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CS-51单片机的可调频率方波发生器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方波发生器课程设计

方波发生器课程设计

题目:方波信号发生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年级专业:11级通信工程学号:姓名:组员:指导老师:西南石油大学单片机课程设计摘要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把计算机的运算器和控制器(即CPU)、存储器和多种接口集成在一块芯片上而成的芯片为单片机。

单片机问世20年来,发展速度之迅猛,应用范围之广泛是以往任何技术都无法比拟的。

单片机作为嵌入式微控制器其应用很普及。

本文介绍了单片机的概念、分类、发展过程,并使用MCS-51单片机和CD4094单片机设计多用方波发生器的硬件电路和控制电路,并对单片机进行了软件编程,使用户可以方便的制造和生产多用方波信号发生器。

本文第一章简单介绍了单片机的发展过程和应用领域;第二章以MCS-51单片机为例,具体介绍单片机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第三章使用MCS-51单片机和CD4094单片机设计多用方波发生器的硬件电路和控制电路,并进行软件编程。

关键词:微处理器、单片机、MCS-51单片机发、方波发生器ABSTRACTWith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computer arithmetic unit and controller (CPU), memory, and a variety of interface integrated on a chip and chip for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was 20 years, rapid development speed, application range of widely is any previous technology is incomparabl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s embedded microcontroller controller its application is very popular.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CM, classification、development process and use the MCS - 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nd CD4094 single-chip design of hardware circuit and control circuit of the multi-purpose square wave generator, and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oftware programming, the user can easily produce multi-purpose square wave signal generator.In this paper,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MCU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domain; The second chapter with MCS - 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third chapter using MCS - 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CD4094 microcontroller design of hardware circuit 、control circuit of the multi-purpose square wave generator and the software programming.Key words:The microprocessor, microcontroller, MCS - 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quare wave generator第1页目录1、概述 (3)1.1、设计内容 (3)1.2、设计的基本要求 (3)2、方波发生器设计方案 (3)2.1、方案介绍 (4)2.2、方波发生器的原理与功能 (4)3、系统的硬件设计 (5)3.1、单片机最小系统 (5)3.2、小键盘接口电路 (6)3.3、数码管显示电路 (7)4、系统的软件设计 (7)4.1、主程序 (8)4.2、系统初始化子程序 (8)4.3、显示子程序 (8)4.4、键盘扫描程序 (9)4.5、定时器中断子程序 (10)5、调试与性能分析 (11)5.1硬件调试 (11)5.2软件调试 (11)6、设计体会 (12)参考文献 (13)附录A:基于单片机方波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图 (14)附录B:基于单片机方波信号发生器的程序清单 (15)第2页西南石油大学单片机课程设计1、概述单片机集成度高、功能强、可靠性高、体积小、功耗地、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已经渗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

基于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的设计引言:波形发生器是一种可以生成特定频率、特定波形的电子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科研、教学和产业生产等领域,可以用于信号发生、信号测试、信号仿真等各种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硬件设计1.系统框架该波形发生器系统采用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信号生成模块、显示模块和控制模块。

其中,信号生成模块负责产生各种特定频率、特定波形的信号;显示模块用于展示信号参数等相关信息;控制模块负责接收用户输入并对波形发生器进行控制。

2.硬件连接信号生成模块与主控芯片之间通过I/O接口相连,用于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显示模块通过串口与主控芯片相连,用于显示相关信息。

控制模块通过按键、旋钮等输入设备与主控芯片相连,用于接收用户输入。

二、系统软件设计1.系统初始化在系统初始化阶段,主控芯片需要完成引脚、定时器、串口等相关资源的初始化工作。

同时,还需要设置一些全局变量和参数的初始值。

2.信号生成模块信号生成模块通过定时器产生特定频率的时钟信号,并根据用户输入的参数生成相应的信号波形。

主控芯片利用定时器中断函数进行波形生成,并将生成的信号数据存放在缓冲区中。

3.显示模块显示模块负责将信号波形显示在液晶屏上,并显示相关参数,如频率、幅度等。

主控芯片将信号数据从缓冲区中读取,并通过串口发送给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4.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负责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并通过按键、旋钮等输入设备完成用户交互。

主控芯片通过中断函数实时读取用户输入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三、系统功能设计1.频率设置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模块设置波形发生器的频率,可以选择固定频率或者可调频率。

利用定时器时钟频率与定时器中断的时间间隔来控制波形的频率。

2.波形选择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模块选择不同的波形类型,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脉冲波等。

主控芯片根据用户指令设置波形参数,并生成相应的波形信号。

方波发生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方波发生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题目:方波发生器的设计院(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20 年月日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以AT89S51单片机为核心器件,外围采用按键作为控制以及LCD1602作为显示器所设计的方波发生器。

该方波发生器能实现0-1kHz频率范围、占空比可调的方波输出。

其核心技术为单片机并行端口的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应用和数字分离的ASCII码液晶显示技术。

采用8个独立的按键组成控制模块,操作方便,按键控制模式可以通过程序进行设定;显示模块则由液晶屏1602构成,能显示出实时输出方波的频率及占空比,直观明了。

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输出方波的频率、占空比与液晶显示数据存在误差,通过不断调试程序,合理编写中断服务程序来修正误差提高精确度,达到设计要求。

该方波发生器具有线路简单、结构紧凑、价格低廉、性能优越等优点。

关键词:方波发生器;AT89S51单片机;键盘;LCD1602AbstractThe course design AT89S51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device, the external use of buttons as a control and LCD1602 displays are designed as a square wave generator. The square wave generator to achieve 0-1kHz frequency range, adjustable duty cycle square wave output. The core technolog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parallel port, SCM applications and digital timer interrupt ASCII code sepa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echnology. 8-independent component control module buttons, easy to operate key control mode can be set through the program; display module constituted by the LCD1602, can show real-time output frequency and duty cycle square wave, intuitive and clear.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is the output square wave frequency, duty cycle and LCD display data errors exist, through continuous commissioning process, a reasonable write 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 to correct the error to improve accuracy,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square wave generator has a simple circuit, compact, low cost, superior performance advantages.Keywords: Square wave generator;AT89S51 microcontroller;keyboard;liquid crystal 1602目录引言 (4)1 概述 (4)1.1 设计内容 (4)1.2 设计的基本要求 (4)2 方波了生器设计方案 (4)2.1 方案介绍 (4)2.2 方波发生器的原理与功能 (5)3 系统的硬件设计 (5)3.1 单片机最小系统 (5)3.2 最小键盘接口电路 (6)3.3 液晶显示电路 (6)4 系统的软件设计 (7)4.1 主程序 (7)4.2 显示子程序 (7)4.3 键盘扫描程序 (7)4.3.1 频率调节 (7)4.3.2占空比调节 (7)4.4 定时中断服务程序 (7)5 调试与性能分析 (8)5.1 硬件调试 (8)5.2 软件调试 (8)5.3性能及误差分析 (8)6结论 (8)谢辞 (10)参考文献 (11)附录 (12)引言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以及查阅资料,培养一种自学的能力完成课程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报告

基于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报告

基于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报告波形发生器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产生各种不同类型和频率的电信号波形。

基于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是一种常用的工程设计。

下面是一个关于基于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的报告,详细介绍了设计的原理、步骤、电路、程序和性能。

一、设计原理:二、设计步骤:1.确定波形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范围和分辨率要求。

2.选择适当的定时器/计数器模块来实现频率的计时和控制。

3.设计电路,包括定时器/计数器模块、晶振、滤波电路和输出接口等。

4.编写程序,配置定时器/计数器模块的工作模式、计数值和中断服务程序。

5.调试和测试电路和程序,确保波形发生器正常工作并满足设计要求。

三、电路设计:1.定时器/计数器模块:选择一个合适的定时器/计数器模块,如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T0或T1、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工作模式、计数器模式和计数值。

2.晶振:选择适当的晶振频率,一般为11.0592MHz,将晶振连接到单片机的晶振引脚。

3.滤波电路:根据需要,设计一个滤波电路来滤除不需要的高频噪声和杂散信号。

4.输出接口:设计一个输出接口电路来连接单片机和外部电路,使用电平转换电路将单片机的低电平(0V)输出转换为所需的电平电压。

四、程序设计:1.配置定时器/计数器模块的工作模式和计数值,设置中断服务程序。

2.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根据设计要求生成矩形波信号,并将信号输出到输出端口。

3.在主程序中,初始化单片机和定时器/计数器模块,使波形发生器开始工作。

4.在主循环中,可以设置按键输入来改变输出频率,通过调整计数值来实现不同的频率输出。

五、性能评估:1.输出频率范围:根据设计要求,测试波形发生器的最低和最高输出频率是否在设计范围内。

2.分辨率:对于指定频率范围,测试波形发生器的输出频率的分辨率,即最小可调节的频率。

3.稳定性:测试波形发生器的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度,是否有漂移和偏差。

4.噪声:测试波形发生器的输出信号是否有杂散噪声和幅度波动。

基于51单片机的多功能信号发生器毕业设计报告

基于51单片机的多功能信号发生器毕业设计报告

基于51单片机的多功能信号发生器毕业设计报告-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多功能信号发生器设计2013年 1月 10 日摘要本次设计是一个多功能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方波、锯齿波和三角波。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法有多种,利用单片机设计的函数信号发生器具有编程灵活,功能更以扩充等实际的优点。

设计原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单片机通过软件对键盘输入的频率数值进行处理,处理结果送与D/A转换部分实现数/模转换,输出的电流再经过电流/电压转换环节,进而形成模拟电压波形,最后经过过载--保护电路输出。

同时在数码管内显示该频率数值。

波形的切换可以通过按键直接实现。

在编程语言上,我们选择自身比较熟悉的C语言,这样在后期波形的调试及与硬件衔接方面更容易发挥出自身优势。

根据设计的要求,对各种波形的频率和幅度进行程序的编写,并将所写程序装入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中。

在程序运行中,当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命令,需要输出某种波形时再调用相应的中断服务子程序和波形发生程序,经电路的数/模转换器和运算放大器处理后,从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口输出。

经过设计及后期长时间的调试,设计的所有功能均已实现:(1)具有产生方波、锯齿波、三角波三种周期性波形的功能。

(2)输出波形的频率范围为100Hz,1kHz;频率步进间隔?100Hz。

(3)输出波形幅度范围0,5V,可按步进0.1V(峰-峰值)调整。

(4)具有显示输出波形的类型、周期和幅度的功能。

关键词:单片机,函数发生器,共阴极数码管目录第一章绪论...................................................................... .. (3)1.1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3)1.2单片机概述 ..................................................................... . (3)1.3信号发生器的分类 ..................................................................... . (4)1.4 研究内容...................................................................... (4)--第二章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4)2.1 方案的比较 ..................................................................... (4)2.2 设计原理...................................................................... (4)2.3 设计思想...................................................................... (5)2.4 设计功能...................................................................... ...................................................... 5 第三章硬件设计 ..................................................................... . (5)3.1 硬件原理框图 ..................................................................... .. (6)3.2 主控电路...................................................................... (6)3.3 数/模转换电路...................................................................... (7)3.4 按键接口电路 ..................................................................... .. (7)3.5 时钟电路...................................................................... ...................................................... 7 第四章ADC0832内部结构及配置 .. (7)4.1D/A转换器DAC0832 ................................................................ ........................................... 8 第五章实验结果 ..................................................................... . (9)5.1实验输出波形 ..................................................................... ................................................ 9 第六章设计总结 ..................................................................... (9)参考文献 ..................................................................... (10)附录 ..................................................................... .. (10)1元件清单...................................................................... .. (10)2源程序...................................................................... (11)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及其意义信号发生器又称信号源或振荡器,在生产实践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单片机课程设计 频率发生器.doc

单片机课程设计 频率发生器.doc

微型计算机技术专业方向设计任务书题目名称:基于MCS-51单片机的频率计的设计专业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学校:指导教师: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微型计算机技术设计题目:基于MCS-51单片机的频率计的设计系统硬件要求:1、最小系统设计:AT89C51单片机为本设计的控制器,包括外扩ROM,RAM各32KB (其大小由设计者自己设计),系统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等构成的最小系统;2、频率计使用定时器的计数方式,记录频率的个数并显示;显示部分为LED动态显示设计;并有键盘设计;3、接口电路的设计:设计者扩展一个并行接口〔8155或8255〕,键盘设计由设计者根据需要设计键盘的数量,显示采用LED显示,显示电路也根据显示的内容设计;4、有开机显示状态(如显示88....);软件设计:1)主程序设计(包括初始化芯片,定时器,中断以及SP指针等);2)各功能子程序设计,键盘子程序、\显示子程序设计,定时,中断程序等;其他要求:1、每位同学独立完成本设计。

2、依据题目要求,提出系统设计方案。

3、设计系统电路原理图。

1、调试系统硬件电路、功能程序。

2、编制课程设计报告书并装订成册,报告书内容(按顺序)(1)报告书封面(2)课程设计任务书(3)系统设计方案的提出、分析(4)系统中典型电路的分析(5)系统软件结构框图(6)系统电路原理图(7)源程序(8)课设字数不少于2000字成绩评语目录第一章引言 (4)第二章方案论证 (5)2.1 采波选择方案 (5)2.2 扩展I/O口芯片选择 (5)2.3 理论分析与计算 (5)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5)3.1 频率发生器的设计原理 (5)3.2 整体结构设计 (5)3.3 频率发生器的主机电路设计 (6)3.4 系统整体原理图 (11)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11)4.1 测频软件实现原理 (11)4.2程序清单 (11)总结 (12)参考文献 (12)附录 (13)附录一:电路原理图 (13)附录二:软件流程图 (13)附录三:程序设计 (14)第1章引言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信号作为其最基础的元素,其频率的测量在科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且需要测频的范围也越来越宽。

基于51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设计报告

基于51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设计报告

基于51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设计报告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一日摘要根据题目要求以及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采用一种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所构成的波形发生器,可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等多种波形,波形的频率可用程序改变,并可根据需要选择单极性输出或双极性输出,具有线路简单、结构紧凑、性能优越等特点。

本设计经过测试,性能和各项指标基本满足题目要求。

关键词:信号发生器 DAC0832芯片 LM358运放 89C51芯片目录摘要...................................................................... 目录...................................................................... 第一章绪论.................................................................1.1单片机概述...........................................................1.2信号发生器的概述和分类..............................................1.3问题重述及要求....................................................... 第二章方案的设计与选择...................................................2.1方案的比较...........................................................2.2设计原理 .............................................................2.3设计思想 .............................................................2.4实际功能 ............................................................. 第三章硬件设计............................................................3.1硬件原理框图.........................................................3.2主控电路 .............................................................3.3数、模转换电路.......................................................3.4按键接口电路.........................................................3.5时钟电路 .............................................................3.6显示电路 ............................................................. 第四章软件设计............................................................4.1程序流程图........................................................... 参考文献.................................................................... 附录1 电路原理图 .......................................................... 附录2 源程序............................................................... 附录3 器件清单......................................................第一章 绪论1.1 单片机概述单片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 、随机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 、多种I/O 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 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

基于51单片机汇编程序波形发生器实训报告

基于51单片机汇编程序波形发生器实训报告

单片机实训报告(波形发生器)一、设计方案(1)、硬件基本设计思路本设计方案采用8051单片机和DAC0832将数字信号转化成模拟信号,并通过LM324运算放大器将信号进行处理,最终得到各种波形。

其中,波形的切换采用矩阵键盘通过外部中断0来实现。

(2)、软件基本设计思路首先,将基本波形通过程序进行编写,并调试成功;其次,再编写按键扫描子程序;最后,将按键程序放入中断中,并进行整体调试,直到调通为止。

(3)、程序说明略二、原理图波形发生器原理图三、程序JUCHI E QU 50HSANJI EQU 51HFANGB EQU 52HTIXIN EQU 53HKU EQU 55HORG 0000H ;程序入口AJMP MAIN ;指向主程序ORG 0003H ;主程序入口地址AJMP INTT0 ;指向按键中断程序ORG 0030H ;中断程序入口地址MAIN: ;主程序MOV P2,#00H ;将P2口初始化为0SETB EA ;开总中断SETB EX0 ;开启外部中断0SETB IT0 ;将外部中断0设置为下降沿有效MOV DPTR,#00FFH ;设置输入寄存器地址MOV JUCHI,#00H ;初始化MOV SANJI,#00HMOV FANGB,#00H;***************************************************START:MOV A,KU ;将键码送累加器ACJNE A,#00H,W1 ;将累加器A和00H比较,如果相等,则00键按下顺序执行,否则跳到W1再判断01键是否按下MOV SANJI,#00H ;屏蔽其他波形MOV FANGB,#00HMOV TIXIN,#00HAJMP JCB ;跳转到锯齿波形W1: CJNE A,#01H,W2 ;判断01键是否按下MOV JUCHI,#00H ;屏蔽其他波形MOV FANGB,#00HMOV TIXIN,#00HAJMP SJB ;跳转到三角波形W2: CJNE A,#02H,W3 ;判断02键是否按下MOV TIXIN,#00HMOV JUCHI,#00H ;屏蔽其他波形MOV SANJI,#00HAJMP FB ;跳转到方波W3: CJNE A,#03H,W4 ;判断03键是否按下,没有按下,跳转回去继续循环扫描MOV JUCHI,#00H ;屏蔽其他波形MOV FANGB,#00HAJMP TXB ;跳转到梯形波W4: AJMP START;**********************************************INTT0: ;中断程序;***********键盘扫描子程序KEY*****************KEY: ACALL KS ;调按键查询子程序,判断是否有键按下JNZ K1 ;有键按下,转移 WEI1跳转ACALL DELAY ;无键按下,调延时程序去抖AJMP K4 ;继续查询按键;***********键盘逐列扫描程序***********************************K1: ACALL DELAYACALL KS ;再次判别是否有键按下JNZ K2 ;有键按下,转移AJMP K4K2: MOV R3,#0FEH ;首列扫描字送R3MOV R4,#00H ;首列号送R4K3: MOV A,R3MOV P2,A ;列扫描字送P2口MOV P1,#0FFH ;初始化P1口MOV A,P1 ;读取行扫描值JB ACC.0,L1 ;第零行无键按下转查第一行为1跳转MOV A,#00H ;第零行有键按下,行首键号送AAJMP LK ;转求键号L1: JB ACC.1,NEXT ;第一行无键按下,转查下一列MOV A,#03HAJMP LK ;键扫描结束,返回;************************************************************NEXT:INC R4 ;修改列号MOV A,R3JNB ACC.2,KEY ;三列扫描完返回按键查询状态RL A ;未扫描完,改为下列扫描字MOV R3,A ;扫描字暂存R3AJMP K3 ;转列扫描程序LK: ADD A,R4 ;形成键码送AMOV KU,APUSH ACC ;键码入栈保护;**********************************************K4:ACALL KS ;等待键释放JNZ K4POP ACC ;键释放,弹栈送ARETI ;中断返回;**********按键查询子程序**************************************KS: ;MOV A,#00HMOV P2,#00H ;全扫描字送p2口MOV P1,#0FFHMOV A,P1 ;读入P1口状态CPL A ;变正逻辑,高电平表示有键按下ANL A,#0FH ;屏蔽高四位RET ;子程序返回;****************锯齿波***********************JCB:MOV A,JUCHI ;转换初值WW: MOVX @DPTR,A ;D/A转换INC A ;A自加1NOP ;延时CJNE A,#255,WW ;判断A是否加到255,若没有返回到WW继续加MOV JUCHI,AAJMP START;******************三角波********************SJB:MOV A,SANJI ;转换初值EE: MOVX @DPTR,A ;D/A转换INC ANOPCJNE A,#255,EEDEC AQQ: MOVX @DPTR,ADEC ANOPCJNE A,#00,QQMOV SANJI,AAJMP START;******************方波********************* FB:MOV A,FANGBMOVX @DPTR,AACALL DELAY3ACALL DELAY3CPL AMOVX @DPTR,AACALL DELAY3ACALL DELAY3MOV FANGB,APOP ACCAJMP START;***************梯形波**********************TXB:MOV A,TIXINSS: MOVX @DPTR,AINC AACALL DELAY3CJNE A,#255,SSACALL DELAY3ACALL DELAY3DEC AZZ: MOVX @DPTR,ADEC AACALL DELAY3CJNE A,#00,ZZACALL DELAY3ACALL DELAY3MOV TIXIN,AAJMP START;*******************************************************1ms DELAY3: MOV R0,#7DHDEL7: NOPNOPDJNZ R0,DEL7RET;*******************************************50毫秒延时子程序DELAY2: MOV R0,#05DEL5: MOV R1,#10DEL4: MOV R2,7DHDEL3: NOPNOPDJNZ R2,DEL3DJNZ R1,DEL4DJNZ R0,DEL5RET;******************************************END四、实训总结通过两周的实训,我们对单片机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学到了怎样从一个设计课题入手去编写相关程序,并通过硬件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实验是基于PHILIPS AT89C51 单片机所设计的,可以实现键位和数字动态显示的一种频率可调方波发生器。

通过键盘键入(10HZ-9999HZ)随机频率,使用七段数码管显示,每一个数码管对应一个键位。

单片机对各个键位进行扫描,确定键位的输入,然后数码管显示输入的数值,方波发生器输出以数码管显示的数值为频率的方波。

关键词:单片机七段数码管键盘电路频率可调方波发生器一、目的和功能1.1 目的:设计一种频率范围限定且可调的方波发生器,志在产生特定频率的方波。

1.2功能:假设键盘是4*4的键盘,当键盘输入范围在10hz-9999hz的数字,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该数值,并把该数值当做方波发生器的输入频率,单片机控制该方波发生器以该数值作为频率显示方波,从而得到我们想要频率的方波。

二、硬件设计2.1 硬件设计思想键盘的数字和键位关系固定,通过键盘输入产生频率,通过LED数码管显示出来,每一个数码管对应一个键位。

基本设备是基于PHILIPS AT89C51单片机,外围设备采用的是4个七段数码管,PHILIPS A T89C51单片机,1个OSCILLOSCOPE 方波发生器,16个Button,若干电阻,电源电池。

2.2 部分硬件方案论述2.2.1 七段数码管扫描显示方式的方案比较方案一:静态显示方式:静态显示方式是指当显示器显示某一字符时,七段数码管的每段发光二极管的位选始终被选中。

在这种显示方式下,每一个LED数码管显示器都需要一个8位的输出口进行控制。

静态显示主要的优点是显示稳定,在发光二极管导通电流一定的情况下显示器的亮度大,系统运行过程中,在需要更新显示内容时,CPU才去执行显示更新子程序,这样既节约了CPU的时间,又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

其不足之处是占用硬件资源较多,每个LED数码管需要独占8条输出线。

随着显示器位数的增加,需要的I/O口线也将增加。

方案二:动态显示方式:动态显示方式是指一位一位地轮流点亮每位显示器(称为扫描),即每个数码管的位选被轮流选中,多个数码管公用一组段选,段选数据仅对位选选中的数码管有效。

对于每一位显示器来说,每隔一段时间点亮一次。

显示器的亮度既和导通电流有关,也和点亮时间和间隔时间的比例有关。

通过调整电流和时间参数,可以既保证亮度,又保证显示。

若显示器的位数不大于8位,则显示器的公共端只需一个8位I/O口进行动态扫描(称为扫描口),控制每位显示器所显示的字形也需一个8位口(称为段码输出)。

动态显示器的优点是节省硬件资源,成本较低。

但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要保证显示器正常显示,CPU必需每隔一段时间执行一次显示子程序,占用CPU大量时间,降低了CPU的工作效率,同时显示亮度较静态显示器低。

由于PHILIPS AT89C51单片机本身提供的I/O口有限,因此我们选择方案二——动态扫描方式。

扫描方式中在轮流点亮扫描过程中,每位显示器的点亮时间是极为短暂的约1ms,但由于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及发光二极管的余辉效应,尽管实际上各位显示器并非同时点亮,但只要扫描的速度足够快,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组稳定的显示数据,不会有闪烁感。

节约了电能,节省了I/O口。

2.2.2 键盘连接方式方案比较方案一:独立式键盘一个具有4个按键的独立式键盘,每一个按键的一端都接地,另一端接mega16的I/O 口。

独立式键盘每一按键都需要一根I/O线,占用mega16的硬件资源较多。

因此独立式键盘只适合按键较少的场合。

键盘是一组按键或开关的集合,键盘接口向计算机提供被按键的代码。

特点:使用方便、结构复杂、成本高。

方案二:矩阵式键盘我们采用4×4矩阵式键盘,键盘的行线X0~X3通过电阻接+5V,当键盘没有键闭合时,所有的行线和列线断开,行线X0~X3均呈高电平。

当键盘上某一键闭合时,该键所对应的行线和列线短路,此时该行线的电平将由被短路的列线电平所决定。

如果将行线接至单片机的输入端口,列线接至单片机的输出端口,则在单片机的控制下使列线Y0为低电平,其余三根列线Y1、Y2、Y3均为高电平,然后单片机读输入口状态(即键盘行线状态),若X0、X1、X2、X3均为高电平,则Y0这一列上没有键闭合,如果读出的行线状态不全为高电平,则为低电平的行线和Y0相交的键处于闭合状态。

如果Y0这一列没有键闭合,紧接着使列线Y1为低电平,其余列线为高电平,用同样的方法检查Y1这一列有无键闭合,如此类推。

这种逐行逐列地检查键盘状态的过程称为对键盘的扫描。

CPU对键盘的扫描可以采取程序控制的随机方式,CPU空闲时才扫描键盘;也可以采取定时控制方式,每隔一段时间,CPU对键盘扫描一次;还可以采用中断方式,当键盘上有键闭合时,向CPU请求中断,CPU响应键盘发出的中断请求,对键盘进行扫描,以识别哪一个键处于闭合状态,并对键输入信息作相应处理。

因为如果采用独立式键盘PHILIPS A T89C51的I/O口对于方案一来说将是远远不够用的,为了节省I/O口,使我们的设计能够顺利进行,我们选用方案二——矩阵连接式键盘。

为了能够较为简单的编程,和节省CPU的资源,我们采用定时扫描,每隔一段时间,CPU对键盘扫描一次,并将键值读入。

2.3 硬件电路图三、软件3.1 软件设计基本思想:●键盘的不间断扫描。

●4个八段数码管的动态显示。

●方波发生器方波的输出3.2 程序框图3.3 程序功能初始化后单片机产生初值,将初值以动态扫描的方式显示于八段数码管,同时还对键盘进行实时扫描,在扫描后,单片机读取键值,并将键值通过数码管模块显示出来,方波发生器输出该频率的方波。

四、总结4.1 已达到的成果:硬件电路图和键盘及显示的程序。

4.2 未完成的部分:软件关于实行初值计算部分以及仿真。

4.3设计感悟:这一次课程设计遇到了很多问题。

硬件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每个人都会做;但是程序是我们的弱点,还有就是分工合作,很多时候都是有分歧,还好最后还有水兵帮忙,使得我们的程序进一步完善。

做完这个程序只是我们学做程序的开始吧,今后会继续加强我们在做程序上的功力。

附录一程序代码DISBUF EQU 30HSEGBUF EQU 34HLEDSP EQU 37HHDHZ BIT 20H.1ORG 0000HLJMP MAINORG 001BHLJMP TIMER1ORG 000BHLJMP TIMER0ORG 0030HMAIN: MOV SP,#5FHLCALL SCAN ;跳转到键盘控制电路子程序LCALL FT0TH ;利用频率求初值程序MOV T2CON,#04HMOV TH2,S1MOV TL2,S0MOV RCAP2H,S1MOV RCAP2L,S0SETB ET2SETB EAANL TMOD,#0F0HORL TMOD,#10HMOV TH0,#8AHMOV TL0,#0D0HSETB ET1SETB TR1SETB EAFT0TH: MOV R0,#DIVBUF1 ;|除数赋值10进制转换为16进制MOV R1,#DIVBUF2MOV A,R0ADD A,#3 ;|53HMOV R0,AMOV @R1,#0INC R1MOV A,@R0MOV @R1,ADEC R0 ;| 52HMOV A,@R0MOV B,#10MUL ABCLR CADDC A,@R1MOV @R1,ADEC R0 ;| 51HMOV A,@R0MOV B,#100MUL ABADDC A,@R1MOV @R1,ADEC R1MOV A,@R1ADDC A,BMOV @R1,ADEC R0 ;| 50HINC R1MOV A,@R0MOV B,#10MUL ABMOV B,#100MUL ABADDC A,@R1MOV @R1,ADEC R1MOV A,@R1ADDC A,BMOV @R1,A ;|CHOICE: MOV R0,#DIVAMOV @R0,#00H ;|被除数为5*10^5 = 0007A120H INC R0MOV @R0,#07HINC R0MOV @R0, #0A1HINC R0MOV @R0, #20HDIV3216:MOV 40H,#0 ;|除法运算MOV 41H,#0MOV R7,#32;键盘部分SCAN:JNB KEYVALED,$CLR KEYVALEDLCALL KEYSCANMOV A,KEYNAME TIMER1:PUSH PSWPUSH AWSETB RS1CLR RS0MOV TH1,#8AHMOV TL1,#0D0HMOV P3,#0FHMOV A,P3ANL A,#0FHCJNE A,#0FH,NEXT21SETB CJMP NEXT22NEXT21:CLR CNEXT22:MOV A,KEYSTURLC AMOV KEYSTU,AANL A,#07HCJNE A,#2,NEXT23ANL KEYSTU,#00HJMP EXIT2NEXT23:CJNE A,#4,NEXT24SETB KEYVALEDJMP EXIT2NEXT24:CJNE A,#5,EXIT2 ORL KEYSTU,#07HEXIT2:POP ACCPOP PWERETIKEYSCAN:MOV R7,#4MOV R5,#0MOV R6,#11110111B OP1:MOV A,R6RL AMOV R6,AMOV P3,AMOV A,P3ANL A,#0FHRL A,#0FHJNZ NEXT31INC R5DJNZ R7,LOOP1SJMP EXIT3NEXT31:JNE Acc.0,NEXT32MOV R4,#0SJMP NEXT35NEXT32:JNB Acc.1,NEXT33MOV R4,#1SJMP NEXT35NEXT33:JNB Acc.2,NEXT34MOV R4,#2SJMP NEXT35NEXT 34:MOV R4,#3NEXT35:MOV A,R4RL ARL AADD A,R5MOV DPTP,#KEYTABMOVC A,@A+DPTPMOV KEYNAME,AEXIT3:RETDISPLAY:MOV LEDSP,#00HLCALL BIN T0BCDLCALL BCD T0SEGLJMP LOOPTIME R0:PUSH PSWPUSH AccSETB RS0CLR RS1MOV TH0,#0E4AMOV TL0,#0A8HMOV A.CEDSPANL A,#04HCJNE A,#0,NEXT11MOV P2,#00001D00BADD A#SEGBUFMOV R0,AMOV P0,AMOV P0,@R0CJMP EXIT1NEXT11:CJNE A,#2,NEXT12MOV P2,#00000100BADD A,#SEGBUFMOV R0,AMOV P0,@R0LKMP EXIT1NEXT12:CJNE A,#1,NEXT13MOV P2,#00000010BADD A,#SEGBUFMOV R0,AMOV P0,@R0LJMP EXIT1NEXT13:MOV P2,300000001BAD A,#SEGBUFMOV R0,AMOV P0,@R0EXIT1:INC LEDSPMOV A,LEDSPANL A,#01ACJNE A,#04A,BELOW BELOW:JC RETUNMOV LEDSP,#00H RETURN:POP AccPOP PSWRETIBIN T0BCD:MOV R0,3DISBUF+3MOV A,KEYNAMEMOV B,#10DIV ABMOV @R0,BDEC R0MOV B,#10DIV ABMOV @R0,BDEC R0MOV B,#10DIV ABMOV @R0,BDEC R0MOV @R0,ARET方波输出部分:TIMER1:MOV DPTR,#KEYNAMEMOVC @A+DPTR,DPTRRETIEND附录二组员工作分配李建华:主要写程序和报告以及仿真检查结果赖水兵:电路图的描绘,程序的撰写梁国锋:程序的撰写郭万劲:电路图的描绘参考文献1、潘永雄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新编单片机原理和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