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水力清华PPT教材
合集下载
清华大学热工基础课件工程热力学加传热学期末复习
10-1 概述 10-2 对流换热的数学描述 10-3 外掠等温平板层流换热分析解简介 10-4 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方法 10-5 单相流体强迫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 10-6 自然对流换热
11
重点掌握:
(1)对流换热的牛顿冷却公式; (2)边界层的概念与特点及其对求解对流 换热问题的意义; (3)相似原理的主要内容及相似原理指导 下的实验研究方法; (4)对流换热特征数(Nu、Re、Pr、Gr)的 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5)管内和外掠圆管束的强制对流换热及 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特点、影响因素, 会利用特征数关联式计算上述对流换热问 题。
重点掌握:
温度场、温度梯度、热流密度等基本概念; 导热傅里叶定律;不同材料导热系数的量级; 直角坐标系下导热微分方程式及其推导方法; 通过平壁、圆筒壁、肋壁稳态导热的计算方 法;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会利用相关公 式或诺谟图计算一维非稳态导热问题;非稳 态导热计算的集总参数法。
10
第十章 对流换热
8
第二篇 传热学
第八章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8-1 热传导 8-2 热对流 8-3 热辐射 8-4 传热过程简介 重点掌握: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热量传递基
本方式及传热过程的特点。
9
第九章 导热
9-1 导热理论基础
9-2 稳态导热
9-3 非稳态导热
9-4 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基础
12
第十一章 辐射换热
11-1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11-2 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
11-3 实际物体的辐射特性、基尔霍夫
定律
11-4 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
11-5 遮热板的原理
13
重点掌握: (1)黑体、灰体、吸收比、发射比、透射比、
11
重点掌握:
(1)对流换热的牛顿冷却公式; (2)边界层的概念与特点及其对求解对流 换热问题的意义; (3)相似原理的主要内容及相似原理指导 下的实验研究方法; (4)对流换热特征数(Nu、Re、Pr、Gr)的 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5)管内和外掠圆管束的强制对流换热及 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特点、影响因素, 会利用特征数关联式计算上述对流换热问 题。
重点掌握:
温度场、温度梯度、热流密度等基本概念; 导热傅里叶定律;不同材料导热系数的量级; 直角坐标系下导热微分方程式及其推导方法; 通过平壁、圆筒壁、肋壁稳态导热的计算方 法;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会利用相关公 式或诺谟图计算一维非稳态导热问题;非稳 态导热计算的集总参数法。
10
第十章 对流换热
8
第二篇 传热学
第八章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8-1 热传导 8-2 热对流 8-3 热辐射 8-4 传热过程简介 重点掌握: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热量传递基
本方式及传热过程的特点。
9
第九章 导热
9-1 导热理论基础
9-2 稳态导热
9-3 非稳态导热
9-4 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基础
12
第十一章 辐射换热
11-1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11-2 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
11-3 实际物体的辐射特性、基尔霍夫
定律
11-4 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
11-5 遮热板的原理
13
重点掌握: (1)黑体、灰体、吸收比、发射比、透射比、
清华大学工程热力学课件第3章03
x 35.56cm3
L x 3.556cm F
pB 2bar VB 80cm3
F 10cm2 pA 10bar VA 20cm3
I. 活塞无摩擦,完全导热(续)
解:2) QA,WA
突然拔掉销钉,活塞无摩擦, 不是准静态
QA UA WA pdv
无法确定
pB 2bar VB 80cm3
QB UB WB pdv
3) QA+B
QA+B UA+B WA+B
0
F 10cm2
pA 10bar VA 20cm3
I. 活塞完全导热,无摩擦
F 10cm2
II. 活塞完全导热,有摩擦 且经历准静态等温过程
pA 10bar VA 20cm3
I. 活塞无摩擦,完全导热
解:1)活塞移动距离L A、B的质量及T均未变
pAVA pA 'VA ' pBVB pB 'VB '
pA ' pB '
pAVA pBVB 10 20 2 80 VA ' VB ' 20 x 80 x
容积效率:
V
V Vh
1 c
p2 p1
1
n
1
讨论:
(1) p2 一定,c p1
V
(2)
c
和n一定,
p2 p1
V
极限 V 0
p 3
c VC Vh
2
VC 4 V3
1 V
V1 V
余隙影响例题
已知:
Vh p1
10b.a4r4,t515m135,Vo C3 ,p02.0232.35mba3r,
n=1.2
wt
L x 3.556cm F
pB 2bar VB 80cm3
F 10cm2 pA 10bar VA 20cm3
I. 活塞无摩擦,完全导热(续)
解:2) QA,WA
突然拔掉销钉,活塞无摩擦, 不是准静态
QA UA WA pdv
无法确定
pB 2bar VB 80cm3
QB UB WB pdv
3) QA+B
QA+B UA+B WA+B
0
F 10cm2
pA 10bar VA 20cm3
I. 活塞完全导热,无摩擦
F 10cm2
II. 活塞完全导热,有摩擦 且经历准静态等温过程
pA 10bar VA 20cm3
I. 活塞无摩擦,完全导热
解:1)活塞移动距离L A、B的质量及T均未变
pAVA pA 'VA ' pBVB pB 'VB '
pA ' pB '
pAVA pBVB 10 20 2 80 VA ' VB ' 20 x 80 x
容积效率:
V
V Vh
1 c
p2 p1
1
n
1
讨论:
(1) p2 一定,c p1
V
(2)
c
和n一定,
p2 p1
V
极限 V 0
p 3
c VC Vh
2
VC 4 V3
1 V
V1 V
余隙影响例题
已知:
Vh p1
10b.a4r4,t515m135,Vo C3 ,p02.0232.35mba3r,
n=1.2
wt
清华大学工程热力学讲义101PPT课件
q p ( u v)T d v ( T u)vd T M d v N d T
M
T
v
Tpv
2u
Tv
N v
T
2u vT
q 不是状态参数 热量不是状态参数
常用的状态参数间的数学关系
x
1
倒数式 Reciprocity
relation
y
z
y x z
循环式 Cyclic
s
f T
h v pu pv fvfTT T f vv fv T
uf Tsf TTf v
吉布斯函数(Gibbs Function)
d h T d s v d p d T s s d T v d p
dhT s sdTvdp
令 g hTs 吉布斯函数 GHTS
dgsdTvdp gg(T, p) 是特征函数
四个 Maxwell ralation
p s
v
T v
s
s
p
T
v T
p
v s
p
T p
s
s
v
T
p T
v
四个特征函数(吉布斯方程)
d T u d ps d u v f( s ,v ) dd d u f T h uss vd sd d v p uvT d s sd h dfv p h f v ( ( s T ,,p v ) ) d us g s v Td vT ud vg s g p p( T ,p )
作业
10-2 10-3 10-4
第十章
热力学微分关系式 及实际气体的性质
Thermodynamic differential relation and the
清华大学热工基课件工程热力学加传热学第十一章-PPT精品文档
Gd
0
Gd
0
Gd
0
Gd
0
Gd
3
类、温度和表面状况,是波长的函数。 ,不仅取决于物体的性质,还与投射辐射能的波 , 长分布有关。 ( 2 )固体和液体对辐射能的吸收和反射基本上属 于表面效应 : 金属的表面层厚度小于 1m ;绝大多数 非金属的表面层厚度小于1mm。 (3)对于固体和液体, 。 0 , 1
E E d b b 1 2
1
2
d d b b E E
9
Hale Waihona Puke 定向辐射力与辐射力之间的关系:
E
2
Ed
定向辐射力与辐射强度之间的关系:
E L o s c
辐射力与辐射强度之间的关系:
E
2
L c o s d
10
11-2 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
1.普朗克(Planck)定律 2.斯忒藩-玻耳兹曼(Stefan-Boltzmann)定律 3.兰贝特(Lambert)定律
注意: , (1) , 属于物体的辐射特性,取决于物体的种
镜反射与漫反射:
产生何种反射决于物体表 面的粗糙程度和投射辐射能 的波长 。
4
2. 灰体与黑体
灰体: 光谱辐射特性不随波长而变化的假想物体,即 , , 分别等于常数。
0
G d
0
G d
G G
G G
G 透射比 G 1
G G
如果投入辐射是某一波长的辐射能G ,则
清华大学热工基础课件工程热力学加传热学(8)第七章PPT演示文稿
并加回热装置,可以增大制冷量。
4
回热式空气压缩制冷装置
1-2为定压预热过程; 2-3为绝热压缩过程; 3-4为定压放热过程; 4-5为定压放热过程; 5-6为绝热膨胀过程; 与无6-回1热为循定环压1吸3’热5过’程6;1相 比, 循环制冷量q2、放热量q1相 等,制冷系数相同,增压比 减小,可采用增压比小、流 量大的叶轮式压缩机和膨胀机,提高制冷量。
5
7-2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的优点:工质容易获得、 成本低、无毒安全。
缺点:空气的比热容小,单位质量空气的制 冷量比较小;吸热、放热均在定压下进行,偏离 逆向卡诺循环较大,经济性差。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用低沸点物质(大气压下的沸点低于0℃)作 为工质(制冷剂),利用其在定压下汽化和凝结 时温度不变的特性实现定温放热和定温吸热,可 以大大提高制冷系数;制冷剂的汽化潜热较大, 因此制冷量大。
1
增压比
3
1 T2 1 T1
1
1
1
在 相 同 的 大 气 温 度 T3 和 冷 藏 室 温
度T1下,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C
T1 T3 T1
1 T3 1
由于
T3 T2
T1
C
降低增压比可以提高制冷系数。但是 愈小,
每一循环压缩机吸入的空气量愈少,制冷量就
愈小。采用流量大的叶轮式压缩机和膨胀机,
水源热泵的开发利用。
11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 q1 q2
T1T4
(T2 T3)(T1T4)
1 T2 T3 1
对于可逆绝热过程1-2及3-4 T 1 T 4
1
1
T2 T1
p2 p1
T3 T4
水力学教程(第五版)全套教学课件pptx2024新版
连续性方程与伯努利方程
连续性方程
单位时间内流入、流出控制体的质量流量之差,等于控制体内质量的变化率。
伯努利方程
理想液体在重力场作稳态流动时,具有压力能、位能和动能三种形式,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且总 和保持不变。
02
流体静力学分析
静止液体中压强分布规律
静止液体中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强相等。 静止液体中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静止液体中任意点的压强等于液柱高度对应的压强。
应用举例一
在水利工程中,利用达西定律可 以计算水库大坝的渗流量,为水 库的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依据。
应用举例二
在石油工程中,达西定律被广泛 应用于油藏工程计算和油田开发 方案设计中,用以确定油井的产 量和预测油藏的开发动态。
井群干扰现象分析
井群干扰现象描述
当两口或多口井在同一含水层中开采时,由于各井之间存 在一定的距离,使得各井的流量、水位等发生变化,这种 现象称为井群干扰现象。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计算浮力时,需要先确定物体在液体中的浸没深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然 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大小。
潜水和承压水特性分析
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 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通过包气带与大气圈及地表各圈层发生联系,因此 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
度大小相等。
02
流管
在流场中,由一组流线所围成 的管状区域。
与非恒定流判别依据
恒定流
流场中各空间点上流体质点的物理量( 如速度、压强、密度等)不随时间变化 。
VS
非恒定流
流场中各空间点上流体质点的物理量随时 间变化。
一维流动和二维流动特点比较
03
清华大学热工基础课件工程热力学加传热学第一章
pv RT
17
(3)状态参数坐标图 以独立状态参数为坐标的坐标图。 在以两个独立状态参数为坐标的平面坐
标图上,每一点都代表一个平衡状态。
18
1-4 准平衡过程和可逆过程
(1)热力过程 系统由一个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过程。
19
(2)准平衡过程(准静态过程)
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状 态的过程。
热力学温标取水的三相点为基准点,并定 义其温度为273.16 K。温差1K相当于水的三 相点温度的1/273.16。
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 温差:1 K = 1 ℃
t = T – 273.15 K 14
国际单位制(SI)采用热力学温度T作 为基本状态参数。 4) 温度的测量
a. 接触式 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 热电偶、电阻温度计等。
闭口 系统
边界 外界
4
(2)开口系统
与外界有物质交
进口
换的系统。系统的容
积始终保持不变,也
称为控制容积系统。
(3)绝热系统 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系统。 出口
(4)孤立系统
与外界既无能量(功、热量) 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5
1-2 平衡状态及基本状态参数
1. 平衡状态
(1)状态(热力状态)
系统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物理状 况称为系统的热力状态,简称状态。
9
压力测量:
绝对压力 p、大气压力pb、表压力pe、真空度pv
p =pb +pe
p =pb -pv
只有绝对压力 p 才是状态参数。
10
(2)温度
1)温度的物理意义
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 高低反映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热运动的强弱。
2019-清华大学热工基础课件工程热力学加传热学10第九章-导热、稳态导热、非稳态、数值解法-文档资料
常见的边界条件分为以下三类:
(a) 第一类边界条件
给出边界上的温度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twf,x,y,z
(b) 第二类边界条件
给出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分布及
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t
qw
qw
t n
w
t n w
qw
n
26
用电热片加热物体表面可实现第二类边界条件。
如果物体的某一表面是绝热的, 即qw = 0 , 则
界条件。 27
上式描述的第三类边界条件是线性的, 所以也称为 线性边界条件,反映了导热问题的大部分实际情况。
如果导热物体的边界处除了对流换热还存在与周 围环境之间的辐射换热, 则边界面的热平衡表达式为
nt whtwtf qr
qr 为物体边界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净辐射换热热
流密度,它与物体边界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和辐射特性 有关, 是温度的复杂函数。这种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 叠加的复合换热边界条件是非线性的边界条件。
❖ 导热微分方程式与单值性条件一起构成具体导热 过程完整的数学描述。
❖ 单值性条件一般包括:几何条件、物理条件、 时间条件、边界条件。
24
1)几何条件 说明参与导热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尺寸。几何条件决定 温度场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分析时所采用的坐标系。
2)物理条件 说明导热物体的物理性质, 例如物体有无内热源以及
t 、 t 、 t 分别为x、y、z 方向的偏导数; i、j、k 分 x y z 别为x、y、z 方向的单位矢量。
(4)热流密度 (heat flux)
q d dA
热流密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
用热流密度矢量q 表示
nt
dA q
d
q d n
dA
(a) 第一类边界条件
给出边界上的温度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twf,x,y,z
(b) 第二类边界条件
给出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分布及
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t
qw
qw
t n
w
t n w
qw
n
26
用电热片加热物体表面可实现第二类边界条件。
如果物体的某一表面是绝热的, 即qw = 0 , 则
界条件。 27
上式描述的第三类边界条件是线性的, 所以也称为 线性边界条件,反映了导热问题的大部分实际情况。
如果导热物体的边界处除了对流换热还存在与周 围环境之间的辐射换热, 则边界面的热平衡表达式为
nt whtwtf qr
qr 为物体边界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净辐射换热热
流密度,它与物体边界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和辐射特性 有关, 是温度的复杂函数。这种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 叠加的复合换热边界条件是非线性的边界条件。
❖ 导热微分方程式与单值性条件一起构成具体导热 过程完整的数学描述。
❖ 单值性条件一般包括:几何条件、物理条件、 时间条件、边界条件。
24
1)几何条件 说明参与导热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尺寸。几何条件决定 温度场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分析时所采用的坐标系。
2)物理条件 说明导热物体的物理性质, 例如物体有无内热源以及
t 、 t 、 t 分别为x、y、z 方向的偏导数; i、j、k 分 x y z 别为x、y、z 方向的单位矢量。
(4)热流密度 (heat flux)
q d dA
热流密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
用热流密度矢量q 表示
nt
dA q
d
q d n
dA
清华大学热工基础课件工程热力学加传热学1绪论
列中间状态,最终回到初始状态。
工程热力学的发展历程
早期发展
工程热力学起源于古代人类对火的使用和对蒸汽的认识。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人们对热能转换和利用的研究逐渐 深入。
基础理论建立
19世纪末,卡诺、焦耳等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热 力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卡诺循环、焦耳定律等。
现代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热力学在能源转换、环境保护 、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能源、动力、 化工等学科的重要基础。
要关注热力系统能量的转换与传递过程,以及系统状态变化的规律。
02
热力系统
热力系统是指可以与周围环境进行热量交换的封闭系统。系统内的能量
转换与传递过程遵循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03
热力循环
在工程热力学中,热力循环是一系列连续的热力学过程,包括吸热、膨
胀、放热、压缩等过程。循环中,系统从某一初始状态出发,经过一系
19世纪末,傅里叶、牛顿等科学家对传热学进行了系统 的研究和总结,奠定了传热学的基础。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传热学在 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传热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01
传热学的研究对象是热量传递过程中的规律和现象,主要 研究导热、对流、辐射三种传热方式。
02
导热是指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传递 ;对流是指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将热量传递给固体壁面;辐射是指
热力循环与热效率
介绍各种热力循环,如蒸汽循环 、燃气循环等,以及如何提高循 环效率和减少能量损失。
传热学部分大纲
导热基本定律与稳态导热
介绍导热基本定律,即傅里叶定律,以 及稳态导热的分析方法和计算。
对流换热
清华大学热工基础课件工程热力学加传热学11第十章-对流换热、单相流体
1)热导率,W/(mK), 愈大,流体导热热阻愈小,
对流换热愈强烈;
2)密度,kg/m3 3)比热容c,J/(kgK)。 c反映单位体积流体热容量
的大小,其数值愈大,通过对流所转移的热量愈多,对 流换热愈强烈;
4)动力粘度,Pas;运动粘度=/,m2/s。流体
的粘度影响速度分布与流态,因此影响对流换热;
1
10-1 概述
1. 牛顿冷却公式
= A h( tw-tf ) q = h( tw-tf )
h—整个固体表面的平均 表面传热系数;
tw—固体表面的平均温度; tf —流体温度,对于外部绕流,tf 取远离壁面的流体 主流温度;对于内部流动,tf 取流体的平均温度。
2
对于局部对流换热, qxhxtwtfx
u y
(e) 流体无内热源,忽略粘性耗散产生的耗散热。
(f) 二维对流换热。
紧靠壁面处流体静止,
热量传递只能靠导热,
qx
t y
流体导热系数
y0,x
11
按照牛顿冷却公式
qxhxtwtx
t y
qx
y0,x
hx
tw
tx
t y
y0,x
比较x 和y方向的动量微分方程
u u u xv u y F x x p x 2 u 2 y 2 u 2
v u v xv v y F y p y x 2 v 2 y 2 v 2
a
2t y2
24
简化后的方程组只有3个方程,但含有4个未知量,方
程组不封闭。由于忽略了y方向的压力变化,使边界层
内压力沿x方向变化与主流区相同,可由主流区理想流
对流换热愈强烈;
2)密度,kg/m3 3)比热容c,J/(kgK)。 c反映单位体积流体热容量
的大小,其数值愈大,通过对流所转移的热量愈多,对 流换热愈强烈;
4)动力粘度,Pas;运动粘度=/,m2/s。流体
的粘度影响速度分布与流态,因此影响对流换热;
1
10-1 概述
1. 牛顿冷却公式
= A h( tw-tf ) q = h( tw-tf )
h—整个固体表面的平均 表面传热系数;
tw—固体表面的平均温度; tf —流体温度,对于外部绕流,tf 取远离壁面的流体 主流温度;对于内部流动,tf 取流体的平均温度。
2
对于局部对流换热, qxhxtwtfx
u y
(e) 流体无内热源,忽略粘性耗散产生的耗散热。
(f) 二维对流换热。
紧靠壁面处流体静止,
热量传递只能靠导热,
qx
t y
流体导热系数
y0,x
11
按照牛顿冷却公式
qxhxtwtx
t y
qx
y0,x
hx
tw
tx
t y
y0,x
比较x 和y方向的动量微分方程
u u u xv u y F x x p x 2 u 2 y 2 u 2
v u v xv v y F y p y x 2 v 2 y 2 v 2
a
2t y2
24
简化后的方程组只有3个方程,但含有4个未知量,方
程组不封闭。由于忽略了y方向的压力变化,使边界层
内压力沿x方向变化与主流区相同,可由主流区理想流
清华大学工程热力学课件 第1章(1)
A system is said to have undergone a cycle if it returns to its initial state at the end of the process
循环 和 过程 Cycle and Process
循环由过程构成
过程
可逆 不可逆 循环
可逆循环 (闭合实线)
热力循环的评价指标 (续)
逆循环:净效应(对内作功,放热) 制冷循环:制冷系数 T0
收 益 吸 热 Q =2 代 价 耗 功 W
Q1
W
制热循环:制热系数
收 益 放 热 Q ’ =1 代 价 耗 功 W
Q2
T2
第一章 小 结 Summary
基本概念:
热力系 平衡态
准静态、可逆
W W B A
可逆过程与准静态过程(续)
缓慢电加热A腔中气体,B中理想气体被压缩
2)以A中气体为系统
缓慢加热 准静态 内可逆 无摩擦
A
B
3)以A腔为系统
电功耗散为热 电功耗散为热 不可逆 不可逆
绝热,无摩擦
4)以A+B腔为系统
熵 (Entropy) 的定义 reversible Q rev 广延量 [kJ/K] dS T
q rev ds T
比参数 [kJ/kg.K]
ds: 可逆过程 qrev除以传热时的T所得的商
清华大学刘仙洲教授将其命名为“熵”
熵的说明
1、熵是状态参数 (? )
2、符号规定 系统吸热时为正 Q > 0 系统放热时为负 Q < 0
2、热力学定义I
热力学定义II
功的热力学定义II
功是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一种方 式,在力的推动下,通过有序运动方 式传递的能量。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核反应堆的发展
•
这3个核电基地是:
– ① 浙江省的秦山核电基地,5台核电机组:
–
秦山核电厂 1台 310 Mw,
–
秦山第二核电厂 2台 1300 Mw ,
–
秦山第三核电厂 2台 1400 Mw,
– ② 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4台核电机组:
–
大亚湾核电厂 2台 1967.6 Mw ,
–
岭澳核电厂 2台 1980.6 Mw ,
– 还有一批工程已开始前期工程的建设,
–
如: 浙江方家山核电工程; 湖北咸宁核电项目…
•
中国的核电建设正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5
第一章 绪 论
1.2 核能的优点
• 1.2 核能的优点
• 1.2.1 同质量燃料可获得的能量大
•
1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约为8.5×1013J,
•
1kg无烟煤的燃烧值为3.4×107 J
• 所以,1kg铀全部裂变释放出的能量, • 相当于完全燃烧2.5×106 kg无烟煤.
• 一座100万千瓦的 • 核电站每年只需要补充30吨左右的核燃料, • 而同样规模的烧煤电厂每年要烧煤300万吨。
6
第一章 绪 论
1.2 核能的优点
• 1.2.2 经济(电价便宜)
• 核电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密不可分,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 • 核电的比造价高于火电,总投资大,主要是安全方面的投资高,约
•
核电站与火电厂对环境影响的比较·
100万千瓦燃 煤发电厂
周围居民受 到辐射剂量 (毫希/年)
0.048
需要燃料 (/年)
300万吨 煤
采矿面积 二氧化硫排放量 (亩/年)
(万吨/年)
1210 2.6
100万千瓦核 0.018 电站
30吨 核燃料
30 -- 42 0
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年)
1.4
– 2005年12月15日广东岭澳二期工程2台核电机组开工建设; – 2006年04月28日秦山二期扩建工程2台核电机组开工建设。
•
2006.03. 22.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核
•
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规划指出,
•
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
•
未来15年我国将新开工建设30台左右的百万千瓦
– ③ 江苏省田湾核电基地, 2台核电机组:
–
田湾核电厂 2台 2120 Mw 。
– 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和 突破,初步具备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3
第一章 绪 论
1.1 核反应堆的发展
– 但是2004年以来, 我国持续出现能源、电力紧缺 现象,利用、发展核电是缓解电力紧张最现实的 出路。
•
级核电机组。到2020年使核电发电量占到总发电
•
量的4%,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4
第一章 绪 论
1.1 核反应堆的发展
– 在《规划》指导下,一批新的核电基地陆续开工兴建:
– 2007年8月18日 辽宁省红河沿核电基地; – 2008年2月18日福建宁德核电工程; – 2008年7月29日, 山东海阳核电工程; – 2008年11月21日福建福清核电工程; – 2008年12月16日广东省阳江核电工程; – 2009年4月19日浙江省三门核电工程; – 2009年9月,在山东荣成开建20万千瓦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 – 广东台山核电站在9月中旬开工; – 海南昌江核电项目一期工程今年底将开工建设.
• 随着我国核电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核电成本将可能比火电低15-50%。
7
第一章 绪 论
1.2 核能的优点
• 1.2.3 污染小
•
核能是清洁的能源
•
在相同功率的情况下,核电站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比火电厂要少得多。核电站对
周围居民的辐射影响,远远低于燃煤电厂和天然辐射,是安全而清洁的能源。
• · 在我国核电占总发电量每增加 1﹪,一年就可减少排放 1 亿吨的 CO2; • 55 万吨的 SO2
9
第一章 绪 论
1.2 堆 型 简 介
① 压水堆
· 高压水做冷却剂和慢化剂,堆芯只允许局部沸腾,
靠稳压器维持压力。
· 两重循环回路 · 堆芯:低浓UO2燃料,锆合金包壳,直径约10mm。 · 燃料棒束紧密布置,棒束型控制棒组件 · 稳定、安全(负的反应温度系数、三道屏障)、
技术成熟
10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1.1 核能发展概况
• 1939年发现核裂变现象; • 1942年首次实现核反应堆临界; • 1954年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截至2006年,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435座 核电站正在运行,发电容量约为3.6亿千瓦,约占世 界总座,全部建成
装机容量将近5亿千瓦,约占那时世界发电量的20
%左右。
• 据IAEA的预测: 到2030年全球核能发电能力将增 加到 447GW 至 679GW(1GW = 1000MW = 10亿W)。
1
第一章 绪 论
1.1 核反应堆的发展
•
中国核电设计工作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
– 中国核电发展真正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
– 秦山核电站 1991年12月建成并网发电。
– 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大陆引进第一座大型商用 – 核电站,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
– 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2006年5月12日并网成功.
– 全国已建成 3个核电基地, 共有11台核电机组 – 在运行, 总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 – 2%左右。
2
第一章 绪 论
占总投资的40%或更多; • 核电的燃料成本与运行成本低,上网电价仍然有竞争力。
• 主要工业国(美、法、英、德和加拿大等)的核电成本平均比火电 低1/3左右。
• 核电成本比火电低15-50%。
• 2008年,我国秦山核电站二期上网电价0.393元/千瓦时,
•
大亚湾核电厂 0.414 元/千瓦时,
•
分别低于浙江 , 广东火电上网电价.
1.2 堆 型 简 介
11
第一章 绪 论
1.2 堆 型 简 介
12
第一章 绪 论
烟灰 二氧化碳排放量 (吨/年) (万吨/年) 3500 600
0
0
0
8
第一章 绪 论
1.2 堆 型 简 介
1.2.1 水冷堆
• 以普通水做慢化剂的轻水堆(压水堆和 沸水堆)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堆型,占到 所有核反应堆的近80%.
• 目前轻水堆本身是很安全的,但过多地 依赖于操作和维护.
• 开发的新型核电技术都着力提高安全性 能,如具有更多的“非能动”安全特征。
•
这3个核电基地是:
– ① 浙江省的秦山核电基地,5台核电机组:
–
秦山核电厂 1台 310 Mw,
–
秦山第二核电厂 2台 1300 Mw ,
–
秦山第三核电厂 2台 1400 Mw,
– ② 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4台核电机组:
–
大亚湾核电厂 2台 1967.6 Mw ,
–
岭澳核电厂 2台 1980.6 Mw ,
– 还有一批工程已开始前期工程的建设,
–
如: 浙江方家山核电工程; 湖北咸宁核电项目…
•
中国的核电建设正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5
第一章 绪 论
1.2 核能的优点
• 1.2 核能的优点
• 1.2.1 同质量燃料可获得的能量大
•
1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约为8.5×1013J,
•
1kg无烟煤的燃烧值为3.4×107 J
• 所以,1kg铀全部裂变释放出的能量, • 相当于完全燃烧2.5×106 kg无烟煤.
• 一座100万千瓦的 • 核电站每年只需要补充30吨左右的核燃料, • 而同样规模的烧煤电厂每年要烧煤300万吨。
6
第一章 绪 论
1.2 核能的优点
• 1.2.2 经济(电价便宜)
• 核电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密不可分,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 • 核电的比造价高于火电,总投资大,主要是安全方面的投资高,约
•
核电站与火电厂对环境影响的比较·
100万千瓦燃 煤发电厂
周围居民受 到辐射剂量 (毫希/年)
0.048
需要燃料 (/年)
300万吨 煤
采矿面积 二氧化硫排放量 (亩/年)
(万吨/年)
1210 2.6
100万千瓦核 0.018 电站
30吨 核燃料
30 -- 42 0
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年)
1.4
– 2005年12月15日广东岭澳二期工程2台核电机组开工建设; – 2006年04月28日秦山二期扩建工程2台核电机组开工建设。
•
2006.03. 22.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核
•
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规划指出,
•
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
•
未来15年我国将新开工建设30台左右的百万千瓦
– ③ 江苏省田湾核电基地, 2台核电机组:
–
田湾核电厂 2台 2120 Mw 。
– 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和 突破,初步具备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3
第一章 绪 论
1.1 核反应堆的发展
– 但是2004年以来, 我国持续出现能源、电力紧缺 现象,利用、发展核电是缓解电力紧张最现实的 出路。
•
级核电机组。到2020年使核电发电量占到总发电
•
量的4%,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4
第一章 绪 论
1.1 核反应堆的发展
– 在《规划》指导下,一批新的核电基地陆续开工兴建:
– 2007年8月18日 辽宁省红河沿核电基地; – 2008年2月18日福建宁德核电工程; – 2008年7月29日, 山东海阳核电工程; – 2008年11月21日福建福清核电工程; – 2008年12月16日广东省阳江核电工程; – 2009年4月19日浙江省三门核电工程; – 2009年9月,在山东荣成开建20万千瓦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 – 广东台山核电站在9月中旬开工; – 海南昌江核电项目一期工程今年底将开工建设.
• 随着我国核电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核电成本将可能比火电低15-50%。
7
第一章 绪 论
1.2 核能的优点
• 1.2.3 污染小
•
核能是清洁的能源
•
在相同功率的情况下,核电站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比火电厂要少得多。核电站对
周围居民的辐射影响,远远低于燃煤电厂和天然辐射,是安全而清洁的能源。
• · 在我国核电占总发电量每增加 1﹪,一年就可减少排放 1 亿吨的 CO2; • 55 万吨的 SO2
9
第一章 绪 论
1.2 堆 型 简 介
① 压水堆
· 高压水做冷却剂和慢化剂,堆芯只允许局部沸腾,
靠稳压器维持压力。
· 两重循环回路 · 堆芯:低浓UO2燃料,锆合金包壳,直径约10mm。 · 燃料棒束紧密布置,棒束型控制棒组件 · 稳定、安全(负的反应温度系数、三道屏障)、
技术成熟
10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1.1 核能发展概况
• 1939年发现核裂变现象; • 1942年首次实现核反应堆临界; • 1954年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截至2006年,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435座 核电站正在运行,发电容量约为3.6亿千瓦,约占世 界总座,全部建成
装机容量将近5亿千瓦,约占那时世界发电量的20
%左右。
• 据IAEA的预测: 到2030年全球核能发电能力将增 加到 447GW 至 679GW(1GW = 1000MW = 10亿W)。
1
第一章 绪 论
1.1 核反应堆的发展
•
中国核电设计工作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
– 中国核电发展真正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
– 秦山核电站 1991年12月建成并网发电。
– 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大陆引进第一座大型商用 – 核电站,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
– 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2006年5月12日并网成功.
– 全国已建成 3个核电基地, 共有11台核电机组 – 在运行, 总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 – 2%左右。
2
第一章 绪 论
占总投资的40%或更多; • 核电的燃料成本与运行成本低,上网电价仍然有竞争力。
• 主要工业国(美、法、英、德和加拿大等)的核电成本平均比火电 低1/3左右。
• 核电成本比火电低15-50%。
• 2008年,我国秦山核电站二期上网电价0.393元/千瓦时,
•
大亚湾核电厂 0.414 元/千瓦时,
•
分别低于浙江 , 广东火电上网电价.
1.2 堆 型 简 介
11
第一章 绪 论
1.2 堆 型 简 介
12
第一章 绪 论
烟灰 二氧化碳排放量 (吨/年) (万吨/年) 3500 600
0
0
0
8
第一章 绪 论
1.2 堆 型 简 介
1.2.1 水冷堆
• 以普通水做慢化剂的轻水堆(压水堆和 沸水堆)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堆型,占到 所有核反应堆的近80%.
• 目前轻水堆本身是很安全的,但过多地 依赖于操作和维护.
• 开发的新型核电技术都着力提高安全性 能,如具有更多的“非能动”安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