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池 PPT
水解酸化池PPT课件
2、水解池可取代初沉池
在停留时间相当的情况下,水解池对悬浮物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初沉池,平均
出水SS只有50mg/L,其COD、BOD5、蛔虫卵的去除率也显著地高于初沉池。 因初沉池的去除率受水质影响较大,出水水质波动范围较大,而水解池出水水
质比较稳定。
3、较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
4、水解过程可改变污水中有机物形态及性质,有利于后续好氧 处理
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和甲烷阶段等四个阶段。
水解池是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不进入第三阶
段。采用水解池较之全过程的厌氧池(消化池)具有以下
的优点。
✓水解、产酸阶段的产物主要为小分子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一般较好。故 水解池可以改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反应的时间和处理的能耗。 ✓对固体有机物的降解可减少污泥量,其功能与消化池一样。工艺仅产生很 少的难厌氧降解的生物活性污泥,故实现污水、污泥一次性处理,不需要 经常加热的中温消化池。 ✓不需要密闭的池,不需要搅拌器,不需要水、气、固三相分离器,降低了 造价和便于维护。由于这些特点,可以设计出适应大、中、小型污水处理 厂所需的构筑物。 ✓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出水无厌氧发酵的不良气味,改善处理厂 的环境。 ✓第一、第二阶段反应迅速,故水解池体积小,与初次沉淀池相当,节省基 建投资。
通过对水解池进、出水有机酸分析结果表明,出水的溶解性COD已不是原来的 溶解性COD,其中挥发性有机酸浓度大幅度上升,可以从占进水溶解性组分9%
上升到出水的25%。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化系
.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工 业 废 水 污 染 防6 治
.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厌氧水解酸化原理课件
能源生产
一些国家和地区采用厌氧水解 产生天然气,用于为居民和企 业提供热能、电力或者车用燃 料。
厌氧水解酸化的优点和局限性
与其它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方案相比,厌氧水解酸化工艺相对更加优秀,但也有其局限性。 • 维护成本低,水质稳定,不容易受到负荷质量变化的影响 • 沼气可再利用,具有很高的资源化程度,同时也减少碳排放 • 对操作人员要求高,需要有一定的技能和经验。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天气等 • 需要处理的有机污染物比较单一,用于处理多种类型废物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实例介绍及案例分析
下面是一个实际案例,通过使用厌氧水解酸化工艺成功实现了乡村生物质水 分解。初步预计可处理每年1000吨生活垃圾和3000吨畜禽粪便,同时产生约 5 万立方米的沼气用于采暖。
有机污染物处理的难点
有机污染物结构复杂、稳定性 强,传统方法难以降解。
厌氧反应器提供了新思路
厌氧环境下的微生物代谢,提 供了一种新的处理思路。
可持续发展
厌氧反应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 发电或制热,使得处理过程实 现了资源化。
厌氧水解酸化的基本原理
1
厌氧消化
在无氧条件下,有机废弃物被厌氧微生物分解成烷基化合物、酸、氢气等物质, 产生大量热能和沼气。
厌氧水解酸化原理课件
欢迎来到厌氧水解酸化的课程!在这里,您将学习到对于可持续发展极为重 要的处理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有效工艺。快跟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背景、原理、 工艺流程、应用和优缺点。
酸性厌氧水解的背景和定义
酸性厌氧水解(AHA)是利用厌氧条件下无氧微生物的群体代谢行为,将复杂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更小 的分子,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AHA最早应用于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成本 低等优点,逐渐被引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水解酸化池
池深H:应大于5.5~6m。
容积负荷N_v=2~2.5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6~8h污泥浓度:MLSS=10~20g/L溶解氧:<0.2~0.3mg/L,用氧化复原电位之-50~+20mvPH值:5.5~6.5水温尽可能高,大于25摄氏度效果较好配水:由配水区进入反响区的配水孔流速v=0.20~0.23m/s;v不宜太小,以免不均。
水解酸化池的设计水解酸化工艺属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响器技术范畴。
水解池内分污泥床区和清水层区,待处理污水以及滤池反冲洗时脱落的剩余微生物膜由反响器底部进入池内,并通过带反射板的布水器与污泥床快速而均匀地混合。
污泥床较厚,类似于过滤层,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
由于污泥床内含有高浓度的兼性微生物,在池内缺氧条件下,被截留下来的有机物质在大量水解—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同时,生物滤池反冲洗时排出的剩余污泥〔剩余微生物膜〕菌体外多糖粘质层发生水解,使细胞壁翻开,污泥液态化,重新回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被好氧菌代谢,到达剩余污泥减容化的目的。
由于水解酸化的污泥龄较长〔一般15~20天〕,所以在本设计中,采用水解酸化池代替常规的初沉池,除到达截留污水中悬浮物的目的外,还具有局部生化处理和污泥减容稳定的功能。
水解酸化池设计停留时间为3.6h,有效容积为750m3,共分2格,每格工艺尺寸为:13 m×5.5 m×5.6m〔超高0.35m〕。
中间管廊工艺尺寸为:13 m×2.0 m ×5.6m。
水解酸化池泥层高 2.5m。
排泥位置主要位于泥层上部,池底设有排砂设施,泥龄一般18天左右,设计污泥混合区浓度20g/L,泥区总体积约为320m3,每天产干泥量约0.25吨。
水解酸化池的设计水解酸化就是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B/C〕,即是提高BOD。
水解酸化池
3.产氢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 酸菌的作用下,酸化阶段产生的 两个碳链以上的短链脂肪酸、醇 、醛等物质转化为乙酸盐,同时 产生少量的CO2、H2,在此阶段 中,由于产氢细菌的活动使氨态 氮浓度增加,氧化还原势降低, pH上升,pH的变化为甲烷菌创造 了适宜的条件。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的四个阶段
四 水解酸化池的优缺点
优点
1.对污泥的处理不需要经过消 化池,直接水解酸化可在常温 下使污泥迅速水解,最终实现 污泥一次处理
2.工程投资造价便宜,日常 运行与维护简单方便
3.出水无臭味,使得污水处理厂有 个良好的空气环境
4.出水的可生化性大幅度提 高了,非常有利于后续的好 氧处理
水解酸化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水解酸化池概述 二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 三 水解酸化工艺的厌氧生化处理过程 四 水解酸化池的优缺点 五 工艺组合方式
一 水解酸化池概述
基本原理及目的
通过控制PH值、温度、氧化还原电位,水力停留时间的 条件,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之前,不进入第三阶段。 在大量污泥的吸附截留和兼性微生物为主的生物降解作 用下,将污水中的固体、大分子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 物降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得污水在后 续的处理单元以较少的能耗和较短的停留时间下得到处 理。
缺点
1、厌氧微生物量增加比较缓慢,反应器启动时间较长
2、对于低浓度(碳水化合物)和碱度不足的污水处 理效果差 3、出水COD浓度比较高,需要设置后序好氧工 艺处理设施 4、要使得厌氧生物处于最佳状态,必须外加热,增加了投资 和运行
水解酸化池
3.3水解酸化池3.3.1设计说明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高分子有机物,较难直接被好氧微生物降解,而水解酸化可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在水解酸化阶段,通过缺氧降解,使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易生化的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保证后续生化处理效果。
水解池中设计安装高速潜水推流器,以保证厌氧微生物和废水能充分接触,均匀水质。
3.3.2设计参数(1)容积负荷N V =3.2kgCOD/(m 3·d);(2)配水孔流速v=0.2m/s ;(3)设计水量Q=10000m 3/d ;(4)进水COD 浓度1600mg/L ;(5)有效水深h 2=5m ;(6)保护高度h 1=0.8m 。
3.3.3设计计算1.水解酸化池尺寸(1)总有效容积350003.2000016.1m N Q S V V =⨯=⨯= 式中:S ——进水COD 浓度,gCOD/L 。
(2)总表面积水解池高h 取5m ,则水解池表面积A 为:2100055000m h V A ===将水解池分为两大格,则每格体积312500250002m V V ===;每格表面积21150052500m h V A ===。
所以每大格外形尺寸取为L×B×H=50m×10m×5m 。
2.水力停留时间h Q V HRT 1224100005000=⨯== 3.填料设计池内填料采用由聚丙烯、聚乙烯制成半软性复合填料,它具有散热性能高,阻力小,布水、布气性能好,易长膜,又有切割气泡的特点。
取填料层为2.5m 高,距进水边池壁1.6m ,则填料体积为:32420.5210.61502m V =⨯⨯-⨯=)(填料4.污泥产生量水解酸化池的COD 去除率为30%,污泥的产生量按照每公斤COD 产生0.2kg 干污泥进行计算,产生的污泥主要在二沉池及气浮池进行泥水分离。
(1)干污泥产生量d kg W /9602.010000%306.1=⨯⨯⨯=(2)湿污泥产生量湿污泥含水率以99%计,则湿污泥产生量:d t d kg W W /96/9600001.096099.011===-= 换算成污泥体积,即:d m V /953=污泥5.污泥斗设计每大格设计五个污泥斗,共10个。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其中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原理、作用、操作方法和优化措施。
一、水解酸化池的原理1.1 水解作用:水解酸化池是通过细菌的水解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有机酸、氨和其他溶解性有机物。
1.2 酸化作用:水解酸化池中的有机酸进一步被酸化菌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产生大量的氢离子。
1.3 pH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氢离子会降低pH值,从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后续好氧处理的进行。
二、水解酸化池的作用2.1 有机物质降解:水解酸化池能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2.2 氨氮去除:水解酸化池中的细菌可以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为后续的硝化作用提供底物。
2.3 pH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pH调节作用可以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促进后续处理过程的进行。
三、水解酸化池的操作方法3.1 进水控制:控制进水流量和进水浓度,保证水解酸化池的正常运行。
3.2 搅拌措施:通过搅拌设备保持水解酸化池中的混合状态,促进细菌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降解。
3.3 通气方式:提供适量的氧气或气体替代物,保持水解酸化池中的适宜氧气浓度,促进细菌的活性。
四、水解酸化池的优化措施4.1pH控制:通过添加碱性物质或酸性物质来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提高处理效果。
4.2温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提高细菌的活性和有机物质的降解效率。
4.3 有机负荷控制:合理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有机负荷,避免过载运行,保证处理效果稳定。
总结:水解酸化池在污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水解和酸化作用,能有效降解有机物质和氨氮。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进水、搅拌和通气等因素,同时通过pH、温度和有机负荷的控制来优化处理效果。
通过对水解酸化池的合理管理和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污水处理效果。
水解酸化池优秀课件
处 理 对 象
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可生化性不高的工业 废水。
5
二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
⑴池体:一般为矩形或圆形,水解酸化池的经济高度一般为4~6m之 间 ⑵配水系统:配水方式有:一管一孔布水、一管多孔配水方式、分枝 式配水方式。 ⑶出水收集装置: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可以采用设于池水表面三角出水 堰进行收集 ⑷排泥系统:当水解酸化池内污泥达到一定高度后应进行排泥,排泥 的高度的设定应考虑排出低活性的污泥,保留高活性的污泥,通常污 泥的排放点设在污泥区的中上部,可采用定时排泥方式,每日排泥一 至二次。
优点
1.对污泥的处理不需要经过消 化池,直接水解酸化可在常温 下使污泥迅速水解,最终实现 污泥一次处理
11
2.工程投资造价便宜,日常 运行与维护简单方便
3.出水无臭味,使得污水处理厂有 个良好的空气环境
4.出水的可生化性大幅度提 高了,非常有利于后续的好 氧处理
12
缺点
1、厌氧微生物量增加比较缓慢,反应器启动时间较长
混凝沉淀-水解酸化-BIOFOR滤池组合工艺 填料式水解酸化-SBR组合工艺
14
学法
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 的学习心境。给学生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 ,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 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 创造欲望。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是为了不 教”,因此本堂课在教法和学法的落实上,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主 学习和伙伴合作等方式,自我探索,顺利的掌握 新知,完成任务。
15
三、综合练习、知识迁移
1、首先展示几个制作精美的多媒体作品。
2、让学生选择其中作品或模仿或自创,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学生作品,互相交流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一环。
水解酸化池作为其中的一种处理方法,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
本文将从七个方面详细探讨水解酸化池的原理、构造、运行管理、优势与局限性、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水解酸化池的原理水解过程:水解阶段主要利用水解细菌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机物。
酸化过程:酸化阶段则是由产酸菌将可溶性有机物转化为低分子量物质,如挥发性脂肪酸(VFA)。
产酸与产甲烷:部分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甲烷,是厌氧消化过程的重要阶段。
三、水解酸化池的构造设计与结构:水解酸化池通常采用上流式或完全混合式设计,以确保污水与微生物充分接触。
填料选择:池内通常会选择合适的填料,如弹性填料或组合填料,以增加生物膜的附着面积。
停留时间:根据进出水的水质和水量,合理设定停留时间以保证处理效果。
四、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管理温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是水解酸化的关键,通常控制在20-40℃之间。
pH值调节:pH值应维持在5.5-7.0之间,以确保微生物的正常代谢。
混合与搅拌:适当的混合与搅拌有助于提高处理效率。
五、水解酸化池的优势与局限性优势:高效降解有机物;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局限性: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有限;可能产生不良气味;对操作管理要求较高。
六、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应用领域:适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领域。
案例介绍: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项目,通过引入水解酸化池,显著提高了出水水质。
七、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前景研究方向:探索新型填料与微生物种群;深入研究反应动力学与模型模拟;优化运行参数与工艺控制。
发展前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技术创新,水解酸化池将在污水处理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资源回收和能源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之,水解酸化池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提高其处理效果,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解酸化池原理
水解酸化池原理
首先,将有机废水引入水解酸化池中,池内的pH值保持在酸性范围(通常在4.0-6.0之间),这样可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同时也能抑制一
些氨氮的生成。
随着有机物的降解,水解酸化池内温度逐渐升高,池内厌氧微生物开
始繁殖,并将有机物降解成一些小分子的有机酸,如乙酸、丙酸、酪酸等。
随后,这些有机酸被进一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个过程称为沼
气发酵。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水解酸化池是一个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处
理过程,因此生成的甲烷并不能完全被氧化,也就是说有的甲烷会被排放
到大气中,从而成为一种温室气体。
最后,经过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有机物大致被分解成了CO2和H2O,
并且排出的污水中也没有明显的浊度、颜色和气味,能够满足排放标准,
从而保护了水源和环境的安全。
总的来说,水解酸化池的运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温度,通常需要3-5
天的处理时间,同时为了避免污水中被排放出来大量的甲烷,也需要进行
一些控制措施,如在水解酸化池内添加一些高碳源材料,例如糠醇和麦芽等,以提高池内氧气含量,从而促进甲烷的完全氧化。
同时,由于水解酸
化池进行的是一种缺氧的处理过程,因此在下游进行一些后续处理,如添
加一些差异菌等,来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也是非常必要的。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起着调节污水pH值、降解有机物质和去除氨氮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定义、工作原理、设计要求、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一、定义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处理设备,主要通过酸化和水解反应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酸和氨氮。
二、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通过控制进水流量和停留时间,使污水在池内停留一段时间,从而使有机物质与微生物接触并发生水解反应。
在水解反应中,有机物质被分解为有机酸和氨氮。
有机酸进一步被酸化反应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氨氮则通过硝化反应转化为硝态氮。
三、设计要求1. 尺寸设计:水解酸化池的尺寸应根据进水量、停留时间和有机负荷来确定,以确保池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进行水解反应。
2. 进水方式:进水应均匀分布在水解酸化池的进水口,以避免死水区域的形成。
3. 通气系统:水解酸化池应配备通气系统,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有氧降解反应。
4. 搅拌设备:适当的搅拌设备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池内的混合效果,促进微生物与有机物质的接触。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控制进水流量:进水流量应根据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以确保池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进行水解反应。
2. pH值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在6.5-7.5之间,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有机物质的降解效果。
3.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在35-40摄氏度之间,以提供良好的微生物生长环境。
4. 搅拌控制:适当的搅拌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池内的混合效果,但过强的搅拌会导致微生物的剧烈波动,影响水解反应的进行。
五、常见问题解决方法1. 水解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进水量过大或者停留时间不足导致的,可以通过调整进水流量和停留时间来解决。
2. pH值波动较大:可能是由于进水pH值波动较大或者通气系统浮现问题导致的,可以通过稳定进水pH值和维修通气系统来解决。
水解酸化池
4.6水解酸化池4.6.1设计说明水解酸化就是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可以取代初沉池的作用,主要用于有机浓度高、SS 较高的污水处理工艺.水解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艺,可以在短的停留时间和相对高的水力负荷下获得高的悬浮物去除率,并可以改善和提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和溶解性,以利于好氧后处理工艺。
水解工艺并不是简单的,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污水中有机物的性质,确定水解的工艺设计,水力停留时间、搅拌方式、循环方式、污水回流方式、出水方式等。
4.6.2设计参数池深:应大于4~6m ;水力停留时间:5~8h ;污泥浓度:MLSS =10~20g/L ;溶解氧:≤0.2~0.3mg/L ;PH 值:5.5~6.5;水温:≧25℃效果较好;配水:由配水区进入反应区的配水孔流速v =0.20~0.23m/s ;v 不宜太小,以免不均,出水管孔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5mm,一般在15~25mm 之间。
水解酸化池的进出水质见:表4-4-14-4-1 水解酸化池进出水水质表4.6.3设计计算(1)水解池的池体尺寸①水解池容积 3max 11255225m HRT Q V =⨯==式中:V ——水解池容积,m 3;max Q ——设计流量,m 3/h ;HRT ——水力停留时间,h 。
②水解池高度水解池的经济高度(深度)一般在4~6m 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之下这也是最优的运行范围,故取水解池高度为H 1=4.5m 。
为了保证污水进入池内后能与活性污泥层快速均匀地混合,在池体下部专门设有多槽布水区,其高度为0.5m 。
池内实际有效高度为:H 2 =H 1+0.5=4.5+0.5=5.0m水解池实际总高度为:H =H 2+h=5.0+0.5=5.5m③水解池上升流速校核已知反应器高度为H 1=4.5m ,反应器的高度与上升流速之间的关系为:h m HRT H HRTA V A v Q /9.055.4max===== 水解池的上升流速在0.5~1.8m/h 内,符合设计要求。
厌氧水解酸化原理PPT课件
厌氧水解酸化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因菌种而异,通常在15℃-35℃范围内可以正常代 谢。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厌氧水解酸化速率,缩短水解酸化时 间。同时,温度的突然升高或下降会对厌氧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水解酸化效果下
降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因此,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保持适宜且稳定的温度范围。
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厌氧水解酸化过程中涉及多种 微生物种群,包括水解菌、产
酸菌和产甲烷菌等。
水解菌能够将大分子有机物分 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产酸菌能 够将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
为挥发性脂肪酸等产物。
产甲烷菌能够将挥发性脂肪酸 等产物转化为甲烷气体。
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和 生态平衡对厌氧水解酸化过程 具有重要影响。
启动与运行管理
• 总结词:启动与运行管理是厌氧水解酸化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启动
与运行管理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效果。
• 详细描述:启动阶段是厌氧水解酸化的关键时期,需要选择适当的接种物和培养条件,以保证厌氧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和 适应新环境。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各项参数如温度、pH值、有机负荷率等,及时调整以保持适宜的工艺条件。 同时,需要定期对反应器进行排泥、清洗等维护措施,以保证反应器的正常运行和出水质量。此外,应对进水和出水进 行监测和控制,以保证进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出水的达标排放。通过良好的启动与运行管理可以提高厌氧水解酸化 的效果和稳定性。
产酸反应是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第二阶段,主要是将小分子有机物 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和二氧化碳。
产酸反应动力学模型
描述产酸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温度、pH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产酸反应速率常数
表示产酸反应的速率,受底物浓度和温度影响较大。
产甲烷反应动力学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水解酸化池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具有去除有机污染物、减少氮磷污染物等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原理、工艺、操作要点以及市场应用。
一、水解酸化池的原理1.1 有机污染物降解机理水解酸化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有机酸、氨氮等物质。
在酸性环境下,有机酸进一步水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氨氮则通过硝化反应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1.2 pH值的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对酸碱度非常敏感,适宜的pH值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普通情况下,水解酸化池的pH值控制在4.5-6.5之间,通过添加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进行调节。
1.3 温度的影响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对微生物的活性和有机物降解速率有着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水解酸化池的温度保持在30-40摄氏度,可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促进有机物的降解。
二、水解酸化池的工艺2.1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水解酸化池通常由进水管、出水管、进气装置、搅拌器等组成。
进水管将污水引入水解酸化池,出水管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进气装置提供氧气供微生物进行降解,搅拌器保持池内的悬浮物均匀分布。
2.2 水解酸化池的操作步骤首先,调节水解酸化池的pH值,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其次,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然后,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要求,调整进水流量和进气量。
最后,定期检查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情况,及时清理池内沉积物。
2.3 水解酸化池与其他处理单元的配合水解酸化池通常与好氧池、硝化池、脱氮池等处理单元配合使用,形成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
水解酸化池负责有机物的降解,而其他处理单元则进一步去除氮磷等污染物。
三、水解酸化池的操作要点3.1 控制进水水质水解酸化池对进水水质的要求较低,但过高的COD浓度或者有毒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效果。
因此,需要控制进水水质,避免过高浓度和有毒物质的进入。
3.2 适宜的负荷水解酸化池的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水解酸化池的有机物质量。
厌氧水解酸化原理PPT课件
厌氧水解酸化的产物
厌氧水解酸化的产物主要包括挥发性脂肪酸、醇类、醛类等有机物以及二氧化碳 、氢气等无机物。
这些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是厌氧水解酸化过程的主要产物之一,它们可以被其 他微生物进一步利用,也可以作为动物饲料、肥料等资源利用。
03 厌氧水解酸化影响因素
有机物浓度
总结词
有机物浓度是影响厌氧水解酸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产生能源
厌氧水解酸化过程中可以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这些气体可以用于能源回收,实现能源的 循环利用。
厌氧水解酸化的应用领域
废水处理
生物天然气生产
厌氧水解酸化在废水处理领域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如城市污水处理、工业 废水处理等。
厌氧水解酸化是生物天然气生产过程 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为生物天然气生 产提供充足的原料。
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类型
01
02
03
完全混合式反应器
反应器内物料的浓度和温 度均匀,适用于处理高浓 度有机废水。
推流式反应器
反应器内物料流动呈推流 式,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 机废水。
序批式反应器
将废水按批次处理,适用 于处理间歇排放的有机废 水。
厌氧水解酸化工艺流程
01
02
03
04
废水预处理
去除悬浮物、油类等杂质,为 后续处理提供良好的水质条件
提高厌氧水解酸化反应速度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 一,可以通过优化反应器结构、提高微生物活性、强 化传质与混合等方面进行改进。
此外,加强厌氧水解酸化与其他生物处理技术的耦合 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如厌氧-好氧联合处理、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联合处理等,可以进一步提高废 水处理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医院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21页PPT
2.4 生物接触氧化池
❖ 作用:水解酸化池出水自流进入接触氧化池进行生化处理。
❖设计接触氧化池池数两座, 并联运行。 ❖每座氧化池尺寸10×10×4.6m ❖有效水深4.1m,滤料层高度h0=2m, HRT=3h ❖采用鼓风曝气,供气量D=30000m3空气/d
2.5 竖流式沉淀池 ❖ 功能:污水经过生化处理后,自流流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
并优于《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 ❖ ⑶剩余污泥虽经消毒,但仍属于
准》(GB18466—2019)。
危险废弃物,应当慎重处理。
❖ ②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具有工 艺简单、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稳 定、不需污泥回流等特点。
❖ ⑷由于医院对噪声要求比较高,
设计时应安装隔音设备以减小噪 音。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医院污水处理厂的设 计 —水解酸化-接触氧
化工艺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医院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
第二章 设计任务
❖ 概况 医院是一家综合性中型医院,床位600张,
日排放污水量1500m³/d,结合国家医疗行业标准, 污水厂出水水质需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 标准》(GB18466-2019)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水解酸化的含义
水解:指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 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水解阶段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的必经过 程,大分子水解:指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 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水解阶段是大分子有机物降 解的必经过程,大分子物质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必须先水解为小 分子物质,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被降解。 酸化:是一种典型的发酵过程,该过程能加速有机物的降解,将水 解后的小分子物质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物质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必须先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进入细 菌细胞内进一步被降解。 酸化:是一种典型的发酵过程,该过程能加速有机物的降解,将水 解后的小分子物质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水解酸化池
一 水解酸化池概述 二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 三 水解酸化工艺的厌氧生化处理过程 四 水解酸化池的优缺点 五 工艺组合方式
2
一 水解酸化池概述
基本原理及目的
通过控制PH值、温度、氧化还原电位,水力停留时间的 条件,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之前,不进入第三阶段。 在大量污泥的吸附截留和兼性微生物为主的生物降解作 用下,将污水中的固体、大分子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 物降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得污水在后 续的处理单元以较少的能耗和较短的停留时间下得到处 理。
10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的四个阶段
11
四 水解酸化池的优缺点
优点
1.对污泥的处理不需要经过消 化池,直接水解酸化可在常温 下使污泥迅速水解,最终实现 污泥一次处理
12
2.工程投资造价便宜,日常 运行与维护简单方便
3.出水无臭味,使得污水处理厂有 个良好的空气环境
4.出水的可生化性大幅度提 高了,非常有利于后续的好 氧处理
13
缺点
1、厌氧微生物量增加比较缓慢,反应器启动时间较长
2、对于低浓度(碳水化合物)和碱度不足的污水处 理效果差 3、出水COD浓度比较高,需要设置后序好氧工 艺处理设施 4、要使得厌氧生物处于最佳状态,必须外加热,增加了投资 和运行
14
五、工艺组合方式
水解酸化-厌氧、改良carrousel氧化沟组合工艺 水解酸化-SNAD生物滤池工艺
水解酸化-A-A-O组合工艺
混凝沉淀-水解酸化-BIOFOR滤池组合工艺 填料式水解酸化-SBR组合工艺
15
学法
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 的学习心境。给学生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 ,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 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 创造欲望。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是为了不 教”,因此本堂课在教法和学法的落实上,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主 学习和伙伴合作等方式,自我探索,顺利的掌握 新知,完成任务。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9
产氢产乙酸阶阶段还有H2S,吲哚、粪臭素和硫醇等 带有不良气味的副产物产生。
4.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将前几阶段产生的乙酸、 CO2、H2及少量的甲酸、甲醇等物质转化为CH4和 CO2。由甲烷菌把有机酸转化为沼气。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 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 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6
三、水解酸化池的工艺的厌氧生化处理过 程(四个阶段)
1 .水解阶段,固体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的物质,大 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2 产酸阶段(酸化阶段),碳水化合物降解为脂肪酸 (主要是醋酸、丁酸和丙酸)、醇类等,本阶段会产 生大量的有机酸,故pH值有下降趋势,与此同时,酸 化菌也利用部分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
7
3.产氢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 酸菌的作用下,酸化阶段产生的 两个碳链以上的短链脂肪酸、醇 、醛等物质转化为乙酸盐,同时 产生少量的CO2、H2,在此阶段 中,由于产氢细菌的活动使氨态 氮浓度增加,氧化还原势降低, pH上升,pH的变化为甲烷菌创造 了适宜的条件。
8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18
任务二:学习预设动画的设置
1、打开 “蝶恋花”练习作品; 2、设置任务将画面中静止的蝴蝶围绕着灿烂的花翩翩起舞, 如何预设动画
3、和学生一起归纳操作的要点,强调在设置动画效果 时一定要先选定对象,否则“预设动画”菜单不能使用。
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归纳操作6
三、综合练习、知识迁移
1、首先展示几个制作精美的多媒体作品。
2、让学生选择其中作品或模仿或自创,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学生作品,互相交流
观看欣赏学生自己设计作品,评议作品 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通过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制作作品 的水平
17
四、归纳小结 课后拓展
1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小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2 教师强调本课学习内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布置课后的思考题 :怎样让幻灯片自动播放? 明确学习目的和课后作业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 的知识,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还可以让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完成该项教学任务
4
处 理 对 象
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可生化性不高的工业 废水。
5
二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
⑴池体:一般为矩形或圆形,水解酸化池的经济高度一般为4~6m之 间 ⑵配水系统:配水方式有:一管一孔布水、一管多孔配水方式、分枝 式配水方式。 ⑶出水收集装置: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可以采用设于池水表面三角出水 堰进行收集 ⑷排泥系统:当水解酸化池内污泥达到一定高度后应进行排泥,排泥 的高度的设定应考虑排出低活性的污泥,保留高活性的污泥,通常污 泥的排放点设在污泥区的中上部,可采用定时排泥方式,每日排泥一 至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