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8、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10、自然增长率=1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12、原始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15、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16、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7、二战后,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18、我国人口迁移,80年代中期以前的特点,方向;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方向,原因。
19、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省份2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是主要因素23、我国古代出现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原因与有关24、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表示,重要指标是2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的是26、“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的资源27、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相关。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1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2、水稻种植业:(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2)区位条件:①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丰富(3)特征: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3、混合农业(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
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式放牧的闲时。
③灵活的生产选择:根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对象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地调查、地图解释和理论分析等。
研究对象包括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2.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内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幔是由岩石和熔融岩浆组成的,地壳是岩石构成的。
3.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球自转偏向。
公转使得地球形成了季节和年份。
4.地球的热平衡与气候带地球热平衡是指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发出的长波辐射达到平衡。
根据纬度的不同,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
5.地球上的陆地地球陆地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陆地有大洲和岛屿两种形式。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1.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的居民总数。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和人口分布不均等。
2.城市与城市问题城市是指人口聚居、工商业发达的地区。
城市问题包括城市化进程、城市扩张、城市交通和城市环境等。
3.城市化与人类活动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
城市化引发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
第三章农业与农村1.农业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农业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化肥农药的使用等。
2.农业的发展与现代农业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
现代农业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3.农业区位与农业区划农业区位是指农业的经营条件和特点。
农业区划是根据不同的农业区位特点,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农业区域。
4.农业区位与农田水利农业区位的不同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方式和规模。
农田水利是人为改变地形和地貌,提高农田灌溉水利设施的建设。
第四章工业与城市1.工业体系与城市分布工业体系是指工业分类和分布规律。
城市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沿江沿河地区。
2.工业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工业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53523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1人口的数量变化2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3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4[记忆]5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6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7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8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9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10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11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12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13 提高人口素质14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 15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6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17点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18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19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20212223242526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27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28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壳分为陆壳和海壳,地幔则是位于地壳之下的岩石层,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坐标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得地球具有昼夜交替的现象,公转则决定了季节的变化。
地理坐标是一种用于确定地球上特定位置的方法,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3.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地球的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地貌是地表形态的总称,包括山地地貌、河流地貌、冰川地貌、海洋地貌等。
4.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通过等经纬线和符号图示可以表示出各种地理要素和地貌特征。
地图的使用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分布规律等。
二、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的形成和特征太阳系是由一个恒星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八大行星以及众多的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构成。
太阳系形成于约46亿年前。
2. 地球的形成和结构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早期,由于地球内部的不断分化和地壳的运动,使得地球具有了三层结构,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3.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地球的外部层,由气体组成。
它不仅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还能够保持地球的气候和天气的变化。
4. 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下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蓄水和流动等。
水圈的存在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三、人口与资源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居住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人的总和。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问题。
2. 资源与资源的利用资源是指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自然物质、能量和信息等。
资源的利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四、经济地理1. 经济活动与地域联系经济活动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1第一章人口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①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
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的环境增加了压力,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人口环境容量):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容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①资源状况。
②生产力水平。
③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2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人口。
1. 人口增长模式。
-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差。
-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农业社会和工业革命初期多为此种模式,生产力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但人们生育观念转变相对滞后。
-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多为此种模式,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人们生育观念转变等。
2. 人口迁移。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自然因素:气候(如美国老年人向南部“阳光地带”迁移)、土壤、水源、矿产资源等。
- 经济因素:这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就业机会、经济收入、生活条件等。
例如,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往往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经济发展机会。
- 社会因素:政策(如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吸引人口向西部迁移)、战争、宗教等。
- 人口迁移的影响。
- 对迁出地:有利方面,缓解人口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等;不利方面,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等。
- 对迁入地:有利方面,提供劳动力,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等;不利方面,可能带来环境压力、社会治安等问题。
3. 人口容量。
-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地区或国家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其大小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
-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它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二、城市。
1. 城市空间结构。
- 城市功能分区。
- 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进行商业活动,建筑物高大密集,人口昼夜差别大。
- 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可分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推荐15篇)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推荐15篇)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1)1)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斯短;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乌拉高加分两边②;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
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
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
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2)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3)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4)东北三省黑吉辽北部边疆内蒙古两河两山连京津两湖三江接皖沪南部琼台闽粤桂川黔云藏加重庆西北陕甘宁青新港澳特别行政区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2)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爱自然因素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但造价高,占地广,耗费金属材料多。
适宜大量、远距离运输。
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对自然条件适应范围广,周转快,装卸方便,但运量小,成本较高,运费较贵。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二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总结1. 地球的地貌和构造1.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核、地幔、地壳1.2 地球的外部形态:大陆、海洋、岛屿1.3 岩石的类型和形成: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1.4 地壳运动和地震:构造板块、板块运动、地震的成因和测定方法2. 气候和气象2.1 气象要素:温度、湿度、气压等2.2 气象系统:大气环流、风、云等2.3 气候类型和分布:赤道性气候、温带性气候、寒带性气候等2.4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3. 水资源与利用3.1 水的循环和分布:地下水、河流、湖泊、海洋等3.2 水的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质污染的防治等3.3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保护、节约用水等4. 生态环境与保护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圈、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功能等4.2 生态平衡和生态恢复:生态平衡的稳定性、生态恢复的措施和方法4.3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的防治4.4 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5. 农业与农村发展5.1 农业资源与生产方式: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等5.2 农田水利和农业灌溉:水资源合理利用、农田水利建设等5.3 农业农村环境问题与保护:农药、化肥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土地资源的保护等5.4 农村发展与现代农业: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农民工问题6. 工业与城市发展6.1 工业的类型和分布:传统工业、现代工业等6.2 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等6.3 工业与环境问题: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大气污染、工业对水资源的影响等6.4 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城市交通问题等以上是____年高二地理必修二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通用20篇)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通用20篇)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1、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2、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3、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4、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5、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6、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7、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地势西高东低。
8、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9、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
10、中国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
12、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13、中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4、内海是一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15、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16、辽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
17、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
18、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台湾省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省份。
19、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5个。
20、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
21、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
22、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23、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尼泊尔、锡金、印度、不丹。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地壳运动1.地壳构造:内部结构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地壳由岩石构成,分为板块和大陆板块。
2.版块运动:板块的水平运动称为水平挤压,板块的抬升和下沉称为垂直运动。
正断裂、逆断裂和走滑断裂是地球表面的主要断裂类型。
3.地震:地震是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的振动,它有着明显的震中、震源和震级。
可以通过地震带、震源深度和震源区性质来区分。
4. 折运动:交叠构造main anyfault悬殊构造二、地貌发育1.水文循环:地球上的水不断从地面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通过凝结和降水返回地面,形成水文循环。
降水有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蒸发等方式。
2.溪流与河流:陡坡上的小河称为溪流,低地河床的河流称为河流。
河流的特征有很多,如流域面积、河长、横断面、比降等。
3.海与海洋:相对较大的海称为海洋。
海洋对地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而且海洋是自然资源的宝库。
4.风化:风化是岩石破碎和溶解的过程,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5.月形山:月形山是冰川形成的一种山型,常见于山区。
6.碟状山:也称组合山,是由于结构受到均质全面侵蚀而形成的山地。
7.深槽沉积:在深海盆地上,由沉积物堆积形成的谷地。
三、防灾减灾1.灾害的类型:自然灾害分为地震、火山、洪水、旱灾、飓风、台风、沙尘暴、雪崩等。
2.灾害的预测与预防:通过地震预测、气象预测、预警系统等手段来预测和预防灾害。
3.灾后救援:灾后救援主要包括组织撤离、救助伤员和提供临时住所等。
4.灾情评估和灾后重建:评估灾情和损失后,需要进行灾后重建以恢复生产和生活。
总结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地壳运动、地貌发育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问题有很大帮助。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环境变化,并且能够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防范。
高二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
1. 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与尺度
- 经纬度和地理坐标系统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图投影和地图上的图例、比例尺、方位角等基本要素- 地理坐标与地图测量
2. 气候与气象
- 气象要素和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
- 大气的结构和成分
- 太阳辐射和地球热平衡
- 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 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 水文与水资源
-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与利用
- 水循环的过程与作用
-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形成与分布
-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4. 生物圈与生态环境保护
- 生物圈的组成和结构
-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5. 人类的居住与城市
- 人类的居住与人口迁移
-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 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
- 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保护
6.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发展
-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 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 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 数字地球与地理学科发展的趋势
- 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以上只是对高二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的一个基本总结,具体内容还涵盖更多细节。
在学习地理时,还要注意思考和理解地理背后的原理和概念,掌握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方法。
需要结合教材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加以学习和思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 年来人口增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2篇)
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1、森林资源及现状①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②森林的环境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③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原因: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④森林急剧减少导致的问题: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分布●纬度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是亚马孙热带雨林。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地球之肺:通过光合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5)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6)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地理必修二会考重点知识点一、城市形态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____%)。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2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2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和地转偏向力等现象。
- 地球公转导致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和注记。
- 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如方向判断、比例尺计算、地图量算等。
3. 地图的解读与分析- 地形图的阅读,包括等高线、地形类型、坡度等。
- 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解读,理解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资源分布图的分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组成、大气层结构及其特点。
- 气候类型划分,如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水文循环与河流- 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的类型、流域特征和河流的水文特性。
- 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的形成和特征。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过程、类型和分布。
- 植被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等。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如气候、土壤、市场等。
- 工业的分类、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布局。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 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 国际贸易的模式、贸易政策和全球化的影响。
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气候变化等。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第一章:地球形状与地球运动
- 地球的形状及其证明方法
-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 地球倾斜与昼夜变化、季节变化的关系
第二章:地理坐标与地球时区
- 地理坐标与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 世界标准时间及地球时区的划分
第三章:地球的内部
- 地球的构造与内部圈层分布
- 陆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
- 地壳演化与板块构造理论
第四章:地球的外部
- 大气圈的组成与性质
- 气候与气象的关系
- 地表水循环与地下水资源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
-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 人口变动与人口问题
- 城市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第六章:农业和工业
-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特点- 工业的种类与分布
- 工业化进程与环境保护
第七章:交通与通信
- 陆上、水上、空中运输方式- 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 通信技术与信息时代
第八章:地球与地图
- 地球与地图的关系
- 地图的种类与使用
-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以上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二地理必修二共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人口与城市发展;第二单元:农村与农业发展;第三单元:工业与城市发展;第四单元:第三产业发展;第五单元:旅游与资源开发。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人口与城市发展1. 人口问题: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2. 城市问题:城市定义、城市规模、城市职能、城市结构、城市扩张与城市问题。
3. 人口与城市关系: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城市发展对人口的影响、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4.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内容、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二单元:农村与农业发展1. 农业问题:农业生产、农业结构、农业劳动力、农田资源、农业现代化与农业问题。
2. 农村问题:农村定义、农村规模、农村职能、农村结构、农村发展与农村问题。
3. 农业与农村关系: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相互影响、农村发展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4. 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目标、农村改革的内容、农村改革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农村改革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第三单元:工业与城市发展1. 工业问题:工业结构、工业布局、工业发展、工业发展与工业问题。
2. 城市问题:城市定义、城市规模、城市职能、城市结构、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
3. 工业与城市关系:工业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城市发展对工业的影响、工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4. 工业改革:工业改革的目标、工业改革的内容、工业改革与工业发展的关系、工业改革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第四单元:第三产业发展1. 第三产业问题:第三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布局、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与第三产业问题。
2. 城市问题:城市定义、城市规模、城市职能、城市结构、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
3. 第三产业与城市关系:第三产业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城市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第三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可以通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自然增长率。
某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风俗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初期的传统型人口模式也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过渡型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而20世纪中期到现在的现代型人口模式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也呈现出类似的模式。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等。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因素。
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三个特点。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可以通过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以及长期性来确定。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此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
对于迁出地来说,人口密度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也会减轻,但同时也会出现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
对于迁入地来说,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和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
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市化、区域开发和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一、人口的变化1.人口增长:全球人口从1830年约10亿到20世纪60年代不足30亿,到21世纪初的60多亿,再到2020年的75亿,总体呈增长趋势。
2.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自然环境变化、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等。
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主要体现为:城市化的推进,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人口迁徙。
3.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
二、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的形成:因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聚集而形成和分散形态的城市。
2.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其中工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3.城市化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热岛效应等)。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农业地域分异的结果。
由于地球各地区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2.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不同,如季风水田农业具有分散性、商品率低等特点;大牧场放牧业具有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等特点;乳畜业具有季节性强的特点等。
四、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由于工业联系和集聚的效应,同一地域的工业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化效应,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这也使得工业地域的形成成为必然。
2.工业分散和工业的地域联系: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许多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采取了分散生产的策略,形成了跨国公司等组织形式。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通过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风沙治理等措施,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1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2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3
4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5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6
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7
灾害,人口政策等。
8
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9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
11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1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13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
矿产资源。
森林
14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15
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16
17
18
第三节人口迁移
19
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20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人口迁移
对迁入地
和迁出地
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37
38
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39
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
40
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4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
42
43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Array 44
政治:政策。
战争,政治中心变更,
社会:教育。
家庭婚姻。
宗教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59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60
城市区位因素
自然:地形平原,高原,山谷
61
62
气候:中低纬(温度)。
沿海(降水)
63
河流,供水,运输,军事
64
人文:矿产。
交通。
旅游。
政治。
宗教。
科技。
65
66
67
68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99
100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01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102
市用地规模扩大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03
104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
105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106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107
108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
109
生产协作联系:工序—协作(布)工业聚集
110
部件—生产(车)工业分散
111
商贸联系:区域贸易。
国际贸易
112
113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114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量。
地形、土壤,河流
115
116
科技:劳动力,科技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117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
118
种植水稻区位条件:①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119
②地形:平原地区,地势低平
120
③人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121
④科技
122
特点:①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
123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124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125
④水利工程量大。
126
127
第三节工业区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
128
129
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130
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131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大量廉价132
劳动力的地区
133
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工业布局:1.远离河流上游2.分布在盛行风下风向3.盛行风垂直郊外4.最小风频上134
135
风向
136
工业联系(1)投入——产出(工序)(2)轻,薄,短,小(部件)
137
138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39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
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140
141
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142
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143
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144
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145
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146
147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148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49
150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51
环境问题
部分资源短缺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152
153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154
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155
156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57
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合一
158
现代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生态和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80s)159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60
161
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162
163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
164
2.转变发展模式
165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66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167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