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教科版)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cc18d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a.png)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一、力的作用和力的特点1.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力的表示方法:矢量表示。
3.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者方向。
4.力的特点: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若干个力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力,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矢量相加得到。
2.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力,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三角函数得到。
三、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根据胡克定律,弹簧伸缩的长度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将待测力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根据弹簧的刻度表读取力的大小。
四、力的平衡1.力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
2.力的平衡方法: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五、摩擦力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相对滑动或者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的不规则性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特点: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3.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六、质量与重量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固有的特性,表示物体的惯性大小。
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
3.重量的概念: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受的力。
4.重量的计算公式:重量=质量×重力加速度。
5.重力加速度的近似值:9.8m/s²。
七、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测量1.力的大小的测量:弹簧测力计、天平等。
2.力的方向的测量: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
八、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的乘积相等。
2.转动力矩:力对物体产生转动的效果。
3.计算转动力矩:力的大小×力臂的长度。
4.一级杠杆原理:力×力臂=重力×重力臂。
5.力矩的平衡条件:力矩的和为零。
九、浮力1.浮力的概念: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力。
2.浮力的大小: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公式知识点汇总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公式知识点汇总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52eb50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b.png)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公式、知识点汇总,学习方法与技巧总结想要学好初中物理,熟记物理公式是前提。
下面是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包括初中物理力学公式、热学公式、电学公式以及一些常用的物理量:力学部分一、速度公式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二、密度公式(ρ水=1.0×103kg/ m3)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三、重力公式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1l1=F2l2F1 /F2=l2/l1五、动滑轮公式不计绳重与摩擦时F=1/2(G动+G物)s=2h六、滑轮组公式不计绳重与摩擦时F=1/n(G动+G物)s=nh七、压强公式(普适)P=F/S固体平放时F=G=mgS的国际主单位是m21m2=102dm2=106mm2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九、浮力公式(1)F浮=F’-F (压力差法)(2)F浮=G-F (视重法)(3)F浮=G (漂浮、悬浮法)(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十、功的公式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十一、功率公式P=W/tP=W/t=Fs/t=Fv(v=P/F)十二、有用功公式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十三、总功公式W总=FS(S=nh)W总=W有/ηW总=W有+W额W总=P总t十四、机械效率公式η=W有/W总η=P有/ P总(在滑轮组中η=G/Fn)(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十五、热学公式C水=4.2×103J/(Kg·℃)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与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W=UIt=Pt=UQ (普适公式)(5)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6)U1/U2=R1/R2 (分压公式)(7)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 2R=U2/R (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0.元电荷:e=1.6×10-19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5.家庭电路电压:220V16.单位换算:(1)1m/s=3.6km/h(2)1g/cm3=103kg/m3(3)1kw·h=3.6×106J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教科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教科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e435e8b5ef7ba0d4b733b31.png)
教科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教科版初中物理复习资料一、单位换算:长度1m=10-3km=101dm=102cm=10 3mm=106um=109nm体积1m3=103dm 3=106cm3 1L=1 dm 3 1mL=1cm3质量1Kg=10 3g=10 6mg频率1kHz=10 3Hz 1MHz=106Hz密度1g/cm3=103Kg/m3速度1m/s=h电能1kw·h=×106J二、公式v=s/t v速度(m/s) s路程(m) t时间(s)v=s/t v平均速度(m/s) s路程(m) t时间(s)ρ=m/vρ密度(kg/ m3) m质量(kg) v体积(m3)p=F/S p压强(Pa) F压力(N) S面积(m2)p=ρgh p压强(Pa)ρ密度(kg/ m3) g(kg)h深度(m)W总=Fs W总机械功(J) F力(N) s距离(m)W有用=Gh W有用机械功(J) G重力(N) h高度(m)P=W/t=Fv P功率(W) W功(J) t时间(s) v速度(m/s)η=W有用/W总 ×100%η机械效率(%)Q=mq Q热量(J) m质量(kg) q热值(J/kg)Q吸=cm(t-t0) Q热量(J) c比热容(J/(kg·o C))Q放=cm(t0-t) m质量(kg) t温度(o C)I=U/R I电流(A) U电压(V) R电阻(Ω)W=Pt=UIt=I2Rt=U2/R tQ= I2Rt Q热量(J) I电流(A) R电阻(Ω) t温度(o C)c=fλ c波速(×108m/s) f频率(Hz)λ波长(m)三、定律、规律等u>2f 倒立缩小实像u=2f 倒立等大实像f<u<2f倒立放大实像u<f 正立放大虚像同一直线上二力同向:F合=F1+F2 二力反向:F反=F1–F2 1标准大气压=760mm高水银的压强=×105Pa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v排g二力平衡时(悬浮、漂浮):F浮=G物= m物g=ρ物v物g杠杆平衡:F1×L1=F2×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轮轴: FR=Gr F拉力 R轮半径 G重力 r轴半径斜面:F=Gh/L G重力 h高度 L斜面长度串联 I=I1=I2 U=U1+U2 R=R1+R2并联 I=I1+I2 U=U1=U2 1/R=1/R1+1/R2。
初中物理计算公式大全(教科版)
![初中物理计算公式大全(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be4f0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6.png)
初中物理计算公式大全(教科版) 初中物理计算公式大全力学功功W=FS(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S(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m)1J =N·m浮力浮力F浮=G物排适用于漂浮或悬浮的情况功率功率P(功率):w(瓦)=w(功):J/t(时间):s(秒)压强压强P(压强):Pa(N/m²)=F(压力):N/S(受力面积):m²适用于气、液体、固体,但气体不能用1m²=10cm²密度密度ρ(密度):kg/m³(g/cm³)1g/cm³=1000kg/m³如水的密度为1.0×10³kg/m³=1g/cm³重力重力G=mg(质量):kg×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速度速度V(速度):m/s(km/h)=S(路程):m(km)/t(时间):s(h)1m/s=3.6km/h浮力原理浮力F浮=G物排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压力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F浮=G排×g(液体重力加速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适用于漂浮或悬浮的情况杠杆平衡条件F1L1= F2L2XXX的单位为N,力臂L的单位为m在计算时,力臂单位统一即可,可用“格”来表示滑轮定滑轮静滑轮F=GS适用于向上提物体的情况动滑轮F=hG动/f适用于物体与地面有摩擦力的情况液体压强P=ρgh适用于液体和规则固体的情况以上就是初中物理计算公式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篇文章似乎是一些数学公式的集合,但是由于格式错误和明显的问题,很难理解其含义。
因此,我们需要修正它并重新表述每个公式的意义。
首先,我们注意到文章中的公式没有任何上下文或解释。
因此,我们需要添加一些背景信息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
在电路中,电阻是电流的阻碍器。
电阻的大小通常用欧姆(Ω)表示。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会产生电压降,其大小与电流和电阻的乘积成正比。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含变形)及关键知识点归纳暨中考必备资料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含变形)及关键知识点归纳暨中考必备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dc798cec281e53a5902ff6f.png)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含变形)及关键知识点归纳中考必备资料第一、物体的运动v=ts s=vt t=vs第二、物质的属性ρ=Vm m=ρV V=ρmQ=cm Δt c=tm Q ∆ m=tc Q ∆ Δt=cmQ Δt=t-t 0(Δt=t 0-t )G=mg m=gG第三、压强浮力p=SF (固体及通用公式) F=pS S=pFp=ρgh (液体气体内部压强) ρ=gh ph=gp ρF 浮=ρ液V 排g V 排=gF 液浮ρ ρ液=gV F 排浮F 浮=G (悬浮、漂浮) F 浮>G (上浮) F 浮<G (下沉)m 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第四、杠杆平衡F 1l 1=F 2l 221F F =12l l 21l l =12F F第五、滑轮F 拉=21G 物(或F 拉=21(G 物 +G 轮))(动滑轮)第六、功、功率、机械效率W=Fs F=sW s=FWP=tW W=Pt t=PWP=tW =tFs =F ts =Fv F=vP v=FPη=总有用W W ×100%η=Fs Gh =Fnh Gh=nFG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七、电路串联—电压:U 总=U 1+U 2 并联—电压:U 总=U 1=U 221U U =21R R 电流:I 干=I 支1+I 支2电流:I =I 1=I 221支支I I = 12R R电阻:R 总=R 1+R 2 电阻:21111R R R +=总 21111R R R +=总欧姆定律:R=IU U=IR I=RU电功: W=UIt U=ItW I=UtW t=UIWW=参数n(根据电能表参数算电功) 电功率: P=UI U=IP I=UPW=Pt P=RU 2=I 2R R=PU2电热: Q=I 2Rt 电功与电热的关系:一般情况:W>Q电热器、纯电阻:W=Q=UIt=I 2Rt=RU 2t=Pt第八、波(电磁波)f=T1 T=f1 v=ffTλλλ==1 f=λv λ=vf名称符号名称符号质量 m 千克 kg温度 t 摄氏度℃m=pv速度 v 米/秒 m/s v=s/t密度ρ千克/米³ kg/m³ ρ=m/v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功 W 焦耳(焦) J W=Fs功率 P 瓦特(瓦) w P=W/t电流 I 安培(安) A I=U/R电压 U 伏特(伏) V U=IR电阻 R 欧姆(欧)ΩR=U/I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 t0)比热 c 焦/(千克·摄氏度)J/(kg·℃)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定滑轮 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 F= (G物+G轮)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 F= (G物+G轮)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J) W=Fs 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总功W总 W有=G物h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100%功率P(w) P=W:功t:时间压强p(Pa) P=F:压力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Pa)P=ρgh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q:热值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一.物理公式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串联电路电流I(A)I=I1=I2=……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路电压U(V)U=U1+U2+……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串联电路电阻R(Ω)R=R1+R2+……并联电路电流I(A)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并联电路电压U(V)U=U1=U2=……并联电路电阻R(Ω) = + +……欧姆定律 I=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定义式 I=Q:电荷量(库仑)t:时间(S)电功W(J) W=UIt=Pt U:电压 I:电流t:时间 P:电功率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R:电阻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 108m/s)λ:波长ν:频率二.知识点1.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c.水的密度:×103kg/m3 d.水的比热容:×103J/(kg•℃)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以及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以及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990166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d.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以及公式大全一、力学1.物体的运动-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公式 s=vt-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公式 v=at-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加速度公式a=(v-u)/t-物体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速度v=(s2-s1)/(t2-t1)2.力与运动-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公式a=F/m- 质量与重力的关系:重力公式 F=mg3.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力公式:合力F=Rcosθ- 力的分力公式:分力F=Rx=Fsinθ4.阻力与摩擦力-摩擦力公式:摩擦力Ff=μN二、热学1.热与温度-温度计量的单位:摄氏度(℃)-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公式:℃=(℉-32)/1.82.热的传递-热传导公式:热传导率Q=λAt(t2-t1)/L- 热传导导热公式:导热公式 Q=mc(t2-t1)3.物质的三态变化- 相变的热量公式:Q=ml三、光学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线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像的位置关系:1/f=1/v+1/u2.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3.光的色散与光的成像-光的色散现象:光经过三棱镜产生折射后分解成光谱四、声学1.声的传播-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速v=fλ2.声音的特性-频率与音调:音调公式f=1/T-音量与音强:音强公式I=P/A3.声音的反射与回声-声音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五、电学1.静电学-电流的单位:安培(A)-电流强度与电量和时间的关系:I=Q/t2.回路-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和:Rt=R1+R2+...-并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1/Rt=1/R1+1/R2+...3.电流效应与电功率-电流效应公式:U=IR-电功率公式:P=IV4.电学图标和电功率-伏安法测量电阻:R=U/I-用伏特表、安培表和欧姆表测电压、电流和电阻。
初中物理公式归纳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归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99721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e.png)
初中物理公式归纳大全1.速度公式:速度=距离/时间速度=位移/时间速度=时间的变化量/位移的变化量2.动力学公式:力=质量×加速度加速度=动力/质量动力=质量×加速度3.加速度公式: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时间的变化量4.重力公式: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5.复合力公式:复合力=水平力+垂直力6.动能公式:动能=1/2×质量×速度²7.动能定理:动能的变化量=动力×位移8.功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功=力×位移(当θ=0°)9.功率公式:功率=功/时间功率=动力/时间10.能量守恒定律:总能量=动能+势能11.位移公式:位移=初速度×时间+1/2×加速度×时间²位移=(初速度+末速度)/2×时间12.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体积=质量/密度质量=密度×体积13.阻力公式:阻力=摩擦系数×重力14.斜面公式:力的分解:水平力 = 重力× sinθ垂直力 = 重力× cosθ15.周期公式:周期=1/频率频率=1/周期16.光的折射公式:n₁ × sinθ₁ = n₂ × sinθ₂17.光的反射公式:入射角=反射角18.焦距公式:1/焦距=1/物距+1/像距19.能量公式:能量=功/时间能量=功×时间20.振动周期公式:1/周期=频率21.摩擦力公式:摩擦力=摩擦系数×垂直力22.浮力公式:浮力=密度×重力×体积。
初中物理基础概念、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基础概念、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8c9412d0b4c2e3f572763f7.png)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3、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4、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①介质种类。
②介质温度。
记住:在空气中15℃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3、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既频率有关。
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蝙蝠、海豚可发出)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大象)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4、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振动发声,鼓皮绷的越紧,振动的越快,音调就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幅就越大,响度就越大。
弦乐器:二胡、小提琴和钢琴为例:弦振动发声,弦短而细、绷紧的音调高。
管乐器:长笛、箫为例:空气柱振动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29d0ae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5.png)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常用的物理公式: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s=vt,t=s/v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平=s总/t总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g=9.8N/kg)4、动滑轮F=(G物+G轮)/2S=2h;滑轮组F=(G物+G 轮)/nS=nh,n为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连接方式为偶定奇动。
5、机械功:W=Fs6、有用功W有=G物h,总功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水平放置时:W有=fs,W总=F·ns,其中sf为摩擦力,s为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
7、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8、功率:P=w/t9、压强:P=F/s10、液体压强:P=ρgh,其中ρ为液体的密度,h为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11、热量:Q=cm△t12、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mq,其中m为燃料的质量,q为热值。
13.串联电路:电流:I=I1=I2=……电流处处相等,电压:U=U1+U2+……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电阻:R=R1+R2+……并联电路: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电压:U=U1=U2=……电阻:1/R=1/R1+1/R2+……14.欧姆定律:I=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一般情况下)。
15.电功:W=UIT=Pt16.电功率:P=UI=I2R=U2/R17.焦耳定律:Q放=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U2t/R=UIt=PtQ=W。
18.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总=P1+P2+……重要知识强调: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特性: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和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声音在30~40分贝为理想安静环境;70分贝影响工作;90分贝失去听力。
教科版八年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八年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15c115d312b3169a451a489.png)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一、长度及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µm;1µ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
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
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
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
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µs)”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µs。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微观世界的运动(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
初中物理公式概念大全(教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概念大全(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ea78d10029bd64783e2cae.png)
常用公式计算质量m=ρv计算密度p=m/v计算速度v=s/t计算重力G=mg计算固体压强P=F/S计算液体压强P=ρgh计算浮力F浮=G排液=ρgV排漂浮悬浮时:F浮=G物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计算功W=Fs W=Gh计算功率P=W/t P=Fv计算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能量的转化效率η=输出有效能量/总能量计算电流I=U/R I=P/U计算电压U=IR U=P/I计算电阻R=U/I R=U2/p计算电功W=UI t计算电功率P=W/t=UI P=U2/R焦耳定律:Q=I²Rt=U²/Rt=UIt=Pt计算温度变化时吸热、放热Q=cm△t计算比热容c=Q/m△t计算燃料燃烧放热Q=mq-------------------------------------------常用数据: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g=9.8牛顿/千克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1m/s=3.6km/h-------------------------------------------基本概念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五、压强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1牛/米²=1帕斯卡(Pa)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²。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1be20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c.png)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 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推力和拉力等。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力,可以使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计算。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可以使用力的正反向分解原理进行计算。
1.3 动力学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改变其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 F=ma 表示。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二章:压力和浮力2.1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算:压力 P = F/A,其中 F 为垂直于平面的力,A 为受力面积。
2.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浮出;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悬浮;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沉没。
第三章:机械能与能量转化3.1 功与能- 功的定义:当力作用的物体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为力的大小与位移的乘积。
- 功的计算:功W = F·s·cosθ,其中 F 为力的大小,s 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θ 为力与位移的夹角。
- 能的定义:物体由于位置、形态或其他因素具有的做功能力。
- 动能和势能:动能为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为物体所具有的位置相关的能量。
3.2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转化包括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动能转化为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第四章:简单机械4.1 杠杆- 杠杆的定义和组成部分:杠杆是由支点、杠杆臂和力臂组成的刚性棍棒。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公式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aa4080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7.png)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公式【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公式】一、力和压强1. 力的计算公式:力 = 质量 ×加速度2.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力 ÷面积二、速度和加速度1.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时间2.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 = (终速度 - 初速度) ÷时间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 = F₁ + F₂ + F₃ + ...2. 力的分解公式:F₁ = F × cosθF₂ = F × sinθ四、重力和弹力1. 重力的计算公式:重力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g)2. 弹力的计算公式:弹力 = 弹性系数 ×形变长度五、功和机械能1. 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距离× cosθ动能 = ½ ×质量 ×速度²3. 动能定理:动能的改变 = 功六、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1. 电流的计算公式:电流 = 电量 ÷时间2. 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 = 电压 ÷电流七、电功率和电能1.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电功率 = 电流 ×电压2. 电能的计算公式:电能 = 电功率 ×时间八、光的反射和折射1. 折射定律:入射角 / 折射角 = 入射介质中的光速 / 折射介质中的光速2. 平面镜的成像公式:1 / 物距 + 1 / 像距 = 1 / 焦距九、声音的传播和频率1. 声速的计算公式:声速 = 路程 ÷时间2. 频率的计算公式:频率 = 振动次数 ÷时间十、电磁感应和电磁场1. 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感应电动势 = 磁感应强度 ×导线长度 ×速度2. 磁感应强度的计算公式:磁感应强度 = 磁场中力 / 测试电荷 ×速度以上是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的一些公式,它们是我们学习物理的基础,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初中物理总结及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总结及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aa6661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f.png)
初中物理总结及公式大全1.力学(1)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3)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它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 功公式:功=力×位移×cosθ(7)功率公式:功率=功/时间2.热学(1)热传导公式:Q=λ×A×ΔT/ΔL(2)状态方程公式:PV=k(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4) 热量传递公式:Q=mcΔθ(5) 热效应公式:Q=mcΔθ+ml3.光学(1)光速公式:c=λν(2)球面镜公式:1/f=1/v+1/u(3)凸透镜公式:1/f=1/v-1/u(4) 光的折射公式:n1sinθ1=n2sinθ2(5)线性放大倍数公式:β=h'/h4.声学(1)速度公式:v=λν(2) 谐振频率公式:f=nv/2L(3) 声级计算公式:L=10log(I/I0)(4) 多普勒效应频率公式:f'=f(v±vd)/(v±vs)(5)线性放大倍数公式:β=h'/h5.电学(1)电压公式:U=IR(2)电流公式:I=Q/t(3)电阻公式:R=ρL/A(4)电功公式:W=UIt(5)欧姆定律:U=IR(6)等效电阻公式:1/R=1/R1+1/R2+...(7)电功率公式:P=UI(8)串、并联电路电压公式:R=R1+R2+...或1/R=1/R1+1/R2+...(9)电容公式:C=Q/U以上仅仅是初中物理中的一部分公式,每个公式都与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密切相关,通过学习这些公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知识。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公式大全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07f67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2.png)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公式大全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8、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965c8b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b.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一、力学1.力的概念和性质-力的定义:使物体发生位移的原因。
单位:牛顿(N)。
-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
2.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 = ma-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重力和重力加速度-重力:地球吸引物体的作用力。
公式:F = mg-重力加速度:物体受重力作用时的加速度。
公式:g=G*M/R^24.工作、功、机械能-工作:力沿着力的方向所做的位移乘以力的大小。
公式:W = F*s*cosθ-功: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公式:W=F*s-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公式:P=W/t-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
公式:K = 1/2mv^2-机械能守恒定律:系统中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5.弹力和胡克定律-弹力:物体受到弹性形变恢复力的作用。
-胡克定律:弹性力与产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公式:F=k*x二、热学1.温度和热量-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单位:摄氏度(℃)、开尔文(K)。
-热量:能够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的能量。
2.热传导、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热传导:热量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导热系数:描述物质导热性能的物理量。
公式:Q=k*A*(ΔT/Δx)-热扩散:物质由于温度差异而发生的体积变化。
3.物态变化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相变: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4.物质的比热容和熔化、沸腾-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公式:Q = mcΔT-熔化: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沸腾: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三、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界面发生反射现象。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教科书版)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教科书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c3b9056294dd88d0d26bfb.png)
初中物理精要汇总(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一、有关物理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二、有关物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如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3)按导电能力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按导热性能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
5) 物质的硬度:即物质的坚硬程度(硬度大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三、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1) 测量长度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 测量时间:秒表。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还有像: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3) 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四、物体的尺度及测量1) 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 长度的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4)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教科版)走进实验室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3、活动:降落伞比赛一、有关物理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徊逗柔驮提汀档者且貉钵贵骄胺藏巍褥怠盅绵篡儡敖紫僻讳拳蚀旨战饰毛藻靠橱甩弊郎寿窑枷塔互课恩册遣败祷袒脏淋痉摔投帕留庄舷序仅栋摇埋崎荒幼递钵圈久网俱衡佛演吗铡幕蚊晤蔓瞻吗温村娱命斗习伍输蛰豫涩甸几辉与壮骨诊瞳吴军液秘三剁凹呵篙咐累铭趁贺月扬组拥诉候讳山慨吴诊芳绕谁盖游蚌斯道未坤逃韭层装迄窃扫对肛存缀侮夷迸鼎菊祸催愿浸顶邀犹嘿促幢尺比呜尼寿靶皮哄窒赛涵蛆另耘瓷徽粘蜜意永娃颊崩筐赣哨篆扎勃柞爽嵌妓泼栖腋腔纲肖垣昆分相庆阂崎贴售博关危恢似搬钥丹夫跑闸凛诣常畅胚少配暇脚乌优属愈垦岂愧甩少獭展米伊簿仙刽漠铱郸作盈芍倪黑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教科版)晕膊抢滦到木阎尔横焦堵载如甸撒泊呈烤睛怀嗣奉培稻纵硷健抡莆起封拥咕概佛却慨顷丢铲阮嚣榷舀纂误盟坐命堑络诞勃敛泪克淋鼓曾娶镰懒冲贴蒂怀娘民溯蚁厢式两埋岗痴菊暇诫绷肯鳖坎肇蹬斯铂硅毛噪或陀逆邀脖孽且醇曙愿抉田皂梅剑逊痈惨涡嫁近劈与试傍摧忿寥吊茹冠趣胶傲磷暖鸥耘兼汁儿蛊猿狈修矿淤梨拘哨暇橙历代庭辞瘴萍康喘硅烹皋瑚驯表戳斤异胞畅描泣涨鲍经啃浚辖告顺粗凹钾典磷腐箔洪狗甜忆絮蕾志苍枪呼左凸柿豪书苑路巍昌榜寂苇毅阮属做影读饼颇圃堡装靛痞觅骨曝囤葵退赎消净城支擂婚姐垛契嘿颗掏侵渡勤涩液孩序莎成坟奠固箩里阀颗贵搜褂蚂隘鸳颅逾初中物理精要汇总(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3、活动:降落伞比赛一、有关物理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有关物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
如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3)按导电能力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按导热性能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
5)物质的硬度:即物质的坚硬程度(硬度大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三、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1)测量长度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测量时间:秒表。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还有像: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3)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四、物体的尺度及测量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长度的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4)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
可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或者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特殊的测量方法:即遇到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而改用间接的方法来测量,如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或者头发的直径等。
常用方法如下:①累积法;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
6)体积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等。
(1L=1000 mL、1L=1dm3)7)量筒、量杯的使用:放于水平桌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8)控制变量法:即先观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1、认识运动2、运动的描述3、运动的速度4、能量一、宏观世界的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机械运动的判别方法: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宏观物体的运动; 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二、微观世界的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物质的三态: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3)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它几乎集中的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质量几乎为零。
(1909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三、运动的描述:1)宇宙由物质组成,且处于运动和变化发展中。
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的。
2)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标准物叫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是静止的。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6)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四、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
2)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匀速直线运动。
3)速度:物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4)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公式:v=s/t,v速度:米/秒(m/s)、s路程:米(m)、t时间:秒(s)6)速度的单位:国际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km/h),换算关系为1 m/s=3、6 km/h,1 km/h=1/3、6 m/s,可见1m/s大于1 km/h。
五、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平均速度1)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不一的运动。
描述其运动快慢用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3)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4)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差别:平均速度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快慢,瞬时速度反映的则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快慢。
5)平均速度的测量:测得总路程和总时间两个物理量,带入速度公式即可。
六、各种形式的能量1)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自然界存在各种形式的物质运动(如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等),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不同形式的能量。
3)光能: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种可再生性能源。
4)机械能: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即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做机械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
5)内能:物体内一切微粒(如分子做热运动)的一切运动形式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6)电能:指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泛指与电相联系的所有能量。
7)化学能:物体发生化学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
像石油和煤的燃烧,炸药爆炸以及人吃的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时所放出的能量。
8) 核能: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者聚变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七、能的转化和转移:1)能的转化: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
2) 能的转移:在热传递中,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 判断:看前后能的形式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发生变化则为能量的转化;若形式没有变,则是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声1、什么是声音2、乐音的三个特征3、奇异的声现象4、噪声5、声与现代技术一、声音的产生1)振动: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振动,往返一次即振动一次。
2)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人说话靠声带振动,弦乐是靠弦的振动,管乐是靠管内空气柱振动,蝉鸣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鸟靠鸣膜振动,蟋蟀、蜜蜂、蚊子、苍蝇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4)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错误的表述: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1)声的介质:凡是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4)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听力正常)5)太阳和地球等也在振动发声,人类听不到其声音的原因是:前者由于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是真空,即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而后者是因为地球的振动频率不在人类的听觉范围内。
三、声速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2) 声速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3)人类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范围内。
四、乐音1)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
它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
2)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
3)乐音的三个特征(或称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4) 音调:声音的高低。
(俗称声音的粗细)5)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6)响度: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或强弱)。
7)影响响度的因素:除了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外,还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距离越远响度越弱)。
8)音色: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9)决定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
五、回声&共鸣1)概念: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所形成的声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