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知识点整理.总结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

绿色开花植物都具有(自养)和(异养)两种营养方式。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产生淀粉,为自养。

淀粉在光下也可以被氧化分解释放出(热能),为异养。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淀粉)并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叫(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人类是地球上的最高级动物,是地球上唯一的能制造和使用(氧气)的生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统称为(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

2。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在线粒体基质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过程,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

光合作用所需的场所是(叶绿体)。

4。

除了蓝藻、大部分细菌和真菌外,绝大多数植物属于(异养型)。

5。

由简单到复杂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食草动物→肉食动物→(植食性动物)(草食性动物)→(食肉性动物)。

由绿色植物到食草动物的食物链,称为(生产者食物链)。

由食草动物到食肉动物的食物链,称为(消费者食物链)。

2。

植物吸收(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植物光合作用产物(葡萄糖)的最初去处是(叶绿体基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贮存在(淀粉)中,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二氧化碳和(葡萄糖),进而被人体吸收利用。

3。

在(温室)内进行的现代农业生产是在(光照条件下)生产的,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注意与露地的区别) 4。

由(铁元素)的化合物形成的有色固体为(血红蛋白),其结构特点是:呈(两面凹)形,比重小,易溶于水;遇(酸)变成(暗红色),遇(碱)不变色;遇(氧)产生(活性氧)。

6。

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生物体利用(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尖的成熟区),生物体获得(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绿色植物)。

高中生物必修三1-3章重点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三1-3章重点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三1-3章重点知识1.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后者主要由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也称为内环境,是机体中各种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血浆和组织液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

其中PH的稳定需要缓冲物质(缓冲离子对)来维持,如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稳态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维持。

2.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后者由轴突、树突两部分组成,其中轴突通常被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其中,传入神经元的特点是胞体在脊髓以外,效应器包括肌肉和腺体等。

信号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决定信号传导方向的是突触。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突触间隙的实质是组织液。

突触小体由轴突末梢膨大形成,其内的突触小泡中包裹着神经递质,该结构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某种细胞器)有关,此外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某种细胞器)含量也较高。

突触后膜上有特异性受体,可以接受信号产生相应的兴奋或抑制作用。

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为局部电流;传导方向为双向。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离子的内流有关。

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方向是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和位于脊柱椎管中的脊髓。

这些结构中神经元组合成不同的神经中枢,控制某一特定生理功能。

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可以调节脊髓中的低级中枢;下丘脑中有水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等;脑干中具有维持生命必须的呼吸、心跳、吞咽等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技术概述一、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或者其组成部分,通过创新方法和技术,改变生物体的性状或产生新的生物产品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环保以及工业生产。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古代传统生物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阶段、分子生物技术阶段、基因生物技术阶段。

二、生物科技的特点1.生物材料与生物系统是生物技术的基础。

2.生物技术是一种普遍的交叉学科。

3.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持续性和不断进步性。

4.生物技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生物伦理问题的出现。

三、生物技术的相关学科与生物技术密切相关的学科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工程学等。

在实际的研究和应用中,需要融合多种学科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

第二章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一、生物学的主要特点解释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生物体是能够自我复制和自我修复的开放系统。

3.遗传物质的变异是生物体进化的基础。

4.多级遗传信息是生物体功能的基础。

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1.基因工程的概念最早由保罗·伯格提出。

2.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基因工程的开启奠定了基础。

3.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分子克隆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代谢工程技术等阶段。

三、基因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1.蛋白质工程技术2.基因克隆技术3.代谢工程技术4.基因组学技术四、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特点1.基因组学研究对象是生物的整个基因组。

2.基因组学研究是一种高通量的研究方法。

3.基因组学研究通过比较重建生物进化树、分析生物的遗传变异。

第三章基因工程与产品生物技术一、基因克隆技术1.基因克隆技术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技术手段将目的基因从某一种生物体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体中,使得受体生物体也能够表达出目的基因的性状。

2.基因克隆技术包括基因克隆载体的获得、受体细胞的转染、转化细胞的筛选和鉴定等步骤。

二、转基因技术1.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把外源基因引入到植物或动物细胞中,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功能。

生物必修三知识归纳-电子版

生物必修三知识归纳-电子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生物体稳态与调节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名词: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微量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

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基本概念1. 细胞的定义-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所有生物体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2.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控制细胞活动- 细胞质:细胞内充满的半流体物质,包含细胞器- 细胞器:细胞内的小器官,执行特定功能3. 细胞的功能- 新陈代谢: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生长和分裂:细胞数量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长-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二、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1.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如细菌-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如动植物细胞2. 细胞的统一性- 所有细胞都具有遗传和代谢的基本机制- 细胞都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执行生命活动3. 细胞的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细胞特化形成组织和器官三、细胞的分子基础1.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细胞的主要执行者,构成和功能多样性 - 核酸:遗传信息的载体,包括DNA和RNA- 糖类和脂类:能量储存和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2. 细胞的代谢途径- 糖酵解:无氧条件下的能量产生- 有氧呼吸:有氧条件下的能量产生- 光合作用: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过程3. 细胞信号传导- 信号分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信号通路: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途径- 细胞应答:对信号分子的反应和调整四、细胞的分裂与增殖1. 细胞周期- 间期:细胞生长和DNA复制- 有丝分裂:细胞核的分裂- 胞质分裂:细胞质和细胞器的分配2. 细胞分裂的调控- 细胞周期蛋白:控制细胞周期进程的蛋白质- 检查点:确保细胞周期正确进行的机制- 细胞衰老与凋亡:细胞生命周期的自然结束五、细胞与疾病1. 细胞的病理变化- 细胞损伤:外界因素导致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细胞转化:正常细胞向癌细胞的转变- 细胞凋亡异常:导致疾病的细胞死亡过程2. 疾病的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修复或替换有缺陷的基因- 干细胞治疗:利用干细胞的再生能力治疗疾病- 免疫细胞治疗:利用免疫系统细胞对抗疾病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按照实际文档的格式要求进行调整和排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详细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详细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详细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是我们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必修三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的高中学习生涯中,学好必修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涵盖了我们生活中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知识,而且也是我们更深入了解生物学本质的基础。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和细胞器等部分。

2. 细胞的代谢细胞的代谢包括有机物质合成、分解、供能和原料储存等过程。

3. 分子生物学基础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生命的生成和维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等问题。

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1. 遗传学的基本知识遗传学是研究基因和遗传现象的学科,包括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变异和表达等内容。

2. 生殖与繁殖的遗传基础生殖与繁殖是生命的重要过程,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3. 进化与自然选择生物的进化包括适应性进化和遗传漂变,自然选择是一种自然力量,推动进化的方向。

第三部分: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集合体。

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生态系统功能等。

3.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间存在着多种相互关系,主要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竞争、共生和捕食等。

以上便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本质,并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加全面的帮助。

同时,在学习中我们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实践应用,不断扩展和更新我们的知识面。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分子基础1. 蛋白质- 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序列、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 蛋白质的功能:催化、运输、信号传递、免疫、结构支持等。

- 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翻译过程。

2. 核酸- 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遗传信息的存储与传递。

- 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

3. 糖类和脂类- 糖类的分类与功能:单糖、多糖、糖类在能量供应中的作用。

- 脂类的结构与功能:甘油三酯、磷脂、固醇、脂质在细胞膜的组成和能量储存中的作用。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磷脂双层、膜蛋白。

- 细胞膜的功能:物质的进出、信号传递。

2. 细胞器- 细胞核:遗传信息的存储与表达。

- 线粒体与叶绿体:能量转换的场所。

-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其他细胞器的功能。

3. 细胞骨架- 微丝、微管、中间丝的结构与功能。

- 细胞骨架在细胞运动、分裂、形态维持中的作用。

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的概念、基因型与表型。

2. 基因工程- 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基因编辑技术。

- 基因工程的应用与伦理问题。

3. 生物进化- 物种的概念、生物多样性。

- 进化论: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流、突变。

- 进化树、系统发育学。

四、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1.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与保护。

2. 人体健康- 营养与健康:营养素的分类、功能、推荐摄入量。

- 疾病与免疫:传染病、非传染病、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 健康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心理健康。

五、生物技术的应用1. 农业生物技术-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

- 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开发与使用。

2. 医学生物技术- 基因诊断、基因治疗。

- 生物制药:疫苗、抗体药物、生物相似药。

3. 环境生物技术- 生物降解、生物修复技术。

高二生物必修三每章知识点

高二生物必修三每章知识点

高二生物必修三每章知识点第一章: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是指生物体在维持自身生存和繁衍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都由细胞组成。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如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等。

2. 物质的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物质的新陈代谢获得能量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新陈代谢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过程,其中有氧呼吸生成大量能量。

3. 生物体的生长与发育生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进行生长和发育。

生长是指体积、质量等方面的增加,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过程,包括器官和组织的形成。

4. 生物体对刺激的反应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包括对光、温度、声音等刺激的感知和应答。

这些反应对生物体的生存和适应环境至关重要。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细胞的结构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中心,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地方。

它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上有许多褶皱,增大表面积,有利于呼吸酶的附着和能量的产生。

2. 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特殊细胞器,内含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产生有机物质和氧气。

3. 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可以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4. 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细胞中扮演着分泌和合成等重要功能。

它通过合成和修饰蛋白质,并将其运输到细胞膜表面或其他细胞器中。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指物种内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和产生差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 染色体与基因染色体是生物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由DNA组成。

基因则是确定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 DNA的结构和复制DNA分子是由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具有双螺旋结构。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遗传变异、分类演化等方面的内容。

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和医学、农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很多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必修三中的生物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1 细胞的发现1.2 细胞的结构1.3 细胞的功能1.4 细胞的生物膜结构与功能1.5 细胞的物质运输第二章细胞的生命活动2.1 细胞的代谢2.2 细胞的分裂2.3 细胞的有丝分裂2.4 细胞的减数分裂2.5 细胞的生物节律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3.1 生物的遗传规律3.2 DNA的结构及功能3.3 DNA的复制3.4 RNA的结构及功能3.5 蛋白质的合成第四章分子与细胞的生物调控4.1 细胞的分化4.2 细胞的凋亡4.3 分子的信使转导4.4 免疫细胞的产生4.5 细胞凋亡调控第五章生物技术的应用5.1 生物技术的原理5.2 基因工程5.3 生物工程5.4 克隆技术5.5 细胞培养技术第六章生物和环境6.1 生物多样性6.2 生态系统6.3 生物能量流动6.4 物质循环6.5 生物的适应性以上是必修三中的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和医学、农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很多的知识点,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奥秘,更好地应用生物科学知识来服务人类社会。

希望大家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能够加油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终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终版)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张)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中三种主要成分的比较细胞外液的成分水,无机盐(Na+, Cl-),蛋白质(血浆蛋白)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 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考点:1.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能与外界直接接触,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2.细胞内的组分,如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3,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血浆中的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约占)和(约占)。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含、、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邻近,但又不完整相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许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浸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浸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浸透压约为KPA,相当于的浸透压。

(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品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响;若食品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响。

( 3)温度:正常的温度保持在度左右。

6、列举惹起组织水肿的要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 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经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固状态;( 2)调理体制:当前以为是机保持稳态的主要体制,此中在此中饰演了主要角色。

但保持内环境稳态的调理能力是的。

(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 4)参加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加物质互换的系统:、、和。

起调理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理)、内分泌系统(体液调理)、免疫系统(免疫调理)第二章第一节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1.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构造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此中效应器是指。

2.反射发生的条件:。

3.喜悦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觉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成明显的的过程。

4.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类电信号也叫;( 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 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②受刺激时 : 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知识点整理

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仅供参考,以教材为蓝本)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 ,(1)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2)体液的组成:(3)内环境:①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组织细胞:组织液 (2)血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②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2、稳态(1)概念: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 1、神经系统 (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体液 (内环境)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①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③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4)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清单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清单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清单高中生物必修3复双基知识清单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是指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不同体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再从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而淋巴液则经过淋巴循环最终汇入血浆。

3、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其中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血浆的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血浆的酸碱度在7.35-7.45之间,可以通过调节HCO3-和HPO42-等物质来维持稳定。

6、稳态是指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

7、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不同系统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不同的贡献,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而间接参与调节的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是指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新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并作出应答的过程。

3、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反射活动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如果反射弧中的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就无法完成。

生物必修3 第一二章重点知识总结

生物必修3  第一二章重点知识总结

2013级 必修3 第一、二章重点知识总结一、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2/3)1. 体液 _______(1/3)细胞外液 ________ (内环境) _______2.如右图:④和⑥之间隔着__________________,①和⑥之间隔着_______________,⑥和⑦之间隔着_______。

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 。

填充数字:内环境主要包括 ,⑥的来源是______,其去路是_______。

④的来源是_______,其去路是_______;②的内环境 ;③的内环境 ; ⑤的内环境 。

试以简短语言概括⑦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 ⑤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共穿过 层膜结构。

解释CO 2不能由④进入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肯定不含(多选):A.水、B.Ca 2+、C.H +、D.纤维素、E.维生素、F.激素、G.尿素、H.葡萄糖、I.抗体、J.载体、K.氨基酸、L.尿酸、M.脂肪酸、N.乳酸、O.甘油、P.血红蛋白、Q.呼吸酶、R.DNA 聚合酶、S.消化酶、T.O 2、U.CO 2、V.递质、W.递质小泡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_____的_______________状态。

如右图:Ⅰ、Ⅱ、Ⅲ、Ⅳ各代表哪个系统或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代表营养物质的__________ ②代表_______________作用。

2.调节机制:贝尔纳_________坎农____________ 现代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3.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成分(血糖含量等)、理化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

高中生物必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以及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多个知识点。

下面将按照相应的格式,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 遗传物质DNA与基因
1.1 DNA的结构和特点
1.2 基因的概念与特征
2. 遗传的分子基础
2.1 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2.2 RNA与蛋白质的合成
3. 遗传的分子机制
3.1 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
3.2 突变的类型与影响
二、进化与适应
1. 进化的基本概念
1.1 进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1.2 进化的证据与支持
2. 物种起源与发展
2.1 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机制
2.2 物种形成与分化
3. 进化的因素与作用
3.1 自然选择的原理与应用
3.2 适应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三、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1. 物质的循环
1.1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
1.2 水的循环与水系的重要性
2. 能量的流动
2.1 光合作用与光能转化
2.2 生物能量的转化与代谢
3.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调控
3.1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平衡与调节 3.2 生物能量的流动与食物链的构建
以上是对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的简要总结,主要包括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以及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内容。

希望这份总结能够对您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第一二章)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第一二章)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第一二章)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根底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根底: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生命的特征:生命的复杂度、活动、生命的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继承与变异等。

2.生物的组织结构:细胞是生物组成和活动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等。

4.生物的物质组成: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差异,生物的主要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结构和功能1.植物的组织结构: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根、茎、叶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的途径、光合产物的利用等。

3.植物的物质的运输和代谢:植物的物质的运输方式、根的吸水与运输、叶片的气孔和气体交换、植物的代谢过程等。

4.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殖:植物对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植物的生殖方式。

第三单元:动物的结构和功能1.動物基本身體结构:雙體構造、器官系統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适应生境的特征: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行为特征等适应不同生境的特点。

3.动物的运动与调节:动物的运动方式、各种感觉器官和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等内容。

4.动物的营养和消化:动物的营养方式和途径、消化吸收的过程、呼吸和排泄等内容。

5.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发育的过程、内节肢动物的变态等内容。

第四单元:生物的遗传变异1.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的概念、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结构、基因的表现形式、基因的多态性等内容。

2.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正交配和连锁互换等遗传规律。

3.DNA与遗传信息传递:DNA的结构和复制、RNA的合成与功能、蛋白质合成过程等。

4.进化与自然选择:物种的起源和发展、自然选择的概念和作用等。

5.动物和植物的生物技术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农业和医学的应用等。

第五单元:生命系统的稳态平衡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生态系统的层次、物种组成和种群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等。

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

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

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生物在理综大科里举足轻重,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重要,于是,生物的学习也就变得重要起来。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高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C摆布(一般不超过1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一般机体经由进程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举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举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根蒂根基:神经系统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突起轴突神经纤维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进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仅供参考,以教材为蓝本)第一单元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2)体液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细胞外液(内环境)(3)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①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组织细胞:组织液(2)血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②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2、稳态(1)概念: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二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①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③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的调节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结构。

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结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被酶分解)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产生动作电位或不产生动作电位)。

(3)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传递方向:单向。

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即: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轴突→细胞体或树突,不能反向)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7、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运动中枢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学习: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2、激素:由内分泌腺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3、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化学性质作用部位主要作用1、血糖的含义:指血浆中的葡萄糖2、平衡的原因: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动态平衡。

3、血糖的来源和去路:4、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分泌部位:胰岛 B 细胞。

作用:降低血糖浓度。

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调节水平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生长激素蛋白质全身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 幼年缺乏,患侏儒症 幼年过多,巨人症 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性腺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含 I )氨基酸衍 生物全身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 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包括中枢 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 兴奋性;过多:患甲亢。

(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缺碘: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胸腺 胸腺激素 免疫器官肾上腺 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元分解而升高血糖、促进代 谢,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兴奋剂胰 岛B 细胞 胰岛素 蛋白质 全身 降低血糖浓度(促进去路,抑制来源) A 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肝脏 升高血糖浓度(促进来源,抑制去路) 卵巢 雌激素 固醇 全身 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子的发育 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 睾丸雄激素固醇全身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作用机理:①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②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升高血糖浓度。

作用机理:主要是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5、血糖平衡调节的主要过程:6、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7、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

8、糖尿病血糖不平衡:过高—糖尿病。

(过低—低血糖病)(1)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或功能衰竭,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2)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①多尿:糖尿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在排出糖时,要带走大量的水,因而尿量增加,形成多尿。

②多饮:多尿造成体内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于是口渴、多饮。

③多食: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分解释放能量的作用,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总感觉到饥饿而导致多食。

④体重减少: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逐渐消瘦。

(3)治疗:①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不吃或少吃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②轻型患者可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治疗;重症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

③基因治疗将成为根治糖尿病的措施。

(4)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调节过程(如右图)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3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

4、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

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特别提示】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仅仅起着“信使”的作用,将生物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对生理生化反应起着调节作用。

5、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激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1、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来源: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4、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器官: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与皮肤中血管、汗腺的活动有关)5、体温调节过程:6、调节方式:寒冷环境下: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炎热环境下:神经调节。

7、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实例2、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平衡的调节过程: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特别提示】①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既能传到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

7、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神经调节反射弧迅速准确、比较局限短暂激素调节体液运输较缓慢较广范比较长•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第四节、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1、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性,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功能。

注:概念中“抗原”可以是外来的病原体,也可以是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

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免疫分子: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