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SNA)方法的制度特性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综述

国民经济核算综述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概述
(五)按支出目的分类 目的这个概念涉及一笔(批)交易所要满足的需要类型或它所追求的目标类型。在国民
经济核算中,进行这方面的分析是十分有用的。SNA的目的分类包括:①按用途划分 的个人消费分类;②政府职能分类;③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的目的分类;④按目 的划分的生产者支出分类。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概述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用来全面、系统地描述和分析宏观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及其相
互联系的信息处理系统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管理,特别是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处于经济指标体系的最高层次和核心 4.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第二节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
2.补充表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补充表设有八张表,也是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两种类型: 1)不以价值量表现的社会再生产基本条件的核算,其内容十分重要,但它与价值形式
的基本表及账户没有直接的数量关系。 2)对基本核算表的扩展和补充,这些内容从不同角度满足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各种
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 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
的交易所组成。 3)金融手段交易,金融资产的净获得或负债的净发生。 4)其他积累,包括前三项没有涉及的改变资产负债数量或价值的各种交易和其他经济

SNA国民经济核算2200

SNA国民经济核算2200

SNA国民经济核算2200概述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于测量和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

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是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组织共同制定的国际核算标准。

本文将介绍SNA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核算框架和核算方法,并探讨SNA国民经济核算在2200年的应用前景。

SNA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SNA国民经济核算以经济单位为基础,对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测量和分析。

核算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单位SNA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单位是经济单位,包括个人、家庭、企业和政府等。

经济单位参与生产、消费和投资等经济活动,并与其他经济单位进行交换和合作。

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消费、投资和国际交易等。

生产是指经济单位通过组织生产要素,创造出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消费是指经济单位购买和使用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投资是指经济单位增加资本存量的过程。

国际交易是指经济单位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经济流量和存量经济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单位之间的交换和转移。

经济流量包括收入、支出、储蓄和投资等。

经济存量是指在某个时间点上的经济资源和负债。

经济存量包括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等。

经济核算表经济核算表是SNA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工具。

经济核算表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核算表、扩展核算表和综合核算表。

基本核算表主要用于测量和分析经济单位之间的交换和转移。

扩展核算表用于进一步细化经济活动和经济流量的分类。

综合核算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扩展核算表进行综合和总结。

SNA国民经济核算的核算框架SNA国民经济核算的核算框架主要包括流量核算和存量核算两个部分。

流量核算流量核算主要涉及经济活动和经济流量的测量和分析。

流量核算的核算表包括收入核算表、支出核算表、储蓄核算表和投资核算表等。

收入核算表用于测量和分析经济单位的收入来源和收入分配。

支出核算表用于测量和分析经济单位的支出和消费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整理完全版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整理完全版

国民经济核算SNA详细复习范围大家借鉴一下~!本人概不负责啦~~~!祝大家期末考试顺利~~~~~!Good night~~~~一、概念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围绕着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类似一架大机器中的仪表系统,记录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数量表现和数量联系,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检测,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

两大核算体系及主要差异20世纪90年代前,世界范围内曾经存在过两种国民经济核算模式: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它们既有某些共通之处,同时又各自具有极为不同的结构特征。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为适应计划管理的需要,由原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渐为东欧各国所采用,故又称“东方体系”。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为适用市场经济管理的需要,由英国首创,继而在发达国家推行,现已为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故又称“西方体系”。

两大核算体系主要差异生产范围核算内容核算方法SNA:综合性生产物质产品、服务资产、负债帐户(复式) 辅之以平衡表(全面系统)MPS:限制性生产物质产品平衡表(单式)(简单片面)限制性和综合性生产的含义第一、限制性生产:狭义生产。

只有物质性生产才是生产;从事物质性生产(创造物质产品增加产品价值)的部门属于生产部门;国民收入由这些生产部门提供。

第二、综合性生产:广义生产。

生产活动既包括创造物质产品的活动,也包括提供服务的活动;生产部门包括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和提供服务的部门;国民收入由所有部门共同提供。

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常住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经济利益中心:如某单位在某国拥有一定的场所(厂房、住宅等)并长期(一年以上)从事生产或消费等活动,则该经济单位在该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及进展:(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国民经济核确实是运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和说明。

是对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存(最终使用)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数量联系的描述,可分为生产时期、收入分配时期、最终使用时期来核算。

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治理服务。

(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确实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点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进展,发觉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差不多如此。

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确实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的范畴,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统计学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能够从以下几点来认识: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信息源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点。

因此要明白得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不同。

会计是对具体的法人单位或机构单位负责,全面系统核算资金流及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果。

统计同样也会发生在企业等微观单位,并与会计紧密配合为经营治理服务,然而,统计要紧是建立在描述经营过程数量特点,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操纵积极因素、改进消极因素服务的工具。

因此,统计核算,尽管叫核算,然而与会计核算有一些质的不同:(1)统计核算的时期、时点是严格与实际描述的活动特点对应一致的。

例如,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其中可能包含本期往常生产的产品但在本期销售的收入;统计核算则只核算本期生产又在本期销售的收入,因为,统计要求销售收入的统计必须与本期的生产时期统一一致。

(2)统计核确实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

SNA核算制度体系的理论

SNA核算制度体系的理论

SNA核算制度体系的理论引言SNA,即《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是区分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键,是各国了解国民经济运行状态、做好决策的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SNA核算制度体系的理论。

SNA核算制度体系的概述SNA核算制度体系包括经济部门账户、流量账户和资产账户三个部分。

其中,经济部门账户记录了各个经济部门的产出、投入、价值增加等信息;流量账户记录了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换及产生的各种收入、支出和生产活动;资产账户则将所有经济部门的资产和负债进行了记录和汇总。

SNA核算制度体系的主要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指标,是一个国家所有在其领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总价值。

在SNA核算制度体系中,GDP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所有终值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境内和境外所拥有的生产因素,所创造的产值,是反映一个国家国内和国外的综合生产能力的指标。

GNP在SNA核算制度体系中,被定义为一个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所创造的总价值,取决于生产要素所在国家或地区,而不是该生产要素的归属国。

资本形成率(GFCF)资本形成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于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成本所占该时期该企业产值比例。

在SNA核算制度体系中,GFCF也被称为净投资,是一个经济部门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增加固定资本存量的货币量。

财政赤字(Fiscal Deficit)财政赤字是指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财政年度中,其支出比收入高的现象,其中的数据可以从国家的财政账户中得到。

资本存量(Capital Stock)资本存量是指一个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包括物质生产力和无形生产力。

在SNA核算制度体系中,资本存量通常使用货币单位来度量。

SNA核算制度体系的应用SNA核算制度体系可以帮助政府监测和评价国家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财政赤字的收支情况等等。

SNA01

SNA01

二、为什么要学习《国民经济核算》
(一)《国民经济核算》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和作用 (二)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学好国民经济核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 识经济现象,特别是宏观经济形势
三、怎样学好国民经济核算
(一)要以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为轴心, 用整体观念掌握它的体系。 国民经济从运行过程(纵向)看,包括生产、 分配和使用。国民经济从横向看,包括参与经济 活动的各个部门,如企业、政府和住户等。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教程就是以国民经济运 行过程为主线,通过流量核算和存量核算相结合, 来阐述各阶段核算的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 ——各种交易者
指国民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
国民经济核算的客体 —— 各种交易活动
是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场经济原则相互协 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市场活动中的等价交 换,而且还包括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 构单位自愿无偿的经济转移。
国民经济活动单位 (核算的微观基础)
国民经济部门 (宏观核算)
(三)学习中要重点掌握“四基”,做到 “两多一结合” “四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核算 原则和基本核算方法 “两多一结合”:多看、多问,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 (四)按照课程阶段的安排进行有序学习
课程总体学时安排:
序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内 容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 生产总量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对外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帐户的综合及其关系 国民经济的其他核算 国民经济指数核算 总 计 课时 4 4 4 4 4 4 2 4 4 2 36
经营性机构单位
非经营性机构单位
常住机构单位
非常住机构单位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综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综述

第二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综述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涵义、特点例1.一个家庭的收支帐:某家庭上年存款及其他资产余额为15万元,夫妇俩月收入5000元,孩子为未成年人,无收入,家庭消费每月2500元,则其当年新增储蓄为12×(5000-2500)=30000元,当年年末存款增加3万元当年年末存款及其他资产余额=上年存款及其他资产余额+当年收入-当年支出=15万元+12×5000元-12×2500元=18万元例2.一个企业的会计帐:一个企业生产拖拉机100万台,出售80万台,每台售价100万元,其生产成本为每台50万元,费用分摊为每台30万元,计算其利润。

解:利润=销售收入-生产成本-费用=80×100-80×50-80×30=1600万元。

例3.一个企业的统计帐:一个企业生产拖拉机100万台,出售80万台,每台售价100万元,其中间消耗为每台70万元,计算其总产值和增加值。

解:增加值=总产值-中间消耗=100×100-100×70=3000万元。

一个国家的经济体是由一些相互关联的市场主体形成的,市场主体即介入市场运行的有关当事人或实体。

包括居民、企业、政府和其他非营利机构。

也包括一些中介机构。

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汇总起来,就得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主要经济总量,包括生产、收入、支出(消费)、积累等。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它通过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核算方法,系统地反映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它是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基础。

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加以剖析,从横向看,是由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组成;从纵向看,是由社会产品生产、分配、流通、使用四个环节组成。

实际上,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纵横交叉,结成及其复杂的网络般经济联系。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
资产负债表按核算时点分为期初资产负债表和期末资产负债 表。目前,我国资产负债核算采用的时点为日历年初和年末 两个时点,以此确定资产负债核算的起点和终点。
目前,我国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仍然是按历史成本价 格估价的。
㈡ 国民经济账户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时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又 一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账户的形式对国民经济运行 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地描述。
3.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该表用于直观反映按收入法计算的各行业部 门增加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对于每一个行业有如下关系式成立: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 业盈余。
该表的表式结构如下表: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增加值
合计 一、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㈠ 农业 ㈡ 林业 ㈢ 畜牧业 ㈣ 渔业 二、第二产业 ㈠ 工业
总量:当i=j时,第j产品部门总投入=第i产品部门总 产出;各部门总投入合计=各部门总产出合计;各 部门中间投入合计=各部门中间使用合计
4.关于产业部门分类和产品部门分类
这里的产业部门也就是SNA中的产业部门。 每一个产业部门由一组从事相同或相似活动
的“基层单位”组成。 产品部门与SNA中的“同质生产单位”相对
1 . 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表的左方为生产方,右方为使用方。 该表将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生产
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 集中体现在一张表中, 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该表的具体结构如下表:
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生产
一、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㈠ 总产出 ㈡ 中间投入(-)
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㈠ 劳动者报酬 ㈡ 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 生产税补贴(-) ㈢ 固定资产折旧 ㈣ 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课后答案(第一、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课后答案(第一、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第1章导论【思考题解答】1-1 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

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

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

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

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

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 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解答:一般而言,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起于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抵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消耗或投资等使用),周而复始;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于是,从运动形态上区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

“SNA”简介

“SNA”简介

“SNA”简介安徽大学张德元“SNA”是“System of Nationnal Accounts”的缩写,意即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它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

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SNA”的研究和应用起步很晚;时至今日,在经济界仍有些同志对“SNA”这个符号感到陌生。

下面对“SNA”的性质和内容做个概述,供同志们参考。

一、“SNA”核算的内容作为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SNA”的内容不包括统计分析部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再生产条件统计、再生产过程统计和再生产结果统计。

再生产条件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条件,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为此“SNA”设置了资产负债的统计。

再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产成果的产出过程,其中包括中间产品的生产和消耗,“SNA”用投入产出的核算来说明再生产的这种运动过程。

再生产的结果是指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即国内生产总值。

为了全面地反映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成和使用状况,“SNA”必须进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核算,并把它作为整个核算体系的中心。

再生产既是实物运动过程又是价值运动过程,为了从价值运动的角度考察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和再分配,需要对全社会的资金流量进行研究。

为了适应这种需要,“SNA”相应地建立了资金流量核算。

本国的再生产过程会受到对外贸易往来、劳务输出和输入等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因此“SNA”还把国际经济往来的统计核算列入其核算体系之中。

综上所述,“SNA”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国际收支核算。

二、“SNA”和“MPS”“SNA”和“MPS”是长期以来并存于世界不同国家之间的两大统计核算体系,它们都是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设计和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案。

联合国于1953年制定出版了《国民帐户体系及辅助表》,简称SNA;而于1977年公布了《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

国民经济核算(SNA)方法的制度特性(一)

国民经济核算(SNA)方法的制度特性(一)

国民经济核算(SNA)方法的制度特性(一)众所周知,国民经济核算是20世纪经济科学发展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s,缩写为SNA)提供对经济社会现象观察和量化分析的最基本方法和原始信息数据,是经济科学分析的基础。

几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此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J.Tinbergen、S.Kuznets、W.Leortief、J.Meade、R.Stone等,他们分别于1969、1971、1973、1977和198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由联合国(UN)等国际性统计组织共同制定的SNA也多次修订,SNA(1993)基本囊括了人类历史上该方面最杰出的研究成果。

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学工具理性的演进中,经济学理论对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为基础的层面。

这无论是对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还是对人们透过方法本身对经济世界的理性认识方面,无疑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经济学工具理性的演进过程中,制度选择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认识的传统观点无论在统计学界,还是在经济学界,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认识,基本有下述两种传统观点:1.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方法库。

这种认识是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于经济研究,特别是宏观经济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作用而提出的。

国民经济核算乃至整个统计,除本身自成体系形成一套独特的方法体系外,对于经济研究,其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论。

经济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在实证、规范两个层面都需要有先验和后验的经验性方法论支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作为官方统计体系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了会计账户的形式,将国民经济运行及其结果,予以量化统计。

国民经济指标在各层次间、各部门间的数量关系,本身就透视了社会经济的各种关系,研究这些经济现象的方法就蕴含在其中。

具体说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微观经济簿记原理与宏观经济理论和模型相结合,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方法,系统地测算某一时期内一国(地区、部门)的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包括这些活动的结果,各种重要的总量指标及有关的组成要素。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变化,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是指统计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生活水平、能源使用、资源利用效率等等。

本文就来探讨一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相关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意义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意义在于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并为了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政府部门提供经济预算和决策。

另外,国民经济核算制度还能够帮助产业界更好地了解经济运行状况和产品的市场需求,以便进行生产和销售的规划。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历史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的经济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核算制度主要是为了计算全国经济发展的总值,主要是以生产物资的增长为重点。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1980年代后,我国的经济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此过程中,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完善。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分类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按照不同的角度和需求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按经济类型分类按经济类型分为三大部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其中,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等。

按行业分类按行业分类则更为细致,主要包括农、林、牧、渔、采矿、制造、电力、建筑、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和保险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等。

按地区分类按地区分类则是为了了解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分为省级行政区、市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等。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有许多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展现出我国经济的状况和发展方向,其中一些典型的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表示国家在某一年度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总价值,包括企业、政府和居民的生产活动。

“SNA”简介

“SNA”简介

“SNA”简介安徽大学张德元“SNA”是“System of Nationnal Accounts”的缩写,意即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它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

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SNA”的研究和应用起步很晚;时至今日,在经济界仍有些同志对“SNA”这个符号感到陌生。

下面对“SNA”的性质和内容做个概述,供同志们参考。

一、“SNA”核算的内容作为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SNA”的内容不包括统计分析部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再生产条件统计、再生产过程统计和再生产结果统计。

再生产条件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条件,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为此“SNA”设置了资产负债的统计。

再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产成果的产出过程,其中包括中间产品的生产和消耗,“SNA”用投入产出的核算来说明再生产的这种运动过程。

再生产的结果是指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即国内生产总值。

为了全面地反映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成和使用状况,“SNA”必须进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核算,并把它作为整个核算体系的中心。

再生产既是实物运动过程又是价值运动过程,为了从价值运动的角度考察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和再分配,需要对全社会的资金流量进行研究。

为了适应这种需要,“SNA”相应地建立了资金流量核算。

本国的再生产过程会受到对外贸易往来、劳务输出和输入等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因此“SNA”还把国际经济往来的统计核算列入其核算体系之中。

综上所述,“SNA”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国际收支核算。

二、“SNA”和“MPS”“SNA”和“MPS”是长期以来并存于世界不同国家之间的两大统计核算体系,它们都是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设计和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案。

联合国于1953年制定出版了《国民帐户体系及辅助表》,简称SNA;而于1977年公布了《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总结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总结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性质和功能(一)定义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二)功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所提供资料构成了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中心内容,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要点1.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经济总体,具有宏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市场性等主要特征。

2.国民经济核算主要运用统计指标来描述现实经济状况。

这些指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3.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信息,满足监测、分析、决策、国际比较以及数据协调等方面的广泛需要。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国民收入估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民收入估算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针对英国所完成的开创性工作。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

以理查德.斯通1947年撰写的报告“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和计量”为基础,形成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第一个版本,即SNA-1953。

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完成了两次系统修订,即SNA-1968版本和SNA-1993版本。

(二)SNA-1993的特点和作用1.为一个国民经济总体提供全景描述。

2.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

3.强调核算实施上的灵活性,并建议以附属账户等工具来扩展其分析功能。

4.增强了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

(三)两套核算体系的并存和一体化世界各国曾并行过两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计划经济国家应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MPS),另一个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应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SNA)方法的制度特性” 众所周知,国民经济核算是20 世纪经济科学发展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缩写为SNA)提供对经济社会现象观察和量化分析的最基本方法和原始信息数据,是经济科学分析的基础。

几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此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等,他们分别于1969、1971、1973、1977 和1984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由联合国(UN)等国际性统计组织共同制定的SNA 也多次修订,SNA(1993)基本囊括了人类历史上该方面最杰出的研究成果。

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学工具理性的演进中,经济学理论对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为基础的层面。

这无论是对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还是对人们透过方法本身对经济世界的理性认识方面,无疑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经济学工具理性的演进过程中,制度选择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认识的传统观点无论在统计学界,还是在经济学界,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认识,基本有下述两种传统观点:1.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方法库。

这种认识是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于经济研究,特别是宏观经济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作用而提出的。

国民经济核算乃至整个统计,除本身自成体系形成一套独特的方法体系外,对于经济研究,其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论。

经济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在实证、规范两个层面都需要有先验和后验的经验性方法论支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作为官方统计体系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了会计账户的形式,将国民经济运行及其结果,予以量化统计。

国民经济指标在各层次间、各部门间的数量关系,本身就透视了社会经济的各种关系,研究这些经济现象的方法就蕴含在其中。

具体说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微观经济簿记原理与宏观经济理论和模型相结合,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方法,系统地测算某一时期内一国(地区、部门)的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包括这些活动的结果,各种重要的总量指标及有关的组成要素。

瑞典皇家科学院教授爱立克。

伦德伯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评价是:“……在它们产生据以作出国民预算的预测系统性文件的同时,是周期性和结构性分析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至于在学科方面,中国的统计学家们认为:“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等同于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并早就将其视为“统计方法论”。

2.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宏大的信息库或资料库。

对外在世界的认识,不能仅依赖于感觉和感性,特别是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世界,需要有数据来理性地说明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看成是一个关于数据与信息交流的平台,那么,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输出端口上,提供的正是这些人士渴望的数据。

在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初,“国民经济核算之父” 的意图也是利用核算条例去发展一个以“交易矩阵”形式表现的国民经济核算主张,这个“交易矩阵”形式提供了或多或少发生在经济活动中的全部交易总量。

通过这个体系,可以创造一种系统的数据库,并可用于许多不同的经济分析,人们可以根据各自所需和偏好,利用这一资料库,却并不损害它。

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的那样,“国民经济核算……创立了一个基于大量经济分析水平之上的系统数据,这些经济分析包括不同经济活动类型的分析、通货膨胀分析、经济结构分析、增长分析,特别是各国之间的国际比较”。

尽管有上述两种认识,但是我们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是一种制度,确切的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方法论制度。

二、为什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种制度?既然制度是一种规范或准则,进而它必然要约束相应的行为,这就是诺斯所言的“游戏规则”的意义。

游戏规则,提供了游戏实施的一整套标准及其评价、判断依据。

依据这一整套规则,人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做的结果是好还是不好。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这些游戏规则可以是不同层次的,但一般而言,人们经常理解到的游戏规则是政治、经济、法律、社会规则等制度。

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种制度,原因也源于此。

在统计核算领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标准体系”的作用无可厚非且有目共睹。

这种“标准”用经济学的术语翻译过来就是“规则”,就是“规范”。

一套“标准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统计核算领域方面的“制度规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这种特点,可从下面这段话中窥见一斑:进一步而言,作为制度,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规范人们的行为,即通过影响人们的选择,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是通过影响信息及信息资源的可获得性而成立的。

V.奥斯特罗姆、D.菲尼、H.皮希特曾指出,所谓的制度“影响人类选择是通过影响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通过塑造动力,以及通过建立社会交易的基本规则而实现的”。

毫无疑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人们获取信息及信息资源的影响是巨大的。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本身是关于宏观经济数据信息产生、描述及分析决策的规范,它要对数据的生成、方法、及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安排做出约束,进而,它也就通过这种影响力规范了与此相关的人们的行为或关系。

但通常情况下,我们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种制度,可侧重于从统计方法的“标准”规范角度去考虑,这种制度规范了人们对宏观世界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使我们对大千世界的理解更接近现实。

这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

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和他的同伴威廉。

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GNP 总量指标的称赞:“尽管GNP 并没有得到专利权,也没有在科技博物馆中展览,但它的确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离开了像GNP 这样的经济总量指标,宏观经济学就会在杂乱无章的数据海洋中漂泊”。

具体来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作为制度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套规范和标准,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关于统计核算与统计工作的一套规范和标准,它详细规范了宏观数据生成的方法及途径。

二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过对信息处理的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选择及行为,这内在地反映了制度经济学中制度与人们行为的逻辑。

三是作为统计工作制度的一部分,国民经济核算同时又是一种工作制度。

一个国家的大部分统计工作内容,要么包括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要么与之相。

总之,在实际的工作中,它就是以一个实实在在的制度安排而存在。

四是体系本身就是制度的代名词。

就“体系”二字而言,体系也是一种系统或机制。

在此,它指我” 们前面所述的统计方法库和统计信息库这样的系统或机制。

并且,作为一种很具体的体系或系统,它就属于制度经济学中所言的组织,而组织本身就与制度有关。

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种制度,但很显然,它与经济学所述的制度是有所区别的,那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呢?我们先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与经济学制度的差别开始分析。

与经济学所述的制度相比,定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制度,明显有下述几个特点:1.作为制度,它的内涵和外延比经济学所述制度要小。

经济学制度不管外延如何,其内核在于规范制约人们的行为,这是它的内涵。

以诺斯观点为典型,他将制度理解为“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制度,它所规范的是宏观经济数据、信息的产生及相应的方法,它规范的是方法论本身,而这种方法论是人们用以了解经济世界的最基本的工具。

至于由方法的规范,演绎到相应领域人们的关系,这可能并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制度主要考虑的方面。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的内涵和外延要比经济学制度小。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确立了核算规则和分析框价。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确立了一系列人们认识宏观世界的统计核算规则,规范了宏观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论,建立了宏观经济研究和决策的基本分析框架。

如果说,经济学科甚至包括社会学科是人类对外在人文世界的探索,那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这些学科提供的是制度性的帮助。

更明确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的制度性帮助,是对基础方法论的规范。

关于这一点,前文已经详细论述了。

3.人们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两个方面的不同理解。

一是学术性的,二是工作性的。

作为学术性的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方法库和资料信息库,“库”内的东西是相互成体系的;作为工作性的理解,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是一种工作体制或制度。

所以,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性的理解,也就有两个不同层面的理解:第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侧重于学术性的理解,是方法论制度,在这个制度内,它规范了相应的核算方法和数据生成;第二,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侧重于工作性的理解,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是一种政府统计制度,它规范相应的统计工作划分和职能部署以及相关的人员安排。

从表面上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的两个层次,没有什么明显的。

但仔细分析,情况并不是这样。

没有作为学术性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就不可能有作为工作性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

因为众所周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一个工作手册,在这个文本指导下,各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要受到相应的规范和制约,以及做出相应的政府部门的安排。

因此,确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学术性是第一层次的,工作性是第二层次的。

4.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织”形式。

如果将体系或机制视为制度的一种有机形式,那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方法的这个“体系”和作为工作的这种“制度”,其实讲的就是“组织”形式。

即便某些学者并不将组织认为是制度,但组织与他们眼中的制度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并且,根据他们的研究,这些组织是制度变迁的主体。

5.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本身也是一种协调制度。

这种协调,体现在对经济统计体系内部的一致性规范上:第一,它需要在不同统计体系之间进行协调,以保证SNA 与更专业的统计在所使用的定义和分类等概念框架上保持一致,如SNA 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际收支统计(BOP)、政府财政统计(GFS)等的相互协调;第二,它是保证从不同资料来源采集的数据在数值上协调一致的核算框架,如对产业调查、住户调查、商业统计、增值税退税和其他行政资料的统一规范。

考虑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的特点,我们就可得到对这种制度的总体性认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方法论制度,它旨在规范宏观数据的生成及相应方法,同时,提供宏观经济研究的基本方法论。

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特性的启示有了上述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的界定,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推动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改革,以及促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自身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长远来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核算工作的广泛展开,必将对经济学科带来巨大的“震撼”,其意义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