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沉淀法

合集下载

共沉淀法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共沉淀法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共沉淀法的原理和实验步骤导言:在化学实验中,有许多方法可以用来分离和纯化不同化合物。

共沉淀法是其中一种经常使用的技术之一。

本文将探讨共沉淀法的原理和实验步骤,从而更好地理解它的应用。

一、共沉淀法的原理共沉淀法是通过调节试样溶液中的pH值,使得溶液中的某些阴离子与阳离子形成不溶性的沉淀物,并与待分离物一起沉淀下来。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离和去除待分离物中的某些杂质。

共沉淀法的原理基于沉淀反应的性质。

当溶液中存在阴离子和阳离子时,它们会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新的物质,即沉淀物。

这些沉淀物可以用过滤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在共沉淀法中,选择合适的沉淀剂非常重要,它能够与待分离物中的某些离子发生反应生成具有不溶性的沉淀物。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从溶液中富集待分离物,进一步提高其纯度。

二、共沉淀法的实验步骤1. 准备试样溶液:根据实验的要求,将待分离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

2. 选择沉淀剂:根据待分离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沉淀剂。

沉淀剂的选择应考虑其与待分离物中的某些离子形成不溶性沉淀物的能力。

3. 调节pH值:根据沉淀剂的性质,调节试样溶液的pH值,使得沉淀剂与待分离物中的某些离子发生反应并生成沉淀物。

这个步骤需要根据具体实验条件进行调整,确保系统达到最佳的沉淀效果。

4. 沉淀反应:将试样溶液缓慢滴加沉淀剂溶液,同时通过搅拌使两者充分混合。

在适当的条件下,沉淀剂与待分离物中的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物。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观察和实验经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调整。

5. 沉淀分离:将反应后的溶液通过过滤等方法,将沉淀物和溶液分离。

过滤时,应选择合适的滤纸或其他滤料,以防止沉淀物渗透。

沉淀物可以用水洗涤,以去除一些残留的溶质。

6. 沉淀物的处理:将获得的沉淀物进行干燥或其他处理,以便进一步应用或分析。

三、共沉淀法的应用共沉淀法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合物。

它通常用于去除溶液中的杂质,从而增加待分离物的纯度。

此外,共沉淀法还可用于分析颉的沉淀物的成分。

磷酸铁锂共沉淀法

磷酸铁锂共沉淀法

磷酸铁锂共沉淀法是一种制备磷酸铁锂材料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是将可溶性的锂源、磷源以及铁源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然后通过控制体系的pH值或者加入沉淀剂得到沉淀。

之后,这些沉淀物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等过程,再通过后续热处理得到最终的产物。

共沉淀法具有一些优点,如合成工艺简单,可以有效地控制产物的颗粒尺寸,且产物的分布均匀。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合成原料的选取条件较为苛刻,要求材料在水溶液中具有相似的水解和沉淀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实际商业中的应用。

此外,共沉淀法制备的磷酸铁锂材料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由于溶解过程中原料间的均匀分散,所以共沉淀的前体可实现低温合成。

然而,由于共沉淀法自身的特点,前驱物沉淀往往在瞬间产生,各元素的比例难以精确控制。

经过焙烧后,可能会导致产物中各元素的非化学计量性,这可能会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总的来说,磷酸铁锂共沉淀法是一种重要的制备磷酸铁锂材料的方法,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但其优点仍然使其在许多应用中具有吸引力。

同时,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这种方法,以期获得性能更优的磷酸铁锂材料。

化学共沉淀法

化学共沉淀法

化学共沉淀法是一种通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金属离子或其他化学物质同时加入到溶液中,以产生共沉淀物的化学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纯化、分离和富集目标物质,通常应用于废水处理、环境监测、生化分析等领域。

化学共沉淀法的基本原理是,当两种或多种离子共存于一个溶液中时,它们可能形成沉淀物,这种沉淀物可以通过过滤、离心等方法分离出来,然后用水或其他溶剂洗涤和纯化,得到目标物质。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选择合适的沉淀剂和条件,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在化学共沉淀法中,通常使用的沉淀剂包括氢氧化物、碱金属离子、碳酸盐、磷酸盐、硫化物、氯化物等。

这些沉淀剂能够与不同的离子发生反应,并形成相应的沉淀物。

例如,氢氧化物可以用于沉淀铁离子、铝离子、钙离子等。

化学共沉淀法的优点包括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对于一些难以通过其他方法分离的物质具有高效性等。

但是,化学共沉淀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沉淀物的纯度和产率可能较低、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溶液的稳定性等。

因此,在使用化学共沉淀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条件,以达到最佳的分离和纯化效果。

共沉淀及固相合成法

共沉淀及固相合成法

共沉淀及固相合成法
共沉淀法(Co-precipitation method)是一种用于制备纳米材料
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溶液中混合两种或多种溶质,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使其共同沉淀,从而得到纳米材料。

共沉淀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 准备适当的金属盐溶液;2. 将不同金属盐溶液混合;3. 在适当的条件下(如温度、pH值等)
搅拌反应体系;4. 通过沉淀、洗涤和干燥等步骤获得纳米材料。

固相合成法(Solid-state synthesis method)是一种将固体反应
原料直接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目标物质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需要溶液作为反应介质,而是通过固体反应原料的相互作用形成产物。

固相合成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 准备适当的固体反应原料;2. 将原料混合均匀;3. 在高温下进行反应;4. 冷却并收集产物。

共沉淀法和固相合成法都是制备纳米材料的常用方法,它们具有制备简单、操作容易等优点。

然而,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系统和制备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的。

制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

制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

制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氢氧化铁(Fe(OH)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来实现。

以下将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方法一: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需要准备两种溶液:一种是铁盐溶液,通常可以选择氯化铁(FeCl3)或硫酸亚铁(FeSO4)作为原料;另一种是氢氧化钠(NaOH)溶液。

第一步,将铁盐溶液慢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在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Fe3+ + 3OH- →Fe(OH)3↓第二步,持续搅拌溶液,使得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充分沉淀。

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反应,也可以选择加热加速反应速率。

第三步,将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洗涤干净,去除杂质。

洗涤的方法可以采用离心沉淀法或者过滤法。

第四步,将洗涤后的氢氧化铁沉淀悬浮在适量的水溶液中,并用超声波震荡或机械搅拌的方法分散成胶体,即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此方法制备出的氢氧化铁胶体颗粒细小、分散性好,适用于一些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方法二:共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此方法是将铁盐和碱的溶液混合后,同时加入反应槽中进行反应。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准备铁盐和碱的溶液:铁盐可以选择硫酸亚铁(FeSO4)、氯化铁(FeCl3)等;碱可以选择氨水(NH3•H2O)或者氢氧化钠(NaOH)。

第一步,将铁盐溶液和碱溶液慢慢混合,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在溶液中形成氢氧化铁沉淀:Fe2+ + 2OH- →Fe(OH)2↓Fe3+ + 3OH- →Fe(OH)3↓第二步,持续搅拌并控制反应温度和pH值,使得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充分沉淀。

第三步,将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洗涤干净,去除杂质。

洗涤的方法可以采用离心沉淀法或者过滤法。

第四步,将洗涤后的氢氧化铁沉淀悬浮在适量的水溶液中,并用超声波震荡或机械搅拌的方法分散成胶体,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共沉淀法制备的氢氧化铁胶体通常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颗粒大小,适用于催化剂载体、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

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的区别

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的区别

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的区别
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是常用的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在科研和工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两种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将化学物质在溶液中溶解、混合并制备成凝胶的方法。

凝胶是一种高度疏水性、多孔的材料,可以用于制备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的制备过程通常包括溶胶制备、凝胶形成和干燥三个步骤。

在溶胶制备阶段,化学物质在溶液中形成了一种非晶态的胶体,这种胶体随后可以通过凝胶形成阶段形成凝胶。

凝胶形成阶段的过程就是将胶体转化为一种高度疏水性的凝胶物质。

在干燥阶段,凝胶物质被除去其中的溶液,从而形成纳米材料。

共沉淀法是一种在溶液中同时沉淀两种或以上的化学物质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涉及两种或以上的金属离子或化学物质在溶液中同时沉淀,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共沉淀法的制备过程通常包括两个步骤:化学反应和沉淀。

在化学反应阶段,两种或以上的化学物质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在沉淀阶段,化合物被沉淀下来并形成纳米材料。

总体来说,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制备过程中的化学
反应和物理性质。

溶胶凝胶法是通过制备凝胶来制备纳米材料,而共沉淀法则是通过将化学物质在溶液中同时沉淀来制备纳米材料。

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具体实验需求和材料性质的要求。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
1.所得沉淀物中杂质的含量及配比难 以精确控制。 2.在共沉淀制备粉体的过程中从共沉 淀、晶粒长大到沉淀的漂洗、干燥、 煅烧的每一阶段均可能导致颗粒长大 及团聚体的形成。
应用 1.制备纳米粉细颗粒:广泛用于制备 钙钛矿型、尖晶石型、 BaTiO3系材料、 敏感材料、铁氧体和荧光材料等。 2.进行物质分离
3)吸留
沉淀生成速度太快,导致表面吸附的杂 质离子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而被后来 沉淀上去的离子覆盖在沉淀内部的共沉 淀现象叫吸留。
4)后沉淀 指沉淀操作中,当一种组分析出沉淀 后,另一种难于析出沉淀的组分,在 其表面上相继析出的现象。
优缺点
优点
工艺简单
成本低 周期短
煅烧温度低
条件易控
性能好
缺点
单相共沉淀:沉淀物为单一化合物或 单一固溶体,称为单相共沉淀。 例如:BaCl2+TiCl4(加草酸)形成了 单相化合物BaTiO(C2O4)2· 4H2O↓, 经(450-750℃)分解得到BaTiO3的 纳米粒子。
★单相共沉淀
利用草酸盐进行化合物沉淀的合成装置
★混合物共沉淀
如果沉淀产物为混合物时,称为混合物共沉淀。
材料制备方法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
1
2 3
背景
定义
分类 机理
4 5
应用
共沉淀现象
1886年,苏联学者魏鲁姆观察到:
硫化铂能从溶液中带走3价铁离子和其它
在酸性溶液中不被硫化氢沉淀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某些本不应该沉
淀的组分同时也被沉淀下来的现象,叫做共沉
淀。
★单相共沉淀
共沉淀例子:ZrO2-Y2O3 (锆、钇)
例:Y2O3+6HCl=2YCl3+3H2O

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的区别

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的区别

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的区别
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是两种用于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其区别主要体现在反应机理和制备过程中的不同。

溶胶凝胶法是将适当的前驱体(如金属盐、硅酸酯等)在溶剂中溶解或分散,经过加热或加入还原剂、表面活性剂等引发凝胶化反应,形成纳米颗粒或纳米结构体系的过程。

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物分散性好、制备纳米颗粒尺寸可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氧化物、金属、半导体等纳米材料。

共沉淀法是将金属盐等前驱体直接加入溶液中,加入还原剂或碱性物质,调节pH值,使金属离子逐渐沉淀成纳米颗粒的过程。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制备纳米颗粒。

但是,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材料存在着颗粒尺寸分布范围广、分散性差、晶体尺寸不均匀等问题,同时还可能产生较多的不良副反应。

因此,在选择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时,需根据具体材料的需要和应用要求进行选择,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放射化学—共沉淀法

放射化学—共沉淀法

因此不适用于复杂体系中多种放射性核素特
别是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之间的分离。
பைடு நூலகம்
有机共沉淀法的机理与无机共沉淀法不
同,可参见相关专业书。
共沉淀法的分离技术与条件选择 在共沉淀法中,要想获得较高的分离系数和 回收率,其关键在于: (1)正确选择载体和沉淀剂; (2)使载体与被载带核素之间同位素交换完全; (3)提高共沉淀产物的纯度。
共沉淀法的应用
共沉淀法是目前分离和浓集微量放射性 物质的常用方法之一,特别是在环境和生物 样品的放射化学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例如在测定环境和生物样品的60Co时,常用 稳定钴作载体,亚硝酸钾作沉淀剂,生成亚 硝酸钴钾沉淀,以载带、浓集样品中的微量
60Co,然后将沉淀进一步纯化,测量60Co的
提高共沉淀产物的纯度
• 加反载体或络合剂 –利用络合剂与欲分离核素(包括载体核素)和 杂质核素在络合能力上的差异,使杂质核素 以络合物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可提高共沉淀产 物的纯度。这种络合剂称为掩蔽剂。 • 控制溶液的酸度 –氢氧化物 –减少吸附
• 选择适当的沉淀条件 –采用均相沉淀 –陈化(晶体、无定形沉淀) • 改变氧化价态 • 加热 • 进行多次沉淀 • 洗涤沉淀
载体和沉淀剂的选择 1)载体的选择 一般应尽量选用同位素 载体,如果欲分离放射性核素没有稳定 同位素,或者其稳定同位素的来源困难, 则可选用非同位素载体。为了减少分离 过程中放射性杂质对欲分离核素的污染, 还必须加入反载体。
载体的用量适中
• 适量
• 过多:降低最终样品源的比活度,增加射线 的自吸收。 • 不足:回收量偏低,不利于制源。
基本原理 共沉淀法是利用微量物质能随常量
物质一起生成沉淀的现象(即共沉淀现

共沉淀法原理

共沉淀法原理

共沉淀法原理
共沉淀法原理是一种测量有机物的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水中的有机物含量。

它通过将有机物以固体形式沉淀出来,然后计算除去沉淀的有机物所得的剩余量,来测定有机物的含量。

共沉淀法原理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处理、沉淀、计算和计算有机物含量。

首先,将水中的有机物的样品加入沉淀剂中,在适当的pH和温度条件下搅拌,使有机物能够和沉淀剂形成共沉淀物。

接下来,将混合物过滤,得到沉淀物。

随后,将沉淀物重量进行计算,也就是有机物的总量。

最后,减去沉淀物总量,得到有机物的剩余量,并以此来计算有机物的含量。

共沉淀法原理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测量多种有机物,而不需要对每种有机物进行单独的分析。

此外,由于共沉淀物的组成主要与水环境中的有机物相关,因此它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有机物的准确数据。

另外,共沉淀法原理的缺点之一是它只能用于测定水中的有机物,而不适用于空气中的有机物。

此外,这种方法也受到沉淀剂的影响,因为不同的沉淀剂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总的来说,共沉淀法原理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测量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它的结果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水环境中的有机物含量,从而更好地保护水环境。

共沉淀法 nature

共沉淀法 nature

共沉淀法 nature共沉淀法(co-precipitation)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在化学分析和材料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通过共沉淀的方式将需要分离或检测的物质与沉淀剂共同沉淀,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或检测。

共沉淀法的原理是利用溶液中的沉淀剂与待分离或检测的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的沉淀物。

这些沉淀物可以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式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对物质的分离或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沉淀剂包括氯化铵、氯化钠、硫酸铵等。

共沉淀法的步骤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选择合适的沉淀剂:根据待分离或检测的物质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沉淀剂。

沉淀剂应与待分离或检测的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的沉淀物。

2. 溶液制备:将待分离或检测的物质与沉淀剂分别溶解在适量的溶液中。

在溶液制备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溶液的pH值、温度和浓度等因素,以促进沉淀反应的进行。

3. 沉淀反应:将沉淀剂溶液与待分离或检测的物质溶液混合,充分搅拌使两者充分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沉淀物逐渐生成并沉淀到溶液底部。

4. 分离沉淀物:将沉淀物与溶液分离。

分离的方式根据沉淀物的性质和实验要求而定,可以使用离心、过滤或沉淀物的沉降等方法。

共沉淀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简单易行:共沉淀法的实验步骤相对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

2. 分离效果好:共沉淀法可以将待分离的物质与沉淀剂共同沉淀,从而实现较好的分离效果。

3. 广泛适用:共沉淀法在化学分析和材料科学中广泛应用,可以用于分离和检测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

虽然共沉淀法在实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1. 选择适当的沉淀剂:沉淀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待分离或检测物质的特点,以及沉淀反应的条件。

选择不合适的沉淀剂可能导致分离效果不佳或产生误差。

2. 控制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溶液的pH值、温度和浓度等因素,以保证沉淀反应的进行。

不同物质对实验条件的要求也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避免杂质干扰:共沉淀法在分离和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杂质的干扰。

共沉淀法 催化剂

共沉淀法 催化剂

共沉淀法催化剂
共沉淀法是一种制备催化剂的方法,其中通过控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使得两种或多种离子在溶液中发生沉淀反应,形成固体颗粒,这些颗粒即为催化剂的载体。

催化剂通常是通过在载体上沉积活性组分而得到的。

一般的步骤如下:
1.选择合适的离子源:选择要制备催化剂的金属离子源,这些金属离子会在共沉淀反应中形成颗粒。

2.调节溶液条件:控制反应体系的酸碱度、温度等条件,以促使所需的离子在溶液中共沉淀。

3.共沉淀反应:在合适的条件下,两种或多种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共沉淀反应,形成颗粒。

4.沉淀分离:分离得到的固体沉淀,这就是催化剂的载体。

5.活性组分的沉积:将希望引入的催化剂活性组分沉积到载体上,通常通过浸渍、离子交换等方法实现。

6.催化剂的还原或活化:根据需要,可能需要对催化剂进行还原或活化,以增强催化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制备各种类型的催化剂,例如贵金属催化剂、氧化物催化剂等。

共沉淀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调节溶液条件和离子源选择来控制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

共沉淀三元前驱体烧结

共沉淀三元前驱体烧结

共沉淀法是一种制备三元前驱体的方法,通过将三种金属离子混合在一起,然后加入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同时沉淀出来,形成三元前驱体。

烧结是将三元前驱体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使其发生固相反应,生成所需的化合物。

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将含有三种金属离子的溶液混合在一起,形成均匀的混合溶液。

2. 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如氢氧化钠、氨水等,使金属离子同时沉淀出来,形成三元前驱体。

3. 对沉淀出的三元前驱体进行洗涤、过滤、干燥等处理,得到纯净的三元前驱体粉末。

4. 将三元前驱体粉末放入烧结炉中,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条件下进行热处理,使其发生固相反应,生成所需的化合物。

5. 最后,对烧结后的样品进行冷却、破碎、筛分等处理,得到所需的三元化合物粉末。

共沉淀三元前驱体烧结法具有以下优点:
1. 可以精确控制三种金属离子的比例,从而实现对最终产物组成的精确调控。

2. 由于三种金属离子同时沉淀,可以实现原子级别的混合,有利于提高烧结过程中的固相反应速率。

3. 可以通过调整烧结条件,如温度、气氛等,实现对产物结构和性能的调控。

4. 共沉淀法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产量,适合大规模生产。

共沉淀法制备cuo-zno-al2o3

共沉淀法制备cuo-zno-al2o3

共沉淀法制备CuO-ZnO-Al2O31. 概述共沉淀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合成方法,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将多种金属离子共同沉淀成固体颗粒。

CuO、ZnO和Al2O3是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它们在催化、光催化和能源存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以共沉淀法制备CuO-ZnO-Al2O3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该方法的工艺条件、制备步骤和材料表征等方面的信息。

2. 工艺条件在共沉淀法制备CuO-ZnO-Al2O3复合材料时,合理选择工艺条件对于最终产物的物化性能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影响共沉淀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工艺条件包括反应温度、PH值、混合物摇床转速和沉淀剂的类型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通过实验设计和优化,找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以确保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

3. 制备步骤共沉淀制备CuO-ZnO-Al2O3复合材料的基本步骤包括:溶液制备、混合、沉淀、分离、洗涤和干燥等。

将Cu、Zn和Al的溶液按一定摩尔比混合均匀,然后调节PH值,加入沉淀剂,使其发生共沉淀反应。

接下来,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式将沉淀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多次洗涤,最后进行干燥得到CuO-ZnO-Al2O3复合材料。

4. 材料表征对制备得到的CuO-ZnO-Al2O3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评估。

常用的表征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氮气吸附-脱附等。

通过这些分析手段,可以了解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形貌特征和孔隙结构等信息,为后续应用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5. 应用展望制备得到的CuO-ZnO-Al2O3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催化、光催化、能源存储和环境净化等领域。

它可以作为光催化剂用于光解水制氢,作为催化剂用于VOCs的深度氧化,以及作为电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等。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潜力,提高其性能并拓展其应用范围。

共沉淀法制粉体

共沉淀法制粉体

• BaPbO3其晶体结构由Ba2+和O2-离子紧密堆积形 成,Pb4+离子占据由O2-离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 草酸盐分别为草酸钡和草酸铅,它们在高温煅烧时发 生如下反应
不同温度下粉末的SEM照片
3.传统固相法也共沉淀法制备Ba PbO3导电陶 瓷粉末的比较 • 固相法:通过焙烧B aCO 3 和PbO制得Ba PbO 3 粉末, 但这种方法的合成温度较高, 而在高温下, 铅极易挥发,通常在合成Ba P bO 3 材料时, 多采用高的P b/ B a 摩尔比, 即便如此也很难控制材料的化学计量比, 进 而影响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 共沉淀法制备的粉体具有纯度高、粒度细、 分布均匀等特点, 同时能有效地降低材料的 合成温度, 从而避免铅的高温挥发
五、共沉淀法的优缺点
优点:
共沉淀法成本低、工艺简单、可重复性好, 有利于工业化, 制备条件易于控制、合成周期短等优点
缺点:沉淀剂的加入可能会使局部浓度过高,产生团聚
或组成不够均匀。(团聚是指颗粒之间由于存在着较弱的
吸附力 (主要是范德华力和静电吸引力) 作用会发生聚集。 颗粒越小,聚集越明显)。
共沉淀法是制备它是制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超细粉体的重要方法。
二.共沉淀法的原理
• 根据各种物质的结构差异来改变溶液的某些性质
(如:pH、极性、离子强度、金属离子等),从而 使抽提液中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发生变化。 • 就是在溶解有各种成份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添加 合适的沉淀剂,反应生成组成均匀的沉淀,沉淀 热分解得到高纯微细的粉体材料来自四.共沉淀法的影响因素
1.沉淀溶液的浓度
稀沉淀溶液→较低的成核速度→获得粒度较大、晶形较为 完整、纯度及表面性质较高的晶形沉淀,适用于纯度较高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

3)吸留
沉淀生成速度太快,导致表面吸附的杂 质离子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而被后来 沉淀上去的离子覆盖在沉淀内部的共沉 淀现象叫吸留。
4)后沉淀 指沉淀操作中,当一种组分析出沉淀 后,另一种难于析出沉淀的组分,在 其表面上相继析出的现象。
优缺点
优点
工艺简单
成本低 周期短
煅烧温度低
条件易控
性能好
缺点
共沉淀机理
postprecipitation occlusion mischcrystal surface adsorption
后沉淀 吸留
生成混晶
表面吸附
1)表面吸附
表面吸附是由沉淀表面构晶离子的力场不平衡引起的。
2)混晶或固溶体的生成
晶体沉淀都有一定的晶体结构,如 果溶液中存在与够劲离子电荷相同、半 径相近的杂质离子,晶格中构晶离子就 可能部分地被杂质离子取代而形成混晶, 混晶是固溶体的一种。
Thank you!
为了获得沉淀的均匀性通常是将含有多种阳离子的盐溶液慢慢加到过量的沉淀剂中并进行搅拌使所有沉淀离子的浓度大大超过沉淀的平衡浓度尽量使各组分按比例同时沉淀出来从而得到较均匀的沉淀物
材料制备方法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
1
2 3
背景
定义
分类 机理
4 5
应用
共沉淀现象
1886年,苏联学者魏鲁姆观察到:
硫化铂能从溶液中带走3价铁离子和其它
★混合物共沉淀
混合物共沉淀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溶液中 不同种类的阳离子不能同时沉淀。各种离子沉 淀的先后顺序与溶液的PH值密切相关。
混合物共沉淀
为了获得沉淀的均匀性,通常是将含有 多种阳离子的盐溶液慢慢加到过量的沉 淀剂中并进行搅拌,使所有沉淀离子的 浓度大大超过沉淀的平衡浓度,尽量使 各组分按比例同时沉淀出来,从而得到 较均匀的沉淀物。

共沉淀法 水热法

共沉淀法 水热法

共沉淀法和热水法都是制备钛酸钡粉体的方法,二者区别如下:•共沉淀法。

将等摩尔的可溶性Ba2+、Ti4+混合,在偏碱的条件下,加入沉淀剂中,使Ba、Ti共沉淀,然后经过滤、洗涤、干燥、煅烧后得到钛酸钡粉体。

以草酸作为沉淀剂的应用最为广泛。

•水热法。

将含有钡和钛的前体(一般是氢氧化钡和水合氧化钛)水浆体,置于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相对常温、常压),使他们发生化学反应,经过一定时间后,钛酸钡粉体就在这种热水介质中直接生成。

目前最主流的制备方法是水热法,因为水热法制备的钛酸钡粉体纯度高、均匀度好、粒度细,可以达到20nm左右。

磷酸铁锰锂 共沉淀

磷酸铁锰锂 共沉淀

磷酸铁锰锂共沉淀法概述
磷酸铁锰锂可以通过共沉淀法合成。

共沉淀法是一种液相法,用于合成无机非金属氧化物,包括磷酸铁锰锂。

在合成过程中,将醋酸锂、醋酸锰、醋酸铁等原料按化学计量比溶于溶剂中,然后添加磷酸形成溶胶。

随后,溶胶被烘干成凝胶,并最终通过加热合成磷酸铁锰锂。

此外,铁锰比可以通过物料用量比例进行调控。

然而,使用共沉淀法合成的磷酸铁锰锂的颗粒直径大约在1微米稍多的级别,并且其表面包覆有碳层,但包覆形貌并不规整。

请注意,这只是一种可能的合成方法,具体的合成条件和步骤可能因实验需求和条件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相关实验时,建议参考相关的专业文献和实验指南,以确保安全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共沉淀法不仅可以使原料细化和均匀混合,且 具有工艺简单、煅烧温度低和时间短、产品性能良好 等优点。
化学共沉淀法可分为中和法和氧化法两种。中和法 是最早出现的方法,其反应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2Fe3++M2++ROH→MO-F2O3 式中R-Na+(NH4)+、K+…… M—金属离子 由中和法制得的铁氧体粉料颗粒太细,一般小于 0.05微米,难以成型。
加入量为硝酸盐总物质的量的8%:利用反向滴定法 将盐混合溶液滴入氨水溶液中.并迅速搅拌(滴定速度 小于2 mL/min。搅拌速度保持在200 r/min),同时保 证pH=9.0;滴定结束后,老化2 h;然后用蒸馏水清 洗3次。再用无水乙醇清洗3次:前驱体在烘箱中100℃ 干燥、研磨。之后装入坩埚内在1100~l 300℃的不同 温度下煅烧。得最终纳米粉体。
性能表征: 前躯体的FTIR分析
Ti:Al2O3纳米粉体的SEM分析 图为l 200℃保温l h的Ti:Al2O3粉体的SEM图
2.制备纳米氧化铁 此法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它是以方程式: 通常是把Fe ( Ⅲ)和Fe ( Ⅱ)盐溶液以2 ∶1 (或更大) 物质的量比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加入过量(2~3倍)的 NH4OH或NaOH,高速搅拌进行沉淀反应,然后将沉淀洗涤、 过滤、干燥,制得尺寸为8~10 nm的Fe3O4微粒。
背景
共沉淀现象早在1886年就为苏联学者魏鲁姆观察到了。
他指出, 硫化铂能从溶液中带走3 价铁离子和其它在 酸性溶液中不被硫化氢沉淀的金属。所谓共沉淀, 就 是指进行沉淀反应时, 溶液中的其他组分在该条件下 本来是可洛的, 但是它们却常被沉淀带下来而混杂于 沉淀之中。
定义
共沉淀法是指在溶液中含有两种或多种阳离子,它 们以均相存在于溶液中,加入沉淀剂,经沉淀反应后, 可得到各种成分的均一的沉淀,它是制备含有两种或 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超细粉体的重要方法。
氧化法是将离子溶液加湿,同时通入空气氧化而 制得铁氧体粉料。其反应过程用下式表示: Fe2++M2++ROH+O2→MFe2O4 适当控制反应条件,用氧化法制得的铁氧体粉料 颗粒在0.05~1微米之间
共沉淀的应用
一.制备纳米分析颗粒
1.制备钛宝石纳米粉体Ti:Al2O3 采用Al(N03)3·9H2O(A.R.)、Ti(OC4H9)4(A.R .)、氨水(A.R.)、硫酸铵(A.R.)、硝酸(A.R.) 等为原料。按Ti(OC4H9)4和Al(N03)3·9H20的质量比 为0.5:123.5称取原料,即按Ti离子在Ti: Al2O3 纳米粉体中的质量含量为0.5%称取适量的 Ti(OC4H9)4溶于乙醇中,加入稀硝酸调节使pH=1.5, 制成澄清溶液;称取适量Al(N03)3·9H20溶于去离子 水中,调节pH=1.5,将两种金属盐溶液在磁力搅拌器 上充分混合:向5mol/L的氨水中加入(NH4)2SO4,
[7] 杨蓉1等 共沉淀法制备正极材料LiFeP04的研究 稀有金属材料与



工程 2007年第36卷 [8] 朱林彦,张平等 共沉淀法制备纳米铝酸锶长余辉发光粉体及其发 光性能研究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8年1月第37卷 [9] 严新,朱雪梅,吴俊方等. 均匀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J ]. 盐城工学院报, 2002年 [10] 邹涛,郭灿雄,段雪,等. 强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表 征. 精细化工, 2002年 [11] 李嵩,季世军,孙俊才 共沉淀法合成新型阴极材料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6年3月第35卷





机化学学报 2011年12月 [2] 邹海平,邱祖民等 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的研究进展 无机盐工业 2007年4月第39卷第4期 [3] 姜翠玉, 宋摇浩等 基于反滴加共沉淀法的水基Fe3 O4 磁流体 制备及性能表征 中国石油大学学 2010年第六期 [4] 罗承友 纳米材料的软化学制备方法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NO.36 [5] 王磊 电共沉积法制备GaAs薄膜材料研究 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 [6] 程洪奎 分析化学中的共沉淀 分析试验室 1986年第5卷第1 期
析,以 10℃/min的速度升至1200℃。采用多晶X射线衍射仪对 粉体的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KYKY2800型扫描电予显 微镜(SEM)观察粉体表面形态。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 发光体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进行测定,激发光和接收光 狭缝宽度均设定为0.2 mm。采用86LA型屏幕亮度计测 量材料的初始亮度以及余辉亮度,结合秒表,测量其 余辉随时间的衰减过程。
共沉淀法最大的难题是如何使纳米Fe3O4粒子分散 而不团聚。为此许多学者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包覆微 粒表面等手段对共沉淀法进行了改进,以达到减少团聚 的目的。未经表面处理的纳米Fe3O4粒子极不稳定,其 稳定性与pH成反比,在强碱性介质中静置时立即发生 聚沉,随着pH降低,稳定性有所提高,但静置几分钟后都 会析出沉淀。
化学共沉淀法应用广泛,不但能制备纳米粉体和发光 体材料,还可以用来制备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如锂离 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 燃料电池新型阴极材料 Ba0.5Sr0.5Co0.8Fe0.2O3-σ )和薄膜材料等材料,总 之它应用十分广泛。
参考文献
[1] 米晓云 张庆超等 Ti:A1203纳米粉体的共沉淀法合成及表征 无
二.制备发光粉体 制备纳米铝酸锶长余辉发光粉体 先将SrC03,Eu203,Dy203分别用l:l盐酸配制成l mol/L的SrCl2,0.Ol mol/L的EuCl3,O.Ol mol/LDyCl3的水溶液。AlCl3、草酸分别配成浓度为 2mol/L和1 mol/L的水溶液。按化学计量比将SrCl2, AlCl3,EuCl3,DyC13溶液进行混合,在磁力搅拌器上 搅拌均匀,配成混合溶液。
取150 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至40~50℃ 作为反应基液。将配制的混合溶液、草酸溶液与氨水 分别装入滴定漏斗,使三者按一定流速同时滴加在基 液中,控制pH值为8-9,并搅拌均匀生成沉淀。然后经 真空抽滤、洗涤、烘手,在烘于后的沉淀物中加入少 量H3B03,球磨混匀,并过筛制得沉淀前驱体。把前驱 体置入电炉中在还原气氛中煅烧,煅烧温度为950~ 1250℃,保温2 h得到样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