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史论文
西⽅哲学史论⽂西⽅哲学史是欧洲哲学的历史,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现代哲学的发展史。
当代,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西⽅哲学史论⽂1 题⽬:关于西⽅哲学中“存在”的理解 所在系别: 作者: 学号: 专业年级: 所在班级: 摘要:在西⽅哲学和宗教学研究中就“存在神学”问题的探讨,是历代学者们经常予以关注的重要话题,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哲学家、宗教学家和史学家从多⽅⾯曾做过诸多论说。
“存在”是西⽅哲学的核⼼范畴,两千多年来深刻地影响着西⽅哲学的发展。
因此,本⽂就“存在 ”这个概念进⾏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巴门尼德存在唯⼀本质 1 存在的提出 “存在”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来的。
在他看来,世间万物处于繁芜丛杂的流变中,直接对于万物进⾏研究,只能获得关于具体事物的知识,⽽这种知识由于事物的流变性⽽不够稳定与可靠。
他认为,关于世界的真理性认识。
是对于整个世界的普遍必然性的认识,⽽其认识对象必须具有永恒性,因⽽只有常驻不变的东西才是真理认识的对象。
⾃希腊哲学诞⽣之⽇起就以获得关于⾃然的知识为最⾼理想,⽽⾃然哲学由于⾃⾝局限于感性领域⽽⽆法达成这⼀⽬标。
基于对⾃然哲学局限性的认识,巴门尼德将眼光从流变中的万物投向单⼀的本质,从⽽提出“存在”这⼀概念。
进⽽开创了以“存在”为研究对象的形⽽上学之路。
在《论⾃然》⼀开头巴门尼德就借助⼥神之⼝提出了两条研究的途径:第⼀条是“存在存在,不可能不存在”;另⼀条是“存在不存在,⾮存在存在”。
第⼀条路被他称为真理之路,第⼆条被他称为意见之路。
他认为,只有沿着第⼀条路研究,即认为承认万物的本原——存在,并对其进⾏研究,才有可能获取真理性认识。
接下来他⼜描述了“存在”所具有的属性: 第⼀:存在是唯⼀的,连续的和不可分的。
第⼆:存在是永恒的,不⽣也不灭。
西方哲学名著论文
西方哲学名著论文在西方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哲学都随其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产生某种新的哲学主题,西方哲学主题的每一次转变都彰显了当时时代的精神状况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西方哲学名著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西方哲学名著论文篇一《理想国》中的“理想国”【摘要】《理想国》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是通过柏拉图之笔,苏格拉底之语,阐述了“理想国”。
本文对柏拉图的《理想国》进行解读。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拿到书,快速地翻阅着书,闻着新书墨汁淡淡的香味。
于是我怀着欣喜读这本著作,可是我每读一页,我的心就像从山峰开始一步一步地走向山谷。
我有点灰心了,文章句词有点难懂,但我遇到不懂的地方重新阅读。
半年的时间,我只读到了第三卷。
但是,当我读到第三卷的末尾、第四卷开篇的时候,我渐渐地懂了。
重复阅读的次数越来越少,渐渐地理解很多。
1、柏拉图与《理想国》《理想国》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是通过柏拉图之笔,苏格拉底之语,阐述了“理想国”。
我在想,《理想国》中的“理想国”是柏拉图的还是苏格拉底的?于是我就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这本书,似乎里面没有任何痕迹,那我姑且认为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国”。
想要更好地理解一本书,那么就得了解作者。
柏拉图我们都非常地熟悉,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他出身于雅典一个大奴隶主家庭,柏拉图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数学、文学、音乐的基础尤其厚实。
柏拉图20岁时,就学于苏格拉底,接受了苏格拉底的伦理哲学及其概念辩证法。
苏格拉底死后,他游历四方,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柏拉图生活在雅典奴隶制城邦日趋没落与衰亡的时期。
乱世出英雄,面对当时“礼崩乐坏”、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柏拉图借着苏格拉底之语描绘了重振雅典雄风的理想蓝图。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理想王国的构架,设计了一套理想的社会制度,并指出该社会的统治者和护卫者必须通过教育培养才能具备相应的才能和品质,从而论述了教育在“理想国”构造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了其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
西方哲学毕业论文(2)
西方哲学毕业论文(2)西方哲学毕业论文篇二西方哲学主题的后现代转向及其时代回响摘要:在西方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哲学都随其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产生某种新的哲学主题,西方哲学主题的每一次转变都彰显了当时时代的精神状况。
后现代哲学代表着现代西方哲学由追求真理、权威和绝对的唯科学观转向追求理解、共识和宽容的人文精神。
其实质就是反对传统哲学对人类生存、人类现实生活意义遗忘的倾向,力图把哲学重新引回到关注现实生活的轨道上来,引回到对人类生活智慧追求的道路上来。
这一转向再一次彰显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并且产生了强烈的时代回响。
关键词:西方哲学;主题;后现代;时代精神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0)01-0088-05任何时代的哲学都存在一个主题,而且该时代哲学的思考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的。
哲学主题是指在某一具体的时间内某些哲学家想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因此,哲学的主题,既有变换的东西,也有不变的东西。
从具体的哲学主题来说,必然会随着时代主题的变换而变换,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220所谓“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马克思看来,就是哲学要代表自己的时代和自己所处时代的人们,使人们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哲学离不开自己的时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在西方哲学史上,哲学主题的每一次转变都彰显了当时时代和社会的主题和精神,肇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哲学的后现代转向再一次对我们生活的时代产生了巨大的时代回响。
一、西方哲学主题转变的历程及原因一般来说,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开始至今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它们有不同的主题。
第一个阶段是崇拜世界的阶段或者叫本体论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崇拜上帝的阶段或者叫神学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崇拜心灵的阶段或者叫认识论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崇拜语言的阶段或者叫语言哲学阶段。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时代精神生活的哲学,其主题是随着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不断演变的。
西方哲学智慧论文
西方哲学智慧论文在西方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哲学都随其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产生某种新的哲学主题,西方哲学主题的每一次转变都彰显了当时时代的精神状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哲学智慧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哲学智慧论文范文一:西方哲学给我的启示摘要: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关键词:西方哲学科学生活这个学期,也就是大三第一学期,我们学习了“西方哲学智慧”这门课程,感觉这门网上授课教学的课程学起来有点麻烦,不过我们还是顺利的完成了课程的学习。
本来,我对于学习一门关于西方哲学的课程——“西方哲学智慧”,确实是对此不太敢冒。
不过,上了大半学期的课程,感觉这门课程的学习也没想象中那么恐怖。
而且视频内容适中,通俗易懂,加上我课下查看书籍,上网搜索资料来辅助学习,使自己更清楚学习内容,渐渐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
在学习“西方哲学智慧”期间,我从对哲学的模糊认识到系统的去了解西方哲学的一个发展历程。
关于“西方哲学智慧”的授课视频,带领我在哲学的浩瀚宇宙中畅游了一回。
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哲学转向近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来源于古希腊,从泰勒斯到普罗提诺,中间十几个世纪,通过历史的变迁,古希腊文明一去不返,然而其精神永存。
尽管原始哲学不太严肃,空洞的想象多而实证的经验少,但古代的哲学家们,几乎对凡人所能触觉到的东西,都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与合理性设想,形成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唯心主义两大流派。
后来的继承者们,或者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光大,或者提出与两大流派相反的观点,或者喋喋不休地考证与唠唠叨叨地解释,终究跳不出古代哲人们所设计的圆圈,只不过比原始哲学更加完善清晰而已。
关于西方哲学论文
关于西方哲学论文西方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更在于为西方哲学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哲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哲学论文范文一: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论文摘要: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他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
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
也就是说: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
说笛卡尔是唯心论者是纵观他的哲学体系而得出的结论,而并不是从这一命题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
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所以,否认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而否认和怀疑是一种思考活动,所以他说,我思故我在。
并非是平时所说的“我思考,故我存在!关键字: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文艺复兴要了解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必然先得了解其人的生平。
笛卡尔简介:勒奈·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另译笛卡儿,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性主义”(ContinentalRationalism)哲学。
生平笛卡儿出身于一个地位较低的贵族家庭,父亲是布列塔尼议会的议员。
在他8岁时笛卡儿就进入拉夫赖士(La Fleche)的耶稣会学校接受教育,受到良好的古典学以及数学训练。
1613年到巴黎学习法律,1616年毕业于普瓦捷大学(Université de Poitiers)。
关于西方哲学的论文
关于西方哲学的论文西方哲学传入中国的百年历程,既对中国学术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使西方哲学在中国形成了研究和发展的独特风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西方哲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西方哲学的论文范文一:柏拉图式的爱情——看柏拉图哲学爱情,只有情,可以使人敢于为所爱的人献出生命;这一点,不但男人能做到,而且女人也能做到。
—— 柏拉图哲学,一门很深奥的学科,往往使我们望而却步,但是,哲学又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最平凡的事的抽象,是最现实的理论的总结。
经过对哲学的学习,让我更加了解生活,懂得在生活中寻找真理,也学到了一种思维,一种总结与体会的能力,学着在生活中寻找哲学,升华生活。
这门课是西方哲学,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百年来,东西方互通互惠,进行着哲学和思想的交流。
但是西方哲学又有着独特的神秘感,许多西方哲学家的思想理论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的哲学观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柏拉图,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为了更好地接触他,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他的生平简介,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时势造英雄,柏拉图一定有他超越常人的不平凡,才成就了他不凡的一生。
我们都听说过也向往着这浪漫的词语-----柏拉图式的爱情,在我们心中那是最完美爱情的象征,是超越世俗的爱的力量。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呢,就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词语,走进伟大的西方哲学家柏拉图的世界,听柏拉图是如何为我们描述这美妙的爱情。
了解柏拉图的爱情观就需要我们了解他的思想,解读他的世界观,探究他的哲学理念。
相信,每一位哲学家都有自己的理念,都有超乎常人的思想成就,让我们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体会哲学家的伟大。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其哲学思想影响了欧洲的哲学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西方哲学论文《论苏格拉底》
西方哲学论文《论苏格拉底》第一篇:西方哲学论文《论苏格拉底》论苏格拉底【摘要】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
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
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
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
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
做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苏格拉底哲学心灵的转向灵魂不灭说教育思想一,苏格拉底简介苏格拉底(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二,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1、心灵的转向。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
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
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
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2 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2、灵魂不灭说。
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
西方哲学论文3000字_有关西方哲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西方哲学论文3000字_有关西方哲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西方哲学论文3000字(一):笛卡尔哲学对西方哲学二元思维的影响论文摘要:笛卡尔哲学思想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的历史,是西方哲学二元论思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笛卡尔的整个哲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形而上学、物理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在形而上学方面阐释了二元论哲学体系,证明了上帝存在的真实性,但在其物理学和其他科学方面,则又完全不认可神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机械唯物主义体系。
由此笛卡尔哲学思想具有较为明显的二元特征,这影响了在其之后西方哲学思想家的思维方式,以二元思维来探讨世界问题成为人们普遍选择。
关键词:笛卡尔西方哲学二元思维近代哲学的发展历史,即是在哲学思想家的自我否定和修正过程中不断对自身思想的超越,从而实现对当前世界各种现象的哲学科学解释。
笛卡尔哲学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的历史,其所要解决的是对“物”的绝对确定性、普遍统一性的基本认识,这在其反思哲学思想、怀疑精神以及其他二元哲学思想中的得以展现。
通过对笛卡尔哲学精神的深入剖析,能够更为明确的了解西方哲学二元思维的嬗变和发展历史,从而评判和总结西方哲学发展的忧患得失,开启西方近代哲学的二元思维之路。
一、机械论哲学:对哲学问题方法论的反思笛卡尔处在一个知识更新换代的时代,因而其思想的最重要基础即是对每一个学科门类都进行重新审视并试图提出新的想法,在研究过程中他更加关注对哲学问题方法论的反思,将物理学中机械思想应用到其哲学体系中,为近代哲学发展提供了合法性和可能性。
在笛卡尔看来,哲学的功能并不仅仅局限于对现实生活的主导作用,更体现在其各个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强调所有科学的统一性在于探讨方法论,哲学要为各项科学研究提供评判的标准。
笛卡尔将数学方法看作是进行各项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认为依靠综合性分析而获取的理性知识才是能够使人信服的内容,因而只有哂谜庵址椒ú拍芄皇迪肿陨砝硇缘乃咔螅佣琅泻妥芙嵴苎枷胙芯康挠腔嫉檬А�笛卡尔的机械论哲学思想,开启了西方哲学对于研究方法论的理性探讨。
西方哲学论文
西⽅哲学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西⽅哲学论⽂1 摘要:上帝死了之后的西⽅哲学留下种种思考的问题,尼采说上帝死了,其实上帝在有⼈签发哲学死亡通知的时候已经死了。
是不是哲学要⾛向终结了?或者⽤什么⽅法⾛出困惑,这就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西⽅哲学哲学终结价值重建存在批判上帝 ⼀引⾔ 在后现代主义话语中,上帝死了,哲学终结是⼀个热门话题。
其实对于哲学终结的话题并不是后现代主义的专利。
⾃从⿊格尔哲学体系于19世纪中叶解体之后,西⽅哲学家们就有危机感。
维根斯坦和⿊格尔不约⽽同得出“哲学终结”的结论。
希腊⼈发明哲学之后,⼈们就对⼏千年来的西⽅哲学⽽为了同样的问题进⾏争论不休。
事实上,这些争论并没有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
现代西⽅哲学⾯对危机,后期维根斯坦从⽇常语⾔分析⼊⼿,他认为:“哲学是⼀场反对语⾔困惑思想的战⽃。
”维根斯坦还说:“没有⼀个⽅法,但确有类似于各种治疗的⽅法。
”后⼈把这种哲学观称之“治疗性哲学”,它通过消除哲学问题来治疗“哲学病”。
然⽽,哲学问题被消解之后,哲学将不复存在:“哲学病”被治愈将不再有职业哲学家,所以也有⼈称之为:“⾃杀性哲学”上帝死了之后的西⽅哲学,⾯对各种危机,如何寻找出路。
上帝真的死了吗?哲学真的终结吗?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同时在反思过程之中是否可以寻找出路。
⼆马克思和签发“哲学死亡”通知 哲学家罗蒂说要取消哲学独特地位;德⾥达甚⾄说:“哲学死亡的问题应该是那些称之为哲学家的⼈的共同体的惟⼀问题。
热衷决不是后现代的哲学家,现代西⽅两个最⼤,最有影响⼒的代表⼈物维根斯坦和⿊格尔也是积极⿎吹者。
西方哲学智慧论文范文3篇
西⽅哲学智慧论⽂范⽂3篇古希腊哲学家的⽣态智慧与西⽅⼯业⽂明的悖论古希腊哲学家的⽣态智慧“⽣态”这⼀术语,源于古希腊⽂,意思是指家、住所或者⽣存环境。
古希腊哲学家⾼度重视⼈与⾃然的关系,他们的学说代表了古希腊哲⼈的⽣态智慧。
和谐就是美德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约前580―约前500)认为,“和谐就是美德”。
宇宙中的⼀切⽆不存在着和谐,宇宙秩序⽆不表现为和谐,这种和谐的关系谱写了天籁之⾳。
和谐代表了美和善,代表了和平、健康和快乐。
毕达哥拉斯反对⼈类破坏⾃然界的和谐秩序,他指出,只要⼈类继续残忍地迫害动物⽣命,就不会真正懂得健康与和平。
只要⼈类⼤规模地“屠杀动物”,⼈类就会“相互屠杀””。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约前460―约前370)沿着毕达哥拉斯“和谐就是美德”的⽣态思想,提出了“古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他把⼈与⾃然的关系问题与⼈的终极意义联系起来思考,认为⼈⽣的⽬的在于与⾃然和谐相处,指出⽣活的⽬的不是⼀味地追求物质享乐,真正的幸福是节制欲望,让灵魂宁静,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是健康的灵魂,要求⼈们向动物学习,向⼤⾃然学习,他说:“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学⽣,从蜘蛛那⾥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那⾥学会了造房⼦,从天鹅和黄莺等唱歌的鸟那⾥学会了唱歌。
” 他认为使⼈幸福的不是征服的⼒量和⾦钱,⽽是正直和公允,⼈要⽣活得⽆忧⽆惧,就要与⼤⾃然和谐相处,提出“中等的财富⽐巨⼤的财富更可靠”的观点,认为富豪和⾚贫是两个极端,都不可靠,贪得⽆厌的欲望使⼈堕落。
叔本华也同样认为,“财富就像海⽔,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健康依赖于⾃然古希腊医学家、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前460―前370)的医学著作《论风、⽔和地⽅》,阐述了⾃然环境对⼈体健康的影响。
他指出医⽣进⼊⼀个城市,⾸先要注意到这城市的⽅向、⼟壤、⽓候、风向、⽔源、⽔质、饮⾷习惯、⽣活⽅式等等,因为这些对⼈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西方哲学导论论文(2)
西方哲学导论论文(2)西方哲学导论论文篇二1 引言本文旨在反思西方语言哲学,即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日常语言哲学(ordinary language philosophy)和欧洲大陆本体论语言哲学(ontologicallanguagephilosophy)。
在此基础上,建议将前两者整合为分析性语言哲学,进而将分析性语言哲学和欧洲大陆本体论语言哲学整合为西方语言哲学,为中国语言哲学的建构奠定基础。
2 分析哲学与日常语言哲学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主要思潮之一,起源于弗雷格(Frege, G.)、罗素(Russell, B.),经过维也纳学派/维也纳小组(Vienna Circle)的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美国等英语国家流传、发展,在英国等哲学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其学术活动可以区分为分析哲学和日常语言哲学。
两者的不同在于分析和研究方法。
尽管如此,它们仍然具有共同特点。
按照刘放桐等人的研究,这些共同点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分析方法”:分析哲学家都关心如何把复合的东西分解为它们的组成部分。
分析哲学家都肯定,无论语言表达式属于逻辑语言还是日常语言,哲学的任务都是澄清这种表达式的意义。
第二,“反心理主义”:分析哲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把逻辑从心理学和认识论(epistemology)中分离出来。
尽管后来的一些哲学家(如后期维特根斯坦)并不完全反对心理主义,但他们的工作却是基于对逻辑规则客观性的承认,基于对传统认识论的排除。
因此,反对逻辑研究中的心理主义始终是分析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三,“抛弃形而上学”:分析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反对形而上学,反对先天综合真理的可理解性,否认纯理智能够独自获得关于实在的知识。
第四,“语言分析的重要性”:对语言表达式意义的描写和解释,是分析哲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分析哲学的重要标志。
弗雷格就已经强调语言对哲学研究的重要性。
罗素和摩尔更是把一切哲学问题都归结为语言问题,而维特根斯坦则把思想的界限也划在了语言的范围之内。
有关西方哲学史论文
有关西方哲学史论文主体自身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问题,是历史上哲学家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有关西方哲学史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有关西方哲学史论文篇一摘要:主体自身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问题,是历史上哲学家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然而,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此问题较为自觉研究的,只有德国古典哲学家,特别是康德。
康德的图式说不仅提出了认识过程中主体的心理机制和认知结构问题,把主体自身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更加凸现出来了,而且开创了现代认识论一些重要问题研究之先河。
关键词:西方哲学史;主体自身因素;认识过程;作用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主体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主体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
这些因素在认识过程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此恩格斯有过明确的说明。
他说:“事实上,世界体系的每个思想映象的发生,总是在客观上被历史状况所限制,在主观上被得出该思想映象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所限制。
”[1]主体自身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问题,是现代认识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认识过程的生理机制、心理机制,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认识活动的主体性和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一、主体自身因素对主体的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制约作用,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引起了一些哲学家的注意。
古代原子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德谟克利特,在讨论认识的相对性时就提到了这个问题。
在他看来,人的认识无论是“真实的认识”还是“暧昧的认识”,都具有相对性。
认识相对性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认识与“中介”物有关;二是与主体自身因素有关。
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他十分重视客体对主体的作用。
但他也不否认主体的作用。
事实上他已经开始注意主体自身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在他看来,人的认识与人的“身体变动有关”。
他说:当灵魂“处于温度合适的状态时,会产生思想,如果处于太热或太冷的状态,思想就会混乱”,灵魂也就“不能真实地思想”。
古代西方哲学论文
古代西方哲学论文西方哲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主要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哲学流派的总称。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古代西方哲学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西方哲学论文篇一试论科学与西方哲学中的主客二分思维[摘要]随着主客二分思维从萌芽、酝酿、确立及解构的演变,科学也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壮大及陷入困境的过程。
在主客:分思维指导下高度发展的科学却带来人类意想不到的生态困境,于是各大哲学流派纷纷提出解决主客二分危机的各种方案,如胡塞尔、海德格尔排斥主客二分而主张主客交融的现象学;逻辑经验主义主张将思维的界限局限于语言的范围内,巧妙拒斥主客二分;后现代主义者福柯、德里达等主张完全解构主客二分,提倡无中心和非在场的观点;后SSK代表人物拉脱尔、皮克林等提出科学实践分析方式。
正确解决主客二分思维危机的一条可行性途径是承认主客二分前提下的主客辨证法的科学实践观。
[关键词]主客二分思维;主客二分危机;主客辨证法[中图分类号]B0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4—0068—02一、主客二分思维的演变历史主客二分思维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近代科学诞生于西方并得到快速发展的深层次的根本因素。
主客二分思维的形成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在原始社会人类和自然还没有分化,人类自身作为自然存在的一部分被淹没在自然之中。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自然是人类非有机体的身体。
人类对于自然如同幼儿对待母亲一样,视之为自身不可缺少的肉体的一部分,对自然充满爱和恐惧。
这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原点。
那时虽然也产生把人类自身的现象映射于自然的神话和巫术,但这时主客两者之间没有差别,主客二分的思想无从产生,所谓的自然科学也不存在。
古希腊时期,自然科学是建立在自然界渗透或者充满着心灵这个原理之上。
“希腊思想家们把自然中心论的存在当作自然界规则或秩序的源泉,正是后者的存在才使自然科学成为可能。
他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运动体的世界。
关于西方哲学的经典论文(2)
关于西方哲学的经典论文(2)关于西方哲学的经典论文篇二引言:黑格尔指出:“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不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非凡的规定;人要把自己当作目的,这里面包含着非凡的东西。
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这是作为思维的人,假如将这一点以客观的方式来表达,它就是真,就是善。
”一、苏格拉底:“为道德正名”苏格拉底看来,因为人性的本质在于理性,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标就应当追求正义和真理。
因此,苏格拉底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在理性基础上为道德“正名”,批判智者的以个人为中心的道德观,探求人的内在道德本性,确立社会生活中人的道德价值体系。
这一点,就是苏格拉底的道德主义政治思想的人性论基础。
二、柏拉图:“正义”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继续了他的老师关于人的特性在于理性的观点。
所不同的是,柏拉图把理性上升到宇宙论和本体论的高度加以论述。
在《蒂迈欧篇》中,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中的理性来源于宇宙灵魂中的理性,只是人的灵魂中的理性的纯洁度较差,属于第二、第三等的理性。
这是因为在人的灵魂中,除了理性以外还有感觉、欲望和情绪,这都是由外界的火、气、水、土等因素所造成的混乱。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指出,正像在国家中有统治者、卫士和工农群众一样,个人的灵魂也有三个部分,即理智、激情和欲望。
其中,理智是聪明的,起着领导的作用,激情服从它,成为它的助手。
音乐和体育的教育可以加强理智,并且使激情平稳。
欲望在灵魂中占据最大部分,它贪得无厌,必须受到理智和激情的控制。
假如理智、激情与欲望三个部分和谐相处,理智起领导作用,激情与欲望服从而不违反它,这个时候灵魂就处于最佳状态,这个人就是能够自制的人。
因此,柏拉图认为,当理智、激情与欲望三个部分做到各司其职,和谐协调,那么灵魂便能够自己主宰自己,秩序井然,这就是个人灵魂的正义和健康的表现;反之,假如它们不守本分,相互斗争,都想争夺领导地位,就造成了灵魂的不正义。
西方哲学史研究论文范文
西方哲学史研究论文范文西方哲学中国化不仅仅是近些年我国人民所追求和向往的,也是一种文化和习俗的自然形成。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哲学史论文篇一:《论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内容摘要:一般认为,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逻辑的、分析的,而中国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体验的、综合的。
传统的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也是基于这个认识的,但对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应当从中西方哲学智慧,内容以及他们的相同之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1-3个):中西方哲学智慧哲学可谓博大精深,虽然这个学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西方哲学,但仍只是略懂皮毛,也可以说是只知道了一些大家都懂得的那些简单的哲学思想,对于那些复杂一点的哲学思想仍然是不理解。
现在就我的那一点理解来谈谈对中西方哲学的看法。
中华民族的哲学。
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而西方哲学是拥有相同历史传统和统一概念体系的统一的哲学体系。
公元前5~3世纪,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一大奇观,中西方文明几乎同时达到了一个新高峰。
中方哲学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为标志,而西方哲学则以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昌盛为特征。
中西方这一时期的哲学和科学传统对于后来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下面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
一、中国哲学的神秘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泰勒斯是西方自然哲学的开创者,也是第一个用理性的目光审视自然的先哲。
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总是由某种最基本的东西构成的,它就是世界的基始或本原。
泰勒斯对自然的解释是“水是生命的源泉,万物的基始是水”。
这个观点为人类认识自然开创了一条可贵的理性认识之路。
它引导人们从自然本身去解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避免了用主观意志或凭个体好恶解释自然带来的任意性和神秘性。
虽然古代西方人对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的认识有各不相同的看法,但他们都是通过理性方法来解读自然。
西方哲学史论文
西方哲学史论文西方哲学史是人类的精神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他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并将继续做出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西方哲学史论文,欢迎阅读!西方哲学史论文篇一摘要:西方哲学史是人类的精神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他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并将继续做出巨大的贡献。
为了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学习和研究它。
要卓有成效的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必须首先弄清楚哲学史作为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哲学发展的规律,只有搞清楚西方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哲学发展的规律我们才能够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好西方哲学史。
关键字:西方哲学史;璀璨;明珠;对象;规律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69-01哲学史就是哲学思想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因此,要了解哲学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必须弄清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演变。
哲学是具有理论形态的世界观,他的研究对象不同于其他科学。
绝大多数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如天文学、数学、生物学、法学等,都是以世界的某一特殊的领域为研究对象,所以它们的研究对象都较为确定。
在西方哲学史上,古希腊早起哲学家们最先讨论的是万物的“本原”问题,研究宇宙万物是有什么东西演化而来的问题。
因此,可以说,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的哲学学说)是哲学思维的最初的历史形式。
在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早期,哲学正如在希腊文中这个字所具有的“爱智慧”的字面意思所表明的,是包括一切知识的。
所以那时没有哲学与科学之分的,这些是包括各种学问在内的“知识总汇”。
西方哲学史学科的发展,正象恩格斯所指,也经历了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两个阶段。
如果说从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学说及嘉言钞》的问世一直到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诞生之前,西方哲学史学科都处于收集材料的阶段。
在这部光辉著作中,黑格尔批判了以前的哲学史家的经验主义的哲学史观。
所以他们写出的哲学史只不过是一大堆杂乱无章的哲学意见的堆积罗列、展览。
西方哲学文化论文5900字_西方哲学文化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西方哲学文化论文5900字_西方哲学文化毕业论文范文模板西方哲学文化论文5900字(一):赫勒对西方文化哲学传统的批判与重建论文摘要:启蒙运动赋予文化“祛魅”与“合理化”的双重任务,康德、黑格尔、阿伦特都曾沿着这条道路展开思考,由此构成了西方文化哲学的主导传统和谱系。
阿格妮丝·赫勒站在当代历史语境中反思批判康德的午宴文化、黑格尔的社团文化、阿伦特的世界文化,认为康德虽然开启了文化哲学由认识论到伦理学的转向,规划了文化哲学的审美和人类学向度,却忽略了文化与意义的本质关联;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视为文化的意义所在,却陷入了一元论或绝对主义困境;阿伦特提出文化的意义不在于如何创造一个世界,而在于如何拥有一个世界,却未能给出合理性答案。
赫勒重新回到康德,借助趣味判断的隐秘律令,运用社会科学解释学方法建构了一种作为话语的文化哲学,实现了对传统文化哲学从理念、形式、主体到主题的全面超越。
关键词:文化哲学;康德;黑格尔;阿伦特;赫勒何谓文化?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对古老的文化概念做出解释,赋予文化“祛魅”与“合理化”的双重使命:一方面将文化视为“治疗一个新兴的世界的病理现象的方法”;另一方面把文化作为“现代社会的和政治的安排的一个回答”。
[1]187文化的这种范导性规定了后世文化哲学的发展道路。
康德、黑格尔、阿伦特都曾沿着这条道路对文化哲学做出过解释。
当代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著名思想家阿格妮丝·赫勒站在历史哲学视角对康德的午宴文化、黑格尔的社团文化、阿伦特的世界文化等三种文化哲学解释模式重新做出阐释。
一、康德的午宴文化:从伦理文化到审美文化赫勒深谙康德文化哲学。
在赫勒看来,康德文化哲学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其文化哲学的理路是在善恶问题的支配下而展开的。
康德文化哲学不是从纯粹形而上的意义上审视文化如何为“真”,而是在伦理学和审美判断的界域内考察文化如何向“善”以及如何为“美”。
在康德心中,“文化哲学(也包括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不能在哲学体系的框架内被讨论;它仅仅属于批判的体系,尤其是判断力批判和实用人类学”[1]191。
从西方哲学中思考西方哲学问题论文
从西方哲学中思考西方哲学问题论文
从西方哲学中思考西方哲学问题论文
“中国哲学”概念歧义颇多,其方法论也有长久探讨的历史。
当我们顺着西方哲学思想的理路来论述某些问题时,会遇到许多“阻碍”与“顽石”,这大多源自中国的经验。
由此涉及如何从西方哲学来思考源于中国经验的问题。
哲学philosophy的形态来自希腊。
面对philosophy,我们创造了一种“中国哲学”,多以中国的思想素材来印证某种“普遍原理”。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以一种自我矮化的方式,用中国的“特殊性”来印证某某原理的普遍性;还有简单类比型的比较哲学,这种比较往往失之于机械。
中国学人在深入西方哲学传统时,应回过头来面对一种源自中国的经验,并使这种经验进入哲学讨论的视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内西方哲学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缺乏与西方学者进行真正对话的能力。
这里除了盲目追新,缺乏对西学经典深入研究之外,还涉及西学研究的深层困境。
不同文化的哲学,其方法与其文化的思维方式、语言息息相关。
德语哲学则在自身的语言逻辑中找到思想发展的路径,法语哲学更具修辞意味。
研究西方哲学这一工作需要古今中外的学术积累,如果在思想资源的积累以及学术方法的训练不足,往往会形成很多牵强附会的东西。
进入新世纪以来,对中国经验的重视,让来自西方的哲学开始说汉语,强化中国经验的哲学表达,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时代的共识。
西方苏格拉底哲学论文
西方苏格拉底哲学论文在对苏格拉底的哲学观进行深入了解之前,必须先熟悉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观,即自然主义哲学观,当时的哲学观已经从原始的宗教观进入了自然主义时代。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西方苏格拉底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西方苏格拉底哲学论文篇一苏格拉底——西方文化中的哲学先驱现代西方文明史最早被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当时古希腊的各种文学思想正处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抑或互相碰撞,抑或兼并融合。
因此古希腊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艺气息。
在这个熠熠生辉的“文学社团”中,苏格拉底是古今中外最受人尊崇和赞誉的古希腊哲学家。
1、苏格拉底的哲学观1.1 自然主义哲学观在对苏格拉底的哲学观进行深入了解之前,必须先熟悉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观,即自然主义哲学观,当时的哲学观已经从原始的宗教观进入了自然主义时代。
前苏格拉底时代的世界观试图从大自然中寻求存在的本质,人类彻底摆脱封建迷信和上帝超自然力量的枷锁,开始脚踏实地进入现实的自然世界,这种转变在现代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称为自然主义哲学家,他们力求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观察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以此证明宇宙从何而来。
1.2 认识自我然而自然主义哲学家未能如偿所愿。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宇宙千变万化、无边无际,要想观察到所有的现象犹如水中捞月。
就在这个瓶颈时期,苏格拉底创立了唯心主义。
苏格拉底哲学观源于阿那克萨戈拉的观点。
阿那克萨戈拉第一次提出灵魂的概念,这个概念启发了苏格拉底。
宇宙浩瀚缥缈,所有的事物皆非源于宇宙,而是起源于存在于宇宙中并获得认知体验的人类本身。
因此西塞罗在评论中提到,苏格拉底是第一位将哲学从大自然回归到现实、回归到人类社会、回归到伦理道德,回归到是非善恶的问题上。
苏格拉底关于人类灵魂的观点在其重要的哲学观点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即“认识自我”。
他从不同角度对“认识自我”做了透彻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式的爱情
——看柏拉图哲学
爱情,只有情,可以使人敢于为所爱的人献出生命;这一点,不但男人能做到,而且女人也能做到。
——柏拉图
哲学,一门很深奥的学科,往往使我们望而却步,但是,哲学又
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最平凡的事的抽象,是最现实的理论的总结。
经过对哲学的学习,让我更加了解生活,懂得在生活中寻找真理,也学到了一种思维,一种总结与体会的能力,学着在生活中寻找哲学,升华生活。
这门课是西方哲学,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百年来,东西方互通互惠,进行着哲学和思想的交流。
但是西方哲学又有着独特的神秘感,许多西方哲学家的思想理论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的哲学观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柏拉图,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为了更好地接触他,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他的生平简介,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时势造英雄,柏拉图一定有他超越常人的不平凡,才成就了他不凡的一生。
我们都听说过也向往着这浪漫的词语-----柏拉图式的爱情,在我们
心中那是最完美爱情的象征,是超越世俗的爱的力量。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呢,就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词语,走进伟大的西方哲学家柏拉图的世界,听柏拉图是如何为我们描述这美妙的爱情。
了解柏拉图的爱情观就需要我们了解他的思想,解读他的世界观,探究他的哲学理念。
相信,每一位哲学家都有自己的理念,
都有超乎常人的思想成就,让我们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体会哲学家的伟大。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其哲学思想影响了欧洲的哲学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
柏拉图没有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是他的教学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
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
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
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
柏拉图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
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
至此,形成了柏拉图相对完整的金字塔形的教学体系。
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柏拉图的《理想国》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
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
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
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
柏拉图在其最后的作品《法律篇》中进一步发挥了关于法律的作用的思想。
他强调,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
从理想出发,他推崇哲学王的统治,“没有任何法律或条例比知识更有威力”;从现实出发,他强调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如同最野蛮的兽类。
了解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我们就不难理解他的爱情观。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所以,柏拉图式的爱情,就是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
柏拉图的爱情是一种理想式的爱情观,是一种极其浪漫但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是一种我们现代社会所缺少的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柏拉图这样说,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
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这是一种完美的男女平等的爱情观,是很难达到的一种状态,虽然我们总是能够坚持着这种信念,在爱情的道路上继续,但是往往现实并不总是随人愿,我们在苦苦寻找那个在世界某个角落等待我们的人,然而这个过程有时是那么漫长痛苦,所以说柏拉图的爱情是理想中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梦寐以求有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的由来有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微笑着说:“你去麦田里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回来,在这过程当中,只允许摘一次,并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按照苏格拉底的话去做,很久才回来。
苏格拉底问他摘到没有?
柏拉图摇摇头说:“开始我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后空手而归!”
苏格拉底继续问道:“什么原因呢?”
柏拉图叹了口起气说:“很难得看见一株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无奈只好放弃;于是,再往前走,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可是我越往前走,越发觉不如以前见到的好,所以我没有摘;当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原来最大的最饱满的麦穗早已错过了,只好空手而归咯!”
这个时候,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
之后,就产生了柏拉图式的爱情
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一种精神恋爱,是一种包含着深刻哲学思想在内的爱情,诚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都能理解的爱情。
这种超越肉欲的爱情也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紧密相关,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唯心理论,他提倡政治上的平等和自由,强调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从柏拉图的思想来看,他的所有理论都体现了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这也与他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相关,他在青年时期热政治,希望能参加政治事务,公正地治理城邦,但是实际经验告诉他,包括雅典在内的所有城邦都不能做到这一点。
最后,他认为只有在正确的哲学指导下才能分辨正义和非正义,只有当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或者当政治家成为真正的哲学家时,城邦治理才能是真正公正的。
学习了西方哲学,让我懂得了哲学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而且,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就像我们身边的爱情,我们向往柏拉图式的爱情,虽然我们无法达到如此纯洁的精神恋爱,但是可以把它作为自己的目标。
哲学与生活是我们最好的学习的方法,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哲学,更加细致的体会生活的真谛。
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多的运用哲学,与实践相结合。
题目柏拉图式的爱情—看柏拉图哲学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10会计1班
学号 2010409055
姓名赵利飞
指导老师房为厦
2012年 5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