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合集下载

科学实验教学设计与评价

科学实验教学设计与评价

科学实验教学设计与评价概述科学实验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良好的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本文将介绍科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并讨论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评价。

1. 科学实验教学设计1.1 实验目标设定•确定实验应达到的主要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方面。

•具体明确每个目标在实验中如何达到以及对应的指标。

1.2 实验内容选择•根据教材要求和相关知识点,选择适合的实验内容。

•确保实验具有足够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

1.3 实验步骤安排•设计清晰、简单易懂的步骤,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

•注重引导式问题设置,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

1.4 实施条件准备•提前准备好所需材料、仪器设备等。

•注意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1.5 探究环节设置•在实验中增加一定的自主探究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和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探究。

2. 科学实验评价2.1 评价指标选择•根据实验目标和内容,确定适合的评价指标。

•可以包括知识理解程度、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

2.2 评价方法应用•使用多种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如观察记录、问答测试、报告撰写等。

•根据不同班级或个别学生情况,灵活使用适当的评价方法。

2.3 反馈与导向•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鼓励和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予指导。

2.4 教师自我评估与调整•教师应主动反思自己教学设计和评价方式是否合理有效。

•进行教师自我评估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和优化。

结论科学实验教学设计与评价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适当的设计和综合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设计与评价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化学实验课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课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课的设计与评价1. 引言化学实验课是化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化学实验课的设计和评价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化学实验课的设计和评价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2. 化学实验课的设计化学实验课的设计应该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安全等方面。

2.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的核心,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实验目的应该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等方面。

例如,在设计一个关于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实验目的可以是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2.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对实验目的的详细解释,包括实验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实验方法等方面。

在实验原理中,应该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实验材料的用量、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

例如,在设计一个关于溶液浓度的实验时,实验原理应该包括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滴定实验的步骤和仪器使用方法等。

2.3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是实验的基础,应该选择安全、可靠、易于操作和处理的材料。

在选择实验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实验的目的、实验材料的性质和实验的安全等方面。

例如,在设计一个关于气体的实验时,应该选择安全的气体、易于操作和处理的实验材料,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2.4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过程的详细描述,应该清晰、简洁、易于理解。

在实验步骤中,应该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实验材料的用量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

例如,在设计一个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时,实验步骤应该包括反应物的配比、反应时间的测定、数据处理等方面。

2.5 实验安全实验安全是实验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实验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实验环境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设计一个关于化学危险的实验时,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装备、设置警示标志等。

知识总结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知识总结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知识总结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一、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实验的过程,包括确定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的目的和假设、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等。

一个好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 确定实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根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来确定实验方案。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某种生物,那么需要确定实验的生长环境和饲养方式;如果研究对象是某种材料,那么需要确定实验的测试方法和测量仪器。

2. 确定实验的假设和变量根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征,确定实验的假设和变量。

假设是指对研究对象进行的一种猜测或预测,变量是指实验中可以被改变的因素。

实验的变量分为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

独立变量是实验中自行改变的变量,依赖变量是实验中被观察的、受独立变量影响的变量。

3. 确定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根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设计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在设计实验步骤时,需要思考每一步的目的和相应的操作方法。

同时,也需要考虑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实验室环境。

4. 确定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在确定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方法是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计算的过程。

需要根据实验数据的特点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评价是指对已经设计出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行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方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操作的有效性、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等。

1.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是指实验方案是否符合研究目的,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研究问题。

在评价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时,需要考虑实验的操作方法、实验操作环境、实验的变量和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

2. 操作的有效性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操作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操作的有效性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实验量的测量精度等方面。

初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初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初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合理 ,培养自己分析评价能力和实践能力。
2、依据实验要求和条件,设计物质制备、性质、检验等方面的实验,培养自己综合实验能力和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必须掌握的背景知识
1、离子的检验(H+,OH-,CO32-,NH4+等) 2、物质的检验(H2O,CO2,O2,CO,葡萄糖,淀粉等) 3、物质的提纯净化方法(除杂) 4、气体制备方法(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5、实验误差原因分析
碳酸钠和硫酸铵
酒精和白醋
方案一
取样,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
观察颜色
取样,溶解,再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取样,分别品尝味道
方案二
分别用磁铁吸引
取样,分别点燃,闻燃烧时产生的气味
取样,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容器口
取样,分别点燃
C
2.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盐酸根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C.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改进后还有问题吗?
气体分析法二:
有人用右图装置测定CO2的质量(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你认为这个实验装置主要存在哪些缺陷? 这些存在缺陷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①产生的CO2气体中会带来H2O(气)
②空气中的CO2、H2O(气) 也会被碱石灰吸收
分析:
存在问题(缺陷)
对实验的影响
2、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专题五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实验方案的设计1.设计原则(1)科学性: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

(2)安全性:实验操作要尽量避免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害性的物质接触。

若无法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3)可行性:条件允许,实验效果要明显,操作简单,设计的实验方案切实可行。

(4)简约性:步骤少、时间短、效果好。

2.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1)目的明确: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的已知信息。

(2)选择仪器药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组合实验装置性能安全可靠,易于操作,实验现象明显。

(3)设计实验步骤:设计步骤,思路清晰,步骤尽可能的少。

(4)记录现象和数据:全面、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经过分析、计算、推理和理论论证,得出结论。

3.设计实验的几种方法(1)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设计中的一种基本方法。

目的是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有利于推理论证结论。

(2)控制变量法实验设计某一问题,常受多个变量因素的制约,为了研究其中某一个因素对问题产生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变量因素逐个进行实验。

综合各个变量因素对问题的影响作出综合性判断。

(3)对比实验法和控制变量法同时应用对同一个问题研究既用对比实验法又用控制变量法。

如课本上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既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又利用了对比法。

二、实验方案的评价1.评价要求(1)实验方案理论上科学合理具有严密性。

(2)在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操作简单易解。

(3)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节约试剂,节约能源,无仪器损坏,成本低。

(4)从环境角度考虑,对环境无污染。

2.评价细节(1)实验方案在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设计脉络是否严密,无漏洞。

(2)可行性:①原理是否正确,可解;②实验步骤是否简单科学易解;③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结果是否与实验目的一致。

(3)实验成本:①是否从节约角度使用仪器和药品、药品的利用率是否较高;②实验中是否有节能措施。

实验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后的教学评价和反思

实验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后的教学评价和反思

03 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评价
01
02
03
知识理解程度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考 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实 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
知识应用能力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 否能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
知识迁移能力
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 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或实 验中。
学生技能提升情况评价
学生预习指导到位
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并给予学 生充分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 熟悉实验内容和相关背景知识。
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 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讲解、演示、讨论等,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手段先进有效
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仿真软件等,提高
1 2 3
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对实验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和反思,教师可 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教学方法和 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评价和反思过程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学过程 中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教师加深对教学的理解,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对实验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和反思,可以为学校 和教育部门提供改进教学的依据和建议,推动教 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实验想法或改进建 议,培养其创新意识。
团队协作精神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与同 学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04 教师教内容准备充分
教师对实验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 解和掌握,能够准确地讲解实验
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资料准备齐全
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 试剂、材料等,确保实验的顺利进 行。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 引言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是科研和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从而有效支持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

本文将介绍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2. 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工作的基础,它涉及到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方面的内容。

2.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工作的出发点,是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实验目的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并符合科学研究或工程开发的要求。

在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应该明确实验目的并在后续的设计中保持一致。

2.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是实验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材料的选择应该与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相匹配,能够保证实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在选择实验材料时,还需要考虑其可获取性、可重复性和成本等因素。

2.3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实验方案设计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的采集方法等。

实验方法应该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和要求,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设计实验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等多个因素。

2.4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方案设计的实施指南,它描述了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

实验步骤应该详细、清晰,并包含必要的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等。

在编写实验步骤时,应该遵循规范的科技写作要求,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3. 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评价是对实验方案设计的客观评估和分析,旨在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改进方案。

3.1 可行性评价可行性评价是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主要考虑实验目的的实现、实验材料的可获取性和实验方法的可操作性等。

可行性评价的结果将影响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开展和修订,以确保实验的成功进行。

3.2 可靠性评价可靠性评价是对实验方案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主要考虑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实验方案的设计(一)、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的内容有: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等。

(二)、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1)、当制备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时,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①、制氢气不能用HNO3、浓H2SO4,宜用稀H2SO4等。

另外,宜用粗锌(利用原电池原理加快反应速率),不宜用纯锌(反应速率慢)。

②、同理,制H2S、HBr、HI等气体时,皆不宜用浓H2SO4.前者宜用稀盐酸,后两者宜用浓磷酸.FeS + 2HCl = FeCl2 + H2S↑H3PO4 + NaBr NaH2PO4 + HBr↑(制HI用NaI)(2)、与反应进行、停滞有关的问题用CaCO3制CO2,不宜用H2SO4。

生成的微溶物CaSO4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3)、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的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较多;若用KMnO4代替MnO2进行反应,由于反应不需加热,使制得的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极少.(4)、酸性废气可用碱石灰或强碱溶液吸收,不用石灰水,因为Ca(OH)2属于微溶物质,石灰水中Ca(OH)2的含量少。

(5)、检查多个连续装置的气密性,一般不用手悟法,因为手掌热量有限.(6)、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时,一定要注意装置内外压强应相同.(7)、实验室制备Al(OH)3的反应原理有两个:由Al3+制Al(OH)3,需加氨水;由AlO2-制Al(OH)3,需通CO2气体.(8)、装置顺序中,应先除杂后干燥。

如实验室制取Cl2的装置中,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后用浓H2SO4吸收水蒸气。

2、可行性(1)、在制备Fe(OH)2时,宜将NaOH溶液煮沸,以除去NaOH溶液中溶解的O2;其次在新制的FeSO4溶液中加一层苯,可以隔离空气中的O2,防止生成的Fe(OH)2被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总分:297 考试时间:200.4分钟)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 题, 共计 3 分)1、(3分)29.已知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

若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

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图2A.只有①和②处B.只有②处C.只有②和③处D.只有②③④处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2 题, 共计 294 分)1、(18分)26.从固体物质A开始,可以发生如下框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中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

(2)操作①的名称是。

在操作①中所使用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

(3)写出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②:。

反应③:。

(4)A的化学式是。

(5)在实验室中,如果获得干燥纯净的气体D,可以将它通过如下示意图中的装置,其中瓶Ⅰ中盛放的试剂是。

瓶Ⅱ中盛放的试剂是。

收集干燥气体D的方法是。

2、(12分)27.Ag/α-Al2O3是石油化学工业的一种重要催化剂,其中Ag起催化作用,α-Al2O3是载体且不溶于硝酸,该催化剂的回收实验如下图所示。

其中的转化反应为:6AgCl+Fe2O33Ag2O+2FeCl3阅读上述实验流程,完成下列填空:(1)Ag/α-Al2O3加酸溶解应该选用装置(选填a、b、c)。

(2)在实验操作(Ⅱ),如果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进行洗涤,将会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实验操作(Ⅳ)所需玻璃仪器为(填写三种)。

(4)实验操作(Ⅶ)从AgNO3溶液获得AgNO3晶体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多选扣分)。

(a)蒸馏(b)蒸发(c)灼烧(d)过滤(e)冷却结晶(5)已知: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 NaNO3+NaNO2+H2O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表示为NO x。

该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时,x的值为。

(a)x≤1.5(b)x=1.2 (c)x≥1.5(6)已知Ag/α—Al2O3中Ag的质量分数,若计算Ag的回收率,还必须知道的实验数据为和。

3、(16分)17.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A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B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C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除尽气体。

D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4、(12分)26.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多选扣分)。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3)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4)请你选用下列四个装置(可重复使用)来实现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将它们的编号填入方框,并写出装置内所放的化学药品。

(5)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5、(12分)27.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SO2含量的装置如下图。

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

SO2和I2发生的反应为(N2、O2不与I2反应):SO2+I2+2H2O===H2SO4+2HI(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________的体积(填写气体的分子式)。

(2)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得的SO2含量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不受影响)。

(3)反应管内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________代替(填写物质名称)。

(4)若碘溶液体积为V a mL,浓度为C mol·L-1。

N2与O2的体积为V b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用C、V a、V b表示SO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________。

(5)将上述装置改为简易实验装置,除导管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为________(选下列仪器的编号)。

a.烧杯b.试管c.广口瓶d.容量瓶e.量筒f.单孔塞g.双孔塞6、(12分)26.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

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克)中氧化铜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中的①托盘天平②启普发生器③硬质玻璃管④泥三角⑤烧杯⑥坩埚⑦酒精灯⑧玻棒⑨漏斗⑩干燥管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a.锌粒b.稀硫酸c.氯化钠溶液d.浓硫酸7、(15分)20.拟用下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是。

(2)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气体,并说明理由(可以不填满)①气体,理由是。

②气体,理由是。

③气体,理由是。

④气体,理由是。

8、(14分)28.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

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_______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

(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

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___________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

9、(5分)39.乙烯是石油裂解的主要产物之一。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其反应方程式为。

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产物的名称是;乙烯对水果具有功能。

10、(15分)28.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5H2O)里结晶水的含量,实验步骤为:①研磨②称量空坩埚和装有试样的坩埚的质量③加热④冷却⑤称量⑥重复③至⑤的操作,直到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 g为止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干燥器、药匙、硫酸铜晶体样品等实验用品,进行该实验时,缺少的实验用品是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哪一步骤需要使用干燥器?使用干燥器的目的是什么?(3)实验步骤⑥的目的是。

(4)若操作正确而实验测得的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偏低,其原因可能有(填入选项的编号):_____________。

A.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B.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C.实验前被测样品已有部分失水D.加热前所用的坩埚未完全干燥11、(12分)26.某种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试样(已知试样质量为1.560 g,锥形瓶和水的质量为190.720 g),利用下图装置测定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每隔相同时间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表:222式。

(2)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必需的数据是,不必作第6次读数的原因是。

(3)测定上述样品(1.560 g)中Na2O2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①操作Ⅱ的名称是。

②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

③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蒸发皿、酒精灯,还需要、(固定、夹持仪器除外)。

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Na2O2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2、(15分)28.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a 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 g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 g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 g请填空和回答问题:(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4)步骤⑤的目的是(5)步骤⑦的目的是(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7)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13、(21分)29.化学活动课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NaHCO3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请回答:(1)各组反应开始时,________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21.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⑪ 第1步:灼烧。

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限填3项)试管 B.瓷坩埚 C.坩埚钳 D.铁三角架E.泥三角F.酒精灯G.烧杯H.量筒⑫ 第2步:I—溶液的获取。

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 第3步:氧化。

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_________(填代号),A.浓硫酸B.新制氯水C.KMnO4溶液 D.H2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 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

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15、(14分)20.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

⑪ 根据反应Na2SO3(固) + H2SO4(浓) == Na2SO4+ SO2↑+H2O,制备SO2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