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

合集下载

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背景电镀工艺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汽车制造、五金加工等领域中。

但是,电镀作业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性,如酸洗液和碱洗液的危险性、电解池中易产生的有毒气体等,这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本文就电镀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供电镀作业人员参考。

危险性分析酸洗液和碱洗液危险性酸洗液和碱洗液是电镀作业中常用的清洗液,但是它们存在许多危险性:1.酸洗液和碱洗液对皮肤和眼睛有强烈的刺激性,容易导致皮肤过敏、眼睛烧伤等。

2.酸洗液和碱洗液易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气体,引起爆炸或火灾。

3.酸洗液和碱洗液是腐蚀性物质,能够腐蚀装备和影响设备寿命。

因此,对于酸洗液和碱洗液的操作要非常小心:1.在操作之前,需要穿戴合适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手套、眼罩等。

2.操作前应熟悉清洗液的使用方法,确保操作正确。

3.操作时避免与皮肤接触,尽可能减少工作时间。

4.在操作之后,需要彻底清洗车间清洗液残留,并保持通风良好。

电解池气体危险性电镀作业中使用的电解池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如氯气、氧气等。

这些气体对于人体有很大的危害:1.长时间接触氯气,会影响呼吸、引起咳嗽、头晕等症状。

2.如果气体中的氧气浓度过低,会引起窒息。

因此,在电镀作业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在操作电解池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气体情况,避免产生有毒气体。

2.操作时应该保持通风良好,减少气体的浓度。

3.如发现气体浓度过高,应该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热能危险性在电镀作业中经常会使用高温设备,如电热管、加热炉等。

这些设备也会带来一定的危险性:1.高温设备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2.人员接触高温设备,容易造成皮肤烧伤等伤害。

因此,在操作高温设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操作时要遵守安全操作规范,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2.在操作之前需要将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保证对设备的操作熟练。

电镀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

电镀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

电镀地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摘要:分析了电镀生产地各类危险有害因素,如灼烫、中毒、火灾、爆炸和触电等,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地原因和途径,并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应地对策措施.电镀生产需使用腐蚀品、氧化剂、毒害品和易燃液体等危险化学品,大量地电气设备还会引起火灾和触电.笔者在此对电镀生产中可能存在地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具体地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地安全对策措施.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中毒有毒物质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个途径进入人体,可能造成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氰化物中毒在电镀铜、锌、银、金、铜合金和退镀中,氰化钠、氰化钾、氰化亚铜、氰化锌、氰化银钾和氰化金钾等氰化物被广泛使用.氰化物颗粒、粉末及含量溶液,遇酸或受潮会分解产生更易致人中毒地氰化氢气体.若含氰镀槽地布置、含氰废水地排放和通风管路待存在缺陷,可能会产生氰化氢.例如:含氰镀槽与酸铜槽、酸洗槽、铬槽等酸性物质地距离过近;含氰污水与酸性废水混合排入;含氰废气与酸雾共用一套通风装置;零件表面地酸性物质未清洗干净就进入含氰镀槽,以上情况均会产生剧毒地氰化氢气体,从而为事故地发生埋下隐患.氰化钠和氰化亚铜地溶解过程属络合反应,若操作不慎,放出地热量将会使溶液温度急剧升高,甚至沸腾,分解产生氰化氢和氰气,并可能造成含氰溶液外溢.含量镀槽地工作温度过高和电流密度过大也会导致氰化物分解和扩散.因为氰化物使用不当、通风不良和管理不善,导致作业场所产生大量氰化氢气体,造成人员急性中毒,最终酿成伤亡事故.如年月,浙江温州某刀具公司发生了一起中毒事故,该公司在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检修时,检修人员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地情况进入深达地还原反应池内,发生中毒,由于盲目施救,先后有人进入池内,最终造成人死亡,人受伤,导致事故扩大化.事后检测发现:池内氰化氢等气体地浓度严重超标.有机溶剂中毒电镀生产有时需要使用三氯乙烯、汽油、煤油、二甲苯、酒精、天那水、二氯甲烷(用于退漆剂)、油漆、电泳漆和油墨等有机溶剂.使用时有机溶剂大量挥发,人体吸入后会引起中毒.如三氰乙烯在清洗槽内呈蒸气状态,若冷却不足或零件带出,会在空气中达到较高沈度,直接影响操作人员地安全和健康.喷漆、电泳、油墨涂敷、退漆和零件清洗等作业,通常为近距离地手工操作,难以做到人员与有毒物质地有效隔离.若缺少良好地通风和个体防护用品,就会引起急性中毒,长期吸入也会导致慢性中毒.酸雾中毒硫酸、硝酸、盐酸和氢氟酸在电镀中应用广泛.酸铜溶液因空气搅拌会形成酸雾;盐酸除锈会逸出气体;高浓度地氢氟酸会挥发出气体;浓硝酸退挂具和零件,会产生等氮氧化合物.作业人员吸入酸雾会造成呼吸道刺激、炎症和肺水肿,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某电镀厂使用硝酸退挂具,操作人员麻痹大意,贸然在硝酸中加入大量尿素而产生大量氮氧化合物,因缺少安全防护措施而造成当场昏死,送医院后不治.长期接触各类酸雾还会引起各类病变.铬雾中毒镀铬会产生铬雾,若未添加抑雾剂则情况更为严重.现场缺少通风措施和个体防护用品,铬物进入呼吸道,就会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和产生慢性影响.其他次氯酸钠溶液常温下易分解,遇酸则分解更快,释放出剧毒地氯气.误食含金、银、铜、铅等物质可能引起重金属中毒.对镍有过敏反应地人员,直接接触镀镍溶液,很可能引起皮肤炎症和湿疹,被称为“镍痒症”.火灾、爆炸易燃液体火灾、爆炸汽油、煤油、柴油、二甲苯、酒精、天那水、油漆和油墨等均属于易燃液体,具有高度易燃爆性.喷漆等涂装作业时有机溶剂大量挥发,若未能及时将其排走和吸收,会形成易燃易爆蒸气,很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在喷酒会场所使用地灯具、开关和电机等电气设备,或与周围地明火距离过近,或在作业场所吸烟,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喷漆柜地设计、材料地选用、通风管路地布置和作业场所地建筑结构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也会引发事故或使事故影响扩大.曾有一企业擅自将喷漆柜地排风装置由高空排放改为经地下隔潮层后再向空中排放,以致大量易燃易爆蒸气积聚在隔潮层中,达到爆炸极限,焊接作业时掉落地焊渣引起了爆炸,造成人死亡人受伤地严重后果.若喷漆房及通风管路内沉积地漆垢未事先清除,而进行切割、焊接等动火作业,也有可能造成火灾事故.使用二甲苯、酒精和煤油等清洗零件,排出地废液若进入废水沟等低洼处,聚积后很可能引起火灾爆炸.氢气爆炸电解除油和铬槽电镀过程阴极会放出大量氢气,在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遭遇挂具与极杆接触产生地电火花就会发生爆炸,产生震耳地爆鸣声,冲击波还可能引起槽内电镀液喷溅.工作电流过大、镀槽液面泡沫过多和现场通风不良等均是氢气大量聚积地主要因素.另外、锌、铁等金属阳极和零件地酸洗过程也会释放出氧气,有可能发生爆炸.锅炉地火灾、爆炸蒸汽锅炉在运行过程中,管路堵塞,压力上升,若安全装置失灵有可能造成超压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炉膛密封不良,飞散地火花会引燃周围地易燃可燃物质,引起火灾事故.非法制造和随意改装锅炉很容易引发爆炸事故.禁忌物料混合引起火灾、爆炸双氧水、浓硝酸、浓硫酸、三氧化铬、重铬酸钾、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铵等均属于强氧化剂,此类物质与易燃物、有机物和还原剂等接触均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如三氧化铬与乙醇、天那水和保险粉等接触,即引起着火和爆炸;浓硝酸甚至与木头接触也能引起着火.若不注意氧化剂地存放和使用方法,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电气火灾电镀厂房由于环境湿度大、存在腐蚀性物质,对电气设备地安全使用构成很大地威胁.如超负荷运行、接触不良、缺少短路和漏电保护措施、乱拉乱接临时电线、电加热等设置不妥、线路老化等均可能引起电气火灾事故.整流器若缺少冷却将温措施,导线截面积过小等引起电流超负荷,可能导致电缆着火.整流器与镀槽距离过近,误操作可能导致镀液溅及电气设备,使用电加热管时槽内液位过低而未将发热部位淹没,产生地高温将使塑料镀槽着火,此类事故在电镀企业屡见不鲜.灼烫化学灼伤若对各类腐蚀品地危险性认识不足,违规作业,很可能引起化学灼伤.进行浓硫酸、浓硝酸和片碱等物质地搬运、装卸、分取、稀释或溶解,若缺少必要地安全防护措施,很可能灼伤人体皮肤、角膜和呼吸道.若将水倒入浓硫酸就会发生沸溅,引起灼烫.若在塑料槽内稀释浓硫酸,不注意控制稀释速度和冷却降温,温度升高会使塑料槽变形,造成泄漏.片碱地溶解过程可能形成强烈刺激呼吸道地碱雾,引起呼吸道刺激.氢氟酸对皮肤有强烈地腐蚀作用,人体沾上氢氟酸后未及时清洗,不久就会产生剧痛.烫伤若蒸汽、热水管道和设备缺少保温层,或直接接触高温溶液,均可引起烫伤.浓硫酸稀释和片碱溶解过程产生地高温也会引起烫伤地.人员在镀槽上方行走或作业,不慎跌入镀槽,如槽内是液碱、硫酸或铬酸等高温且具腐蚀性地溶液,后果则更加严重.曾有一个工人在电镀硬铬时不慎跌入镀槽,造成全身大面积烫伤和化学灼伤,尽管抢救及时,仍无法挽回生命.触电电镀车间地电气设备易遭受酸雾腐蚀,导致绝缘性能降低,操作人员地手沾有水,很容易引起触电.如电加热管金属外壳未满足敢防腐蚀要求,或未接地,或电热丝与金属外壳绝缘不良,或使用质量不合格地电加热管,或裸露地接头未做有效绝缘等等,均可能引起触电.机械伤害高速转动地设备,如抛光机、拉丝机、通风扇和离心机等,若缺少防护措施违规操作,工人不注意着装,均可能造成机械伤害.粉尘在抛光、拉丝和喷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地粉尘和细小纤维等,如缺少良好地通风和除尘措施,或未配备防尘口罩等,长期影响会引起肺部病变.高温在高温季节,外部气温地影响加之高温镀液、电气设备和烘箱等生产车间内部因素地共同作用,作业场所地温度会超过人体地正常体温,若没有良好地通风和防暑降温措施,长时间作业易引起中暑.如果缺少经验,发现和救治不及时,可能造成伤亡事故.噪声滚筒、通风机、超声波清洗机、空压机和气泵等电镀设备产生地噪音往往使车间内地噪声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地(以每天接触时间计).长时间地工作会造成人员听力损害,并可能造成误操作.其他危险有害因素除以上所述各点之外,还可能存在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等危险有害因素.安全对策措施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厂区平面布置对策措施()厂房和化学品库房应与职工宿舍、食堂等生活场所分开设置,且保持安全距离.()高毒有害作业与低毒无害作业应相对分离布置.()含氰镀槽应与酸性物质保持安全距离,或有效隔离.()剧毒品库房应远离热源、电源、火源、水源和居民区,宜靠近使用场所.()喷漆等易燃易爆生产部位宜设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或多层厂房地最上一层靠外墙处,与周围地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防毒对策措施()剧毒品地储存和使用场所应设防盗报警装置,且建筑结构完整,门窗严密,禁止无关人员入内.()剧毒品地包装容器和包装袋不许随便丢弃,应消毒后由供应商回收,专用地分取容器应存放在库房内.()改革工艺,尽量使用低毒无害地工艺和物质子,采用低氰或无氰地生产工艺.()电镀生产应机械化、自动控制、有毒物质生产装置应密闭化,以减少人员与有毒物质地接触,并避免氰化物与酸类物质混合、接触.()改善通风状况,喷漆、电泳和油墨涂敷等岗位采用正压送风,酸雾、漆雾、有毒气体和粉尘等应吸收处理或高空排放.()严格控制工作温度和电流密度等.()配备氰化物地急救药物,如严硝酸异戊酯.防火、防爆对策措施()以难燃地水性清洗剂代替易燃可燃溶剂.()控制各类危险化学品地存放量,特别是甲、乙类易燃液体,使用场所地最大存放量不应超过一昼夜需要量.()易燃易爆场所应是框架或砖混结构,设外开式防火门,安全出口和疏散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喷漆室室体及与其相联接地通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并及时对漆垢进行清理.()易燃易爆场所地照明灯具、开关和电机等均应符合防爆要求.()易燃易爆场所应有良好地通风措施.()为防止氢气爆鸣,应经常对镀槽地极杆触点进行清洗,使之导电良好,并控制液面地泡沫高度,加强通风,并避免建筑物屋顶留有死角.()禁忌物料应分开存放,避免混合.()配置相适应地灭火器材.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地地点,周围不准堆放其他物品.()易燃易爆场所应考虑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漏报警装置和火灾报警装置.电气安全对策措施()任何电气装置都不应超负荷运行或带故障使用.()电气设备和开关应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潮湿作业场所地用电设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能引起触电且容易被触及地裸带电体必须设置遮护物或外罩.()电线应穿阻燃料管敷设.()电加热管外壳应满足防腐蚀要求.()整流器等电器设备宜单独设电源室集中放置.()重要岗位和场所设置事故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防灼烫对策措施()在酸、碱等使用和存放场所设置应急水喷淋装置.()高温设备和管道表面应有保温层,管道接头和阀门应无泄漏.其他安全技术措施()蒸汽锅炉和升降机等特种设备应购自有相关资质地生产单位,其安装、改造和维修活动应按照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应按时进行检验检测.()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腐蚀品、高温物质和粉尘应佩戴防尘口罩、防毒口罩、防毒面具、橡胶手套、护目镜、水鞋、呼吸器和防护服等相应地个体防护用品.()高温季节应有防暑降温措施,除加强通风之外,还可采取屋顶水喷淋降温、提供防暑清凉饮料和药品(如霍香正气水),并注意防暑知识和临时急救方法地教育.()高噪声设备应合理布局,尽量隔离布置.()抛光、拉丝和喷砂等岗位应强制通风.()在危险化学品地存放和使用场所设置明显地警示标志、安全周知卡和急救须知.安全管理对策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明确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班组长和职工等各岗位地安全职责,企业负责人与各岗位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和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和完善有关剧毒品、易燃易爆场所、生产设备、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动火检修、安全用电和禁止进食等相关地安全管理制度.剧毒品地管理应严格遵循“五双”制度,即应做到双人收发、双人双帐、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和双人使用.针对危险性较大地岗位,如含氰镀槽作业、氰化物加料作业、酸洗作业、喷漆作业、设备内作业和特种作业等,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要求严格遵守.加强从业人员地安全教育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地安全知识.对新入厂工人、复岗岗工人和换岗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使其了解电镀生产地危险有害因素,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水平.特种作业人员应经相关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生产车间、剧毒品库房、电气设备和灭火器材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应安排专门地资金用于安全设施地建设、维护和改善,新建项目地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提高劳动保障水平对有毒有害岗位人员进行上岗前、离岗时以及定期地职业健康检查;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与职业卫生医疗单位建立联系;设置淋浴室和更衣室.加强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为了防止突发事故发生,并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事故,应制定本单位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结束语电镀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危险化学品使用品种繁多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不足.在充分认识危险有害因素地基础上,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和完善安全设施地同时注重安全管理,其安全生产状况是可以得到改善地.。

电镀工艺主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电镀工艺主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电镀工艺主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电镀工艺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通过将金属离子沉积到基材表面来实现镀层的目的。

然而,电镀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环境问题,如废水污染、废气排放和固体废物排放等。

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电镀工艺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是废水污染。

在电镀过程中,使用的酸性、碱性溶液和含有金属离子的废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防治措施:1.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可以运用化学沉淀、离子交换、膜分离等技术进行废水处理,降低废水中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2.提高电镀液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废水排放量。

通过循环利用电镀液中的成分,减少补充新电镀液的频率,降低废水排放量。

3.优化工艺参数,减少废水产生。

合理控制电镀时间、温度、电流密度等工艺参数,减少废液的产生。

其次,电镀工艺还会产生废气排放问题。

在电镀过程中,会产生含有酸性、碱性气体和有毒气体的废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减少废气排放,可采取以下措施:1.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如喷淋塔、吸收塔、活性炭吸附器等,对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处理净化,达到排放标准。

2.采用通风系统,及时排放产生的废气。

通过合理设置通风设备,将废气及时排出车间,降低对工人和环境的影响。

最后,电镀工艺还会产生固体废物排放问题。

在电镀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酸、废碱、废渣等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固体废物排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采用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对废酸、废碱、废渣等固体废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废物排放。

2.加强固体废物分类处理,减少危险废物的排放量。

对废酸、废碱等危险废物进行分类处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加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采取合理的处置方式,如焚烧、填埋、回收等,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总之,针对电镀工艺主要的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加强固体废物分类处理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电镀企业存在的事故隐患及对策

电镀企业存在的事故隐患及对策

电镀企业存在的事故隐患及对策(1)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含氟电镀工艺(电镀金、银、铜基合金及预镀铜打底工艺,暂缓淘汰)、含氟沉锌工艺列入淘汰类工艺。

近期内由无氟电镀全面代替含氟电镀还存在不少困难,但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如无镀铜打底电镀工艺、含氧沉锌工艺、高浓度六价铭钝化工艺等) 和设备应实行强制淘汰,电镀企业应积极采用低富、无氟、无铭、代铭、代银、微生物降解除油、耗能低等电镀新工艺、新技术。

⑵电镀厂房间距太近。

有些电镀园区内企业之间、企业内部车间间距太近,不利于通风与人员疏散,许多原辅材料、镀件无法堆放,也不利于企业管理。

电镀厂房之间应充分考虑电镀特点、适用性,留有足够空间,对于老企业建议停用部分车间或拆除,对新建电镀园区应在设计上予以特别重视。

⑶厂房内空间狭小,设备设施布置不合理。

大部分电镀厂房内设备布置拥挤,电镀挂具、镀件乱堆乱放。

厂房的设计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如生产规模、设备规格、工艺情况等,应有30%〜40%的辅助面积,并应留有发展空间。

设备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安全操作及设备维修,如自动机应并排或对头布置, 自动机靠墙时,机屋距离应为L5〜2nb机侧距墙应为 1.0〜1.2m,两台自动机距离不应小于1. 5m等。

.(4)厂房建筑构造不合理,未采取有效防腐措施。

部分小电镀企业使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作为电镀厂房,甚至有的采用油毡顶、搭建简易棚,存在着厂房坍塌、火灾等隐患。

电镀企业应采用合适的厂房结构形式和建筑材料,对厂房进行修缮、改造,拆除简易棚。

由于电镀车间内湿度大,腐蚀性强,厂房内的房顶、屋架、墙裙、地坪、门窗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如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施工时加强振捣和养护;对厂房内的混凝土构件表面采取阻止水分渗透的措施;或是在混凝土内加入阻锈剂; 采用大块花岗石铺地并以树脂胶泥勾缝;采用塑料门窗等。

(5)厂房内管网系统不合理。

由于电镀企业的管路类型较多,电镀厂房内需设有坑道敷设各种管线,为了便于管道的铺敷、检修、维护保养,生产厂房可设计为不低于2ra的下沉式结构。

电镀工艺主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电镀工艺主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电镀工艺主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1·电镀工艺主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1.1污染分析电镀工艺生产过程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产生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水和各类酸雾废气,其工艺产生的“三废”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分析如下。

1.1.1水污染电镀废水含有数十种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其中无机污染物主要为铜、锌、铬、镍、镉等重金属离子,以及酸、碱、氰化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为含碳有机物、含氮有机物等。

电镀废水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前处理废水,又叫酸碱废水。

包括工件除锈、脱脂、除油、除蜡等电镀前处理工序产生的废水。

主要污染物为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钠,COD等。

(2)含氰废水,包括氰化镀铜,碱性氰化物镀金,中性和酸性镀金、银、铜锡合金,仿金电镀等含氰电镀废水。

氰是剧毒物,应单独处理。

(3)含铬废水,包括镀铬、镀黑铬、表面钝化、退镀以及塑料电镀前处理粗化等工序产生的废水。

铬是一类污染物,必须做到车间排放口达标。

(4)含镍废水,包括光亮镀镍,半光镍,高硫镍,镍封,冲击镍,黑镍,化学镀镍等工序产生的废水。

镍是一类污染物,必须做到车间排放口达标。

(5)综合废水,即除上述四类废水以外的电镀废水,主要包括酸性镀铜,酸性和碱性镀锌,各种镀锡等废水。

主要污染物为多种金属离子,添加剂、配位剂、表面活性剂等。

(6)混排废水:指滴落在电镀车间地面的废水,此类废水主要存在于手动线车间中。

含有上述各种污染物,处理难度很大,应尽量避免产生。

1.1.2大气污染电镀工艺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包括粉尘和多种无机污染废气。

粉尘中的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无机污染废气包括酸性废气、碱性废气、含铬酸雾、含氰废气等。

含尘废气来源于喷砂、磨光及抛光等工序产生的沙粒、金属氧化物及纤维性粉尘;酸性废气来源于酸洗、出光、化学抛光等工序产生的氯化氢、二氧化硫、氟化氢、硫化氢、磷酸和酸雾;碱性废气来源于化学、电化学除油,碱性和氰化电镀等工序产生的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钠等碱性物质;含铬酸雾来源于镀铬工艺产生的铬酸雾;含氰废气来源于氰化镀铜、镀锌、镀铜锡合金、仿金电镀等工序产生的氰化氢气体。

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电镀加工中涉及最广的是镀锌,镀铜、镍、铬,其中镀锌占45~50%,镀铜、镍、铬占30%,氧化铝和阳极化膜占15%,电子产品镀铅/锡、金约占5%。

电镀原理:借助外界直流电的作用,使被镀导电体的表面沉积一金属或合金层的方法,称为电镀。

基本电镀工艺主要为:镀前准备(检验、抛磨、绝缘处理)—上挂具(篮筐)—前处理(化学除油、电解除油、酸除锈、预处理、中和、活化、预镀等)—电镀或氧化或化学镀—后处理(清洗、钝化、着色、封闭、中和、烘干等)前处理:电镀前的所有工序统称为前处理,目的是修整工件表面,去除工件表面的油脂,锈皮,氧化膜等,为后面镀层沉积提供所需的电镀表面.前处理主要影响到外观结合力,据统计,60%的电镀不良品由于前处理不良所造成.前处理的方式有:喷砂、磨光、抛光、热浸脱脂、超音波脱脂、电脱脂、酸洗活化等。

电镀:在工件表面得到所需镀层的过程,是电镀的核心程序。

后处理:电镀后对镀层进行各种处理以增强镀层的各种性能。

如耐腐蚀性、抗变色能力、可焊性等。

后处理的方式有:钝化、中和、着色、防变色、封孔等电镀分类电镀分为挂镀、滚镀、连续镀和刷镀等方式,主要与待镀件的尺寸和批量有关。

挂镀适用于一般尺寸的制品,如汽车的保险杠,自行车的车把等。

滚镀适用于小件,如紧固件、垫圈、销子等。

连续镀适用于成批生产的线材和带材。

刷镀适用于局部镀或修复。

根据电镀的自动化程度可分为:手工电镀生产线、自动电镀生产线电镀常用化学物质:a.氰化物;包括含氰根的盐类。

剧,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

可通过呼吸道、食道及皮肤侵入而引起中毒。

轻者有粘膜刺激症状,唇舌麻木、气喘、恶心、呕吐、心悸。

重者,呼吸不规则,意识逐渐昏迷、大小便失禁、可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

氰化物中毒治愈后还可能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b.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氨水、氢氧化钠等化学药品:以相对应的气体和酸(碱)雾形式存在于工作场所的空气中,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

电镀行业安全隐患排查(3篇)

电镀行业安全隐患排查(3篇)

第1篇摘要:电镀行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产品表面质量和防腐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电镀工艺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对工人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针对电镀行业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障工人生命财产安全及环境保护。

一、引言电镀行业在提高产品表面质量和防腐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电镀工艺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酸碱腐蚀、重金属污染、火灾爆炸等。

为保障工人生命财产安全及环境保护,有必要对电镀行业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二、电镀行业安全隐患排查1. 酸碱腐蚀(1)原因分析:电镀过程中,酸碱腐蚀主要来源于电镀液、清洗液等。

这些液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若泄漏或溅出,会对工人造成伤害。

(2)排查方法:对电镀设备、管道、容器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密封性能良好;加强现场管理,设立警示标志,防止酸碱泄漏。

2. 重金属污染(1)原因分析:电镀过程中,重金属离子会进入生产废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排查方法:对电镀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加强对生产废水的监测,确保其达标排放。

3. 火灾爆炸(1)原因分析:电镀过程中,易燃易爆物质如酸碱、有机溶剂等存在火灾爆炸风险。

(2)排查方法:对电镀车间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完好;加强现场管理,禁止吸烟、动火作业;对易燃易爆物质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泄漏。

4. 机械伤害(1)原因分析:电镀设备、工具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机械伤害风险。

(2)排查方法:对电镀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加强现场管理,教育工人正确操作设备。

5. 职业病(1)原因分析:电镀过程中,工人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易患职业病。

(2)排查方法:对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状况符合工作要求;加强个人防护,提供防护用品;对有害物质进行监测,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人安全意识,使其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5月2日22时,深圳市宝安区沙井共和第三工业区创隆实业(深圳)有限公司发生一单员工中毒事故,该公司一员工在二楼电镀车间底铜缸处作业时,疑因中毒呕吐,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该公司主要经营从事表壳、表带、首饰、眼镜框、眼镜、工艺品及其它日用五金制品的电镀和加工业务。

(信息来源:深圳市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事故预警信息2016年第4号文件)电镀企业又发生事故,安博士曾在有限空间事故警示中也曾提到一起,电镀企业发生事故的概率之所以这么高跟电镀企业本身的工艺、使用危险化学品种类多和作业环境差是密不可分的,电镀企业的工艺原理是什么?电镀企业都有哪些危险危害因素?电镀企业都用到什么设备?电镀企业预防事故都有哪些好的安全对策和措施?电镀工作业都有哪些风险和注意事项?接下来,安博士会逐一给大家介绍!电镀加工中涉及最广的是镀锌,镀铜、镍、铬,其中镀锌占45~50%,镀铜、镍、铬占30%,氧化铝和阳极化膜占15%,电子产品镀铅/锡、金约占5%。

电镀原理:借助外界直流电的作用,使被镀导电体的表面沉积一金属或合金层的方法,称为电镀。

基本电镀工艺主要为:镀前准备(检验、抛磨、绝缘处理)—上挂具(篮筐)—前处理(化学除油、电解除油、酸除锈、预处理、中和、活化、预镀等)—电镀或氧化或化学镀—后处理(清洗、钝化、着色、封闭、中和、烘干等)前处理:电镀前的所有工序统称为前处理,目的是修整工件表面,去除工件表面的油脂,锈皮,氧化膜等,为后面镀层沉积提供所需的电镀表面.前处理主要影响到外观结合力,据统计,60%的电镀不良品由于前处理不良所造成.前处理的方式有:喷砂、磨光、抛光、热浸脱脂、超音波脱脂、电脱脂、酸洗活化等。

电镀:在工件表面得到所需镀层的过程,是电镀的核心程序。

后处理:电镀后对镀层进行各种处理以增强镀层的各种性能。

如耐腐蚀性、抗变色能力、可焊性等。

后处理的方式有:钝化、中和、着色、防变色、封孔等电镀分类电镀分为挂镀、滚镀、连续镀和刷镀等方式,主要与待镀件的尺寸和批量有关。

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Don't try too hard in your life. Making mistakes is as common and necessary as breathing, as long as you are not paranoid and make mistakes again and again.悉心整理助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电镀作业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5月2日22时,深圳市宝安区沙井共和第三工业区创隆实业(深圳)有限公司发生一单员工中毒事故,该公司一员工在二楼电镀车间底铜缸处作业时,疑因中毒呕吐,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该公司主要经营从事表壳、表带、首饰、眼镜框、眼镜、工艺品及其它日用五金制品的电镀和加工业务。

(信息来源:深圳市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事故预警信息2016年第4号文件)电镀企业又发生事故,安博士曾在有限空间事故警示中也曾提到一起,电镀企业发生事故的概率之所以这么高跟电镀企业本身的工艺、使用危险化学品种类多和作业环境差是密不可分的,电镀企业的工艺原理是什么?电镀企业都有哪些危险危害因素?电镀企业都用到什么设备?电镀企业预防事故都有哪些好的安全对策和措施?电镀工作业都有哪些风险和注意事项?接下来,安博士会逐一给大家介绍!电镀加工中涉及最广的是镀锌,镀铜、镍、铬,其中镀锌占45~50%,镀铜、镍、铬占30%,氧化铝和阳极化膜占15%,电子产品镀铅/锡、金约占5%。

电镀原理:借助外界直流电的作用,使被镀导电体的表面沉积一金属或合金层的方法,称为电镀。

基本电镀工艺主要为:镀前准备(检验、抛磨、绝缘处理)—上挂具(篮筐)—前处理(化学除油、电解除油、酸除锈、预处理、中和、活化、预镀等)—电镀或氧化或化学镀—后处理(清洗、钝化、着色、封闭、中和、烘干等)前处理:电镀前的所有工序统称为前处理,目的是修整工件表面,去除工件表面的油脂,锈皮,氧化膜等,为后面镀层沉积提供所需的电镀表面.前处理主要影响到外观结合力,据统计,60%的电镀不良品由于前处理不良所造成.前处理的方式有:喷砂、磨光、抛光、热浸脱脂、超音波脱脂、电脱脂、酸洗活化等。

电镀不良之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电镀不良之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电镀不良之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电镀不良是指电镀工艺过程中出现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和问题,造成电镀层质量不达标的情况。

电镀不良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来提高电镀质量。

一、原料不合格电镀不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使用不合格的原料。

例如,如果使用了含有杂质、过高硬度、粒径不一致或含有过多镍离子等问题的电镀液,则会导致电镀层质量不良。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对电镀液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筛选工作,确保原料的质量。

二、电镀工艺参数不合理不合理的电镀工艺参数也是电镀不良的一个原因。

比如,电镀液的温度、酸碱度、电流密度等参数都会对电镀质量产生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酸碱度不合适、电流密度过大或过小等都可能导致电镀层出现问题。

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电镀工艺参数,并严格控制每个参数的范围,确保电镀层质量稳定。

三、电镀设备质量不过关电镀设备的质量也会对电镀层质量产生影响。

例如,电解槽的设计和制造质量、电源的稳定性以及电极材料的选择等都会直接影响电镀质量。

因此,在选购设备时,要选择性能稳定、品质可靠的设备,并保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四、工艺操作不当不正确的工艺操作也是电镀不良的一个常见原因。

例如,电镀工艺操作的速度太快或太慢,工件的浸泡时间控制不准确等都可能导致电镀层质量不良。

因此,操作人员在进行电镀工艺操作时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并且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工艺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电镀不良的原因可以从原料、工艺参数、设备质量和工艺操作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为了防范电镀不良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优质的原料,并进行严格检验和筛选;2.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电镀工艺参数,并进行严格的控制;3.选购品质可靠的设备,并保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4.进行工艺操作前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5.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电镀过程进行监控和检测,及时处理不良产品;6.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料和设备质量的稳定性。

中小型电镀企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措施

中小型电镀企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措施

中小型电镀企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措施摘要:电镀是指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其作业过程因涉及强酸、强碱、氰化物等多种危险化学品,因此危险程度较大。

本文主要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对电镀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安全对策措施。

关键词:电镀危险有害因素安全对策措施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为了保证企业的生产安全,就必须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由于我国电镀产业低、小、散的现状,电镀企业事故频发,给人员生命、财产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电镀企业的安全应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

本文对电镀企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辨识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安全对策措施。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中毒1.1 电镀液配制、储运及电镀生产检修过程导致中毒的因素电镀生产中经常需要使用氰化物,作业人员在配制含氰镀液、向镀槽中添加氰化物等作业过程中以及在剧毒氰化物的储存及搬运过程中,均存在作业人员接触剧毒品,导致人员中毒事故的危险。

电镀车间在电镀生产中需使用酸类物质,氰化物和酸互为禁忌物,氰化物和酸反应会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如作业人员在配制镀液时混用禁忌物,或者电镀过程中镀件酸洗后,在水洗不彻底的情况下进行含氰电镀作业等,将导致作业场所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造成作业人员中毒死亡事故。

1.2 镀件喷漆、烘干作业可能导致中毒的因素电镀作业常需要对镀件经行喷漆,镀件喷漆、烘干作业过程中使用的透明漆、平光雾等均含有大量的溶剂二甲苯,二甲苯具有毒害性,在喷漆、烘干作业过程中,如果作业场所通风不良,人员作业时未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或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等,也可能导致中毒事故。

电镀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安全对策

电镀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安全对策

电镀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摘要:分析了电镀生产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如灼烫、中毒、火灾、爆炸和触电等,以及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和途径,并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电镀生产需使用腐蚀品、氧化剂、毒害品和易燃液体等危险化学品,大量的电气设备还会引起火灾和触电.笔者在此对电镀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1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 中毒有毒物质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3个途径进入人体,可能造成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1.1.1 氰化物中毒在电镀铜、锌、银、金、铜合金和退镀中,氰化钠、氰化钾、氰化亚铜、氰化锌、氰化银钾和氰化金钾等氰化物被广泛使用.氰化物颗粒、粉末及含量溶液,遇酸或受潮会分解产生更易致人中毒的氰化氢气体.若含氰镀槽的布置、含氰废水的排放和通风管路待存在缺陷,可能会产生氰化氢.例如:含氰镀槽与酸铜槽、酸洗槽、铬槽等酸性物质的距离过近;含氰污水与酸性废水混合排入;含氰废气与酸雾共用一套通风装置;零件表面的酸性物质未清洗干净就进入含氰镀槽,以上情况均会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从而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氰化钠和氰化亚铜的溶解过程属络合反应,若操作不慎,放出的热量将会使溶液温度急剧升高,甚至沸腾,分解产生氰化氢和氰气,并可能造成含氰溶液外溢.含量镀槽的工作温度过高和电流密度过大也会导致氰化物分解和扩散.因为氰化物使用不当、通风不良和管理不善,导致作业场所产生大量氰化氢气体,造成人员急性中毒,最终酿成伤亡事故.如2003年10月,XXXX某刀具公司发生了一起中毒事故,该公司在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检修时,检修人员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进入深达4.5m的还原反应池内,发生中毒,由于盲目施救,先后有5人进入池内,最终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导致事故扩大化.事后检测发现:池内氰化氢等气体的浓度严重超标.1.1.2 有机溶剂中毒电镀生产有时需要使用三氯乙烯、汽油、煤油、二甲苯、酒精、天那水、二氯甲烷〔用于退漆剂〕、油漆、电泳漆和油墨等有机溶剂.使用时有机溶剂大量挥发,人体吸入后会引起中毒.如三氰乙烯在清洗槽内呈蒸气状态,若冷却不足或零件带出,会在空气中达到较高沈度,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喷漆、电泳、油墨涂敷、退漆和零件清洗等作业,通常为近距离的手工操作,难以做到人员与有毒物质的有效隔离.若缺少良好的通风和个体防护用品,就会引起急性中毒,长期吸入也会导致慢性中毒.1.1.3 酸雾中毒硫酸、硝酸、盐酸和氢氟酸在电镀中应用广泛.酸铜溶液因空气搅拌会形成酸雾;盐酸除锈会逸出HC1气体;高浓度的氢氟酸会挥发出HF气体;浓硝酸退挂具和零件,会产生NO2等氮氧化合物.作业人员吸入酸雾会造成呼吸道刺激、炎症和肺水肿,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某电镀厂使用硝酸退挂具,操作人员麻痹大意,贸然在硝酸中加入大量尿素而产生大量氮氧化合物,因缺少安全防护措施而造成当场昏死,送医院后不治.长期接触各类酸雾还会引起各类病变.1.1.4 铬雾中毒镀铬会产生铬雾,若未添加抑雾剂则情况更为严重.现场缺少通风措施和个体防护用品,铬物进入呼吸道,就会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和产生慢性影响.1.1.5 其他次氯酸钠溶液常温下易分解,遇酸则分解更快,释放出剧毒的氯气.误食含金、银、铜、铅等物质可能引起重金属中毒.对镍有过敏反应的人员,直接接触镀镍溶液,很可能引起皮肤炎症和湿疹,被称为"镍痒症".1.2 火灾、爆炸1.2.1 易燃液体火灾、爆炸汽油、煤油、柴油、二甲苯、酒精、天那水、油漆和油墨等均属于易燃液体,具有高度易燃爆性.喷漆等涂装作业时有机溶剂大量挥发,若未能及时将其排走和吸收,会形成易燃易爆蒸气,很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在喷酒会场所使用的灯具、开关和电机等电气设备,或与周围的明火距离过近,或在作业场所吸烟,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喷漆柜的设计、材料的选用、通风管路的布置和作业场所的建筑结构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也会引发事故或使事故影响扩大.曾有一企业擅自将喷漆柜的排风装置由高空排放改为经地下隔潮层后再向空中排放,以致大量易燃易爆蒸气积聚在隔潮层中,达到爆炸极限,焊接作业时掉落的焊渣引起了爆炸,造成3人死亡6人受伤的严重后果.若喷漆房及通风管路内沉积的漆垢未事先清除,而进行切割、焊接等动火作业,也有可能造成火灾事故.使用二甲苯、酒精和煤油等清洗零件,排出的废液若进入废水沟等低洼处,聚积后很可能引起火灾爆炸.1.2.2 氢气爆炸电解除油和铬槽电镀过程阴极会放出大量氢气,在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遭遇挂具与极杆接触产生的电火花就会发生爆炸,产生震耳的爆鸣声,冲击波还可能引起槽内电镀液喷溅.工作电流过大、镀槽液面泡沫过多和现场通风不良等均是氢气大量聚积的主要因素.另外、锌、铁等金属阳极和零件的酸洗过程也会释放出氧气,有可能发生爆炸.1.2.3 锅炉的火灾、爆炸蒸汽锅炉在运行过程中,管路堵塞,压力上升,若安全装置失灵有可能造成超压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炉膛密封不良,飞散的火花会引燃周围的易燃可燃物质,引起火灾事故.非法制造和随意改装锅炉很容易引发爆炸事故.1.2.4 禁忌物料混合引起火灾、爆炸双氧水、浓硝酸、浓硫酸、三氧化铬、重铬酸钾、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铵等均属于强氧化剂,此类物质与易燃物、有机物和还原剂等接触均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如三氧化铬与乙醇、天那水和保险粉等接触,即引起着火和爆炸;浓硝酸甚至与木头接触也能引起着火.若不注意氧化剂的存放和使用方法,可能引起火灾、爆炸.1.2.5 电气火灾电镀厂房由于环境湿度大、存在腐蚀性物质,对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构成很大的威胁.如超负荷运行、接触不良、缺少短路和漏电保护措施、乱拉乱接临时电线、电加热等设置不妥、线路老化等均可能引起电气火灾事故.整流器若缺少冷却将温措施,导线截面积过小等引起电流超负荷,可能导致电缆着火.整流器与镀槽距离过近,误操作可能导致镀液溅及电气设备,使用电加热管时槽内液位过低而未将发热部位淹没,产生的高温将使塑料镀槽着火,此类事故在电镀企业屡见不鲜.1.3 灼烫1.3.1 化学灼伤若对各类腐蚀品的危险性认识不足,违规作业,很可能引起化学灼伤.进行浓硫酸、浓硝酸和片碱等物质的搬运、装卸、分取、稀释或溶解,若缺少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很可能灼伤人体皮肤、角膜和呼吸道.若将水倒入浓硫酸就会发生沸溅,引起灼烫.若在塑料槽内稀释浓硫酸,不注意控制稀释速度和冷却降温,温度升高会使塑料槽变形,造成泄漏.片碱的溶解过程可能形成强烈刺激呼吸道的碱雾,引起呼吸道刺激.氢氟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人体沾上氢氟酸后未及时清洗,不久就会产生剧痛.1.3.2 烫伤若蒸汽、热水管道和设备缺少保温层,或直接接触高温溶液,均可引起烫伤.浓硫酸稀释和片碱溶解过程产生的高温也会引起烫伤的.人员在镀槽上方行走或作业,不慎跌入镀槽,如槽内是液碱、硫酸或铬酸等高温且具腐蚀性的溶液,后果则更加严重.曾有一个工人在电镀硬铬时不慎跌入镀槽,造成全身大面积烫伤和化学灼伤,尽管抢救及时,仍无法挽回生命.1.4 触电电镀车间的电气设备易遭受酸雾腐蚀,导致绝缘性能降低,操作人员的手沾有水,很容易引起触电.如电加热管金属外壳未满足敢防腐蚀要求,或未接地,或电热丝与金属外壳绝缘不良,或使用质量不合格的电加热管,或裸露的接头未做有效绝缘等等,均可能引起触电.1.5 机械伤害高速转动的设备,如抛光机、拉丝机、通风扇和离心机等,若缺少防护措施违规操作,工人不注意着装,均可能造成机械伤害.1.6 粉尘在抛光、拉丝和喷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细小纤维等,如缺少良好的通风和除尘措施,或未配备防尘口罩等,长期影响会引起肺部病变.1.7高温在高温季节,外部气温的影响加之高温镀液、电气设备和烘箱等生产车间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作业场所的温度会超过人体的正常体温,若没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措施,长时间作业易引起中暑.如果缺少经验,发现和救治不及时,可能造成伤亡事故.1.8 噪声滚筒、通风机、超声波清洗机、空压机和气泵等电镀设备产生的噪音往往使车间内的噪声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80dB〔以每天接触时间8h计〕.长时间的工作会造成人员听力损害,并可能造成误操作.1.9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除以上所述各点之外,还可能存在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等危险有害因素.2 安全对策措施2.1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2.1.1 厂区平面布置对策措施〔1〕厂房和化学品库房应与职工宿舍、食堂等生活场所分开设置,且保持安全距离.〔2〕高毒有害作业与低毒无害作业应相对分离布置.〔3〕含氰镀槽应与酸性物质保持安全距离,或有效隔离.〔4〕剧毒品库房应远离热源、电源、火源、水源和居民区,宜靠近使用场所.〔5〕喷漆等易燃易爆生产部位宜设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或多层厂房的最上一层靠外墙处,与周围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2.1.2 防毒对策措施〔1〕剧毒品的储存和使用场所应设防盗报警装置,且建筑结构完整,门窗严密,禁止无关人员入内.〔2〕剧毒品的包装容器和包装袋不许随便丢弃,应消毒后由供应商回收,专用的分取容器应存放在库房内.〔3〕改革工艺,尽量使用低毒无害的工艺和物质子,采用低氰或无氰的生产工艺.〔4〕电镀生产应机械化、自动控制、有毒物质生产装置应密闭化,以减少人员与有毒物质的接触,并避免氰化物与酸类物质混合、接触.〔5〕改善通风状况,喷漆、电泳和油墨涂敷等岗位采用正压送风,酸雾、漆雾、有毒气体和粉尘等应吸收处理或高空排放.〔6〕严格控制工作温度和电流密度等.〔7〕配备氰化物的急救药物,如严硝酸异戊酯.2.1.3 防火、防爆对策措施〔1〕以难燃的水性清洗剂代替易燃可燃溶剂.〔2〕控制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存放量,特别是甲、乙类易燃液体,使用场所的最大存放量不应超过一昼夜需要量.〔3〕易燃易爆场所应是框架或砖混结构,设外开式防火门,安全出口和疏散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4〕喷漆室室体及与其相联接的通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并及时对漆垢进行清理.〔5〕易燃易爆场所的照明灯具、开关和电机等均应符合防爆要求.〔6〕易燃易爆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措施.〔7〕为防止氢气爆鸣,应经常对镀槽的极杆触点进行清洗,使之导电良好,并控制液面的泡沫高度,加强通风,并避免建筑物屋顶留有死角.〔8〕禁忌物料应分开存放,避免混合.〔9〕配置相适应的灭火器材.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不准堆放其他物品.〔10〕易燃易爆场所应考虑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漏报警装置和火灾报警装置.2.1.4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1〕任何电气装置都不应超负荷运行或带故障使用.〔2〕电气设备和开关应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3〕潮湿作业场所的用电设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4〕能引起触电且容易被触及的裸带电体必须设置遮护物或外罩.〔5〕电线应穿阻燃料管敷设.〔6〕电加热管外壳应满足防腐蚀要求.〔7〕整流器等电器设备宜单独设电源室集中放置.〔8〕重要岗位和场所设置事故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2.1.5 防灼烫对策措施〔1〕在酸、碱等使用和存放场所设置应急水喷淋装置.〔2〕高温设备和管道表面应有保温层,管道接头和阀门应无泄漏.2.1.6 其他安全技术措施〔1〕蒸汽锅炉和升降机等特种设备应购自有相关资质的生产单位,其安装、改造和维修活动应按照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应按时进行检验检测.〔2〕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腐蚀品、高温物质和粉尘应佩戴防尘口罩、防毒口罩、防毒面具、橡胶手套、护目镜、水鞋、呼吸器和防护服等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3〕高温季节应有防暑降温措施,除加强通风之外,还可采取屋顶水喷淋降温、提供防暑清凉饮料和药品〔如霍香正气水〕,并注意防暑知识和临时急救方法的教育.〔4〕高噪声设备应合理布局,尽量隔离布置.〔5〕抛光、拉丝和喷砂等岗位应强制通风.〔6〕在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场所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安全周知卡和急救须知.2.2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2.2.1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明确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班组长和职工等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企业负责人与各岗位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2.2.2 制定和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和完善有关剧毒品、易燃易爆场所、生产设备、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动火检修、安全用电和禁止进食等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剧毒品的管理应严格遵循"五双"制度,即应做到双人收发、双人双帐、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和双人使用.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岗位,如含氰镀槽作业、氰化物加料作业、酸洗作业、喷漆作业、设备内作业和特种作业等,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要求严格遵守.2.2.3 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对新入厂工人、复岗岗工人和换岗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使其了解电镀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水平.特种作业人员应经相关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2.2.4 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生产车间、剧毒品库房、电气设备和灭火器材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2.2.5 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应安排专门的资金用于安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改善,新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2.2.6 提高劳动保障水平对有毒有害岗位人员进行上岗前、离岗时以及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与职业卫生医疗单位建立联系;设置淋浴室和更衣室.2.2.7 加强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为了防止突发事故发生,并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事故,应制定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2.2.8 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3 结束语电镀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危险化学品使用品种繁多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不足.在充分认识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和完善安全设施的同时注重安全管理,其安全生产状况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电镀厂危险有害因素的规避与安全管理

电镀厂危险有害因素的规避与安全管理

电镀厂危险有害因素的规避与安全管理发布时间:2021-06-18T03:06:54.656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9期作者:姜中州汪润庠陈乐伟[导读] 安全生产是电镀厂日常管理的重点,也是电镀厂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操作程序与管理制度落实的焦点。

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1400摘要:安全管理是电镀厂保障日常生产安全、稳定的关键,也是电镀厂保障工作人员生命健康的依据。

从电镀厂安全管理的实际操作情况及近些年来电镀厂发生的安全事故看来看,化工原料管理是电镀厂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

基于此,文中以电镀厂危险有害因素的构成与表现作为分析基础,提取出电镀厂日常操作中的关键危险有害因素,探讨此关键因素对操作人员健康的危害和危害方式,继而设计电镀厂应对关键有害因素的方案和等。

关键词:电镀厂;危险有害因素;规避;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是电镀厂日常管理的重点,也是电镀厂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操作程序与管理制度落实的焦点。

依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电镀厂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在于发生在废水收集供需和有氰电镀工序中的中毒。

与此,电镀厂的安全管理必须以氰化物投加作业、配置镀液、电镀工序、废水收集等作为排查重点和防范要点,尤其是电镀厂日常生产中剧毒化学品、酸类、有机溶剂、碱类等原料的安全使用。

一、电镀厂危险有害因素的构成与表现1、污水收集工序的安全隐患污水收集工序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要素主要在于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不强,设备差,自我防护能力不高,操作出现误差或错误等。

电镀厂所排出的污水基本与电镀厂生产相关,污水中的有害因素以重金属离子、酸碱、氰化合物为主,所以污水因腐蚀性和毒性不能随意排放。

在污水收集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严格履行电镀厂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标准佩戴防护用具和依照污水收集流程操作。

由于含氰化合物污水长期堆放会与二氧化碳形成剧毒气体,所以,操作人员在收集污水时,要尽可能全面佩戴防具,防止皮肤直接接触污水或者污水所在的环境。

电镀行业职业病危害探讨与预防措施

电镀行业职业病危害探讨与预防措施

心理因素识别与评估
工作压力
电镀行业生产线上连续不断的工作压力,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精神疲劳、焦虑等健 康问题。
职业暴露风险
电镀行业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如化学物质泄漏、辐射等,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心理 压力增大、健康问题恶化等后果。
03
电镀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
化学因素预防措施
选用低毒或无毒的化学物质
尽量选择低毒或无毒的化学物质,减 少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有机溶剂
电镀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酮类等,长期接触可能导致中毒、神经系统损伤等健康问题。
重金属离子
电镀过程中使用的重金属离子如铅、汞、镉等,长期接触可能导致重金属中毒、肝肾损伤等健康问题。
物理因素识别与评估
噪音污染
01
电镀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长期接
触可能导致听力损伤。
振动危害
02 电镀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振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肌肉
疲劳、手部振动病等健康问题。
高温作业
03
电镀过程中的高温作业,长期接触可能导致中暑、热
射病等健康问题。
生物因素识别与评估
细菌和病毒
电镀设备及工具上可能存在的细菌和 病毒,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感染疾病。
霉菌和真菌
电镀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霉菌和 真菌,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感染疾病等健康问题。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和控制
针对电镀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 施,包括使用低毒或无毒的原料和助剂,采用自动化和密闭 化设备,加强通风和除尘设施等。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和健 康监护,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02
电镀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
化学因素识别与评估
金属酸碱

电镀生产的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电镀生产的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电镀生产的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引言电镀生产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表面处理工艺,能够提供金属材料更好的耐腐蚀性和装饰性。

然而,电镀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源,可能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造成风险。

因此,识别和控制这些危险源是十分重要的。

电镀生产的危险源在电镀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和可能导致的风险:1.化学品:电镀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酸、碱、氧化剂和还原剂等化学品具有腐蚀性、毒性和易燃性,可能造成皮肤损伤、呼吸道刺激、中毒和火灾等风险。

2.重金属:电镀过程中使用的金属溶液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如铬、镍和铅等,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和健康问题。

3.气体排放:电镀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液可能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不当处理可能对环境和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4.电击和火灾:电镀生产中存在电源和电气设备,不当操作可能导致电击和火灾等安全事故。

危险源识别与评估针对电镀生产中的危险源,必须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以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安全检查:定期进行电镀生产现场的安全检查,查看化学品、设备和电源等是否存在泄漏、破损和异常情况。

同时,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情况和操作人员的操作规程。

2.危险源辨识:通过工作安全分析(JSA)等方法,辨识和评估电镀生产中的危险源。

识别的重点包括化学品、重金属、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等。

3.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等信息,判断存在的危险程度,以确定控制措施的优先级。

4.监测和测量:使用适当的监测和测量方法,对空气、废液和废气等进行采样和检测,以确定危险源的浓度和排放情况,为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危险源控制措施经过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后,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控制措施:1.个人防护措施:操作人员必须戴上酸碱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化学品的直接接触和吸入。

电镀工厂对人体的危害的预防范文

电镀工厂对人体的危害的预防范文

电镀工厂对人体的危害的预防范文电镀工厂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生产场所,而电镀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以及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因此,做好电镀工厂对人体危害的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危害分析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镀工厂对人体的危害的基本原理在电镀工厂中,常常使用金属溶液来进行电镀,而电镀液中的主要成分都含有一定的有毒化学物质。

此外,电镀过程中的高温环境也有一定的危害。

这两个方面共同导致了电镀工厂对人体的危害。

1.化学物质的危害电镀液中的化学物质往往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如酸性电镀液中含有硫酸、盐酸等;碱性电镀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这些化学物质一旦接触人体,会对皮肤、眼睛、呼吸系统等造成刺激和腐蚀,甚至引起烧伤。

此外,一些重金属如铬、镍等也常常被用于电镀工艺中,这些重金属一旦进入人体,会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造成损害,并且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高温环境的危害电镀过程中的高温环境会使得工人身体暴露在高温条件下,导致体温升高,引起出汗、脱水等现象。

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会引起热衰竭、中暑等疾病。

同时,高温环境下还易引发一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二、电镀工厂对人体的危害的分析电镀工厂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接触性危害工人在电镀过程中经常需要接触到电镀液、化学物质以及金属件。

电镀液和化学物质对皮肤、眼睛等组织造成直接的刺激和腐蚀,引起皮肤红肿、疼痛、水泡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引起严重烧伤。

金属件的表面可能含有有毒物质,例如铬、镍等重金属,人体接触后,这些物质会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对内脏器官造成损伤。

2.吸入性危害在电镀过程中,一些化学物质会以气态或粉尘形式释放出来,如果空气中的浓度过高,工人长时间暴露在这种环境中,就会通过呼吸道吸入到体内,对呼吸系统造成损伤。

这些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有毒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以及有害的粉尘,如金属粉尘、酸性物质的颗粒等。

电镀企业主要危害及安全对策措施

电镀企业主要危害及安全对策措施

电镀企业主要危害及安全对策措施潘一琛(福建拓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0)摘要:文章分析了电镀生产的主要危害,其中包括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烫、机械伤害、淹溺、触电、粉尘等,并从管理和技术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电镀;危害;对策0引言目前,电镀工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尤其在机器制造、电子、能源、航空航天等工业企业应用广泛。

电镀工艺被镀覆的基体材料从钢铁、铜材、不锈钢到轻合金,从塑料、玻璃、陶瓷到纤维等。

电镀企业使用大量的化学品(部分为危险化学品和剧毒品),某些产品需喷油和封油处理,使用有油性涂料和稀释剂,同时电镀车间内湿度大,腐蚀性强,涉及的电器设备多,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烫、机械伤害、淹溺、触电、粉尘等。

1电镀企业主要危害分析电镀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镀件表面上形成镀层,有化学镀和电解镀、滚镀,常见的镀种有镀铬、镀镍、镀铜、镀锌等,镀后表面处理有喷油和封油。

1.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电镀企业使用的化学品有毒害品、腐蚀品、易燃液体等。

毒害品如氧化钠、氧化钾等;腐蚀品如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铬酸、氢氧化钠等;喷油和封油工序使用的有油漆和有机溶剂(天那水)等;某些工序使用的有液化天然气,对喷油后的产品进行烘干。

氧化钠、氧化钾为剧毒品,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硫酸、盐酸、硝酸为三大强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氢氟酸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油漆易燃,遇明火、高热能、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有机溶剂易燃,遇明火、高热能、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电镀产品的包装物为纸质材料和泡沫,其具有可燃性,遇火源或电气火花易发生火灾。

加热或烘干使用的有蒸汽,若保温措施或处置不当,均有可能烫伤。

液化天然气为易燃易爆气体。

1.2设备设施的危险性电镀企业的设备包括电镀的前处理设备(抛光机、滚光等)、镀槽、加热设施、烘干过滤、水处理设备、通风设施、自动化电镀生产线,控制柜、整流器、配电箱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摘要:分析了电镀生产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如灼烫、中毒、火灾、爆炸和触电等,以及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和途径,并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电镀生产需使用腐蚀品、氧化剂、毒害品和易燃液体等危险化学品,大量的电气设备还会引起火灾和触电。

笔者在此对电镀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1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 中毒有毒物质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3个途径进入人体,可能造成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1.1.1 氰化物中毒在电镀铜、锌、银、金、铜合金和退镀中,氰化钠、氰化钾、氰化亚铜、氰化锌、氰化银钾和氰化金钾等氰化物被广泛使用。

氰化物颗粒、粉末及含量溶液,遇酸或受潮会分解产生更易致人中毒的氰化氢气体。

若含氰镀槽的布置、含氰废水的排放和通风管路待存在缺陷,可能会产生氰化氢。

例如:含氰镀槽与酸铜槽、酸洗槽、铬槽等酸性物质的距离过近;含氰污水与酸性废水混合排入;含氰废气与酸雾共用一套通风装置;零件表面的酸性物质未清洗干净就进入含氰镀槽,以上情况均会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从而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氰化钠和氰化亚铜的溶解过程属络合反应,若操作不慎,放出的热量将会使溶液温度急剧升高,甚至沸腾,分解产生氰化氢和氰气,并可能造成含氰溶液外溢。

含量镀槽的工作温度过高和电流密度过大也会导致氰化物分解和扩散。

因为氰化物使用不当、通风不良和管理不善,导致作业场所产生大量氰化氢气体,造成人员急性中毒,最终酿成伤亡事故。

如2003年10月,浙江温州某刀具公司发生了一起中毒事故,该公司在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检修时,检修人员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进入深达4.5m的还原反应池内,发生中毒,由于盲目施救,先后有5人进入池内,最终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导致事故扩大化。

事后检测发现:池内氰化氢等气体的浓度严重超标。

1.1.2 有机溶剂中毒电镀生产有时需要使用三氯乙烯、汽油、煤油、二甲苯、酒精、天那水、二氯甲烷(用于退漆剂)、油漆、电泳漆和油墨等有机溶剂。

使用时有机溶剂大量挥发,人体吸入后会引起中毒。

如三氰乙烯在清洗槽内呈蒸气状态,若冷却不足或零件带出,会在空气中达到较高沈度,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喷漆、电泳、油墨涂敷、退漆和零件清洗等作业,通常为近距离的手工操作,难以做到人员与有毒物质的有效隔离。

若缺少良好的通风和个体防护用品,就会引起急性中毒,长期吸入也会导致慢性中毒。

1.1.3 酸雾中毒硫酸、硝酸、盐酸和氢氟酸在电镀中应用广泛。

酸铜溶液因空气搅拌会形成酸雾;盐酸除锈会逸出HC1气体;高浓度的氢氟酸会挥发出HF气体;浓硝酸退挂具和零件,会产生NO2等氮氧化合物。

作业人员吸入酸雾会造成呼吸道刺激、炎症和肺水肿,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某电镀厂使用硝酸退挂具,操作人员麻痹大意,贸然在硝酸中加入大量尿素而产生大量氮氧化合物,因缺少安全防护措施而造成当场昏死,送医院后不治。

长期接触各类酸雾还会引起各类病变。

1.1.4 铬雾中毒镀铬会产生铬雾,若未添加抑雾剂则情况更为严重。

现场缺少通风措施和个体防护用品,铬物进入呼吸道,就会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和产生慢性影响。

1.1.5 其他次氯酸钠溶液常温下易分解,遇酸则分解更快,释放出剧毒的氯气。

误食含金、银、铜、铅等物质可能引起重金属中毒。

对镍有过敏反应的人员,直接接触镀镍溶液,很可能引起皮肤炎症和湿疹,被称为“镍痒症”。

1.2 火灾、爆炸1.2.1 易燃液体火灾、爆炸汽油、煤油、柴油、二甲苯、酒精、天那水、油漆和油墨等均属于易燃液体,具有高度易燃爆性。

喷漆等涂装作业时有机溶剂大量挥发,若未能及时将其排走和吸收,会形成易燃易爆蒸气,很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在喷酒会场所使用的灯具、开关和电机等电气设备,或与周围的明火距离过近,或在作业场所吸烟,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喷漆柜的设计、材料的选用、通风管路的布置和作业场所的建筑结构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也会引发事故或使事故影响扩大。

曾有一企业擅自将喷漆柜的排风装置由高空排放改为经地下隔潮层后再向空中排放,以致大量易燃易爆蒸气积聚在隔潮层中,达到爆炸极限,焊接作业时掉落的焊渣引起了爆炸,造成3人死亡6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若喷漆房及通风管路内沉积的漆垢未事先清除,而进行切割、焊接等动火作业,也有可能造成火灾事故。

使用二甲苯、酒精和煤油等清洗零件,排出的废液若进入废水沟等低洼处,聚积后很可能引起火灾爆炸。

1.2.2 氢气爆炸电解除油和铬槽电镀过程阴极会放出大量氢气,在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遭遇挂具与极杆接触产生的电火花就会发生爆炸,产生震耳的爆鸣声,冲击波还可能引起槽内电镀液喷溅。

工作电流过大、镀槽液面泡沫过多和现场通风不良等均是氢气大量聚积的主要因素。

另外、锌、铁等金属阳极和零件的酸洗过程也会释放出氧气,有可能发生爆炸。

1.2.3 锅炉的火灾、爆炸蒸汽锅炉在运行过程中,管路堵塞,压力上升,若安全装置失灵有可能造成超压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炉膛密封不良,飞散的火花会引燃周围的易燃可燃物质,引起火灾事故。

非法制造和随意改装锅炉很容易引发爆炸事故。

1.2.4 禁忌物料混合引起火灾、爆炸双氧水、浓硝酸、浓硫酸、三氧化铬、重铬酸钾、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铵等均属于强氧化剂,此类物质与易燃物、有机物和还原剂等接触均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如三氧化铬与乙醇、天那水和保险粉等接触,即引起着火和爆炸;浓硝酸甚至与木头接触也能引起着火。

若不注意氧化剂的存放和使用方法,可能引起火灾、爆炸。

1.2.5 电气火灾电镀厂房由于环境湿度大、存在腐蚀性物质,对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构成很大的威胁。

如超负荷运行、接触不良、缺少短路和漏电保护措施、乱拉乱接临时电线、电加热等设置不妥、线路老化等均可能引起电气火灾事故。

整流器若缺少冷却将温措施,导线截面积过小等引起电流超负荷,可能导致电缆着火。

整流器与镀槽距离过近,误操作可能导致镀液溅及电气设备,使用电加热管时槽内液位过低而未将发热部位淹没,产生的高温将使塑料镀槽着火,此类事故在电镀企业屡见不鲜。

1.3 灼烫1.3.1 化学灼伤若对各类腐蚀品的危险性认识不足,违规作业,很可能引起化学灼伤。

进行浓硫酸、浓硝酸和片碱等物质的搬运、装卸、分取、稀释或溶解,若缺少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很可能灼伤人体皮肤、角膜和呼吸道。

若将水倒入浓硫酸就会发生沸溅,引起灼烫。

若在塑料槽内稀释浓硫酸,不注意控制稀释速度和冷却降温,温度升高会使塑料槽变形,造成泄漏。

片碱的溶解过程可能形成强烈刺激呼吸道的碱雾,引起呼吸道刺激。

氢氟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人体沾上氢氟酸后未及时清洗,不久就会产生剧痛。

1.3.2 烫伤若蒸汽、热水管道和设备缺少保温层,或直接接触高温溶液,均可引起烫伤。

浓硫酸稀释和片碱溶解过程产生的高温也会引起烫伤的。

人员在镀槽上方行走或作业,不慎跌入镀槽,如槽内是液碱、硫酸或铬酸等高温且具腐蚀性的溶液,后果则更加严重。

曾有一个工人在电镀硬铬时不慎跌入镀槽,造成全身大面积烫伤和化学灼伤,尽管抢救及时,仍无法挽回生命。

1.4 触电电镀车间的电气设备易遭受酸雾腐蚀,导致绝缘性能降低,操作人员的手沾有水,很容易引起触电。

如电加热管金属外壳未满足敢防腐蚀要求,或未接地,或电热丝与金属外壳绝缘不良,或使用质量不合格的电加热管,或裸露的接头未做有效绝缘等等,均可能引起触电。

1.5 机械伤害高速转动的设备,如抛光机、拉丝机、通风扇和离心机等,若缺少防护措施违规操作,工人不注意着装,均可能造成机械伤害。

1.6 粉尘在抛光、拉丝和喷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细小纤维等,如缺少良好的通风和除尘措施,或未配备防尘口罩等,长期影响会引起肺部病变。

1.7高温在高温季节,外部气温的影响加之高温镀液、电气设备和烘箱等生产车间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作业场所的温度会超过人体的正常体温,若没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措施,长时间作业易引起中暑。

如果缺少经验,发现和救治不及时,可能造成伤亡事故。

1.8 噪声滚筒、通风机、超声波清洗机、空压机和气泵等电镀设备产生的噪音往往使车间内的噪声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80dB(以每天接触时间8h计)。

长时间的工作会造成人员听力损害,并可能造成误操作。

1.9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除以上所述各点之外,还可能存在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等危险有害因素。

2 安全对策措施2.1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2.1.1 厂区平面布置对策措施(1)厂房和化学品库房应与职工宿舍、食堂等生活场所分开设置,且保持安全距离。

(2)高毒有害作业与低毒无害作业应相对分离布置。

(3)含氰镀槽应与酸性物质保持安全距离,或有效隔离。

(4)剧毒品库房应远离热源、电源、火源、水源和居民区,宜靠近使用场所。

(5)喷漆等易燃易爆生产部位宜设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或多层厂房的最上一层靠外墙处,与周围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2.1.2 防毒对策措施(1)剧毒品的储存和使用场所应设防盗报警装置,且建筑结构完整,门窗严密,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2)剧毒品的包装容器和包装袋不许随便丢弃,应消毒后由供应商回收,专用的分取容器应存放在库房内。

(3)改革工艺,尽量使用低毒无害的工艺和物质子,采用低氰或无氰的生产工艺。

(4)电镀生产应机械化、自动控制、有毒物质生产装置应密闭化,以减少人员与有毒物质的接触,并避免氰化物与酸类物质混合、接触。

(5)改善通风状况,喷漆、电泳和油墨涂敷等岗位采用正压送风,酸雾、漆雾、有毒气体和粉尘等应吸收处理或高空排放。

(6)严格控制工作温度和电流密度等。

(7)配备氰化物的急救药物,如严硝酸异戊酯。

2.1.3 防火、防爆对策措施(1)以难燃的水性清洗剂代替易燃可燃溶剂。

(2)控制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存放量,特别是甲、乙类易燃液体,使用场所的最大存放量不应超过一昼夜需要量。

(3)易燃易爆场所应是框架或砖混结构,设外开式防火门,安全出口和疏散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4)喷漆室室体及与其相联接的通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并及时对漆垢进行清理。

(5)易燃易爆场所的照明灯具、开关和电机等均应符合防爆要求。

(6)易燃易爆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措施。

(7)为防止氢气爆鸣,应经常对镀槽的极杆触点进行清洗,使之导电良好,并控制液面的泡沫高度,加强通风,并避免建筑物屋顶留有死角。

(8)禁忌物料应分开存放,避免混合。

(9)配置相适应的灭火器材。

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不准堆放其他物品。

(10)易燃易爆场所应考虑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漏报警装置和火灾报警装置。

2.1.4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1)任何电气装置都不应超负荷运行或带故障使用。

(2)电气设备和开关应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

(3)潮湿作业场所的用电设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