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6-03-21T11:17:37.7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作者:马靓
[导读] 广州市天作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马靓
广州市天作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前进,如何为城市人口营造宜居的环境,人与环境如何和谐统一发展,已成为当今最为重要的城市问题之一。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将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生态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并对生态城市规划要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城市规划;结构生态化;功能生态化
1.引言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一方面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存在着只顾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因而有效利用能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人类的迫切任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居住条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2.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
据相关数据显示,生态城市建设在国内已经如火如荼,各地积极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目前,正式向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发展改革委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的有50多个。全国以生态、低碳为目标的地级市达到259个,其中提出要建生态城市的占到了90%。2012年11月,第一批获得批准的八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分别是:中新天津生态城、唐山市唐山湾生态城、无锡市太湖新城、长沙市梅溪湖新城、深圳市光明新区、重庆市悦来绿色生态城区、贵阳市中天未来方舟生态新区、昆明市呈贡新区。
目前,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尚属探索阶段。基本的达成共识是: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之一;生态城市规划和实践为城市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生态城市规划面临的各种挑战
3.1城市综合症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社会经济、城市文明亦快速发展,随之带来了影响人居环境的各种负面因素:城市人口快速膨胀、能源日渐短缺、交通拥挤不堪、住房供应不足、居住环境遭到破坏等等,很多社会问题及连锁反应不断发酵。这些问题在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尤为明显。
3.2气候恶化
在大城市中高楼耸立,建筑物密度大,热量无法及时的扩散,工业废弃和汽车尾气笼罩在城市的上空两者作用相互的叠加,构成了保温作用。再者,城市的地面一般采用沥青水泥等导热率高的材料组成,对太阳能的吸收作用也很强。导致综合产生了热岛效应,改变了风向、风速与日照,使得城市的降水和气温受到很大的影响。
3.3生态的污染
随着城市的建设,自然的地皮和地下水系统遭到破外。导致城市区域内水系混乱,自然蒸发、径流和降水重新分配,每逢遇到暴雨就会出现严重的地下积水、排水不畅等内涝问题。同时过度的消耗地下水也会导致地面的沉降。
在城市中工业三废、交通尾气的排放、生活的污染,破坏了城区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自然植物的多样性也越来越单一,城市的系统越来越脆弱,和乡镇城市相比大城市的自然环境改变更多,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化环境存在很大的矛盾。
4.生态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4.1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
鉴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城市生态应该把净化大气、保护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维持碳氧平衡、防风防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并应从满足人体尺度,为人类提供方便,提高生活质量以及观赏休闲等需求作为建设重点;从偏重于视觉效果转向注重人体身心健康角度综合考虑,强调人居环境,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互协调。
4.2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
通过建立稳定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达到传承文明,师法自然,景观多样的效果。充分利用树种资源和生态资源,形成层次丰富的城市生态系统,既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又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4.3系统优先,强调整体效果
科学配置,完善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合理提高系统生态总量,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效益,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4.4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
根据不同地段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生态基础。确定适宜的环境结构,选择应用具有主导功能特点的构思,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合理布局。在规划设计中可借鉴本土建筑特别是传统建筑群落的优点,突出生态建筑的特点。
5.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5.1生态产业规划建设
生态城市的建设应该优化产业的结构,结合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资源和人力情况出发,调整城市产业格局,提升城市竞争力,建立具有城市特色的产业结构和体系。生态单元的建设应该遵循生态城市产业建设的规划原则,并确定合理的开发顺序,对于生态单元产业结构的建设和规划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5.2加强城市绿化规划建设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城市绿地系统对于城市环境的美化、净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完善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保护好城市原有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进而构建生态的绿地系统。生态城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应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评价体系。要结合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旧城有机更新,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要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化“绿线”管制制度,坚决查处各种挤占城市绿地的行为。要鼓励农民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城郊绿化,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入,提高城市绿化建设水平。
5.3生态人居规划建设
城市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健康、安全、有效率、可持续性,为了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在规划中,应该以人为本,不仅布局要合理,而且应该有浓厚的人情味,适宜人类居住,对于国内外的生态居住规划理念,应该有所吸收,结合城市现在建设的特点,合理的进行现代城市的人居建设规划,总之,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才是人类的理想住所。
5.4生态社会规划建设
目前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工业社会越来越朝着生态社会的方向发展,为了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在以后的社会建设规划中,应该将生态文化的建设作为重点,确定文化的发展方向,将生态文化的建设纳入社会规划的核心内容。生态文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体现于全新的发展观、幸福观、生产观、消费观等影响人类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观念之中。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灵魂,只有进行立体式的生态文化建设,将其真正贯彻和体现到政府行为中,渗入到社区和公民层面,全方位地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运动,才能确保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应明确生态社会与生态文化内涵,明确城市文化定位。生态文化建设还应建立与生态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培育社会发展能力,培养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消费意识,并探求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制定建设具有个性魅力的城市文化策略等。
6.结语
城市生态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居民作为城市中的主体,在生态规划中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围绕主体——“人”来展开各项规划设计。城市生态规划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这种生态关系又集中体现在以土地为基础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上,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不断优化城市建设、利用保护城市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宗旨,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李森,王贵勇,黄耀丽,等.创建佛山生态城市的几点思考[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73-77.
[3]苏美蓉、陈彬、陈晨、杨志峰、梁辰、王姣.中国低碳城市热思考:现状、问题及趋势.济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3期第48~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