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利拉鲁肽
利拉鲁肽作用
利拉鲁肽作用利拉鲁肽(Liraglutide)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它通过模拟胰岛素样多肽的功能,提高人体对血糖的敏感性,从而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利拉鲁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增加胰岛素分泌:利拉鲁肽刺激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的激素,它能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能量。
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利拉鲁肽可以帮助控制血糖。
2.抑制胃排空:利拉鲁肽能够延缓胃的排空速度,使食物在胃中停留更久,从而减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
这样可以避免血糖剧烈波动和过快的血糖上升。
3.抑制食欲:利拉鲁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减少进食量和食欲。
它能够刺激饱腹感,并抑制食欲中枢的活动,从而减少食物的摄入量。
这有助于控制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血糖控制。
4.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利拉鲁肽能够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敏感性是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程度,也是血糖控制的关键。
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利拉鲁肽可以减少胰岛素的使用剂量,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血糖控制。
5.改善胰岛素抵抗:利拉鲁肽通过多个途径改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它导致胰岛素无法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
利拉鲁肽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从而改善胰岛素的作用效果。
利拉鲁肽的优点在于其长效性和方便的使用方式。
它一般以注射剂的形式给药,每天只需一次。
而且利拉鲁肽的半衰期较长,可以持续发挥作用,有助于稳定血糖控制。
当然,利拉鲁肽也有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
此外,利拉鲁肽不适合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患者使用。
综上所述,利拉鲁肽在治疗2型糖尿病和控制血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胃排空以及减少食欲的方式来改善血糖控制。
此外,利拉鲁肽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应用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分析
2型糖尿病应用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分析概述糖尿病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类型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疲乏、口渴等,其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控制饮食、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
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是目前常用的糖尿病药物,其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常被用来治疗2型糖尿病。
本文将对此联合治疗的用药方法、疗效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
利拉鲁肽利拉鲁肽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葡萄糖生成等方式降低血糖水平。
其优点是除了能降低血糖水平外,还可以刺激β细胞再生,有助于保护胰岛素细胞。
常用的利拉鲁肽制剂包括每周注射1次的Trulicity和每天注射1~2次的Victoza等。
利拉鲁肽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但一般较为轻微。
同时,利拉鲁肽对其它系统、器官的副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日常应用较为安全。
格列美脲格列美脲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二甲双胍类药物。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内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的生成,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另外,格列美脲还可以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格列美脲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低血糖及乳酸酸中毒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和肝肾功能等指标。
联合治疗由于利拉鲁肽和格列美脲在降糖方面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因此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可以更好地协同降低血糖水平。
联合治疗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调节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
在使用时,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是二甲双胍与利拉鲁肽或格列美脲同时使用。
例如,当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时,可以首先加入二甲双胍治疗,同时加入利拉鲁肽或格列美脲进行联合治疗。
疗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
在数个临床试验中,联合治疗可以降低空腹血糖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度并提高胰岛素分泌。
利拉鲁肽的原理
利拉鲁肽的原理利拉鲁肽的原理利拉鲁肽(Liraglutide)是一种新型的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受体激动剂,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它通过模拟体内天然的GLP-1激素,发挥降血糖、减重、改善胰岛功能等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浅入深地解释利拉鲁肽的原理。
1. GLP-1激素的作用GLP-1是一种由肠道分泌的激素,它在体内的作用非常重要。
GLP-1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抑制胃肠道的运动。
同时,GLP-1还能够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从而减少进食和促进体重减轻。
2. 利拉鲁肽的结构和制备利拉鲁肽是由人源化基因技术构建的一种长效激素,其结构与天然GLP-1相似。
利拉鲁肽的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天然GLP-1分子的某些氨基酸残基,使其更加稳定、不易被酶解及排泄。
这样一来,利拉鲁肽可以在体内持续发挥作用,减少了药物的使用频率。
利拉鲁肽主要通过与GLP-1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当利拉鲁肽与受体结合后,能够激活GLP-1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这不仅能够降低血糖水平,还能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
4. 利拉鲁肽的药理效应利拉鲁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 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利拉鲁肽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从而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
- 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利拉鲁肽还能够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是一种提高血糖的激素,通过抑制其分泌可以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 减少胃肠道的运动:利拉鲁肽可以延缓胃肠道的运动,从而延缓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增加饱腹感。
- 抑制食欲:利拉鲁肽能够抑制食欲中枢,减少食物的摄入量,有助于减轻体重。
5. 利拉鲁肽的临床应用利拉鲁肽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利拉鲁肽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还能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
此外,利拉鲁肽还能够促进体重的减轻,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利拉鲁肽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2型糖 尿 病 ( T2 D M )是 以高 血 糖 为 特 征 的 代
谢 性疾病 , 目前 尚无根 治方 法 。利拉 鲁肽 (L i r a g l u —
采用 P R I MUS糖化 分析 仪 ; 血 浆胰 岛素采用 放 免法
检测 。
t i d e )因其 与人 胰 高 素 样 肽一 1 ( GL P 一 1 ) 具有 9 7 的 序列 同源性 , 可 以以葡 萄糖浓 度依赖 方式 调节 血糖 , 因而被 越来 越多 的用 于 2型糖尿病 患 者的治 疗 ] 。
文章编号 : 1 0 0 7 —4 2 8 7 ( 2 0 1 3 ) u ~2 0 5 2 0 2
利 拉 鲁 肽 对肥 胖 的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胰 岛 l 3 细 胞 功 能指 数 及 糖化 血 红 蛋 白的影 响
陈 宝 琴
( 吉林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1 )
统 计学 意义 。
2 结 果
1 0月 , 利拉鲁 肽 正 式 在 中 国上 市 。本 文 对 3 O例 肥
胖 的 2型糖 尿病 患 者应 用 利拉 鲁 肽 治 疗 , 并 观察 了 治疗 前后 患者胰 岛 细胞 功能 指数 ( HO MA — ) 及 糖 化 血红蛋 白( HB Al c ) 变化 , 报 道如 下 :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研 究 对 象 选取 我 院 2 0 1 2年 1月 至 2 0 1 2年 1 2月 就诊 的 2型 糖 尿病 患 者 6 0例 , 男 3 4例 , 女 2 6 例 。纳入 标准 : ( 1 ) 年龄 l 8 — 7 5岁 ; ( 2 ) 确 诊 为 2型 糖
有 统计 学意义 ( P <O . 0 S ) ; 利拉 鲁 肽组 HOMA — f 3 明 显高于 二 甲双胍组 , 差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 P<0 . 0 1 ) ,
2型糖尿病治疗的全新武器——利拉鲁肽(Victoza)在美国获批
[ ] Z ag , ii MA Sr s T , a E i m o g, 0,55 7 0. 1 1 h C W l ms , o ne K e 1 p e i oy 0 41:9 - 4 n l a e n t. d l 2 6
特 别 关 注
TEBl EGUANZHU
制 血 糖的 目的 ,饮 食治 疗 的总 原 则是 同时 满 足母 亲 l H J的 生理 需 求 ,饮 食控 制 的标 准 为既 不 引起 饥 n ̄ L , 饿 性 酮体 产生 ,又能 严 格控 制碳 水 化 合物 的摄 入 ,
避 免造成 餐后 高血 糖 。
入过多热量的食物 ,以减轻胰岛负担 、减少血糖波动 , 早 中晚热 能比分 别为2 %、3 %、3 %,加 餐总 共 占 0 0 0 2% 0 。根据 食物的G 合理选择食物 。如果饮食控制后血 I 糖仍高于理想水平 , 应尽早采用胰岛素治疗。
[ ]凌轶群 , 玮麒, 1 2 洪 蔡东联. 武警 医学, 0 ,91 ) 0 6 17 . 2 81(2: 7 一0 9 0 1 [ 】李翠吟 , 钢, 1 3 邹 尤晓玲, 海南 医学 , 0 , () 9 —0 . 等. 2 92 7: 8 0 0 O 1 2 [4 1 ]梅晓芳 , 青梅. 林 中华现代护 理杂志, 0 , (3 : 5 — 6 . 2 91 2 ) 2 82 1 0 5 2 2 [5 1 ]马方. 临床 营养学 E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0 . 京: 2 8 0
[] Wa g SolnL Jn is ,t1Di ee Cae20 ,34 044 6 n tre H,ekn AB ea. a t i b s r,0 02 :6 -6 .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
利拉鲁肽对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摘要目的:为了评估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谱的影响。
方法:共纳入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从第0天开始给予利拉鲁肽(每天一次,皮下注射),持续三个月。
分别在0、1和3个月时测量体重,HbA1c,TC,LDL-C,HDL-C,非HDL-C和TG、RC水平。
结果:在利拉鲁肽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体重均显著下降,HbA1c水平均显著下降,LDL-C、非HDL-C、TC水平均显著降低,但利拉鲁肽的治疗未改变TG 水平、HDL-C水平、RC水平。
结论:利拉鲁肽治疗3个月可显著降低LDL-C、非HDL-C和TC,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紊乱。
关键词利拉鲁肽;血脂;2型糖尿病引言近年来,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已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中。
它们的作用机制是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增加血清胰岛素、改善高血糖症[1]。
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非常重要[2]。
据报道,GLP-1 RA,如利拉鲁肽可减少心血管事件[3]。
研究表明,利拉鲁肽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中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4]。
在一项meta分析中,发现GLP-1 RA 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但不会改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但是,其机制尚不清楚[5]。
为了评估临床中GLP-1 RA的实际降脂能力,本实验探索了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谱的影响。
对象和方法1.对象本研究是在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内分泌科进行的。
我们纳入30例未接受GLP-1 RA治疗的男性和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20岁,HbA1c≥6.5%)。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7例男性和13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均按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
所有纳入对象从第0天开始给予利拉鲁肽(每天一次,皮下注射),持续三个月。
利拉鲁肽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与副作用
利拉鲁肽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与副作用利拉鲁肽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与副作用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有数亿人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以维持血糖水平的控制,其中利拉鲁肽是一种常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本文将介绍利拉鲁肽的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一、利拉鲁肽的使用方法利拉鲁肽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它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量和给药途径:利拉鲁肽通常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
用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2. 使用时机:利拉鲁肽通常在每日两个主要餐前使用,建议在进食前30分钟左右进行注射。
3. 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其他糖尿病治疗药物,例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
在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时,应谨慎调整剂量,并密切注意血糖水平的变化。
二、利拉鲁肽的副作用尽管利拉鲁肽在糖尿病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在使用利拉鲁肽期间,患者应注意以下可能出现的副作用:1. 胰岛素低血糖:使用利拉鲁肽可能导致血糖水平过低,尤其是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时。
低血糖的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出汗、心悸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昏迷。
如果出现此类症状,及时补充适量的糖分能够缓解低血糖症状。
2. 胃肠道不适:利拉鲁肽的使用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治疗早期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3. 胰腺炎:罕见的副作用包括胰腺炎的风险增加。
胰腺炎症状包括持续性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如果出现胰腺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4. 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对利拉鲁肽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5. 其他副作用:利拉鲁肽还可能引发头痛、背痛、注射部位反应等不良反应。
患者在使用利拉鲁肽期间,应定期向医生报告用药情况,并接受相关检查以监测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利拉鲁肽 分子量
利拉鲁肽(Liraglutide)分子量一、什么是利拉鲁肽?利拉鲁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激动剂,广泛用于糖尿病治疗。
二、利拉鲁肽的分子结构利拉鲁肽的化学名称为9-片段胰高血糖素样肽-1(rDNA起源)(Liraglutide),其分子式为C_172H_265N_43O_51,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 kDa。
利拉鲁肽的结构包括一个突变的肌凝蛋白II(GLP-1)蛋白骨架,其中含有一肽链,以及两个半胱氨酸桥连的二硫键。
这种结构使得利拉鲁肽具有较长的血液循环时间和增强的 GLP-1 受体亲和力。
三、利拉鲁肽的生物活性利拉鲁肽通过模拟GLP-1受体的活性,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缓胃的排空速度,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中的GLP-1受体途径降低食欲。
利拉鲁肽还有助于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抗氧化应激和减轻胰岛素抵抗等糖尿病相关的机制。
因此,利拉鲁肽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四、利拉鲁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利拉鲁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如下: * 血液循环半衰期:约13小时 * 吸收:限制于皮下注射部位 * 分布:主要分布在外周组织 * 代谢:通过胰岛素酶的代谢 *排泄: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五、利拉鲁肽的临床应用1.糖尿病治疗:利拉鲁肽已被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的单药治疗或与其他抗糖尿病药物(如二甲双胍)联合治疗。
其具有以下优点:–降低血糖:利拉鲁肽可以显著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
–控制体重:利拉鲁肽可以减轻体重,因为它通过降低食欲和减缓胃的排空速度来控制体重。
–降低胰岛素抵抗:利拉鲁肽可以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抗氧化应激来降低胰岛素抵抗。
2.肥胖治疗:利拉鲁肽也可以作为肥胖治疗的一种选择,尤其对于BMI超过30 kg/m^2的肥胖患者。
3.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利拉鲁肽不仅可以降低血糖水平,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利拉鲁肽的功效和副作用
利拉鲁肽的功效和副作用
利拉鲁肽,是一种新型的抗糖尿病药物,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和作用机制。
它主要通过激活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通路,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
利拉鲁肽可以促进食欲抑制激素GLP-1的分泌,减少胃排空
速度,增加饱腹感,从而控制食欲,减少食物摄入量,帮助减轻体重。
同时,利拉鲁肽还能通过抑制糖原分解和葡萄糖输出,减少肝脏释放的葡萄糖,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
除了降低血糖的作用,利拉鲁肽还具有减轻胰岛负担、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胰岛素耐药等保护胰岛功能的作用。
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利拉鲁肽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细胞更好地利用血糖,从而减少胰岛素的需要。
利拉鲁肽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胃部不适等消化系统反应。
个别患者可能出现低血糖的风险,尤其是与其他降血糖药物联合使用时。
此外,个别患者在使用利拉鲁肽期间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的瘢痕、瘀血、红肿等皮肤反应。
因此,在使用利拉鲁肽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注意药物的合理用量、用药时间及注射技巧,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的发生。
同时,个体差异较大,某些患者可能对利拉鲁肽不耐受或有过敏反应,需密切监测病情并随时与医生沟通。
利拉鲁肽的作用和功效
利拉鲁肽的作用和功效
利拉鲁肽是一种生物活性肽,具有多种作用和功效。
1. 促进肠道蠕动:利拉鲁肽能够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胃肠道的排空速度,减少胆汁的吸收,从而起到促进消化和排便的作用。
2. 抑制胃酸分泌:利拉鲁肽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可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保护胃黏膜,预防和治疗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等胃肠道疾病。
3. 抑制食欲:利拉鲁肽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抑制食欲中枢,使人产生饱胀感,减少进食量,从而有助于控制体重和减肥。
4. 调节血糖:利拉鲁肽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增加葡萄糖的利用率,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一定的帮助。
5. 提高免疫功能:利拉鲁肽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和改善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各种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利拉鲁肽在使用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遵循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胃黏膜,促进溃疡面的修复[5]。
熊去氧胆酸是一种能够在肝脏中合成的内源性胆汁酸,其在人体胆汁中所占的比例为0.1%~5%。
用熊去氧胆酸制剂对BRG患者进行治疗可使其胆汁中熊去氧胆酸所占的比例明显增高(最高可达到43%),降低其胆汁中毒性胆汁酸所占的比例,进而可减轻毒性胆汁酸对其胃黏膜造成的损伤[6]。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熊去氧胆酸联合铝碳酸镁、莫沙必利治疗BRG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病情。
参考文献[1] 任志波.熊去氧胆酸联合莫沙必利及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9,31(4):22-24.[2] 赖雨田.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7):47-48.[3] 雷华.熊去氧胆酸钠辅助治疗10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及预后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8):1158-1159.[4] 史宁,汤晴,耿帅,等.熊去氧胆酸联合莫沙必利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Meta分析[J].人民军医,2018,61(1):38-42.[5] 黄璠,朱云清.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11):1218-1220.[6] 宋红勇.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162-163.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莫明翠,饶建华,杨 超(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云南 临沧 677000)[摘要]目的:探究用利拉鲁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利拉鲁肽组(n=64)与甘精胰岛素组(n=64)。
分别用甘精胰岛素与利拉鲁肽对甘精胰岛素组患者与利拉鲁肽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及体质指数。
利拉鲁肽 (Liraglutide) 型糖尿病的治疗
利拉鲁肽 (Liraglutide) 型糖尿病的治疗利拉鲁肽 (Liraglutide) 型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治疗糖尿病,医学界一直在不断研究和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
利拉鲁肽 (Liraglutide) 作为一种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受到了广泛关注。
利拉鲁肽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天然GLP-1的作用来调节血糖水平。
GLP-1是一种由肠道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然而,GLP-1本身的半衰期较短,无法用于治疗。
利拉鲁肽通过改变GLP-1的结构,使其更稳定,从而延长其作用时间。
利拉鲁肽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治疗糖尿病。
首先,它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在胰岛细胞中的储存,并抑制胰岛素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其次,利拉鲁肽还可以减少胃部排空,降低血糖的来自食物的产生。
此外,利拉鲁肽还可以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减少糖原的释放和肝葡萄糖的产生。
临床研究表明,利拉鲁肽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发现,利拉鲁肽治疗组的患者在降低血糖、控制体重和改善胰岛功能方面的效果比对照组明显更好。
此外,利拉鲁肽还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一种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
然而,利拉鲁肽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以及低血糖等。
因此,在使用利拉鲁肽之前,医生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选择适当剂量,并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和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利拉鲁肽是一种重要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然而,患者在使用利拉鲁肽时应注意不良反应的出现,并在严密监测下进行治疗。
此外,利拉鲁肽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一、联合治疗机制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可通过不同的途径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发挥协同效应。
利拉鲁肽通过激活GLP-1受体,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肠道排空,降低血糖浓度。
而二甲双胍则通过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血糖生成,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降低胰岛素抵抗。
两者联合使用,可以在不同层面调节血糖代谢,互补作用,达到更好的降糖效果。
二、临床试验研究1.临床试验设计为了评价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许多临床试验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表明,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相比,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
这表明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
2.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明显。
在降糖效果方面,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从而有效控制血糖。
在体重控制方面,利拉鲁肽能够减轻患者的体重,而二甲双胍则能减少胰岛素抵抗和脂肪生成,对体重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在胰岛素抗性和胰岛素分泌方面,联合治疗组的胰岛素抗性减轻,胰岛素分泌增加,使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改善。
三、安全性评价对于联合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临床试验结果也表明两者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发生率较低且大多为轻度不适,通常在治疗初期出现,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逐渐耐受。
联合治疗也能够降低低血糖风险,减少胰岛素抵抗、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发生。
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是安全可靠的。
四、临床应用前景联合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并已被列入2型糖尿病治疗的指南中。
降糖新药利拉鲁肽
时 ,患 者 的 胰 岛 B细 胞 机 能 以 降 低 至
50% …
。
目前 治疗 2型糖 尿病 的药 物有
糖 敏 剂 及 胰 岛 素 等 药 物 。 这 些 药 物
无 沦单 独或联 合应 用都 不能长 期控 制血
糖 ,其 可 能 原 因 为 未 能 阻 止 B 细 胞 功 能
细胞功能 ,降低 心血管危险因素 。但 由于 天然 GLP一1易在 人体 内降解 失活 ,故在 临床 使 用 时 具 有 局 限 性 。利 拉 鲁 肽 对 GLP一1的结构进行 了修饰 ,GLP一1上赖 氨酸被精氨酸替换 ,同时在 GLP一1 26位 上增 添了一个 16碳 的棕 榈酰 脂 肪酸链 , 半衰期 12~14小 时 ,1次/日给 药就 能起 到 良好的降糖作用 。因与天然 GLP一1 保持 了 97% 的同源性 ,所 以,利拉鲁 肽既 克服 天然 GLP一1易被 降解 的缺 点 ,又保 留 了 天然 GLP—l的生 理 作 用 。
利 拉 鲁 肽 的 临床 应 用 降糖 :①利 拉鲁肽降低血糖 的作用 与
葡萄糖浓度呈相关性 。据 报道 :将 225例 均为接受药物治疗 的 2型糖尿病患 者 ,随 机分为利拉鲁肽 和安慰剂 组 ,治疗 14周 , 统计 数 据显 示 ,利拉 鲁 肽 组 患者 HbA1c 水 平 均 出现 降 低 ,且 与 剂 量 成 正 比 ;② 格 列美脲是一种常用 的 口服 降糖 药 ,属 于磺 脲类 。与之相 比 ,利拉鲁肽 降糖作用更 为 有效 ,且与用药剂量相关 ;③对经饮食 、运 动或单一 口服 药 治疗血 糖 控 制不 佳 的 2 型糖尿病患 者单 独使 用利拉 鲁肽 与格 列 美脲 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 进行 比较 ,利拉 鲁 肽长效 的降糖疗效更 加突 出,且 降糖过 程 平稳 ,少见低血糖反应 。④二 甲双 胍(1g/
GLP-1RA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
未来有拓宽上述适应症的潜力。
利拉鲁的用法、用量
用量:利拉鲁肽的注射剂量分为三档:起始治疗剂量:0.6mg 常规治疗剂量:1.2mg 强化治疗剂量:1.8mg
起始剂量为每天0.6mg,至少一周后,剂量应增加至1.2mg,预计一些 患者在将剂量从1.2mg增加至1.8mg时可以获益,根据临床应答情况, 为了进一步改善讲堂效果,至少一周后可将剂量增加至1.8mg,每日剂量 不可超过1.8mg.
在出现胃肠道不适,为了考虑长期的获益,可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 1.少食多餐,避免食饱
利拉鲁肽的副作用
2.暂时吃清淡饮食、减少脂肪类食物 3.含有生姜的食物可助缓解 4.避免接触让自己恶心的气味或者食物 5.尽量穿宽松的衣服 6.分散注意力
注意事项
本品不得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用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本品并非胰岛素替代物。 本品不得用于有甲状腺髓样癌(MTC)既往史或家族史患者或2型多发性内分泌 肿瘤综合症患者(MEN2) 在炎症性肠病和糖尿病性胃痉挛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有限,因此不推荐本品用于这 些患者。 已有少数急性胰腺炎的报道。应当告知患者急性胰腺炎的特征性症状:持续,严 重的腹痛。如果怀疑发生了胰腺炎,应该停用本品和其他潜在的可疑药物。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 内分泌科:吴彩红
利拉鲁肽的基本介绍
利拉鲁肽,别名:诺和力是一种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主要 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可与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与二甲双胍合用时 无需改变二甲双胍的剂量;与磺脲类药物联合用药时应考虑减少磺脲类药物的剂 量,以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用法:每日注射1次,可在任意时间注射,无需根据用餐时间给药 重点:具体要遵医嘱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二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二甲双胍是目前二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而利拉鲁肽则是近年来新推出的注射类降糖药物。
本文旨在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一、利拉鲁肽简介利拉鲁肽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它可以模拟GLP-1的生物效应,从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胃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胰岛素阻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肝糖原的合成。
此外,利拉鲁肽还能够抑制胃排空的速度,增加饱腹感,减轻体重并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
二、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作用于肝脏,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同时可以增加胰岛素感受性,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还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吸收,通过预防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输出增加,预防餐后高血糖,同时这种药物还能够减轻临床病人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三、联合应用的优势二甲双胍和利拉鲁肽都有各自的作用机制,合并应用可以相辅相成,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1、降低血糖水平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糖原的合成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空腹和餐后的血糖水平;利拉鲁肽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作用,减少胰岛素阻抗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同样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实现联合治疗时的协同效应。
2、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利拉鲁肽的降糖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二是减少胰岛素分泌的受阻。
而二甲双胍则能够通过抑制糖尿病病人对格鲁卡龙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并降低胰岛素阻抗状态。
3、减轻体重利拉鲁肽具有抑制肥胖的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肥胖细胞的形成,从而减少膳食摄入对肥胖细胞的影响,反过来也能够影响二甲双胍减轻体重的作用,从而实现减轻体重的效果。
4、减少胰岛素耐受二甲双胍可以减轻肝脏糖原合成增加,防止葡萄糖释放的问题,从而可以减少胰岛素的欠敏感状态,与利拉鲁肽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减少胰岛素阻抗状况的出现。
利拉鲁肽药物的作用原理及与其他肠促胰素药物的比较
第16页
4、利拉鲁肽与艾塞那肽药品比较
利拉鲁肽药物的作用原理及与其他肠促胰素药物的比较
第17页
基于肠促胰素药品分类
利拉鲁肽药物的作用原理及与其他肠促胰素药物的比较
第18页
利拉鲁肽及艾塞那肽比较
97% 氨基酸与人GLP-1同源
53% 氨基酸与人GLP-1同源
利拉鲁肽药物的作用原理及与其他肠促胰素药物的比较
第9页
两种主要肠促胰素比较
GLP-1
GIP
主要合成部位
L 细胞(回肠和结肠)
K 细胞 (十二指肠和空肠)
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泌
是
否
餐后胰高糖素
是
否
食物摄入
是
否
延缓胃排空
是
否
促进 β 细胞增殖
是
是
促进胰岛素生物合成
是
是
利拉鲁肽药物的作用原理及与其他肠促胰素药物的比较
利拉鲁肽药物的作用原理及与其他肠促胰素药物的比较
第8页
肠促胰素效应:
口服葡萄糖和静脉注射葡萄糖效应比较
静脉血糖浓度(mg/dL)
时间(分钟)
C肽 (nmol/L)
200
100
0
01
60
120
180
01
60
120
180
0.0
0.5
1.0
1.5
2.0
时间(分钟)
02
02
肠促胰素效应
口服葡萄糖
静脉用葡萄糖
胰岛素抵抗
胰高糖素抑制不足细胞功效失调
胃肠道吸收葡萄糖
慢性β细胞功效衰竭
胰岛素分泌不足β细胞功效异常
沙格列汀与利拉鲁肽治疗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
沙格列汀与利拉鲁肽治疗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常常伴随着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多种心血管并发症。
治疗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非常重要,而沙格列汀与利拉鲁肽是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本文将探讨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
沙格列汀是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可以提高胰岛素的分泌和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利拉鲁肽是类胰岛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和减缓胃肠道的葡萄糖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这两种药物都是口服药物,方便患者使用。
研究表明,沙格列汀与利拉鲁肽可以治疗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且治疗效果显著。
一项临床研究分别比较了沙格列汀和利拉鲁肽治疗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效果相当,但利拉鲁肽治疗后胰岛素分泌更高,体重下降更多。
总之,沙格列汀、利拉鲁肽以及它们的联合用药都可以治疗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且治疗效果显著。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推荐使用联合用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药物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患者在使用时需遵医嘱,注意副作用的发生。
同时,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自我管理也是治疗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关键。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利拉鲁肽是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肠道中产生的GLP-1激素,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是一种大家熟知的口服降糖药物,能够减少肝葡萄糖输出并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敏感性。
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的联合应用已经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常见选择。
下面将介绍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利拉鲁肽可以有效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长期血糖控制指标HbA1c。
研究表明,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相比,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一项临床试验显示,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12周后,HbA1c水平较药物治疗前减少了1.4%。
联合应用还可以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体重。
与很多其他降糖药物相比,利拉鲁肽的特点是能够通过抑制食欲和减少进食量来减轻体重。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的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体重,减少肥胖带来的合并症风险。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还有一些其他的优点。
联合应用可以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并且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该药物组合还对肾脏保护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在4年的随访期内,肾脏功能明显改善。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该药物组合通过不同的途径调节血糖水平,有效控制血糖,并且具有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和降低心血管风险等多种优点。
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情况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利拉鲁肽苏培【摘要】利拉鲁肽(Liraglutide)是新一代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高度同源长效类似物,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降糖效应及β细胞保护作用,每日只需皮下注射1次,就可持续发挥作用而起到良好的降糖效果,单独使用很少引起低血糖,同时还具备多种降糖外效应:如减轻患者体重量,调节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上述效应不仅提高利拉鲁肽在糖尿病治疗中控制血糖的作用,同时还有降糖药物不具备的优势,这将大大促进2型糖尿病(T2DM)治疗水平的提高.GLP类似物作为新型的T2DM治疗药物,也有着弊端和不足.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利拉鲁肽在临床研究中还报道了可能与免疫原性有关的不良事件,包括荨麻疹、血管水肿以及注射部位皮疹、红斑的发生.有些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尽管如此,利拉鲁肽还是性价比较高、能为广大患者接受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期刊名称】《天津药学》【年(卷),期】2012(024)003【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利拉鲁肽;GLP-1类似物;2型糖尿病【作者】苏培【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三医院,天津3002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1+.5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
随着病程进展,β细胞功能逐渐衰竭,血糖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危险因素日益增多,同时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还可能进一步增加低血糖和体重增加风险。
然而,现有的治疗手段大多是针对性地降低血糖水平,而对β细胞功能、低血糖、体重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此时,新的肠促胰素类药物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基础研究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每日1次长效人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同时显著减少低血糖风险、患者体重和收缩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从而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本文就利拉鲁肽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介绍。
1 利拉鲁肽具有直接的胰岛β细胞保护及延缓T2DM进展的作用药理研究显示,GLP-1可提高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糖耐量,促进β细胞再生和修复,增加β细胞增生和新生,并抑制β细胞的凋亡,提高β细胞质量和数量[1-3],并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改善β细胞功能,提高β细胞葡萄糖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
β细胞功能不断恶化是T2DM血糖持续高的主要原因,现有治疗很难从根本上改善T2DM患者的β细胞功能衰竭。
Matthews等[4]总结了LEAD(Liraglutide Effect and Action in Diabetes)1-5试验中1.8 mg利拉鲁肽治疗对β细胞功能的作用,提示利拉鲁肽可显著改善T2DM患者的β细胞功能:利拉鲁肽组的HOMA-β水平相对基线提高28%~34%,胰岛素原/胰岛素值(P/IR)较基线降低0.05~0.12(P均<0.05)。
Matthews等[5]进一步对LEAD1-6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与罗格列酮和安慰剂相比,利拉鲁肽均显著提高HOMA-β并降低P/IR;与格列美脲相比,利拉鲁肽组的HOMA-β提高相似,但显著降低P/IR;与艾塞那肽相比,利拉鲁肽有效提高HOMA-β水平(P均<0.05)。
可见,利拉鲁肽可以改善胰岛功能的两个检测指标HOMA-β和P/IR,而胰岛功能是决定T2DM进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利拉鲁肽具有延缓T2DM进展的作用。
2 利拉鲁肽可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LEAD研究关于利拉鲁肽的一系列Ⅲ期临床试验,在全球40多个国家进行,共纳入4 000余例T2DM患者。
该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利拉鲁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其中一项在我国、韩国及印度的929例T2DM患者中开展的研究比较了在二甲双胍基础上早期加用利拉鲁肽或格列美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各亚组患者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1.2 mg和1.8 mg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具有相似的降糖效果(降低分别为-1.36%、-1.45%及-1.39%),并且利拉鲁肽可显著减少低血糖风险[6]。
对其中476例来自我国患者的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1.2 mg和1.8 mg 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具有相似的降低血糖效果(HbA1c降低分别为-1.2%、-1.2%及-1.3%),利拉鲁肽可使40.2%~46.0%的患者达到HbA1c<7.0%,显著降低FPG水平(-30.6~-32.4 mg/m1);利拉鲁肽比格列美脲平均每人每年减少轻度低血糖事件0~0.10 VS 1.47次[7]。
此外,这项来自亚洲的研究还显示,利拉鲁肽各个剂量组的P/IR降低0.06~0.11,HOMA-β提高14%~2l%,提示利拉鲁肽可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7]。
3 利拉鲁肽具有多种降糖外疗效利拉鲁肽不仅可保护β细胞,降低血糖,还可以作用于其他部位,产生降糖外效应。
3.1 减轻患者体质量体重指数(BMI)和腰围是心血管疾病和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众多临床研究也证实了无论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糖药联用,利拉鲁肽均能减轻T2DM患者的体重[8]。
而且,随着患者BMI的增加,减重作用更加显著,尤其是对于BMI≥35 kg/m2的患者,降低体重作用最明显。
单药治疗的LEAD-3研究及后续延长2年研究结果表明,完成2年治疗者中,利拉鲁肽组患者体重在治疗12周就显著降低,且维持2年,而格列美脲组体重持续增加,2年结束时利拉鲁肽组(1.2 mg和1.8 mg)体重降幅为-2.1、-2.7 kg,格列美脲组则增加1.1 kg(均P<0 .000 1)[9,10]。
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同时应用,在2年期间则使体重减轻3 kg[11]。
其他临床研究表明,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分别治疗26周后,患者的HbA1c均降低1%,其中利拉鲁肽组患者的体重平均下降2.3 kg ,而甘精胰岛素组患者的体重平均上升1.8 kg[12]。
T2DM患者在未进行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前提下,予以利拉鲁肽治疗后,体重依然减轻,体重减轻最明显组的血糖及血脂的改善也最明显。
3.2 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多项研究显示,利拉鲁肽是从以下四个方面保护心脏的:改善非缺血性心衰的心肌功能;提高缺血性心脏病的心肌存活;改善2型糖尿病的内皮功能障碍;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标志物。
与天然GLP-1一样,利拉鲁肽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NF)介导的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活性[13],CRP(C-反应蛋白)以及脑钠肽浓度[14],研究表明,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抑制内皮功能紊乱作用[15]。
利拉鲁肽LEAD研究中也发现利拉鲁肽能显著降低血管收缩压,较对照组下降3~7 mmHg。
利拉鲁肽治疗后还伴随着血浆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游离脂肪酸浓度的下降[12]。
4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4.1 免疫原性作为蛋白质源性的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抗体生成、局部注射部位或全身过敏反应等问题值得注意。
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同为GLP-1受体激动剂,但两类药物又存在明显差异。
艾塞那肽与GLP-1受体具有高度的亲和力,但蛋白来源于非哺乳类动物,与人GLP-1序列同源性仅为53%,而利拉鲁肽在天然人GLP-1的分子结构上仅更换一个氨基酸和增加一条脂肪酸侧链,同源性高达97%[16]。
二者同天然人GLP-1序列同源性不同造成了抗体反应的不同。
利拉鲁肽与天然人GLP-1高度的同源性成为其在临床使用中安全可靠的重要保障。
研究显示,利拉鲁肽平均抗体发生率为8.6%,而艾塞那肽为43%[17],此外,利拉鲁肽抗体滴度低,不会导致疗效降低。
临床研究中还报道了利拉鲁肽可能与免疫原性有关的不良事件,包括荨麻疹、血管水肿以及注射部位皮疹、红斑的发生[18]。
但这些不良事件发生率极低,且发生部位的反应均较轻,不会导致药物的停用。
4.2 胃肠道症状胃肠道反应是跟剂量相关的,并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耐受。
像其他GLP-1受体兴奋剂艾塞那肽一样,利拉鲁肽疗法的主要胃肠道副作用表现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在早期的低剂量临床研究中[19],使用利拉鲁肽(<0.75 mg)的病人表现出恶心症状的占10/135,而使用安慰剂的占1/29。
但在这个研究中必须说明的是,利拉鲁肽的剂量很低,大约2/3的胃肠道紊乱报道经过1~3 d持续治疗已经得到恢复,且没有病人因胃肠道紊乱症状而退出治疗。
在第3阶段的临床试验中规定的更多临床相关的用药量报道显示[20-22],使用利拉鲁肽表现出恶心症状的发生率是10%~40%。
而使用安慰剂的只有2%~9%。
在这些试验中,早期发生的恶心症状经过继续治疗4周后,病人发病频率和严重程度都有所下降。
类似的腹泻、呕吐、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经过数天或数周的继续治疗也常常有明显的缓解。
由于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道副作用症状而退出临床试验的病人比率较低(2%~5%)。
然而,在高剂量利拉鲁肽(1.8mg/d)的LEAD-4临床试验中,退出观察比率高达11%。
由于胃肠道不良反应是短暂的,所以利拉鲁肽的使用剂量可以以每周0.6 mg的剂量递增。
5 小结新型降糖药物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是新一代的人GLP-1高度同源长效类似物,1次/d单药治疗,能持续有效地降低血糖和HbA1c,改善β细胞功能,减少低血糖风险,降低体重和收缩压。
LEAD研究证实了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治疗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当然,GLP类似物作为新型的T2DM治疗药物,也有着弊端和不足。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作为蛋白质源性的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抗体生成、局部注射部位或全身过敏反应等问题值得注意,有些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
尽管如此,利拉鲁肽还是性价比较高、能为广大患者接受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Gallwitz B. Glucagon-like peptide-1 as a treatment option for type2 diabetes and its role in restoring beta-cell mass.Diabetes Technol Ther,2005,7(4):6512 Buteau J, El-Assaad W,Rhodes C J,et al.Glucagon-like peptid-1 prevents beta cell glucolipotpxicity. Diabet- ologia,2004,47(5):8063 Iwai T, Suzuki M, Kobayashi K,et al.The influences of juvenile diabetes on memory and hippocampal plasticity in rats: improving effects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 Nenrosci Res,2009,64(1):674 Matthews D R, Marre M, Le Thi T D, et al, Liraglutide,a human GLP-1 analogue, significantly improves beta-cell function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Diabetologia, 2008,51: 8925 Matthews D. Liraglutide improves β-cell function as assessed by HOMA-B and proinsulin: insulin ratio-meta analysis of six clinical trials.Diabetes,2010,59(s):15136 Yang W, Chen L, Ji Q, et al. Liraglutide provides similar glycaemic control as glimepiride (both in combination with metformin) and reduces body weight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Asian population with type 2 diabetes from China, South Korea and India: a 16-week, randomized, double-blind, active control tri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1,13:817 Yang W, Liu X, Ma J, et al. Liraglutide provides similar glycemic control with reduce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body weight compared to glimepiride when added to metformin in Chinese subjects with T2D. Diabetes, 2010, 59 (s) : 1908 Dharmalingam M, Sriram U, Baruah M P. Liraglutide: A review of its therapeutic use as a once daily GLP-1 analog for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dian JEndocrinol Metab, 2011, 15:99 Garber A, Henry R, Ratner R, et al. Liraglutide versus glimepiride montherapy for type 2 diabetes (LEAD-3 Mono): a randomised, 52-week, phase 3, double-blind parallel- treatment trial. Lancet, 2009,373(9662):47310 Garber A, Henry R R, Ratner R,et al. Liraglutide, a once- daily human glucagon-like peptide 1 analogue, provides sustained improvements in glycaemic control and weightfor 2 years as monotherapy compared with glimepirid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Obes Metab, 2011, 13:34811 Neumiller J J, Campbell R K. Liraglutide:a once-daily incretin mimetic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n Pharmacother, 2009, 43:143312 Russell J D, Vaag A, Schitz O, et al. Liraglutide vs insulin glargine and placebo in combination with metformin and sulfonylurea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LEAD-5 met + SU):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Diabetologia, 2009,52:204613 Courreges J P, Vilsbll T, Zdravkovic M,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once-daily liraglutide,a human glucagon-like peptide-1 analogue, on cardiovascular risk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Diabete Med, 2008,25:112914 Liu H,Dear A E,Knudsen L B, et al.A long-acting glucagonlike peptide-1 analogue attenuates induction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type-1 and vascular adhesion molecules. J Endocrinol,2009,201(1):5915 Nystrm T.The potential beneficial role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 i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insulin resistance.Horm MetabRes,2008,40:59316 Rossi M C, Nicolucci A. Liraglutide in type 2 diabetes: from pharmacological development to dinical practice. Acta Biomed,2009,80:9317 Russell-Jones D. The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GLP-1 receptor agonist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2 diabetes. Int J Clin Pract,2010,64:140218 Buse J B, Garber A, Rosenstock J, et al. Liraglutide Treatment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Antibody Formation with No Apparent Impact on Glycemic Response or Increased Frequency of Adverse Events: Results from the Liraglutide Effect and Action in Diabetes(LEAD) Trials.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1,96:169519 Madsbad S, Schmitz O, Ranstam J, et al. Improved glycemic control with no weight incr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fter once-daily treatment with the longacting glucagonlike peptide 1 analog liraglutide (NN2211): a 12-week,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iabetes Care, 2004,27(6):133520 Marre M, Shaw J, Brandle M, et al. Liraglutide, a oncedaily human GLP-1 analogue, added to a sulphonylurea over 26 weeks produces greater improvements in glycaemic and weight control compared with adding rosiglitazone or placebo in subjects with Type2 diabetes (LEAD-1 SU). Diabetes Med,2009,26(3):26821 Nauck M, Frid A, Hermansen K,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comparison of liraglutide, glimepiride, and placebo, all in combination with metformin in type 2 diabetes:the LEAD (liraglutide effect and action in diabetes)-2 study. Diabetes Care,2009,32(1):8422 Zinman B, Gerich J, Buse J B,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human glucagon-like peptide-1 analog liraglutide in combination with metformin and thiazolidinedion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LEAD-4 Met+TZD).Diabetes Care, 2009, 32(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