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培训教材-费用核算(doc 38页)
《制造费用核算培训》PPT课件教学内容

废品损失: 可修复废品: 修复费用 净 不可修复废品: 生产成本
扣除回收的废品物料 价值和可收回的赔款
废品损失
三. 废品损失计算
合格产品成本 =
成本总额 - 废品回收价值 全部产品 - 废品
不可修复废品成本 可修复废品修复费
余额:废品净损失
《制造费用核算培训》 PPT课件
目录
一
制造费用概述
二 制造费用的归集
三 制造费用的分配
四 成本损耗核算方法
成本管理七大招
➢抛弃对成本的虚荣心---------企业最大的敌人就是虚荣心 ➢让成本与企业高层面对面---高层不可放松成本控制 ➢不怕为控制成本犯错误------不怕人说我吝啬鬼 ➢不要花钱买埋怨---------------花钱不要舍本逐末 ➢抓大放小------------------------想赚大钱就必须放弃小钱 ➢制造成本战---------------------善用资源的最好方法(短缺) ➢不要为既成的事实花钱-------亡羊补牢浪费成本
制造费用的分配
五.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计算方法
车间:划片车间
制造费用分配表
单位:元
科目 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
合计
生产工时 3260 2750 2658 8668
分配金额(分配率:2.5) 8150 6875 6645 21670
(1)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 分配率=21670÷8668=2.5
x
年度计划 分配率
成本损失核算方法
一.废品损失及停工损失的核算
管理会计计算.doc

高低点法:指某一时期内的最高点产量的混合成本与最低点产量的混合成本之差,除以最高产量与最低产量之差,先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的值,然后再据以把混合成本中的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分解出来的一种方法。
1.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请用高低点法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2008(年度) 290万(产销量) 250万(成本)2009 275 230 2010 250 240 2011 325 270 用高低点法确定单位变动成本b=(270-240)/(325-250)=0.43某公司去年1-12月及其工作时间与机器维修费的相关资料如表,要求:分别(假设r在0,1之间)月份机器小时修修费1 10 312 8 253 9 304 9 315 14 406 12 347 11 328 13 359 11 3310 8 2611 7 2212 6 20 合计118 359 解:(1)高低点法6b+a=20 a=514b+a=40 b=2.5月份n 1 2 3 4 5 6产量x(件) 450 400 470 530 420 650 混合成本y(元)5000 4300 4700 6500 5200 5800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1计算:甲公司2011年有关资料如下:没有期初存货,生产量为4000件,销售量为3000件,单价20元,直接材料24000元,直接人工12000元,变动制造费用4000元,固定制造费用10000元,变动销售费600元,固定销售费1400元,变动管理费300元,固定管理费2700元。
求:1)用两种方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销售成本; 2)计算税前经营利润。
解:(1)完全成本法完工产品成本=24000+12000+4000+10000=50000期末存货成本=(50000/4000)*(4000-3000)=12500 销售成本=50000-12500=37500 (2)变动成本法完工产品成本=24000+12000+4000=40000期末存货成本=(40000/4000)*(4000-3000)=10000 销售成本=40000-10000=300002例:某厂生产甲产品,产品单价为10元/件,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4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为6000元,全部是固定性的。
会计培训的费用计划

会计培训的费用计划一、培训费用构成1. 培训师费用培训师费用是培训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师的水平和经验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
因此,在选择培训师时需要考虑其资质和教学能力。
培训师费用的计算通常按照培训课时和讲师工作时间来确定。
2. 培训场地费用培训场地费用通常包括租赁场地的费用、场地布置的费用、以及场地设备的费用等。
选择合适的培训场地能够提高培训效果,但是也会增加培训成本。
3. 培训材料费用培训材料费用包括培训资料、讲义、PPT等的制作费用,以及参与培训的学员的教材费用。
培训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因此需要对培训材料费用进行合理的预算。
4. 参与培训人员的交通和食宿费用参与培训的人员可能会需要在外地进行培训,因此需要考虑他们的交通和食宿费用。
这些费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算,并在费用计划中统一列出。
5. 其他费用培训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其他费用,比如因为特殊原因需要额外购买设备或者提供一些额外的服务。
这些费用也需要在费用计划中进行预算。
二、培训费用预算1. 师资费用在确定培训师费用时,需要考虑到培训师的资质和经验,从而确定合理的师资费用标准。
通常会按照培训课时和讲师工作时间来确定培训师费用。
2. 场地费用在选择培训场地时,需要考虑到场地的大小、设备、布置等因素,从而确定合适的场地费用。
通常会根据培训天数和场地租赁费用来进行预算。
3. 材料费用在制作培训材料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从而确定合理的材料费用标准。
通常会根据培训参与人员的数量和培训材料的种类来进行预算。
4. 交通和食宿费用在确定交通和食宿费用时,需要考虑到参与培训的人员数量和培训地点,从而确定合适的交通和食宿费用标准。
通常会根据参与培训的人员的实际需求来进行预算。
5. 其他费用在确定其他费用时,需要考虑到培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额外费用,从而确定合理的其他费用标准。
通常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预算。
三、培训费用控制1. 精细预算在制定培训费用计划时,需要对各个费用进行精细预算,从而确保培训费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管理会计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1-3)

管理会计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D 4.D 5.B 6.A 7.C 8.C 9.D 10.A 11.C 12.D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 3.AB 4.ABC 5.ABCD 6.CD三、判断题1.√2.×3. ×4. √5.√6.√7. ×8.×9. √10. ×第二章成本习性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C 4.A 5.D 6.C 7.D 8.A 9.D 10.B 11.D 12.C 13.B 14.B二、多项选择题1.AD 2.ABCD 3.ABCD 4.BD 5.AB 6.BCD 7.ACD 8.BC三、判断题1. ×2.×3. ×4. ×5. ×6.√7. √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 √(四)计算分析题1.(1)a=9.1875 b=0.6875 y=9.1875+0.6875x(2) y =8.6289+0.6538x(3) 高低点法下维修成本为18.81元,回归直线法下维修成本为17.78元。
2.(1)小吴的意见正确,因为计算的相关系数为0.9966,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高度相关,而小刘计算的相关系数为0,表明不相关。
(2)y=103.33+4.375x(3) 7月份总成本为212.705万元。
3.(1)y=60000+2x(2)180000元4.(1)b=(6 ×6920-48×830)/(6×448-48×48)= 4.375a= (830 -4.375×48)/6= 103.33 y=103.33+4.375 x(2)y=103.33+4.375×18=182.085.(1)根据2月份制造费用总额组成情况可确定各月固定成本为6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元/件,从而可确定1至6月份混合成本分别为32500元、35000元、40000元、41250元、40000元、35000元。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全)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 B2. C3. D4.A二、多项选择题1. ABCD2. ABCD3. ABCD4. ABC5. ABCD三、判断题1.√2. √3.×4.√5.×6.√第二章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一、单选题1. D2. C3. B4.A5.C6.D7.B8.D9.D 10. B二、多项选择题1. AB2. ACD3. AB4. AB5. ABC6. BCD7. ABD 8.ABCD 9.BC 10.CD三、判断题1.×2.×3.√4.×5.√6.√7.×8.√四、实践练习题实践练习1某企业生产一种机床,最近五年的产量和历史成本资料如下:要求: (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460=a+50b550=a+70b, 故b=(550-460)÷(70-50)=4.5; a=460-50×4.5=235则 Y=235+4.5X(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b=(5×150925-300×2495)÷(5×18250-300×300)=4.9a=(2495-4.9×300)÷5=205(万元)则 Y=205+4.9X实践练习2已知:某企业本期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为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管理费用为4元,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为1,000元。
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40元。
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1)单位产品成本;(2)期间成本;(3)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
解:变动成本法:(1)单位产品成本=10+5+7=22元(2)期间费用=4000 +(4×600+1000)=7400元(3)销货成本=22×600=13200元(4)边际贡献=40×600-(22×600+4×600)=8400元营业利润==8400-(4000+1000)=3400元完全成本法:(1)单位产品成本=22+4000/1000=26元(2)期间费用=4×600+1000=3400元(3)销货成本=26×600=15600元(4)营业利润=(40×600-15600)- 3400=5000元实践练习3已知: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年的产量分别为30 000件和24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0 000件和30 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刘运国《管理会计学》教材习题及答案 (5)[4页]
![刘运国《管理会计学》教材习题及答案 (5)[4页]](https://img.taocdn.com/s3/m/da3b7ab7c77da26924c5b001.png)
第七章长期投资决策本章练习题答案习题1将30 000元存入银行4年,年利率为5%:(1) 4年后的本利和是多少?(2) 如果每季度计息一次,4年后的本利和为多少?(3)如果想在4年后收到50 000元,则现在还应存入多少钱?解:(1)F=)4FP⨯(P/%,5,F=30 000×1.216=36 480(元)(2)F=)PP⨯iF(n,,/=)Pmr⨯P⨯F/m/,(n,=30 000 ×)4(⨯/FP5,/4,4%=36 956.7(元)(3)P=F×)4(FP5,/%,=50 000×0.823=41 150(元)习题2某人在1999年1月1日存入银行1000元,年利率为8%,要求计算:(1)每年复利一次,2002年1月1日的存款账户余额是多少?(2)每季复利一次,2002年1月1日的存款账户余额是多少?(3)若将1000元分别在1999年、2000年、2001年和2002年1月1日存入250元,仍按8%利率,每年复利一次,则2002年1月1日的余额是多少?解:(1)F=)PFiP⨯(n,,/=1 000×)3(F/P8,%,=793.83(元)(2)F=)iFP⨯P(n,,/=)PFr⨯mP⨯/m,,(n/=30 000 ×)4/PF(⨯4,4/%5,=36 596.69(元)(3)F=)AFA⨯i,,/(n=250×(F/A,8%,3)=876.53(元)习题3某企业在生产中需要一种设备,若自己购买,需支付200 000元,设备预计使用寿命10年,预计净残值率10%。
若租赁,每年需交租赁费30 000元,,租赁期10年。
假设贴现率为8%。
所得税率30%。
要求:判断企业应购买还是租赁该设备。
解:若购买设备习题4解:若继续使用旧设备设备折旧成本=18000元折旧抵减所得税现值=3000×30%×(P/A,12%,6)=3700.26(元)运行成本现值=8000×(1-30%)×(P/A,12%,6)=23023.84(元)平均年成本=总成本/(P/A,10%,6)=(18000-3700.26+23023.84)/4.1114=9078.07(元)若改用新设备新设备购买成本=48000(元)残值回收现值=3000×(P/F,12%,8)=1211.7(元)年折旧额=(4800-3000)/8=5625(元)折旧抵减所得税现值=5625×30%×(P/A,12%,8)=8382.83(元)运行成本现值=6000×(1-30%)×(P/A,12%,8)=20863.92(元)平均年成本=总成本/(P/A,12%,8)=(48000-1211.7-8382.83+20863.92)/4.9796=11931.19(元)由计算可知,更新设备的年成本高于继续使用旧设备。
管理会计实训教程习题参考答案

《管理会计实训教程》章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1—1】通过在企业实地调查,重点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服务对象、工作重点、约束依据、时间跨度、会计主体、会计程序、会计方法、行为影响、精确程度、信息特征等方面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习题1—2】通过调查调研,了解管理实践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对管理会计产生的影响,并积极思考管理会计如何适应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习题1—3】重点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运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习题2—1】爱华公司利润表【习题2—2】(1)高低点法:根据题中所给资料,从表中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将b代入高点混合成本公式:10 500=a+170×50a=2 000或将b代入低点混合成本公式:8 800=a+170×40a=2 000将a、b值代入y=a+bx中,则成本性态模型为:y=2 000+170x这个模型说明单位变动成本为170元,固定成本为2 000元。
(2)回归直线法:应用公式:b=(n∑xy-∑x∑y)/[n∑x2-(∑x)2]a=(∑y-b∑x)/n根据资料列表计算∑x、∑y、∑x∑y、∑x2,其结果如下表所示:=170.65a=(57 100-170.65×266)÷6=1 951.19则成本性态模型为:y =1 951.19+170.65x 【习题2—3】b =(9×2 588 000-1 330×16 500)÷(9×218 100-1 3302) =6.94a =(218 100×16 500-1 330×2 588 000)÷(9×218 100-1 3302) y=807.27+6.94x 【习题2—4】(1)电风扇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项目中车间发生的成本是变动成本,而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成本是固定成本。
(2)单位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保持不变。
管理会计培训资料费用核算

管理会计培训资料费用核算引言管理会计培训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进行管理会计培训过程中,资料费用的核算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合理、准确地核算资料费用,企业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培训质量,从而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费用核算的重要性管理会计培训资料费用核算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控制对管理会计培训资料费用进行核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培训成本的具体构成,从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例如,可以通过与供应商进行谈判,获取更优惠的价格;或者结合现有资源,选择更具性价比的资料。
2.资金管理资料费用核算有助于企业进行资金管理。
通过准确核算,企业可以掌握资料费用的具体金额,有针对性地安排资金流动,合理利用资金资源,确保培训资料的采购和支付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3.绩效评估决策者可以通过对培训资料费用的核算,评估培训的绩效。
当资料费用高于预期时,可以进一步研究原因,并调整培训计划,以提高培训效果。
而当资料费用低于预期时,可以反思培训过程中是否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并及时进行改进。
费用核算的方法和技巧1.成本分类在进行管理会计培训资料费用核算时,首先需要对费用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按性质分类、按期间分类、按责任中心分类等。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并建立相应的分类指标。
2.费用归集在核算过程中,需要将相关的培训资料费用进行归集。
归集的方法包括按照项目进行归集和按照期间进行归集。
当企业需要对特定项目的资料费用进行核算时,可以按照项目进行归集;当需要对一定时期内的资料费用进行核算时,可以按照期间进行归集。
3.费用计算费用计算是核算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根据不同的核算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传统的历史成本法和现代的标准成本法。
在进行费用计算时,需要准确获取各项费用的数据,并根据核算时的规则和方法进行计算。
4.数据分析在完成费用核算后,需要对核算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
《成本会计-费用核算》PPT

= ( 100+8 ) ×0.8+ ( 80+4 ) ×0.7=145.2(元)
如果说实行小组集体计件工资 制,应将小组集体计件总工资额按 照每人贡献大小在上组成员间进行 分配。其通常作法是按照每人的工 资标准和实际工作时间的综合比例 进行分配。
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人应得计件工资 =
第三单元 要素费用核算
一、材料费用的核算
(一)材料费用核算的程序
原始凭证
·领料单
记账凭证
·发料汇总表
账
·材料分配表
簿
(二)材料费用的分配核算
1、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耗用的材料 费用
(1)能够明确由哪个产品负担的 材料费用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应根 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的“直接材料”成材一项目;
(2)日工资率按21天计算: 应付月标准工资 =420/21×19+420/21×1×90% =398(元)
(3)日工资率按实际制度日数23天
计算:应付月标准工资
= 420 ×19+ 420 ×1×90%
23
23
= 363.39(元)
标准工资不同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比较表
日工资计 按30天
工资 算方 制形式 式
18360 53550
合计
23500 3.06 71910
4.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与定额费用 比例分配比较
(1)前者核算工作量大,后者核 算工作量简化。
(2)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可 以考核材料实物数量消耗定额的执 行情况,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
5.材料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及财务处理。 表2—1 材料费用分配汇总
摘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成本与管理会计培训教材

交互分配法
步骤: Ⅰ.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 计算公式: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率=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前待分配费用总额 辅助生产车间对所有部门提供的劳务总量
某辅助生产车间应负 担的其他辅助生产费用
该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其 他辅助生产车间劳务量
交互分配率
Ⅱ.将交互分配后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对外进行分配 计算公式: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待分配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
• 另外,常用的成本概念还有作业成本,单位成本和加 工成本.
• 作业成本是指各项作业所消耗的资源。
• 单位成本是指生产单位产品而平均耗费的成本。
• 加工成本通常指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以外的其 他生产费用;如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产品加 工过程中所生生的损失,如。。。
3.1.2 辅助生产成本与产品制造费用的核算
劳务名称 计量单位 劳务数量 修理车间 运输部门 基本生产车间 行政管理部门
合计
修理 小时 20000
100 15000 4900 20000
运输 吨公里 10000
500
8000 1500 10000
28
项目 辅助生产车间名称
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供应劳务数量
费用分配率
辅助 生产 之间 交互 分配
修理 车间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直接分配法
修理车间(分配率)=20000/(15000+4900)=1.005
运输部门(分配率)=10000/(8000+1500) = 1.0526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修理费 15075(15000*1.005)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运输费 18000 (8000*1.0526)
管理会计培训资料-费用核算

管理会计培训教材费用核算目录●课程简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R3系统中费用核算的基本思路………………………………………...●分摊、分配方法的确定…………………………………………………..●初级/次级成本要素的设立………………………………………………●业务流程总览……………………………………………………………….●实际操作………………………………………………………………………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R3系统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及在管理会计中处理的有关费用的各种业务,主要内容有:建立维护各种主数据、费用的计划和预算、费用分摊及分配、费用的调整、内部订单的处理、费用报表的查询等,本课程中大家应该重点掌握费用的计划和预算、费用的分摊和分配、报表的查询。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Controlling)与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的关系图如下:税务机关股权所财务会计(FI)是直接针对外部的信息需求,如税务机关、财政机关等等,根据FI可以编制不同的平衡表,以满足对外口径的信息需求,而控制(CO)是用于组织的内部管理,是通过确定组织内真实成本和实际状况来满足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
财务会计(FI)严格遵循法律制度和记账规则,为外部人员所用,控制(CO)可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灵活机动的对外部帐务进行调整,为内部人员所用控制的基本目的在于提供给管理者用于内部管理的可靠数据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费用层次上应保持一致三、R3系统中费用核算的基本思路一、费用归集、分摊/分配1、费用发生-在总分类帐(GL)中报销的各种费用,反映为费用科目2、费用的传输:总帐过帐的同时自动传输到管理会计帐(CO)中,反映为初级成本要素二、分摊/配原则的确定1、CO中各成本中心间费用的划转,反映为初/次级成本要素的增减变化2、所有的分摊/配原则都要在一个循环(Cycle)中进行维护,在使用分摊/配的方法处理实际业务时只需要在系统中运行设定好的循环。
管理会计实训参考答案

[Q]在管理会计中,狭义相关范围是指( )。
[A]成本的变动范围.[B]业务量的变动范围[C].时间的变动范围[D]市场容量变动范围[K]B[Q]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说法是( ) 。
[A]导致企业盲目生产[B]不利于成本控制[C].不利于短期决策[D].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K]D[Q]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减变动成本等于()。
[A]销售毛利[B]税后利润[C].税前利润[D].贡献边际[K]D[Q]如果本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其它条件不变,则可断定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利润( ) 。
[A]一定等于上期[B]一定大于上期[C].应当小于上期[D].可能等于上期[K]B[Q]在计算保本量和保利量时,有关公式的分母是( )。
[A]单位贡献边际[B]贡献边际率[C].单位变动成本[D].固定成本[K]A[Q]在其它因素不变时,固定成本减少,保本点( )。
[A]升高[B]降低[C].不变[D].不一定变动[K]B[Q]经营杠杆系数等于1 ,说明( ) 。
[A]固定成本等于0 [B]固定成本大于0[C].固定成本小于0 [D].与固定成本无关[K]A[Q]已知上年利润为10万元,下一年经营杠杆系数为1.4,销售量变动率为15%,则下一年利润预测数为( ) 。
[A]14万[B]15万[C].12.1万[D].12.5[K]C[Q]在管理会计中,单一方案决策又称为( ) 。
[A]接受或拒绝方案决策[B]互斥方案决策[C].排队方案决策[D].组合方案决策[K]A[Q]下列各项中,属于无关成本的是( ) 。
[A]沉没成本[B]增量成本[C].机会成本[D].专属成本[K]A[Q]现代企业会计分为两大分支,一是财务会计,二是()。
[A]成本会计[B]管理会计[C].责任会计[D] 预算会计[K]B[Q]为排除业务量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中,反映变动成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是指()。
[A]变动成本总额[B]变动成本的总额与单位额[C].变动成本率[D]单位变动成本[K]C [Q]在应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
第十四章 费用的核算 《企业财务会计》ppt

2
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任务2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一)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任务2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XXX
任务2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一)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异。
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任务2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一)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 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 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 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任务2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核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引起的递延所得税 负债。该账户贷方登记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方登记转回的递延所 得税负债,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
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核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引起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以及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产生的所得 税资产。该账户借方登记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登记转回的递延 所得税资产,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会计培训教材费用核算(一)1999年11月目录●课程简介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3)●管理会计中的主要业务 (3)●业务流程总览 (3)一、具体内容 (4)二、流程图及说明 (5)●基本操作 (10)一、维护成本中心、成本中心组 (10)二、维护初级、次级成本要素、成本要素组 (23)三、维护作业类型/组、统计指标/组 (33)四、维护作业价格 (41)五、成本中心计划、预算 (44)●思考和练习 (56)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R3系统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及在管理会计中处理的有关费用的各种业务,主要内容有:建立维护各种主数据、费用的计划和预算、费用分摊及分配、费用的调整、内部订单的处理、费用报表的查询等,本课程中大家应该重点掌握费用的计划和预算、费用的分摊和分配、报表的查询。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Controlling)与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的关系图如下:税务机关股财务会计(FI)是直接针对外部的信息需求,如税务机关、财政机关等等,根据FI可以编制不同的平衡表,以满足对外口径的信息需求,而控制(CO)是用于组织的内部管理,是通过确定组织内真实成本和实际状况来满足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
财务会计(FI)严格遵循法律制度和记账规则,为外部人员所用,控制(CO)可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灵活机动的对外部帐务进行调整,为内部人员所用控制的基本目的在于提供给管理者用于内部管理的可靠数据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费用层次上应保持一致三、管理会计中的主要业务CO中的业务与总帐(FI)密切相关,所有CO中的操作基础都来源于总帐并最终反映到总帐中,CO中的主要业务包括生产成本和费用分摊,有关生产成本的操作参见其他相关教材。
如下图:CO中的业务CO (controlling )业务由上图可以看出:1、总帐中发生的费用包括日常报销的费用和通过生产订单发料的生产耗用。
2、总帐中发生的费用通过成本中心、订单等费用归集载体反映到CO 中,并体现为与生产有关的费用、与生产无关的费用3、与生产无关的费用即一般性的费用,它是费用的终点;而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则进行进一步的流转,通过生产订单的结算将其资本化,最终通过销售订单进入损益4、本课程中的费用核算、分配主要是指与生产无关的费用(Overhead )。
四、业务流程总览(一)、进行费用的核算,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具体内容:1、建立和维护主数据,主要包括:建立维护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组、利润中心组、成本要素、成本要素组、内部订单、内部订单组、作业类型、作业类型组、统计指标、统计指标组2、费用的计划和预算:包括作业价格的计划、统计指标的计划3、费用的分摊和分配:包括基于作业的分摊4、费用的调整:指重过账行项目的调整5、内部订单的处理(了解)(二)、流程图及说明C O1、DC-070(维护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主纪录),DC-071(维护作业类型、统计指标主纪录)、DC-080(维护内部订单),请见附件流程图说明:DC-0701)、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主数据是SAP系统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主要用于内部核算和内部管理。
2)、主数据一般在系统初始化的时候建立。
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由于组织结构的变动或业务的调整,需创建或修改成本中心,使费用能真实归集到相应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能正确反映对应事业部的损益状况和经营成果。
3)、一旦有业务在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发生,就不能删除主数据,只能在系统中冻结相应的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
4)、通过成本中心(组)和利润中心(组)的报告,可以详细分析对应部门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对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的分组非常重要。
重要概念:1)、成本中心(Cost center)成本对象(Cost object)的一种。
在成本控制范围(controlling area)内独立收集成本的组织单位,并承担成本费用的流入、流出。
可以按功能的需求、分配标准、提供作业和服务的不同、物理地点和负责区域来定义成本中心。
通过成本中心可以区分相关区域发生的费用(Cost determination function)和监控不同组织费用的发生情况(Cost controlling function)。
联想的成本中心与有编号的部门一一对应。
(参见附件-成本中心标准层次)2)、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利润中心是出于内部控制目的的反映收益导向的组织单元。
可以通过用销售成本和期间损益分析利润中心的经营成果。
联想的利润中心对应子公司的事业部和职能部门。
(参见附件-利润中心标准层次)3)、成本中心组(Cost center group)多个成本中心的集合。
4)、利润中心组(Profit center group)多个利润中心的集合。
主要活动:1)、创建/修改/冻结/删除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申请(DC-070-010)- SAP系统外操作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主数据不能满足业务处理需要时,会提出创建和修改的申请。
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不适用于业务处理时,会提出冻结或删除主数据的申请。
2)、审核(DC-070-020)-SAP系统外操作对所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并决定批准与否。
3)、创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DC-070-030)批准创建申请后,建立相应主数据。
4)、创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组(DC-070-040)对不能指定到存在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组的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创建新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组5)、将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分配给相应的组(DC-070-050)完成成本中心与成本中心组,利润中心和利润中心组的匹配。
6)、确认利润中心相关的分配(Assignment)(DC-070-060)与利润中心相关的主数据如成本中心,物料主数据指定给利润中心。
(在修改利润中心主数据后)7)、修改/冻结/删除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主数据(DC-070-070)修改主数据中已不满足业务需求的属性。
对已有业务发生的主数据冻结。
对无业务发生的主数据可在系统中删除。
8)、指定相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DC-070-080)-SAP系统外操作拒绝创建和修改的申请,并指定相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给申请者。
流程图说明:DC-0711)、作业类型和统计指标是费用分摊用到的两类主数据。
2)、通过作业类型和统计指标,可以明确费用发生的具体业务,追踪到费用发生的最原始状态。
如用车队的车用了多少公里,房屋占用了的面积。
这些信息是通过作业类型和统计指标这两个载体反映在系统中的。
3)、作业类型主数据可以用于基于作业的费用分摊方法或产品成本核算中的间接费用的分摊。
统计指标主数据主要用于分摊(Assessment)和分配(Distribution)的方法。
4)、通过在系统中创建作业类型和统计指标主数据,可以进一步细化费用核算和费用控制,达到加强内部控制的目的。
重要概念:作业类型(Activity type)用来描述成本中心耗用作业量(费用的量化)的主数据,通常是用单位来衡量的。
统计指标(Statistical key figure)统计指标表现为成本中心、内部定单中的统计值。
通常以数量、时间、面积等为单位。
系统会通过统计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将应分摊的费用按此比例分摊到应承担费用的部门。
主要活动:1)、创建或修改/删除作业类型/统计指标的申请DC-071-010- SAP系统外操作根据费用分摊的需要提出创建和修改主数据的申请,或者对业务已不适用的作业类型和统计指标主数据提出删除申请。
2)、创建统计指标DC-071-020确定统计指标的名称、单位及分配的方式3)、创建次级成本要素(类型43)DC-071-030创建的作业类型是与次级成本要素相连,但次级成本要素在系统中不存在,需要首先创建。
4)、创建次级成本要素组DC-071-040次级成本要素无法赋给存在的成本要素组5)、将次级成本要素赋给相应的成本要素组DC-071-050次级成本要素应归属于相应的成本要素组6)、创建作业类型,选择相应的作业类型DC-071-060根据申请创建作业类型7)、赋给相应的作业类型组/统计指标组DC-071-070作业类型/统计类型应归属与相应的组8)、指定业务处理相应的主记录DC-071-080- SAP系统外操作审核人不批准创建和修改作业类型/统计指标的申请,需指定主记录处理发生的业务。
9)、修改作业类型DC-071-090根据申请修改或删除作业类型主数据。
10)、修改统计指标DC-071-010根据申请修改统计指标主数据。
流程图说明:DC-0721)、通过输入成本中心消耗的作业的方式,完成费用在各成本中心之间的分配。
2)、在系统中维护作业的费率后,每日由指定的部门根据业务发生的实际情况,输入各成本中心实际耗用的作业量,系统即可根据耗用的作业量和这种作业的费率相乘得到成本中心实际应负担的费用并记入该成本中心,同时相应减少分出部门的费用。
3)、费用项目在作业类型主数据中维护。
本流程适用联想车队的用车分摊、LCS会议室、文印室使用费等。
重要概念:作业费率(Activity price):单位作业的价格。
主要活动:1)、确定并批准作业费率(DC-072-010)-SAP系统外操作制定作业费率2)、选择成本中心,输入作业费率(DC-072-020)输入相应成本中心对应的作业的作业费率。
3)、输入/修正各成本中心实际作业(耗用量)(DC-072-030)随时输入成本中心耗用作业的耗用量。
4)、截止输入各成本中心实际作业-耗用量(DC-072-040)-SAP系统外操作防止对月末结帐产生影响,在约定的时间截止输入成本中心实际作业。
5)、费用分析报告(DC-072-070)通过费用报告分析分配结果。
6)、调整成本中心费用(DC-072-080)对认为分配不恰当的费用项目或成本中心进行调整。
流程图说明:DC-0731)、通过在CO 中分配(Distribution)和分摊(Assessment)的方法,实现合理的费用归集,满足内部费用控制的需要。
2)、一般而言,由部门代付的费用,用分摊、分配的处理方法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用于内部管理,但出于不同的管理目的可采用不同的的处理方法。
如某部门对某项费用仅关注其实际承担的金额,则采用分配的办法,若不仅关注其实际承担的金额,而且关注其分摊出去的金额,则采用分摊的办法。
3)、所有的费用处理均在CO 中完成。
两种处理的方法都需要在系统中事先设定循环。
所有费用分摊、分配的原则都需要在循环中进行维护,如果采用统计指标、作业等因素作为费用分摊、分配的权数,则需要在系统中输入各成本中心的统计指标值、作业消耗量等,如果不用统计指标、作业类型分摊费用,则可在循环中直接设定分摊、分配的原则(如按固定百分比、固定份额或实际分摊费用的值等),直接运行循环作费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