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新诗的诗体建设问题

合集下载

关于新诗诗体问题的思考

关于新诗诗体问题的思考

关于新诗诗体问题的思考有关“诗体建设”的话题,我曾经零星地写过一些文章,在武夷山的诗体建设的讨论会上,我甚至说过它是一个“伪话题”,因此而受到一些人的批评。

其实,有些看起来很热门的讨论话题,在当事者看来,似乎是生命攸关的问题,可是若干年后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洗礼,终于发现这种讨论不过是徒劳的努力而已。

远的不去说它,就以1950年代那些试图为“新诗”定型的讨论而言,如今看来还有什么意义吗?对于“新诗”这个称谓,我最近在一篇文章中主张用“现代诗”一词来取代它,不仅是因为它已有百年历史,根本不“新”了。

更重要的还在于,“新”始终让人感觉到它的陌生和不成熟,而又同时处在一种同“旧体诗”相对比的状态之中。

以一百年的“新诗”同两千年的旧体诗相比较,而且用来作为参照物的诗篇,全都是那些顶级的精品,自然就显出了“新诗”的今不如昔了。

我以为,用“现代诗”一词取代新诗,并不简单地是一种称谓的问题,而是使我们在观察和探讨一些问题时,应该更具备一些现代意识,更叶 橹内容提要:本文主张用“现代诗”概念取代“新诗”概念,认为“诗体建设”是一个“伪话题”,现代诗的诗体应该经常处于流变状态之中,“诗体流变”不在于为它寻找一种类似于古诗词格律的外在形式,而应该是诗性范畴内的语言功能的控制和发挥。

现代诗是没有固定形式可循的,它的形式是在每一首诗的写作意图和写作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诗体是不断流变的,而诗性则是永恒的。

关键词:现代诗 诗体建设 诗体流变 诗性诗歌研究56关于新诗诗体问题的思考有一种独立性,而不要处处受制于“旧体诗”。

在探讨现代诗存在的问题时,人们为什么总是把“形式问题”视为第一位的关注热点呢?我想不外乎就是用旧体诗那一套规矩来衡量它的。

从季羡林到流沙河,都认为新诗是一场失败的试验,我想也就是用旧体诗的标准作为依据的。

我们都知道,旧体诗在魏晋以前,是并没有那么严格的规矩的,因此基本上也可以看成是自由体的诗。

诗的规矩一旦形成,就把它那一套平仄、对仗、音韵、格律作为评价诗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新诗的诗体重建岂容否定——读叶橹《关于新诗诗体问题的思考》

新诗的诗体重建岂容否定——读叶橹《关于新诗诗体问题的思考》

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新诗的诗体重建岂容否定—读叶橹《关于新诗诗体问题的思考》(重庆)万龙生中外诗歌研究叶橹先生2月1日在中国诗歌网贴出的《关于新诗诗 体问题的思考》,还发表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创刊号 上。

该刊发布了此文的内容提要:“本文主张用‘现代 诗’概念取代‘新诗’概念,认为‘诗体建设’是一个 ‘伪话题^,现代诗的诗体应该经常处于流变状态之中,‘诗体流变’不在于为它寻找一种类似于古诗词格律的外 在形式,而应该是诗性范畴内的语言功能的控制和发挥。

现代诗是没有固定形式可循的,它的形式是在每一首诗的 写作意图和写作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诗体是不断流变的,而诗性则是永恒的。

”在该文中叶橹说如今回顾1950年代那些试图为“新 诗”定型的讨论,在他看来毫无意义。

这应该是指何其芳 先生发起的关于现代格律诗的讨论,“试图”、“定型”之语完全是歪曲何其芳原意的。

这只是此文一大谬误而己。

对此文的种种高论,我们 实在难以苟同。

先说“取代”论。

如同新诗的成就获得大家首肯一 样,新诗的弊端也是有目共睹的,以至多年来质疑之声甚 至“失败”论不绝于耳。

正如叶橹所指出的,“从季羡林 到流沙河,都认为新诗是一场失败的试验”。

其实,更早 的更著名的新诗失败论者还有毛泽东呢。

之所以产生这样 的论断,叶橹不从新诗自身去找原因,却说:“我想也就 是用旧体诗的标准作为依据的。

”在叶橹看来,只要把 “新诗”的名字一改,让它摇身一变而为“现代诗”,就 具有“独立性”了,就不再在“旧体诗”面前“处处受 制”了。

把“新诗”更名为“现代诗”,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逻 辑学常识错误:违背了命名的唯一性、排他性。

道理很简 单,“旧体诗词”在改革开放40年来己呈复兴之势,大量 出现的现代人写作的诗词作品难道都成了非“现代诗”?次谈形式对于诗的重要性。

叶橹似乎百思不得其解:“在探讨现代诗存在的问题时,人们为什么总是把‘形式 问题’视为第一位的关注热点呢?”诗作为一种文体,一 种与散文相对的文体,就是因为其特异的形式而体现其存 在,彰显其价值的。

新诗诗体标准的建构及当下意义

新诗诗体标准的建构及当下意义

新诗诗体标准的建构及当下意义一、引言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诗的兴起和推广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变革。

新诗作为白话诗的代表,摒弃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和形式,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然而,随着新诗的发展,诗体的标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如何建构新诗诗体的标准,以及这一标准的当下意义,成为文学界关注的焦点。

二、新诗诗体标准的建构1.新诗的发展历程自五四运动以来,新诗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初期,新诗追求自由表达,强调个体情感和社会批判。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逐渐浮现出来:新诗的表达方式过于自由,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这导致了许多诗歌作品显得散乱无章,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诗体标准的重要性为了提高新诗的艺术品质和社会影响力,建构新诗诗体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合理的诗体标准,能够为诗人提供一个清晰的创作导向,确保诗歌作品在表达自由的同时,仍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美感。

同时,一个标准的建立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新诗,提高其审美体验。

3.诗体标准的建构途径要建构新诗的诗体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深入研究传统诗歌的精髓和特点,发掘其中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艺术元素;其次,借鉴国外现代诗歌的成功经验,吸收其先进的创作理念和方法;最后,鼓励诗人进行创新实践,通过不断的尝试和修正,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诗诗体标准。

三、当下意义1.提升新诗的社会地位一个明确的新诗诗体标准,有助于提高新诗在社会中的地位。

当新诗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其作品在社会中的传播和接受度将大大增加。

这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新诗的认同感,还能为其在社会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条件。

2.促进诗歌教育和人才培养建构新诗诗体标准对于诗歌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有了标准的导向,诗歌教育可以更加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在逻辑和美感,提高其创作技巧。

同时,标准的建立能够激发年轻一代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培养更多的诗歌人才。

3.推动诗歌批评和研究的规范化随着新诗诗体标准的建立,诗歌批评和研究也将变得更加规范化。

关于中国新诗诗体建设的几个问题——与叶橹先生共同探讨

关于中国新诗诗体建设的几个问题——与叶橹先生共同探讨

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关于中国新诗诗体建设的几个问题—与叶橹先生共同探讨(安徽)乔延凤__________中外诗歌研究__________叶橹先生和我有过很好的合作:在我办《诗歌报月 刊》的过程中,他给过我很多的支持与帮助。

最近,他的一篇《关于诗歌诗体问题的思考》的文 章,在诗歌界引起了热议。

我仔细地阅读了这篇文章,他 以高龄而关心着中国新诗发展的精神,令我感动,但对他 文中的一些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与他共同探 讨,以期对中国新诗的未来发展和中国新诗的理论建设,起到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叶橹先生《关于诗歌诗体问题的思考》一文,内容提 要如下:本文主张用“现代诗”概念取代“新诗”概念,认为 “诗体建设”是一个“伪命题”,现代诗的诗体应该经常 处于流变状态之中,“诗体流变”不在于为它寻找一种类 似于古诗词格律的外在形式,而应该是诗性范围内的语言 功能的控制和发挥。

现代诗是没有固定形式可循的,它的 形式是在每一首诗的写作意图和写作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诗体是不断流变的,而诗性是永恒的。

这篇文章否定了新诗诗体建设,认为这是个“伪命 题”;同时,也对中国新诗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和主张。

关于诗体建设是“伪命题”的问题世界上万事万物皆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具形式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同样如此,诗体是一个诗歌 形式的概念。

诗体形式这一概念,按照不同的标准,又有不同的分 类,此概念有大小之分;我们这里论及的是大概念、大形式,即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其他文学样式(如散文、小 说、传记文学等)的文体形式。

说诗体建设是伪命题,这是将诗歌排除于万事万物之 外了,这不是一个科学地把握诗歌的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 的认识。

不具诗歌形式就不是诗,徒具诗歌形式而不具诗歌审 美价值,就是劣诗。

作为文学艺术王冠上明珠的诗歌,更是一个十分注重 形式的文学样式,中国新诗百年,诗体问题一直为诗歌界 所关注,一直没有停止过探讨、实践,又一直没有实际形 成。

诗歌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散文

诗歌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散文

诗歌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散文诗歌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散文现在诗歌存在的问题是发展迟缓,传承发展面临严重考验。

其症结何在?这里谈一下个人的浅见。

诗歌的发展,是受社会综合艺术的发展,社会取向所决定的。

在以金钱效益为动力的引导下,诗词的娱乐性和效益性的能量,决定了它能否发展和发展速度的自身价值问题。

当然也有领导和措施的问题。

一、要有官方和社会的足够的重视。

但是在当代,它能否体现出它的自身价值,是能否得到重视的关键原因。

二、要有足够引力的措施,调动和激发诗人的创造性。

1、如果高考加入诗词创作考题,一代新人的写诗质量就会迅速提高,诗人辈出,何愁不久会出现新的诗歌体裁、新意和传世佳作的出现。

唐代就是把写格律诗纳入科考之内的,因为那时诗书是作为修身治国之本的。

现在高考何止文科?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如果优秀作品,倍受国家社会重视,或予以奖励,就会出现更多更好的作品。

3、如果对创新体裁、创意成果,给予必要的奖励,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就会应运而生。

三、诗歌的当代价值低落。

1、诗歌的价值,有日趋贬值之忧,优秀的诗歌传统继承不下来,新的体裁的作品贫乏。

这是我国文学界面临的一个问题,应给以必要的重视,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加以解决。

2、由于其他相关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和诗歌形成竞争势态,如:舞蹈、音乐、影视、网吧……等等的普及,吸引了民众的业余文化活动,占有了广大的青年民众,开展吟诗、赛诗的活动已是寥寥无几,只有少数人阅读诗词作品了。

需要青睐的人少了,他也就冷落了。

3、从文学创造经济效益角度看。

写出100首诗,不如写出一部电视剧本或一部小说的受益高。

一些有才华的写家,都不会把主要的创作精力投向诗词创作。

四、如何促进我国诗歌的发展。

1、充分认识诗歌的现实作用。

诗歌的发展,同其他科技、学术的发展一样,必须国家纳入议程,给以必要的投资扶持,才能健康地发展。

前提是要认识到,传承和发展诗歌的深远意义和作用。

诗歌的发展,是盛世时代的标志,是时代的.声音和反映。

中国现代新诗的诗体建设问题

中国现代新诗的诗体建设问题

2007年9月 河北学刊 Sep.,2007第27卷第5期 H ebe iAcade m ic Journal Vo.l27 No.5中国现代新诗的诗体建设问题杨景龙(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科系,江苏常熟215500)[摘 要]中国新诗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诗体建设的形式问题,新诗作者普遍滥用自由,导致新诗文本的浅白、啰唆和枝蔓芜杂。

因此,新诗作者应有意识地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强化形式意识,注重新诗诗体建设,从而有效地提高新诗的整体艺术质量。

[关键词]古典诗歌;新诗;传承;诗体建设[作者简介]杨景龙(1962 ),男,河南省鲁山县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科系教授,主要从事词曲学研究与古今诗歌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7)05-0110-04 [收稿日期]2007-02-21一、百年新诗最大的问题从20世纪初至今,新诗在取代传统旧体诗词主盟诗坛之后,走过了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诗作,取得了不容抹杀的成就。

然而,新诗存在的问题也同样突出。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诗体形式问题。

虽然从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新诗诗人就开始着手新诗的诗体建设,如刘半农、陆志韦等人。

胡适在倡导诗体大解放!时,也指出了形式!的重要性:文学革命的运动,不论古今中外,大概都是从文的形式一方面下手。

![1](P295)嗣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人,冯至、何其芳、郭小川、吕进等现当代诗人和诗论家,都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新诗的诗体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有了可观的收获。

吕进近期说:感情的节奏并非诗的专利,外节奏才是诗的定位手段。

对于诗歌而言,感情的内节奏必须化为语言的外节奏,诗才可能出现。

![2]尤其值得注意。

吕进的观点指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语言形式!也就是诗体!,才是诗歌的本质和标志。

但是,百年新诗发展史上占据主流地位的,似乎是忽视、无视诗体形式的自由!派。

论新诗的诗体重建

论新诗的诗体重建

论新诗的诗体重建我已多次说过,我认为,提升自由诗,成形格律体新诗,增多诗体,是新诗诗体重建的三项美学使命。

审美视点是创作主体审美地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

不同的审美视点形成不同的艺术门类,带来不同的文体可能。

诗人要进入诗的世界,首先要获得诗的审美观点。

不同的审美视点,使不同文学品种的创作者,哪怕在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时,也显现出在审美选择和艺术思维上的区别。

散文的审美视点偏向绘画,诗的审美视点偏向音乐。

诗的视点是内视点,内视点决定了作品对于诗的隶属度。

诗的生成一般是三个阶段:诗人心上的诗——纸上的诗——读者心上的诗。

诗情体验转化为心上的诗,还只是诗生成的第一步。

心上的诗要成为纸上的诗,就要寻求外化、定型化和物态化。

审美视点是内形式,语言方式是外形式,即诗的存在方式。

从内形式到外形式,或日从寻思到寻言,这就是一首诗的生成过程。

诗体,是诗歌的外形式的主要元素。

换个角度,寻求外形式主要就是寻求诗体,中国新诗就是对于古诗诗体的大解放的产物。

散文,它的形式是内容化的形式;诗歌,它的内容是形式化的内容。

甚至可以极端地说,对于诗歌而言,形式就是内容。

在诗体解放以后,如果忽略重建,放弃对新时代的诗体的创造,将是极大的失误。

从新诗在近一个世纪里的摸索前行中,越来越多的人悟出了一个道理:无体则无诗。

没有成熟诗体,就没有成熟新诗。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诗体重建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向度的努力:一是自由诗体,多少有些像古之杂言诗;一是现代格律诗体,多少有些像古之齐言诗。

在自由诗体的探索上,有以郭沫若为发端,而以艾青集大成的(通行)自由诗体,有以冰心、周作人领军的小诗。

前者对西方诗体有更多借鉴,后者对东方(印度与日本)和本国古代诗体更为注意。

由沈尹默《三弦》开端,经刘半农、鲁迅达到高峰的散文诗体,也有成就。

其实,经田汉最先从西方引入的“自由诗”的概念,只能在与格律诗相对的意义上去把握。

只要是诗,就不可能享有散文的“自由”,更没有无限的自由,它一定只有非常有限的“自由”。

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三大难题

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三大难题
台湾 诗 论也 许 比不 上 成 绩 斐 然 的大 陆 诗 论 , 台 但 超现 实 主 义 。在 《 人 的 嘴 唇 》 . 炽 昌强 调 知 性 上 , 土 中 杨
像 无 说 : 现 代 诗 的 完 美 性 就 是 从 诗 法 的 适 用 来 创 造 诗 。 湾 仍 有 单 打冠 军 , 叶 维 廉 , 论 是 广 义 还 是 狭 义 的 “
为 “ 性 ” 不 惧 报 人 、 说 家 不 理 解 , 企 图 以 超 现 实 诗 学 的 内 涵 , 内地 诗学 发 展 提供 了新 的 参照 系 。 知 和 小 是
主 义 手法 包 装 自己 对 殖 民 文 学 的 抵 制 ; 艺 术 上 来 从
两岸 诗 学 在 5 0年 代 以后 出 现 的 逆 向运 动 : 台湾
台 湾诗 学 与 大 陆虽 有 诸 多不 同 , 其 分 流 是 在 同 但

和 诗论 家 用 中文 写 作 。 ( ) 代 主 义诗 学 比大 陆 出现 2现
文化 背 景 下 进 行 的’ 。悠 久 的 中华 文 化 是 分 流 的前
得 早 。两 岸军 事 对 峙 , 陆 闭 关 锁 国 , 西 方 现 代 派 提 。 目前 , 大 视 两岸 对 诗 学 分 流 持 不 同 态 度 : 陆 强 调 异 大 为洪 水 猛 兽 , 走 的 是 民歌 加 古典 道 路 ; 湾 1 5 所 台 9 6年 中 有 同 , 湾 突 出 同 中有 异 , 台 有些 人 甚 至 不 承 认 同 的 开 展 现 代 主义 诗 歌 运 动 , 代 派 诗 歌 一 度 占 主 流 , 现 直
说, 是想 拓 展 新诗 创 作 的路 子 , 望 诗 人 们 不 要 墨 守 诗 学 高扬 现 代 主 义 , 7 希 到 O年 代后 期 回归 传统 , 乡土 诗

新诗现代性建设要突出一大问题

新诗现代性建设要突出一大问题
入社会 。
谢宜兴 是福州 的诗人 ,生活在 中国改革 开放
的前 沿地 区东 南 沿海 。我 也在 福 州生 活 了“ 那些 葡萄” ,也
多次想 以诗记 录她们 的表面精彩 实质无奈 的都 市
生活 。所以一读到这首诗 ,便颇有 同感 。 我1 9 9 0年研究 生毕业 后从重 庆到 兰州工作 ,
“ 生存 ” 和社会 ( 国家 、民族 、家庭 等) 的 “ 生 ‘ 葡萄 ’让人有 ‘ 触 目惊 心 ’的阅读效果 。全诗 由 明暗两条线 索组成 。明线 :描 述乡村 的水果 ‘ 葡 萄 ’如 何变 成 了城 市 的 ‘ 干 红 ’葡萄 酒 。暗线 :
存” ,诗 人应该 有 “ 生命 情怀 ”和 “ 家 国情 怀” 。
可以分为 肉体 的存 在和精神 的存 在 ,人 的感 情可
以分为生物性情感 和精神性情感 。诗是抒情 的艺 术 ,应 该 比小说 、散 文等其他文体更 关注人 的 肉 体 和精 神 ,重视 人 的生物 性情 感和 精神性 情 感 。 所 以今 日新诗诗人 最基本 的任 务是关怀人 生 ,介
慰我 们 ’ , ‘ 我们 面对 着整个 冬天 /马们 面 对干 滚送 进化 工厂 / 西 风吹 风 车转 电力滚滚送 进化工
草’ 。在新世 纪 ,仍 然生 活在甘 南大 草原 的 阿信 厂 / 风 吹 越 来越 干 的溪 水 , 风吹 越 来越下 陷 的土
写 出了名作 《 山坡 ,也 写 出 了他这 种诗 人 的 地 / 风 吹 风继续 吹 / 风 车打断候 鸟的翅膀 , 让它们
生存 状态 : ‘ 车子经 过 / 低 头吃草 的羊们 / 一 起 再 也 不 飞 再 也 不 能 飞 …… ” 2 0 1 5年 1 月 2 3日 , 回头—— / / 那仍在 吃草 的一 只 ,就 显得 , 异 常 孤 鸿鸿在 台北接受 王觅采访时说 ,他与一群环保人士 独’ 。 ”

现代新诗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方向

现代新诗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方向

现代新诗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方向作者:甘安顺来源:《桂海论丛》2011年第04期摘要:现代新诗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产生的,它存在着因背离诗体创新传统而先天贫血等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新诗必须明确自己的创新方向,必须遵循诗歌的创作规律,坚守新诗在继承中创新的原则。

任何诗歌都是语言和文字的艺术.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因此,新诗必须从体式上发挥汉字的特点,创造诗歌美的形式;创作中必须感悟大自然的律动,坚守诗的诗性品格;必须从内容上融入崇高的人文精神,创造诗歌美的境界。

关键词:新诗;诗性;创新;境界中图分类号:120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1)04-0122-03一、现代新诗产生、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新诗,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产生、有别于古典诗歌并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涛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涛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

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

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诗草创阶段的努力,以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

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钱玄同《序》、胡适《谈新诗》、康白情《新诗底我见》)。

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

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

而最早在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新诗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

现代汉语诗歌诗体的现代性——新诗现代性建设研究之一

现代汉语诗歌诗体的现代性——新诗现代性建设研究之一

镳参 C h i n e s e A n d F o r e i g n P o e tne s e An d Fo r e i g n Po e t i c s
适、刘半农等人领 导的 “ 白话诗 ”运动产生的这种汉语文学
中 的 抒 情 文 体 。这 种 抒 情 文 体 主 要 分 布 在 大 陆 、 台 湾 、 香
港、澳 门、东南亚等地 。由于地域空间、政治体制、文化记 忆等 原因,尤其是政治原因 ,形成 了不 同的诗歌生态 ,导致
最 准 确 的题 目应 该 是 《 现 代汉 诗 诗 体 的 现 代 性 》 。 用 “ 现 代 汉诗 ”取代 “ 新 诗 ” 的 历 史 并 不 长 , 这 种
“ 取代 ”在某 种程度上 可 以呈现 出新 诗诗人 ,特 别是新诗 理 论家们渴望 新诗被 “ 现代 性 ”,甚 至渴望新诗 的文体 建 设与中 国政治 经济改革 的现 代化进程 同步的心态 。1 9 9 1 年 春 ,唐晓 渡与 芒 克 、盂浪 等 人创 办 了诗 歌 民刊 《 现 代汉 诗》 。1 9 9 6 年 ,王光 明教授获得 国家社会科 学基 金重 点课 题项 目 “ 现代 汉诗 的 百年 演变 ” ,并在 1 9 9 7 年 夏负 责 了 “ 现代汉诗 的百年演变 ”的课题组举 办的 “ 现代 汉诗诗 学 国际研讨会 ”。海外学者 奚密教授 也提 出了 “ 现 代汉诗 ” 概念 。大陆很 多新诗学者 ,如沈奇也 认为应该把 讨论 限定 在 “ 现代汉 诗”的范畴内才有效。
强 调 这 种 文 体 的 语 言 特 性 , 更 是 为 了 强 调 这 种 抒 情 文 体 的
诗 ”,主张 “ 新 诗的现代化必 须与中 国人 的现 代化基本 同 步 ”和 “ 新诗 的现代 性建设必 须为中 国的现代 性建设作 贡 献 ”,认 为新诗与现 代情感 、现代 意识、现代 思维 、现代 文化 、现代政治 、现代生活、现代文体一致 。

中国新诗合法性建构的三个问题

中国新诗合法性建构的三个问题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新诗合法性危机的渊源研究(13SA009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雷斌,男,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诗学研究。

中国新诗合法性建构的三个问题○雷斌(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达州 635000)[摘 要] 中国新诗合法性建构面临诸多的艺术难题,在自身的进路上,新诗文体还不够成熟,新诗面临着其他文类的压力,新诗审美地掌握现实的方式都还在探索中,新诗文本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和理论上加以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 新诗合法性; 新诗文体; 新诗与现实; 新诗文本[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5)12-0005-02 中国新诗合法性建构面临着诸多的艺术难题,以至于百年新诗的发展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百年新诗的论争史,不论是读者还是诗人自己,对新诗的批评指责多于建构。

梳理这些论争依然困难重重,往往莫衷一是,我们选取了三个重要的问题,加以讨论。

一、新诗的观念问题新诗的观念问题是早期新诗的合法性危机的第一个难关,诗歌观念就是何谓诗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作为一种文体来讲,诗歌的运思方式、诗化的语言、整饬的格律都使其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至今都是纠缠新诗合法性难以摆脱的形式上的桎梏,“新诗格律化”或“格律体新诗”至今都被很多的批评家认为是新诗未来发展的可能坦途之一。

古典诗歌文体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聚集了丰富的哲学上的、美学上的、艺术与人生的复杂关联,诗成为人之为人的确证,成为人自身升华和社会上进的重要途径,诗成为中国艺术意境最核心的部分,这是中国诗歌最坚硬最本质的特征,这是新诗至今无法抵达和难以超越的艺术境界。

早期新诗在打破传统诗歌的文体形式,使用白话语言,打破格律,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以此彻底摆脱传统诗歌的束缚,但这样做的同时也带来了合法性危机,包括诗人自己都觉得新诗不是诗,是白话分行。

中国新诗合法性建构的三个问题

中国新诗合法性建构的三个问题

中国新诗合法性建构的三个问题作者:雷斌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12期雷斌(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四川达州635000)[摘要]中国新诗合法性建构面临诸多的艺术难题,在自身的进路上,新诗文体还不够成熟,新诗面临着其他文类的压力,新诗审美地掌握现实的方式都还在探索中,新诗文本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和理论上加以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新诗合法性;新诗文体;新诗与现实;新诗文本[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12-0005-02[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新诗合法性危机的渊源研究(13SA009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雷斌,男,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诗学研究。

中国新诗合法性建构面临着诸多的艺术难题,以至于百年新诗的发展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百年新诗的论争史,不论是读者还是诗人自己,对新诗的批评指责多于建构。

梳理这些论争依然困难重重,往往莫衷一是,我们选取了三个重要的问题,加以讨论。

一、新诗的观念问题新诗的观念问题是早期新诗的合法性危机的第一个难关,诗歌观念就是何谓诗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作为一种文体来讲,诗歌的运思方式、诗化的语言、整饬的格律都使其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至今都是纠缠新诗合法性难以摆脱的形式上的桎梏,“新诗格律化”或“格律体新诗”至今都被很多的批评家认为是新诗未来发展的可能坦途之一。

古典诗歌文体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聚集了丰富的哲学上的、美学上的、艺术与人生的复杂关联,诗成为人之为人的确证,成为人自身升华和社会上进的重要途径,诗成为中国艺术意境最核心的部分,这是中国诗歌最坚硬最本质的特征,这是新诗至今无法抵达和难以超越的艺术境界。

早期新诗在打破传统诗歌的文体形式,使用白话语言,打破格律,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以此彻底摆脱传统诗歌的束缚,但这样做的同时也带来了合法性危机,包括诗人自己都觉得新诗不是诗,是白话分行。

对当代诗词体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当代诗词体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当代诗词体式改革的几点思考一、推动诗歌体式发展的三种因素形成诗词格律的三要素(平仄律、韵律、体式)中,比较起来,体式在历史流程中表现的可变性最大、主导性最大。

体式改变了,平仄律韵律可以不变,即使变,也仅作一些微调。

在我们研究如何推动当代诗词改革的时候,我们的着眼点,光落在韵律平仄上是起不了显著效果的,只能是浅层次的改革。

击鼓要击鼓心,推动体式发展,就是诗词改革的鼓心。

从历史轨迹看,诗歌体式的发展有三种因素,成为推动力。

第一种推动力:语义因素。

表现在二言到四言到五言到七言到杂言的发展脉络,从最简单的动宾结构,到出现副词、介词,到出现形容词、复合名词、复合动词,因而不能不增加词组的地位,一个,乃至两个,字数排列也从偶言体发展到奇言体,从齐言体发展到杂言体(长短句)。

尤其是杂言体的出现,适应了语义向多类结构的发展,是一次重大飞跃,把我国诗歌大大推进了一步。

杂言体诗(词、曲)的出现并形成主流,打开了诗史的新纪元。

从此,齐言诗与杂言诗并存,也就是严格的格律体与相对自由的格律体的并存,诗坛相对稳定,延续千数百年。

第二种推动力:语音因素。

声音必须伴随意义同在,才能称作语音。

音乐应该说是语言的衍生物、律化物、美化物。

但后来音乐又反过来制约语音,形成诗歌的格律。

再后来,格律又脱离音乐,独自形成其惯性运动。

这是我国诗歌形式发展中语音因素的三步曲。

先人的音乐无非是状声的,和语言一样简单。

后来语言复杂化,音乐也沿着自身的方向更加美化与律化;因为它是状声表意的,反过来就要求诗句的美化和律化。

历史上各种形式的诗无不与音乐融为一体,互为表里。

它在语音方面的相同特色和要求,就是要较之口语,语义上更为美观,语音上更为律化。

这种反过来被音乐所熔炼铸造的诗体式,促进了形式的凝固化,即使音乐失传了,诗形式却能永远保留,即使不可能按原谱咏唱,它的格律结构,读去仍然使人产生乐感。

这就是后人只要运用诗词格律形式写成诗作品,即使语义上的美化不够,甚至极端平庸,读去犹能朗朗上口,铿锵有节,得到语音上的美的感受之故。

新诗诗体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新诗诗体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新诗诗体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王珂;胡兆明
【期刊名称】《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18)003
【摘要】新诗在20世纪汉语诗坛占有主导地位,却没有建立起必要的诗体.尽管有很多诗人致力于新诗的诗体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确立了新诗的初步形态,新诗诗体建设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在20年代初中期初步确立了新诗的基本形态,特别是确立了新诗的两大形式特征--新诗的音乐形式和排列形式.新诗却始终处在文体自发与文体自觉、诗体的准定型与不定型、诗的律化与自由化、诗人的文体自律性与文体创造性的对抗与和解中,其中对抗远远大于和解,造成每种诗体都无法进行持续的建设,使诗体建设成为百年新诗最大的问题.目前正是加强诗体建设的重要时期,21世纪新诗的诗体建设既要正视现实,又要面向未来,既需要现实的构建策略,也需要理想的构建方法.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王珂;胡兆明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400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5
【相关文献】
1.重视和建设新诗诗用学和新诗诗体学——渡也教授访谈录 [J], 王觅;王珂
2.高标独树,新诗诗体学理论建设的又一面风旗--兼论《台湾新诗十家论》的卓越贡献 [J], 陈发玉
3.论新诗诗形建设及诗体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J], 王珂
4.关于中国新诗诗体建设的几个问题——与叶橹先生共同探讨 [J], 乔延凤;
5.论古代汉诗诗体的演变及对新诗诗体建设的影响 [J], 王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三大难题

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三大难题

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三大难题中国现代诗学如同中国现代诗歌艺术本身一样,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但是,相对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诗学与西方诗学而言,百年不过是短暂一瞬,因此,今天成认这一诗学体系尚有假设干不够成熟甚至粗糙简陋之处,也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重要的在于,我们能否对这些影响中国诗学理论成熟的因素有一个清醒而自觉的把握,从而逐渐在简陋的现状中成长壮大起来,并最终完善我们自己的诗学思想。

中国现代诗学建设必须克服三大难题:其一是必须抛弃将中外既成的诗学体系引作我们思想根底的梦想。

在过去一个比较长的时段里,我们的诗学建设比较强调对中外诗学体系的梳理、借鉴和总结,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代同步”,及时汲取西方诗学的最新动态,同时又尽可能地继承中国古典诗学的丰富传统,保持“民族特色”。

如此“中外融合”、“古今会通”的设想,从外表上看确有它天然的合理性,但问题在于离开了中国现代诗歌创作本身的事实,直接从其他理论体系中寻找资源的思维,很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了现代诗学建设的坚实根底。

我认为,今天中国诗学建设中的假设干不尽如人意之处,恰恰就来自于过分依赖理论的借鉴而忽略对诗歌史现象的细致把握。

换句话说,正是急于完成的理论借鉴阻碍了认真切实的文学观察和思考,如何走出固有的“理论迷信”,这是能否切实展开现代诗学建设的首要难题。

回首中国现代诗学探索中那些有价值的局部,会越发接受这样的事实:离开了中国新诗诞生和开展的复杂事实,很难解释现代中国何以会产生一种区别于古代“诗话”的新的理论的兴趣,中国现代诗学是在新的诗歌创作的激发中出现的,并且首先就是由中国新诗的实践者来加以阐发的。

最早的中国现代诗论都如同胡适的《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一样,关注和解释的是“八年来一件大事”,因为“这两年来的成绩,国语的散文是已经过了辩论的时期,到了多数人实行的时候了。

只有国语的韵文——所谓‘新诗’——还脱不了许多人的疑心”。

是丰富的文学事实激发起了理论家思考的兴趣、解释冲动和新的理论建构的欲望。

新诗现代性建设要完成六大建设

新诗现代性建设要完成六大建设

新诗现代性建设要完成六大建设“‘应该绝对地现代’。

”{1}这是1870年,法国诗人兰波发出的声音。

中国新诗也“应该绝对地现代”,强调现代性是新诗的本质特性。

在强调新诗应该“绝对地现代”的同时,又必须处理好客观存在的七大矛盾: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世俗性和先锋性、断代性和相关性,叙事性和抒情性,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文体性和诗体性,启蒙性和审美性。

新诗现代性建设要致力的六大建设也强调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具体为:一、现代情感重视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的和谐;二、现代意识重视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融合;三、现代思维重视语言思维与图像思维的综合;四、现代文化强调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共处;五、现代政治追求宽松自由与节制法则的和解;六、现代文体需要本质主义与关系主义的同构。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主要发生在1910年至1925年。

特别是在1910年前后,现代派艺术风起云涌,各种“宣言”纷至沓来,未来主义宣言、未来主义画家宣言、未来主义戏剧宣言、达达宣言。

因此英国的维・沃尔夫把现代主义从1910年算起,劳伦斯以1915年为界。

弗雷西的《现代作家与他的世界》专门研究现代作家的现代性,他说:“在诗中,读者更能体会到‘现代’的明显风格,特别表现在诗的格调上,尽管很难给出诗中的‘现代性’的绝对标准。

”{2}人类社会和人类诗歌都有现代性建设历程,都有一个“现代运动”。

法国诗歌最早具有现代意识。

“法国的‘现代’诗无疑开始于波德莱尔。

诗人们如英国的艾略特和庞德在他和拉弗格、兰波那里找到了他们正在寻求的现代性。

20世纪的法国诗歌中并没有什么彻底的创新可与艾略特和庞德在1914-1920年的英国所作的一切进行比较,这一切在数十年前的法国就已经完成了。

早在1870年,兰波就宣称:‘应该绝对地现代’。

”{3}“波德莱尔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他既是现代诗歌之父……也是受到高水平的批评的自我意识的限制和精致化的现代诗人的原型,保罗・瓦雷里这样写道:‘法国诗歌至少上升到了民族前沿,它发现到处都有读者,建立起了现代时代的纯粹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9月 河北学刊 Sep.,2007第27卷第5期 H ebe iAcade m ic Journal Vo.l27 No.5中国现代新诗的诗体建设问题杨景龙(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科系,江苏常熟215500)[摘 要]中国新诗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诗体建设的形式问题,新诗作者普遍滥用自由,导致新诗文本的浅白、啰唆和枝蔓芜杂。

因此,新诗作者应有意识地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强化形式意识,注重新诗诗体建设,从而有效地提高新诗的整体艺术质量。

[关键词]古典诗歌;新诗;传承;诗体建设[作者简介]杨景龙(1962 ),男,河南省鲁山县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科系教授,主要从事词曲学研究与古今诗歌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7)05-0110-04 [收稿日期]2007-02-21一、百年新诗最大的问题从20世纪初至今,新诗在取代传统旧体诗词主盟诗坛之后,走过了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诗作,取得了不容抹杀的成就。

然而,新诗存在的问题也同样突出。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诗体形式问题。

虽然从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新诗诗人就开始着手新诗的诗体建设,如刘半农、陆志韦等人。

胡适在倡导诗体大解放!时,也指出了形式!的重要性:文学革命的运动,不论古今中外,大概都是从文的形式一方面下手。

![1](P295)嗣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人,冯至、何其芳、郭小川、吕进等现当代诗人和诗论家,都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新诗的诗体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有了可观的收获。

吕进近期说:感情的节奏并非诗的专利,外节奏才是诗的定位手段。

对于诗歌而言,感情的内节奏必须化为语言的外节奏,诗才可能出现。

![2]尤其值得注意。

吕进的观点指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语言形式!也就是诗体!,才是诗歌的本质和标志。

但是,百年新诗发展史上占据主流地位的,似乎是忽视、无视诗体形式的自由!派。

自从胡适提出文当废骈,诗当废律!,作诗如作文!之后,所罗门的瓶盖已然揭开。

先是自称最厌恶形式!的郭沫若,提出自然流露!说,认定诗是情绪的直写!,诗的本质,不在乎韵脚的有无!,因此主张形式方面绝对自由!、自主![3](P36 38),打破一切诗的形式![4](P21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张新诗散文化的代表人物还有戴望舒和艾青。

戴望舒针对闻一多的三美说!,强调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认为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5](P131 132)。

艾青大力提倡自由诗的散文美,他说:散文的自由性,给文学的形象以表现的便利!,指斥诗的韵脚与格律!是封建羁绊!,而目前中国诗的主流,是以自由的崇高的朴素的散文!来作为形式![6](P15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纪弦为代表的台湾现代派诗歌,以反传统!和求创新!为纲领,他们的所谓∀反传统#,不只是反旧诗,更是反新诗中在形式上的格律主义,在语言上的韵文主义![7](P522)。

此外,20世纪三四十年代和90年代以来,关于新诗小说化!、叙事性!与戏剧化!的理论,也在新诗界造成了很大影响,给新诗诗体上的日益非诗化添加了不小的助力。

自由诗的提倡确实有助于新诗的自由抒写,但理论的某种偏颇失误导致的创作弊端也显而易见。

如果说郭沫若的∃凤凰涅槃%、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类诗虽然稍乏节制,但尚有过人才气、充沛真情作为内在支撑的话,田间的∃中国&农村底故事%已是太过琐碎,卞之琳的∃春城%、∃酸梅汤%已沦为对话小品,几无诗意可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生代口语化的生活流!诗歌,和90年代以来的所谓叙事性!、戏剧化!诗歌,如于坚的∃尚义街六号%、李亚伟的∃我和你%、丁当的∃房子%、尚仲敏的∃关于大学生诗报的出版及其他%、伊沙的∃我和我的导师%、马永波的∃电影院%等大量作品,大多复制生活,记流水账,或琐屑质木,或油滑科诨,叙事手法相当笨拙,甚至丝毫不见诗意的灵动。

这样的叙事就是在常规叙事文体中都非上乘,何况用来写诗?而就诗体的建构来看,在自由!的旗帜下,20110世纪的多数新诗人缺乏诗体观念和形式感,复制生活的所谓叙事!,更是啰唆累赘,散漫冗长,过度膨胀,像患了严重的浮肿病!。

这种对自由的误解和滥用,致使诗歌的凝练含蓄、言近旨远、以少总多、以有限传示无限的诗美特质几乎丧失殆尽,百年新诗诗体建设,在总体上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

二、近体诗定型的历史启示新诗诗体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对越来越散漫冗长、越来越像平庸散文的诗歌文本进行消肿!。

若不在篇幅上加以控制,新诗的形式建设将无从谈起。

我们所说的诗体形式,当然不是重走旧体诗词的平仄格律之路,不是规定一个或几个让写诗的人都必须遵从的固定程式,不是麻将牌式!或豆腐干体!,而是以简约凝练为目标的新诗文本形态。

它既能够克服新诗浅白芜蔓之弊,又能避免新诗体的僵化。

它更能够进一步带动新诗对辞藻、行句、章节、意象、意境的讲求,使新诗更富诗意,更有韵味,更像是诗;而不是更乏诗意,更加芜杂,更不像诗,以至于堕入当年反对新诗者所揶揄的仅为白话而非白话诗![8](P282)的尴尬境地。

在这方面有成功的历史经验可以借鉴。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近体诗的定型过程,应该引起今天致力新诗诗体建设者的高度关注。

众所周知,南朝周颙首先发现汉字四声,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等人把四声运用到五言诗歌创作实践上,创造出了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的永明体!诗歌[9](P2799)。

与对声律的研讨运用相关联,永明体!诗歌要求篇幅的缩短和句数的固定。

如果像此前的古体诗那样篇无定句,篇幅过长,声律的运用不便措置,而且句数不定,也不宜于诗体的确立。

与对声律的探索纷纭状况一样,在把诗作压缩到多大篇幅为宜这一点上,诗人们也进行了多种尝试。

当代学者曾以丁福保所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为依托,对齐、梁、陈三朝文人五言诗的几种句数形式进行统计,显示当时诗人摸索合适篇幅的尝试,逢双必有,四、六、八、十、十二句的诗,密度很高,但写作最多的依次是八句体、四句体和十句体[10]。

永明体诗人的尝试,大致解决了此前诗歌形式上蔓衍无度、诗质时有粗疏的问题,他们通过缩小篇幅,使所写内容相对纯净化!,诗更见精致、新巧,不仅更具一种形式上的外观美,而且有利于诗作意与境的浑融!,形成涵蕴着婉转情思和悠然远韵的圆美流转!的诗歌意境[11](P671)。

永明体诗为唐代近体诗的最后完型准备了条件。

其中的八句体、四句体诗歌,正是初盛唐之际臻于成熟的律诗、绝句的雏形。

初唐诗人上官仪、四杰、四友,尤其是沈全期、宋之问,总结永明体诗人对诗歌声律篇章的种种探索,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实现了五七言格律诗形式的基本定型化,为盛唐和后世的诗人提供了可资遵循的规范。

从此,中国古代诗歌的体制才更加完备和丰富多样。

此实词章改变之大机,气运推迁之一会![12](P76),在中国诗歌史上意义巨大,声律的讲求,带动了文辞、章句、意境的锻造,促使诗艺从汉魏古诗的直抒胸臆,转向了唐诗的深沉蕴藉和思致凝练![13](P35)。

可以说,从讲求声律、缩短篇幅的探索中走向定型的近体格律诗,是唐代及以后诗人使用的最主要的艺术创作形式,无数诗歌名篇依托近体形式得以写出,它是唐诗高度繁荣和唐以后诗歌继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世所公认的居于中国诗歌美学核心地位的意境!以及相关理论,亦借以产生。

近体诗定型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是深刻的。

百年新诗在诗体形式上的漫无节制,远远超出了永明体以前的古诗,尤其是作为诗坛主流的自由诗,已是差不多完全丧失了诗体形式特征。

相当多的诗人缺乏文体意识,没有形式感,文学史知识和诗歌艺术修养严重不足,不解比兴,不重意象,不敷词采,不研声律,不知熔裁,不讲究炼字、炼句、炼意,不明白以无传有、以少总多、以有限传示无限,往往就一点诗意甚或毫无诗意,却动辄几十行上百行地大肆铺排,其散漫、芜杂、粗疏,且连平庸的散文都不如。

所以,若不首先从篇幅上下手痛加裁汰,要想突显诗歌的文体特质,进而提高诗艺,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来自古典诗词的几种新诗体式上述指出百年新诗诗体形式上存在的严重问题,并不是说新诗的诗体形式建设没有较为成功的实践经验。

从古今诗歌传承的角度来看,新诗从古典诗歌那里吸收了很多有益的养料,转化生成为自己的体式,取得了一定的实绩。

先说逢双押韵与四行建节。

中国新诗虽以彻底破坏旧诗的语言形式开始,但在自己的语言形式建设方面,还是与传统诗歌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在押韵上,有韵体新诗基本遵循逢双押韵的原则,格律诗和半格律诗都按照这个规则安排诗的韵脚。

起句即押韵,然后逢偶句押韵的作品最多,也有句句押韵的,还有转韵的情况。

但大致还是古代诗歌几种押韵方式的借用或变通。

其次是章节上,格律和半格律新诗的章节安排惯例,基本上是以四行为一节,这种章节安排方式为多数诗人所遵从。

近体格律诗中的五绝和七绝,古体诗中的古绝,每首都是四行;律诗八行,从平仄格律看是两首绝句的合并,分开仍以四句为基本的格律111∋文艺学研究∋单位。

新诗以四行为一节,有律绝的形式痕迹。

有的诗人一直坚持用四行一节的分段方式写诗,如有新潮诗歌第一人!之称的食指,他从20世纪60年代末写于中学时代的∃相信未来%(1968),到写于70年代的∃疯狗%(1978),再到80年代的∃诗人的桂冠%(1986),至90年代末写于精神病院的∃生涯的午后%(1998),这些诗的写作时间前后相距整整三十年,但均是四行一节、诗行和段落大致整齐的半格律体,由于体式的相对定型,凝练简洁,所以很受读者欢迎。

再说八行体和十行体。

公刘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八行体!诗,生活现象的描述与思想哲理的阐发、升华,构成诗的前后两个部分。

这种构思、表现的结构模式,一方面是在诗中最终达到对理性(政治)观念的直接揭示的创作目的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八行诗!句数与律诗相等,结构方式又与双调词的上下片分工十分吻合。

双调词的上片一般用以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言理,是作品的主旨所在。

公刘的八行体!四行一节,共两节,一般也是第一节叙述描写,第二节揭示意蕴,应是受双调词的结构和表现方法启发与影响的产物。

他的名诗∃运杨柳的骆驼%、∃五月一日的夜晚%都是典型的八行体!作品,艺术效果甚佳。

台湾诗人向阳的十行体!,自称是感应于文化中国的产物,实际上道出了他所受的古典诗词格律形式的启发。

十行体每首两节,每节五行,格式固定。

如他的∃种子十行%,这首诗每句字数相等,行句整齐,类似当年新月派的格律体诗。

虽然向阳的十行体大多没有如此整饬,但这种诗型毕竟将诗情、诗思自觉地约束在颇为短小的固定行数、节数的形式框架之内,使得诗意的表达更为集中、凝练,避免了枝蔓肤泛、芜杂累赘,成为既相对自由又有所规范的类格律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