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双龙洞》教材解读
《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12篇)《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
文章开门见山的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金华双龙洞的自然景观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让学生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朴实。
另外在处理教材时要尤应注意,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要注意把以前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本文的学习当中来。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而且已经初步掌握了抓重点词语、句子品读感悟的方法。
(三)环境分析这堂课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进行,因此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策略更得当,教学方法更多样。
我充分发挥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继续学习12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二)进一步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画出表示游览线路的词语,并且根据这些词语画出游览线路图。
2、让学生到前面来讲述线路图。
3、快速浏览课文,你喜欢哪处景物,找出有关语句和重点词语,谈感受。
4、书中的四处景物,学生先提到哪一处景物,教师就指导学生理解哪一处景物。
如学生提到路上的见闻,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1)理解“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这句话。
(2)理解“一路迎着溪流。
”这句话。
如学生提到孔隙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1)根据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入孔隙时的感受。
人教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我的家乡在浙江金华,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双龙洞。
四月十八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双龙洞。
我们乘着小船进入洞口。
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我和妈妈躺在船上,爸爸和船夫在外面拉绳子,小船慢慢地移动进洞。
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
幸好,一会儿就进了洞内。
洞内宽广而奇特,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就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我们沿着石阶慢慢走,欣赏着洞内的奇景。
洞内还有清澈的地下河,河水凉爽宜人。
最后,我们从另一个洞口出来,结束了这次奇妙的旅程。
《记金华的双龙洞》赏析: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游记作品,通过对双龙洞的详细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首先,作者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如“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这些细节描绘出洞口的狭窄和进入洞内的惊险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紧张和惊奇。
其次,作者对洞内的景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如“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些形象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想象出洞内的奇异景象,同时也揭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最后,作者通过对整个旅程的叙述,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惊叹,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热爱。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优秀的游记作品,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不仅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和欣赏到自然景观的魅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通用6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通用6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社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本领。
课件出示叶圣陶老老师先容游览的时间、所在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致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踏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
第二部门,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明白语言笔墨的过程中,睁开想像,感悟故国江山奇丽,引发热爱着故国的头脑情感。
基于对以上课本的明白,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订定如下教学要求:1、使学生相识课文是按游览次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引发学生热爱着故国奇丽江山的头脑情感。
2、学习抓住特点写风景的要领,造就学生视察事物和有层次叙述事变的本领。
3、按空间次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综合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好的自然段。
凭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重点:领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怪。
难点:孔隙的形貌。
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要领运用导读和建立景象联正当,并注意游记类文章的学法引导。
三、说教学过程〈一〉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急中生智险些全部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央关键。
究竟上,教学运动中重点关键的处置处罚优劣通常是评价一堂课乐成与否的关键。
适当运用电教本领,每每能吹糠见米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工具茅塞顿开。
在先容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
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
”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立刻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
”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
”学生通过视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要领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贯注无疑要高超得多。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叶圣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的奇特景色,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的奇特景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了解双龙洞的奇特景色。
难点:通过阅读理解,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形象的描绘,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法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双龙洞的图片和视频,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双龙洞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初读课文: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再读课文:分段细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双龙洞的奇特景色。
(4)品读课文:欣赏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观察和描绘技巧。
(5)拓展延伸: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参观过的风景名胜,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主要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展开,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我对《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_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材简析】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
全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景物特点鲜明,两条线索串联起整个旅程,本文在写法上运用移步换景、有详有略、侧面衬托的方法,突出了景物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写4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照游览顺序简要概括出景物的特点。
4.学会本文的表达方法:移步换景、有详有略、两条线索。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朗读悟情、学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将课文中的观察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简介作者。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齐读。
记就是?记录。
(也可换“游”字,它是写景类游记性文章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园林、游恐龙乐园等)游记就是作者记录自己游览经历的一种文章。
本文的作者是叶圣陶。
你了解这位作家吗?他的原名叫叶绍钧,是苏州人,我们读过他写的《稻草人》,这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他是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采用闯关的形式获得免费的景区门票。
二、检查预习,梳理路线。
1.检查预习,引领回顾。
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导学卡上的内容,首先我们来听写生字。
拿出听写纸,杜鹃的鹃、油桐的桐、臀部的臀、石笋的笋。
同桌进行三星评价。
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确实这个字比较复杂,像写臀、臂这类字,我们要注意结构,上宽下窄,笔画紧凑。
师范写,学生各写一个。
2.整理本课作者的游览顺序。
导学卡上的第二个任务:本文的描写顺序是?这种写法我们并不陌生,曾经学过的《黄果树瀑布》也是按照游览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的。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游记类课文,作者叶圣陶先生以第一人称视角,详细描绘了游览浙江金华北山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所感。
文章结构清晰,语言质朴生动,通过对洞内外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生字新词,了解并复述双龙洞的主要特点和游览顺序;学习作者运用空间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来组织文章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以及教师引领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把握文本脉络,理解作者如何借助视觉、听觉等感官体验描述景物,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能模仿本文的空间顺序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探索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进对家乡及各地名胜古迹的关注与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章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理解双龙洞内外景象的特点。
- 体会作者观察细致入微、用词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如何利用空间转换和对比描写展现双龙洞的独特魅力。
-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空间顺序进行写作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视频短片或者展示图片资料,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初读感知: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标画出表示游览路线和地点转换的关键语句。
3. 文本研读:结合地图或示意图,带领学生跟随作者的步伐逐段解读,分析各部分景致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生动描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者在写景时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总结作者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突出双龙洞的核心特征。
5. 实践活动:模拟导游身份,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份“双龙洞”的解说词或小导游图,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_孟盼盼《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孔隙、内洞的特点。
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丽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记叙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通过准确的用词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法。
3.认读生字新词,学习写“蜿蜒”。
教学重点:学习按游览顺序的方式,感受孔隙窄小和内洞黑大奇的特点。
教学的难点:指导学生把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通过准确的表达写具体,并学习运用这样的表现手法练习写一个片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当地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图像资料,做成ppt课件。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读课文、认生字、标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现在是春暖花开,百花齐放,是旅游的好季节。
你们喜欢旅游吗?考考你们,出示图片,这些是咱们肥城的景点,其实祖国风景如画,你们想去旅游金华的双龙洞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去旅游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是一篇游记,什么是游记?游记就是旅游时记录见闻和感受的文章,那这篇文章又写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见闻和感受呢?让我们去文中探索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新课,我们一起看看词语。
出示词语课件①指名读,知道读“走了一转”。
②男女分开读。
③齐读。
2.岀示蜿蜒,①指名读。
②找找“蜿蜒”所在文中的句子。
③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课文读了几遍,然后老师画出示意图,学生们说景点名字。
3.教师指着“金华到罗店”问这是旅游的哪里?从洞口到内洞是旅游的过程。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同学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景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说哪个景点最刺激了?(孔隙)2.理解空隙。
①什么是孔隙?孔隙既像小洞也像细长的缝,可见孔隙的窄小。
②你从文中那些句子体会到孔隙的窄小?默读课文第五段,画出描写孔隙窄小的句子。
③出示:船小的句群,引导抓住“再没法”词语,理解船小,从而体会孔隙窄小的特点。
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说课稿与反思
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说课稿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双龙洞的奇特景观。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清晰,结构紧凑,有利于学生学习如何按照空间顺序进行写作。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描绘景物的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致描绘,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仍然是他们写作中的难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加以模仿和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细读课文,学习作者按照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照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双龙洞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双龙洞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细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顺序和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描写景物。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课文句子,分析作者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与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金华双龙洞的美丽景色。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充满了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适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学会如何描绘景物。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基本内容和词汇。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句式和词汇,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写作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以提高写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词汇。
3.学会如何描绘景物,提高写作水平。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
2.如何描绘景物,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实例教学法:以课文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图片、视频。
2.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的解释和例句。
3.写作练习的素材和范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为学生展示金华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写景散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把握语气。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进行讲解和示范。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跟读和模仿,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认知: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图片、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
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
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和交流,理解游览的顺序、景点以及文章的主次。
情意: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画示意图),同时在网上或课外书上查找关于溶洞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2.教师方面:①准备一幅叶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关作品集;②准备一盆杜鹃花;③有关溶洞的图片资料;④有关文字投影片。
第一张:①浙江合适稍微呈现②罗甸森郁聚集昏暗额角③系着绳子好奇的心情第二张:①突兀森郁合适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集②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③杜鹃花映山红第三张: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形象各异奇形怪状变幻莫测……第四张:朗读课文“三要六不”(略)第五张:关于石钟乳、石笋的小知识介绍(略)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1.同学们喜欢春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受。
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50年前的今天,即4月14日叶圣陶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可换“游”字,它是游记性文章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乐园、游常州恐龙乐园等)(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疑问。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
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课文按两条线索来写。
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
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景点的方位和作者观察的移动有机结合,同时移步换景,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
其中“过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是中年级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
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分别详写了孔隙、内洞的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是通过感悟,让学生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记叙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
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加大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其中第二学段应落实“段”的训练。
所以本课作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旨在抓住游览顺序,通过感知整体,了解游记特点,然后重点讲“过孔隙”,梳理出本文的表达特色,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_精读赏析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教学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
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难点:孔隙的描写。
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ppt 课件。
2、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读课文、认生字、标自然段,了解作者游览过程。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
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祖国大好河山图片。
)2、(课件画面最后定格在“双龙洞”图片)知道这是哪里吗?叶圣陶爷爷曾经游览过这,还写下一篇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游记就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
叶老先生在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随着叶老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记金华的双龙洞》 讲义
《记金华的双龙洞》讲义一、作者与背景介绍《记金华的双龙洞》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游记。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作品语言简练,风格朴实,具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在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生动地描绘了双龙洞的奇特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二、文章内容解析1、沿途风光作者在前往双龙洞的途中,一路上看到了明艳的山、花,还有溪流。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通过对溪流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溪流的变化多端,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路途的趣味和生机。
2、外洞作者先描写了外洞的宽敞。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通过与大会堂的类比,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外洞的广阔。
3、孔隙孔隙是文章的重点描写部分,也是双龙洞的独特之处。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这里通过对小船的描写和自己的亲身感受,突出了孔隙的狭小和惊险。
4、内洞内洞则是一片神奇的景象。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双龙洞》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双龙洞》教案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的教学计划,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
根据你的需求,我帮你写一份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双龙洞》的教案,共____字。
一、教材分析《记金华双龙洞》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记金华双龙洞景区的特点和魅力。
通过这篇文章可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描写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和魅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写事物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写事物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PPT、课件、实物图片。
2. 环境准备:整洁的教室环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家乡有哪些著名的景点?你们去过哪些地方?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学习文本(15分钟)(1)呈现课文标题《记金华双龙洞》,让学生猜测文章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逐段理解课文,师生共同解读生词和难句,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讲解涉及到的语言知识点。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文字进行讨论,下课后和全班学生分享。
教师辅导学生正确观察和描写事物。
4. 思考问题(5分钟)提问:你在文章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物?请尝试用自己的话描写出来。
以集体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5. 展示观察成果(20分钟)请学生上台依次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和描写,可以使用图片、实物等辅助工具。
同学们可以提问,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
6. 情感体验(10分钟)(1)教师导入:金华双龙洞是我们家乡的一处著名景点,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你们观察描写的事物中,有哪些是你们喜欢的,为什么?(2)学生讨论: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19记金华的双龙洞_人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19记金华的双龙洞_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19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版一、教材分析(一)主要内容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
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二)中心思想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三)文章结构全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节),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
第二段(第2、3小节),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
第三段(第4、5、6、7小节),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
第4节先写在洞口观山的感受,然后具体描写外洞,写出外洞口“宽”内“大”的特点。
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第5节写作者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情形,这一节写得很详细,可分为五层:第一层写泉水的来路,承接上文,自然过渡,引出下文。
第二层介绍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
第三层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确的认识。
第四层介绍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办法。
第五层写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感觉。
先写作者穿过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备,再写作者穿过孔隙时的感觉,读写,它们盘在那里,张牙舞爪,似要腾飞。
再加上灯光摇曳,洞内水汽蒸腾,看上去真有双龙欲飞的感觉。
但又因双龙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还是肯定了像。
(五)词语讲解臀部:人体后部两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
课文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明艳:本课指明亮鲜艳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缝。
本课指能通过一条小船的小洞。
时而:副词。
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有时候。
盘曲而上:盘曲,曲折环绕。
课文指公路在山边盘旋,绕着圈儿通到山上。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主题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
首先,我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作者叶圣陶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感,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这篇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内容丰富,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都有着很好的培养作用。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例如,我会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最后再由我进行总结和点评。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还设计了一些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比如,我会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双龙洞,并用文字描述出来,这样既可以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课文,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能让学生从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
谢谢大家!
以上就是我对《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说课,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临其境
——《记金华双龙洞》教材解读
叶圣陶先生的散文《记金华双龙洞》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的第三篇课文。
这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
这篇课文是非常优秀的游记散文,文章按照游览的顺序展开叙述,条理清楚,文笔简约而准确,激发了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清晰、简洁的叙述线索。
文章先简要介绍了去双龙的时间和双龙洞所处的地点,接着从去双龙洞的路上开始写起,盘曲而上的公路、漫山遍野的映山红、顺着山势不断变化调子的溪流,这些都是作者眼中的风景。
描写景物时,作者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路欣赏,很快就来到了双龙洞。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先写外洞,接着写自己怎样仰卧在小船上从外洞进入内洞,然后写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参观完毕,作者还不忘交代一句自己以同样的方式乘船出了洞。
因此,文本的叙述线索是十分清晰、简洁的。
有详有略的场景描写。
相比而言,作者对于外洞的描写比较简单,对于从外洞乘船去内洞的过程和内洞的景象写得比较详细。
这是因为,从外洞到达内洞并不是简单地走过去就可以了,而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有特点的过程。
由于以外洞到内洞只能通过石壁下方的一个空隙进出,而这个空隙很小,还是不断流淌着泉水的,因此只容一只小船进出,每次进出最多允许两个人仰卧在小船里。
正是这种极其特殊的构造特点,给了每个游客极深的印象。
所以,对这个过程进行详细描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准确的语言表达。
叶圣陶先生的这篇文章表现出来的非凡的语言功底。
如“这些石钟乳和石笋,相撞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关联词“即使……也……”的表达方式突出了石钟乳和石笋特别值得关双的特点,强调了石钟乳和石笋由于“形状变化多端”与“颜色各异”给读者带来美好的享受。
作者在表现自己仰卧在小船上从外洞进入内动时这样写道“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读这样的句子,读者也仿佛在一片昏暗中感受到了山石的逼迫和挤压,甚至听到了自己略带紧张的呼吸。
“稍
微抬起一点儿”强调的是空间的狭小逼仄之甚,是不容你掉以轻心的。
这篇游记之所以营造了身临其境的表达效果,与文本清晰、简洁的叙述线索,有详有略的场景描写和准确的语言表达是有着紧密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