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79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79张PPT)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讨论探究】“一五”期间工业的地区分布和 行业分布上各有何特点?原因各是什么?
行业分布 特点
地理分布
原因
行业分布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地理分布
东北地区
原因
行业分布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地理分布
东北地区
原因
重工业基础薄弱、 经济建设 和国防建设的 需要、受苏联 影响
填表:三大改造(1953—1956)
对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 方式 业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赎买)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社会 意义 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填表:三大改造(1953—1956)
材料: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有粮食 209公斤,钢0.29公斤。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 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重负的压力 ——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人民的 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 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 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 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曾预 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重负的压力 ——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人民的 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 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 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 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 社会经济。”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这样回答:“我们不 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 个新世界。”

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39张]

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39张]

一五计划中的重大企业分布 有何规律?为什么会聚集在 这里?
分布在东北地区。 首先,东北资源丰富,交通方便; 其次,工业基础好;
此外,背靠苏联,便于接受援助。
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时间:1953年-1956年
基本途径: 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人民公社社员:高呼毛主席语录,迈着整齐的步 伐,一齐战天斗地。
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敞开肚皮吃
松松垮垮 的田间劳 动
脱离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农民生产积极性挫伤。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炊。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机器也造火车头 共产主义就是一切生活资料归大队 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倾家荡产大搞钢铁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群众想移山,山走;群众想移地,地动 只要有了革命思想,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
危害
后果
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三年经济困难 (1959-196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 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化壮阔 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1966-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
思考:为什么1967、1968年国民经济会下降?
第 十 一 课
经 济 建 设 的 发 展 与 曲 折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1.639亿吨 130.4亿吨 49% 193% 比历史最高水平 9.3% 53%
产量 粮食 棉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互动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被分配给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有何历史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者们看到,迅速的工业化而不是小农经济才是成功发展的关键”后 采取的经济措施。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解析“1953年”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年。在对农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了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2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大跃进】 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 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互动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苏 联模式”的主要经济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决定兼程前进”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训练
提示(1)特征: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建立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2)社会背景:国内,初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初 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召开了中共八大;国际,“冷战”加 剧,美苏争霸,美国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与苏联关系破裂。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4.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 阶段。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 号; 口 号, 几 乎 从 来没
治的内涵;口号,往往是某时某地社 会生活最简洁有力的记录,为后人提
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中,既有诸如中共八大、八字方针等正确的决策,取得了重大 成就,也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后来的“文化
大革命”的重大失误。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978 年前,体制僵化,发 展不畅。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①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
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②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 济困难。
5.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1)原因:“左”倾错误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调整 、巩固、充实、提 (2) 措施:对国民经济实行“ ________ 高”的八字方针。 (3)结果
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开篇导读 1978 年 10 月 24日,邓小平乘敞篷车参观日本日产汽车公 司的车体车间和装配车间时,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 了。”1979年2月2日,邓小平在休斯敦参观林登 · 约翰逊航天
中心时,登上航天飞机的模型,坐在乘务员的位置上,感觉就
像在坐航天飞机。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 落后的同时,邓小平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34张)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34张)
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教学重点 • •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 • • 教学难点 • •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 其教训的总结。 •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恢复 (1)建国初的严峻经济形势 ①表现:经济全面崩溃,交通瘫痪,通货膨胀,人民 生活十分困苦。 ②原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连 年的战争。 (2)完成:1952年完成,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好 水平,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1953—1957)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 薄弱。
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团已经形成。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经济特区的概念 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合适 的地方,划出一定的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 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方法、吸 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目 的的特殊经济区。 经济特区的特点:p58 建立:时间、地点 性质:
(2)城市改革
原因:
必要性: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 展,不利于工业经济的发展,企业活力 尽失。 可能性:农村改革的推动
措施: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阶段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
第一阶段 政策性调 所有制 整阶段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扩大企业自主权
单一的公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有制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开端 • 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
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1 辛亥革命 结果 任务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 维护共和制度,发 治,建立了资产阶级 展资本主义经济。 共和国。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半封建社会历史。 的政权,迅速恢复 国民经济,建立社 会主义制度。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发展生产力,实现 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四个现代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8张ppt)
——王海光:《“文化大革命”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
人民公社就是“一大二公”
三元里人民公社集体出工
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
(4)失误原因: A、没经验,照搬苏联 B、急于求成 C、左倾错误(根本原因)
启示①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国民经济的调整 方针:调整(核心)、巩固、充实、提高 结果:大跃进结束,经济恢复和发展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倾思想) 十年探索中两头好中间差
2、探索中的失误(1958年的三面红旗) (1)1958年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内容:多、快、好、省
材料: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大跃进”运动,在生产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 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 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
例如,中央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 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万吨,1959年要比1958 年再翻番,由1070万吨达到3000万吨。…粮食产 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 7000亿斤左右,1959年要比1958年增产50%,由 7000亿斤左右达到10500亿斤。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时期: 1956---1966)
1、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 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内容:主要矛盾 决定 主要任务 意义:正确的,成功探索,但没坚持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多快 好省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调整期间轻重工业比例
•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时期(1966--1976)
• 1、1966、开始 • 2、1967、扩展 • 3、1973、复苏、71年周恩来调整 • 4、1975、回升、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 • 全面整顿实质:全面纠正文革的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课件

3.“一五”期间,钢铁、汽车、飞机 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C、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A 4、右边“摘棉花”的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 . “大跃进” B .人民公社化 c . “文化大革命” D .改革开放 5、“一乘卫星,驾火箭,十年规划,一年实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大跃进时在番禺“大沙地”建的“炼钢土高炉” 群
思考:大跃进运动会带来哪些 危害?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轻重),生态 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农业生 产下降等
13.下列四幅图表中,最准确地显示“文革” 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C
农业--参加合作社
(1)内容 手工业--参加合作社
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2)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
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建 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二、探索与失误(56-66)
(一)中共八大 1、内容
(1956年,北京)
(1)国情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2)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
的现实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2、评价: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
例题:下列图片反映的事实,哪些是真 实的?哪些是虚假的?当年中国出现了 什195么8年重居民大将失家中误铁?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0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0张PPT)

互助组
农业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小组
改 造
手工业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
加工订货 经销代销
和 平
工商业

公私合营 买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域……他们运用延安时代已经运用的说服办法,
制定斯大林式的指令经济,并且命令周围的农民
照章办事。
《伟大的中国革命》
周恩来结果没能实现他的诺言,终其一生也没 能把中国决定性地带入一个明显有着更高生活水 平的更先进的工业和技术发展的现代社会。严格 地说,这不是他的错,而更多的应归因于客观条 件的无情。任何想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大国迅速取 得巨大进步的人都难免会遭到巨大挫折。 《周恩来》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1:32:05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12021/8/112021/8/11Aug-2111- 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11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6、
坐在 水稻 上的 小姑 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21张PPT)

本课小结
经济恢复:(1949-1952年)
经 济 建 设 的 发 展 和 曲 折
①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开始工业化:(1953-1957年) 1949—1956
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经济方针:中共八大(1956年)

探索与失误 1956—1966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经济好转:(1962—1966年)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我国的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发展重 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实力。 3、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 都比较快。 4、苏联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优先发 展重工业。 5、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 发展。
思考:一五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中 在这里?
(1)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社会的主 正确 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1960年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 (3)面对国民经济的劫难,1971年周恩 来、1975年邓小平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和 调整。
失误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 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曾被作为社会主 (2)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义建设的三面红旗 (3)十年“文革”的发动。
对象: 途径: 农业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 手工业 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意义: (1956年底)
快速浏览课本第二、三目思考: 1、1956-1976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 领域进行哪些成功的探索?又有哪些 失误?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26张PPT)

课堂小结
• 年轻的共和国经过三年恢复、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完
思考:我国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材料二:
材料一:我国在人口多、底子 薄、可利用外资有限的历史条件 下,作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选 择……主要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 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为中心工业 建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抗美援朝
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外部原因: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成功经验。 现实原因: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
中共八大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 化运动 “文革”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 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启示: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与尊重客观 规律相结合。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 重客观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意 环境保护;国民经济比例要协调发展。 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 平相适应。 启示:保持社会稳定;加强民主、法制 建设。
1949年开国大典之 日,……广场上万众欢腾,毛 泽东的表情却始终凝重,此刻 的心情按他自己说是“又愉快 又不愉快”。 毛泽东后来解释:中国解 放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得 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 二白。
——《亮剑天安门——从国庆阅兵
看新中国武器发展历程》,《世界 军事》2009年第11期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原因:“文革”
2、表现: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 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 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人教部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26张PPT)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一、恢复、起步阶段 —过渡时期的国民经济(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2、国民经济的起步——一五计划(1953—1956)
二、探索、失误阶段 —曲折探索时期的国民经济(1956-1976)
1、前十年: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1956年中共八大(前期) (2)1958年三面红旗(中期) (3)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后期)
2、后十年:1966—1976(文革时期)
三、经验启示
二、探索、失误阶段 —曲折探索时期的国民经济(1956-1976)
自主学习 综合探究 真题演练
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 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 国内主要矛盾。
第四单元 中 国 现 代 史 分 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①1949—1956年:过渡时期 ——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1953--1956年:三大改造和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②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成就巨大,失误严重 ③1966--1976年: “文革” 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坏 ④1976-1978 : 两年徘徊时期 ⑤1978—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 公跃 共 社进 八 化、 人 大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国 民 经 济 恢 复
一 化 三 改 ”
B
C
八 字 方 针 ”
E
十 年 文 革 ”

J
改 革 开 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38张PPT)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土地所有制 变化情况是:( B ) A.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农民 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二、1956年-1966年 十年探索时期
3.人民公社化运动
• 时间:1958年 • 内容: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大办公共食堂 •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 • 错误: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的发展, • 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经济 客观规律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使国民经济 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泛滥, 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 品紧缺,1959—1961年出现三年经济困难 局面。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化奠定初步基础
(三)三大改造(1953-1956)
⑴农业 ——参加合作社
(1)内容
⑵手工业 ——参加合作社 ⑶资本主义工商业 ——全行业公私 合营政策:国家赎买
(2)实质: 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3)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关系:工业化是三大改造的基础; 三大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失误: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二:社会主 义建设必须实事 求是,尊重客观 规律。
三年经济困难 59-61
启示三:生产关 系的变革必须与 生产力水平相适 应。
三 、国民经济的劫难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共44张PPT)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共44张PPT)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本来是希望创造一个中国历史上没 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罕见,能使世界震惊的经济发展速度的新 纪录,结果却创造了一个建国以来最低的速度。平均起来,第二 个五年计划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只递增0.6%,是建国以来所有 五年计划中增长率最低的。不仅速度最低,而且经济效益也最差, 每百元积累的新增国民收入,“一五”期间是35元,“二五”期 间只有一元。原因何在?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它适应 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需要,三大改造的成功标志着社会主义 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 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探究提示: (1)从革命性质来看:三大改造前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过渡;三大改造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从经济基础来看:三大改造前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 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 基础。 (3)从生产关系来看:三大改造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 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三大改造 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社会主 义的劳动者。
——毛泽东
“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是一个 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 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 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 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
(2)恢复和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人教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汇报课 课件

人教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汇报课 课件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自主学习: 1、一五计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实施的? 2、一五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3、一五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4、一五计划的实施有何历史意义? 4、意义: 2、原因: 3、成就: 1、背景: A、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基础薄弱 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 鞍钢、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等 B、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 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 C、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阅 2、内容 纳 读并归
3、意义: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 1、内容: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对总路线的评价
①反映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 ②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 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助长“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发展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人 以 有 探究一:以上图片说明大跃进 粮 多 错在何处? 为 大 纲 胆 提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农 , 严重背离客观规律 业 地 跃 有 进 多 大 产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盲目扩大合作化规模, 提高公有化程度
违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 应的规律,超越生产力的发 展水平
表现
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 高速度 忽视客观规律,夸大 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
年设中提就供实基现本了设国备家和的设工业施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93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949-1976)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3-1956)
(1)时间: 1953——1956年 (2)目的: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求, 早日建成社
毛泽东对“一五”计划的反复修改
“一五”经济建设成就
牌第 汽一 车辆 诞解 生放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型 喷 气 式 飞 机
中 国 试 制 新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显著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
业,为什么要这么做?
①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
②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 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 力。
④国防需要:抗美援朝,巩固国防,捍卫主权
F
g h 乌鲁木齐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探究】从图中可看出一五的企业分北布京 天有津何特点?
原因何在?
提示:
兰州
上海
特点:基本上分布于东北地区。武汉
原因:地理:资源,交通,离苏联近
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
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 在经济建设中,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
主要标志的“左” 倾错误迅速发展, 造成国
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总 提出:1958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路 原因: ①党内“左”倾错误开始泛滥, 政
①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 产, 建立国营经济。
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③合理调整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恢复发展生产: 农村完成了土地 改革; 城市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2.大跃进” (1958年)
(1)内容: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片面追求 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大炼钢铁。
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土高炉土法炼钢
工业:以钢为纲

9000万吨





3000万吨


1070万吨
800万吨
指 535万吨
标 1957年
信19息58:年 195819年59全年国生19产62年钢1108吨,
2.目的和任务
(1)目的:实现社会主
义工业化 (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一五计划的任务
任务: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11%进行社9%会主义三大改
造 材料一:
重工业
农业
其他工业
【探究】此图反映到1952年80底% , 中国此时的经济结构说明了什么?
提示: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在国民经济 所占比例
较小,中国依然是个农业国。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 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 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 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 ,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 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 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 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 个旧的世界, 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 个新的世界!
下大乱。
思考:中共是怎样破坏
社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会初高级社) ⑵手工业 ——参加合作社(互助组、初高级社)
⑶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实质: 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

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 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共26张PPT)

就工业而言,正如副总理薄一波所说: “一九五八年的工业生产增加百分之六十六, 看起来这象是大跃进;但是如果分析一下这百 分之六十六的内容就知道……国家花费了宝贵 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 仓库,还要开支保管费。这能算大跃进么?” 至于一九五八年生产的“一〇七〇万吨”钢里, 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 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 也没有。薄一波一九五九年说的“一九五八年 炼出来的三百万吨土钢,至今还埋在草里”。
(1975年)

实 质
小:
平纠
全 面 整
正 文 革 的
顿“





文革对经济的破坏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 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 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 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 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 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 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 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 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 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 争的阴影,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 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1958 1959 1960 1961
20000 17000 14350 14750
196.9 170.9 106.3 80.0
477.0 410.4 194.1 181.4
1563.1 1214.7 985.5 506.5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三)八字方针(60年代初) 1、内容: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
工业化” 。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1.优先发展重工业
(1)原因:
①重工业基础差 ②巩固国防的需要
③借鉴苏联经验
(2)成就 (3)特点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4)意义
a.临近苏联,易接受苏联在经 济、技术等方面的援助; b.东北地区有较为丰富的煤、 铁资源; c.抗战期间,日本在东北建有 一些工矿企业,工业基础好
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与周边地区的比较 27美元 印度 57美元 亚洲(平均) 44美元
问题: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哪些?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什么?需要完成向什么社会的过渡?过渡
思考: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
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
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







起步 探索与失误
49 52 53 57
66
76
经济 一化 八大、八字方针、 “文革”动 恢复 三改 总路线、两大运动 乱调整和整

本课测评: 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
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到哪些经验和 教训?
顺口溜: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问题:根据材料思考,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农业生 产会造成的影响。
影响:导致国民经济混乱, 1959—1961年,我国出现 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 难。
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973年)
(1975年)











公有制。
意义: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形成)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少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被毛泽东概括为“一大二公”。所谓 “大”,就是公社的规模远比农业社要大。过去的农业社,一 般是一村一社,约一二百农户。而人民公社平均约有四五千农 户,基本上是一乡一社。所谓“公”,是指公社在所有制方面 公有化程度高。将社员自留地、自留林木、自养牲畜以至生产 工具等收归集体所有。在分配制度上实行绝对平均分配。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
难点: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名称 钢 煤 粮食 棉花
中国
1949年工农业产量与历史最高水平的对比
产量 15.8万吨 3243万吨 11318万吨 44.4万吨
与历史最高水平对比 减少80% 减少48% 减少25% 减少48%
依据上图指出,一五计划的成就 为社会主义工业 有哪些?从行业和地域分布看有 化奠定初步基础 什么特点?
问题:对于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运用什么手段实现社 会主义改造?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其它经济成分
三大改造的
实质是什么? 有什么意义?
实质: 生产关系的变革,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