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1课《项链》word教案

合集下载

项链教案(优秀5篇)

项链教案(优秀5篇)

项链教案(优秀5篇)《项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课时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大海图片、视频。

说说你的感受这节刘枫们就去海边看一看,领略一下大海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主识字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小组内解决字音。

2、师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主识字的效果。

3、把生字还原到课文中,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1、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

2、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句子,师生共同解读。

(1)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A、指导书写“白”,“又”两个字。

B、注意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蓝蓝的黄黄的雪白雪白的(2)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

A、指导书写:的、和。

B、找出表示小娃娃动作的词:笑、迎、捡、穿、挂C、模仿一下这些动作D、体会一下,小娃娃此时的心情怎么样?(3)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大海的项链是用什么做成的?美吗?好好读一读这一句话吧!3、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仿佛也来到了海边。

感受到了小娃娃们的快乐!四、课下任务课下,请大家继续读课文,注意,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项链白的又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

1、读词语。

2、读课文。

3、小娃娃的项链是用什么做和,大海的项链又是用什么做的?二、指导朗读1、听录音,一边听一边纠正自己的读音,同时注意模仿体会。

《项链》教学教案设计

《项链》教学教案设计

《项链》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象征意义等。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虚荣心和追求物质生活的危害。

(2)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

(2)小说的情节结构和象征意义解读。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理解。

(2)如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小说基本情节。

(2)学生自主分析人物形象,总结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和象征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深入剖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2. 请阐述你对小说中象征意义的理解。

3. 请你谈谈从小说中得到的启示,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深入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言性质。

(2)探讨小说对于当时社会阶级状况的反映和批判。

(3)通过阅读理解,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项链》教案汇总5篇《项链》教案篇1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

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

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课前准备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

(教师)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受美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

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

11 项链(教案) 项链课文教案

11 项链(教案) 项链课文教案

11 项链(教案)项链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项链》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项链》的主要内容及其写作特点。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学生对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的把握。

(3)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如:什么是真正的价值?2. 自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2)全班交流,总结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对主题的作用。

4. 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解读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总结课文《项链》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写作特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或段落,进行分析解读,阐述其象征意义或深层含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链》教案(5篇范文)

《项链》教案(5篇范文)

《项链》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项链》教案《项链》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对马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赏析小说主题、人物形象描写技术,提高自己的鉴赏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赏读,使自己进一步认知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

【教学难点】悲剧产生的根源。

【教学主流程】1、检查预习,概括小说内容。

2、拟设标题,把握情节。

分析情节特点。

3、提要求,作指导,师生共同开展交流,分析各种矛盾,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4、作假设,设计情节,理解悲剧的根源。

5、归纳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交流。

一、导入新课。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过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

如果物质消费越大欲望不变,那么快乐就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知足常乐;反之会怎么样呢,今天咱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一下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二、检查预习,概括小说内容。

主要是生字词等一些基本知识。

三、作者和背景介绍。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瞎子》、《真实的故事》、《小狗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在乡下》、《一次政变》、《绳子》、《老人》、《洗礼》、《穷鬼》、《小酒桶》、《归来》、《图瓦》等发表于1884,原题为“首饰”,文题即是本文线索。

莫泊桑创作的年代,正是法国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第三共和国时代,也即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向帝国主义发展的时代。

项链教案(优秀7篇)

项链教案(优秀7篇)

项链教案(优秀7篇)项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对大海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体会小朋友的快乐,了解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教学方法】交流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能说一说大海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呢?(出示相关图片)2、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美丽的大海吧。

(播放歌曲:《大海》)3、有一位小朋友,他也来到了海边,他的心情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项链》一课,一起去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笑、向、活”是三拼音节,“着”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蓝天、又高又大、笑声、看着、方向、和平、贝壳、娃娃、挂在、生活、金子4、学习多音字。

落(luò)落地;落(là)落下5、质疑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这里的项链是指什么?项链与大海有什么关系呢?)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品读,了解具体内容。

三、精读领悟1、课文朗读,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和课文,生边观察边倾听课文朗读。

(2)学生自己朗读,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3)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正音。

(4)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呢?(第一段:写了大海、沙滩、浪花的特点;第二段:小娃娃用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他的脚印为大海配上了金色的项链。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范例(精选10篇)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范例(精选10篇)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项链》课文教案设计范例(精选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项链》课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③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能力目标①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② 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罗瓦赛尔太太,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罗瓦赛尔太太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讨论,如:怎样评价罗瓦赛尔太太;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虚荣心人皆有之,只是大小、强弱罢了。

站在人性论的角度看这本无厚非,但是当你付诸行动让虚荣心获得满足的过程中,生活往往会给你开一个可怕的玩笑。

让我们读一读莫泊桑的《项链》,定会悟出这个道理。

二、解题背景介绍(出示投影):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靡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恶劣的社会风气。

这种风气在小资阶级当中同样盛行。

《项链优秀教案》word版

《项链优秀教案》word版

《项链》优秀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欣赏小说中的讽刺手法,领会其深刻的主题。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教学重点:1. 小说情节的理解。

2. 主人公性格的分析。

教学难点:1. 小说讽刺手法的欣赏。

2. 主题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项链》。

2.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了解其文学特点。

2. 简介作家莫泊桑及其文学成就。

二、情节梳理(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小说情节。

2. 教师辅导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梳理主要事件。

三、主人公形象分析(10分钟)1. 学生讨论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2.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从小说情节中分析主人公的性格。

四、讽刺手法欣赏(10分钟)1. 学生找出小说中讽刺手法的例子。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讽刺手法的巧妙,领会其深刻的主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说情节、主人公性格和讽刺手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情节,分析主人公性格,欣赏讽刺手法,使学生深入领会小说的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项链》优秀教案(第二部分)六、课堂互动(10分钟)1. 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情节的理解。

2.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讨论小说中的细节,加深对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七、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

2. 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阐述和分享。

八、主题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找出支持各个主题的证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的讨论。

九、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项链》主题的分析文章。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分析。

十、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探究的重要性。

11 项链(教案) 项链课文教案

11 项链(教案) 项链课文教案

11 项链(教案)项链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项链》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热爱文学的情感。

(2)体验课文中所传达的美好情感,提升自身情感素养。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项链》的主要内容及其主题。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所传达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课文《项链》。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课文《项链》的主要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项链》,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结合课下注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及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深入理解主题。

(2)解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项链》,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项链》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作特点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11 项链(教案) 项链课文教案

11 项链(教案) 项链课文教案

11 项链(教案)项链课文教案第一章:课文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了解课文《项链》的基本情节,感知主人公的生活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项链》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主人公的生活环境。

【教学方法】1. 教师采用讲述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及故事梗概。

2. 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和感受。

第二章:分析主人公性格【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1. 教师采用引导法,启发学生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主人公性格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分析过程中的思考和合作。

第三章:探讨主题思想【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项链》的主题思想,体会作品的社会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项链》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1. 教师采用引导法,启发学生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的思考和认识。

第四章:品味精彩语句【教学目标】1. 让学生品味课文《项链》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2.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语句及感受。

【教学方法】1. 教师采用引导法,启发学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2. 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法,通过思考、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语句及感受。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课文精彩语句的品味能力。

2. 关注学生在分享过程中的表达和交流。

3.3《项链》-高二语文中职(基础模块)教学设计

3.3《项链》-高二语文中职(基础模块)教学设计

3.3《项链》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感受小说精巧的构思及波澜起伏的情节;2.把握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及发展过程;3.探讨小说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巧妙的构思,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剖析作者对整个事件与主要人物的认识。

三、教学设想职高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

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狭窄,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

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较强,学习较为被动。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

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及热爱自然的热情。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她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但小资产阶级的她却生活在道德沦丧、生活糜烂、惟利是图的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她不可避免地染上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的习气。

她曾在一次舞会上出尽风头、备受青睐,却也为此付出了极不寻常的代价。

她就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经典之作《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个既可怜又可爱的女主角吧!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炮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项链》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项链》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项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2.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及其作用。

3.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4.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5.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德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发扬人性中的善与美,摒弃虚伪与丑陋,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3.赏析对人物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发掘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全方位地评价玛蒂尔德这一复杂人物,从而领悟小说所表现的深刻主题。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方法:提问点拨法、讨论探究法、比较阅读法第一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外国文学史中有三位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们分别是:俄国的契科夫、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

这三位作家都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契科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而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另一篇代表作《项链》。

二、介绍作家作品1.作者介绍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

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而登上法国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10年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中短篇小说约350多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代表作品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漂亮朋友》等。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称。

11 项链(教案) 项链课文教案

11 项链(教案) 项链课文教案

11 项链(教案)项链课文教案第一章:课文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 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鉴赏法: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表达方式。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项链》的作者和背景。

2. 讲解课文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3.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4. 引导学生讨论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课文解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项链》的情节细节。

2.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项链》的情节细节。

2. 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情节细节。

2.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情节细节。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 鉴赏法: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表达方式。

五、教学步骤: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2. 讲解课文情节细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进行讨论。

4. 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表达方式。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象征意义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项链》中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作用。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项链》中的象征意义。

11 项链(教案) 项链课文教案

11 项链(教案) 项链课文教案

11 项链(教案)项链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项链》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领会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项链》的基本内容。

(2)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3)作者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理解句子。

(2)作者细腻描绘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项链,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讨论人物形象和作者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手法。

3. 欣赏与品味:(1)分析课文中精彩的片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学生分享对人物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课文《项链》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中的难点要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

2. 在欣赏与品味环节,要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对于学生的作业要进行认真的批改和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项链》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项链》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项链》教案名称:《项链》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项链》,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以及情节发展,掌握故事的基本含义和结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掌握文学描写的技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情节发展,对于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行细致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遇到过因为一件小事而后悔的事情?你认为这种后悔是如何形成的?2.预习指导(10分钟)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项链》,帮助他们提前了解故事情节,理清主要人物和事件的顺序。

3.导读(15分钟)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珍妮的生活是幸福的吗?为什么?3)为什么珠宝商要耗尽家底购买一条项链?4)珠宝商夫妇为什么决定买一条与原来项链样式相同的项链给珍妮?5)珍妮借的项链丢了,她找到了原来失去的自由吗?为什么?4.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小说的标题《项链》和整个故事有什么关联?2)珍妮的命运是否被这条项链所影响?为什么?3)珠宝商夫妇是否是一个幸福的夫妻?为什么?5.结对阅读(15分钟)将学生两两配对,互相阅读各自的观点,并讨论彼此观点的不同之处。

6.整理观点(10分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章,并向全班呈现自己的观点。

7.讲解重点难点(10分钟)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发展,解释故事中人物的内心变化。

8.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于文学作品理解的深度。

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评价,对学生写的观点文章进行评价。

中职语文《项链》教学教案

中职语文《项链》教学教案

课题《项链》课型新授授课班级授课时数3支点设计学习内容分析小说主题人物性格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语言分析玛蒂尔德性格特点。

2、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与统一。

3、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4、探讨研究人物给人以多种解读的可能。

教学重点从人性的角度诠释玛蒂尔得这一人物,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教学难点从人性的角度诠释玛蒂尔得这一人物,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学情分析学生中学阶段学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过程导入我们今天学习的短篇小说《项链》是莫泊桑的作品,同学们曾学过他的作品吗?(初中曾学过《我的叔叔于勒》)那篇小说写的什么内容?(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他出生于法国诺曼第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而登上法国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10年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没落本质的短篇小说,曾受到鲁迅先生推崇。

鲁迅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要求具备的高度。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并释题:小说以“项链”作为标题,是小说常用的“物线法”。

请想一想《项链》这个标题与作品的情节有什么关系?(留下悬念,待分析课文中解决)(一)预习检查。

1.指名学生略去具体描写,口述故事梗概,教师评讲口述之后,板书:路瓦栽夫人(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项链是假的!2.教师板书,要求学生在各括号内注音:伧(chen)黯(àn)碟(dié)肴(yáo)秽(huì)觑(qù)赁(lìn)誊(téng)褶(zhě)惆怅(chóu chàng)3.教师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口头解释其中词语:丰韵: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也作“风韵”。

课文《项链》教案范文

课文《项链》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项链》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项链》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1. 课文《项链》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现实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项链》全文及作者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项链》的封面及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及作者。

2. 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简要介绍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生平和创作特点,简介课文《项链》的创作背景。

3. 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项链》,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氛围。

4. 讨论分析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问题示例:a. 课文《项链》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b. 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有哪些?c. 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有哪些?6. 布置作业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项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项链》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能力提升情况: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观察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社会现象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杜拉斯的作品,如《情人》、《飞鸟集》等,以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项链》教案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项链》教案

知识目标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标1.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赏析对人物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

如: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4教学步骤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我们要想过得幸福,就应珍惜青春年华,脚踏实地去奋斗,而不应该有妄想。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莫泊桑的代表作《项链》,这篇小说写的是法国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由项链引出的一幕人生悲剧。

为了一时的满足和荣耀,她为此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泊桑的《项链》。

二、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与俄国的契科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小说之王。

11《项链》教案

11《项链》教案

11《项链》一.教学目标:1、运用偏旁识字、会意字等方法,认识“挂、笑”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一个偏旁。

2、通过读好关键词,如“蓝蓝的、黄黄的”叠词,知道娃娃的项链,大海的项链分别是什么。

3、积累“金色的项链、雪白的浪花、快活的脚印”等的字词语,并学习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1.运用偏旁识字、会意识字等方法,认识“挂、笑”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一个偏旁。

2.积累“金色的项链、雪白的浪花、快活的脚印”等的字词语,并学习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大家都去过海边吗?谁能说一说,你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你都在海边做了什么?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大海有关的文章,咱们齐读课题。

3、埋下伏笔:那这大海与项链有什么关系啊?别着急,等学完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看,大海把生字宝宝们带到了沙滩上,同桌之间先互相读一读,全对的就表扬表扬他,不会的就教教他。

3、出示生词:生字解决了,相信生词也难不倒大家。

谁想当一名小老师?领读4、着重强调“笑着、娃娃、快活”这三个词第二个字的读音是轻声。

睁大眼睛找一找还有哪些词的第二个字是轻声?5、去掉拼音你还会读么?开火车。

6、微课演示“贝”字。

贝这个字特别有意思,你想不想知道他的故事?7、瞧同学们,沙滩上有很多白色的贝壳?咱们现在就来学习一下“白”这个字的写法。

“白”是一个独体字。

写的时候要注意,短撇,竖稍稍向右歪一歪,横折的折稍稍向左歪一歪。

请大家伸出小指头,跟老师一起把这个字送进田字格中。

竖中线起笔,短撇~竖~横折~横~横。

在课本上描两个写一个。

头正,肩平,足安。

8、看同学们写的这么漂亮,调皮的白想考考大家,变身,你认识这个字么?你发现白发生了什么变化么?想要写好这个字,老师送几句口诀给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目标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标1.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赏析对人物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

如: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4教学步骤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我们要想过得幸福,就应珍惜青春年华,脚踏实地去奋斗,而不应该有妄想。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莫泊桑的代表作《项链》,这篇小说写的是法国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由项链引出的一幕人生悲剧。

为了一时的满足和荣耀,她为此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泊桑的《项链》。

二、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与俄国的契科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小说之王。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

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

他以《羊脂球》(1880)入选《梅塘晚会》短篇小说集,一跃登上法国文坛,其创作盛期是19世纪80年代。

10年间,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我们的心》(1890)。

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国的黑暗内幕:内阁要员从金融巨头的利益出发,欺骗议会和民众,发动掠夺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国主义战争;抨击了统治集体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和荒淫无耻。

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又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的同情。

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的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人物语气,读出情感。

(解说:朗读能渲染气氛,且为下面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识记字词:寒伧(chen)肴(yáo)鲈(lú)褶(zhě)觑(qù)秽(huì)赁(lìn)誊(téng)资质:人的素质。

艳羡:十分羡慕。

寒伧:不体面、寒酸。

惆怅:忧伤、失意。

自惭形秽:因为自己的样子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2.提问:标题“项链”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在“项链”的牵动下,都写到了哪些情节?学生再次浏览课文,自由交流后,抽查回答。

明确:小说采用“物线法”结构。

“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

在“项链”的牵动下,写了四个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3.教师总结:《项链》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丢失项链的前前后后构成。

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10年的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为止贯穿情节。

三、具体研习课文1.在情节展开的开头部分,作者用千字左右的篇幅,静态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位女主人公—玛蒂尔德。

(1)提问:在本部分中,多次用“痛苦”“苦恼”“伤心”来刻画玛蒂尔德的心理,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明确:“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她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是教会女校的同学,可是她再也不想去看她了,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痛苦、伤心”。

(2)提问:本部分前后共用了七次“梦想”一词,她“梦想”了哪些内容?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明确:她“梦想”幽静的厅堂及装饰;梦想”宽敞的客厅及陈设;“梦想”和最亲密的男朋友在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闲谈;“梦想”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华贵的壁衣;“梦想”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一言以蔽之,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心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

马蒂尔德自恃美丽动人,渴望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希望被男人追求,被女人羡慕。

然而现实生活束缚了她,她只能在梦想中得到一时的满足,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

这一部分的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是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

(3)提问:本部分着力写女主人公的梦想、苦恼,揭示了她怎样的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玛蒂尔德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的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们追求的目标,女人们羡慕的对象。

然而现实(低等的社会地位和并不富裕的家境)生活束缚了她,因此,她只能在梦想中获得一时满足。

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

这一部分的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

正是有了前面的叙述,读者才知道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也正因为她爱虚荣,才产生了她付出十年艰辛的悲剧,才发生了小说以后描写的故事。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即从“然而,有一天傍晚”至“不过你得把这件长衣裙做得好看些”。

然后思考:玛蒂尔德接到晚会的请柬后,有怎样的表现?她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怎样认识她的喜与忧?明确:玛蒂尔德只有在拆信封时短暂的“高高兴兴”,接下来便是“懊恼”“恼怒”和“不耐烦”。

这种情绪的变化在玛蒂尔德身上表现出来,并不矛盾。

因为请柬给她带来在上流社会风光一番的机会,但穿戴的寒酸又令她苦恼不已。

最后硬从丈夫手里抠出四百法郎添置衣裙。

这又让我们再次认识了她的爱面子、好虚荣的特点。

3.提问:当玛蒂尔德借到项链后,“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明确:作者连用“跳”“搂”“亲”“跑”几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玛蒂尔德借到项链后兴奋至极之情。

4.提问:如何理解玛蒂尔德在舞会上的“陶醉”?明确:作者连用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得到梦想的东西而兴奋激动到疯狂地步的心理状态,充分揭示了她追求豪华生活,爱慕虚荣的思想品质,同时又为丢项链埋下了伏笔。

5.学生思考:如何理解“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

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

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一段话?明确:这段文字写出女主人公性格的又一面:善良、诚实、质朴的本色,坚韧、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6.学生思考:如何理解“她要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

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

为什么不呢?”一段话。

明确:这段文字写出女主人公已经远离了虚幻的遐想,成了明确生活目标而奋斗的女性,心态平和、自豪,成了一个心理成熟的女性。

7.教师小结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

起初,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

但是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柬,给她打开了希望之门。

舞服和首饰的解决,使她更接近成功。

舞会上大出风头,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

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

这样,逆境—顺境—逆境的转换,使人物的境遇越发显得悲惨,主题因此而更加突出。

再者,小说的心理描写细腻、深刻。

作者极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用“她一生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她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

这种虚荣心预示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性。

四、欣赏小说巧妙的构思1.学生思考:玛蒂尔德把赝品当真物,是否有因可寻?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学生甲:是有因可寻的。

因为佛来思节夫人是一位富有得令玛蒂尔德“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的朋友。

所以,玛蒂尔德根本就没考虑朋友竟会收藏如此低廉的赝品。

学生乙补充:依据“好马配好鞍”的原则,赝品项链怎能放在“镶着镜子的衣柜”中精美青缎子盒子里。

学生丙补充:俗话讲“慧眼识珠”。

生于“寒门”(小职员的家里)、嫁于“寒士”(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的玛蒂尔德是很难一眼辨出真伪的。

2.提问:如何看待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明确:丢项链虽是偶然事件,但蕴含着必然的因素。

因为如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失项链的事,而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

另外,舞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几乎忘乎所以,为不使别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会结束时她仓皇逃离,这都佐证了丢失项链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更能说明玛蒂尔德的性格内涵。

3.提问: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是否符合生活实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是符合生活实情的。

因为作者已于前文作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一处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

”二是当玛蒂尔德丢了项链,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这说明项链和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三是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看。

这一切都是构成小说结尾必然性的因素,它既让人大出意料之外,又点点都在情理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