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爱的觉醒》读后感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读后感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读后感》读完《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这本书,我的心里就像被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儿一股脑儿地涌了上来。
这书里的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我身边一样,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让我忍不住想要跟大家说一说我的感受。
书里讲了好多好多关于爱的故事,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孩子对父母的爱,还有朋友之间的爱。
这些爱呀,有时候像温暖的阳光,照得人心里暖洋洋的;有时候又像冷冷的风,吹得人心里酸酸的。
就说父母对孩子的爱吧,这多像放风筝啊!父母就是那个拿着线轴的人,孩子就是那只风筝。
小时候,孩子就像还没飞起来的风筝,被父母紧紧地攥在手里,保护着,照顾着。
可孩子总是想飞呀,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于是,父母慢慢地放线,让孩子越飞越高。
这时候,父母的心里该有多纠结呀!他们既希望孩子能飞得高,飞得远,又担心孩子会遇到危险,会受伤。
这难道不是爱吗?这难道不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吗?再说说孩子对父母的爱。
小时候,我们觉得父母就是我们的天,我们的地,我们离不开他们。
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世界。
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整天黏在父母身边。
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觉得父母啰嗦,觉得他们不懂我们。
可是,当我们遇到困难,受到委屈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还是父母。
这难道不是爱吗?这难道不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吗?还有朋友之间的爱。
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承担痛苦。
可是,后来我们长大了,去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城市,联系也越来越少。
难道我们就不爱彼此了吗?当然不是!只是我们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奔跑,这也是一种渐行渐远的分离呀!读着这本书,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经历。
小时候,我总是跟在妈妈身后,像个小尾巴。
妈妈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妈妈做饭,我就在旁边捣乱;妈妈洗衣服,我就玩水。
那时候,我觉得妈妈就是我的全世界。
可是后来,我上了小学,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我不再整天围着妈妈转了,我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也不愿意跟妈妈说了。
爱的觉醒读书笔记

爱的觉醒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爱的书,叫《爱的觉醒》,这可真是给我带来了不少的触动和思考。
书里没有那种高深莫测的理论,也不是在跟你空谈什么大道理,就是用最朴实的文字,讲述着关于爱的那些事儿。
其中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它说:“爱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存在状态。
”刚开始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有点懵,啥叫存在状态?后来细细琢磨,才好像有点明白了。
就拿我身边的事儿来说吧。
我有个朋友叫阿强,他和他女朋友小花的相处模式,就特别能体现这种“存在状态”的爱。
阿强是个大大咧咧的家伙,平时总是丢三落四的。
有一次,他俩一起出去旅游,阿强居然把订好的酒店给记错了地址,结果大晚上的,两个人拖着行李在陌生的城市街头找住处。
小花呢,本来是个脾气挺急的姑娘,要是搁平时,估计早就发火了。
可那天,她没有。
她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然后笑着对阿强说:“没事儿,咱们一起慢慢找。
”我当时就在想,这要是换成别人,估计早就吵得不可开交了。
可小花为什么能这么淡定呢?后来我发现,那是因为在小花心里,对阿强的爱已经成为了一种存在状态。
她不是在刻意忍耐或者假装不生气,而是真的从心底里接受了阿强的不完美,并且愿意和他一起面对这些小麻烦。
还有一次,阿强生病住院了。
小花那段时间工作特别忙,但她每天下班后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给阿强送饭、陪他聊天。
有一天,我去医院看望阿强,正好碰到小花。
她一脸的疲惫,眼睛里还有红血丝,可手上却紧紧地握着阿强的病例,认真地跟医生讨论着治疗方案。
那一刻,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在履行义务的女朋友,而是一个满心满眼都是爱人的女子。
她会在阿强睡着的时候,轻轻地给他盖好被子;会在阿强因为病痛心情不好的时候,讲笑话逗他开心;会在阿强担心治疗费用的时候,坚定地说:“钱的事儿你别操心,有我呢。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细节,其实都是爱的体现。
再想想我自己,以前谈恋爱的时候,总是会纠结对方是不是爱我,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怀疑对方的真心。
读了这本书,再看到阿强和小花的相处,我才明白,真正的爱是不需要去证明的,它就在那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2024年《爱的牺牲》读书心得个人所感

2024年《爱的牺牲》读书心得个人所感《爱的牺牲》是一部由法国作家埃米尔·左拉所写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因为爱情而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女主人公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法国社会背景下,揭示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束缚。
通过阅读《爱的牺牲》,我对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女性命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深刻思考了爱情和自由的价值。
首先,这部小说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阶级固化和压抑。
在这个时期的法国,社会地位是由出生决定的,贫穷的人往往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女主人公特丽莎就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女子,她的命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她一直生活在贫困中,无法摆脱贫困的桎梏。
而且,在这个时期的法国社会,女性的地位也非常低下,她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只能以婚姻为人生的唯一出路。
小说中,特丽莎希望通过嫁给一个富有的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反映了当时女性没有独立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机会。
其次,这部小说也探讨了爱情和自由的复杂关系。
特丽莎在小说中经历了两段爱情,一个是和菲利普男爵的婚姻,一个是和英勇军官阿尔马的激情恋情。
特丽莎一开始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嫁给了菲利普,并且渐渐发现了他的自私和虚伪。
后来,她遇到了阿尔马,对他一见钟情,可是他们的爱情却面临着种种的阻碍。
特丽莎为了爱情,放弃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选择了和阿尔马私奔。
她坚持着追求自己的幸福,并为了自由而不惜牺牲,这体现了她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
然而,小说最后揭示了特丽莎的悲剧命运,她最终在阿尔马去世后再次回到了菲利普身边,追求的幸福被无情地打破。
这个结局让人深感触动,爱情和自由并不总是能够同时拥有,有时候追求自由可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最后,通过阅读《爱的牺牲》,我也思考了爱情和自由的价值。
小说中的特丽莎为了爱情而不惜一切,她放弃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选择了和阿尔马私奔。
这让我思考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爱情和自由之间的关系。
特丽莎的行为虽然被人们称之为痴情,但她坚持追求自己的幸福,为了自由而不惜一切地去追求。
爱的觉醒读书笔记_作文1650字_读书笔记_

爱的觉醒读书笔记爱读书是一种美德。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打开智慧之窗的钥匙;书,是一位益友。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爱的觉醒,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爱的觉醒读书笔记一上午没电,看了会儿克里希那穆提的书《爱的觉醒》,原来觉得云里雾里,不是太能看进去,现在看进去一些了。
估计是站长的原因吧。
有一些随感,东一句西一句。
全都凑在这里吧:请你看清这一点:世界就是你,你就是世界。
你就是社会。
——爱的觉醒P217页:怎么面对生命这话非常好,我们是组成这社会的一分子,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没有个体就没有整体。
如果我们想改变社会,或者希望社会更加美好,就从自己做起,先让自己变的美好起来我们坚持自称为天主教徒,新教教徒,印度教徒,佛教徒,我们坚持自己是美国人,法国人,俄国人,然而正是这些分裂本身阻碍人追求安全保障。
——爱的觉醒P219页:我们和这个社会的关系想起母亲在两个都自称是正宗的教派之间辗转,最后却哪个也不承认她。
再加上家庭的压力,最终走向了死亡。
她是宗教的牺牲品,她不知道自己信仰的是什么,她有好多疑问,但是没人给她解答。
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只因为她有爱,想爱,想去表达自己的爱,只因为她是个孤儿,想去寻找自己的兄弟姐妹,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每当想到母亲,我的心都疼的发抖。
有闲暇的地方,才有所谓的学习。
要有自己的时间,有时间好好听别人讲话,有时间发问。
——爱的觉醒P221页:教育的宗旨我知道为什么自己感到了满足,那是因为我感到了学习的力量,我有了自己的时间,那时间真正属于我自己。
因为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必须去尝试才不能总是寻觅最容易的途径. ——爱的觉醒P222页:教育的宗旨我们要不断付出,不断探索,求解,而不是用那些现成的理论。
我们不断尝试尝试再尝试,直到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象李小龙那样,把所有的东西都拿来,为自己所用。
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我们要制定出一套只属于自己的规则。
2024年《爱与自由》读书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爱与自由》读书心得体会她始终以心灵与儿童交流,洞察儿童的渴望,理解儿童的思维,感受儿童的情感,感知儿童的困苦。
她强调:“在爱护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不能依赖过时的经验对待他们,因为这些经验已不再适用。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提时代走来,成年后又有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带来了希望与喜悦,也带来了困惑与忧虑。
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中至关重要的大事。
每位家长都期盼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现实中诸多问题让家长们感到迷茫,如增强的学习压力,层出不穷的兴趣班,使得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失去了方向。
我们究竟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发展,还是让他们提前接受严谨的教育?作者的见解源于实际经验。
她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他们的感知,他们的感官体验无法被成人替代;个性与创造力是等同的,创意无法被教导;在责罚中长大的孩子,可能无法看清客观现实,苦难可能剥夺他们理解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们可能一生都在与童年的痛苦经历作斗争,寻找自尊与自我证明。
如今,许多家长过于重视智力发展,他们将智力与孩子的自我割裂,急于让孩子参加各种课程,提前学习各种知识。
当知识充斥孩子的头脑时,他们的心灵可能失去了成长的空间与时间。
一个从未享受过自由玩耍,未领略过大自然之美,未与伙伴嬉戏,未真心笑过的孩子,即使满腹经纶,也可能与幸福相距甚远。
让我们引用书中的一首诗来表达所有家长的期望:让我的爱如同阳光般环绕着你同时赋予你灿烂自由的光芒。
生活是严苛的,你未曾付出,就无法期待回报。
你可能会说:“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呢?我供他吃穿,养育他,我内心是爱他的。
”这并不足够。
你每天抱怨、责备、斥责他,大部分的语言都是否定的。
你在他人面前训斥他,甚至在街头踢他。
客人来访时,你当着孩子的面指出他的缺点。
你不断地以成人的角度误解他...这些都不是爱。
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是慈爱,是不嫉妒,是不自大,不傲慢,不做无礼之事,不求私利,不愤怒,不策划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爱真理。
掀起你的遮羞布——《爱的觉醒》读后感2500字

掀起你的遮羞布——《爱的觉醒》读后感25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掀起你的遮羞布——《爱的觉醒》读后感2500字掀起你的遮羞布——《爱的觉醒》读后感2500字:“健康的爱,一定是自我疗愈。
爱的觉醒读书笔记

爱的觉醒读书笔记爱,这个字眼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让人感到困惑和迷茫。
读了《爱的觉醒》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爱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书中首先让我深刻理解的是,爱并非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种情感的冲动或者依赖。
真正的爱,是一种深沉的、无条件的关注和接纳。
它不是基于索取或者期待回报,而是纯粹地希望对方能够自由、快乐地成长。
这让我反思自己过往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是否常常以爱的名义去控制或者束缚他人,而没有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和尊重。
作者提到,我们在爱的关系中,往往会带着自己的偏见和期望。
比如,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常常期望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去发展,一旦孩子偏离了这个轨道,就会感到焦虑和不满。
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应该是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鼓励他们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哪怕这与我们的期望不符。
在夫妻关系中,也常常会出现一方试图改变另一方的情况,认为只有对方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爱才能得以延续。
但其实,这是对爱的误解。
爱一个人,就应该接纳他的全部,包括优点和缺点。
书中还指出,我们很多时候无法真正去爱,是因为我们内心充满了恐惧。
恐惧失去、恐惧被拒绝、恐惧不被认可。
这些恐惧让我们在爱中变得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真诚表达自己的勇气。
比如,在面对喜欢的人时,我们可能因为害怕被拒绝而不敢表白;在与伴侣发生矛盾时,我们可能因为害怕失去而不敢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然而,只有当我们勇敢地面对这些恐惧,放下心中的防备,才能真正地与他人建立起深厚的爱的连接。
另外,自我认知也是实现爱的觉醒的关键。
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情绪模式以及行为习惯。
只有当我们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给予他人恰当的爱。
很多时候,我们在与他人的冲突中,往往只看到对方的问题,而忽略了自己的问题。
但事实上,每一次冲突都是一个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机会。
通过反思自己在冲突中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提升爱的能力。
爱的觉醒读书笔记

爱的觉醒读书笔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在追寻爱的真谛,却又时常在爱中迷失。
读了《爱的觉醒》这本书,犹如在混沌中找到了一丝清明,让我对爱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
书中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什么是爱?我们总是轻易地说出“爱”这个字,却很少真正去思考它的内涵。
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还是一种占有和依赖?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引导我们去重新审视这个被我们挂在嘴边却又常常误解的概念。
在书中,作者指出,我们大多数人所理解的爱往往是有条件的。
我们爱一个人,可能是因为他的外貌、财富、地位,或者是因为他能满足我们的某种需求。
这种爱并非真正的爱,而是一种交易,一种基于利益的权衡。
真正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是不附带任何期望和要求的。
它不是因为对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而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对对方的尊重和珍视。
书中还提到了爱的觉醒与自我认知的关系。
我们常常在爱中失去自我,为了迎合对方而改变自己,或者试图去控制对方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
然而,真正的爱是建立在对自我的清晰认知之上的。
只有当我们了解自己的需求、恐惧、欲望,才能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去爱别人。
爱不是逃避自我的途径,而是面对自我、接纳自我的过程。
同时,书中强调了爱的觉醒需要打破传统的观念和模式。
社会和文化赋予了爱许多既定的规则和模式,比如门当户对、男尊女卑等等。
这些观念往往限制了我们对爱的真实感受和表达。
要实现爱的觉醒,我们需要有勇气去突破这些束缚,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和体验真正的爱。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禁反思自己过去的经历。
曾经,我以为爱就是无尽的付出和牺牲,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结果,在一段感情中,我变得疲惫不堪,失去了自我。
而在另一段感情中,我又因为过度的依赖和占有欲,给对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爱是一种平衡,是在关爱他人的同时,也不忘照顾自己;是在给予自由的同时,也能建立信任。
书中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爱与恐惧不能共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渐行渐远:《爱的觉醒》读后感]渐行渐远:《爱的觉醒》读后感作者:渐行渐远渐行渐远:《爱的觉醒》读后感最近刚读完一本印度哲学家、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撰写的书,名字《爱的觉醒》;那么厚厚的一大本,惟有这句悲伤的终点是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渐行渐远:《爱的觉醒》读后感。
悲伤,爱。
爱,悲伤。
以前怎么没想到过,这两个词组合到一起,会产生如此令人惆怅的效果呢?《爱的觉醒》书中,克里希那穆提的观点是,人只有成为旁观者,才有爱的能力,而作为旁观者,就必须是孤独的,无拘束的,所以爱是悲伤的终点。
按照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说,人处在爱情中时,会充满猜疑、嫉妒,而这些灰色的情感会带来悲伤,只有走到悲伤尽头,才会真正感受到爱是怎么回事。
其实,人为爱悲伤还不仅是因为猜疑、嫉妒,以及占有欲得不到满足,更深一层面上是,人了解自己的欲念,却无力扭转,这才是大悲伤。
什么时候,等你能够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欲念了,才算真正懂得了如何去爱自己,爱别人。
很多人都体会到过爱到深处人孤独的境界,却很少有人再向前一步,走出这孤独,爱情的仙境就在眼前。
对我而言,这对于我自己曾经历过的往事来说,现在看来它同样也是我生命中的一笔无形的财富,读后感《渐行渐远:《爱的觉醒》读后感》。
也许爱总是伴随着悲伤的,这从现实中男女的情爱行为中就可看得出来。
比如遭到棒打的鸳鸯,如果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在一起,过着风和日丽的爱情生活,没准用不了多久就两相厌倦各自飞了,但如果这过程中遭到外力强行拆散,搞得两人悲从心来、泪雨纷飞,反倒会起到反作用---共同的命运所激发起的对对方的怜悯,会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爱的力量,这力量会令人义无反顾。
人在悲伤的时候会流泪,而泪水则是最好的催情剂。
你可知道有多少爱情是在含着泪水的呼喊里实现最高的升华,有多少承诺因为泪水而变得永恒而坚定。
没有眼泪的爱情是快乐的,但肯定也是有缺憾的---没经过悲伤的过滤,爱情总是显得有那么一点儿不纯粹。
悲伤很多时候也是美丽的,很多经典戏剧、电影所努力刻画和表达的,都是悲伤的氛围、情节乃至结局。
当朱丽叶醒来看到服毒死亡的罗密欧,当露丝看着杰克一点点沉向冰冷的海底,当里克在机场目送心爱的女人伊尔莎离开…到了极致限度的悲伤,让一份份传世爱情如断在音乐最高潮处的琴弦,成为绝响。
源自:渐行渐远201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