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孟子简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ppt课件(26页)2
“四
书”? • “四书”何时成为读书人参加科举考 试的必读书? • 儒家思想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 儒家思想对周边国家文化有什么影响?
众说纷纭话孔子
• “孔子不如章子怡”“孔子标准像被疑商业 炒作”“大学女生‘亵渎’孔庙”,今年, 离开我们已两千多年的孔夫子,遭遇了太 多尴尬和玩笑。 • 10日,一位雕塑家金峰又在博客上发 布了网络互动作品《孔子哭了!》。当质 疑已成习惯,严肃与恶搞混淆不清之际, 《孔子哭了!》又惹起了争议。赞成、声 讨和看热闹的人吵成一团。如果孔子在世, 他会不会真的要哭了。
干孔 眼子 泪哭 了 ! 谁 替 圣 人 擦
?
根据网络上消息说“韩国人已经 在准备拿祭孔大典去申请世界文 化遗产,下一步就是把孔子彻彻 底底的变成韩国人.”对此,你有 何看法?作为当代中学生如何捍 卫我们的民族文化?
捍卫民族文化,义不容辞
吸其精华 弃其糟粕
只要人人都讲道德, 以仁为本,以德为道!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希望我们国家 的人都能够有大智慧,能够从我们中华 五千年的文化中去吸收现代富有价值的 营养,而不是完全否认过去,或者完全 从西方,外国进口文化。儒家思想很多 人都说它坏,可是很多人都能从“坏” 中看到本质,是好的,甚至是优秀、超 越时代的,这样好的东西,中国人怎么 能随便抛弃?
作业:
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为题, 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 拟。
中国人自古以“华”为荣,以“夷” 为耻。那是因为我们有先进的文化, 华丽的服装,优秀的文字语言、先进 的道德思想,文明的礼仪,所以我们 称“华”,谓之华夏!世界各国称我 们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以“我心目中的孔子(孟 子)”为话题,从任何一个 角度,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 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书”? • “四书”何时成为读书人参加科举考 试的必读书? • 儒家思想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 儒家思想对周边国家文化有什么影响?
众说纷纭话孔子
• “孔子不如章子怡”“孔子标准像被疑商业 炒作”“大学女生‘亵渎’孔庙”,今年, 离开我们已两千多年的孔夫子,遭遇了太 多尴尬和玩笑。 • 10日,一位雕塑家金峰又在博客上发 布了网络互动作品《孔子哭了!》。当质 疑已成习惯,严肃与恶搞混淆不清之际, 《孔子哭了!》又惹起了争议。赞成、声 讨和看热闹的人吵成一团。如果孔子在世, 他会不会真的要哭了。
干孔 眼子 泪哭 了 ! 谁 替 圣 人 擦
?
根据网络上消息说“韩国人已经 在准备拿祭孔大典去申请世界文 化遗产,下一步就是把孔子彻彻 底底的变成韩国人.”对此,你有 何看法?作为当代中学生如何捍 卫我们的民族文化?
捍卫民族文化,义不容辞
吸其精华 弃其糟粕
只要人人都讲道德, 以仁为本,以德为道!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希望我们国家 的人都能够有大智慧,能够从我们中华 五千年的文化中去吸收现代富有价值的 营养,而不是完全否认过去,或者完全 从西方,外国进口文化。儒家思想很多 人都说它坏,可是很多人都能从“坏” 中看到本质,是好的,甚至是优秀、超 越时代的,这样好的东西,中国人怎么 能随便抛弃?
作业:
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为题, 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 拟。
中国人自古以“华”为荣,以“夷” 为耻。那是因为我们有先进的文化, 华丽的服装,优秀的文字语言、先进 的道德思想,文明的礼仪,所以我们 称“华”,谓之华夏!世界各国称我 们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以“我心目中的孔子(孟 子)”为话题,从任何一个 角度,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 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国学孟子简介课件PPT
贰
事半功倍
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 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出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
处
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成语故事 一曝十寒
孟子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他们从 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 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 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 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 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 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 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 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现在正是最好的 时机呢!”
问 《孟子》知多少
《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曝十寒 与人为善 明察秋毫 绰绰有余 怨天尤人 茅塞顿开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为富不仁 左右逢源 舍生取义 杯水车薪 不言而喻 引而不发 夜以继日
到比意 目喻思 的方是 。向爬
肆
缘木求鱼
意思是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 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
处
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成语故事 缘木求鱼
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用仁政征服天下。 孟子说:“大王动员全国军队攻打别国,这是为什么?”齐宣王回 答说:“为了满足我最大的欲望。”孟子问:“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 齐宣王却笑了笑,不答。孟子接着问:“是因为好东西不够吃吗?是因 为好东西不够穿吗?是因为没有好艺术品看吗?还是因为侍候您的人太 少?”齐宣王连忙说:“不,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 我明白了。您是想征服天下,是不是?如果是,我看好比爬树捉鱼,是 不能达到您的目的的。”齐宣王说:“会有这样严重吗?”孟子说: “恐怕比这还严重。爬树捉鱼,最多是捉不到,不至于有什么祸害。如 果以武力满足自己独霸天下的欲望,不但达不到目的,其后果不堪设想 啊!”
孟子简介(共32张PPT)
养民 教民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
重点字词
食人食:前“食”,动词,吃 后“食”,名词,食 物 检:约束 莩:pi ǎo ,饿死的人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罪,动词,归罪
狗彘食人食
涂有饿莩
非我也,岁也
错
误 正确 王无罪岁
态
度 态度
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
小结:
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 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 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 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 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 ,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五十步笑百步
返回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 yè)兵
(2)涂( tú,同“途)” 有饿莩 (
p)iǎo
(3) 鸡豚( tún)狗彘( zhì)之畜( x)ù
(4) 数( )罟( cù
)不入wū( gǔ
派遣征发
打开 花开 发射
一词多义练习
返回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敛”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返回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
〖王〗称王
例题5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孟子简介PPT课件作品
⑵军事上,主张以德王天下,反对兼并战争
⑶在教育上,要设庠序学校教民“明人伦”
⑷在组织上,要尊贤使能,使俊杰在位
⑸在文化娱乐上,要与民同乐
(6)辟异端以捍卫孔子之道
三、易子而教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 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 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对教育方法的 改进,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 育方法。因为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 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 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 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易子 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 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著作
阐发孔丘的思想学《孟子》一书是 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 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 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 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 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 张德治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 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 公》上、下;《离娄》上、下;《万 章》上、下;《告子》上、下;《尽 心》上、下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 子一起著书。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 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 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
地位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 治家。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 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 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 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 人称为“孔孟之道”。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 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 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根据《孟子》 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民,第二用贤良, 第三尊人权
⑶在教育上,要设庠序学校教民“明人伦”
⑷在组织上,要尊贤使能,使俊杰在位
⑸在文化娱乐上,要与民同乐
(6)辟异端以捍卫孔子之道
三、易子而教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 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 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对教育方法的 改进,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 育方法。因为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 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 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 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易子 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 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著作
阐发孔丘的思想学《孟子》一书是 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 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 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 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 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 张德治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 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 公》上、下;《离娄》上、下;《万 章》上、下;《告子》上、下;《尽 心》上、下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 子一起著书。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 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 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
地位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 治家。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 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 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 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 人称为“孔孟之道”。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 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 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根据《孟子》 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民,第二用贤良, 第三尊人权
孟子的主要思想PPT课件
孟子及其生平简介
❖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 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张行 “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贵 君轻”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 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 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民本 ❖2.仁政 ❖3.王道 ❖4.性善论
❖ 一、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 (1)他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 天下。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 惠王上》)
❖ (2)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 位的政治基础是民 心的向背,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 素。
❖ 孟子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 其有四体也。”
❖ 在孟子看来,没有同情、羞耻、辞让、是非 之心的人,简直不是个人。人有这种心向, 就好比人有四肢一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孟子·离娄上》)
❖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于这 种观点,
❖ (3)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二、仁政:
❖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
民两个方面。
❖ .1、养民:
《孟子》简介
❖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 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张行 “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贵 君轻”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 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 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民本 ❖2.仁政 ❖3.王道 ❖4.性善论
❖ 一、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 (1)他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 天下。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 惠王上》)
❖ (2)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 位的政治基础是民 心的向背,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 素。
❖ 孟子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 其有四体也。”
❖ 在孟子看来,没有同情、羞耻、辞让、是非 之心的人,简直不是个人。人有这种心向, 就好比人有四肢一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孟子·离娄上》)
❖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于这 种观点,
❖ (3)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二、仁政:
❖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
民两个方面。
❖ .1、养民:
《孟子》简介
历史古代名人孟子人物介绍介绍PPT
02 主要思想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 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 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 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 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 义;君正,莫不正。”
04 相关资料
主要著作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 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 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 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 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 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 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 内容。
始作俑者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 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 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 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 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 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 (活人殉葬)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 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 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03 历史成就
孟子受教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 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 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 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 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 《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 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 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
孔子、孟子、荀子PPT课件
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
-
5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尽心》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 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 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 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 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 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 也。……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 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荀子·性恶》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助学》 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荀子·富国》
-
10
师生互动
如何理解荀子所提出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和“制天命 而用之”等观点?
——《荀子·天论》
-
11
儒家学说的影响 1.学术思想主流,确立伦理道德规范 2.「德治」、「民本」成为后世施政准则 3.整理古代典籍,推动中华文化发展 4.4.教育得以普及,后世遵循孔子施教原则
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
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
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
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五章优秀ppt课件
。
品德培养
孟子注重品德修养,家庭教育应关 注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
家庭教育方法
孟子提倡因材施教,家庭教育应根 据孩子个性特点,采用合适的教育 方法。
孟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启示意义
社会公正
孟子主张“仁政”,强调 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应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 会公平。
人与自然和谐
孟子提倡“天人合一”, 构建和谐社会应注重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环境 资源。
实践意义
分析孟子民本思想在古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离娄上”:义利之辨与君子人格塑造
义利之辨
探讨孟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强调以义为先的价值取向。
君子人格塑造
分析孟子所倡导的君子品质,如仁、义、礼、智等。
“万章下”:孝道观念及其现代价值
孝道观念
阐述孟子关于孝道的观点,强调孝道是为人之本。
名句体现的思想
体现了孟子的艰苦磨炼和成就大事业的思想,即只有通过 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事业。
名句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通过艰 苦的努力和磨炼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经过艰苦 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事业。
04
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探讨
孟子思想在企业管理中运用
01
02
03
则,不为外物所动摇。
03
名句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不被金钱
、权力等外物所诱惑和左右。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做一个
有尊严、有骨气的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名句含义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品德培养
孟子注重品德修养,家庭教育应关 注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
家庭教育方法
孟子提倡因材施教,家庭教育应根 据孩子个性特点,采用合适的教育 方法。
孟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启示意义
社会公正
孟子主张“仁政”,强调 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应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 会公平。
人与自然和谐
孟子提倡“天人合一”, 构建和谐社会应注重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环境 资源。
实践意义
分析孟子民本思想在古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离娄上”:义利之辨与君子人格塑造
义利之辨
探讨孟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强调以义为先的价值取向。
君子人格塑造
分析孟子所倡导的君子品质,如仁、义、礼、智等。
“万章下”:孝道观念及其现代价值
孝道观念
阐述孟子关于孝道的观点,强调孝道是为人之本。
名句体现的思想
体现了孟子的艰苦磨炼和成就大事业的思想,即只有通过 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事业。
名句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通过艰 苦的努力和磨炼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经过艰苦 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事业。
04
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探讨
孟子思想在企业管理中运用
01
02
03
则,不为外物所动摇。
03
名句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不被金钱
、权力等外物所诱惑和左右。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做一个
有尊严、有骨气的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名句含义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孔子孟子简介ppt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颜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 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 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渊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 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 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 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yǎn) 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 “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 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孔子弟子——仲由
•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 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 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 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 “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 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 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kuǎi kuì ) (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 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 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 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孔子像
高足弟子
•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 梁,其中最主要的有:仲由、端木赐、言偃、曾点、曾参 。
四科十哲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的合称。
孔子弟子——颜回
孔子弟子——闵子骞
•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 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 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 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 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 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 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编撰的 《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 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孔子
•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 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 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 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 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 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 记· 孔子世家》。
孔子思想
•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对仁有 许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主张以爱人 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孔子思想中的现实意义分成: ( 一 ) 人与人相处的基本方式和孔子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的道德思想。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如何对待 这些矛盾,却有不同的态 度和方式。 只强调妥协友好 的一面,自然是不对的,但是把人与人之间 只看成是 斗争的关系,只看到对抗斗争、武力解决问题的一 面,也是不 全面的。纵观和横观人类历史,战争的 时 间要少于和平的时间,战争地 区要少于和平的地区。 战争手段并不是处理的唯一办 法,谦让、妥协、 谅 解、友好是更常用的一种基本方式。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本精神,就是 提倡人与人之间 要互相克制、谅解、妥协和互相关怀、亲善、友持、 照 顾,以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 (二) 富裕之路和孔子的义利观。 不断要求占有更多的财富,以改善自 己的物质和 精神生活条件,这是人所固有的一种属性,是客观存 在。如 果用正当的途径和手段获得财富以满足欲望, 就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 的进步,如果用不正当的 途径来获得财富,就会破坏生产、妨碍社会的安 定。 孔子承认人人都有追求财富的欲望。可是他说:“虽 然富与贵,是 人之所欲,但是“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是“不以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他对那种为个人私利而坑害别人的行为是藐视和反对的! (三)尊老敬长的合理性和孔子的孝悌思想。 尊敬老人的品德和行为, 在世界各个国家中是长期存在着, 是极为宝贵的。歧视和虐待老人,不仅 使生产和社会工作受到损 失,而且会使道德沦丧,社会混乱,甚至能形成 社会危机。所以 尊老敬长是一种值得各个时代重视的品德。孔子以其完整 的道德 体系和其他思想,曾长期赢得了社会的信任36,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 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曾点之子,乐道 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智忠恕仁"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 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 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 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 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 《汉书· 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 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 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 圣庙。
孔子弟子——宰我
• 宰我,字子我。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为孔子门下“十 哲”(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 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 子夏。’)。他口齿伶俐,和子贡一样因为辩才而有名。有一次他问 他的老师孔子说:“一个人死了父母以后要求守孝三年,这时间是不 是过于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仪,礼仪一定会遭到破坏的;三年不奏 乐,音乐也肯定会溃散。依我之见,守孝的时间一年也就够了。”孔 子反问:“父母去世一年以后就一切恢复正常,你能心安理得吗?” 宰我说:“能。”孔子说:“你要是能安心就那样做。君子在为父母 守孝的时候,即使吃美食也不会觉得甘美,听音乐也不会觉得好听, 所以才不忍心那样做呀。”宰我退了出去。孔子说:“宰我实在是太 不仁义了。小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开始能稍微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 子女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道理呀。”看到宰我在白天睡 觉,孔子又说:“朽木不可雕也。”后来宰我出任齐国的大夫,参与 反对齐简公的叛乱,他的全家因此被杀害,孔子认为这很不值得。
孔子弟子——仲由
•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 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 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 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 “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 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 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kuǎi kuì ) (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 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 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 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孔子像
高足弟子
•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 梁,其中最主要的有:仲由、端木赐、言偃、曾点、曾参 。
四科十哲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的合称。
孔子弟子——颜回
孔子弟子——闵子骞
•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 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 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 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 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 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 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编撰的 《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 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孔子
•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 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 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 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 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 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 记· 孔子世家》。
孔子思想
•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对仁有 许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主张以爱人 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孔子思想中的现实意义分成: ( 一 ) 人与人相处的基本方式和孔子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的道德思想。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如何对待 这些矛盾,却有不同的态 度和方式。 只强调妥协友好 的一面,自然是不对的,但是把人与人之间 只看成是 斗争的关系,只看到对抗斗争、武力解决问题的一 面,也是不 全面的。纵观和横观人类历史,战争的 时 间要少于和平的时间,战争地 区要少于和平的地区。 战争手段并不是处理的唯一办 法,谦让、妥协、 谅 解、友好是更常用的一种基本方式。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本精神,就是 提倡人与人之间 要互相克制、谅解、妥协和互相关怀、亲善、友持、 照 顾,以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 (二) 富裕之路和孔子的义利观。 不断要求占有更多的财富,以改善自 己的物质和 精神生活条件,这是人所固有的一种属性,是客观存 在。如 果用正当的途径和手段获得财富以满足欲望, 就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 的进步,如果用不正当的 途径来获得财富,就会破坏生产、妨碍社会的安 定。 孔子承认人人都有追求财富的欲望。可是他说:“虽 然富与贵,是 人之所欲,但是“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是“不以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他对那种为个人私利而坑害别人的行为是藐视和反对的! (三)尊老敬长的合理性和孔子的孝悌思想。 尊敬老人的品德和行为, 在世界各个国家中是长期存在着, 是极为宝贵的。歧视和虐待老人,不仅 使生产和社会工作受到损 失,而且会使道德沦丧,社会混乱,甚至能形成 社会危机。所以 尊老敬长是一种值得各个时代重视的品德。孔子以其完整 的道德 体系和其他思想,曾长期赢得了社会的信任36,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 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曾点之子,乐道 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智忠恕仁"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 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 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 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 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 《汉书· 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 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 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 圣庙。
孔子弟子——宰我
• 宰我,字子我。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为孔子门下“十 哲”(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 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 子夏。’)。他口齿伶俐,和子贡一样因为辩才而有名。有一次他问 他的老师孔子说:“一个人死了父母以后要求守孝三年,这时间是不 是过于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仪,礼仪一定会遭到破坏的;三年不奏 乐,音乐也肯定会溃散。依我之见,守孝的时间一年也就够了。”孔 子反问:“父母去世一年以后就一切恢复正常,你能心安理得吗?” 宰我说:“能。”孔子说:“你要是能安心就那样做。君子在为父母 守孝的时候,即使吃美食也不会觉得甘美,听音乐也不会觉得好听, 所以才不忍心那样做呀。”宰我退了出去。孔子说:“宰我实在是太 不仁义了。小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开始能稍微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 子女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道理呀。”看到宰我在白天睡 觉,孔子又说:“朽木不可雕也。”后来宰我出任齐国的大夫,参与 反对齐简公的叛乱,他的全家因此被杀害,孔子认为这很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