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管理论文
管理思维在高职学生管理应用性论文
管理思维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性研究【摘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数量已占普通高校的一半以上,然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仍处在探索和套用阶段。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建设一线具备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部分高职学生知行脱节、素质不高的现状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规范行为、拓展素质、培养能力和掌握技能的管理思路。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本文根据新时代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思维,以基础管理、思想教育和辅助活动管理三条工作为主线,提出高职学生管理方式的新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管理思维;高职学生特点;学生管理;重要性一、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1)生源类型层次复杂,文化知识基础差。
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学生,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以及五年高职毕业的学生等。
任课教师普遍反映,高职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文化基础太差,教学组织相当困难。
高职学生反映上课听不懂,学习困难相对较大,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管理知识方法。
(2)从学生心理上分析,高职学生自卑心理较严重。
由于社会对高职存在偏见,高职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差,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
从国家教育政策上看,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兴起和发展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但是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看,高职教育一直在低层次教育中徘徊,他们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学生考不上“名牌”大学的无奈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
这种观念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压力,同时加上学习基础的差异,进而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过分不冷静,走极端,或者逆反心理较强,形成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了道德知行的分离。
(3)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比较强,而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生活自理能力弱,集体现念、组织纪律性差。
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引导与管理论文
浅析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引导与管理摘要:本文简述了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各方面的引导和管理。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引导管理1 做好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1.1 顶岗实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学生第一次走出校门走向企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首先,是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他们因为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而忧心忡忡,想着如何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优异,获得实习单位的肯定和认可,并争取机会留下继续工作,从而表现为焦躁、忧虑、烦恼、困惑、恐慌等。
其次,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
随着学习工作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和行为上的不适应。
总是感觉被人管着,觉得劳动强度太大,工作节奏太快,还经常要加班,受不了。
第三,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有些学生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受到批评就受不了、闹情绪。
第四,存在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许多顶岗实习的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
有些学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实习单位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1.2 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加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正确认识班主任和辅导员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明确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要求学生在实习中不仅要完成简单的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去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不能因为自己是学生而对自己降低要求,也不能因为自己的爱好或者心情而随意的变更岗位。
班主任和辅导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顶岗实习的理念,认识到到企业顶岗实习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最好方式。
1.3 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强化信心教育建立信心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对学生多进行鼓励。
当学生经历一段实习后产生倦怠时,榜样教育为切入点,建立起学生的信心。
高职学生管理中问题论文
高职学生管理中的问题研究【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不断反思、不断提升的过程,尤其是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学分制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大众化等而带来的新的挑战与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细致的分析研究,以便为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基础。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问题【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22-011 学生管理的工作理念太过于落后且管理工作机制存在缺陷学生管理理念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思想,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但在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滞后,阻碍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管理中,注重“管”,而不是“导”,注重管理的结果,忽视学生的真正需求,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没有充分引导和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管理结果,不注重引导教育,用行政命令多于教育引导的现象仍然存在。
学生个体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在大学期间,也是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在管理中忽略学生个体的意识、忽视学生个人判断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培养,其结果只能是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取上决于教学的质量,所以,很多高职院校把教学工作视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生命线工作,使得高职院校重视教学工作而轻视学生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对于学生工作,人们往往认为,只要保证学生能在校读书不出事即可,只有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就业率才会影响到学校办学,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学生工作的经费、人员编制、设施、时间都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在垂直管理与横向管理中的问题。
现在的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体制上大都是由学校的学生处(部)负责,各学院设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以及具体承担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毕业生就业等各项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途径论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摘要:本文简述了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指出了高职院校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途径:开展人性化服务、实施精细化管理、校企合作,加强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学生管理途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职业院校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这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职院校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
1、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多维发展的观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多个维度。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应以人为本,围绕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既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突出“做人的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寓学生思想道德、职业素养、专业潜能、就业教育为一体的创造性育人过程。
2、目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2.1 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行政命令式管理行为多,人性化的沟通少。
各级学生管理机构往往通过会议逐级传达安排工作,学生便成了被传达和安排的最低层,只能被动接受学校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教育管理方式。
学生工作者往往只灌输不引导,或者只讲理论不讲实际问题,工作随意性大,方法过于简单。
这种管理方式远离学生的思想特点,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因而,经常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使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位,难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难以培养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2.2 学生管理工作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脱节,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对现代高职院校怎样进行学生管理论文
对现代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学生管理的思考【摘要】对学生的管理,既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也是班主任的重点工作。
对学生的管理是否得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影响人才的培养。
本文结合自己一个学年对学生管理工作点滴认知,谈谈对学生管理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思考在现代高职院校中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块内容:日常生活管理、学习管理以及心理教育管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是做一个好学生的垫脚石,学习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才的开山斧,具备良好健康的心理是成为国家栋梁的指明灯。
一、管理学生使其踏踏实实做人对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自理、自治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有用之才。
这就要求老师本身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当学生毫无保留的信赖老师,作为精神支柱,那样产生的力量是无穷的。
关心和爱护班级的每一位同学,无论是成绩突出的还是落后的,无论的家里贫穷的还是富裕的。
希望在班集体里面,每一位同学在自己的带领下,在爱的氛围中完善自我、追求自我,追求真知,体验快乐,实现成功。
在讲台上,老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学生尊重自己,维持课堂纪律;在课件,自己与学生打成一片,尤其是已经班级活动,老师积极的参加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好机会,与学生达成共鸣。
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是琐碎的,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和方法。
一颗浮躁的心始终是阻碍成功的绊脚石。
耐心的倾听学生的想法,及时开导教育才是解决的好途径。
每个学生在同样的环境中,由于自己天赋的不同,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不同,有些显得文雅乖巧,有些显得顽皮活泼。
往往那些调皮的学生会引起一些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在处理这些事情中,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
如果采取不正确的处理方式,例如一味盲目的指责和谩骂。
作为调节老师,首先需要肯定学生的孩子气和不懂事的心理,在了解事实情况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开导,指出双方的错误和值得学习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错误的原因和错误的严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摘要】对于现代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管理主要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学生身心愉悦,心智得到完善和发展,具有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清楚而深刻地思考、热情地探索、勇敢而果断地行动。
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管理要以人为本。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但高职院校改革改革在给学校管理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模式将最终取代传统的学生管理,这是学生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模式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爱好,力促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并能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从那种把对人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的立场转变为“全面发展性投资”的立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学生的工作为根本。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坚持把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所有学生作为全心全意为之服务的主体。
树立“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职院校从教学到行政管理,从学生学习到后勤服务,都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过去那种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者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
二、现代高职院校中发展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必然性高职院校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始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人性化管理是以情服人来提高管理效率的,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于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自由和创造才能,从而才使得被管理者愿意或者满意以满足的心态或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去,进而直接提高管理效率。
人性的管理是情、理、法并重的管理,而不是放任管理,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教育人性化。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摘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开放式的特征与传统培养方式具有明显的不同,这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要创新。
本文在分析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学结合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54-001一、研究背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校企合作的增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这种新模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职院校,这也契合了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需求,它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不仅运用学校教学资源培养人才,而且充分借助企业、行业的资源与环境进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极大地提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率。
本文着重探讨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二、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1.思想理念上还未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校园的限制,学生不仅要接触校园,更要通过企业接触社会,这对学生、家长等思想要求是一个考验。
从当前来看,由于引导不够,很多学生与家长都存在对工学结合模式的误解,使其难以适应工学结合的要求。
一方面,家长对学校选择的企业存在顾虑,认为学生还小,可能无法适应企业要求,同时担心因此而落下课业。
另一方面,学生面对与校园完全不同的企业环境,思想稳定性差。
一些学生要么将工学结合当成简单的打工,忽视了本身的学业,一些学生则难以适应严格的企业管理,难以真正从工学结合中学到技能知识。
2.“教育、管理”的刚性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工学结合需求当前的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中,高职院校自身没有很好转变角色。
在学生管理中,教育管理的刚性措施过于呆板。
一方面,管理沿袭固有的班级专业管理,管理内容也以学生校园内学习活动为主,没有考虑到在企业中的生产线、班组或团队的管理需求,使学生要频繁地在校园与企业间进行转换,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其管理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
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论文
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市场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而高职院校也有着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每一届的学生也都有着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和性格特征,因此对于学生的管理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科学发展。
笔者以多年的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经验和思考,探索出自己对学生管理的教育模式,以更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探索就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和体制来说,是以块状结构(即院(系)为单位,内设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党政工团等)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
教育管理体制客观上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系和班级,各系再设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和系副主任,下设辅导员、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管理。
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国家政策、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需求对职业人才需求剧增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异常迅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与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生源构成的特点以及社会、学校与家庭大环境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思想与道德行为上的特点。
同时,高职院校的形成也有其特殊性,有的是由中专升格而成,有的是由职业大学转型而成,有的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合并而成,高职院校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特殊性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背景。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缺点不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选择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没有形成固定的学生管理模式,而是处于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
2.1本科院校传统模式。
该模式是以教师“授业”为重心,院(系)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的院校另设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强调学生的自律,教育工作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的引导。
2.2沿用中专模式。
由于高职生的自律意识普遍低于本科生,且许多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成,因而沿用中专“保姆式“管理,实行全程控制封闭性的教育管理模式就成为自然的选择。
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个性教育分析论文
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个性教育分析论文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个性教育分析个性集人体的气质、能力与思想为一体,是人体自然表现出来的综合体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然而高职生受传统教育的压制,难以突显自己的个性。
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实施个性教育。
一、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目前,高职院校一方面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高职生特性的使然,教学模式大多采用严格的管理模式。
包括自习课、卫生管理与宿舍相关规则等。
这种模式虽然起到了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但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限制。
导致许多习惯了墨守成规,缺少创新意识。
针对高职生而言,正处于活泼好动,敢于拼搏、勇于创造的时期。
因此,校方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其优秀的特点充分发掘出来。
高职学校应将素质教育理念纳入管理体制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将管理看作服务学生的体制,而非用来限制学生发展。
二、基于学分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改革条件下,高职院校纷纷从传统学年制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分制为主。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依照自身的能力选择所学课程与授课教师。
此举有利于释放学生的个性,学习方案与计划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充分尊重,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在以学分制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对具有学习能力较强、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讲,不仅可以打破专业限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能供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实现个性发展。
三、注重个体差别,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成败的能力,增加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挫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培训,使学生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能够使学生增强自信,愿意与人交流。
如,针对性格暴躁的学生,教师应在管理中体现该类学不拖泥带水、坚强的性格;针对犹豫不决的学生,教师应发掘其内心细腻的方面,可教授一些符合他们特点的工作技能等,使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团队角色理指导下高职学生班级管理论文
浅谈团队角色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学生班级管理【摘要】班级管理是高职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
本文从团队角色理论出发,立足高职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分析团队角色理论下如何进行高职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活动管理。
以期加强高职班级班风、学风建设。
【关键词】高职班级管理;团队角色理论;加强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
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
一、团队角色理论团队角色是指团队成员为了推动整个团队的发展而与其他成员进行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行为方式。
团队角色理论也叫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belbin team roles)。
贝尔宾(dr.raymond meredith belbin)是英国的一个教授,剑桥产业培训研究部前主任。
他和他的同事经过对澳洲和英国上千工作班子的调查后,在1981年总结出版了一本名为《团队管理:他们为什么成功或失败》(management teams - why they succeed or fail)的书。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团队角色模型即:一支结构合理的团队应该由八种角色组成,这八种团队角色分别是执行者、协调者、鞭策者、智多星、外交家、审议员、凝聚者、完成者。
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基本思想是: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团队成员必须清楚其他人所扮演的角色,了解如何相互弥补不足,发挥优势。
在高职班级管理过程中,引入团队管理理念,增强辅导员的角色意识,从班级组织构建、学生干部选拔、培训上加以重视,构建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可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构建班级团队时,了解高职班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帮助我们从实际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班级团队建设。
二、高职班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是一项十分庞杂而琐碎的工作。
涉及班级的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安全稳定教育等诸多方面。
高职学生管理和体会论文
高职学生管理的探索和体会【摘要】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和风格.也引领了教育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
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情感因素在教与学、师与生的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实施学生管理工作也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出发,针对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身心发展;高职;教育管理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来,这种教育形式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现在的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影响力日渐加深。
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入学年纪在18岁以下,处于青春生长发育阶段,相对大学本科生来说综合素质较差,文化水平较低,自控能力不够,可能存在着一些非智力因素的问题。
在国家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学生人生观、物质观和价值观都在不断变化,这对于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要站在高职学生的立场,去考虑其在学习生活中的身心需要,更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于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能因材施教。
在这种大趋势下,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就成为了管理人员所必须思考的方向。
1.高职学生入学时年纪小,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内,还未经历过社会的洗礼,存在着一定叛离的思想。
如果高职学生的管理者只是一味的说教,可能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没有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所以教育工作者们应该以科学合理、能让学生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以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看待自己和了解社会,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自觉抵御不良的社会诱惑。
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安排到学校的教务工作中来,首先是对高职新生的心理集体辅导,帮助新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及时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平时可以在宿舍设立心理观察员,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在学院设立心理站,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等方式,这样心理老师就能及时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治疗,根据研究表明,只要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异常状况及时发现并给与一定的引导,就能帮助大部门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职学校学生管理中若干方法论文
浅谈高职学校学生管理中若干方法摘要: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因学生规模扩大,学生素质下降,家长对职业教育不自信的历史残留,社会的影响,使得工作难度增大,这是现状。
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国家开始逐步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把握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壮大步伐,成为一流院校。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及特点,结合本人在高职院校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体会,谈谈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校学生管理把握机遇管理方法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七·二一”工人大学,如今,我国的高职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国家重视高职院校这个大环境下,我们也可以在管理学生过程加以宣传,让学生感觉他们也是社会的栋梁,愿意与学校共同成长。
在我们高职院校里,将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这些特点给我们管理提供了依据,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能加以综合分析,分清主次,对症下药。
下面我们谈谈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方法措施:一、在开班会或者开学生大会的时候,经常跟学生讲讲国家的教育方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社会已经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了,那么我们的家长和学生也要慢慢地认同职业教育,愿意和职业教育一起发展,认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自己做起,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前段时间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因此,必须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二、完善学生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范围,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
学校的各学生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各院校实际情况,协调配合,一起合作。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浅谈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基本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在新时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学生管理的基本方式,即企业精细化理论引入高职院校的必要性分析。
接着就如何完善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双向管理理论的概念。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精细理论法制化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管理概况目前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的突出问题,在时代不断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学校不断扩招,并且规模不断加大,但是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流程却没有紧跟时代。
由于不断的高职院校扩招,学生的质量变得参差不齐,且随着各种思潮的涌入,在市场经济大发展和网络普及的社会趋势下,学生的思想变得复杂多变,学生的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同时还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二、将企业精细管理理论引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中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形成了共识,即开辟工学结合,工学交潜的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
有了这个共识,高等院校将有着极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一切有用的资源和企业成功过管理模式。
将这些引入学生管理理论中,这对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莫大的好处。
将企业精细管理理念引入学生管理之中,直接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使得学生尽早的接触和摸索这个社会乃至企业。
这对于学生和企业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在当今高职院校里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对粗放管理而失望之极。
这也引起了管理上的许多弊端和不良影响。
将企业的精细管理理念融入校园,提早学生与社会的对接,提前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这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站在学生管理角度来看,对企业精细管理理念的把握应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对于细节问题的把握,其次是对于专业性的把握,最后则是要进行科学性的量化。
当我们真正确实的做到这些才能从根本意义闪解决学生的管理问题。
总而言之,时代的巨轮将企业精细管理理论推广到校园中,这是其登上历史舞台的必然。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摘要] 作者通过对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从更新学生管理队伍思想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建立高效激励机制,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手段;建设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四个方面探寻学生管理新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探索近年来,得益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高职院校的数量、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但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并不能代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面对新的形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传统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已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如何与时俱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出现的新特点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随时掌握外界变化的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当前,社会现象、社会内在机制的新变化,会影响青年的思想。
比如: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杠杆从过去的精神鼓励为主到现在的个人物质利益为主;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从曾经传统的传媒信息传播方式到现在的互联网传播等等。
以上社会形势的变化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出现了以下新的特点:第一、普遍具有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不接受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只接受依事说理;第二、对社会发展的具体热点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第三、行为较为独立,对事物发展有自身的思考和判断;第四、渴望及时的、多渠道地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等。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存在部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学生管理队伍年龄年轻化,管理经验不足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管理人员均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有一定的优势,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利于沟通交流,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工作没有超前意识,往往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倾向于“救火的消防员”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建设校园文化也是学生管理的重要部分。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近年来,各学院开始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不断挖掘已有的校园文化资源,同时,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打造精品、塑造品牌。
校园文化对高校学生行为具有普遍的引导作用,对高职学生管理意义尤为明显。
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情感细腻,心智不成熟,学习兴趣低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等特点,尤其需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加以规范和引导,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 校园文化的涵义
校园文化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师生所具有的心理素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学院特有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
通常来说,校园文化主要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环境、标志性建筑和特色以及公共场所等校内外的设施和氛围等。
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是指教学及其各种管理、文体活动、创新制作、勤工助学等等。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学生守则及教学和管理制度、文明公约、行为规范、社团章程等等。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指校训、“三风”和各部门的工作作风等等。
这些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的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作为对课堂
的重要补充,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多种文化的激烈冲突。
首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一些文化人士希望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希望多讲些国学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而另外一些人对传统文化持有怀疑态度,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的主要障碍就在于传统文化,希望多创新求异,引导新潮的文化。
其次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冲突。
随着国际人员交流的日趋频繁,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矛盾也逐步加剧。
再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冲突。
现在的中国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革,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然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社会中过分强调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的问题现状还非常突出。
这些冲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了激烈的冲突,容易陷入迷茫而不知所措。
2.2 网络世界对高职校园有着巨大的冲击。
网络消息的真假难辨,鱼目混珠导致一些高职学生沉迷网络,逃避现实。
网络文化的快餐式消费,也使学生更容易浅尝辄止,削弱了他们对问题更深入的考究。
更有甚者,网络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持有游戏人生的生活态度,没有目标的生活。
2.3 信仰缺失和价值观的不明。
一些高职学生迷失了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没有判断标准,导致陷入迷茫。
学生道德水平的下降与信仰的缺失和价值观的不明有直接关系。
高职校园的象牙塔里,本来不应该出现的打架盗窃、赌博抢劫、男女混居等现象也在时常上演。
2.4 独立自主精神的丧失。
由于高职学生具有涉世未深,心智不成熟,学习兴趣低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等特点,遇到事情,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退缩和畏难情绪,缺乏独立自主去完成的勇气和决心。
3 对策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为解决这些问题,各高校都纷纷采取了措施,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3.1 思想引导:加强红色教育,传播正能量。
近年来,学院在党和国家的重要节日为契机,像建党、建国、“五·四”爱国运动、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诞辰、红军长征胜利、“一二·九”运动等,在学生中加强开展爱国教育活动,传播正能量,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
其次,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校园网上开辟“三风建设”,努力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三风”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设“山科红网”,在网上唱响主旋律。
不断丰富“红网内容”,提高学生关注时事的积极性。
依托学院网页、“焦点山科”等网络阵地,借助山科TV等舆论阵地,不断引领和鼓
舞团员青年健康成长。
通过润物无声、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涌现出了一批自强自立、乐观上进、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感动山科人物”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3.2 百花齐放: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以时代精神为引领、品牌活动为重点、学生广泛参与为基础、挖掘活动意义,广泛开展校园文体活动。
在校园科技文化节的品牌下,“校园十大歌手”比赛、舞动青春、篮球联赛、厨神厨艺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青年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3.3 以赛促学:学术科技活动蓬勃开展。
学院学术科技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了以“崇德杯”为龙头、以“创新创业”为基础、以大学生学术科技节为载体的学术科技育人平台。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支持学生申报专利,提报创新作品,创业项目参加全国、全省竞赛,通过大赛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业思维。
例如,在该院举行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联想杯”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赛项的比赛中,信息工程系选手以优秀的成绩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只是学院以赛促建,以赛促学的一个缩影。
此外,加强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使得专利、创新制作、创业项目层出不穷。
学院的物质文化建设也不放松,如图书馆、二号餐厅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3.4 学而实习:社会实践活动促新篇。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调研实践,
跟踪社会热点,深入思考研究,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同时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近年以来,学院在学生社会实践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更有力地促进实践活动开展。
根据学生的专业,相应团委号召,组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开展农村政策宣讲、医疗卫生服务、法律知识普及、支教扫盲、科技帮扶、环境保护等内容的实践活动。
团委老师、辅导员、指导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还建立了多个社会实践基地。
2014年暑假,学院寻古文明团队和红色信息团队赴临沂地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齐鲁晚报、新华网、大众网等媒体先后跟踪报道。
3.5 百家争鸣:专业社团谱新篇。
除了引导文体兴趣爱好型社团外,学院也一贯支持专业社团,积极倡导专业社团开展活动。
学院专业社团活动内容丰富,花样频繁。
现在,专业社团活动也已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社团根据自身专业开展活动,既开拓了眼界,增强了趣味性,又在活动中增强了本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些专业社团对塑造和谐校园文化生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英语乌托邦、电脑SOS救援社、红帽、科技创新协会、软件协会等兴趣社团和专业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建设校园文化也是学生管理的重要部分。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近年来,各学院开始高度重视校园文化
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不断挖掘已有的校园文化资源,同时,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打造精品、塑造品牌。
然而,也需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钟咏.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
[2]李运仓,马玉珍.刍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6-8.
[3]钱文娟.试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及其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