
林肇信是环境保护领域的知名学者,他的著作《环境保护概论》被广泛认可和引用。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一书的版本情况,并对其内容进行概述和评价。
二、《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的版本《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一书是林肇信教授在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它自首版以来已经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更新和修订。
1. 第一版第一版《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是林肇信教授于1990年出版的,该版本系统地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涵盖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2. 第二版第二版《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于2000年出版,相对于第一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
该版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包括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等,以适应当时环境保护领域的新发展。
3. 第三版第三版《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于2010年出版,与前两版相比,该版在内容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和完善。
它引入了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新的理论和实践,同时也对环境保护技术和政策进行了更新。
4. 第四版目前,第四版《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尚未出版,但有关该版的编辑工作已经展开。
根据预计,第四版将进一步更新内容,反映环境保护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三、《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的内容概述《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一书内容广泛,涵盖了环境保护的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其主要内容的概述:1. 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该书首先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等的定义和内涵。
其次,它阐述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如预防原则、污染源控制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
2. 环境保护的科学基础该书系统地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等方面的知识。
它还介绍了环境监测和评价的方法,以及环境模拟和预测的技术。
3. 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该书详细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各种技术手段,包括污染物处理和净化技术、废弃物处理和利用技术、环境修复和重建技术等。
影响毒物毒性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环境保护概论
影响毒物毒性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环境保护概论1、化学结构。
毒物的化学结构对其毒性有直接影响。
在各类有机非电解质之间,其毒性大小依次为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
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毒性增加。
2、物理特性。
毒物的溶解度、分解度、(环球网校安全工程师频道为您整理)挥发性等与毒物的毒性作用有密切关系。
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分解度越大,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易进到呼吸道的深层部位而增加毒性作用;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
一般,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成反比。
3、毒物剂量。
毒物进人人体内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引起中毒。
在生产条件下,毒物剂量与毒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
4、毒物联合作用。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毒物共存,可对人体产生联合毒性作用。
可表现为: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
5、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
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气流等能影响毒物的毒性作用。
高温可促进毒物挥发,增加人体吸收毒物的速度;湿度可促使某些毒物如氯化氢、氟化氢的毒性增加;高气压可使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增加;劳动强度增大时人体对毒物更敏感,或吸收量加大。
6、个体状态。
接触同一剂量的毒物,不同个体的反应可迥然不同。
引起这种差异的个体因素包括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营养、生活习惯和对毒物的敏感性等。
一般,未成年人和妇女生理变动期(经期、孕期、哺乳期)对某些毒物敏感性较高。
烟酒嗜好往往增加毒物的毒性作用。
也有遗传缺陷或遗传疾病等遗传因素,造成个体对某些化学物质更为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以洁净的天然气为燃料,而且采用先进的燃气 轮机发电设备,大大减少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大气悬浮颗粒总数等 污染物的排放。其中氮氧化物排放与同规模常规燃煤发电厂相比减少了 80%,与燃气电厂的国家排放标准相比减少了36%;二氧化硫、大气悬 浮颗粒总数的排放几乎为零;二氧化碳排放与同规模常规燃煤发电厂相 比减少了70%。
6、静电除尘器
工作原理及设备构造 除尘效率:99%以上 优缺点 应用:300MW以上机组均采用
静电除尘器原理、构造
主要构件: • 电晕极 • 集尘极 • 清灰装置
外形图
静电除尘器外形
优点
除尘效率高 能耗低,压损小 处理烟气量大,耐高温
缺点
钢耗大,占地面积大 制造、安装、运行的要求高 对粉尘特性敏感
喷淋塔式
效率:99%以上 液气比:
0.67~2.68kg/m3
优点
• 可同时除尘和除有害气体
• 结构简单,造价低 • 能处理湿度大、温度高的气体
缺点
能耗大,耗水量大 有废液、泥浆处理问题 在寒冷地区使用需防冻
5、布袋除尘器
原理及系统 按清灰方式分类
机械振打式 逆气流式 脉冲反冲式
冷凝法是利用气态污染物在不同温度及压力下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汽 压,在降低温度和加大压力下,某些污染物凝结出来,以达到净化或 回收的目的。
特别适用于处理废气度在10000ppm以上的有机溶剂蒸汽,常作 为吸附、燃烧等净化高浓度废气的前处理 。
接触冷凝
表面冷凝
膜分离法
使气体混合物在压力梯度作用下,透过特定薄膜,因不同气体具有 不同的透过速度,从而使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达到分离的效果。
发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并影响室内空气,卫生部门应与有关 部门配合、加强管理。
一、大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四)控制燃煤污染
1、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 无机硫。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 等。
2、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 排放量。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 一。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 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 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
3、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但是目前技 术不够成熟,如果使用会造成新污染,且消耗费用十分高。
一、大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五)加强工艺措施 1、加强工艺过程。采取以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毒
性大的原料。采取闭路循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出等。 2、加强生产管理。防止一切可能排放废气污染大
二、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一)颗粒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二)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一)颗粒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1、除尘器分类 2、重力沉降室 3、旋风除尘器 4、湿式除尘器 5、布袋除尘器 6、电除尘器 7、各种除尘器性能比较
1、除尘器分类
2、重力沉降室
原理 除尘效率:40%~70% 优点:简单、投资少、易维护 缺点:占地大,除尘效率低 应用:初级除尘
催化转化
燃烧法
生物处理法 电子束法
吸收净化
吸收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或者与吸收剂发生选择性化学反应,从而将有害组分从气流中 分离出来的过程。
捕集效率高、设备简单、一次性投资低。
广泛地用于气态污染物的处理,例如:SO2、H2S、HF、 NOx等。 物理吸收;化学吸收。
吸附净化
世界工业布局类型 :
临空型 是当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工业布局形式。对于小型、轻量的
电子元器件等尖端产品的生产组装,空运成为最便捷的传送 方式,被认为是工厂传送带的延伸。这就使智力、技术、资 源和交通条件成为决定这类工业布局的关键因素。在智力资 源密集地区修建现代化的机场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在 机场附近建立大批电子工业企业,把智力、技术、交通等生 产要素组合在一起,利用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形成高新 技术产业的布局形式,就是临空型工业布局的基本特征。日 本九州南部和本州东北地区是两个典型的"临空型"布局.美 国"硅谷"是知识密集,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区,也属于"临空 型".
主要的处理方法:吸收法;过滤法。
电子束照射法
可用于脱除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
稀释法就是采用烟囱排放污染物,通过大气的输送和扩散作用降 低其“着地浓度”,使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到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烟囱排放本身并不减少排入大气污染物的量,但它能使污染物从局 部地区转移到大得多的范围内扩散,利用大气的自净能力使地面污染 物浓度控制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一、大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八)烟囱除尘
烟气中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分干法(以固体粉末或颗 粒为吸收剂)和湿法(以液体为吸收剂)两大类。 高烟囱排烟烟囱越高越有利于烟气的扩散和稀释, 一般烟囱高度超过100m效果就已十分明显,过高造 价急剧上升是不经济的。这是一种以扩大污染范围 为代价减少局部地面污染的办法。
除尘效率:99.5%以上 优缺点 应用:对布袋不易造成腐蚀的气体的除尘
布袋除尘器原理示意图
工作步骤: 1.过滤 2.清灰
布袋除尘器外观实例
(文丘里喷嘴 )
脉冲反冲式
优点
• 除尘效率高,处理量大 • 结构简单,造价及运行费用低 • 可提高干法脱硫的脱硫率
缺点
• 体积和占地面积都很大 • 处理高温、高湿度、腐蚀性气体应慎选滤袋 • 滤袋易破损 • 阻力损失大
除尘效率:90%以上
优缺点
应用:中、小型机组采用,
大型机组一般不采用
水膜除尘器原理
设计特点:
• 湿式除尘和旋风除尘结 合起来,提高效率,减 少磨损
• 溢流水槽的设计使内 壁水膜均匀
斜棒栅式
效率:92%以上 液气比:0.30~0.44kg/m3
文丘里式
效率:95%以上 液气比:
0.26~1.30kg/m3
90~99
过滤除尘 袋式
0.1~20 100~200 85~99.9
电除尘
0.05~20 10~20
(二)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气态污染物处理的方法和设备主要有两大类:
➢ 分离法:是利用污染物与废气中其它组分的物理性质的 差异使污染物从废气中分离出来,如:
吸收
吸附
冷凝
膜分离
➢ 转化法:是使废气中污染物发生某些化学反应,把污染 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如:
使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多孔性固体接触,利用固体表面存在 的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把混合物中某一组分或某些 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上,达到气体混合物分离的目的。
效率高,能回收有用组分,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 自动控制。
已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冶金、石油、食品、轻工及高纯气体 的制备等部门。
冷凝净化
第五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主要内容
一、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二、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一)颗粒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二)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1979年11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 的环境部长会议上,通过了《控制长距离越境空气 污染公约》,并于1983年生效。《公约》规定,到 1993年底,缔约国必须把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为 1980年排放量的 70%。欧洲和北美(包括美国和加 拿大)等32个国家都在公约上签了字。
净化效率较高,在净化过程中可直接将主气流中的有害物转化为无 害物,避免了二次污染;但催化剂价格高,操作要求高,难以回收有 用物质。
燃烧法
利用氧化燃烧或高温分解的原理把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该方法可回收燃烧后产物或燃烧过程中的热量。
直接燃烧
热力燃烧
催化燃烧
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以废气中有机组分作为其生命活动的能源或养分的特性, 经代谢降解,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HO2和CO2)或细胞组成物质。
过程简单,控制方便,操作弹性大,能在常温下工作。
目前已用于石油化工、合成氨气中回收氢、天然气体净化、空气中 氧的富集、以及CO2的去除与回收等。
催化转化
使气态污染物通过催化剂床层,经历催化反应,转化为无害物质或 易于处理和回收利用的物质。
如:可以用催化氧化法将SO2转化为SO3以回收硫酸; SO2和NOx 均可以用催化还原法净化。
沈阳 工业区围绕交通线路呈扇状或方块状分布在城 市东西两侧;居住区相对比较集中,位于市中心及 其外缘。
案例:广州大学城的分布式能源站
广州大学城里空气清新、碧水环绕,工作生活在其中的师生有些可能并 不知道,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冷、热、电来源于一座分布式能源站。这个 分布式能源站通过能源的梯级利用,使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可达 78%。余热锅炉排烟温度也由140℃降至90℃左右,对环境的影响大为 降低。
七、各种除尘设备实用性能比较
类型
结构形式
处理粒度 µm
压降 mmH2O
重力除尘 沉降式 50~1000 10~15
惯性力除尘 烟囱式 10~100 30~60
离心除尘 旋风式 3~100 50~150
湿式除尘 文丘里式 0.1~100 300~1000
除尘效 率 %
40~60
50~70 85~95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 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 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 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成都 功能区围绕城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市中心 是商业、行政、居住混合区;居住区、文化区主要 分布在二环路以内;工业区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二 环路以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