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eee95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7.png)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二:主要人物概览
第一章 中考作文解读
知识链接
分类 代表人物
性格特征
经典回目
老实平庸,懦弱猥琐,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第2回)
周进 范进
思想麻木之极,知识贫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第3回) 乏之极,一生匍匐于科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第3回) 举制下,精神也受其毒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第7回)
新知讲解
【专题探究】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1.《儒林外史》善于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白描揭示其精神世界,“无一贬词, 而情伪毕露”(鲁迅语),阅读时,要抓住意蕴丰富的细节,准确把握作者 对人物的态度。 2.阅读时,可以边读边做批注,画出有所体会的语句,作为立论的材料;也 可以阅读前人的评点或关于《儒林外史》的研究著作,深化自己的理解。 3.《儒林外史》通过众多人物形象,对科举时代的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刻的反 思,这便是《儒林外史》一书为人所称道的“公心”。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人 物 形 象
真 儒 贤 人
对某些封建礼俗提出大 杜少卿平居豪举
胆挑战,追求恣情任性、 (第32回)
杜少卿 不受拘束的生活;尊重 杜少卿夫妇游山
女性,要求个性解放。 (第33回)
在他身上有比较多的离
经叛道的味道。
第一章 中考作文解读
知识链接
分类 代表人物
性格特征
经典回目
敢于反抗封建婚姻制
度,敢于同封建势力
新知讲解
【专题探究】 专题一、故事会
2、故事梗概示例
【2】两根灯草
话说有个乡绅叫严监生,胆小又有钱。严监生老了临死的时候,卧房里挤满了子 女后代,老人家卧在床上话也说不出,就只是伸出两根手指,众人不知其意。侄子问 严监生的意思是不是有两个亲人还没见面,老人摇头。侄子又问严监生是不是有两笔 银子不曾交代家人,拉人摇头摇的厉害。老奶妈有问是不是他两个儿子不在眼前,老 人还是摇头,两个手指指着不动。待到其妻子赵氏擦擦眼泪对老爷子说:“我知道, 你是看那灯里有两根灯草怕费了灯油。”然后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严监生看了随即点 点头,手一垂,人就挂了。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课件(共33张PPT).ppt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课件(共33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86e6c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c.png)
1.对比的讽刺艺术 对比是这部小说的为了突出讽刺效果常用到的
手法。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 度的对比。中举前称他为“现世宝”“癞蛤蟆”。 中举后称他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对 他外貌的描述也不同,中举前说他“尖嘴猴腮,不 三不四”,中举后夸他“才学高,品貌好”。
深入探究—— 故事概要
周进原是山东兖州府汶上县的一位教书先生。他为了能够出人 头地,荣耀乡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60多岁了,却连秀才也 未考上。 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他触景生情,悲 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 得口中鲜血直流。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可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 他捐了个监生。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我周进变成驴变成马 也要报效!” 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
谢谢观看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创作背景
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 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 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 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 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 在《儒林外史》中,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 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第五节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世界知名讽刺文学作品推荐
莎士比亚喜剧 《威尼斯商人》
莫里哀喜剧 《悭吝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9a44490c281e53a5902ff86.png)
理清小说人物
儒 生 形 象
(1)热中功名(把科举作为 荣身之路)、苦苦追求、终获 成功的腐儒,如周进和范进。
(2)沉迷于八股文和
儒
封建礼教而自害害人的
生
形
迂儒,如王玉辉、马纯
象
上等。
(3)在八股科举制度
下由纯朴而堕落、道德
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以蘧駪夫、匡超人为代
表。
(1)贪官污吏:贪婪成
性、敲骨吸髓的贪官污吏,
返
这是作者上下求索的结果,包含着一定的民主思想。这些 市井奇人其实是化了装的文人,是作者为新一代读书人设计的 人生道路,体现了作者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作品从第一回王冕的人格自尊到最 后一回市井奇人的自食其力,体现 了作者对人生与社会的探索精神, 特别对知识分子出路的探寻和思考。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为 中心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 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以写 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 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 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 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 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 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名著勾连
名著勾连 勾连点
勾连分析
人物 严监生 同:吝啬
与刘四 异:严监生对外人善良、老实
爷
,通过自己努力积累财富;而
刘四爷通过开车厂各种手段聚
财,对下人苛刻,对女儿也苛
刻。
名著勾连
名著勾连 勾连点
勾连分析
情节 孙侦探 孙侦探不把祥子放在眼里,明
敲诈祥 目张胆地威逼敲诈。而严贡生
子与严 故意把未吃完的云片糕放一边
九年级语文下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九年级语文下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c72db1a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e.png)
事件:周进撞号板大哭
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 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
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 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 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
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 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 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
王冕,因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但他聪明颖悟, 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而且他 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刻苦勤奋,自学成才之后, 拒绝权贵的拉拢和招募,远离名利场,并自得其乐。
显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志趣追求,篇末点出全书主 旨,点出八股取士是对读书人的异化,引发读者对千 古文人之名利观的思考,统领全篇。
一、课前检测
1.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是《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作家 吴敬梓 , 字敏轩,号粒民,晚号 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作品有《文木山房诗文集》 《文木山房诗说》等。全书56章。它揭露了 科举制度 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 庸俗不堪,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 2.《儒林外史》是一部以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 为主要描写对象 ,以批判 科举为中心思想的长篇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二、作者简介
作者 吴敬梓
生卒年
17011754
字
敏 轩
号
粒 民
籍 贯
安徽 全椒 (jiāo)
评价 清代讽刺小说家
代表 作品
《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儒林外史》等
三、写作背景
背景:封建社会腐朽,统治者大兴文 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 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
动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 不走传统士人出仕为宦、显亲扬名的 道路。憎恶士子们热衷功名利禄。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1f9768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c.png)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儒林外史》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的一篇名著导读,是我国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官僚制度的腐败和儒林士人的丑恶嘴脸。
教材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解读,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讽刺文学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文学素养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对名著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文学作品,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讽刺手法的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学会欣赏讽刺文学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对讽刺手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现实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2.难点: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如何从作品中汲取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与讨论: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文,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3.分析与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并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七.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儒林外史》讽刺手法及其作用2.设计思路:通过板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讽刺手法的特点和效果。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34cdd99fd0a79563c1e72b4.png)
他(吴敬梓)所作的《儒林外史》不仅描写了一 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而且反映了以他 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对社会理想的探索和追求。
--陈美林(古代文学研究专家)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
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 加身的荣耀。
在作者笔下,这个制度已经极度腐朽,不再能选拔真正的人オ, 反而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如书中的范进、被吹捧 为能“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而 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一且中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羨的对象, 集名利于一身。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的众多士人形象, 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 “士人”这一群体。历代正史皆相沿 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 有品德的大儒。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却与此不同,刻画的是“儒林”的另 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
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 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 如在目前,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 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 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 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体会批判精神。识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 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 表达对光明的向往。例如,《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 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所在,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 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又如书中第四十八回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全县读 书人都以为“这样好女儿,为伦纪生色”,于是“知县条,本学祭,余大先生祭, 国县乡绅祭,通学朋友祭,两家亲戚祭,两家本族祭,祭了一天,在明伦堂 摆席…”这正是对“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语)的封建礼教的愤怒抨 击。不止于此,某些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会塑造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 人物,例如《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徹君等。这些正面 人物的嘉言懿行,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更增强了作品的 批判力量。欣赏讽刺笔法。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看似子虚乌有 的情节和夸空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朝作品常见的一种手 法。例如乔纳“小人国”乃至“慧骃国”看似荒诞不经的漫游,讽刺的却是人间真 实的世相。另一种常见的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 白描直书其事。例如“范进中举”-回,写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共48张PPT)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共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7122593169a4517723a3a5.png)
关于作品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故事,除了 楔子写元明易代时王冕的故事外, 正文从明宪宗成化末年写到神宗万 历二十三年为止。小说展示的是18 世纪清代中叶的社会风俗画。既描 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又被视为文 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 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
• 第17回:因知县提拔中了相公,却因知县遇事, 将会祸及于匡超人,于是,他只得躲回杭州, 旧地重游。客舍中遇到景兰江,景兰江不喜欢 马二先生的时文(功名),在一次众人饮酒之 时,景兰江问道:“众位先生所讲中进士,是 为名?是为利?”众人道:“是为名。”景又 说道:“可知道赵爷虽不曾中进士,外面诗选 上刻着他的诗几十处,行遍天下,哪个不晓得 有个赵雪斋先生?只怕比进士还享名多着呢。” 匡超人听得,才知道天下还有这一种道理。— —除了马二先生说的功名富贵之外,还有士林 秀才们的附庸风雅之趣。
周进
2.范进(腐儒的典型)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 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 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 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 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 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 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范进
10.杜少卿(正面人物)
杜少卿虽然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却“ 出污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 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分。他蔑视科举 ,瞧不起功名富贵。他淡泊功名,讲究“文 行出处”。朝廷征辟,但他对朝政有着清醒 的认识——“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 ,“所以宁可不出去好”。他装病拒绝应征 出仕:“好了!我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 ,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 在,做些自己的事罢!”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ccf1c04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0.png)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内容简介】
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书中的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
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格,而是为功名利禄所裹挟,丑态毕露。
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明了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主要人物形象】
1.正面的典型
2.腐儒的典型
3.无德的典型
4.土豪劣绅的典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d5cde501cc22bcd126ff0cb0.png)
4.汤奉(贪官污吏的典型)
高要县知县汤奉,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 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 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老师父霍霍枷死,闹 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如此“清廉”的知县, 一年下来居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整体感知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5.鲁编修(八股迷的典型)
整体感知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2.范进(腐儒的典型)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 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 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 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 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 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知识备查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知识备查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背景资料
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 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 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 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约束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 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 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九年级语文下册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学习目标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1.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的情 感态度。(重点)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 景中去理解。(难点)
3.欣赏并品味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素养)
九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九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a2b70e7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a.png)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滁州人,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早年也热衷科举,18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家产又很快荡尽。
33岁家迁南京,生活贫困。
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科考。
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收殓,归葬南京。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背景】讽刺文学,指用夸张手法和嘲讽态度创作的文学作品,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类作品中的人物及事件,往往是作者否定、批评的对象,而否定的方式是通过揭露对象的可恶、可鄙、可笑来体现的。
而对值得同情的人物身上的缺点,其讽刺往往包含善意的批评。
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全书的中心是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
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
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
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
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约束士人。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怀着愤世嫉俗的心情创作了《儒林外史》。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参加科考的,一般都必要经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程序。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与反思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501b3c6650e52ea5418981c.png)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讽刺作品的阅读1.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把握作品主要内容,领会作品主题,分析典型人物形象。
3.进行专题探究,理清故事情节,探究作品的讽刺艺术。
1课时一、导入对于《儒林外史》,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
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
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范进中举》和介绍《儒林外史》的内容导入新课。
二、阅读方法指导1.生阅读教材P65“读书方法指导”部分内容,了解阅读讽刺文学作品的方法。
2.师归纳要点。
(1)体会批判精神。
(2)欣赏讽刺笔法。
(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设计意图】介绍“读书方法指导”,了解阅读讽刺文学作品的方法。
三、了解《儒林外史》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移居至江宁(今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诗说》七卷、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他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
早年生活豪纵,初入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
乾隆元年(1736)被举荐入京应博学鸿词科考试,托病不赴,晚年研究经学,穷困以终。
(2)写作背景。
吴敬梓的个人经历,令他对功名利禄表示出与当时社会截然相反的看法。
而在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牢笼士人。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1)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1)](https://img.taocdn.com/s3/m/661c2a20168884868762d65b.png)
全椒位置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2、少年随任。吴敬梓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思想
的教育。前辈对科举的热衷追求,对经史特别是《诗经 》的备加推崇,都对吴敬梓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 从小就读经习文,准备走科举仕进之路。但是,他并没 有完全受封建教育的束缚,对诗词歌赋以至野史杂书都 饶有兴趣,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吴敬梓在少年时代过了几年安逸的读书生活,13岁“ 丧母失所恃”,14岁随父到赣榆任所。
探究讽刺的艺术手法
请同学们结合课时练习,小组合作,总结组 员意见,分析作品讽刺手法是如何来表现的。
作者讽刺手法的表现
• (一)据实摩写,情伪毕现。 • 就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行动从具体的情节发展和场面中自然而然地
表露出来。作者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爱憎倾向,让人物自己 表演。如第十四回写马二先生游西湖一节,作者通过马二先生自己的 表现,讽刺了迂腐儒生的可笑而又可怜的本质特征。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 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第一节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1、吴敬梓的家世
•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科第家声从来美”的科举世家。曾祖辈五人,四 人中进士,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十五年(1658)探花,官至翰林 院侍读,提督顺天学政。祖父辈,族祖父吴晟是康熙十五年(167 6)进士,吴昺是康熙三十年(1691)榜眼。父辈中落,父吴霖 起,拔贡,曾为赣榆县教谕。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 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 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中,以讽 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 露。
“儒林”一词源自《史记》“儒林列传”,指封建 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历代正史皆相 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此不同,刻画的是“儒林” 另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众生相。
九年级语文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九年级语文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67aeeaf998fcc22bcd10d98.png)
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 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 《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 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作者简介: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 年),英 国作家,政论家,以著名的《格列佛游记》和《一只桶的 故事》等作品闻名于世。
◎主要内容:《格列佛游记》以主角格列佛的角度描述在四个国 度历险的奇遇: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第一次,格列 佛遇海难,来到小人国。这里居民身高仅六英寸,君臣贪婪、国家 战祸连绵。作者以居高临下的角度,用巨人的眼光俯视人类的荒唐 渺小。第二次,格列佛误闯大人国。这里居民身高如尖塔,武器精 良、国威赫赫。作者以小矮人的角度,仰视人类的粗俗和铁石心肠。 第三次,格列佛逢海盗,造访飞岛国。这里属地被笼罩控制,城市 和乡间颓败、荒芜。作者以平常的心态,平视人类的疯狂和邪恶本 性。第四次,格列佛遭水手叛变,被放逐到慧骃国。这里统治者和 居民是马,他们高度理性,而人形动物却邪恶、低劣。作者以理性 动物的角度,审视人类的本质。
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 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 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 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直到赵氏 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的吝 啬。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严监生性格的复杂性。他的性格中有吝 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他 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正妻王氏病后,他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九年级语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59863c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5.png)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品通过描绘士林“群丑图”,展现金钱权势对人的品格的毒害,清楚表明否定功名富贵的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主题思想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本书主要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小说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பைடு நூலகம்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赏析: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王冕: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他出身农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交,淡泊名利。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128d6fa89ec3d5bbfd0a74f2.png)
中考名著阅读复习一、明确考点【2018•泸州】名著阅读。
(6分)(一)他把军衣脱下来:一把将领子扯掉;那对还肯负责任的铜纽也被掀下来,掷在黑暗中,连个响声也没发。
然后,他把这件无领无钮的单衣斜搭在身上,把两条袖子在胸前结成个结子,像背包袱那样。
这个,他以为可以减少些败兵的嫌疑;裤子也挽高起来一块。
他知道这还不十分像拉骆驼的,可是至少也不完全像个逃兵了。
(二)(她)的岁数,这又是头胎,平日缺乏运动,而胎又很大,因为孕期里贪吃油腻;这几项合起来,打算顺顺当当的生产是希望不到的。
况且一向没经过医生检查过,胎的部位并没有矫正过;收生婆没有这份手术,可是会说:就怕是横生逆产呀!15.两段文字均选自小说《▲》, 文段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和▲(3分)16.请根据原著内容,分别概括出两个选段接下来的一个主要情节,每个情节不超过8字。
(3 分)【2017•泸州】名著阅读。
(6分)保尔顿时惊喜得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
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
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
保尔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又回头张望一下。
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15.这段文字选自小说《▲》,主要用了▲描写来刻画主人公保尔。
(3分)16.小说紧接着写了与“枪”有关的哪两个情节?请简要概括,每个情节不超过8字。
(3分) 【2016•泸州】名著阅读。
(6分)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十四五年纪。
12.文段中划线句子描写的人物是▲,主要用了▲描写的手法。
(3分)13.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与划线句子描写的人物有关的三个故事。
要求: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每个故事不超过8字。
(3分)考点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寻策略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28a0e0b6cc22bcd126ff0c86.png)
二十年来,少卿仗义轻财如故。钱财散尽,仆从 便遣散了,家什也陆续典当,亲朋以他为败家儿,与
他断绝了往来。他便携夫人在城西陋巷住下,给人写 字营生,并无余财。
三人相谈甚欢,分道而别。 荆元径自向后山走去,隐约闻听丧乐,心下一沉。 走近园圃,见邻里皆披麻——于老者已于两天前无疾 而逝。灵堂内,哀号动天。 荆元并不进灵堂,只将琴放在惯常抚琴的石凳上,
范文: 《儒林外史》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杜少卿。 杜少卿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一门三鼎
甲,四代六尚书”,却出淤泥而不染。他仗义疏 财,淡泊名利,尊重女性,书中人物迟衡山评价 他是“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今天,我就 给大家讲一讲杜少卿这位奇人的一件奇事。
书中第三十三回,杜少卿的夫人初到南京, 想看风景。杜少卿便安排了轿子、陪客,带夫 人去清凉山游姚园。姚园的景色很美,路是鹅 卵石铺成的,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 他们在山顶的八角亭上摆席、饮酒,观赏美景。 后来,杜少卿喝醉了,他拉着夫人的手,出了
姚园,大笑着在清凉山冈上走了一里多地,随 从嘻嘻笑笑,“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 仰视”。这件事情,在当时,可算是惊世骇俗 了,这件事体现了杜少卿对女性的尊重和对繁 文缛节的蔑视,颇显魏晋名士风度。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 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小说写了数百个 人物,上至达官显宦,下至贩夫走卒。他们行 藏不同,性格各异,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 活现纸上”(清闲斋老人语),让读者一见而
《儒林 外史》 ①_正__面_
形象
人物
杜少卿 虞育德 严监生
杜少卿 沈琼枝 虞育德
类别
次要形象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3ea3b7caba0d4a7302763a8f.png)
1.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人,而是以之为 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 对光明的向往。例如,《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丧 魂失魄的人物形象,其用意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 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又如书中第四十八回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 全县读书人都以为“这样好女儿,为伦纪生色”,于是“知县祭,本学 祭,余大先生祭,阖县乡绅祭,通学朋友祭,两家亲戚祭,两家本族祭, 祭了一天,在明伦堂摆席……”这正是对“吃人”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 不止于此,某些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会塑造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 人物,例如《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徵君等。这些 正面人物的嘉言懿行,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更增强 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墨登场。还有人看到的,是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荒凉。幕幕滑稽
剧反映出世间百态,而“围城”,象征了人间的处境。所以有人
说,这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独和彼此间无法沟通的小说”。
主要特色
1.对于古今中外文化、文学的典故,作者信手拈来,巧为 故,讽刺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常用的“技巧”。
《儒林外史》主旨深邃, 在小说艺术上有很高的境界。 这部小说“秉持公心,指摘 时弊”,将讽刺的锋芒寄寓 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 述中,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 廖廖数语,便将人物形象和 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 入木三分。
读书方法指导
讽刺文学历史悠久。西方文学里的讽刺, 可追溯到古希腊寓言和喜剧;中国文学里的 讽刺,源于《诗经》的“美刺”和史传的 “惩劝”,既有入木三分的揭露,也有“微 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的讽 喻。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 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 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6e7a7baf45b307e8719765.png)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一、导入新课《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二、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吴敬梓的文学常识;2、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3、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征;4、学习小说大胆夸张,细致描摹,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5、深刻领会八股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毒害。
三、师生探究1、创作背景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2、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
安徽全椒人。
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
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
3、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
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
4、结构简介现在通行的《儒林外史》共有56回。
对于它的结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总体上看来,整部书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以看做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56回则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案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8c089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3.png)
精品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把握作品主要内容,领会作品主题,分析典型人物形象。
3.进行专题探究,理清故事情节,探究作品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儒林外史》相关知识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激情导入教师:同学们,对《儒林外史》一定不陌生,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
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
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出示课件1)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作者简介(出示课件3)预设:(出示课件3)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
安徽全椒人。
清代小说家。
18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家产又很快荡尽。
33岁家迁南京,生活贫困。
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科考。
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收殓,归葬南京。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预设:(出示课件4)3.背景资料预设:(出示课件5)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约束士人。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静 终把举业视为“ 神圣不可侵犯的事
八股
业”。他是一个出入考场二十四载,依
迷的
然是“生员”的白丁
典型
鲁编
他已达到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实现了 其人生的最高理想,但最后在京城清苦
修 得混不下去而“告假返舍”
典型 人物
主要经历
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学问无不精通; 正面 王冕 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交
思维导图 儒 林 外 史
王冕生平(第1回) 儒林众生相(第2~54回) 民间四奇人(第55回)
幽榜(第56回)
王冕生平(第1回) 介绍王冕生平,展现了王冕身上的
士人精神,隐括全文。
儒林众生相(第2~54回) 介绍了儒林的众生相,嘲讽了与
“儒林”有关的各色人等。
民间四奇人(第55回) 名士渐渐消磨殆尽,重点介绍了市井
_把__握__人__物__形__象__,__从__而__领__会__作__者__的__写__作__意__图______
3.(浙江台州中考)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 “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 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 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义。
【示例】严监生是个典型的悭吝鬼,他 花费的银子,实在都出于不得已,有两个细 节可以使读者体悟到严监生性格深处的苛刻 贪吝:其一,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给两 位舅爷赶考盘缠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 “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
作者的讽刺艺术寓于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中。 例如,第二回写夏总甲:“正说着,外边走进一 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 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 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 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这简单几笔外貌描 写,就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令人厌恶的下层官
的四个奇人。 幽榜(第56回)
写朝廷采纳御史意见,增加“幽榜”。
人物介绍
典型 人物
主要经历
腐儒 的典 型
周进
对科举考试热衷至痴狂,可惜人到花甲却 连个秀才都没中,后有几个商人出于怜悯, 凑钱帮他捐了个监生。借着监生的身份, 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来自典型 人物主要经历
腐儒 的典 型
范进
一个连考二十余次不取的老童生,他从二 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以至于欢喜得 发了疯。中举前处境悲惨,受尽凌辱;中 举后衣食无忧,飞黄腾达
姚园,大笑着在清凉山冈上走了一里多地,随 从嘻嘻笑笑,“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 仰视”。这件事情,在当时,可算是惊世骇俗 了,这件事体现了杜少卿对女性的尊重和对繁 文缛节的蔑视,颇显魏晋名士风度。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 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小说写了数百个 人物,上至达官显宦,下至贩夫走卒。他们行 藏不同,性格各异,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 活现纸上”(清闲斋老人语),让读者一见而
典型 人物
主要经历
高要县知县,为显示自己为政清廉,对
贪官 汤奉 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 如此“ 清廉”
污吏
的知县,一年下来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的典
南昌太守,上任伊始不问治安,不问民
型 王惠 生,不问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
了解当地特产,让大家钱财归公
典型 人物
主要经历
一个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他始
用谚语、歇后语,也贴切自然。全书没有一线 到底的人物,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有时这 一回的主要人物到下一回就退居次要,这种艺 术构思比较独特。
专题探究
专题一:故事会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 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 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都 含意深远,韵味悠长。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 故事,讲给大家听。
荆元神情漠然,收琴入囊,远远向老友拜了三 拜,转身走了。
中考真题
1.(2019·山东临沂)名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儒林外史》书写儒林故事。全书没有贯穿
全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众多故事由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开宗明义, 用“大义”提领全书的意旨,借名流的话隐喻人
物的命运和结局,以下回目各色人等无不围绕
洞彻其灵魂。选择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细读 有关章节,看看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 用了哪些讽刺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 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儒林外史》讽刺艺 术的体会。
范文: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 史》作为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善于通过对 人物言行的白描,透过当时人们不以为奇的普普 通通的日常生活细节,真实生动地揭示出形形色 色儒林人物的可鄙、可憎、可笑、可怜,进而让 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对人心的毒害。
孙柔嘉 外表天真柔弱,骨子里却精明厉害,不 但颇有主见,而且工于心计
苏文纨 虚伪做作,高傲强势,自我感觉良好
唐晓芙 活泼开朗,聪明伶俐,自然纯真
艺术特色
《围城》以其鲜明而独到的讽刺艺术特色成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优秀的作品之一,是我国讽刺 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被称为“新儒林外史”。 另外,在《围城》中,比喻、双关、象征层出不穷, 比拟、讽喻、夸张应有尽有,使得该书具有诗一般 的审美特征,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儒林 外史》 ①_正__面_
形象
人物
杜少卿 虞育德 严监生
杜少卿 沈琼枝 虞育德
类别
次要形象
②_反__面__ 形象
人物
类焕文 郭铁山 胡屠户
牛浦郎 潘三 严监生
作品 类别 人物 类别 人物
《儒林 外史》
热衷科考 的形象
范 进 不屑科 周 进 考的形 匡超人 象
杜少卿
庄绍光 ③_王__冕_
思考
在阅读人物众多的小说作品时,对人物进行分 类整理有何作用? 我的理解: ④_这__样__分__类__整__理__,__有__助__于__更__清__晰__地__了__解__小__说__内__容__,
荆元迎面上前作揖,自报姓名,这二老,正是杜 少卿夫妇。
二十年来,少卿仗义轻财如故。钱财散尽,仆从 便遣散了,家什也陆续典当,亲朋以他为败家儿,与
他断绝了往来。他便携夫人在城西陋巷住下,给人写 字营生,并无余财。
三人相谈甚欢,分道而别。 荆元径自向后山走去,隐约闻听丧乐,心下一沉。 走近园圃,见邻里皆披麻——于老者已于两天前无疾 而逝。灵堂内,哀号动天。 荆元并不进灵堂,只将琴放在惯常抚琴的石凳上,
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第1-4章)方鸿渐的感情史 围 第二部分(第5章) 前往三闾大学 城
第三部分(第6-7章)三闾大学的明争暗斗 第四部分(第8-9章)婚后生活
方鸿渐的感情史 介绍方鸿渐的感情史和十里洋场社
交的各色人物。
前往三闾大学 写方鸿渐感情失意,前往三闾大学。
三闾大学的明争暗斗 三闾大学的教授拉帮结派,相互倾
作者的讽刺艺术还寓于人物言行的自相矛 盾中。如第四回,严贡生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
吹嘘自己“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 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接着,作者以一 系列的生动情节揭露他在乡里巧取豪夺、敲 诈勒索、无恶不作的卑劣行径,言行鲜明的 对比形成尖刻隽永的讽刺效果。
专题三:续写故事
《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书的核心人 物。书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之后,旋即 退场,从此不再出现。他们退场之后的生活 将会如何?又会有哪些故事?选择书中的一 个人物,发挥想象,续写他的故事。
吏形象。他地位不高,生活也困窘,却摆资格, 拿架子,耍小威风。作者的态度是嘲笑中透出 憎恨的。
作者的讽刺艺术寓于人物对话中。例如写 范进进考场后和周学道的一段对话。周进问: “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 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
“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 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范进 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 一口一个童生,态度之卑微、口气之胆怯,活 现纸上。
靴头子踢开了”。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 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 爷的心理流露。其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 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 以及奶奶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 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
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 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 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些 细节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 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 神的一笔。
的知
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
识分 子典 型
杜少 卿
被视为“ 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慷慨好施,仗义疏财;轻视礼教,反对 纳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敢于
怀疑权威,对经典学说提出质疑
艺术特色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书中很多人物形象、许多人情世态,都是当时 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作者加以典型概括,从而 显露出幽默的讽刺锋芒。这部小说语言准确、 幽默、洗练而富于形象性,使人物“穷形尽 相”。文中运用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
刺作品的阅读
作者名片
作者
吴敬 梓
生卒 年
17011754
字
敏 轩
号
粒 民
籍 贯
安徽 全椒
评价 清代讽刺小说家
代表 作品
《文木山房诗文集》(今存四卷)、《文木 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儒林 外史》等
主要内容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知识分 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作品描写了深受科举制度毒 害的范进、鲁编修等一群儒生的种种荒诞与虚伪行为, 一方面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 等进行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另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王 冕、杜少卿等少数远离功名、追求自由、坚守自我的 真儒士和真名士形象,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