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课标》精神,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中学2024-2025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七篇)

中学2024-2025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七篇)

中学2024-2025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一)、工作思路认真落实____,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研究的服务意识、有效意识、质量意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精细规范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引领教师走“轻负担,高效益”教学之路,尽快建立基于教学质量达成的教研模式,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全面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为推动我市义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工作。

(二)、主要工作1、正确把握新课改前行方向,引领教师准确理解新课标,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

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要引领教师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理解内化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把握教学目标,建立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守住“双基”底线,活化教学方法,让教师和课堂富有内涵。

各学科要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教研,不随意增加难度和降低要求,课时安排和课程评价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今年,要认真组织好英语、数学等学科课标修订版教材培训。

各学科在引领教师学习好、理解好、把握好新课标的基础上,要改变单一的仅仅基于课程标准的教研模式,要依据质量监测中反映出的教师教学中存在问题,尽快建立基于教学质量达成的教研模式,把教研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指导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上来。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要引领教师正确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规范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山东省实施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做好准备。

要立足于日常课堂教学,加强与学校教学同步的常规教研,把教研活动置于真实的教学语言、真实的学习表现、真实的教学情境、真实的课堂基础上,把教研贯穿在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全过程。

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行动研究的过程,将新课程理念体现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促进素质教育有效推进。

要深入学校听“常态课”,搞常态教研。

各学科要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威海市学科论坛和“送课下乡”活动,保证高水平,充分展示我市小学教育的良好形象。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的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其中的理论精悍而抽象,需在反复揣摩中才能领会。

我对其中的一段感受很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我想,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活动构成的,教师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师生之间应有良好的关系和相互配合。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支配,教师大都比较主动,而学生大都比较被动,何谈平等与对话?在新课程中,一直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敢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试想,在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再是过去面目可憎的“权威者”,加之兴趣的激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不爱学吗?由爱学转为会学,会学更爱学,从而真正走到了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深受其害。

教师的“一言堂”、摇头晃脑的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课堂,扼杀了多少儿童对知识的向往。

现在,我已为人师,难道还要让我的学生也有同样的遭遇吗?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精神与主要特点

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精神与主要特点

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精神与主要特点田慧生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战略举措。

2001年,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推进,2004年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也开始启动。

十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在实践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长足发展。

但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变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事件,课程改革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它总是会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面临一些新挑战,课程改革必须在不断修订中完善,在不断完善中深化。

2002年初,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标准。

2007年,教育部在前期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开始筹备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标准的全面修订工作。

到2019年初,经过五年的系统修订,2019版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数学科教材也依据课程标准完成了全面修订。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是在新的教育发展背景下的一个系统化工程,体现出很多新思路、新内容和新特征,对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和意义此次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有着深刻的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体来说,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课标修订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任何一次课程改革,不管作了多么精心的准备,在推进过程中课程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总是会产生一定的距离,国内外概莫能外。

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就是课改自身完善的需求。

2001年正式启动课改,2003年国家就组织相关的专业力量对首批42个国家课改实验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2007年,又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42个国家课改实验区作更大范围的全面调研,这次调研涉及校长、教师、学生、家长11.7万人,是一个大样本调查。

通过这两次调查,一方面发现新课改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从各方面改变了基础教育的面貌。

2024年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例文(4篇)

2024年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例文(4篇)

2024年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例文近年来,我国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符合时代的要求。

作为一名新课标学习者,我深受其影响,也逐渐领悟到新课标给我的学习带来的新体验。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分享一些我在新课标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标注重学科的整合。

以前,我们往往将各个学科割裂开来,学习的知识点孤立存在,缺乏联系。

然而,在新课标中,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联系是非常显著的。

例如,数学与物理、化学的联系紧密,物理和化学的原理在数学中得到了应用,而数学中的计算方法也能辅助解决物理和化学问题。

我发现,通过学科的整合,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拓宽我的思维,锻炼综合应用能力。

其次,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过去,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科的深入思考和应用。

然而,在新课标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学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创新的想法和方法。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老师鼓励我们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让我深感学习的乐趣所在,也让我明白知识只是一个工具,真正的能力在于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前,我们的学习往往是老师上课,我们被动接受知识,然后进行记忆和复制。

而在新课标中,我们被要求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

老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引导和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鼓励我们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

同时,老师还给予我们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引导我们独立思考和总结归纳。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喜欢上了学习,也培养了我主动学习的能力,让我在课堂外也能进行更多的学习和探索。

此外,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往,我们的学习大多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而在新课标中,我们被要求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

例如,物理学习中,我们要进行各种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这样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课标研读教研活动记录(3篇)

课标研读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深入理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高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校于2023年4月10日开展了新课标研读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的1. 理解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和基本要求。

2. 掌握新课标在各学科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新课标解读本次活动首先由我校教务主任对新课标进行详细解读。

他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加强课程整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新课标在各学科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创新评价方式。

2. 分组研讨在教务主任的解读基础上,教师们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组进行分组研讨。

各组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就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探讨。

(1)语文组:针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数学组:围绕数学思维、数学应用等方面,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英语组:针对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科学组:关注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等方面,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3. 经验分享在分组研讨的基础上,各组代表分享了本组在研读新课标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

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实践。

(2)如何根据新课标要求调整教学策略。

(3)如何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活动总结本次新课标研读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活动,教师们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中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推荐高中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0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1在假期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了《课程标准》,并努力把《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相互协作、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进行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在备课组活动或者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

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对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强化基础”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如何向学生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大力抓好课堂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时指导”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实践”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本学期中,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是针对高一教学知识背景不完备,知识体系不健全,课时数不足的现象提出来的。

应当说这样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把握课程改革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习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几点思考

把握课程改革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习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几点思考

把握课程改革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习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几点思考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的新开端,也标志着中国教育事业跨入新的阶段,使学生在进行教育时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多挑战。

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实施,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课程开发平台,它要求教师掌握时下最新主流知识,以达到教育革新的目标,顺应进步(社会)时代的潮流。

面对义务教育新课标,我们首先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道德观念。

在课程实施中,更加注重课堂的活动化、实践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其次,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道德教育置于首位,注重学生道德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坚持围绕“诚实、安全、文明、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自尊自爱的能力,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还应该抓紧组织教师做好新课标下课程的改革,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重点把握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围绕新课标建立新的课程设置形式,以更新教学思路,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另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发展情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完善智力教育办法,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综上所述,完善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实施,必须紧紧抓住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原则,抓好课程改革,掌握新课标的教学内容的要求,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只有教师牢固树立信念,勇于尝试,积极进取,奋力拼搏,才能实现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我国的未来建设做出贡献。

学习《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学习《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学习《新课标》,落实“新理念”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席卷而来。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而要贯彻落实这一新的课程标准,必须以全新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引领教师和学生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学习《新课标》,是贯彻执行新理念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才能把新理念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

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推动学校教育的迈进。

1. 深入研读《新课标》要深入研读《新课标》,全面理解其背后的理念和意图,真正把握其核心内容和要求,包括对各个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以及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发展特点的要求等。

只有深入研读,才能实现对新课程标准的全面理解,为贯彻执行新理念提供有力的支撑。

2. 学习新教学理念《新课标》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延伸和拓展,更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换位。

教师要深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只有理解并积极贯彻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合作,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建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贯彻新课程标准新理念,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建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只有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发展状况,引导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

评价体系还是教师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1. 尊重多元智能《新课标》强调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智能和个性差异,不再只看重学生的知识和记忆能力,而更注重学生的创造力、情感智力、人际智力等其他多元智能。

评价体系也应该倾向于尊重多元智能,采用更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和手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状况。

2. 引入综合评价建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必须引入综合评价的概念和方法。

准确把握新课标,灵活运用新教材

准确把握新课标,灵活运用新教材

准确把握新课标,灵活运用新教材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标签:新课标;新教材;灵活运用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沿用多年的教学大纲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对多次课程改革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材改革,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在教材编写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三个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同时新教材为课堂教学开创了自由的空间,教师能够将其个人对教学内容构想的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中去,学生也可以多角度地学习教材,因而新教材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教师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开放性,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每一位教师深深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课标,把握新课标内容标准的度与量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学生通过高中阶段学习对于生物学科应达到的要求。

因此,认真研究新课标是从事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了解本学科课程性质的基础上,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中新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

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是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对于新课标中的内容标准遵照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学习目标,技能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按不同层次逐一分解,把握好度与量,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教材,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延伸。

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1章走进细胞重点应放在分析细胞学说的过程和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其余的都是为学习细胞做必要的铺垫,不必涉猎太多,否则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到困难。

二、了解新教材突出的特色1、知识结构完善化新教材力图给学生展现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核心精神

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核心精神

龙源期刊网 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核心精神作者:来源:《教育》2017年第27期与时俱进,修订课程标准主持人提示:修订课程标准,顺应了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教研员、助理研究员周勇: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于2017年2月15日出台,这是当前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新旧课表的对比,可以总结为“两个新增,两个变化”。

即:新增了技术与工程学,新增了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如科学技术对伦理、环境影响的思考;年级扩展的变化和多元方式评价的变化。

广东省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蔡敏胜: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顺应时代而生,在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和内容上有很大变化。

这一变化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迎来了科学教育的又一个春天。

在具体实施上,提出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程,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到小学有一个衔接,真正实现了科学教育的普及,科学课程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在课程性质的定位上,强调了它是一门综合性课和实践性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是科学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强调了与其余学科的整合和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这为“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契机。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路虹剑:新课标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这是科学教师最关注并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实践的。

但这个变化其实不是科学教师的最大挑战——因为国家课程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加强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我们还可以参考借鉴美国的课程改革,如科学课标由科学探究变为科学实践、“STEM教育”等。

真正的挑战有两方面:一是课程定位由科学启蒙课程变为科学基础课程;二是要从科学概念构建形成科学观念。

这两个要求都在原有科学教学基础上提升了高度,而不是像工程技术是增加了内容,这是最值得我们教学中加以思考研究和实践的。

小学新课标培训计划方案

小学新课标培训计划方案

小学新课标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于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为了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本校决定组织开展小学新课标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1.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 提升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新课标的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增强师生的学科教学互动,积极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培训内容1. 新课标精神和要求的解读2. 新课标下的学科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3. 新课标下的评价与反馈4. 新课标下的学科教学活动设计5. 新课标下的同课异构研究6. 新课标下的教学团队建设7. 其他相关课题的研讨四、培训方式1. 专家授课2. 教师讲座3. 教学案例分析4. 研讨交流5. 观摩课程6. 实地考察五、培训对象本次培训对象为本校所有小学教师,包括年轻教师和资深教师。

六、培训时间本次培训计划为期一个学期。

七、培训措施1.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对象和时间等。

2. 邀请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提供优质的授课和讲座。

3. 定期开展教师研讨会,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

4.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激发教师们的教学创新意识。

5. 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6. 为教师提供相关教育教学资源,支持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发展。

八、培训评估1. 培训前对教师进行调研,了解教师们的基本水平和需求。

2. 培训过程中,定期组织评估,收集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培训方案。

3. 培训后对教师进行实际教学观察,并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培训效果。

九、培训成果1. 提高教师们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 提升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新课标的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正确理解新课标,稳妥推进新课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正确理解新课标,稳妥推进新课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我的建议: 明显能看出内容的(如运动技术、身体健康和 健康教育部分)按照内容来理解,看不出内容的按 “相关内容实施的要求”来理解。
例:水平一的“参与学习与锻炼” 学习目标: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并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积极愉快地上体育与健康课和参加课外体育
活动。如不旷课,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
遗憾与不足: 1.“要求”改成了“建议” 2.没有提出备案和层层审查的要求 建议: 1.各校高度重视这个工作,要有备案制度。 2.“方案”和“计划”很像《体育教学大纲》
(五) 对体育教学的内容 进行有弹性的指导
背景分析:
1.体育内容与目标非直接联系性 2.全国学校体育的巨大地区落差 3.多年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的探索 4.以往课标在规定性的明显欠缺
正确理解新课标,稳妥推进课程 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组》修订组成员
毛振明
第一部分: 解读2011版新课标
新课标的十大变化及背景分析
(一)
正确解说体育课程性质 明确提出“三个为主”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 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制订《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计划》的要求
学校应依据本标准和“方案”的要求,结合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整体发展需要和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情况,制订本校的学校体 育与健康课程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 “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本标准和“方案”精神的理解与把握。 2.对学校教育改革背景、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课程资源、体育传统项目等的分析。 3.明确提出本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 4.制定本校课程实施策略与计划。 5.确定各水平和年级的具体学习目标。 6.确定各水平和年级的教学内容与课时数分配范围。 7、提出教法运用与学习指导的基本要求。 8、具体规定出各水平和年级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评价方案,包 括具体的内容、方法和标准等方面。 9.提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10、提出教学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

学习新课标教研活动小结(3篇)

学习新课标教研活动小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精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校于近日开展了学习新课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新课标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课标的核心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使教师全面了解新课标的改革方向和基本理念。

2. 提高教师对新课标内容的掌握程度,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3. 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如何将新课标融入实际教学。

4.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学习新课标改革背景和基本理念活动开始,由教务处主任对新课标改革背景和基本理念进行解读。

重点阐述了新课标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使教师对新课标改革有了全面的认识。

2. 分析新课标各学科核心素养各学科教研组长分别就本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引导教师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过程。

3. 交流新课标教学策略各教研组围绕新课标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将新课标融入教学实践。

主要内容包括:(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学科间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4)注重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优秀教学案例分享邀请部分优秀教师分享他们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案例,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更加深入,明确了新课标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 教师对新课标各学科核心素养有了全面了解,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3. 教师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4. 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活动反思1. 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可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提高教师参与度。

2. 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运用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研讨。

3. 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范本模板】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范本模板】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摘抄内容:一、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正确认识课程理念。

(一)语文学科特点及教学特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牢牢把握“工具性”“人文性”这两方面的任务,在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上下大功夫,实现二者的高度统一:既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语文工具,又要让学生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二)语文学科新课程理念及教学策略。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是语文学科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其他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

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关注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作用。

(2)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3)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4)注重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结构、含义、用法的整体把握能力。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时代的发展需要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学习仍是学生获取知识、获得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田地,沟通与生活联系。

(2)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6。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7。

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8.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5篇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通过学习,我有了丰厚的收获,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更加深刻了。

在以后教学实践中,我将以下方面做出努力:1、认真学习新课标,多听取专家的解读,像吕老师一样,多听,多记,多思考。

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

使自己能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准确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主动开展的学习,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2、语文教学要“守正创新”。

吕老师在讲座中反复强调“守正创新”这个词,新课标的“变”与“不变”中体现着守正创新,教学任务群的设计要体现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是指在继承优秀的教育成果,准确理解好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语文教学要守正创新。

无论如何改革,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底。

在守好“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语文教育要更新理念,要切实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育要创新就要关注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从孩子的经历出发引导学生进入语文的世界,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__意境之美,在体验中发现语文的文字之美,使其的体验、理解转化为表现的智慧,进而引领学生表现语言之美,在表现语言美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创作欲,从而去创造美。

作业设计要守正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有思考。

布置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是可以有效得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的有效方法。

但传统的一致的书写作业让一部分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无奈和负重。

教师可以根据家庭教育、成长经历及个人学习能力等的不同,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找准每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区域,为学生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作业。

初中生物教研工作计划(通用5篇)

初中生物教研工作计划(通用5篇)

初中生物教研工作计划(通用5篇)初中生物教研工作计划(通用5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一定有不少可以计划的东西吧。

工作计划的开头要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教研工作计划(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物教研工作计划1本学期在学校党委、各处室的领导下,以“率先发展,奋力当强”为主题,争取为学校跨越发展再创佳绩。

我组本学期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个工作: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常规主要有“教”的常规,“学”的常规。

我们依据“教”与“学”两者的主要过程环节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我组提出老师教学常规的“五认真”和学生学习常规的“五认真”。

教和学是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而管则是调控、指导教和学的中介。

教师教学的五认真大致对应学生学习的五认真,教师直接对学生施教,学生直接受教,而学生学习的结果乃至过程同样要反馈给教师。

二、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升教学研究氛围学校教研组是进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也是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教材教法,学习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活动基地,必须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学校工作和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各备课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教研活动、研究课题、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安排等。

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改试验、专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八次,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有记录。

从本组的实际出发确定集体研究课题,注意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三、密切关注课程改革,准确把握《课标》理念新的课程改革从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基础出发,确定了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

在课程类别上坚持了学科课程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结合;在课程范畴上坚持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坚持了学术课程与技术课程的结合;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了统一要求和承认差异的结合;在文化基础知识课程中注意了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的结合。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理解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

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

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小学语文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教师们要深思的。

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

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

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我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并且有创造力。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主角,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

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忙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

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期望。

初中历史科组教研方向总结(3篇)

初中历史科组教研方向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初中历史科组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传承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我校初中历史科组在过去的教研活动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教研方向。

现将我校初中历史科组教研方向总结如下:二、教研方向总结1. 注重教材研究,提高教学效果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初中历史科组在教研活动中,注重对教材的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炼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研讨,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提炼出每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课堂教学提供明确方向。

(2)结合实际,调整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师们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们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历史素养初中历史科组在教研活动中,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1)开展历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们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加强历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师们在教学中注重历史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们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判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高效课堂初中历史科组在教研活动中,重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如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等,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开展教师教学竞赛,促进教师成长。

学校定期举办历史教学竞赛,激发教师教学热情,促进教师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确把握《课标》精神,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准确把握《课标》精神,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暑假期间,各地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标准》培训和学习,我们所有教师也参加了2012年山西省小学教师全员远程教育新课标的培训,那么《标准》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哪些变化呢?这次修订在总体思想上以及具体内容标准上有哪些变化呢?理解它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从思想基础的层面更好的把握标准,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教学。

1把握数学课程基本性质,强调数学课程本质
首先,这次修订的《标准》坚持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强调数学本质。

《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强调”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第一个需要关注的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标准强调了三性: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所谓基础性,是通过我们的数学教育,为每一个学生切实打好基础,提供进一步学习和投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础。

普及性,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发展性,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2理解数学”四基”基本内涵,拓展数学课程目标
《标准》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进一步明确了数学课程应当体现的目标,即”基础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的解决和情感态度”。

这是2011版课标的又一变化:”两基”变”四基”。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现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足以说明数学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