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752626
哲学问题的论文

哲学问题的论文存在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本体论问题。
在哲学史上,令人瞩目的是自从哲学发生语言学转向以来,对存在问题的探讨进入了现代逻辑的视野。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哲学问题的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哲学问题的论文篇一存在问题的逻辑哲学探赜存在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本体论问题。
在哲学史上,令人瞩目的是自从哲学发生语言学转向以来,对存在问题的探讨进入了现代逻辑的视野。
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运用现代逻辑工具,企图解决有关存在的诸多难题,使存在问题的研究工作踏上了更加深刻与细致之途。
本文试图对这一历史片段的重要思想作一简要回顾,并提出自己的初步见解。
一、何谓存在——“存在”是不是逻辑谓词的争论在哲学史上,亚里斯多德首先对存在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在他看来,存在是存在物或范畴的一种不言自明的性质,“存在”在主谓式命题中充当谓词,用以述说主词所指对象的普遍性质。
亚氏的这一思想符合人们的直观思维,长时间内被奉为无可置疑的真理。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安琴伦和近代哲学家笛卡尔就援用了这一思想提出了“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上帝是完美的,即上帝具有一切性质,存在也是一种性质,所以,上帝具有存在性,即上帝存在。
然而这一证明引起了康德的反驳。
康德认为,该证明的荒谬之处在于它把存在看作一种性质。
“存在”虽然从表面上看似性质,实际上却非真正的性质。
相应地,在语言形式上,“存在”虽然表面上是语法谓词,但它不是真正的谓词,即逻辑谓词。
因为它根本没有起到逻辑谓词的作用,即能给主词概念提供新的信息或知识。
例如“……是红色的”、“……是一只驯虎”是真正的谓词。
如果我告诉你:x是红色的,x是一只驯虎,那么我便向你提供了有关x的事实。
而我对你说“x存在”时,实际上是说“有x”,没有向你提供有关x的任何新的信息或知识。
康德的这一见解是深刻的,引起了后来存在问题研究的争论高潮。
这一高潮在逻辑学界主要是围绕“存在是不是逻辑谓词”而展开的。
在一阶逻辑中,把“存在”作存在量词处理的人可追溯于奥地利哲学家布伦坦诺(F.Brenta-no),他注意到“存在”一词与“有些”之类的词之间有类似关系。
价值哲学论文范文3篇

价值哲学论⽂范⽂3篇哲学价值课题分析论⽂⼀、《纯粹理性批判》:是否弃上帝,抑或是否弃思辨理性的僭妄?⼀种对康德的如下理解曾在国内学术界差不多成为认同的观念:从《纯粹理性批判》到《实践理性批判》,上帝在⼀度被否弃后,⼜被否弃者重新扶上天国的王位。
⼀部评述康德哲学的专著这样写道:“康德在前门送⾛上帝(在认识领域宣布不能证实上帝存在),在后门⼜接了进来(在实践领域⼜宣布上帝必然存在)。
”(1)这种见解我们⾄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海涅,然⽽海涅是错的。
事实上,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否弃的只是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和“神学的证明”,却并不就是上帝本⾝。
⽆论是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还是宇宙论证明或⾃然神论证明,都是认知理性(理性,亦即知性)向着超验世界的思辨运⽤。
在康德看来,认知理性的本分在于对经验世界的认知,超出经验世界作认知的承诺是认知理性对它所应守分际的僭越。
上帝并⾮经验世界的存在,认知理性的感性直观和知性范畴⽆缘把这种未可限定的对象笼罩在⾃⼰有限的能⼒之下。
那些以为康德“在前门送⾛上帝”或所谓在理论理性中杀死上帝的⼈,⼀个明显的误解在于,他们把认知理性在上帝⾯前的不堪,领会成了上帝经不起认知理性的审判。
不论是海涅,还是那些有着同样见解⽽只是变了⼀种说法的⼈,⾄少在他们把《纯粹理性批判》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然神论证明的否弃看作是对上帝本⾝的否弃时,他们认可了认知理性效准的⽆限性,或者也可以说,不论他们是否意识到,他们这时所执著的正是所谓认知理性⼀元论。
在康德那⾥,上帝确然是不可“知”的,但不可“知”并不就是不可“达”或不可“致”。
不可“知”只是对认知理性效准的有限性的申达,并不意味着对理性——包括理性的实践运⽤或所谓实践理性——的信念不⾜。
依康德的意思,认知理性只须去认知,这是以经验世界为对象的活动,⾮感性的领域则⾮认知的能⼒所能为。
⽐如价值(康德哲学⾄少涉及到道德价值、幸福价值和审美价值)判断,原是依据意志或情趣所作的“好”(涵盖“善”、“美”、“幸福”等)与不“好”的分辨,这分辨决不能为认知的“是”与“不是”的分辨所取代。
哲学科学论文

哲学科学论文波普尔作为科学哲学家,其思想自然有很重大的价值。
但是我们还可以以其思想作为一种参照系,来帮助我们看待其他人的思想,以获得一种也许对双方都有益地理解的促进。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哲学科学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哲学科学论文篇一波普尔与库恩思想比较研究摘要:波普尔作为科学哲学家,其思想自然有很重大的价值。
但是我们还可以以其思想作为一种参照系,来帮助我们看待其他人的思想,以获得一种也许对双方都有益地理解的促进。
波普尔应该说在科学哲学中体现了突破性,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波普尔思想中的保守性。
在科学发展模式中,波普尔的“不断革命论”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说是对科学知识累积观的突破。
但其研究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却与逻辑实证主义者并无二致:从逻辑和经验两条途径来对科学进行哲学思考。
并且对于科学知识累积观也没有完全放弃。
对于科学语言的研究,波普尔并没有多加考虑,他认为“我所认为的维也纳学派和逻辑实证主义瓦解的最终原因不应归咎于它学说上种种严重错误……而应归咎于对重大问题的兴趣的衰退;归咎于埋头于细节……尤其是词的意义;简言之,归咎于它的烦琐哲学。
”波普尔对于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以及理论负载观念是有一定了解的。
但他仍然不认为人的主观倾向和知识的社会建构对于科学知识的形成,科学理论的发展有多大的作用。
他似乎认为与经验联系的语言还是中性的语言。
可以说波普尔在对科学哲学的研究途径上,对语言的认识上还是坚持比较保守的观点。
本文立足于这几方面,将波普尔与库恩的思想做了初步的比较,在表达库恩哲学与波普尔哲学的不同的基础上,力图展现出库恩哲学表现出的西方哲学的新方向:如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重视,对于科学累积观的放弃,对于科学共同体的封闭性的说明,最重要的是对不可通约性的研究体现出其新的哲学观。
科学哲学以逻辑经验主义为这一哲学门类的第一个成熟派别,发展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渐趋势微。
波普尔哲学出现。
波普尔哲学从时间上介于逻辑经验主义与库恩之间,思想上继承了逻辑传统和经验传统,可以说是逻辑经验主义的新形式。
大学哲学论文

大学哲学论文哲学教育是大学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哲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哲学论文范文一:当哲学遇见大学生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加入WTO,GDP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国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愈发耀眼。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我们的思想与实践的高度决定着将来的祖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度。
然而,如今的我们面临着许多困惑与挑战。
如何化解困难,充满正能量?只有坚定不移地拿起哲学这一思想武器,朝着思想的敌人“开炮”,必然能够于逆境之中涅盘重生,于绝境之中履险如夷,于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发现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本文将结合自身实际,从大学生普遍的实际问题出发,以及如何利用多种哲学原理来解决它们,从而帮助大学生成长成功。
关键字:普遍问题,矛盾分析法,发展规律,理论实践统一,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一个世纪来,不断和其所处的时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为时代前进的罗盘和风向标。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弄潮儿。
但是,身处象牙塔的我们,却面临着许多困惑,最为普遍的当属这些问题: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问题。
哲学原理能指导我们走出迷惑,引领我们通往成功。
一,学业问题:(一) 学业问题具体表现:我是一名理科生,进入大学后,课程中却多有心理学,教育学这些偏重于文科的科目。
深知这些科目对于师范生的重要性,于是我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对于概念的理解,实际的运用等总是存在问题。
由于这些科目学习的吃力,挫败感接踵而至,让我对它们失去了信心,我甚至想过要放弃这些科目。
据我了解,我的这一问题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二)哲学原理解决问题:事物发展规律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上一个周期和下一个周期的无限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中国哲学史论文(4篇)

中国哲学史论文(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中国哲学史论文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中国哲学史课程论文孟子思想和荀子思想比较学生姓名吴鹏华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班级2013级非师一班学号***************任课教师吴延勤孟子思想和荀子思想比较摘要:法家有句名言: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会随着时间地点等条件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否则就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孟子和荀子虽然同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都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是双方所处的年代相隔太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加上孟子和荀子个人经历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字:孟子思想;荀子思想;比较一、孟子的思想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和“义”。
他在孔子“德政”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了“仁政”和“王道”,主张效法先王之道,认为“国君好仁,则天下无敌”。
1在治国主张方面孟子也提出了与“仁政”相对应的主张,在政治上孟子认为国君要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经济方面孟子认为国君要“制民之产”,保证百姓“不违农时”“勿夺其时”,生活有保障,为统一天下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军事上孟子认为国君要兴仁义之师,“以天下之至仁伐至不仁”。
2在人性方面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是因为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等道德3。
在个人修养方面孟子认为无论是君主还是大臣都要自觉地修养自己的德性,“养浩然之气”,努力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极力倡导人格的独立和尊严,主张以道德对抗君主的权势。
在天命观方面孟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规范,“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代表的是天意,“顺之者昌,逆之则亡”。
哲学论文哲学论文800字精选4篇

哲学论文哲学论文800字精选4篇哲学论文篇一摘要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本文根据在宜宾学院发生的一件无人售书摊的事件以及广西柳州市洛维路一个小区里有个无人看管菜摊,对其所折射的哲学道理和意义进行分析,并得出其所体现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无人售买现象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前言:本文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无人售买现象1、宜宾学院的无人售书摊在宜宾学院校园,上学、就餐的路上,师生们都会经过一个独特的书摊,因为这个书摊没有摊主值班,全凭自觉,长期以来,已经成为了一块诚信的试金石。
平时无人看管,购书付款全凭学生自觉。
学生们都说:“书摊挺有意思的,蛮温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老师也很喜欢,称赞其对学生的品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这一事件曾经还在教育界产生了小小的风暴,并广受好评,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年的时间我们学校也增加了不少的无人售卖摊位,有买发夹的,有卖文具的,有卖生活用品风扇的。
“这些小摊不仅无人看管,而且自开摊以来几乎没有丢失过一本书一件商品。
小小的书摊能得到大家这么呵护,让大家默默遵守着这份诚信,这样很美”。
“这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堂生动的品行课,通过这种氛围潜移默化地教育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要遵守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起码的诚信,这也是现在社会所缺失的。
”2、广西柳州市的无人售菜摊广西柳州市洛维路一个小区里有个无人看管菜摊,菜价已经有10多年没有上涨了,在这个无人看管菜摊,买菜者自助选菜自觉付款,这种方式延续了近30年,菜钱一分未少。
经典哲学论文范文3篇

经典哲学论⽂范⽂3篇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解释——解释学⽅法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献研究中的运⽤内容提要:本⽂在简要勾勒解释学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解释的客观性和解释循环两个理论问题,并以马克思哲学⽂本研究为例,论述了解释学⽅法在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献研究时,应该遵循的若⼲原则。
关键词:解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献研究⽅法论在当代条件下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献的研究,实际上就是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本作出新的解释:⼀⽅⾯揭⽰其本来意义,澄清由于历史的原因⽽附加其上的种种误解和误读;另⼀⽅⾯阐扬和彰显其当代价值,实现其与时俱进的发展。
笔者认为,⾃觉地借鉴并合理地运⽤现代解释学的理论与⽅法,对于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提出⼏个问题,与识者共同探讨。
⼀解释学(hermeneutics,⼜译为释义学、诠释学等)不是⼀个特定的哲学流派,⽽是⼀种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当时是⼀门如何把隐晦的神意转换为可理解的语⾔的技术[1];中世纪的奥古斯丁等⼈在解释《圣经》和宗教教义过程中逐渐使之系统化;宗教改⾰时期,马丁·路德⼜使它逐渐发展成为⼀门诠释经⽂和法典的技术性学科。
但是,作为⼀门专门研究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现代解释学是19世纪以后的产物。
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是其先驱,⽣命哲学家狄尔泰是它的开创者,其他主要代表⼈物有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哈贝马斯和利科等。
经过⼏代⼈的共同努⼒,解释学已经发展成为⼈⽂科学领域内普遍有效的⽅法论(当然其意义不限于此)。
⼈们⼀般把解释学划分为古典和现代两种类型,这固然有时间因素的考虑在内,但更重要的是性质上的差别,因为这⾥的“古典”和“现代”都是在现代解释学范围内的区分。
从历史上看,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1768?834)⾸次提出了有关正确理解和避免误解的普遍解释学理论。
哲学论文写作

哲学论文写作任何哲学革命首先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范式,也正是这种崭新的思维范式才导致了哲学的革命。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哲学论文写作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哲学论文写作篇1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环境哲学思想20世纪,人类的生活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全球暖化、臭氧层稀薄、森林大量砍伐、水污染、土地沙化、生物物种大量灭绝、化学药剂污染等,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已经深刻影响到地球生物的生存与生态系统的平衡。
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这一课题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哲学家面对生态环境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来阐释这种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演变,我们通常将其称做“环境哲学”。
环境哲学旨在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西方环境哲学方兴未艾之际,我们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看到中国的先哲早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对当代环境哲学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中国古代的环境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的天人关系论与道家的自然观。
中国古代环境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天”和“人”。
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可以归纳为三种:人制于天、人定胜天、天人合一,其中天与人的和谐一致是其基调。
一、僵家的天人关系论“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是古代中国人一种悠久的生活智慧和对宇宙、自身关系的认识,儒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独特的表述和发展。
(一)古代儒家主张“时禁”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节律十分敏感,主张一种“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并通过一定的制度来体现这种精神,反映出一种节欲的观念,表现出一种中和、宽容的态度。
古代儒家主张“时禁”,认为这种为自然和生命的节律而制定的各种禁令为“圣王之制”,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维持和人类的普遍生存,而不仅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道德约束和限制。
古代儒家学说不是普遍地禁止或绝对地非议杀生,而是认为人们某些时候可以做这些事,某些时候不可以做这些事。
目的不是完全的禁欲,而是节制人类的欲望。
如猎兽或伐树,《礼记》“祭义”记载说: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
哲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类学术论⽂ 任何哲学⾰命⾸先在于它提供了⼀种崭新的思维范式,也正是这种崭新的思维范式才导致了哲学的⾰命。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哲学类学术论⽂,供⼤家参考。
哲学类学术论⽂范⽂⼀:浅议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内容摘要]儒家思想是春秋时期孔⼦创⽴的。
在这个⼤变⾰的时代,孔⼦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提出⾃⼰的治国之道。
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被封建统治者所采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虽产⽣过负⾯影响,也受到⼀些思想家的批判,但它毕竟主导中国社会发展两千多年,我们应本着“取其精华,剔去糟粕”的精神,科学对待儒家思想。
[论⽂关键词]儒家思想,“仁”、“仁政”、统治思想、“民本”思想 思想⽂化是社会的反映,不同时期的思想⽂化与这⼀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状况相适应。
其中政治、经济发展为思想⽂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儒家思想的产⽣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社会⼤变⾰时期,是我国的奴⾪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时期。
铁农具和⽜耕的推⼴,⽣产获得发展,社会⽣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变⾰,即阶级关系剧烈变化。
奴⾪制逐渐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社会的动荡使得思想活跃,使得许多思想家以不同的⾓度对社会变⾰发表不同的主张。
⽣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创⽴了儒家学派,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赞成奴⾪制向封建制度转变的社会变⾰,其政治理论的核⼼是:“仁”。
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以爱⼈之⼼调解与和谐社会⼈际关系,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不过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是其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战国时期的孟⼦进⼀步发展了孔⼦“仁”的学说,主张实⾏“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治国理念,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定的⼟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
另⼀位儒学代表荀⼦强调“天⾏有常”,主张“制天命⽽⽤之”。
儒家的德政、礼治、道德感化在社会⼤变⾰时期不合时宜,同时,儒家思想中⼜有保守的⼀⾯,它们对社会发展起阻碍的作⽤,所以未被统治者采⽤。
哲学毕业论文范文

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在哲学研究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假问题。
这些假问题可能是由人们思维本身的错误引起的,也可能是在误解、误译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哲学毕业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哲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一“消灭哲学”还是“扬弃哲学”?在哲学研究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假问题。
这些假问题可能是由人们思维本身的错误引起的,也可能是在误解、误译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在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领域里,人们对马克思的所谓“消灭哲学”观点的提出与讨论,无疑属于假问题的范围,而这一假问题的出现,完全是由错误的翻译造成的。
显而易见,揭露并祛除这个假问题的目的,既是为了维护马克思哲学的纯洁性,也是为了使哲学研究在这个问题上迷途知返,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就是使误入捕蝇瓶的苍蝇找到逃离捕蝇瓶的路径。
一众所周知,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1844) 中,马克思批评了当时的“实践派”和“理论派”对德国哲学的误解。
马克思认为,“实践派”提出了否定当时德国哲学的要求,尽管提出这个要求并没有错,但该派仅限于提出这个要求,并没有认真地去实现它,却是错误的。
为此,马克思以批评的口吻写道:Mit einem Worte: Ihr koennt die Philosophie nicht aufheben,ohne sie zu verwirklichen. [1]由于这句话以字母M带头,我们不妨称它为“M句”。
在20世纪50年代中央编译局的译本中,这句话被译为:一句话,你们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
[2]马克思还指出,尽管“理论派”坚持了与“实践派”不同的方向,但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它的根本缺陷可以概括如下:Sie glaubte, die Philosophie verwirklichen zu koennen, ohnesie aufzuheben. [3]由于这段话以字母S带头,我们不妨称它为“S句”。
关于中国哲学的论文

关于中国哲学的论文西方文化中历来有所谓“ 哲学”一门,此门学问源远流长。
比照西方的哲学叙述和讨论,20世纪以来,不少学者都曾讨论到“ 中国有没有哲学”或“什么是中国哲学”。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中国哲学的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关于中国哲学的论文篇一关于“中国哲学”的若干问题浅议西方文化中历来有所谓“ 哲学”一门,此门学问源远流长。
比照西方的哲学叙述和讨论,20世纪以来,不少学者都曾讨论到“ 中国有没有哲学”或“什么是中国哲学”。
其实,关于中国有没有哲学,本来,即使在19世纪以前的欧洲也不成其为问题,至少在1687年,巴黎已经出版了《孔子与中国哲学》。
莱布尼茨颇受此书影响,他自己后来写了《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又名《关于中国哲学的信》,1716年)。
对于莱布尼茨,中国不仅有哲学,而且他自己颇为之所吸引。
黑格尔固然贬低中国哲学,但在其《哲学史讲演录》中仍列有“中国哲学”一节。
康德似少谈到中国哲学,但这位被尼采称为“柯尼斯堡的伟大中国人”,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仍强调:“以道德哲学高于理性所有一切其他职务,故古人之所谓哲学家,常特指道德家而言;即在今日,吾人由某种比拟,称以理性自制之人为哲学家,固不问其知识之如何浅狭也。
”① 在康德的哲学家定义下,历史上的儒学大师当然是哲学家。
黑格尔之后,伴随近代西方的强盛兴起,西方文化中心论主导了学者的心灵,一般学者认为,中国形上学传统不强,认识论与逻辑不发达,即使中国有哲学,也偏于政治与伦理。
其实,这不仅忽视了中国哲学中的道家传统和佛教传统,而且更反映了近代西方哲学问题意识影响下的局限。
近代西方哲学从“认识论的转向” 发展到“语言的转向”,出现了消解西方传统形上学的努力,乃至海德格尔以来西方哲学关于“哲学的终结”的断言,彻底改变了现代哲学的问题视界。
另一方面,分析哲学对古典哲学的傲慢也越来越失去意义,在当代美国,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越来越成为哲学的关切焦点。
不仅如此,美国和欧洲近年来坚持“中国哲学” 研究和“比较哲学”研究的学者也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些对欧美哲学界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关于哲学毕业论文

关于哲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哲学视角下生存与生活研究【摘要】人的“生存”与“生活”的矛盾是人类存在的一对根本性矛盾,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类的“生活”方式同动物式的“生存”方式区别开来。
文章将从哲学的角度,探讨“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内涵,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二者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的异化活动下的“生存”与“生活”的转变与出路。
【关键词】生存;生活;马克思主义;异化哲学不是超乎于人类世界之外的遐想,它总是深切地关注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大都对人类社会生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他们苦苦探索着人类的存在方式,寻找着人们生活的意义及价值。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是一种最为矛盾性的存在,人类既与其他物种一样自然而然地生物性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又是能够自我意识、自我改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具有人类特殊性的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
一、哲学视域下的“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内涵“生存”,是指动物包括人本能地无意识地去适应环境来维持其生存的生命活动,是一种纯粹性的自然反映。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曾对其门徒说:“人就是没有羽毛的两条腿动物。
”强调了人的动物性与自然属性。
近代法国哲学家拉美特里在其名著《人是机器》中提出:“人归根结底却是一些动物和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
人的身体是一架钟表,不过这是一架巨大的极其精细、极其巧妙的钟表。
心脏是什么?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关节是齿轮,人的欲望、快乐、爱情、痛苦等等都是受到机械规律支配的;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多几个齿轮,多几根弹簧而已。
”指出了人的动物性和机械性。
我国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也说道:“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表明了人与动物一样也具有生理层面的自然反映。
动物式的“生存”活动是没有意识的生命适应行为,它们依据与生俱来的本能维持自己的生存,因此动物可以说是一种“自然性”、“自在性”的存在。
“生活”,是指人类有意识地认识自我与世界、改造自我与世界以及能动地从事物质生产的生命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超越本能的反映。
哲学方面论文写作范文

哲学方面论文写作范文哲学会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哲学方面论文写作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哲学方面论文写作范文篇1浅谈哲学知识与哲学智慧【摘要】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先哲们对新一代年轻学者的学科理论建设和教学战线上的实践者的实际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成为“刺猬型”学者还是“狐狸型”学者、如何进行治学研究等角度浅谈笔者对西方语言哲学研读时细碎点滴的沉淀所悟。
【关键词】西方语言哲学刺猬型学者狐狸型学者在读图、解构和恶搞一切常规和正统的今天,读文索字,冥思吟想仍然具有莫大的乐趣。
冯契先生在他最为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所阐述的三个基本观点使我印象深刻,他曾说:我们的学术、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读书等,无外乎就是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理论转化为方法、把观念转化为德性。
因此,学习西方语言哲学,笔者认为不应把大师肢解为一些死的教条;不谈真理理论,是不愿意把真理理论谈死(Seek our truth in the search of truth);不想把维特根斯坦当做语言哲学死的知识来加以拙劣地总结;更应该试着把握传承维特根斯坦先哲们的精神和智慧。
当然,这种尝试性地思考可能仍然很拙劣,但坚信真正的哲学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对其活的思考。
一、刺猬与狐狸——学者的两种类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大师塞亚·柏林在《刺猬和狐狸》一书中,根据西方谚语形象地将学者分为两类:“刺猬型”和“狐狸型”。
“刺猬型”学者相信宇宙间存在一个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体系。
“狐狸型”学者则不相信任何系统,更不相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可以靠一个体系就可以解决。
美国哲学史家M.怀特把20世纪的哲学史形象地描述为“狐狸”与“刺猬”斗争的历史。
所谓“狐狸”,是指注重感性经验和细节分析的英美哲学家,如逻辑实证主义与语言分析学派;而“刺猬”,则是指热衷建立宏伟体系、崇尚综合方法的欧洲大陆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以及20世纪的萨特、海德格尔等。
有关哲学方面论文写作

有关哲学方面论文写作哲学总在寻求普遍和超越,却又最个性化,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性内容和形式。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关哲学方面论文写作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哲学方面论文写作篇1浅谈庄子哲学思想的人生哲学摘要:庄子哲学思想的博大深远已是人所共识的,而人生哲学是庄子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思想不仅在道家心性理论的发展史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面对现世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极度扩张的情势下,它可以为人们在精神层面上提供一种矫正的力量,促使人们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追求,避免向外追逐,使人为物役的心性异化和扭曲。
本文着重探讨庄子的人生哲学,同时加深了对他的哲学思想的理解,对现代社会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现实意义一、《庄子》概说《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在唐朝又被尊称为《南华经》,由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此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所流传的,现今已失传。
目前所传的三十三篇,已经是由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做。
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的思想核心,而外篇、杂篇的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了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
然而就庄子书中寓言、义理及《天下篇》对老子思想所评述,老子与庄子思想架构有别,关怀亦不相同,所谓“道家”思想体系与《庄子》书,实经过长期交融激荡,经汉代学者整理相关材料。
二、庄子哲学思想的特征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的人生哲学典型地代表了道家的人生观,对后世的影响很是巨大。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谋求个体精神独立自然的人格理想,这种理想人格的人生实践实际上就是企图克服、摆脱必然性的一种努力,它同时具有真实性、理想性和幻想性的三重特性。
首先,庄子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具有真实性,它实际上是指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环境。
哲学类议论文(四篇)

哲学类议论文(四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料作文大全、名言名句、心得体会、语录大全、祝福语、演讲稿、古诗词、读后感、申请书、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and compositions, famous sayings and sentences, experiences, quotations, blessings, speeches, ancient poems, after-reading feelings, applica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哲学类议论文(四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苏格拉底哲学论文

苏格拉底哲学论文学习任何学派的哲学,首先必须得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哲学”。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苏格拉底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苏格拉底哲学论文篇一什么是哲学?学习任何学派的哲学,首先必须得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哲学”。
一般学过西方哲学史的人会说,“哲学就是爱智慧,只要你在求知便是在研究哲学”。
个人看来,这样的回答显得太空洞和宽泛了,一下子就把哲学给神“高大上化了”。
其实,个人比较赞同的回答是,“哲学就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即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连精神病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只是常人无法理解而已。
说到这我便想到,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哲学家也是“疯子”,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也无法被常人所理解;这让哲学家们着实尴尬,也使得哲学变得那么的“高高在上”,令普通老百姓无法触碰。
然而,其实哲学并不像大家伙所想象的那样抽象难懂;恰恰相反,她通俗易懂,只是在所谓的哲学研究者笔下被“高大上化了”。
好了,继续接前文说。
刚才说到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那么是不是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哲学观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哲学观和世界观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那就是哲学观是体系化了的世界观。
举个例子就能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虽然这个例子可能有些不恰当:世界观好比一所能够用来盖一所房子的所有材料,只是被散乱的堆积在一起的;而哲学观就是一所用这些材料盖起来的房子。
相对而言,世界观很不稳定,因为这些被堆积起来的的材料可能慢慢的被偷走,或者被替换,易随波逐流;而哲学观却很稳定,因为她已经是一所房子了,你要摧毁她,必须把她全部推到,只能通过“洗脑”的方式。
好了,说到这,大家应该很清楚什么是哲学观,什么世界观了。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哲学观对人的作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什么样的哲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从而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精神病人的哲学观/世界观会使他们形成指导自己“特殊行为”的方法论,后果,额.........你懂得!说到这,对哲学本质的解释就告一段落了。
哲学的论文

哲学的论文范文一:本雅明翻译哲学思想分析摘要:本雅明从语言哲学角度对翻译的本质做出了精辟的论述,他的“纯语言观”、“可译性与后续生命”以及“意指方式与精英读者”等核心观点对一系列翻译问题如翻译中原文、译文、读者的关系、翻译中形与意的关系、翻译立场的选择以及经典作品的复译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引发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翻译界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重新思考。
关键词:本雅明;翻译哲学;纯语言;理论价值;实践价值瓦尔特?本雅明是20世纪翻译界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翻译家,对翻译理论发展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他在1923年为波德莱尔的诗集《巴黎风貌》所撰写的序言《译者的任务》一文对翻译的实质、标准、方法等方面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其观点高屋建瓴,神秘独特,将译者从幕后推到了前台,从边缘推到了中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翻译的地位,一度被奉为“翻译的圣经”。
国外学者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本雅明的关注和研究。
美国女作家汉娜?阿伦特,英国翻译家保罗?德曼,法国解构主义创始人德里达、以及美国诗人、翻译家威利斯?巴恩斯等人均对本雅明及其翻译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德里达的名篇《巴别塔之旅》就是在他认真研究本雅明翻译哲学思想之后的成果。
国外学者对本雅明翻译思想的研究注重从哲学及语言学角度的挖掘,认为本雅明的翻译思想重点是从语言的角度揭示翻译的哲学本质,即翻译行为所具有的形而上的本质与使命。
然而,受长期以来的实用主义影响,我国译界对交际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目的论、文化翻译理论等研究比较深入,对本雅明翻译理论的价值认识还远远不够。
因此,本文拟从本雅明翻译哲学的各个层面对其翻译哲学思想进行再探讨,并着力分析本雅明的翻译观对一系列翻译问题的启示,特别是对历来争论不休的一些问题的启示,从而进一步揭示其翻译哲学思想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一、本雅明翻译思想概要解读一“纯语言”观本雅明认为翻译是一种追求“纯语言”的方式,这一思想与他的语言宗教观密不可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无论什么论文--写作的关键(我个人认为)是问题。
当你准备写论文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你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这问题是无解的,也可以考虑:为什么这个问题无解?只有当问题确定之后,才是正式进入论文写作的时候。
问题是--问题是,我们怎么“发现”问题?怎么才能“有”问题?所以,在确定问题之前,其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要找到你感兴趣而且也有意思而且写起来比较顺当的问题,不是很容易的。
要看很多书,想很多事…… 鼹鼠其实并没有离这条道路有多远,只是可能不太自觉,没有抓紧时间,关键是没有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罢了。
1、论文在准备过程之中要保持始终吗?用不着。
有个同学也在为论文发愁,他发现按照他的思路这个论文是非常非常难的,但由于已经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不愿意重新开始了。
我对他说,如果你现在不回头,那么越下功夫就越麻烦,南辕北辙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发现有困难而且是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赶快收手,还来得急。
2、如何制定写作计划?用不着太细,但时间表是要有的。
本来有4、5个月的时间,最后却是3天之中草草完成,其结果可想而知。
3、哲学论文是怎样的东东?这问题比较复杂。
因为哲学论文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类型。
就哲学史方面的论文而言:一篇哲学论文可以是叙述和分析哲学家思想的,一般说来初学者或者刚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这样写作的居多。
实际上,这是基本功。
能够把哲学家的思想说清楚而且有自己的分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需要你对这位哲学家的思想非常熟悉,而且对哲学史有相当的了解,这样才能把哲学家的思想放在历史和现实上去分析。
这类论文写不好就是流水帐,要想写好,需要有“问题”。
在哲学家的思想学说中找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或者有意思的学说。
一篇哲学论文也可以主要是分析哲学家思想的意义的,前一种类型是“史”,这一种类型是“论”。
这种类型的论文比上一种难,因为需要有自己的思想,而往往我们没有太多自己的思想,或者不能说出来很多自己的思想。
所以,最好写成“史论结合”式的论文。
问题、内容、意义、局限、分析……比较好写,也比较容易写好。
再说,哲学论文也可以是写一个人的,也可以是写一个学派的,也可以是分析一个一般的哲学问题的,也可以是梳理一个哲学概念的…… 我的经验,论文要有统一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论述,论文要有起、承、转、合,换言之,章节之间段落之间,要有过渡。
这样论文才是一个整体写哲学论文需要注意的方法:找问题,解问题1. 找问题:与他人或文本对话。
学习目标:分析论证。
找问题(包括找问题之问题)。
2. 解问题(包括取消不是问题的问题):学习目标:解问题、解问题之技术资源及其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料库、internet使用)3. 找问题,解问题之实际演练:口头报告、小书面报告、论文提案、较大一点的论文。
学习目标:论说与批评。
一般的学期论文的写法。
论文提案的写法。
哲学论文范文:西方哲学史上迄黑格尔为止前的理性主义称为古典理性主义。
西方古典理性主义在近代和现代遭遇到了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严重挑战,以致濒临几乎沦落的命运。
虽然在非理性主义思潮肆虐泛滥的狂涛驶过以后,理性主义又在极度萎缩中慢慢复兴,但正在复兴中的当代西方理性主义的样态和涵蕴,已经大大异趣于它的古典形态。
理性主义从它的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超渡有其必然的历史因缘,弄清西方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无疑对理解当代西方理性主义的生成和发展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一、西方古典理性主义的源头——希腊理性哲学在本质上是理性的事业。
当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人泰勒士宣布“水是万物的始基”时,泰勒士就在运用他的理性,“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个判断无疑地是一个理性判断。
因为在这个判断中不仅包涵一个抽象的能够作为哲学范畴的概念——“始基”,而且潜涵着一种认识论基础和秩序:世界上存在着无数的物体、事物,这些物体和事物的总和构成一个整体世界,这个整体世界是无限多样的统一,它统一的基础是水,水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原因与产生一切事物的本源。
“水是万物的始基”是泰勒士千百次观察分析个别的具体事物,并对感觉经验进行了一系列抽象概括的结果。
因此这一判断集中表现了人类思维的统一性、超越性,揭示了事物的普遍性、齐一性。
而这也正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哲学的基本特征,正如黑格尔说:“什么地方普遍者被认作无所不包的存在或什么地方存在者在普遍的方式下被把或思想出现时,则哲学便从那里开始。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93页)可以说“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一判断扬起了希腊理性的第一面旗帜,从此以后相信理性可以洞见和把握世界的本源就成为古希腊早期哲学的纯朴信念,哲学抛弃了希腊远古关于天地生成的非理性的信仰和梦幻似的传说,沿着追踪世界本源的理性之路向前发展。
但是,无论是在泰勒士,还是在泰勒士所属的伊奥尼亚学派诸先哲那里,他们对万物始基的探索却仍然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徘徊,在他们理性的思辨中仍然回荡着感性的余响,黑格尔说:“思辨的水是按照精神方式建立起来的,不是作为感觉的实在性而揭示出来的。
于是就发生了水究竟是感觉的普遍性还是概念的普遍性的争执”(《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184页)。
这就是说,一方面作为哲学范畴,揭示世界本源性的“始基”——水,应当具有脱离感性的个别事物的普遍性、思辨性,亦即在高度抽象的思维层次上对世界整体的把握,但泰勒士的水“不管怎样仍具有其确定性或形式”,没有完全摆脱感性的个别,“在我们的心目中仍浮现着水的观念”(《同上》第185页)。
于是出现了“水是普遍(无形式的)概念和它的存在的矛盾。
”(《同上》第184页)这一矛盾一直是困惑希腊早期哲学的主题,其间爱菲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虽然以他“深奥的思辨”发现了支配事物的“逻各斯”这一理性的规律,但他那“火是事物的始基”的本源论哲思仍然拖着一根光明的感性尾巴。
与此相反,在南意大利的毕达哥达拉斯学派,“他们不从感觉对象中引导出始基”,“他们所提出的始基和原因,是用来引导他们达到一种更高级的实在的”(《古希膜罗马哲学》第39页),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始基。
这样,毕达哥拉斯学派在古腊哲学史上就开创了一种不是从感觉经验上升到普遍的理性概括,而是从某种抽象的概念下降到感性事物思想道路。
毕达哥拉斯学派还研究了关于事物对立面的学说,他们认为对立面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它们共有十条,最重要的是有限和无限的对立。
实质上“有限”与“无限”的对立又是西方哲学史上“理性”和“非理性”对立最初表述。
因为按照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世界决不是某种无限的不可知的混沌,世界是可知的,它有某种固有的“秩序”、“结构”,而这种秩序和结构又服从数学的规律,也就是说“一切其它事物就其整个本性说都是以数目为范型的”,(《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7页)数学在古希腊以及近代欧洲都被认为是表现人类理性功能的最典型的科学。
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比较深入地研究数学的基础上还广泛地研究了天文学、声学和医学,并力图用这些科学成果来解释世界,因此我们可以把毕达哥拉斯学派称为古希腊第一个理性主义学派,而“理性”一词在它的原初意义上就是一种科学精神,理性主义就是主张用科学来理解和解释自然的哲学道路。
毕达哥拉斯学派在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的壁垒中开辟了一条由抽象原则说明感性经验的理性主义道路,但理性主义的精神在毕达哥拉斯学派那里发展的程度仍然是很有限度的,因为他们关于数量的抽象也还没有完全剥离诸如“卵石数”那些可以触摸的感性质。
只有发展到爱利亚学派时,希腊理性才找寻到她的“纯粹思维”的圣地,造成了与感性经验的对立,关于这一点列宁在研究古希腊哲学时曾经指出:“什么是辨证法?”“…我们在这里‟(在埃利亚学派中)发现了辩证法的开端;同时还发现了思维与现象或感性存在之间的对立。
”(《哲学笔记》第276页)爱利亚学派的祖师巴门德尼把哲学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意见的哲学,一类是关于真理的哲学。
关于意见的哲学就是在感性事物中去寻找万物本源的认识道路,巴门尼德认为这条道路给人们提供的知识是不确定的、不真实的。
所以他劝告人们要离开这条道路:“要使你的思想远离这种研究途径,不要遵循这条习惯的道路,轰鸣的耳朵以及舌头为准绳,而是要用你的理智来解决纷争的辩论。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50-51页)而关于真理的哲学就是运用理智思索“存在”的理性哲学,这种哲学给人提供的知识是确定的、真实的,因而是存在的,而“非存在物的存在则不可能”(《同上书》第51页)。
爱利亚学派可以说是古希腊早期比较彻底的理性主义学派,它们的重大特征是追求知识的理性确定性,反对感性事物的个别性、不确定性。
但是应当指出,“理性”一词在原子论哲学先驱阿拉克萨戈拉那里是作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使用的。
按照阿拉克萨戈拉(种子论)的观点:理性(奴斯Nous,即心灵)是一种更精细的种子,由于它的作用,造成种子的旋涡运动,使一些种子结合,另一些种子分离,最后形成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
“理性”在阿拉克萨戈拉的哲学中是作为运动原理使用的,而“不是从外面安排世界的精神实体。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343页)这种原理被德谟克利继承并改造构建成了原子在虚空中运动的原子论哲学。
在原子论哲学中,“理性”采取了与感性对话的形式,触及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德漠克利特认为昧的认识(即感性认识)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只有真理性认识(即理性认识)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确定了理性在认识论上的地位。
继爱利亚学派之后,以普罗塔哥拉为首的智者哲学又在希腊大地崛起,智者哲学与爱利亚学派的理性主义正相反对,他们把感觉经验的可靠性绝对化,到处散布相对主义的哲学观念。
他们打着“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感觉主义旗帜,严重地动摇着各种知识的确定性,认为一切知识都以主观的感觉为转移,正象“风对于感觉冷的人是冷的,对于感觉不冷的人是不冷的”一样。
与智者哲学相对立的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站在智者的起点上,但却沿着与智者完全相反的道路,力求从思维的角度把握人,主张到“心灵世界”中去探求真理。
在他与人讨论“什么是美德”时,苏格拉底引导人们脱离智者所铺设的感觉主义的相对论路轨,坚持理性的指引,追求知识的确定性,他认为“对于美德”,“不论它们有多少种,而且如何不同,它们都有一种使它们成为美德的共同本性。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53页)这就是概念的确定性。
苏格拉底所揭开的哲学篇章,在柏拉图那里得到了纵深发展,柏拉图在苏格拉底概念论的基地上,构筑了理念的哲学大厦。
柏拉图的理念论完成了对智者哲学的批判,重新确立了思想在发挥哲学功能上的权威,正如黑格尔所说:“柏拉图的学说之伟大,就在于认为内容只能为思想所填满,因为思想是有普遍性的,普遍的东西(即共相)只能为思想所产生,或为思想所把握,它只有通过思维的活动才能得到存在。
柏拉图把这种有普遍性内容规定为理念。
”(《哲学汉讲演录》第二卷,第195页)为了把握理念、结构理念,柏拉图制定了他的“辩证法”,柏拉图的辩证法当然“不是把观念型混乱的那种智者派的辩证法,而是在纯概念中运动的辩证法,是逻辑理念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