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PPT课件35 人教版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戊戌变法》PPT课件 八年级历史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897.1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 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1898.1)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光绪帝 (1871—1908)
百日维新
知识讲解
走近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6日,光绪召见康有为……任命康有为 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予专折奏事。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1898年7月,光绪帝召见梁启超,赏六品衔,办理京师大 学堂译书局事务。 ➢1898年9月,光绪帝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 旭为军机章京, 参预新政。
知识讲解
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打击旧官僚,有利于 维新派参与新政
经济
文化 教育 军事
戊戌政变
光绪帝被 囚于瀛台
废除变法诏令
(除保师大学堂外)
谭嗣同
杨锐
戊戌六 君子
林旭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知识讲解
感知人物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 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从嗣同始!
谭嗣同殉难图
➢ 如何看待谭嗣同的殉难?
课堂小结
背景 甲午中日 战争的失
败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D.李鸿章
当堂练习
3.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 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一时期
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C )
A.屈辱与抗争 B.落后与探索 C.变法与图存 D.内忧与外患
当堂练习
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 达于上。……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 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上述现象的出现是由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1898.1)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光绪帝 (1871—1908)
百日维新
知识讲解
走近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6日,光绪召见康有为……任命康有为 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予专折奏事。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1898年7月,光绪帝召见梁启超,赏六品衔,办理京师大 学堂译书局事务。 ➢1898年9月,光绪帝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 旭为军机章京, 参预新政。
知识讲解
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打击旧官僚,有利于 维新派参与新政
经济
文化 教育 军事
戊戌政变
光绪帝被 囚于瀛台
废除变法诏令
(除保师大学堂外)
谭嗣同
杨锐
戊戌六 君子
林旭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知识讲解
感知人物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 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从嗣同始!
谭嗣同殉难图
➢ 如何看待谭嗣同的殉难?
课堂小结
背景 甲午中日 战争的失
败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D.李鸿章
当堂练习
3.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 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一时期
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C )
A.屈辱与抗争 B.落后与探索 C.变法与图存 D.内忧与外患
当堂练习
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 达于上。……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 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上述现象的出现是由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33张PPT)

戊戌六君子
慈禧太后
光绪帝
合作探究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
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
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袁世凯的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
时间
1895年
背景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领导人
康有为、梁启超
主张
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
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
意义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思想宣传: 阅读教材,从中找出维新思想宣传的相关信息
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 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 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材料一:“甲午后,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在京城,翰 梁启超 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
措施
表现
影响
组 织 学 会 , 创 办 报 刊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影响最大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1895北京强学会
1895北京《万国公报》 1897天津《国闻报》 1897长沙时务学堂 1896上海《时务报》
1895上海强学会 1891广州万木草堂
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影响最大
慈禧太后
光绪帝
合作探究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
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
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袁世凯的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
时间
1895年
背景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领导人
康有为、梁启超
主张
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
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
意义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思想宣传: 阅读教材,从中找出维新思想宣传的相关信息
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 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 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材料一:“甲午后,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在京城,翰 梁启超 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
措施
表现
影响
组 织 学 会 , 创 办 报 刊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影响最大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1895北京强学会
1895北京《万国公报》 1897天津《国闻报》 1897长沙时务学堂 1896上海《时务报》
1895上海强学会 1891广州万木草堂
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影响最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戊戌变法(共36张PPT)

激愤。
•
(2)领导人:康有为、梁
启超。
•
(3)在位皇帝:光绪帝。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教材内容
•
(4)要求:拒和、迁都、
变法。
•
(5)结果:这次上书并
没有上达光绪帝。
•
(6)影响:拉开了变法
维新运动的序幕。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教材内容
•
2.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
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
2.戊戌变法
• 月。
(1)时间:1898年6月至9
•
(2)开始:1898年6月11日,
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
实行变法。
•
(3)名称由来:1898年是
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戊戌变法”。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教材内容
(4)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项目 主要内容
影响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维新人士参与政 治,打击了封建官僚, 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
法,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
可以为鉴…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
可知他主张( )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 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 算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 堂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有利于西方先进科学文 化的传播,在社会上起 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抵抗外来侵略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疑难问题
•
3.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疑难问题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 (共29张PPT)

呀!”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材料三: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
袁世凯的出卖
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戊戌变法为何会失败?
材料一: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 280多件新政谕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 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就有175件。
材料二:变法之初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守旧不 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 ,必当全变”
百日维新 时间: 1898年6月—9月。(戊戌年,共103天) 目的: 救亡图存 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内容:
百日维新 内容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 想的人参与政治
政治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戊戌变法的意义
依据图片及材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 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时务报》
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 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1.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 高学府,它创办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2.1895年,一群读书人发起了“公车上书”。 下列戊戌变法的内容中,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 措施是( )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C.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 课件《戊戌变法》(共58张PPT)

增强国防力量 有利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和西 学的传播。
• 讨论: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
• 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 不当亡国之君。 • 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 治权。
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变法的进步性:政治方面,改革机构,裁撤冗官,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任用维新人士,说明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参与政权;经济方面,有利 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举措;文化教育方面,不 仅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有利于传播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总之对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二变法的局限性:(1)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突出的是慈禧太后牢牢控 制着光绪帝和左右局势的权力。维新派幻想顽固派会放任他们去变法,反映出维新派对资 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的严重对立认识不足,也缺乏政治斗争经验。(2)没有涉及议院、 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反映出康有为等在当时选择的是渐进的变革道路,从当时中国社会状 况考虑,有它现实性的一面。这是历史发展客观的局限性,不是维新派主观的局限性。 (3)军事方面的举措,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 束手待毙)
一、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第 7课
维新变法运动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 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曰“穷则变,变 则通。” „„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 …… 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夫先王之 治天下,与民共之„„君民同体,情谊交孚, 中国一家,休戚与 共 „„于以恢复琉球,扫 荡日本,大雪国耻,耀我威稜。 ——《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精选教学PPT35 人教版

突然间就记起幼时的一个心愿:背上行囊,流浪远方。我想我该去实现它了。没有规划路线,没有考虑后果,我只向往远方。简单打包几套换洗衣物我上路了。 火车缓缓行驶了几个小时后,我在一座不知名的小镇下了车。穿行在一个陌生的街头,我竟有一种久违的欢愉 。不用再去伪装 ,不用去再掩饰,更不用在乎任何事任何人。迎面走来的人 对彼此来说都只是过客,不会再相遇,不会再有交集,更不会有所牵盼。正如,初遇之雨,落入尘埃,离别之雨,落入心头。
歌谣小结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 起。《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 走救危急。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 图强改现状。维新百日终失败,爱 国忧民精神杨。
“那你现在一个人跑出来,谁照顾她呢”我问到 许久,老人都没有说一句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到 “她走了,就在前几个月”她走之前还说:这辈子能够遇到你,我很幸福,我走了,你也不要觉得很悲伤,你也都这把年纪了,过不了几年,我们又会见面的,不许掉眼泪,去做一些不会让你遗憾的事情,不许掉眼泪,我累了,该歇歇了。
青春,是三月的风景,美到极致。我们,在三月的春雨中奔跑嬉戏,在春风中感受它的温润,在春光里感受暖暖的温度,在春花里享醉人的芬芳。三月的风景,陪我们一路向梦想的地方进发;三月的风景,让我们路上不再孤独,不再迷茫,不再彷徨;三月的风景,让我们的青春更加色彩斑斓,鸟语花香。 三月,醉一场青春的流年。我们珍惜三月,就像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青春。三月的雨,三月的风,三月的春光,三月的花香,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在这样一场盛大而清新的流年,我们懂得,青春是一种一去不复返的风景,应当好好保护;青春是一种美丽而活跃的热情,我们必须耐心保持;青春是一种来之不易的懂得,我们必须细心呵护。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 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 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这段 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性质是( )
歌谣小结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 起。《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 走救危急。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 图强改现状。维新百日终失败,爱 国忧民精神杨。
“那你现在一个人跑出来,谁照顾她呢”我问到 许久,老人都没有说一句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到 “她走了,就在前几个月”她走之前还说:这辈子能够遇到你,我很幸福,我走了,你也不要觉得很悲伤,你也都这把年纪了,过不了几年,我们又会见面的,不许掉眼泪,去做一些不会让你遗憾的事情,不许掉眼泪,我累了,该歇歇了。
青春,是三月的风景,美到极致。我们,在三月的春雨中奔跑嬉戏,在春风中感受它的温润,在春光里感受暖暖的温度,在春花里享醉人的芬芳。三月的风景,陪我们一路向梦想的地方进发;三月的风景,让我们路上不再孤独,不再迷茫,不再彷徨;三月的风景,让我们的青春更加色彩斑斓,鸟语花香。 三月,醉一场青春的流年。我们珍惜三月,就像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青春。三月的雨,三月的风,三月的春光,三月的花香,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在这样一场盛大而清新的流年,我们懂得,青春是一种一去不复返的风景,应当好好保护;青春是一种美丽而活跃的热情,我们必须耐心保持;青春是一种来之不易的懂得,我们必须细心呵护。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 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 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这段 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性质是(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4张PPT)

《 国 闻 报》
《 直 报》
创办报刊
《 湘 学 报》
《 知 新 报》
二、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 时间:1898年(这一年为农历戊戌年,因此又称 “戊戌变法”)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 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缚之……”
严复主持的
——梁启超
《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
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有哪些? •它们宣传了什么观点? •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是强学会等学会,《时务报》和
《国闻报》。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主要内容
类别
主要内容
政哪些治人上 裁有撤利于冗刷官新冗吏员治,,允使官许民官参民与上政书权言的积事极。性提高
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 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 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评价戊戌变法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历史意义: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教 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 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国行不通。
败因探究: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且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因); 2、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3、顽固派势力强大,变法触动顽固派的利益。 4、变法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
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19张PPT)优秀课件

第6课 戊戌变法
1873年﹒生于广东省新会县差坑乡。
1890年﹒赴京赶考,因守旧势力 排斥新思潮,不中落第。
1895年﹒获悉李鸿章签订《马关
条约》后,与康有为发
梁启超(1873—1929)
起“公车上书”。
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
迫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内容如下:
本报刊登外文报纸、外文电讯译文,介 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 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会的得失……
——《万国公报》
资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
也” 。
君主立宪制
——梁启超《时务报》
1873年﹒生于广东省新会县差坑乡。
1890年﹒赴京赶考,因守旧势力排斥新思潮, 不中落第。
间 1898年6月11日 称 戊戌变法
开
始 标
光绪皇帝颁布诏书
结 果
失败
志
(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维新变法
洋务运动
裁并机构,精简人员,任用
政治 维新人士,准许百姓向朝廷
上书等;
经济政治设产企主立总业农局等张工,;:商鼓总励主制局私张度和人铁兴学。路办(习、工君矿矿西主方立兴各先宪办种轮新进制船式的)、民铁用政路工治电业报等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 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 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中外纪闻 强学会(北京)
保国会
国闻报(天津)
时务学堂
强学报
时务报(上海)
万木草堂
二、百日维新
原
内
因 严重的民族危机 容 四个方面
1873年﹒生于广东省新会县差坑乡。
1890年﹒赴京赶考,因守旧势力 排斥新思潮,不中落第。
1895年﹒获悉李鸿章签订《马关
条约》后,与康有为发
梁启超(1873—1929)
起“公车上书”。
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
迫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内容如下:
本报刊登外文报纸、外文电讯译文,介 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 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会的得失……
——《万国公报》
资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
也” 。
君主立宪制
——梁启超《时务报》
1873年﹒生于广东省新会县差坑乡。
1890年﹒赴京赶考,因守旧势力排斥新思潮, 不中落第。
间 1898年6月11日 称 戊戌变法
开
始 标
光绪皇帝颁布诏书
结 果
失败
志
(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维新变法
洋务运动
裁并机构,精简人员,任用
政治 维新人士,准许百姓向朝廷
上书等;
经济政治设产企主立总业农局等张工,;:商鼓总励主制局私张度和人铁兴学。路办(习、工君矿矿西主方立兴各先宪办种轮新进制船式的)、民铁用政路工治电业报等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 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 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中外纪闻 强学会(北京)
保国会
国闻报(天津)
时务学堂
强学报
时务报(上海)
万木草堂
二、百日维新
原
内
因 严重的民族危机 容 四个方面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31张PPT)

●影响:学会和报刊所宣传的维新变法思想,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同时也为维新 派进行变法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而言,若箭在 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 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遍伏,即无强敌之 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865.3.10~1898.9.28 湖南长沙浏阳人
京师大学堂遗址
思考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
思考2:教训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一、公车上书→序幕
二、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发展 三、百日维新→高潮 四、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
公车上书●背景
↓
?
公车上书
1895年春,4月22日,康有为、梁启 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 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 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 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公 车原是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 的官署名,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 举子叫做“公车”。在这里,由于这 次上书是康有为等人组织参加科举考 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被称为“公 车上书”。
时间
1895年春 康有为、梁启超
拒和,迁都,变法 揭开了维新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 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而言,若箭在 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 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遍伏,即无强敌之 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865.3.10~1898.9.28 湖南长沙浏阳人
京师大学堂遗址
思考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
思考2:教训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一、公车上书→序幕
二、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发展 三、百日维新→高潮 四、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
公车上书●背景
↓
?
公车上书
1895年春,4月22日,康有为、梁启 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 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 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 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公 车原是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 的官署名,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 举子叫做“公车”。在这里,由于这 次上书是康有为等人组织参加科举考 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被称为“公 车上书”。
时间
1895年春 康有为、梁启超
拒和,迁都,变法 揭开了维新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 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39张PPT)

谭 嗣 同
谭嗣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 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 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 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 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 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 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严 复
《史记· 东方朔传》: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 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1.背景:1895年,甲午战败,签署《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剧。 2.经过: 1895年春,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
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络各省参加科考的举人共同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图强,反
对议和(目的),历史上称这次行动为“公车上书” 。 闻日本索偿二万万,是使我臣民上下三岁不食乃能给之。若借洋债,合以利息折 扣,百年亦无偿理,是自毙之道也。与其以二万万偿日本,何如以二万万外修战 备,内变法度哉!
(一)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背景)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有识之士掀起“实业救国”思潮。
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迫切要求实行政治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挽救 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2、理论著作:
《新学伪经考》把封建主义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成为打击守 旧势力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把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主张变法的先驱,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 念的人。 (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 )
3、思想特点:
托古改制。把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 想相结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22张PPT

甲午战败
封建自 然经济 进一步 的瓦解
为民族资 本主义发 展提供了 客观的条 件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 了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甲午战败 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基 础)
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
开堂讲学
公车上书
1.时间: l895年。 2.背景: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
3.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4.内容: 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5.结果: 由于守旧势力的阻挠而失败。 6.影响: 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列强资 本输出 掀起瓜 分狂潮
历史意义
“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 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 “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 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戊戌变法给后 人留下了什么?
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唤起了民族意识的复苏,使更多年轻 国人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
变法前清政府状况
政治:封建专制制度,官僚机构臃肿 经济:封建经济占主体,重农抑商 文化:八股取士,四书五经 军事:绿营兵纪律涣散,战斗力低下
假如你是一位改革家,面对 当时清政府的状况,你会采 取哪些改革措施?
类 别
内容
影响
政 治
裁撤冗有官人冗说员:、“允虽许然国官难民那上样书严言重事,反对变法打的击人了仍封居建大官多僚数制。为度什,么有利于具有 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维知新道思应想该的废知八识股分,子提倡参实与政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共24张PPT)

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 )
A.提过了工作效率
B.起了思想启蒙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摧毁顽固派力量
5、“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 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 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
A.开放言论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强学会
6、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
戊戌政变与戊戌变法的失败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为 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 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 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 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 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 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 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 维新”。
结果 意义 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戊戌变法失败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A.咸丰皇帝 B.同治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2、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 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戊戌变法的意义
①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 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 作用。 ③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结论: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背景 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 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 发展: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 戊 经过 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 戌 时间(1898.6.11—9.21) 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 高潮:百日维新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 变 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然而也充分说明资产阶级通过 教育、军事一系列变革) 改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法
A.提过了工作效率
B.起了思想启蒙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摧毁顽固派力量
5、“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 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 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
A.开放言论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强学会
6、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
戊戌政变与戊戌变法的失败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为 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 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 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 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 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 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 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 维新”。
结果 意义 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戊戌变法失败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A.咸丰皇帝 B.同治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2、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 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戊戌变法的意义
①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 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 作用。 ③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结论: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背景 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 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 发展: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 戊 经过 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 戌 时间(1898.6.11—9.21) 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 高潮:百日维新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 变 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然而也充分说明资产阶级通过 教育、军事一系列变革) 改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 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 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 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有 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很 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著
A.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训练新式军队
下列戊戌变法的法令中,与洋务派采 取的措施相似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歌谣小结
❖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 起。《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 走救危急。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 图强改现状。维新百日终失败,爱 国忧民精神杨。
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 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你 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出 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 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自 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 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 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以, 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挑战的 社会,面对工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 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于所有 高自己。看着身边一个个同龄人那么优秀,看着朋友圈的老同学个个事业有成、买房买车,我们心急如梵,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努力、焦躁、急迫这些名词缠绕 变自己,太想早一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收藏各种技能学习资料,塞满了电脑各大硬盘;报名流行的各种付费社群,忙的人仰马翻;于是科比看四点钟的洛杉 早起打卡行动。其实……其实我们不觉得太心急了吗?这是有一次自己疲于奔命,病倒了,在医院打点滴时想到的。我时常恐慌,害怕自己浪费时间,就连在医院打点 浪费。想快点结束,所以乘着护士不在,自己偷偷的拨快了点滴速度。刚开始自己还能勉强受得了,过了差不多十分钟,真心忍不住了,只好叫护士帮我调到合适的速 就在想,平时做事和打点滴何尝不是一样,都是有一个度,你太急躁了、太想赶超,身体是受不了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够我们改变, 1000前面的那个若是1都不存在了,后面再多的0又有什么用?我是一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的,所以对于想改变自己,是比任何人都要心急。这次病倒了,个人感觉 通乱忙乎才导致的,病倒换来的努力根本是一钱不值。生病的那几天,我跟自己的大学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想让老师帮我解惑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别人也很努力 我了,为啥他们反到身体倍棒而一无所获的自己却病倒了?老师开着电脑,给我分享了两个小故事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保龄球效应”,保龄球投掷对象是10个瓶子,你 是90分,而你如果每次能砸倒10个瓶子,最终得分是240分。故事讲完,老师问我明白啥意思没?我说大概猜到一点,你让我再努力点,对吗?不对!你已经够努力了 你,你现在就是那个每次砸倒9个瓶子的人。你累倒的原因是因为你同时在几个场馆玩,每一个场馆得分都是90分,而有些人,则是只在一个场馆玩,玩多了,他就能 倍,得分却还是远远超过你。老师讲的第二故事是“挖水井”,一个人选择好一处地基,就在那里一直坚持不懈的挖下去,而另一个人则是到处选地基,这边挖几米, 出水来了,而另一个人则是直到累死也没有挖出一滴水。首先,你必须承认努力是必须的,只要你比别人努力了那么一点,你确实��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
学习西方先进的 训练方法,增强 国防力量
慈 禧 太 后
发动戊戌政变 囚禁了光绪帝 杀害了六君子
囚禁地
光绪帝----戊戌变法时的皇帝
瀛台
林旭
康广仁
杨深秀
谭嗣同
刘光第
杨锐
死有
得 其 所 , 快 哉 快 哉 !
心 杀 贼 , 无 力 回 天 ,
去我 留自 肝横 胆刀 两向 昆天 仑笑
-----
变 者 , 天 下 梁之 启公 超理 也
。
荣禄训康有为:“你老是变 法呀,变法,你可知道祖宗
之法是不能变的!”
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 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
了,祖宗的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 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时代 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二、百日维新
1898.6.11-1898.9.21
类别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颁布的新法
影响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 官,任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具有维 新思想知识分 子参与政权。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 企业。
有利于中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 有利于西方科
文化方面 译外国书籍,传播新思想; 学技术的传播。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 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 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这段 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
光明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 的历史剧,张军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 人,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 重任,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戊戌 变法 的背 景: 民族 危机 空前 严重
课堂小结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发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谭嗣同
1.历史 意义
2.性质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 解放运动,虽挫败了,但在社会起了思想启蒙 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3.失败 原因
4.教训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中国近代化探索之
一.自学内容 :戊戌变法 二.自学目标: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三.自学重点: 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2.百日维新
康有为
梁启超
公车上书
1895年,公 车上书揭开 了变法维新 运动的序幕。
2、创报建会 强学会遗址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