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167620
价值哲学论文范文3篇

价值哲学论⽂范⽂3篇哲学价值课题分析论⽂⼀、《纯粹理性批判》:是否弃上帝,抑或是否弃思辨理性的僭妄?⼀种对康德的如下理解曾在国内学术界差不多成为认同的观念:从《纯粹理性批判》到《实践理性批判》,上帝在⼀度被否弃后,⼜被否弃者重新扶上天国的王位。
⼀部评述康德哲学的专著这样写道:“康德在前门送⾛上帝(在认识领域宣布不能证实上帝存在),在后门⼜接了进来(在实践领域⼜宣布上帝必然存在)。
”(1)这种见解我们⾄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海涅,然⽽海涅是错的。
事实上,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否弃的只是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和“神学的证明”,却并不就是上帝本⾝。
⽆论是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还是宇宙论证明或⾃然神论证明,都是认知理性(理性,亦即知性)向着超验世界的思辨运⽤。
在康德看来,认知理性的本分在于对经验世界的认知,超出经验世界作认知的承诺是认知理性对它所应守分际的僭越。
上帝并⾮经验世界的存在,认知理性的感性直观和知性范畴⽆缘把这种未可限定的对象笼罩在⾃⼰有限的能⼒之下。
那些以为康德“在前门送⾛上帝”或所谓在理论理性中杀死上帝的⼈,⼀个明显的误解在于,他们把认知理性在上帝⾯前的不堪,领会成了上帝经不起认知理性的审判。
不论是海涅,还是那些有着同样见解⽽只是变了⼀种说法的⼈,⾄少在他们把《纯粹理性批判》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然神论证明的否弃看作是对上帝本⾝的否弃时,他们认可了认知理性效准的⽆限性,或者也可以说,不论他们是否意识到,他们这时所执著的正是所谓认知理性⼀元论。
在康德那⾥,上帝确然是不可“知”的,但不可“知”并不就是不可“达”或不可“致”。
不可“知”只是对认知理性效准的有限性的申达,并不意味着对理性——包括理性的实践运⽤或所谓实践理性——的信念不⾜。
依康德的意思,认知理性只须去认知,这是以经验世界为对象的活动,⾮感性的领域则⾮认知的能⼒所能为。
⽐如价值(康德哲学⾄少涉及到道德价值、幸福价值和审美价值)判断,原是依据意志或情趣所作的“好”(涵盖“善”、“美”、“幸福”等)与不“好”的分辨,这分辨决不能为认知的“是”与“不是”的分辨所取代。
与哲学有关的论文(2)

与哲学有关的论文(2)与哲学有关的论文篇二[提要]林安梧强调,本质主义引起了方法学上的谬误与错置,治中西哲学不能陷入“本质主义”的圈套。
例如,不能说中国人没有自由意志,先秦儒家就很重视自由意志,只是后人把它磨损掉了。
他倡导“后新儒学”,提出“约定主义”,主张通过“五证”的方法回到原典,使中国文化在学习民主科学中起调节作用。
欧阳康认为,哲学的本性就是对话,但在中国哲学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处于独尊地位,对话一度困难。
1978年以后,哲学界最大的进步是哲学本性的恢复,走上了对话之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自己学术化的发展方向,并且与“西马”相比具有自己的优势,但是还应继续倡导一种平等开放的心态。
邓晓芒认为,我们现在还谈不上反本质主义,本质主义实际上是理性精神,是一切对话的平台,中国历来缺少它。
儒家的自由意志只是现象,其本质上并不尊重自由意志,只是把规定好了的东西(如天道等)让人去选择。
这些问题离开本质主义都说不清。
郭齐勇认为,哲学最重要的本性是宇宙论式的终极关怀,这是中西哲学沟通的平台。
中国哲学中的天道是自由意志的前提,而西方____的上帝、康德的“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同样也是前提。
除了理性之外,“智的直觉”更重要,它是生命和实践的学问,与马克思实践哲学也是相通的。
[关键词]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互动本质主义自由意志郭齐勇:刚刚四位师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现在,我们不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
我们在我们的陈述过程中,兼答一下这四位的问题。
如果不满意,请再问,再来穷追猛打。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轮。
有请林安梧教授!林安梧:哲学是要讲究理性的,哲学活动是有理性的活动。
与方法论上的本质主义(methodological essen-tialism)相对的,是方法论上的唯名论(method-ological nominalism)、方法论上的约定主义(methodological conven-tionalism)。
大学哲学论文

大学哲学论文哲学教育是大学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哲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哲学论文范文一:当哲学遇见大学生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加入WTO,GDP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国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愈发耀眼。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我们的思想与实践的高度决定着将来的祖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度。
然而,如今的我们面临着许多困惑与挑战。
如何化解困难,充满正能量?只有坚定不移地拿起哲学这一思想武器,朝着思想的敌人“开炮”,必然能够于逆境之中涅盘重生,于绝境之中履险如夷,于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发现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本文将结合自身实际,从大学生普遍的实际问题出发,以及如何利用多种哲学原理来解决它们,从而帮助大学生成长成功。
关键字:普遍问题,矛盾分析法,发展规律,理论实践统一,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一个世纪来,不断和其所处的时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为时代前进的罗盘和风向标。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弄潮儿。
但是,身处象牙塔的我们,却面临着许多困惑,最为普遍的当属这些问题: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问题。
哲学原理能指导我们走出迷惑,引领我们通往成功。
一,学业问题:(一) 学业问题具体表现:我是一名理科生,进入大学后,课程中却多有心理学,教育学这些偏重于文科的科目。
深知这些科目对于师范生的重要性,于是我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对于概念的理解,实际的运用等总是存在问题。
由于这些科目学习的吃力,挫败感接踵而至,让我对它们失去了信心,我甚至想过要放弃这些科目。
据我了解,我的这一问题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二)哲学原理解决问题:事物发展规律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上一个周期和下一个周期的无限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关于中国哲学的大学论文

关于中国哲学的大学论文世纪之交,在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中,我们需要追问:当代中国究竟走过了怎样的哲学历程?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中国哲学的大学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关于中国哲学的大学论文篇一当代中国的哲学历程【内容提要】各个国家在各个时代的哲学历程,既是对这个国家在该时代的历史进程的理论表征,又是对这个国家的人民在该时代的心灵历程的理论表征。
因此,在世纪之交反思当代中国的哲学历程及其所蕴含的哲学逻辑和它所预示的哲学未来,应当是中国哲学界的一项历史使命。
从总体上看,可以概括为从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开放性地理解哲学再到创造性地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哲学历程正是以理论形态表征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历程。
【关键词】哲学历程/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正文】世纪之交,在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中,我们需要追问:当代中国究竟走过了怎样的哲学历程?这个哲学历程究竟蕴含了怎样的哲学逻辑?这个哲学历程及其所蕴含的哲学逻辑究竟孕育了怎样的哲学未来?这个哲学历程及其所蕴含的哲学逻辑和它所预示的哲学未来,怎样理论地表征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历程?这应当是在搜集、整理和概括当代中国哲学史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
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近年来出版的有关当代中国哲学的著作,均以建国50年来的哲学为研究对象。
本文则把改革开放前30年的哲学作为理论背景,集中地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的。
本文关于研究对象的确认,主要是基于两点理由。
首先,这个研究对象的确认是基于我对“哲学历程”与“哲学事件”的区分。
建国后的前30年,特别是“文革”十年,由于“哲学”在我国全部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每个时期的哲学、每个时期提出的哲学问题、每个时期所出现的哲学论争,总是直接地与该时期特定的“历史事件”、特别是该时期特定的“政治事件”密切相关,以至人们只能是把前30年的哲学史当作一个个的“哲学事件”来研究。
哲学论文范文

哲学论文范文中西哲学比较以“中国哲学”和“当代世界的哲学”的原创建构为旨归,既孕育着比较的哲学,更催生着“世界的一般哲学”的理论建构。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哲学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哲学论文范文篇一哲学的比较与比较的哲学中西哲学比较以“中国哲学”和“当代世界的哲学”的原创建构为旨归,既孕育着比较的哲学,更催生着“世界的一般哲学”的理论建构。
从理论上说,当中西哲学作为“他者”出现时,中西哲学比较的思路历程就已经开始了。
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西学者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西方中心论”的严重缺陷,但客观地说,没有西方哲学的传入和中国学者的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就没有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的产生。
在当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面对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和价值危机,以及西方哲学主题的历史转换和现当代哲学对传统哲学的解构和颠覆,如何在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中,努力克服作为“标准”和“尺度”的传统哲学观的局限性,超越“可比”与“不可比”的“比较悖论”,在比较的路径和方法上实现新的突破,已成为国内哲学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既是哲学研究的题中之意,也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赖以突破的前提和条件。
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试作探讨,以期将这些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一、中西哲学比较的目的和意义哲学比较,以哲学的自我认同为基础,既是不同哲学之间历史的和现实的对话与融通,更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哲学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哲学比较既包括不同民族的哲学、不同哲学派别的哲学和不同哲学家的哲学,以及不同哲学家的不同哲学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共时性的比较,也包括同一民族、同一哲学派别、同一哲学家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上的哲学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历时性的比较。
哲学比较之所以可能,从共时性的视角来看,就是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都是对自己时代声音的回应和对自己时代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终极性思考和回答。
哲学对人生的意义论文

哲学对人生的意义论文哲学对人生的意义人类自古以来一直追问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深刻而又复杂的问题。
哲学作为一门反思和思考人类经验的学科,被赋予了揭示人生意义的重要使命。
通过哲学的探索,我们能够对人生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在追寻意义过程中指导我们的方向。
首先,哲学帮助我们思考人生的终极目的和价值。
人生若无目的和价值,就如同一场没有归宿的旅程,毫无意义可言。
通过哲学的思考,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是具有独特性和意义的。
哲学家存在主义思想家许多人就对人的存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西班牙哲学家乔治·萨曼特(George Santayana)认为,人的意义在于成为创造者和塑造者,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赋予生活以价值。
哲学不仅帮助我们探寻个体人生的价值,也帮助我们思考整个人类共同的价值和目的。
其次,哲学使我们对自我和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哲学的思考,我们可以超越表面现象和传统的观念,去探索我们自己的本质和真实性。
例如,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将我们从感官世界中解放出来,启发我们去追求真理和智慧。
同时,哲学也使我们认识到人类的存在是处在整个宇宙的背景下,这种广阔的视野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狭隘的观念和个人欲望,更加关注整个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这种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刻认识,有助于我们实现更有意义的人生。
此外,哲学可以引导我们追求道德和伦理。
哲学作为道德哲学的一部分,通过探索什么是好的、正义的和道德的,帮助我们认识到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
通过遵循道德原则,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保护他人的权益,并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哲学家康德认为,无论我们所面对的情境如何,道德原则是普遍适用的,我们应该将其作为指导我们行为的准则。
哲学引导我们探索道德和伦理的背后原则,指导我们在人生中选择正确的道路和行为方式。
最后,哲学帮助我们探索人生的意义,并赋予我们希望和目标。
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思考,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通过哲学,我们能够思考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和目标,追寻真理和智慧,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哲学论文哲学论文800字精选4篇

哲学论文哲学论文800字精选4篇哲学论文篇一摘要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本文根据在宜宾学院发生的一件无人售书摊的事件以及广西柳州市洛维路一个小区里有个无人看管菜摊,对其所折射的哲学道理和意义进行分析,并得出其所体现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无人售买现象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前言:本文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无人售买现象1、宜宾学院的无人售书摊在宜宾学院校园,上学、就餐的路上,师生们都会经过一个独特的书摊,因为这个书摊没有摊主值班,全凭自觉,长期以来,已经成为了一块诚信的试金石。
平时无人看管,购书付款全凭学生自觉。
学生们都说:“书摊挺有意思的,蛮温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老师也很喜欢,称赞其对学生的品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这一事件曾经还在教育界产生了小小的风暴,并广受好评,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年的时间我们学校也增加了不少的无人售卖摊位,有买发夹的,有卖文具的,有卖生活用品风扇的。
“这些小摊不仅无人看管,而且自开摊以来几乎没有丢失过一本书一件商品。
小小的书摊能得到大家这么呵护,让大家默默遵守着这份诚信,这样很美”。
“这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堂生动的品行课,通过这种氛围潜移默化地教育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要遵守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起码的诚信,这也是现在社会所缺失的。
”2、广西柳州市的无人售菜摊广西柳州市洛维路一个小区里有个无人看管菜摊,菜价已经有10多年没有上涨了,在这个无人看管菜摊,买菜者自助选菜自觉付款,这种方式延续了近30年,菜钱一分未少。
关于哲学的大学论文(2)

关于哲学的大学论文(2)关于哲学的大学论文篇二哲学与反哲学[内容提要]哲学学说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对现实的探索。
本文从实用的标准出发,探讨了几种主要的哲学与“追求真理”之间的八种关系,并尝试回答了这些哲学是否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或者是否阻碍了知识的前进。
[关键词]本体论实在论理性经验主义系统反哲学一套哲学学说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对现实的探索。
比如说,实在论(realism)有利于这种探索,但建构主义一相对主义(constructivism-relativism)则敌视这种探索。
一套哲学也可能暖昧矛盾:某些方面开明,某些方面蒙昧。
比如说,莱布尼兹的逻辑和认识论是先进的,但他的泛心论(pan-psychism)和单子论(monadology)则是落后的。
卢梭的政治哲学是进步的,但在科学方面是反动的。
浪漫主义在艺术方面是革命性的,但在哲学上是反动的。
实证主义一方面提升了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又因为将科学研究局限于“描述表象”,从而阻碍了科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强调所谓的物质因素的重要性,因此有益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但也因为低估了其他因素,并承袭了黑格尔的晦涩与混乱,从而损害了社会科学的研究。
此外,一套本来很进步的哲学,可能在被体制采纳之后而变得保守,像亚里士多德主义、笛卡尔主义、莱布尼兹主义、马克思主义都是如此。
若要有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哲学就必须与科学技术齐头并进,而不是变得僵化。
以上的讨论意味着,哲学家应该更加关注科学技术,而且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也应该根据哲学所带来的成果来评价哲学。
比如说,他们不应该根据清晰(clarity)的标准来看待现象学和语言哲学,而是应该追问:它们是否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或者反过来说,是否阻碍了知识的前进?以下将简要探讨几种主要的哲学与“追求真理”的关系,依此来评估我所提议的“根据‘凭着它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它们来’(出自《圣经》。
——译者注)的实用标准来衡量这些哲学”是否有理。
对哲学智慧的感悟论文

对哲学智慧的感悟论文真正的哲学是智慧之学,可以使人智慧,却并不能“给”人以智慧。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对哲学智慧的感悟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对哲学智慧的感悟论文篇一真正的哲学是智慧之学摘要:真正的哲学是智慧之学,可以使人智慧,却并不能“给”人以智慧。
智慧在人的头脑里,并不在哲学的教材、专著里。
智慧孕育于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却不必然产生出智慧。
每个人都可以是智慧的,但任何人也都不会自动成长为智慧的人。
智慧之学探讨智慧孕育于怎样的意识,能够产生出智慧的意识又何以让智慧无形湮灭,意识如何才能最终产生出智慧。
“知人则哲”。
在人的精神世界,知识和逻辑的力量是有限的。
真正哲学的智慧是让人人都拥有智慧的智慧,并非借助创造、发明来显示自己有智慧的智慧。
真正的哲学是思想的学校,人人都应当学习,并非少数专家的事情。
思想健康成长,人人都可以是智慧的。
关键词:数字政治;民主;信息技术一真正的哲学是智慧之学——使人智慧的学问,但并不是“给”人以智慧的学问。
如果某种哲学自以为可以“给”人以智慧,这种哲学也就还不是真正的智慧之学,传授这种哲学的哲学教育也不会使受教育者获得他们所期望的智慧。
智慧是人的最重要的能力——“人的最高思维能力”??[1](p.70)?、“人的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2](p.1624)?,与人同在,不能离开人而独立存在。
人的智慧是人类文明的永不枯竭的动力与源泉,蕴涵无限的创造力。
一切文明创造——畜牧、耕种、建筑、文字、宗教、哲学、教育、艺术、医学、城市、法律、国家、科学、工业等——都凝聚着人的智慧。
然而智慧一旦离开了人,客观化在人的创造物中,也就失去创造性,不会再产生出新的发明创造,不能再让人们正确辨析判断那些以往没有但在文明发展中却必然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文明的存在、延续,人的智慧需要不断客观化为人的文明创造,凝聚于科学、技术、艺术、制度等人的创造物之中。
文明的发展、进步,则要求每一代人都必须拥有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不能仅仅依赖于前人的智慧。
哲学对人生的意义论文范文

哲学对人生的意义论文范文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哲学作为一门探索人类存在和思维的学科,对于人生的意义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人生的意义是每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惑和挑战时都会思考的问题。
哲学作为一种思辨的工具,帮助我们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思考和探索。
本文将从自由意志、价值观和生命意义的角度探讨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首先,哲学在自由意志的讨论中对人生的意义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由意志是指人作为自主决策者的能力。
哲学家们通过逻辑分析和伦理学探讨自由意志的概念,并将其与人生的意义联系起来。
例如,康德认为自由意志是道德行为的前提条件。
他认为道德行为应该是出于自主决策而不是任意因素的结果。
因此,人的自由意志行为赋予了道德行为和人生意义。
其次,哲学通过关注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为人生的意义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价值观是指个人或集体对于美、善和真理等方面的评价标准。
它们是人们对于人生意义的判断和追求的基础。
哲学家通过伦理学和美学等学科讨论和研究了不同的价值观,并探究它们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例如,尼采认为个体的生命意义在于追求个体的意志和激情。
他主张超越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积极地拥抱个体独特的价值观,从而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最后,哲学对于生命意义的探讨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生命意义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存在的解释和价值的追求。
哲学家们通过对存在主义和形而上学等问题的思考,引导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
例如,西塞罗在《生命意义》中提出了“活着就是思考”的观点。
他认为通过思考我们可以理解和把握人生的意义。
对于存在主义理论而言,人可以自由选择他们的目标和行动,因此个体的选择决定了生活的意义。
综上所述,哲学对人生的意义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自由意志的讨论,哲学指引了个体如何从自主决策中寻找人生意义。
通过对价值观的研究,哲学为人们提供了评价和判断人生意义的依据。
通过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哲学启发了我们对于人类存在的反思和追求。
哲学帮助我们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并为人生提供了一种深入的探索和思考的方法。
哲学方面论文写作范文

哲学方面论文写作范文哲学会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哲学方面论文写作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哲学方面论文写作范文篇1浅谈哲学知识与哲学智慧【摘要】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先哲们对新一代年轻学者的学科理论建设和教学战线上的实践者的实际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成为“刺猬型”学者还是“狐狸型”学者、如何进行治学研究等角度浅谈笔者对西方语言哲学研读时细碎点滴的沉淀所悟。
【关键词】西方语言哲学刺猬型学者狐狸型学者在读图、解构和恶搞一切常规和正统的今天,读文索字,冥思吟想仍然具有莫大的乐趣。
冯契先生在他最为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所阐述的三个基本观点使我印象深刻,他曾说:我们的学术、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读书等,无外乎就是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理论转化为方法、把观念转化为德性。
因此,学习西方语言哲学,笔者认为不应把大师肢解为一些死的教条;不谈真理理论,是不愿意把真理理论谈死(Seek our truth in the search of truth);不想把维特根斯坦当做语言哲学死的知识来加以拙劣地总结;更应该试着把握传承维特根斯坦先哲们的精神和智慧。
当然,这种尝试性地思考可能仍然很拙劣,但坚信真正的哲学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对其活的思考。
一、刺猬与狐狸——学者的两种类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大师塞亚·柏林在《刺猬和狐狸》一书中,根据西方谚语形象地将学者分为两类:“刺猬型”和“狐狸型”。
“刺猬型”学者相信宇宙间存在一个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体系。
“狐狸型”学者则不相信任何系统,更不相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可以靠一个体系就可以解决。
美国哲学史家M.怀特把20世纪的哲学史形象地描述为“狐狸”与“刺猬”斗争的历史。
所谓“狐狸”,是指注重感性经验和细节分析的英美哲学家,如逻辑实证主义与语言分析学派;而“刺猬”,则是指热衷建立宏伟体系、崇尚综合方法的欧洲大陆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以及20世纪的萨特、海德格尔等。
哲学对生活的影响论文(2)

哲学对生活的影响论文(2)哲学对生活的影响论文篇二哲学对人生的影响【摘要】哲学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先进人物成功的背后是哲学思想的支撑。
哲学并不仅限于书本,生活处处哲学。
【关键词】哲学人生观哲学的起源斯贝尔斯的轴心期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早在公元前八百年到公元前二百年世界范围内希腊、印度和中国同时产生了哲学,哲学三元。
雅斯贝尔斯的理论,不管你赞成与否,它确实说出了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不容否认。
三者独自产生,所以哲学三元而非一元,三分天下。
三者自成体系,平行发展。
在世界的文化史上,有所谓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的时间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全世界只有三个地方有哲学,或者说只有在这三个地方产生了哲学突破:西方,中国,印度。
在西方,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墨子等思想家,在印度则有佛教、耆那教等。
这是很奇怪的现象。
这三个地方形成的哲学,在轴心期都是在本地的地区性文化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这样发展起来的哲学,因此也都具有自己独立的价值、独立的思路、独立的哲学问题,从而形成了三大哲学系统:希腊系统、中国系统以及印度系统。
在当时这三大系统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交流,而是各自走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16世纪以后,希腊系统扩充到了整个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势力越发强大,而中国系统和印度系统相比之下则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出现了西方文化的话语霸权。
哲学对人生的影响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意即“爱智慧”。
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就我们个人来讲,哲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或人的存在形式。
它反映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或生活中奉行的一些准则。
人生却是实在的生命体验。
一个有哲学观念的人,他的心灵一定长着翅膀,这也是人走向完善的基本条件。
有时,哲学对人生也是很无奈。
比如,我们每一个有思想的人,无论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想在哲学上面找到答案,然而,并不令人满意。
哲学类议论文(四篇)

哲学类议论文(四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料作文大全、名言名句、心得体会、语录大全、祝福语、演讲稿、古诗词、读后感、申请书、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and compositions, famous sayings and sentences, experiences, quotations, blessings, speeches, ancient poems, after-reading feelings, applica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哲学类议论文(四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苏格拉底哲学论文

苏格拉底哲学论文学习任何学派的哲学,首先必须得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哲学”。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苏格拉底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苏格拉底哲学论文篇一什么是哲学?学习任何学派的哲学,首先必须得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哲学”。
一般学过西方哲学史的人会说,“哲学就是爱智慧,只要你在求知便是在研究哲学”。
个人看来,这样的回答显得太空洞和宽泛了,一下子就把哲学给神“高大上化了”。
其实,个人比较赞同的回答是,“哲学就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即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连精神病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只是常人无法理解而已。
说到这我便想到,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哲学家也是“疯子”,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也无法被常人所理解;这让哲学家们着实尴尬,也使得哲学变得那么的“高高在上”,令普通老百姓无法触碰。
然而,其实哲学并不像大家伙所想象的那样抽象难懂;恰恰相反,她通俗易懂,只是在所谓的哲学研究者笔下被“高大上化了”。
好了,继续接前文说。
刚才说到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那么是不是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哲学观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哲学观和世界观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那就是哲学观是体系化了的世界观。
举个例子就能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虽然这个例子可能有些不恰当:世界观好比一所能够用来盖一所房子的所有材料,只是被散乱的堆积在一起的;而哲学观就是一所用这些材料盖起来的房子。
相对而言,世界观很不稳定,因为这些被堆积起来的的材料可能慢慢的被偷走,或者被替换,易随波逐流;而哲学观却很稳定,因为她已经是一所房子了,你要摧毁她,必须把她全部推到,只能通过“洗脑”的方式。
好了,说到这,大家应该很清楚什么是哲学观,什么世界观了。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哲学观对人的作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什么样的哲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从而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精神病人的哲学观/世界观会使他们形成指导自己“特殊行为”的方法论,后果,额.........你懂得!说到这,对哲学本质的解释就告一段落了。
中国哲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关于中国哲学论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国哲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哲学篇1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华传统修身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为人修身的文化,是一种适应社会、适应历史发展的道理。
中华传统修身文化具有浓厚的哲学基础,修身文化源于哲学,同时,哲学的发展又对修身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中华传统修身文化;哲学渊源;探究人类文化的产生伴随着人类演化过程的信息传递,天地万物的讯息产生并融汇渗透就形成了文化,而文化是独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和渗透。
从词源来看,“文化”一词本意为耕种、养育、培育、发展和尊重。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文化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
”①《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化为变化、变易、造化”。
文化从本义来看是指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和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传承演化进程中形成的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简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通过不同的中华民族文化表现形态来呈现的各种民族风俗、文明和精神的总称。
一、修身文化内涵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开端就以儒家学术为奠基,形成了一整套的关于对人、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追求,——即“仁义礼智信”等,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步以此为基础发展为一整套趋于完善的传统文化体系。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一种对每个人都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就是修身文化。
修身文化是将为人修身的文化,是一种适应社会、适应历史发展的道理,它以“人性之善也”(《孟子告子上》)、“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的思想为出发点,以“圣人之德”(《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古圣先贤”(《红楼梦》)为个人修身目标,展现了内涵丰富的修身文化体系。
人生哲学论文

人生哲学论文篇一:哲学与人生(论文)哲学与人生中国人有句口头禅,叫做“人生在世”。
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抱着什么态度面对这个世界?这是人生最大,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
它不以追求知识体系或外部事物的普遍规律为最终目标,而是讲人对世界的态度,讲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真理能带给我们自由,科学给予我们知识,只有哲学才会赋予我们智慧。
哲学有两大领域,一个是对世界的思考,追问世界到底是什么?另一个是对人生的思考,追问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因此,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
人的一生是充满矛盾和痛苦的过程,哲学就是教人以经得起痛苦和磨炼的人生态度之学。
一、哲学是什么?认识哲学。
对一般人而言,哲学是一个既抽象又空洞的词汇。
哲学是什么,因为哲学本身就是从提问开始。
可以说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说它简单,因为哲学已存在几千年,早就有过定义;说复杂,是因为迄今为止它永远是个问题,至今尚未有,也不可能有终极的答案。
“哲学”这个词,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没有出现,它来自19世纪日本学者西周,他把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思想翻译为“哲学”。
中国晚清的学者黄遵宪最早把“哲学”这个词从日本介绍到中国。
“哲学”是个非常深奥的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多少个哲学家就有多少个说法。
下面试从多个方面来认识“哲学”。
(一)、“哲学的原意就是爱智慧”。
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中的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合成,原意是“爱智慧”,爱慕智慧就是哲学。
“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意思,一是指情爱,代表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性冲动及浪漫的情怀;二是友爱;三是博爱。
在哲学所谈论的爱,重点在于友爱。
友爱是温和而理性的,是我们对于智慧比较正确的态度。
“智慧”有两个特点,一是“完整”,所谓完整,代表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生命是完整的,我们在一个地方失败,正好在这个地方有了反省的机会,借此能够有所改善;相反的,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的,可能反而没有反省的机会。
哲学观点论文

哲学观点论文哲学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哲学观点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哲学观点论文篇1试析西方科学哲学的演变逻辑一、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概述西方科学哲学产生以来,经历了一个明显的转变,即从实证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转变,由科学知识的逻辑模型到科学理论的历史模型的转变。
代表这种历史发展的三个主要流派是:以孔德为创始人的实证主义;以波普尔为创始人的证伪主义和以库恩为创始人的历史主义。
(一)实证主义的缘起与演进实证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首创的一种科学哲学派别,主张以经验论传统为认识基础,反对形而上学,并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实证主义:孔德继承了17世纪以来欧洲哲学中一直存在的经验主义传统,特别是贝克莱、休谟的主观经验论和牛顿的机械论哲学,创立了实证主义哲学。
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在经验证实的基础上。
”第二代实证主义:19世纪末,物理学领域的深刻变革推动了实证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马赫接受并改造了孔德的实证主义原则,进一步反对形而上学。
把“科学的任务看作是对事实的概要性描述而非理解和解释,并把人的经验看成中立的感觉要素,一切研究都是探知这些要素的联结方式,强调除感觉经验之外的存在都是多余的,形而上学的东西。
第三代实证主义:20世纪初,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诞生为标志的物理学革命,使科学和哲学的关系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作为经验论传统与数理逻辑相结合的时代产物。
一方面,继承了马赫的经验论原则,更为彻底的反对一切形而上学,认为:“只有数学和逻辑的命题、经验科学的命题才算有意义的,而形而上学的命题是一些无认识意义的伪命题。
”另一方面,提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不断通过归纳逻辑,得到被经验证实而具有较高概率的命题和理论。
这种累进式积累的机制是:一个相对自足的理论为另一个内涵更大的理论所吸收,或者归化到另一个内涵更大的理论。
关于哲学相关小论文(2)

关于哲学相关小论文(2)哲学相关小论文篇二从《大众哲学》到《通俗哲学》《大众哲学》和《通俗哲学》这类读物,比之高深的哲学专著,似乎难登哲学的大雅之堂。
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不管是否真能读懂,人们总是喜欢在客厅的显要之处摆上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著作作为点缀。
《大众哲学》和《通俗哲学》却没有这样的功用。
它们是大众的读本,这些书在农村、在山乡、在车间、在学校到处都有人争相传阅。
它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能够使人从字里行间看到人类智慧的火花,激起人们的热情,唤起人们去思索。
人民喜爱通俗的哲学,通俗的哲学也只有在人民中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优秀成果,它是科学的哲学,又是实践的哲学,它不仅要求理论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深刻性,而且要求它具有实践性,要求哲学成为广大群众手中的武器。
这就离不开哲学的普及和通俗化的工作。
通俗的哲学以其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富于启发和引导作用,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从艾思奇同志的《大众哲学》,到现在的《通俗哲学》,其间经过了半个世纪,可以说,它们是我国哲学通俗读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两本。
在我国,最初系统从事哲学通俗化工作的,是年轻的艾思奇同志。
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到一九三五年十月,艾思奇同志在《读书生活》半月刊上每期发表一篇通俗的哲学文章,以后结集成书,于一九三六年一月出版,初名《哲学讲话》,同年六月第四版改名为《大众哲学》。
这就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的通俗哲学读本。
艾思奇同志在谈及这本书的体裁时说:“这种通俗的体裁还没有人尝试过,甚至是没有人屑于尝试的。
”(《艾思奇文集》第一卷,第285页)但是这种“没有人屑于尝试”的体裁却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人民大众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
从一九三六年第一版到一九四八年已出到三十二版。
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读本在国民党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情况下,能够在十二年内再版三十二次,可见其受群众欢迎的程度。
哲学是时代的产儿。
《大众哲学》的问世,正是时代的需要所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子力学中的哲学【摘要】:介绍了量子力学及其相关的一些可能对哲学有帮助的问题,介绍量子力学对现代科学的观念带来的巨大的改变,和在哲学方面提出的一些问题,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和计算主义的新解释。
【关键词】:量子力学;哲学;计算主义;量子纠缠科学技术哲学是以人类对自然界的总体认识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科学技术的性质、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等所作的哲学探讨的理论体系。
哲学理论思维较之科学理论思维来说在对世界的把握上就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最高的解释性。
反过来,科学可以更好地利用哲学思想对其进行理论和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科学发展为哲学研究提供素材,哲学的发展启迪科学思维。
”量子力学理论形式体系的建立,超前于人们对它本身的恰当解释。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量子力学自诞生之日起,各种不同观点、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就一直未曾间断。
毫无疑问,对量子力学的解释,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
因此,换一种角度,从哲学上来看待这些争论,对于理解和认识量子力学,以及加深对哲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很多敏锐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都以自觉的意识到使得他们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往往并不是那些具体专业中的直接性材料,而是对这些材料进行处理的方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表达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显然,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
我们就根据这种观点来看看近百年来物理学的发展。
”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说:“科学在每个时期都和当时的哲学体系互相影响,它向哲学体系提供观测事实,同时从它们得到思想方法。
经典物理学所依靠的十九世纪的哲学,是深深地植根于休谟的观念之中。
从它的哲学发展出两个体系,在经典物理后期支配着整个科学,这就是批判哲学和经验论。
”“每一个现代物理学家,……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同哲学思想错综地交织在一起的,要是对哲学文献没有充分的知识,他的工作就会是无效的。
在我自己的一生中,这是一个最主要的思想。
”这些学者们虽然在表达上不尽相同,但他们认识的实质是相同的:即科学与哲学之内在融合的。
量子理论从1900年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假设,再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工作,到1926年薛定谔(Schrodinger)建立了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后又经许多年的阐释和不断完善,构建了一个与经典世界根本不同(更加丰富与奇异)的并经受实验检验的富有成效的崭新理论。
在对时间、空间、客观实在等基本观念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表述方式上同相对论一道构成对经典观念的深刻革命。
1.测不准关系量子力学已经成为了物理世界知识的中心部分,然而正如费曼说没有人理解量子力学,因为量子力学所描述的世界与我们人类的理性的常识相距太远。
也正应为如此,量子力学也引发了人类对于世界认识的新的哲学思考。
量子力学首先带给人们巨大冲击的是它的测不准关系。
测不准关系是量子力学中的基本关系,它反映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坐标和动量就是一组有对易关系的算符,△x△p≥h/4π, ,这是坐标和动量的测不准关系。
这个公式表明,我们不可能同时准确的测量出一个粒子的坐标与动量。
这个看似简单的关系却引起了人们极大注意,非决定论在这里取代了决定论。
“事实上描写所有物质的量子力学的全部理论都取决于不确定原理的正确性。
由于量子力学是这样一种成功的理论,我们对于不确定性原理的信任也就加深了。
”量子力学彻底抛弃了关于将来的决定论的观点,物理学出现了本质上的不确定性。
希腊第一个哲学著作家阿那克西曼德(Aaximander)说:“真正的存在物不可能具备任何确定的属性,否则它也会和其它一切事物一样是被产生出来和必定灭亡的了,......这个不朽的永恒的本原被命名为‘不确定者'(perin),这个在不确定者身上、在万物母腹中的终极统一,人们只能用否定的方式称谓它”。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并不是说一个粒子既是波又是粒子,而是说它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
微观粒子有时候表现的像波,有的时候表现的像粒子,它表现的像什么取决于观察者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观察它。
也就是说,假设有客观实在这种东西的话,如果他被思维观察到了,那么它也已经被改变了。
这或许可以对认识论带来一些比较有依据的观点。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并不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它们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并且可以和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作一下类比。
波粒二象性使人想起了精神——肉体的二重性,又是一种软件——硬件的二重性。
玻姆说:“习惯上把世界分成主体与客体,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肉体与灵魂,这种分法已经不恰当了。
”这样,我们不必再局限于分析还原的原子论,用一种强烈的整体观来看这个世界,打破了人们的常识所珍视的关于实在性质的概念。
量子因素也挣脱了因果链,因为根据量子论,在没有因的情况下也可能有果。
量子论使得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界限模糊了,将强烈的整体观念引入了我们的世界观。
在经典力学中,质点的状态用坐标和速度来描写,质点的运动方程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牛顿运动方程。
而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状态则用波函数来描写,决定粒子变化的方程不再是牛顿运动方程,而是薛定谔方程。
▽²ψ(x,y,z)+(8π²m/h²)=[E-U(x,y,z)]ψ(x,y,z) 首先对它做出解释的是玻恩,他的解释被称作哥本哈根诠释,也被称作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即波函数代表的是物质出现的几率。
这个解释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世界观,确定性被不确定性代替,物体的轨迹被几率代替,微观、物质如电子像幽灵一样没有了轨迹,可以在任何可能的位置出现,我们只能给出它在某处出现的概率。
现在,根据概率公设,对于一个处于任意态|a〉的体系中的量Q作一次测量,理论并不能预言一个确定的值,而只能以概率|〈a|q k〉|2预言所有的值q k。
有些物理学家已经发现量子力学的这个方面是难以接受的。
薛定谔通过下面的例子说明了这个推论的本质。
试考虑一只猫关在一个封闭的盒子内,盒子上有一个用极化晶体遮住的孔,当一束由两个垂直极化分量构成的光射来时,一个分量将被吸收,而另一个分量将通过这个孔,扣动光子枪的扳机,使枪击发,射向盒内的猫。
现在有单个光子通过孔进入盒内。
按照量子力学,击发枪机,光子(只作为一个整体)有50%的机会通过晶体,进入盒内,把猫射死,即量子力学不允许人们知道这只猫是已经被杀死了还是没有杀死,除非人们打开盒子才能发现猫的死活。
这个结论是量子力学的一个严格推论。
哥本哈根学派把这个结论视作我们所能期望得到的答案,并且相信量子力学告诉了我们所有我们将能知道的东西。
另外,这种态度还是一种哲学,亦即是我们关于物理理论应该是什么的信念,这也是爱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学派之间争论的根源。
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由于带给了人们观念上的巨大冲击,也招来很多的反对者。
所有对这个解释的反对者在一个论点上都是一致的,他们希望回到经典物理学的实在的概念,回到哲学上唯物主义的本体论,他们希望回到一个客观实在世界观,这个世界的最小部分是客观存在的,与我们的主观意识无关。
“然而由于原子现像的本质,这是不可能的,至少是不完全可能的,我们的任务不应该去阐述原子现象应当是怎样的那些愿望,我们的任务只能去理解它们”2.非定域性——量子纠缠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量子力学快速发展并完善起来,解决了许多经典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大量的实验事实及实际应用也证明了量子力学是一个成功的物理理论。
但是关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却存在不同的解释。
众多的物理学家在自己观点的指引下,对量子力学的基本解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有三种:传统解释,PTV系综解释和统计解释。
这三种解释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上面讲到三种观点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是由于各方都坚持己见,才有了著名的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论战,量子纠缠才被爱因斯坦以一个悖论的疑问提出。
量子纠缠就此提出。
1927年九月,玻尔在科摩会议中首度公开地演讲他的互补原理,由于他采用了大量的哲学语言来阐释互补原理,使大家感到震惊与困惑。
当时大多数人对于测不准关系及互补原理的深刻内涵还不大明了。
几个星期后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五届solvya会议,包括玻尔、爱因斯坦、玻恩、薛定愕、海森堡等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都出席了这项盛会。
玻尔在会议中重述了他在科摩会议上的观点。
由于爱因斯坦并未参加科摩会议,这还是他首次听到玻尔亲自阐述互补原理和对量子力学的诠释。
下面是量子纠缠(非定域性)的具体解释:非定域性(即量子非定域性)可定义为[4]:在量子相干尺度内,一个微观系统的性质不仅与所在局域的时空性质有关,而且也与另一处于类空间隔的微观系统的性质或时空的性质有关。
这意味着,如果两个微观系统之间具有量子非定域性,那么这两个微观系统之间可能有相互作用,也可能没有相互作用,但一定有某种相互关联,关联的具体方式需要自然科学的详尽研究。
量子非定域性意味着微观世界存在内部时空。
在量子力学中,完备本征函数形成了希尔伯特空间(即内部时空),微观粒子是由希尔伯特空间决定的。
内部时空不同于外部时空。
事物既可以在外部时空运动,也可以在内部时空运动。
在一定条件下,外部时空可以反映内部时空的状态。
比如,斯特恩-盖拉赫实验表明了自旋的存在,即从原子的空间分布读出内部状态自旋的存在。
内部时空决定了量子非定域性或量子纠缠。
量子力学的著名悖论,爱因斯坦—波多斯基—罗森悖论,即EPR悖论。
这是一个思想实验,最终导致了一个悖论,被爱因斯坦用来攻击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结果却导出了一条令人匪夷所思原理,即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
EPR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和哲学意义。
根据量子纠缠我们可知,在空间上距离很远的具有纠缠态的两个粒子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瞬时的,超距的。
超距作用再一次以更加强有力理论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超距这一作用以人类的常识来看是不能理解的在面对理性建立起来的理论却使我们陷入了混乱,面对迷茫的量子力学,我们接受了一个又一个的远离常识的理论,不知是兴奋,还绝望。
近二十几年来,把实在看成计算的新观念正在形成和发展,这种新观念所代表的思潮就是计算主义,“计算主义不再认为构成世界的基本性单位是实体的粒子,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或信息流。
”这样,计算主义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图景。
令我们惊奇的是,计算主义在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上又一次展示了其理论的诱人之处。
“赛格林提出了量子力学的一条基本的概念性原理,即每个基元系统携带1比特的信息。
在他看来一个系统只携带1比特信息仅仅意指它只能携带关于一个提问的答案或只表征一个命题的真值。
”这样依据这样一条既简单又平凡的原理,赛格林能够说明量子力学中那些最令人困惑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