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管理制度(讨论稿)

合集下载

大气生态污染工作制度

大气生态污染工作制度

标题:大气生态污染工作制度范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生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前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切实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本文从组织机构、宣传引导、污染源治理、协同控制、监管巡查等方面提出了大气生态污染工作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1.成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和成员,负责制定和协调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

2.设立专门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

二、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环保意识1.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大气污染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开展“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环保主题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来。

三、污染源治理,改善空气质量1.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在线监测,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

2.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对建筑工地、道路等进行全面整治,落实防尘降尘措施。

3.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和替代工作,加大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力度。

四、协同控制,推进区域联控1.加强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实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

2.建立健全区域大气环境网格化监测监管体系,落实冬春季PM2.5污染和夏秋季臭氧污染差异性管控措施。

五、监管巡查,确保措施落实1.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环保法制观念。

2.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巡查力度,对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3.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总之,大气生态污染工作制度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宣传引导、治理污染源、协同控制和强化监管巡查等措施,才能切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大气防治工作制度

大气防治工作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指对大气污染源进行控制、减少和消除,以及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估和改善等工作。

第三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区域协调的原则,实施分类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气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加强考核,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五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第六条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源排放。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第七条加强对火电、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企业的排放控制,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第八条加强对机动车排放的监督管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低排放车辆,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

第九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化肥,加强秸秆焚烧监管,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第十条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控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道路清扫、绿化等作业规范,控制扬尘污染。

第十一条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研究,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产品,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水平。

三、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第十二条建立健全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第十三条定期评估大气环境质量,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动态管理。

第十四条加强对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和应急响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区域协调与公众参与第十五条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及危害防治管理程序范文(2篇)

大气污染及危害防治管理程序范文(2篇)

大气污染及危害防治管理程序范文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的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各国不断推出并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下面是一份关于大气污染及危害防治管理程序的范文,供参考。

一、背景和目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的制定是为了减少和控制大气污染的排放,保护大气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通过科学管理手段和有效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大气污染的危害,提高大气质量,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目标1. 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逐步达到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2. 提高大气质量,减少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损害。

3. 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大气污染事件。

4.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5. 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结合。

三、管理程序1. 大气污染源排放管理(1)建立大气污染源清单系统,对主要污染源进行注册和备案,明确责任主体和排放标准。

(2)制定大气污染源排放标准,对各类污染物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控制,逐步推动达到更严格的地方标准。

(3)加强大气污染源的监测和排放数据的采集和共享,及时掌握排放情况,对排放超标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

(4)加大对重点污染行业和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其进行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措施的更新。

2.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1)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覆盖城乡各区域和主要污染源周边地区。

(2)采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和设备,进行大气质量标准和主要污染物的监测、统计和评估。

(3)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的报告,及时向社会公布,启动应急预警机制。

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1)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

(2)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标准,推动行业和企业进行污染治理设施的安装和使用。

(3)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1.0目的为减少和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园区、厂区环境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员工的安全健康。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厂区内产生的废气、粉尘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

3.0权责部门3.1行政部负责配合市环保局厂区范围内的工业废气、烟尘、汽车尾气等实施统一管理。

3.2生产部应检查员工防护用品配戴情况。

4.0名词定义4.1大气污染:由于城市化、工业化、交通现代化,尤其是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空气中有害物质大量增加,其废气排放量超过环境允许的极限程序时即为大气污染。

4.2气态污染物:主要是碳氧化物、硫化物、碳氢化合物、氮化物、氢氧化物等。

4.3颗粒物:气溶胶、烟、尘、雾、碳烟等。

5.0工作程序5.1废气、粉尘来源:注塑过程产生废气、喷漆过程产生废气、烘干过程产生的废气、装配过程焊锡/浸锡废气、木工车间开料过程粉尘、木工车间镂铣工序粉尘/废气、汽车尾气等5.2废气监测5.2.1监测位置根据环保部门要求确定监测位置。

5.2.2监测方法与责任者1)公司目前废气、粉尘为委外监测。

2)行政部对废气、粉尘每年委外监测一次,并做好监测记录。

3)委外测定之机构,应有相应检测资质。

4)委外监测记录保存于行政部。

5.2.3监测项目与执行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相对应污染源第二时段二级标准。

5.3出现不符合时的响应5.3.1不符合的情形1)废气监测中,出现实测值超出执行标准时;2)相关方提出废气排放的投诉时。

5.3.2处置:按照《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纠正及预防行动控制程序》及有关作业程序书处置,同时与各部门责任者联络,共同解决。

5.4防护方式和作业环境5.4.1受废气、粉尘影响场所进行作业的人员,应根据废气粉尘的特性,配戴恰当的安全护目镜及呼吸防护具,并限制非作业人员的进入及作业时间,生产部各车间应不定时巡查员工防护用品配戴情况,并记录于《员工防护用品配戴巡查表》。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大气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燃煤等因素导致的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给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的源头,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首先,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每个国家都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和义务,并为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这些法律法规可包括限制工厂和汽车的排放标准,推行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促进节能减排等政策。

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对违反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处罚,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

其次,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建立科学监测和数据统计体系。

只有准确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分布,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因此,各国应建立健全的大气污染监测和数据统计体系,通过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及时发现和掌握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

同时,也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防止数据造假和篡改,提高公众对监测数据的信任度。

此外,大气污染防治还需要强化环保机构的监管与执法力度。

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企事业单位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同时,对于违法排放和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采取严厉的行政处罚措施,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只有通过加强执法力度,才能有效遏制大气污染的蔓延。

另外,大气污染防治还需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和治理,设立举报渠道,奖励举报行为。

只有让广大公众成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大气污染的良好氛围。

最后,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大气污染防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气污染汇聚效应使得减排措施仅仅依靠一个国家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机关大气污染管理制度范本

机关大气污染管理制度范本

机关大气污染管理制度范本为加强机关大气污染管理,提高空气质量,保障职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机关大气污染防治目标1. 机关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2. 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

3. 机关内部环保设施完善,绿色出行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4. 全体机关干部、职工环保意识显著提高。

二、机关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 加强源头治理(1)优先采购和使用环保产品,降低污染物排放。

(2)对新购车辆实行环保目录管理,确保排放达标。

(3)加强机关内部装修、装饰材料的管理,选用环保材料。

2. 节能减排(1)加强能源消耗统计和监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推广节能环保型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3)加强用电、用气管理,杜绝浪费。

3. 绿色出行(1)鼓励机关干部、职工采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2)合理规划停车位,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引导减少车辆使用。

(3)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4. 环保宣传教育(1)定期开展环保知识培训,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环保意识。

(2)利用机关内部宣传栏、网站等平台,宣传大气污染防治知识。

(3)组织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社会环保行动。

5. 设施管理(1)定期检查、维护环保设施,确保正常运行。

(2)建立健全环保设施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操作规程。

(3)对环保设施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确保排放达标。

三、监督与考核1. 设立环保监督机构,负责机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2. 定期对机关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公布考核结果。

3. 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4. 表彰奖励在机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

四、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机关环保工作领导小组。

3.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通过以上措施,机关大气污染管理制度将有效地指导和管理机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也为全市乃至全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简介
该文档旨在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以促进环保工作的开展和大气污染的控制。

背景
大气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
人民的健康和维护生态平衡,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目标
该制度的目标是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和人民的健康。

主要内容
1. 制定和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标准:确立适当的排放标准和限值,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并监督执行。

2. 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定期收集和分析
大气污染数据,及时掌握污染状况。

3. 促进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研发和推广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

4. 加强大气污染源管控: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推动企业实施减排措施。

5. 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识和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6. 加强跨部门协作:各部门间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合力。

结论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确保该制度的有效执行,并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公司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公司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维护公司环境形象,促进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子公司及项目工地,涉及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治理和监管等方面。

三、大气污染防治目标1. 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达标排放;2. 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生产;3.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提高治理效果;4. 提高员工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四、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 严格源头控制(1)根据国家及地方排放标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进行严格控制和处理;(2)淘汰或改造高污染、高耗能的设备,采用清洁生产工艺;(3)优化运输方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2. 加强排放治理(1)安装和使用高效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2)定期对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进行维护、检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3)对排放的废气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污染物排放浓度达标。

3. 优化能源结构(1)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3)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4. 加强监管与执法(1)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2)加强对大气污染源的监管,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3)对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五、责任与义务1. 公司领导对本单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3. 员工应自觉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履行环保义务。

六、奖励与处罚1. 对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2. 对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造成环境污染的,依法予以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 本制度由公司环保部门负责解释。

通过本制度,公司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为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大气污染防治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制度

新华镇李府小学大气污染防治制度防治大气污染既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重大民生问题。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防治大气污染动员会议精神,结合教育系统工作实际,决定在全校开展“防治大气污染,师生人人行动”活动,尽己所能,切实履行防治大气污染的责任。

一、高度重视1、要高度重视防治大气污染问题,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科学防治,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为改善大气环境做出应有贡献。

2、成立防治大气污染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对本校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要及时整改。

3、遇到污染天气时,学校相关领导通讯设备要24小时畅通,学校值班电话要保持24小时有人值守。

要做好空气重污染预警信息接收和传播工作。

4、要严格信息报告制度,发现重大情况及时报告,任何人在遇重污染天气时,不得迟报、瞒报、漏报发生的情况。

二、加强宣传1、开展防治大气污染教育。

一是做好空气污染防治和应急防护基本知识宣传普及工作,进一步扩大师生对重污染天气的知晓度,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意识和参与防治能力。

二是统一召开“防治大气污染,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2、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宣传。

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学习宣传工作。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升旗仪式、黑板报、手抄报、班会等不同宣传途径,动员师生关心、支持、参与中小学校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增强教育系统广大师生的环保责任感。

三、强化落实1、做好校园食堂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2、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硬化、亮化”工程。

以“绿色学校”创建为抓手,开展“美丽校园我有责”、“环保在行动”等主题活动,彻底整治校内影响环境面貌“脏、乱、差”现象,努力做到“四净三无”(路面净、墙面净、绿地净、设施净,无垃圾乱堆、无污水横流、无砖头瓦块)。

4、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

广泛开展低碳环保宣传工作,在学生中倡导采用步行、骑车等绿色环保交通方式上下学,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尽量不用私家车接送孩子;鼓励教师低碳出行,减少开私家车上下班。

公司大气污染管理制度

公司大气污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公司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保护环境,保障员工和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三、管理目标1. 严格执行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2.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公司大气污染物排放;3. 提高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4. 加强大气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公司成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统筹协调、监督管理和决策。

2. 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3. 环保部门负责公司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监测、评估、整改和宣传教育等。

五、污染物排放控制1. 公司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环保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气进行有效治理。

2. 对于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生产环节,应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2)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泄漏和排放;(3)采用除尘、脱硫、脱硝等治理技术,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4)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废气,应实施集中处理。

3. 加强物料管理,减少物料损耗和扬尘产生。

六、监测与评估1. 公司应建立健全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定期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

2. 环保部门负责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七、事故应急处理1. 公司应建立健全大气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处置和恢复等程序。

2. 一旦发生大气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扩散,减少损失。

3.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接受调查处理。

八、宣传教育与培训1. 公司应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

2. 定期对员工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防治大气污染的能力。

大气污染管理制度范文

大气污染管理制度范文

大气污染管理制度范文大气污染管理制度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大气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产生的严重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各国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大气污染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监管部门、监测与记录、排放控制、法律法规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探讨大气污染管理制度的范围和内容。

一、监管部门大气污染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

监管机构负责颁布大气污染管理政策,对大气污染进行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监管机构的职责包括:制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核实企业排放数据、监测大气质量、协调污染源间的争端、处理大气污染事件等。

监管机构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够有效监督和管理大气污染。

二、监测与记录监测与记录是大气污染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监测和记录,可以及时了解大气污染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和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大气质量指数、排放源和污染源等。

监测和记录应建立相应的监测网络和监测站点,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监测与记录数据可以用于制定排放标准、评估大气质量、优化排放源和治理污染源等。

三、排放控制排放控制是大气污染管理制度中的关键环节。

排放控制的目标是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提高大气质量,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排放控制的手段主要包括:设置排放标准、实施尾气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和技术、加强污染源管控等。

排放控制需要与监管部门、企业及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大气污染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大气污染管理制度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规范污染物的排放和排放标准,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法律法规需要与实际情况相适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和监管机制,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五、国际合作大气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国际合作解决。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一)管理职责1、安全环保部负责公司及可控相关方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和管理。

2、技术部负责对工艺指标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防止异常情况下的大气污染。

3、机械动力部负责对废气治理设施的维护、检修。

4、保卫处负责对进入本公司相关单位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的管理。

5、各车间负责本车间废气排放的控制。

6、机、电、仪车间负责对废气治理设施的日常维修。

7、环境监测站负责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

(二)管理内容及要求1、各车间要发动职工认真开展清洁生产审计、技术改造,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气体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减小污染。

2、各种易挥发物料的贮存,应采用能防止物料挥发的容器。

3、对各种易挥发物料的装卸,需采取密封化措施。

4、各车间要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减少异常和紧急情况的发生。

5、各车间要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的跑、冒、滴、漏,防止污染。

6、要加强锅炉的管理和操作,使锅炉烟气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7、车队的汽车按时年检,确保尾气排放设施符合要求,尾气符合《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8、环境监测站要按规范要求在各装置区内设置排放取样点和大气监测点并按规范要求监测,及时将监测数据上报安全环保部。

9、当监测数据异常时,安全环保部要协同车间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

10、废气处理设施出现故障,车间要及时采取消减措施,报安全环保部和机械动力部,机械动力部应尽快安排检修。

11、对废气污染物超标的设备,安全环保部、技术部要提出可行的整改方案并组织落实。

(三)处罚1、对公司内部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根据严重程度扣发奖金。

2、对违反本制度的相关外来单位和个人,按合同条款给予处罚。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范文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范文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范文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范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大气污染的监测第二条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大气污染监测系统,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气象条件、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第三条大气污染监测数据应当公开透明,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项大气污染监测数据,并及时报告重要事件和信息。

第四条国家和地方应当设立大气污染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状况,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

第三章大气污染的控制第五条国家和地方应当制定定期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对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进行限制和管理。

第六条各企事业单位必须依法办理大气污染排放许可,未取得许可的不得进行大气污染源的建设、改扩建或者运营。

第七条国家和地方应当鼓励和支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大气污染排放。

第八条对重点大气污染源和区域性大气污染应采取特别管控措施,确保达标排放。

第四章大气污染的治理第九条国家和地方应当设立大气污染治理基金,用于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污染物的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的科研和宣传教育等。

第十条近期内国家和地方重点城市以及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应全面实施,确保大气质量达标。

第十一条国家和地方应加强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对不达标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处罚和整改。

第五章大气污染的应急处置第十二条国家和地方应建立大气污染的应急处置机制,划定重污染天气的预警标准和响应措施。

第十三条重污染天气预警发布后,各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污染物排放限制措施,防止污染物的进一步积累和扩散。

第十四条国家和地方应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在重污染天气期间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排放。

环保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环保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环保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大气污染作为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难题。

为了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探讨环保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措施。

一、立法依据和政策法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明确的立法依据和政策法规。

我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法律保障,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和责任。

此外,我国还发布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措施实施方案》等,旨在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

二、大气污染排放限值和监测体系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首要任务是确立大气污染排放限值和建立监测体系,以精确监测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各地区和行业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制定了相应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并建立了监测体系进行监测。

监测体系包括监测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等环节。

通过对大气污染源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排放异常和超标情况,为环保行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排放许可和治理措施为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各国出台了排放许可和治理措施,对污染源的排放进行限制和管理。

排放许可制度要求企业在使用特定的污染物排放装置前,必须获得相应的排放许可。

许可机构会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环境影响,制定相应的排放限值和治理方案,确保企业的排放符合环境标准。

治理措施包括了污染物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及对高污染排放企业进行整治。

通过实施治理措施,可以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

四、执法监管和处罚措施环保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离不开执法监管和处罚措施。

相关执法机构需监督和检查企业的排放情况,如发现超标排放行为,可采取警告、罚款、停产整改等处罚措施。

此外,为了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一些地区还设立了环境污染刑事责任。

五、环保行业的标准和技术支持环保行业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以指导企业的生产和排放行为。

空气污染治理管理制度

空气污染治理管理制度

空气污染治理管理制度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与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空气污染问题,各国纷纷推出了相应的治理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空气污染治理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探讨其作用与挑战。

一、空气污染治理管理制度的作用空气污染治理管理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规范和引导各方行为,从而控制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排放与传播。

首先,空气污染治理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工业、交通和生活等领域的排放源监管,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空气质量。

其次,该制度还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此外,空气污染治理管理制度还能促进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空气污染的良好氛围。

二、空气污染治理管理制度的内容空气污染治理管理制度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制度规定了空气质量标准和相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这些标准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可以作为法律法规的依据。

其次,制度还包括了对污染源的排查、监测和评估。

通过对排放源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隐患,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措施。

此外,空气污染治理管理制度还包括了对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和惩处机制,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监督机制。

三、空气污染治理管理制度的挑战空气污染治理管理制度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监管和执法的难度较大。

由于空气污染涉及面广,污染源复杂,制定和执行相应的规定和措施需要协调各方利益,解决复杂的治理问题。

其次,由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差异,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治理难度差异较大,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

此外,公众对空气污染治理的认知和参与度也是一个挑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四、加强空气污染治理管理制度的建议为了更好地治理空气污染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空气污染治理管理制度。

首先,加强立法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责任和权力的界定,保障空气质量和公众健康的权益。

其次,加大对污染源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大气污染管理制度

大气污染管理制度

大气污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企业的大气污染管理工作,维护环境的稳定与可连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订立本《大气污染管理制度》。

第二章管理标准第一节环境保护目标1.公司的环境保护目标为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空气质量,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2.公司将依据国家和地方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和法规,订立相应的目标,并进行定期评估。

第二节大气污染物监测1.公司应建立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监测各个排放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监测系统应包含监测设备的选型、安装和维护,监测数据的记录和存储,监测结果的分析与报告等内容。

3.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并在发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立刻修复或更换。

第三节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1.公司应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在新项目、设备改造或扩建之前,必需对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

3.各生产线、车间应建立相应的污染物减排措施台账,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四节废气整治设施运维1.公司应配备合格的废气整治设施,并将其纳入定期检查和维护计划。

2.废气整治设施的运行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设施操作和维护知识,并持证上岗。

3.废气整治设施的维护保养应依照设备说明书和相关规定执行,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修理和更换。

第三章考核标准第一节大气污染排放指标1.公司应依照国家和地方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设置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并订立减排措施。

2.每个周期末,必需对各个排放源的大气污染物进行检测,确保排放指标符合要求。

第二节监测数据准确性1.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推断大气污染情形至关紧要。

2.公司应定期进行监测数据的核对,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3.如发现监测数据存在异常或不全都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查,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

第三节大气污染物整治设施运行情况1.公司应定期对废气整治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环保局大气污染防治制度(2篇)

环保局大气污染防治制度(2篇)

环保局大气污染防治制度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____区域大气环境,防治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____省____区域大气污染防治。

本办法涉及的单位和个人,是指____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

____区域的范围按照《____省____经济区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的规定确定。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制定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有计划地控制或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改善本行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统一发布大气环境质量信息。

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制定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的产业政策;公安、交通、渔业、海事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机动车、机动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依法对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职责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监督协作机制,采取以下措施对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一)检查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组织考核区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二)定期通报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实施进展、大气环境质量、重大建设项目等情况;(三)协调解决跨地市行政区域大气污染纠纷;(四)协调各地、各部门建立区域统一的环境保护政策。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符合区域大气污染特征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监测点位应当覆盖城市区域、城市道路两侧和清洁背景地区。

地级以上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设立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邢台市公路管理处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管理制度(讨论稿)
为进一步提高国省干线公路路域环境质量,减少道路扬尘,根据《邢台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要求,本着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市国省干线公路清扫保洁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工作内容
(一)路面、桥面、绿化带清扫保洁,洒水除尘工作。

(二)路面、路基、桥梁及附属设施综合治理工作。

(三)养路工管理工作。

(四)站、中心巡查管理工作。

二、工作标准
(一)严格禁止扫帚式扫路机、吹风式扫路机上路清扫;加大清扫力度,保持路面干净整洁。

路面保持整洁,要做到无尘土,无堆积物,平交道口、过街(村)路段保持干净无泥土,路面干净无污物;及时清理抛洒遗漏物品,及时清理路界内白色垃圾。

(二)洒水降尘。

出市口路及环城公路要保证每天进行三遍洒水作业,保证路面潮湿,无扬尘。

其余干线公路,要结合自身情况,提高洒水车的使用率和上路率,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洒水降尘作业,一般每天不少于二遍。

(三)加大巡查力度,发现路面小型病害应及时修复,确保国省干线公路常年基本无坑槽,确保国省干线公路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四)路肩、边沟及内外坡干净整洁,无白色垃圾。

土路肩低于路面5—10厘米,以便于路面排水、保洁,并应常年保持。

边沟顺直、平整、坚实、无浪窝、无杂物。

按要求对路肩、内外坡及沟底杂草进行修剪。

(五)五桩设置规范、醒目,无歪斜、缺损、污染现象。

保畅隔离带、隔离墩、拦水带、路缘石干净整洁,底部无砂石等抛洒物。

(六)根据清扫保洁责任表安排,养路工上路着装要整齐、规范、统一,杜绝脱岗、串岗等现象,保证上路率,提高工作效率,禁止迟到、早退、坐岗、站岗、脱岗、串岗、闲聊、坚决杜绝出工不出力等现象。

各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养护人员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养护人员上路作业安全、规范,坚决杜绝抽调养路工从事公路保洁以外的其他工作。

(七)各公路站要将每日巡查制度化、规范化,指派专门人员对路容路貌及养路工的上路情况进行督导,填写日常养护巡查工作交流单,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或上报,并于每月1日将交流单汇总上报市处,市处根据交流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同时,各站养护中心要建立相应的巡查制度,做好巡查记录和信息上报
工作。

三、监督与管理
(一)市处将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各站清扫、巡查工作进行督察,发现问题后告知责任单位,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二)督察情况于每周一进行汇总,每月5日发正式文件通报情况。

每周一汇总即:每周一将上一周巡查的整体情况,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及回访处理结果汇总整理,上报处长及主管处长审阅。

每月正式通报即:每月5日对上个月的整体情况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进行总结、通报,对存在问题较多,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通报。

(三)惩罚机制。

被市处连续两次正式文件通报同一问题的单位,将取消本路段养路工及现场负责人的年终评先资格;三次正式文件通报同一问题的单位,将取消本单位党、政“一把手”的年终评先资格;四次正式文件通报同一问题的单位,或者被市政府、市局及媒体曝光、通报批评的单位,将取消本单位集体及个人的年终评先资格,并核减当月养护经费1%。

注:请各站认真研读,如有修改意见,请于2014年3月17日前,将修改意见以书面形式上报养护科邮箱。

如各站对此办法无修改意见,市处将以正式文件形式下达、执行该办法。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